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单元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单元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单元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单元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单元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3·甘肃白银期末)《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自诞生至今,已经有194个国家批准了该公约,167个国家的897处文化遗产、218处自然遗产、39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共1154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据截至2022年11月中旬)。这体现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A.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B.彰显鲜明的人文价值C.得到了政府有效保护D.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2.(2023·江西上饶)2022年11月17—18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50周年纪念活动以国际会议的形式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位专家齐聚遗产地德尔斐。阿祖莱总干事在致辞中宣布未来几十年的行动计划,该计划以世界遗产的三个发展核心为基点:更具代表性,更具可及性,更具可持续性。世界遗产保护()A.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B.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C.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D.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3.(2022·浙江宁波统考)江苏省淮阴县1912年调查:渔沟乡有私塾38处,县城亦有数十处,是公办小学的五六倍。《吴江县志》云:“民国建立后,新式学堂逐渐推广,但私塾仍大量存在,少数私塾开始仿照学校设置国文、算数等科,分堂讲授。”据此可知,当时江苏地区()A.传统私塾在教育转型中发挥作用B.政府重视传统教育的发展C.近代教育与传统私塾的本质相同D.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有限4.(2023·河南驻马店统考)下表所示为文献中有关雕版印刷术的部分记载。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推论是()记载来源“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捕俭”《后汉书·张俭传》晋惠帝永宁二年(公元302年),黄门侍郎刘景先表奏:“臣遇太白山隐士,传济饥辟谷仙方……请将真方镂版,广传天下……”[清]陈芳生《先忧集》“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A.早期雕版印刷术的用途较广泛B.文献的记载与考古发现矛盾颇多C.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政府文书D.宗教活动为技术发明作出了贡献5.(2023·河北张家口尚义一中)晚清中央政府在筹办京师大学堂的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创建中小学堂。京师顺天府尹会同五城察院联合具奏:“方今时势多艰,需才孔亟,京师为首善之区,尤当先行举办。”奏折获批,1901年中国第一个公立中学五城学堂诞生。这反映出()A.清末新政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B.教育变革服务于民族资本主义需要C.洋务运动促进了教育领域近代化D.政治体制改革与教育进步相辅相成6.(2023·黑龙江期末)卢浮宫起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1791年,法国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公共教育的场所,随后成立公共博物馆并正式向公众开放。至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将卢浮宫打造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由此可知,卢浮宫的发展()A.利于共和国的建立B.体现了追求自由的风气C.呈现平民化的趋势D.提升了国民的专业素养7.(2023·辽宁鞍山)15世纪,意大利兴办了一种寄宿学校,学校的学生以贵族子弟为主,也招收并资助有才华的贫苦学生,男女同校。教学内容包括拉丁文、希腊文、教会法规、数学、几何、历史、音乐、体操、舞蹈、游泳等。这表明意大利()A.建立了近代化教育制度B.科技革命与社会进步相互影响C.教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D.思想解放与教育变革相互促进8.(2023·河南南阳期末)1810年,德国人洪堡以“知识的总和”为理念,创办柏林大学,提出“教学与研究合一”的精神,要求大学完全以知识及学术为最终目的,而非实务人才的培育。这一做法()A.确立了近代国民教育的制度B.有利于大学的商业化C.顺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需要D.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9.(2023·广东佛山联考)1902年,富商徐树兰仿照西方图书馆模式开设了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此后,一批现代图书馆先后成立,如湖南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等,而宣统元年(1909年)兴建的京师图书馆,则标志着这场公共图书馆运动达到高潮。这说明当时中国()A.图书馆事业的近代化B.政治局势的急速变化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D.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10.(2023·江西宜春期末)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国的非遗工作应实行“活化”保护。在政策指引下,敦煌研究院主持了敦煌数字博物馆的创建、西悬洞窟的人行栈道及保护性展示设施建设工程。这可以用来说明()A.科技的运用丰富了文化遗产内涵B.文化事业服务于经济建设C.合理利用是遗产保护的首要原则D.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并重11.(2023·陕西延安中学)欧洲从13—15世纪陆续办起旨在为社会服务的各种世俗学校,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这一现象()A.