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高二下】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高二下】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高二下】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高二下】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下】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江和黄河虽然同为中华文化的母亲河,都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果,但从夏商周到西晋末,黄河流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超过长江流域。然而,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国北方多次遭到游牧民族的冲击,历次兵燹带来大规模北人南迁,而相对安定的长江流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优越的自然条件日益凸显。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皆具水热条件,故成为中华文化的两大源头,而长江流域拥有更丰沛的水热资源。但在原始社会末期至商末这一文明初始阶段的气候条件下,中国先民所能达到的生产力水平更适合开发北方黄河流域。在全新世中期,全球气候变暖,长江、黄河流域较之现在更加温暖湿润。黄河流域森林密布,受低温和干旱的威胁较轻;而气候炎热潮湿的长江流域则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当时的原始农业以木石农具为主,黄河中上游的粟作农业依托肥沃疏松的黄土和黄河及其大小支流的灌溉,通过精耕细作实现了蓬勃发展,各早期文明也借此绵延不绝并逐渐融合;而长江流域则因其红壤的土质较为紧密,水稻种植所需平整土地及引水灌溉的劳动量大、技术要求高,而当时人员、技术所能达到的稻作生产方式又较为粗放,且常受洪水威胁,故其农业产出量不及黄河流域。这种农业生产上的差异在进入青铜时代后仍长期延续,直至铁质农具产生及其后一系列灌溉排水工具的出现、防洪手段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长江流域的水热优势才逐渐彰显。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农业生产重心的转变过程中,近

5000年来的中国气候总体向干冷演变,这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趋向脆弱,而长江流域则变得更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开发。另外,黄河流域因过度开发而导致水土流失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总体而言,在当时及此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长江流域铁农具的推广和兴修水利工程的力度仍不及黄河流域,“火耕水耨”仍是南方水稻耕作的主要方式。直到东汉时期长江流域的水稻生产才摆脱“火耕”,走上精耕细作的道路,并且部分地区还开始使用牛耕出现了秧苗移栽与双季稻,灌溉农业模式也日臻成熟,这些都为日后长江流域农业生产的腾飞打下基础。六朝时,长江流域的灌溉与防洪事业进一步发展。如东晋时期的荆江筑堤,南朝的鄱阳湖筑堤建闸等,长江流域的丰富水热资源得到较大程度开发,形成足以与黄河流域相抗衡的重要农业生产区。此外,造船业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长江流域开始展开大规模航运。史载南朝宋孝武帝西巡“龙舟翔凤以下,三千四十五艘。舟航之盛,三代二京无比”。为方便水路交通,各处运河开始修筑。比如孙吴开凿破冈渎以汇通秦淮与江南运河,使建邺(今南京)成为联络长江与吴会水运的中心城市,商贸迅速兴起。东晋南朝时期,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天文历法学取得重大突破,东晋虞喜发现岁差现象,稍后,祖冲之将虞喜的岁差学说引入历法(大明历),隋唐因之,对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帮助甚大。唐朝政府极重农田水利工程,将兴修水利提高到了法律层面,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水利管理机构,长江流域也随之开辟出了大量良田。尤其是安史之乱过后,长江中下游的淮南道和江南道成为长安朝廷的财赋供应基地,其水利事业蓬勃发展,农业生产随之日盛。中唐时期权德舆指出:“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唐代后期,江东人民还从长期水田耕作的实践出发,改进笨重的直辕犁为曲辕犁,明显降低了犁的受力点,既减轻了扶犁农户的体力消耗,又充分有效地利用了畜力,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中国旧式步犁至此发展成熟,完全定型化”。曲辕犁沿用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除此之外,唐朝江南地区还出现了稻麦复种制、茶林间作与鱼草轮作之法,这不仅令长江流域丰富的水热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而且还有利于保持生态的平衡,江南水稻区的农业生产蒸蒸日上。宋朝时,江南的水田耕作工具已较为配套,起秧、碎土、稻谷扬净等都有专门工具,复种(双季稻和稻麦两熟)技术也较为成熟,加之当时圩田盛行于江南,“每一圩方数十里,如大城,中有河渠,外有门闸。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潦则闭闸拒江水之害。旱涝不及,为农美利”。唐末引自越南的较为耐旱的占城稻此时也在江南普遍种植,江南水稻产量得到了极大提高,故南宋中期以来“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广为流传。综上所述,春秋以迄宋代,随着技术的进步,自然条件更为优厚的长江流域在农业生产方面逐步赶超了黄河流域,成为中国的粮食财富供应基地。(摘编自冯天瑜、马志亮、丁援《长江文明: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外因与内因》)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青铜时代后,长江流域水热资源优势逐渐彰显,很快形成了能与黄河流域相抗衡的重要农业生产区。B.各路运河的修筑带动了六朝造船业的突破性发展以及长江流域大规模航运的开展,推动了商贸的迅速兴起,C.引入外来的占城稻,极大促进了江南水稻产量的提高,使江南成为南宋中期以来的粮食基地。D.在天文历法方面,引入祖冲之、虞喜岁差学说的大明历,对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帮助很大。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第三段的内容可以看出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是因为受到了气候逐渐干冷、干旱的影响。B.从六朝和唐代历史来看,长江流域经济文化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国家和政府层面的组织建设。C.安史之乱后淮南道和江南道农业生产的大发展与法律保障下水利管理机构的建立不无关系。D.唐朝江南地区的一系列耕作方法给了我们启示:人类可以在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为农业生产服务。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经济文化重心逐渐由黄河流域移至长江流域原因的一项是()A.东汉末年以来,中国北方多次遭到游牧民族的冲击,南方相对安定。B.随着生产力发展,长江流域更丰富的水热资源优势得以发挥。C.长江流域的红壤土质紧密,而黄河流域的黄土土质疏松。D.长江流域生产力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逐渐超越了黄河流域。4.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下面表格空缺处内容填充不正确的一项是()表格名称:①

