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公用工程方案_第1页
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公用工程方案_第2页
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公用工程方案_第3页
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公用工程方案_第4页
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公用工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公用工程方案

给排水工程

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年版);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

4、《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o

给水水源

本工程由实训基地东侧市政给水管道上引入两路DN150,

作为本工程的生活给水等用水水源,室外管网供水压力不小于

0.45Mpao

用水量测算

1、用水量标准:

学生用水:100L/人•日,K=2.0

教职员工用水:150L/人•日,K=2.0

教学实践用水:20L/人•日,K=1.5

道路及绿化浇洒用水:IL/nRd,

未预见用水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计。

2、用水量测算

据以上测算,本项目最高日水量约为153立方米,最大时水

量约20立方米。

表7-1项目用水量测算表

用水量

用水时

用水最大

量用水变最高

序规模小时

号用户名称标准时间化日用备注

(人用水

(L/d.(h)系水量

数)量

人)数m3/d

m3/h

1学生用水1001000162100.012.5

2教职员工用01.9

3教学实践用水20100081.520.03.8

绿化及道路浇IL/m2.3700

4--3.7-

洒dm2

5未预见水量按以上用水总量的10%计13.91.8

总计152.619.9

给水系统

1、消防管道呈环状布置,生活等其他用水管道采用枝状。

2、生活给水系统由市政给水管直接供水。

3、给水系统采用下行上给的供水方式。

4、建筑的进户管均从室外管网接入,并根据室内不同的使

用功能分别设置室外水表计量。

5、管材:给水主干管及立管采用304不锈钢给水管;支管

采用稳态纤维复合管(FW-PPR)塑料给水管道。

6、水表井及阀门井采用混凝土结构,铸铁井盖。

排水系统

1、排水管网现状

现有或者规划有城市污水、雨水管道,允许本工程污水、雨

水排入。

2、生活污水排放量及污水处理

按给水量的90%计算,则本项目最高日排放污水约137立方

米。

本工程生活污水经生化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在室外

设生化池1座,处理能力为140立方米/日。

3、雨水量及雨水系统

采用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即:

q=2509(l+0.8451gp)/(t+14.095)0.753(升/秒.公顷)

在屋面雨水斗附近设置溢流口,使屋面雨水排水工程与溢流

设施的总排水能力不小于5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

4、排水系统

(1)排水采用生活污水和雨水分流制,分别设置污水及雨

水管网。

(2)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屋面雨水引到地面后与室外雨

水汇合,就近排入附近市政雨水总管。生活污水采用单立管伸顶

通气系统。

5、排水管道材质

(1)室内污水管道采用UPVC塑料管道。

(2)室外雨水和污水均采用U-PVC双璧波纹管,橡胶圈接

口,埋地敷设。

(3)雨水、污水检查井均采用塑料排水检查井。

给排水卫生安全措施

1、本工程总水表之后设管道倒流防止器,防止红线内给水

管网之水倒流污染城市给水。

2、在总水表后接出的消防、绿化等用水管道的起点设置倒

流防止器,防止生活用水水质污染。

3、公共卫生间内的蹲式大便器采用脚踏开关冲洗阀,水龙

头采用感应式水嘴,防止人手接触产生交叉感染疾病。

电气设计

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8、《工程建筑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版)。

变、配电系统

1、负荷等级

教学实验综合楼、宿舍通道的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安

防系统电源,电子信息设备机房电源,设备用房的备用照明等为

二级负荷;其他用电负荷为三级。

2、用电负荷

负荷计算采用需要系数法,动力设备安装容量按实耗计算,

主要负荷取值如下:

教学实验综合楼:60W/m2(含非中央式空调负荷)

宿舍:60W/m2(含非中央式空调负荷)。

3、变压器负荷

表7-2变压器负荷测算表

设变压

计算负荷(经电容补偿负载

备补偿器

后)率P

序容容量容量

名称

量(kVaSj

Pj(kWQj(kVar(kVA

(kr)(kVA(%)

)))

W))

1变压器130250635.1185.2661.680082.7

7

4、各级负荷统计

二级负荷总安装容量为20KWo三级负荷总安装容量

1287KW(已预留二期用电,二期按60W/m2预留)。

5、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

本项目主电源由市政提供10kV电源,在教学实验综合楼一

层设变配电室,由变配电室变压后向各栋建筑供电。

疏散应急照明采用自带蓄电池的照明灯具以满足二级负荷

要求。

6、接线形式及运行方式

(1)10kV配电采用单母线运行。0.4KV,低压配电采用单

母线运行。

(2)低压配电系统:配电电压为〜220V/380V,1,2,3号宿舍

楼、食堂用电采用TN-C-S系统,在每栋楼干线总配电箱处将零

线作重复接地,从进户处将工作零线(N)和接地保护线(PE)