植根于西欧的历史文化传统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C.说明西欧宗教信仰遭到否定D.表明西欧出现人文精神萌芽12.(2023·福建福州期末)1930年8月,中央苏区通过的《闽西苏维埃政府目前文化工作总计划》指出,需采取强迫性质的义务教育,凡6—14岁男女儿童都可以免费入学,接受小学教育,父母不得阻拦。由此可知()A.苏维埃政府重视教育B.闽西普及了义务教育C.根据地重视人才培养D.闽西教育事业较落后13.(2023·天津期末)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馆浪潮。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农村,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公共图书馆。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没有性别、身份限制,除提供图书阅读服务外,读者还可以享受台球室、棋艺中心、咖啡屋等娱乐设施。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兴起()A.是工业革命时代产物B.是基层政府自治体现C.满足了精英群体文化诉求D.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14.(2023·山东临沂期中)世界遗产委员会在1978年将戈雷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描述道“在戈雷岛上,既能看到奴隶住的简陋的屋子,也能找到奴隶贸易商居住的优雅的庭院,两类建筑物形成鲜明对比。今天的戈雷岛,依然能使人们记起那段人剥削人的历史”。这一遗产()A.是殖民主义罪恶的见证B.宣传了近代建筑的发展历史C.展示了非洲的传统文化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15.(2023·甘肃张掖)2003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报道说,人口生态学家威廉·萨瑟兰对6809种人类语言的濒危程度进行统计后发现,“根据人口规模和下降趋势来看,人类语言的濒危程度比鸟或哺乳动物要大得多。”下列选项中,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的是()A.《濒危世界遗产名录》B.《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C.《世界遗产公约》D.《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4分,共55分)16.(2023·山东泰安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弦歌不断——千年书院唐末五代智漩等僧人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建起了“以居士类”的学舍。北宋“因袭增拓”而成岳麓书院。南宋初理学家张栻主教岳麓,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大批当世的经世之才。朱熹自福建专程来访,并与张栻论学——史称“朱张会讲”。其时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称“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会讲”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元明时期,历经多次劫难,都得以修复,兴学不变。随着清末改革学制,废书院,办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高等学校直至湖南大学,均因旧址扩建,千余年来都是湖南高等学府所在,培养了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杨昌济乃至毛泽东等大批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延续其千年来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功能,成为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千年学府”。今日岳麓书院,既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湖南大学人文学科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的基地,更是整个长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摘编自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简介》结合所学知识,以“千年学府”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4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7.(2023·黑龙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墨海书馆是1843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等在上海创建的书馆,为上海最早采用西式汉文铅印活字印刷术的印刷机构,1863年停业。以下为其主要出版书目:《中国内地一瞥——在丝茶产区的一次旅行期间所见》,麦都思著,1845年。《大美联邦志略》,二卷,(美国)裨治文撰,1851年。《使徒保罗达罗马人书》,麦都思、王韬翻译,1857年。《植物学》,八卷,(英国)韦廉臣著,(英国)艾约瑟译,1858年。《代微积拾级》,十八卷,(美国)罗密士撰,李善兰译,1859年。《新约全书》,麦都思、王韬翻译,1861年。《代数学》,(英国)德·摩根著,李善兰、伟烈亚力译。依据上述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4分)(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8.(2023·天津河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国家博物馆曾展出大英博物馆(该馆建于1753年)的100件世界文物,各具代表性的文物引起大家的关注。关于大英博物馆的价值或影响,学者间出现了不同见解。普罗克特认为:“大英博物馆有着浓重的殖民主义思想体系”;乐晓君在《大英博物馆——藏品中的人类发展史》中提出:“大英博物馆的每一件藏品都在讲述人类文明发展的故事”;谢小琴、洪霞在《现代性视野下大英博物馆》中讲:“博物馆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帝国的实力是大英博物馆发展的基础。”《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下)》目录(摘编)章节标题代表性文物举例第十五部分现代世界的入口(公元1375年至公元1550年)印加黄金美洲驼(黄金雕像,来自秘鲁)、明代纸币(纸币,来自中国)第十六部分第一次经济全球化(公元1450年至公元1650年)双头蛇(马赛克装饰小塑像,来自墨西哥)、柿右卫门瓷象(陶瓷雕像,来自日本)………………第十八部分探索、剥削与启蒙运动(公元1680年至公元1820年)阿坎鼓(制于西非,发现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澳大利亚树皮盾牌(来自澳大利亚)第十九部分批量生产,大众宣传(公元1780年至公元1914年)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来自英格兰)、维多利亚早期的茶具(炻瓷镶银茶具,来自英国)………………从对大英博物馆评价的三个观点中任选一个观点加以论证。