时间原始社会末期至商末青铜时代后期至东汉前期唐代后期宋朝工具/特点木石农具②

曲辕犁④

领先地域黄河流域③

长江流域长江流域A.①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生产工具发展情况对照表B.②青铜农具C.③黄河流域D.④水田耕作工具种类多样且较为配套5.请梳理长江流域水稻耕作、种植方式的发展脉络。(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药引聂鑫森正是江南三月,天阴阴的,细雨霏霏。市中医院名医池北鸥,乘出租车,直奔副市长的家。副市长杜心宇的妻子清早打电话来说,请池北鸥老先生务必出个急诊,并会派车来接。池北鸥说:“不必派车,我自个儿来!”杜心宇管的是城市基本建设,修环城公路,开辟沿江风光带,建花园式社区,保护老城区的大街小巷,他的成绩有目共睹。杜心宇为官清廉,池北鸥没听过老百姓对这位副市长有什么非议。不过,杜心宇不大注意身体,饮食起居不规律,不到五十岁,就患了心脏病,头上白发丛生,脸上满是疲惫之色。在中医院,池北鸥擅长治疗心脏病及其他内科疾病,下方奇妙,救治了不少患者。杜心宇信奉中医,自然成了池北鸥的病人。每次来看病,杜心宇总把小车停在中医院的百米之外,而后一个人步行而来,这一点让池北鸥很称意。每次看完病后,杜心宇也不着急走,总要和池北鸥说说闲话。杜心宇在大学是学中文的,读了不少书,恰好池北鸥古文底子深厚,又精于书法和古玩鉴赏,两人非常投缘。这回,杜夫人请池北鸥上门出诊,定是杜心宇病得不轻,无法下床走动。池北鸥提着小药箱,刚走下车,杜夫人就撑着一把伞迎了上来,说:“池先生,辛苦您了。老杜他偶感风寒,又发高烧,又说胡话,出了一身虚汗,只好劳您大驾了。”池北鸥说:“别急,别急,我保他无事。”小院里杜鹃花开得闹喳喳的,有猩红、粉红、素白、淡黄各种颜色,一丛丛,一簇簇。杜心宇果然躺在床上,盖着一床棉被。蜡黄的脸,满头的汗,眼睛闭着,嘴里含糊地说着胡话。床头柜上,摆着一只青花山水笔筒。池北鸥眼睛一亮,这分明是清雍正时期的东西,他家祖上就传下了一个类似的笔筒,随手就能卖几十万元。再认真扫了几眼,池北鸥马上断定这是个仿品,是刻意做旧的。池北鸥摸了摸杜心宇的额头,很烫,体温该有四十度。他摆上小迎枕,为杜心宇切脉,敛声屏气,眼半闭,如老僧入定。切过脉,池北鸥半晌无言。这症状似乎与心脏病无关,偶感风寒自是外加条件,但按理不应是这个样子啊。他站起来,说:“杜夫人,借一步到客厅说话。”杜夫人着急了,问:“老杜怎么啦?”池北鸥径直走向客厅。“杜夫人,心宇这些日子有什么东西念念不忘吗?”杜夫人想了一下,说:“只有那个床头柜上的瓷笔筒,是我一个远房堂弟送给老杜的。”“你堂弟又是从哪里得来的?”“他说是从古董商那里买的,没花多少钱。”池北鸥点点头,又问:“他为什么突然之间送这个笔筒呢?”“听老杜说,我这个堂弟中了个建设廉租房社区的标,这本是件好事,可办手续时却不顺利,老杜觉得这是政策允许的范围,就帮堂弟打了几个电话,把该办的手续办了。过了些日子,堂弟就送了这个笔筒来。老杜一回家,就捧着这个笔筒看,一会儿皱眉一会儿笑。这东西好吗?”池北鸥淡然一笑,说:“还……不错。”心想:这古董商,肯定装神弄鬼哄外行,要了个大价钱,而杜心宇也只是对古董略知皮毛,把这个笔筒当成真东西了,虽是亲戚间的馈赠,作为一个领导,收之则心有恐惧,退之又怕冷淡了亲情。“池先生,你……好像很为难,老杜的病……”“不,心宇之病,自然可医,你不必担心。这个笔筒呢,我要用它作一味药引,不知你们舍得否?”杜夫人说:“这有什么舍不得呢?”“那就好。你将笔筒打碎,用碎瓷片熬出一大碗水。然后,我开个方子,你们按方抓了药来,再用碎瓷片熬出的水煎药。服第一剂后,心宇立马会清醒过来。”池北鸥坐到桌子边,从药箱里取出铜墨盒、毛笔、处方笺,然后认真地写起来:“药引:疑似雍正青花山水笔筒碎片。正方……”末了,又写了一小段话:“心不动,欲何以生?药虽灵,意先乎医。”而且一式写了两张。“一张抓药用,一张留给心宇吧。服药后,有什么反应,你们可打电话来。”池北鸥看着处方笺,拈须而笑。他写的是行书,源自宋代的黄庭坚体,行气贯通,笔画之间顾盼生姿,堪称书法精品。他更惬意的是这一味药引,古人未有此例!从病理看,杜心宇身体原本虚弱,又夹带寒邪,无法用补,加之外感风寒,虚汗淋漓,又不能攻,所以,只是开了些比较平和的药。关键是药引,要让病人受大惊而心疼,继而大喜,发出一身真正的透汗,然后再下另外的方子,方可奏效。晚上九点钟的时候,池北鸥正在自家书房的灯下,摩挲着自己那个祖传的雍正青花山水笔筒,电话铃忽然响了。