分开后,不再相连。

(3)教学实验综合楼、门房采用TN-S系统配电,工作零

线(N)和接地保护线(PE)自变配电所低压开关柜开始分开,

不再相连。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

7、变配电站

(1)变配电室设于教学实验综合楼一层,变压器容量为

800KVAo

(2)lOkV高压柜采用高压环网开关柜,高压柜为下进下出

型,高压进线采用真空断路器,出线采用真空开关保护;变压器

采用SC1O节能型干式变压器,接线为D,Ynll,自带IP30保护

外壳,配强迫风冷系统。低压开关柜采用GCS抽屉式开关柜,

低压柜为上进下出型,变压器低压进线采用智能型低压断路器。

(3)高压开关柜、低压开关柜均为落地安装,采用螺栓或

焊接固定,变压器也为落地安装,并采取防振措施。设备用房和

电力竖井内配电箱、柜落地安装或墙上安装。变配电室应有防噪

音和防辐射的措施。

8、电能计量

宿舍用电采用一间一表低压计量的方式,由学校统一管理。

其余用电采用高压总计量。

照明系统

1、光源

一般场所为荧光灯或节能型光源,有装修要求的场所视装修

要求而定。

2、照度标准

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执行,标准如下:

走道:75Lx;(LPD<=5W/m2);

教室、办公室、弱电机房:300Lx(LPD<=llW/m2);

变配电房:200Lx(LPD<=8W/m2);

卫生间lOOlx,7W/m2;

宿舍751x,7W/n?;

楼梯间、通道301x,3W/m2;

门厅lOOlx,5W/m2o

3、灯具型式及控制方式

室内照明分为门厅、公共走道、教室、设备用房等几大部分,

各部分照明系统光源、灯具型式、控制方式如下:

门厅照明灯具以三基色节能筒灯为主,采用跷板开关就地控

制;

公共走道采用环形荧光灯,跷板开关就地控制;

宿舍、教室采用简式荧光灯,跷板开关就地控制;

弱电机房:选用方型格栅式T5荧光灯,采用跷板开关就地

控制。

4、应急照明

(1)在变配电室、弱电机房设应急照明,应急照明照度按

正常照明的照度设计。

(2)在疏散走道、楼梯设疏散时的应急照明。疏散应急照

明的照度在疏散楼梯间为5Lx,在一般平面疏散区域为0.5Lxo

(3)在公共走道、楼梯间、疏散通道、出入口等处设自带

蓄电池的疏散指示灯。

(4)应急照明灯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设玻璃或其他不燃烧

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5、照明线路的选择及敷设方式

(1)照明、插座分别由不同的支路供电;除注明者外,照

明支路导线采用BV-450/750V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穿塑料管暗敷

或穿镀锌钢管明敷;插座支路导线采用BV-450/750V聚氯乙烯绝

缘电线穿塑料管暗敷或穿镀锌钢管明敷;所有插座回路,均设剩

余电流断路器保护;应急照明支路导线采用NH-BV-450/750V耐

火电线穿塑料管暗敷或穿镀锌钢管明敷。

(2)所有照明回路增设一根PE线。

建筑物防雷

1、防雷类别及防护等级

3号宿舍楼雷击次数为0.09次/年,,教学实验综合楼雷击次

数为0.17次/年,其防雷等级均为二类。

2、防雷措施:

(1)防直击雷:屋顶避雷带采用不小于①12热镀锌圆钢通

焊明设于女儿墙、屋顶上作避雷带。屋顶避雷网格不大于

10xl0m(12*8m),高出屋面的金属体均可靠与防雷装置相联。防

雷引下线利用柱内外侧两角不小于①16二根主筋焊接引下(若

柱筋小于①16,则需用四根)。所选柱两主筋上、下焊接连通,

引下线间距不大于18米。

(2)防雷接地措施

接地体利用建筑基础内所有钢筋,在没有钢筋处用热镀锌圆

钢①16mm在地坪下连接部分基础,被利用作接地体基础内主筋

之间连接尽可能采用焊接,焊接有困难时,也可采用结构绑扎。

在外围防雷引下线室外埋深1.0米处,由被利用作引下线的钢筋

上焊接出一根①16mm热镀锌圆钢,并伸向室外,距离外墙皮为

1.5米。

示范基地内弱电机房、变电所等房间均设置专用接地系统,

其作法为在机房内设专用接地端子,用一根BV-25穿PVC20打

在柱内,并引至共用接地体。

3、弱电系统防雷接地

(1)在其电源处设置电涌保护器,

(2)并在弱电线路引入处设信号电涌保护器。

(3)弱电线路引入处的各种金属管及电缆外皮均可靠接地

(4)各弱电间及弱电机房设有局部等电位联接箱LEB,LEB

并与总等电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