(13分)(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9.(2023·黑龙江哈尔滨期中)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一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启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观点一加强原生态的保护,尽可能原汁原味地还原昆曲的本来面目如演员的声腔、道白、身段、表演、舞台布景和道具,还有剧本和厅堂式的表演场所,都尽量保留昆曲在明清时期的表演模式。要最大限度地保持昆曲作为正音雅韵所特有的传统内涵和文化表情观点二对昆曲应进行创新性保护改编传统剧目,应在声腔、道白、技巧、服饰、布景、乐队、灯光等方面进行适用性改造,或者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以强化演出和接受效果,探索性地走出一条传统昆曲现代化传承和发展的新途径。比如,青春版的《牡丹亭》便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观点三对昆曲应进行元素性保护在现有的各种实验昆曲、小剧场昆曲中,传统昆曲只是以某些零散的唱腔、身段等栖身其中。而像在某些流行歌曲或者某些商业行为(如皇家粮仓的厅堂版《牡丹亭》)的表演中,昆曲只是“搭台”的角色——摘编自范红娟《昆曲保护和传承的三个维度》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选取一个观点或提出一个新观点并加以论述。(14分)(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3·甘肃白银期末)《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自诞生至今,已经有194个国家批准了该公约,167个国家的897处文化遗产、218处自然遗产、39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共1154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据截至2022年11月中旬)。这体现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A.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B.彰显鲜明的人文价值C.得到了政府有效保护D.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解析:根据材料“167个国家的897处文化遗产、218处自然遗产、39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共1154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知,很多国家都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且类型多样,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遗产的多样性和普遍性,而不是说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价值,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情况,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族文化的传承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2.(2023·江西上饶)2022年11月17—18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50周年纪念活动以国际会议的形式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位专家齐聚遗产地德尔斐。阿祖莱总干事在致辞中宣布未来几十年的行动计划,该计划以世界遗产的三个发展核心为基点:更具代表性,更具可及性,更具可持续性。世界遗产保护()A.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B.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C.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D.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果的重要标志,加强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D项正确;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应该是生产力,排除A项;庆祝民族节日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而非文化遗产的保护,排除B项;因风土人情而形成的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排除C项。故选D项。3.(2022·浙江宁波统考)江苏省淮阴县1912年调查:渔沟乡有私塾38处,县城亦有数十处,是公办小学的五六倍。《吴江县志》云:“民国建立后,新式学堂逐渐推广,但私塾仍大量存在,少数私塾开始仿照学校设置国文、算数等科,分堂讲授。”据此可知,当时江苏地区()A.传统私塾在教育转型中发挥作用B.政府重视传统教育的发展C.近代教育与传统私塾的本质相同D.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有限解析:根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私塾仿照新式学堂设置国文、算数等科目,在教育转型中发挥作用,A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出政府对传统教育的重视,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传统教育与近代教育本质不同,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主科学思想的倡导是在1915年新文化运动时,而且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2023·河南驻马店统考)下表所示为文献中有关雕版印刷术的部分记载。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推论是()记载来源“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捕俭”《后汉书·张俭传》晋惠帝永宁二年(公元302年),黄门侍郎刘景先表奏:“臣遇太白山隐士,传济饥辟谷仙方……请将真方镂版,广传天下……”[清]陈芳生《先忧集》“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十二月八日,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A.早期雕版印刷术的用途较广泛B.文献的记载与考古发现矛盾颇多C.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政府文书D.