是杜心宇打来的。“池先生,谢谢您白天上门,我迷迷糊糊的,也没向您道个谢,对不起啊。”池北鸥微微一笑,说:“我用府上的那个笔筒做了药引,你觉得如何?”“好得很啊,听内人一说,又看了处方,那一身猛汗把我浇醒了,心动则生邪念、妄念,那才是真正的病根。这张处方,我准备拿去托裱装框,挂在办公室里,时时拜读,引以为戒。明日,我再来中医院当面致谢,并请先生再切脉医心!”池北鸥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副市长杜心宇每次到医院看病,“总把小车停在中医院的百米之外”“一个人步行而来”,体现了他的低调和谦逊,不要求特殊待遇。B.小说写杜心宇不到五十岁就患了心脏病,脸上满是疲惫之色,暗示他是一个工作狂,只顾工作,不会自我调节,以致积劳成疾。C.池北鸥通过切脉问询判明杜心宇病在生理,又在心理,他身体原本虚弱,又夹带寒邪,加上接受赠礼心生恐惧,终于卧床不起。D.池北鸥要以疑似雍正青花山水笔筒碎片作为药引,意在让杜心宇受大惊而后大喜,发出一身透汗,然后配合药物进行治疗。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标题“药引”二字,直接涉及小说的核心情节,即名医池北鸥以特殊的药引为杜心宇治病,也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杜心宇小院里盛开的杜鹃花富有活力,小说以此暗示了池北鸥当时心情愉悦,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凸显了主题,耐人寻味。C.小说整体上采用了顺叙的方法,从出诊写到效果初见,局部采用插叙,用以交代杜心宇的为人,以及池杜两人过去的交往。D.池北鸥马上断定别人送给杜心宇的笔筒是赝品这一情节,与前文叙述他“精于古玩鉴赏”、后文他“摩挲着自己那个笔筒”相照应。8.小说以池北鸥的哈哈大笑结束,这笑声具有怎样的意蕴?请作简要分析。(4分)9.“心不动,欲何以生?药虽灵,意先乎医”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赠司徒鲁郡颜公,讳真卿,事唐为太子太师,与其从父兄杲卿,皆有大节以死。至今虽小夫妇人,皆知公之为烈也。初,公以忤杨国忠斥为平原太守,策安禄山必反,为之备。禄山既举兵,与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后,贼之不能直窥潼关,以公与杲卿挠其势也。天宝之际,久不见兵,禄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动,公独以区区平原,遂折其锋。四方闻之,争奋而起,唐卒以振者,公为之倡也。(节选自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有删改)材料二:代宗崩,真卿为礼仪使。卢杞专权,忌之。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上从之。初见希烈,欲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诸将丛绕谩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希烈遽以身翼蔽之,麾众令退,馆真卿而礼之。希烈大宴逆党,召真卿坐,使观倡优斥默朝政为戏,真卿怒曰:“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拂衣而起。时朱滔、王武俊等在坐,目真卿谓希烈曰:“闻太师名德久矣,相公欲建大号,而太师至,非天命正位?欲求宰相,孰先太师乎?”真卿正色叱之曰:“是何宰相耶!君等闻颜杲卿无?是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兵及被害诟骂不绝于口。吾今生向八十,官至太师,守吾兄之节,死而后己,岂受汝辈诱胁耶!”希烈乃拘真卿,令甲士十人守,掘方丈坎于庭,曰“坑颜”,真卿怡然不介意。又遗其将辛景臻、安华至真卿所,积柴庭中,沃之以油,且传逆词曰:“不能屈节,当自烧。”真卿乃投身赴火,景臻等遽止之。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阉奴与景臻等杀真卿。先曰:“有敕。”真卿拜,奴曰:“宜赐卿死。”真卿曰:“老臣无状,罪当死,然不知使人何日从长安来?

