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2024届中考猜题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渝北区2024届中考猜题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渝北区2024届中考猜题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渝北区2024届中考猜题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渝北区2024届中考猜题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渝北区2024届中考猜题历史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总书记说:“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下列中国近代史上英雄人物展现的战斗情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邓世昌壮烈殉国②陈化成力竭牺牲③左权将军血洒疆场④赵登禹将军壮烈殉国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召开中共一大 B.创立同盟会 C.召开国民党一大 D.创办黄埔军校3.2019年是二战全面爆发80周年,张华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重大事件进行了整理。其中,关于这些重大事件的影响,正确的表述是事件德国进攻苏联《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斯大林格勒战役攻占柏林时间1941年6月1942年1月1942年7月—1943年2月1945年5月影响二战全面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二战的重要转折点二战结束选项ABCDA.A B.B C.C D.D4.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某次敌后战场重要战役的形势图,该战役是A.台儿庄战役 B.武汉会战C.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5.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的是A.发电机 B.内燃机 C.人造纤维 D.计算机6.图片是形象的史料。小明同学在自主学习中收集到以下几幅图片,他为该图片配上的标题,最恰当的是()A.中国的外交成就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C.中国收回香港、澳门 D.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7.俄国彼得一世即位后进行了改革。下列属于他改革措施的是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②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③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必须出钱赎买,所出价钱高于当时地价④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8.“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它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在中国,五四运动以后,这些条件逐步具备了。”据此得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是A.共产国际的援助B.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9.有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说:“凡道理、智识、文学,样样都该学外国人,才能生存于20世纪,做一个文明人。”这反映新文化运动:A.孕育了维新变法思想 B.平等对待东西方思想文化C.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D.存在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倾向10.中国近代史上由南向北的国民革命和由北向南的解放战争都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下列关于这两次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B.都基本上推翻了当时国内的统治基础C.都属于民主革命D.都以建立社会主义为新的目标11.下列关于当今世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重大贡献B.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人类进入信息社会C.中国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政治力量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影响已经消除12.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的是()A.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B.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C.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D.1918年11月,德国投降13.世界三大宗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下列与公元元年的确定有关的宗教创始人是A.汉谟拉比B.穆罕默德C.耶稣D.乔达摩•悉达多14.李厚泽先生对中国近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如下评述:“启蒙性的文化运动”与“救亡性的政治运动”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一拍即合”“彼此支援”“相碰撞而又同步”。遗憾的是,这种局面并没有延续多久,严峻的危亡局势和剧烈的现实斗争,迫使政治救亡全面压倒了思想启蒙。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15.“望全国工商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和这则《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相关的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五四运动D.公车上书16.《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重要的法律文件。《权利法案》的内容不包括()A.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 B.人生来是自由的,法律上是平等的C.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 D.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17.关于下面两本著作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D.《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都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来源18.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的决议,呼吁国际社会凝聚援助阿富汗共识,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19.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20.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根据以下信息判断,它是哪一宗教①创立者是穆罕默德②经典是《古兰经》③它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④它是我国今天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中大部分人的共同信仰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21.17世纪,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亲自出国考察,回国后推行强军强国治国方略的是()A.尼古拉一世 B.彼得一世 C.亚历山大二世 D.亚历山大22.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部分农作物产量的年增长率(%)统计表。其中大部分农作物产量出现快速增得益于1953~1957年1958~1965年1966~1978年1979~1982年粮食3.503.53.0棉花4.73.10.213.5油料作物0—1.82.822.7甘蔗7.93.23.615.0——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C.农村“左”倾错误的纠正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3.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中国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24.下列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在重工业部门,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B.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相对缓慢C.第二次科技革命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法律的制定和完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是罗马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成文法典,其所代表的罗马法对今日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有重要影响。《》奠定了英国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宣告了美国的诞生,并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26.1924年,_____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孙中山又创办了_____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27.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史书的目录有助于导读历史。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下列《全球通史》的目录,作者以什么为顺序编写史书?“美国独立战争应属于目录中的哪一章?作者在第28章中认为“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下面是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第二编目录,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其第十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有哪些?第十五章“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史学观和史学方法影响着我们理解和解释历史。结合所给目录及已学知识,在下列横线上填入一个动词,表达工业革命与世界的关系,并请说明理由。(求观点明确;2、史论结合)工业革命世界。29.(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材料三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途中遭匈奴扣留,到公元前126年才回到长安。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奉命出使乌孙等国,公元前115年回到长安。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最后一次航行,船队正在穿越印度洋回归祖国时,62岁的郑和病逝在他的宝船上。﹣﹣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根据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张骞、郑和都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你更赞赏哪一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30.(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称:“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摘自纽约《每日新闻》采访报道材料二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摘自《尼克松回忆录》节选材料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斗了一个世纪,没有胜利者,都在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合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博弈了一个世纪得出来的共同结论。——摘自辛子陵《20世纪下半叶中美苏三国志》比较材料一、二及所学,指出尼克松对华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进行了哪些政治制度上的探索?请用史实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是如何“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世昌黄海激战壮烈殉国是1894年;1842年6月陈化成反抗英国侵略者力竭牺牲在炮台上;左权将军血洒疆场是1942年;赵登禹将军壮烈殉国是1937年。所以先后顺序为②①④③,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2、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故C符合题意;召开中共一大、创立同盟会与题干无关,故AB不合题意;创办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成果,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3、C【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人民英勇抗击,1943年2月大败德军。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是欧洲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C项符合题意;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击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排除A项;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标志着二战规模的扩大。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排除B项;1945年5月,苏军攻占柏林,标志着欧洲战事的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排除D项。故选择C。4、D【解析】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彭德怀带领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开展了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本的最大规模的战役,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5、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区别于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的特点是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其中重大的发明有:发电机、内燃机、汽车、飞机、轮船、电话、人造纤维等,计算机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6、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题干图一反映的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图二反映的是1972年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图三反映的是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乔冠华哈哈大笑;这几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国的外交成就,故A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收回香港、澳门、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点睛】抓住题干图片信息“万隆会议、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乔的笑”是解题的关键,几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中国的外交成就。7、D【解析】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彼得一世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故D正确;含有①③的ABC排除。故选D。8、B【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共产国际的援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也是共产党诞生的条件,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所以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信息对选项进行分析,四个选项内容都是共产党诞生的条件,但是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9、D【解析】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题干的“凡道理、智识、文学,样样都该学外国人,才能生存于20世纪,做一个文明人”反映出新文化运动存在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倾向,故D符合题意;维新变法发生在新文化运动之前,排除A;平等对待东西方思想文化与新文化运动不符,排除B;洋务运动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排除C。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识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10、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没有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故A错误;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两者都基本上推翻了当时国内的旧式统治,故B正确;国民大革命侧重于民主革命,解放战争不是侧重民主革命,故C错误。国民大革命以反帝反封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并不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故D错误;故选B。11、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影响已经消除”是不正确的;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关于当今世界的叙述,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D。12、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选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的表述,属于历史现象;B项是一战当中的事件,也属于历史现象;C项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分析,属于历史现象的本质;D项对一战结果的表述,属于历史现象。C项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历史现象和本质的却别。历史现象是对历史史实的陈述,历史现象的本质是对历史事件的观点和看法。在此基础上对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13、C【解析】依据题干中提示信息“公元元年的确定有关的宗教”,结合课本所学,基督教在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这一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受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后来这种信仰基督耶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的,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C项符合题意;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A项不合题意;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B项不合题意;公元前6世纪,印度人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后人将其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隐修者。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14、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而题目材料叙述的是五四运动,选项和题干材料表达的意思不吻合,故A不符合题意;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挽救国家危亡而进行了一场政治救亡运动,而题目材料叙述的是五四运动,选项和题干材料表达的意思不吻合,故B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一场革命运动,而题目材料叙述的是五四运动,选项和题干材料表达的意思不吻合,故C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政治救亡全面压倒了思想启蒙”可知,该事件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5、C【解析】