宗教活动为技术发明作出了贡献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早期雕版印刷术广泛用于告示(搜捕令)和宗教典籍印刷,说明其用途较广泛,A项正确;目前已知最早的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后期的文物,与材料中的记述时间没有交叉,故无法由此推出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矛盾之处,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列举所有和雕版印刷术有关的文献记载,不能确定东汉以前是否将雕印技术用于其他用途,排除C项;材料只能体现宗教典籍印刷对雕版印刷术的运用,并不能说明宗教对技术发明的贡献,排除D项。故选A项。5.(2023·河北张家口尚义一中)晚清中央政府在筹办京师大学堂的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创建中小学堂。京师顺天府尹会同五城察院联合具奏:“方今时势多艰,需才孔亟,京师为首善之区,尤当先行举办。”奏折获批,1901年中国第一个公立中学五城学堂诞生。这反映出()A.清末新政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B.教育变革服务于民族资本主义需要C.洋务运动促进了教育领域近代化D.政治体制改革与教育进步相辅相成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时期新式学堂建立,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相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信息,排除B项;洋务运动与材料所述时间明显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教育进步,但不是相辅相成,排除D项。故选A项。6.(2023·黑龙江期末)卢浮宫起初是一座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1791年,法国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既是王室居所,也是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公共教育的场所,随后成立公共博物馆并正式向公众开放。至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将卢浮宫打造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由此可知,卢浮宫的发展()A.利于共和国的建立B.体现了追求自由的风气C.呈现平民化的趋势D.提升了国民的专业素养解析:根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卢浮宫由“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的城堡”到“汇集科学、艺术的纪念物以及公共教育的场所,随后成立公共博物馆并正式向公众开放”,反映了卢浮宫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平民化的趋势,C项正确;卢浮宫向公众开放与共和国建立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向公众开放的平民化趋势,没有体现自由风气,排除B项;卢浮宫有利于提升国民的素养,但对专业素养影响较小,排除D项。故选C项。7.(2023·辽宁鞍山)15世纪,意大利兴办了一种寄宿学校,学校的学生以贵族子弟为主,也招收并资助有才华的贫苦学生,男女同校。教学内容包括拉丁文、希腊文、教会法规、数学、几何、历史、音乐、体操、舞蹈、游泳等。这表明意大利()A.建立了近代化教育制度B.科技革命与社会进步相互影响C.教育摆脱了宗教的束缚D.思想解放与教育变革相互促进解析:根据材料“学校的学生以贵族子弟为主,也招收并资助有才华的贫苦学生,男女同校。教学内容包括拉丁文……”可知,意大利通过创办寄宿学校,促进了思想解放的发展,说明思想解放与教育变革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D项正确;仅从教学内容的设置,并不能得出其建立了近代化教育制度,排除A项;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是19世纪后半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此时教育并没有摆脱宗教的束缚,排除C项。故选D项。8.(2023·河南南阳期末)1810年,德国人洪堡以“知识的总和”为理念,创办柏林大学,提出“教学与研究合一”的精神,要求大学完全以知识及学术为最终目的,而非实务人才的培育。这一做法()A.确立了近代国民教育的制度B.有利于大学的商业化C.顺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需要D.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解析:根据材料“要求大学完全以知识及学术为最终目的,而非实务人才的培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柏林大学创办之后,将学术研究放在首位,将培养人才放在第二位,这种做法将促进大学职能发生转变,D项正确;创办柏林大学并不能起到确立近代国民教育制度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大学的商业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需求的相关论述,且该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9.(2023·广东佛山联考)1902年,富商徐树兰仿照西方图书馆模式开设了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此后,一批现代图书馆先后成立,如湖南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等,而宣统元年(1909年)兴建的京师图书馆,则标志着这场公共图书馆运动达到高潮。这说明当时中国()A.图书馆事业的近代化B.政治局势的急速变化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D.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解析:根据材料“富商徐树兰仿照西方图书馆模式开设了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此后,一批现代图书馆先后成立,如湖南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等信息可知,近代中国仿照西方图书馆模式设立了中国早期的公共图书馆,这有利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近代化进程,A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反映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不能体现政治但局势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内容反映了近代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但不能体现我们民族危机的加深,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主要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近代化进程,没有强调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对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0.