”奴曰:“从大梁来。”真卿骂曰:“乃逆贼耳,何敕耶!”遂缢杀之,年七十七。(节选自《旧唐书·颜真卿传》,有删改)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禄山A反B首C举义兵D及E被害F诟G骂H不绝I于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伐,与成语“矜功伐能”“平伐其功”(《屈原列传》)“自伐者无功”(《老子四章》)中的“伐”含义不同。B.区区,与“秦以区区之地”(《过秦论》)和“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区区”含义均不同。C.坎,指的是低洼的地方,也就是坑。与成语“坎井之蛙”及“凿地为坎”(《苏武传》)中的“坎”含义均相同。D.无状,包含无功绩,无善状、不肖,无礼,无事实和根据等意。在文中是颜真卿对朝廷的自谦自责之辞。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真卿预计安禄山会造反,早作了准备,并联合颜杲卿牵制了安禄山的进攻力量,对大唐中兴有重要意义。B.卢杞建议皇上派颜真卿去招安李希烈,其实是出于对颜真卿的忌恨,想借刀杀人,利用李希烈除掉颜真卿。C.颜真卿根据阉奴的回答,断定他的真实身份是叛贼,所谓“皇命”亦无中生有,朝廷并没有想要赐死自己。D.表达方式上,材料一夹叙夹议,材料二重在叙事,两则材料均彰显了颜真卿的远见卓识及对国家的忠诚。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3分)(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分)(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3分)14.颜真卿之“烈”有哪些表现?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咏梅投所知戴复古洁白无瑕美不娇,炯如珠玉粲林皋。独开残腊与时背,奄胜众芳其格高。欲启月宫休种桂,如何仙苑却栽桃。不将品质分优劣,痛饮花前读楚骚[注]。【注】《世说新语·任诞》中记载:“名士不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也。”后用此典形容所谓的名士风度。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把这首咏梅诗投寄给相知的朋友,借此抒写自己的情怀,表达与众不同的性情。B.首联直接切题,表现梅花的洁白无暇、美而不娇,如同珠玉一般在山林中光鲜灿烂。C.“独开”表明梅花与“众芳”的不同,暗示了梅花不与百花争艳、不和世俗同流的品格。D.颈联运用了衬托手法,借对桂花和桃花的贬抑,突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情感鲜明。16.戴复古曾提出“陶写性情为我事,留连光景等儿嬉”的作诗主张,意思是作诗要陶写自己的性情,仅仅留连于美景就会显得肤浅。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在这首诗中体现这一主张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记载,李存勖将李克用留给他的三之箭收藏在祖庙中,其后用兵作战,“

”,装在锦囊中背在身上,奔赴战场。(2)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等手法来写自己从早到晚精勤修德的句子是“

”。(3)李密《陈情表》中“

”两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家中乏人的困苦境地。(4)小刚临摹了一幅诸葛亮的画像,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想好。王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

”就很好。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古人尝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这譬喻实在是很恰当。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①

,如私心、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之类,要多受切磋琢磨,才能洗刷净尽,达到玉润珠圆的境界。②

,与自己愈不同,磨擦愈多,切磋琢磨的影响也就愈大。这影响在学问思想方面最容易见出。一个人多和异己的朋友讨论,会逐渐发现自己学说的不圆满处,对方学说的有可取处,逼得自己不得不作进一层的思考,这样做学问才能逐渐登堂入室。在朋友互相切磋中,一方面被“磨”,③

。一个人被“磨”的方面愈多,吸收外来的滋养也就愈丰富。

你对于一个人愈同情,就愈能了解他;你愈了解他,也就愈同情他。法国人有一句成语说:“了解一切,就是宽容一切。”这句话说来像很容易,却是人生的最高智慧,需要极伟大的胸襟才能做到。修养这种胸襟的捷径是多与人做真正的好朋友,多与人推心置腹,从对于一部分人得到深刻的了解,做到对于一般人类起深厚的同情。1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第一段第一行的两处“譬喻”,也可以用“比喻”来代替。B.文中第一段加点词语使用的引号,有引用和强调的作用。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与“了解与同情是互为因果的”,表意相近。D.文中最后一段中加点的两个“对于”,改为“对”,不符合语境。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相比普通疾病感染的细菌来说,多重耐药菌可谓是超级细菌了。我们平时生病感染的普通细菌,基本上使用一种合适的抗生素就可以把它杀得

。而多重耐药菌可不同,它们可以轻松防御三种及以上的普通抗生素。这种多重耐药细菌引起的感染一旦发生,可有效治疗的药物比较少,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增加治疗费,甚至增加病死率。同时,这种耐药菌还需要更高级的抗菌药甚至多种高级抗菌药联合使用才能将之杀灭。生物膜形成是细菌在抗菌药物环境下存活的有效途径,超级细菌们建起了一座座

,抵御抗生素的袭击,例如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环境中长期存在,并造成广泛的医院感染,这与它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

。更为可怕的是,超级细菌们演化出的技能不仅可以垂直传播,即随着菌株的繁殖由亲代传给子代;还能水平传播,让自己的“屠龙刀”通过质粒、转座子等可移动元件在不同菌种、不同菌属、不同菌株间互相传播,导致耐药性的广泛扩散。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1.下列句子中的“可以”与文中加点的“可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棉花可以织布,棉籽还可以榨油。B.任务完成后,你才可以离开。C.他为大家忙前忙后,实在热情得可以。D.此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可以一游。22.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屠龙刀”富有表现力,请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们的生活可能交织着无数的艰辛和劫难,也可能融汇着无数的欢乐和幸福,然而却毫无例外地都潜伏着、存在着无穷无尽的未知数。但正是有了这些未知数,我们才能不停地渴望和不断地追求,去渴望最完美的生活形式,去追求最圆满的生命结局。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答案】1.C2.A