(2023·江西宜春期末)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国的非遗工作应实行“活化”保护。在政策指引下,敦煌研究院主持了敦煌数字博物馆的创建、西悬洞窟的人行栈道及保护性展示设施建设工程。这可以用来说明()A.科技的运用丰富了文化遗产内涵B.文化事业服务于经济建设C.合理利用是遗产保护的首要原则D.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并重解析:根据材料“指出中国的非遗工作应实行‘活化’保护”可知,这体现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根据材料“主持了敦煌数字博物馆的创建、西悬洞窟的人行栈道及保护性展示设施建设工程”可知,这体现出对文化遗产的开发,因此,材料说明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并重,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遗产内涵的丰富,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文化事业服务于经济建设,而主要体现出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排除B项;遗产保护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排除C项。故选D项。11.(2023·陕西延安中学)欧洲从13—15世纪陆续办起旨在为社会服务的各种世俗学校,一些新设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这一现象()A.植根于西欧的历史文化传统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C.说明西欧宗教信仰遭到否定D.表明西欧出现人文精神萌芽解析:根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欧洲办起旨在为社会服务的各种世俗学校,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重视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可见人文主义思想教育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历史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宗教信仰问题,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文精神萌芽于古希腊智者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12.(2023·福建福州期末)1930年8月,中央苏区通过的《闽西苏维埃政府目前文化工作总计划》指出,需采取强迫性质的义务教育,凡6—14岁男女儿童都可以免费入学,接受小学教育,父母不得阻拦。由此可知()A.苏维埃政府重视教育B.闽西普及了义务教育C.根据地重视人才培养D.闽西教育事业较落后解析:根据材料“中央苏区通过的《闽西苏维埃政府目前文化工作总计划》指出,需采取强迫性质的义务教育”等信息可直接得出,苏维埃政府重视教育,A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政府重视教育,不能得出是否普及了义务教育,排除B项;材料中是面向6—14岁儿童的义务教育,与人才培养存在一定差距,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可侧面体现闽西教育事业较落后,但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3.(2023·天津期末)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馆浪潮。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农村,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公共图书馆。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没有性别、身份限制,除提供图书阅读服务外,读者还可以享受台球室、棋艺中心、咖啡屋等娱乐设施。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兴起()A.是工业革命时代产物B.是基层政府自治体现C.满足了精英群体文化诉求D.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馆浪潮。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农村,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公共图书馆。……读者还可以享受台球室、棋艺中心、咖啡屋等娱乐设施”及所学可知,19世纪中后期在工业革命背景之下,图书馆的建立一方面为适应提高国民文化素养的需要,同时满足人们在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需要,欧洲公共图书馆的修建,是工业革命时代社会发展的产物,A项正确;公共图书馆的修建与基层自治无关,排除B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整个公民群体,并不仅仅是精英群体,排除C项;公共图书馆的修建并不是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A项。14.(2023·山东临沂期中)世界遗产委员会在1978年将戈雷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描述道“在戈雷岛上,既能看到奴隶住的简陋的屋子,也能找到奴隶贸易商居住的优雅的庭院,两类建筑物形成鲜明对比。今天的戈雷岛,依然能使人们记起那段人剥削人的历史”。这一遗产()A.是殖民主义罪恶的见证B.宣传了近代建筑的发展历史C.展示了非洲的传统文化D.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在戈雷岛上,既能看到奴隶住的简陋的屋子,也能找到奴隶贸易商居住的优雅的庭院,两类建筑物形成鲜明对比。今天的戈雷岛,依然能使人们记起那段人剥削人的历史”可以看出,戈雷岛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保留了奴隶住的简陋的屋子,作为历史的见证,是殖民主义罪恶的见证,A项正确;这一遗产主要是对殖民主义罪恶的见证,并不能宣传近代建筑的发展历史,排除B项;戈雷岛展示的是殖民主义的罪恶,不能展示非洲的传统文化,排除C项;“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属于夸大遗产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15.(2023·甘肃张掖)2003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报道说,人口生态学家威廉·萨瑟兰对6809种人类语言的濒危程度进行统计后发现,“根据人口规模和下降趋势来看,人类语言的濒危程度比鸟或哺乳动物要大得多。”下列选项中,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的是()A.《濒危世界遗产名录》B.《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C.《世界遗产公约》D.《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解析:根据材料“根据人口规模和下降趋势来看,人类语言的濒危程度比鸟或哺乳动物要大得多”并结合所学可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于2003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旨在保护以传统、口头表述、节庆礼仪、手工技能、音乐、舞蹈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材料中的保护人类语言相关,D项正确;人类语言不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排除A项;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价值的统一性,并把古代遗迹看作共同的遗产,认识到为后代保护这些古迹的共同责任,《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有利于古代建筑的保护与修复,但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世界遗产公约》主要规定了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定义,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措施等条款,规定了各缔约国可自行确定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并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其遗产清单,由世界遗产大会审核和批准。凡是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地点,都由其所在国家依法严格予以保护,也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4分,共55分)16.(2023·山东泰安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弦歌不断——千年书院唐末五代智漩等僧人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建起了“以居士类”的学舍。北宋“因袭增拓”而成岳麓书院。南宋初理学家张栻主教岳麓,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大批当世的经世之才。朱熹自福建专程来访,并与张栻论学——史称“朱张会讲”。其时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称“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会讲”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元明时期,历经多次劫难,都得以修复,兴学不变。随着清末改革学制,废书院,办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高等学校直至湖南大学,均因旧址扩建,千余年来都是湖南高等学府所在,培养了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杨昌济乃至毛泽东等大批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延续其千年来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功能,成为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千年学府”。今日岳麓书院,既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湖南大学人文学科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的基地,更是整个长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摘编自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简介》结合所学知识,以“千年学府”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4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初创于唐末五代,正式创建于北宋时期,南宋时进一步发展,“朱张会讲”后影响巨大,元明清虽遭受劫难但仍继续发展。它的兴起与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科举制度下社会流动的加速、政府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社会对文化的崇尚、三教合流趋势下理学的兴盛、印刷技术的进步与文化的下移、私学的兴盛,都极大地推动了书院的发展。部分时期社会的动荡和战争的破坏使其历经劫难,但仍兴学不断。进入近代,受西学影响,岳麓书院不断改革教学内容,调整学校体制。晚清时期,清政府顺应形势发展,废除科举制,改革学制,书院转型为近代学堂。之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现代大学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秉持开放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宗旨,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培养和熏陶了大批人才,至今仍然发挥着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功能。从岳麓书院至湖南大学的千年办学历史,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是我国教育发展史的缩影。岳麓书院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反映了我国文教事业的悠久历史,是十分宝贵的文物史迹。解析:根据“唐末五代智漩等僧人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建起了‘以居士类’的学舍”可得出,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初创于唐末五代,正式创建于北宋时期。根据“南宋初理学家张栻主教岳麓,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大批当世的经世之才”可得出,南宋时进一步发展,“朱张会讲”后影响巨大,元明清虽遭受劫难但仍继续发展。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可得出,它的兴起和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科举制度下社会流动的加速、政府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社会对文化的崇尚、三教合流趋势下理学的兴盛、印刷技术的进步与文化的下移、私学的兴盛,都极大地推动了书院的发展。