3.C

4.B

5.①东汉以前,“火耕水耨”为其主要耕作方式;②东汉时期,开始精耕细作,使用牛耕,出现了秧苗移栽与双季稻种植;③唐朝,改进后的曲辕犁用于耕作能够节省人力,有效利用畜力,江南地区还出现了稻麦复种制、茶林间作与鱼草轮作法;④宋代,复种技术较为成熟,圩田盛行于江南,占城稻此时在江南普遍种植。【解析】【1题详解】A.曲解文意(混淆时态),“形成了能与黄河流域相抗衡的重要农业生产区”错,根据原文“如东晋时期的荆江筑堤,南朝的鄱阳湖筑堤建闸等,长江流域的丰富水热资源得到较大程度开发,形成足以与黄河流域相抗衡的重要农业生产区”可知,青铜时代后,长江流域还没有形成足以与黄河流域相抗衡的重要农业生产区,形成时期在东晋时期。B.因果倒置,“各路运河的修筑带动六朝造船业的突破性发展以及长江流域大规模航运的开展”错,应是“六朝造船业的突破性发展以及长江流域大规模航运的开展带动了各路运河的修筑”。D.张冠李戴,根据原文“东晋虞喜发现岁差现象,稍后,祖冲之将虞喜的岁差学说引入历法(大明历)”可知,岁差说是虞喜的,不是祖冲之的,应该是“祖冲之将虞喜的岁差学说引入历法(大明历)”。【2题详解】A.“因为受到了气候逐渐干冷、干旱的影响”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另外,黄河流域因过度开发而导致水土流失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是因为过度开发,而气候干冷导致的是生态系统趋向脆弱。【3题详解】C.根据原文“当时的原始农业以木石农具为主,黄河中上游的粟作农业依托肥沃疏松的黄土和黄河及其大小支流的灌溉,通过精耕细作实现了蓬勃发展,各早期文明也借此绵延不绝并逐渐融合;而长江流域则因其红壤的土质较为紧密,水稻种植所需平整土地及引水灌溉的劳动量大、技术要求高,而当时人员、技术所能达到的稻作生产方式又较为粗放,且常受洪水威胁,故其农业产出量不及黄河流域”,材料谈及了“长江流域土质紧密的红壤”与“黄河流域疏松的黄土”,但并没有把二者进行比较,且此处主要论述“长江流域农业产出量不及黄河流域”。【4题详解】B.根据题干提示,首先从原文中按照时间顺序逐一提取中国历史上使用过的农具,比较判断其所属地域及是否处于领先地位。通过表格横线和纵向的信息比对,推断具体空缺处的内容,②处应填“铁制农具”。【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从第四段““火耕水耨’仍是南方水稻耕作的主要方式。直到东汉时期,长江流域的水稻生产才摆脱‘火耕’,走上精耕细作的道路,并且部分地区还开始使用牛耕,出现了秧苗移栽与双季稻,灌溉农业模式也日臻成熟,这些都为日后长江流域农业生产的腾飞打下基础”可以梳理出①②两条;从第六段“唐代后期,江东人民……改进笨重的曲辕犁……唐朝江南地区还出现了稻麦复种制、茶林间作与鱼草轮作之法”,可以梳理出第③条;从第七段“宋朝时……复种(双季稻和稻麦两熟)技术也较为成熟,加之当时圩田盛行于江南”,可以梳理出第④条。6.B(B项,“暗示他是一个工作狂,只顾工作,不会自我调节,以致积劳成疾”,没有根据。其一,原文为:“不过,杜心宇不大注意身体,饮食起居不规律,不到五十岁,就患了心脏病,头上白发丛生,脸上满是疲惫之色。”可见.B项所述症状是由“不大注意身体,饮食起居不规律”引起的。其二,文中关于杜心宇读书、书法、古玩鉴赏、家中养花等叙写,表明他不乏儒雅之气,不是“只顾工作,不会自我调节”的工作狂。)7.B(“小说以此暗示了池北鸥当时心情愉悦,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凸显了主题”分析有误,这里的描写主要是凸显杜心宇的儒雅,并以富有活力的场景反衬此时杜心宇的病态。)8.①杜心宇明白自己的病根所在,哈哈大笑是为朋友“康复”而高兴,是祝贺的笑;②自己所用的这一药引,终于收到了奇效,哈哈大笑是为自己的设计成功而高兴的表现,是陶醉的笑。(每点2分)9.①塑造并丰富了人物形象:这段话展现了池北鸥的智慧和医德。他不仅关心病人的身体健康,更关心病人的心理健康。②推动小说情节发展:这段话帮助杜心宇从病痛中恢复过来,同时也引发了杜心宇对自己行为的反思。③深化小说的主题:通过这句话,小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它提醒读者,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欲望和权力驱使,忽略了内心的平静和真实。④它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这段话运用了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思考。(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答案】10.BDF