根据“元明时期,历经多次劫难,都得以修复,兴学不变”可得出,部分时期社会的动荡和战争的破坏使其历经劫难,但仍兴学不断。根据“随着清末改革学制,……杨昌济乃至毛泽东等大批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可得出,进入近代,受西学影响,岳麓书院不断改革教学内容,调整学校体制。晚清时期,清政府顺应形势发展,废除科举制,改革学制,书院转型为近代学堂。根据“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延续其千年来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功能……”可得出,之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现代大学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秉持开放自由、兼容并蓄的办学宗旨,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培养和熏陶了大批人才,至今仍然发挥着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功能。根据“今日岳麓书院,既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湖南大学人文学科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的基地,更是整个长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可得出,从岳麓书院至湖南大学的千年办学历史,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的变迁,是我国教育发展史的缩影。岳麓书院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反映了我国文教事业的悠久历史,是十分宝贵的文物史迹。17.(2023·黑龙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墨海书馆是1843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等在上海创建的书馆,为上海最早采用西式汉文铅印活字印刷术的印刷机构,1863年停业。以下为其主要出版书目:《中国内地一瞥——在丝茶产区的一次旅行期间所见》,麦都思著,1845年。《大美联邦志略》,二卷,(美国)裨治文撰,1851年。《使徒保罗达罗马人书》,麦都思、王韬翻译,1857年。《植物学》,八卷,(英国)韦廉臣著,(英国)艾约瑟译,1858年。《代微积拾级》,十八卷,(美国)罗密士撰,李善兰译,1859年。《新约全书》,麦都思、王韬翻译,1861年。《代数学》,(英国)德·摩根著,李善兰、伟烈亚力译。依据上述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4分)(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近代图书出版推动了“西学东渐”。论述:墨海书馆是近代外国人在华创办的书馆,为上海最早采用西式汉文铅印活字印刷术的印刷机构,引进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有利于中国印刷出版业的近代化。从其20年间出版发行的书目来看,有利于中国人了解西方,学习西方,推动了“西学东渐”。《中国内地一瞥——在丝茶产区的一次旅行期间所见》,有助于西方人对中国的进一步了解。《大美联邦志略》可以帮助中国人了解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及制度等,《植物学》《代微积拾级》《代数学》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推动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使徒保罗达罗马人书》《新约全书》则为宗教书籍,传播西方的基督教思想。在墨海书馆组织下,一批通晓西学的学者如王韬、李善兰,他们和外国人合作撰写、翻译了许多介绍西方政治、科学、宗教的书籍。这些介绍西方政治、科学、宗教的书籍,促进了“西学东渐”的进程。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中国,西方的思想、科技、宗教在中国得到传播,中国人也从“天朝上国”的迷梦惊醒,瞩目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思潮逐步形成。总之,墨海书馆的出现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推动了“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解析:首先,从材料获取重要信息,如书馆创建人,创建的时间,生产的方式,出版的书目及作者,根据书目判断其核心内容,并加以分类等。然后拟定论题,根据书目以及作者等信息,可以从“西学东渐”的角度拟定。论题可以是近代图书出版推动了“西学东渐”。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对论题进行论述,如从书目涉及的内容、鸦片战争后的社会背景等角度论述,最后强调结论。表述成文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紧扣主题。言之有理即可。18.(2023·天津河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国家博物馆曾展出大英博物馆(该馆建于1753年)的100件世界文物,各具代表性的文物引起大家的关注。关于大英博物馆的价值或影响,学者间出现了不同见解。普罗克特认为:“大英博物馆有着浓重的殖民主义思想体系”;乐晓君在《大英博物馆——藏品中的人类发展史》中提出:“大英博物馆的每一件藏品都在讲述人类文明发展的故事”;谢小琴、洪霞在《现代性视野下大英博物馆》中讲:“博物馆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帝国的实力是大英博物馆发展的基础。”《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下)》目录(摘编)章节标题代表性文物举例第十五部分现代世界的入口(公元1375年至公元1550年)印加黄金美洲驼(黄金雕像,来自秘鲁)、明代纸币(纸币,来自中国)第十六部分第一次经济全球化(公元1450年至公元1650年)双头蛇(马赛克装饰小塑像,来自墨西哥)、柿右卫门瓷象(陶瓷雕像,来自日本)………………第十八部分探索、剥削与启蒙运动(公元1680年至公元1820年)阿坎鼓(制于西非,发现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澳大利亚树皮盾牌(来自澳大利亚)第十九部分批量生产,大众宣传(公元1780年至公元1914年)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来自英格兰)、维多利亚早期的茶具(炻瓷镶银茶具,来自英国)………………从对大英博物馆评价的三个观点中任选一个观点加以论证。(13分)(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观点1:大英博物馆很多文物是殖民侵略的产物。论证: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踏上美洲土地,屠杀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