11.B12.D

13.(1)颜真卿是全国信服的人,派他去告谕李希烈,可以不劳烦军队(动用武力)。(2)李希烈急忙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遮挡他,挥手命令众人退下,将颜真卿安置在馆舍,礼貌地对待他。14.①与反贼安禄山英勇斗争。②面对李希烈(阉奴与景臻)等人的威逼,他大义凛然,蹈死不顾。③李希烈使其观看艺人亵渎朝廷政事取乐,他怒斥希烈,捍卫朝廷的尊严。【解析】【10题详解】句意:安禄山反叛,他首先起兵反抗,被杀害的时候,口里不停地骂贼。“禄山反”是主谓结构,后面“首举义兵”的主语是颜杲卿,应在B处断开;“举义兵”是动宾结构,E处断开;“被害”和“诟骂不绝于口”主语都是颜杲卿,中间G处断开。11题详解】A.正确。攻打;夸耀;夸耀;夸耀。句意:他和常山太守颜杲卿攻打贼军的后方。/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屈原就自夸自己的功绩。/自我夸耀的不会建立功业。B.错误。小、少;小、少;这里指自己,自谦词。句意:唯独颜公凭小小的平原郡。/秦国凭借小小的地方。/内心不胜仰慕至极!C.正确。都指低洼的地方。句意:在庭院挖了一丈见方的坑。/井底之蛙。/在地上挖了一个坑。D.正确。【12题详解】D.“两则材料均彰显了颜真卿的远见卓识及对国家的忠诚”错误,材料二主要表现颜真卿的刚烈及对国家的忠诚,没有表现其远见卓识。【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信”,信服;“颜真卿四方所信”,判断句;“谕”,晓谕,告谕;“劳”,使劳烦,动用武力。(2)“遽”,急忙;“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麾”,挥手,指挥;“馆”,安置在馆舍,安排住宿;“礼”,礼貌地对待,以礼相待。【14题详解】①材料一“禄山既举兵,与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后,贼之不能直窥潼关,以公与杲卿挠其势也”,与反贼安禄山英勇斗争。②材料二当朱滔、王武俊等建议李希烈让颜真卿作宰相时,颜真卿怒斥“是何宰相耶!君等闻颜杲卿无?是吾兄也。禄山反首举义兵及被害诟骂不绝于口。吾今生向八十,官至太师,守吾兄之节,死而后己,岂受汝辈诱胁耶!”;李希烈让人在院中掘坑曰“坑颜”时,颜真卿“怡然不介意”;辛景臻、安华等人扬言要烧死颜真卿时,他“乃投身赴火”;当使者说从大梁来时,颜真卿“骂曰:‘乃逆贼耳,何敕耶!’”,最后英勇就义。可见面对李希烈(阉奴与景臻)等人的威逼,他大义凛然,蹈死不顾。③材料二李希烈使其观看艺人亵渎朝廷政事取乐,他怒斥希烈“相公,人臣也,奈何使此曹如是乎?”,捍卫朝廷的尊严。参考译文:材料一:被追赠为司徒的鲁郡颜公,名真卿,在唐朝为太子太师,和他的堂兄杲卿,都为保持崇高的节气而死。直到今天,即使是平民百姓也都知道颜公的忠烈。当初,颜公因为触犯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他预计安禄山必反,为这事做了准备。安禄山叛乱后,他和常山太守颜杲卿攻打贼军的后方,贼军之所以不能长驱直入潼关,就是因为颜公与杲卿阻挡了他们的势头。天宝年间,多年没有战争了。安禄山谋反后,天下人无不感到震惊。唯独颜公凭小小的平原郡,削弱了敌军的锋芒。四面八方听到这个消息,争先恐后地奋起响应。唐朝最终能够振兴,就是颜公首先发起的。材料二: 唐代宗去世,颜真卿任礼仪使。卢杞独揽大权,忌恨他。正赶上李希烈叛变攻占汝州,卢杞就提议说:“颜真卿是全国信服的人,派他去告渝李希烈,可以不劳烦军队(动用武力)。”皇上同意了。颜真卿刚见到李希烈,想宣讲诏书旨意,李希烈的干儿子一千多人抽出刀抢着上前逼迫他,要吃他的肉。许多将领层层围住,随口辱骂,往他的身上挥刀比划,颜真卿毫不畏惧。李希烈急忙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遮挡他,挥手命令众人退下,将颜真卿安置在馆舍,礼貌地对待他。李希烈大摆宴席犒劳他的爪牙,请颜真卿赴宴,让他看艺人指责、亵渎朝廷政事取乐,颜真卿发怒说:“大人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