根据材料“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可知,材料体现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6、B【解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指出:“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属于《权利法案》内容,B选项符合题意;1689年,由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重申了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征税权属于议会;议会下院议员自由选举产生,他们在议会内享有演说、辩论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凡未经议会的同意,国王不得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实施;不得找任何借口随意征税,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正规军等等。A.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是《权利法案》的内容。A选项不符合题意;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是《权利法案》的内容。C选项不符合题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是《权利法案》的内容。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7、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8、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协调盟国作战以尽快打败法西斯,1945年,在美、英、苏三国主导下,召开了雅尔塔会议,作出了战后成立联合国的决定,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巴黎和会的核心是对德问题,A选项排除;华盛顿会议主要解决的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划分问题,B选项排除;开罗会议主要是商讨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局势的安排,制定盟军合作反攻缅甸的战略及援华方案,C选项排除。19、A【解析】

“甲午战争后”是解题的关键,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认识到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不能救国,因此开始向政治制度转变。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洋务运动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开始于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故选A。20、D【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课本所学,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其经典是《古兰经》,穆罕默德通过伊斯兰教实现了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是我国今天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大部分人的共同信仰。A项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B项道教创始人是张道陵;C项创始人是耶稣。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21、B【解析】

结合题文,依据所学可知,彼得一世敢想敢为,曾亲自出国考察,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进行了改革,故B项符合题意;尼古拉一世是19世纪的俄罗斯帝国的沙皇,故A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亚历山大二世是尼古拉一世的儿子,领导了废除农奴制改革,故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亚历山大是公元前四世纪的历史人物,曾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进行了亚历山大东征,故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选B。22、B【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1979-1982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较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9-1982年农作物产量快速增长是由于国家调整了农业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傲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23、B【解析】

材料“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反映的是人民解放军反抗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结束了西方国家的军舰等武装力量,随意进入中国领土、领空、领海的历史,这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故B符合题意。渡江战役时期,新中国尚未成立,还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否定列强在华特权,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说法过于绝对,故C错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政策,此时新中国尚未成立,D项错误。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4、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确立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由此可知A项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练掌握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情况,对比掌握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发明成果和影响。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十二铜表法》《权利法案》《独立宣言》【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操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十人团)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因这个文法刻在十二块牌子(铜表)上而得名。《十二铜表法》基本上仍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还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但它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十二铜表法反映了罗马奴隶制的发展和奴隶主阶级国家的形成过程,是罗马现存最古老的一部成文法典,其所代表的罗马法对今日西方国家的法律体系有重要影响。(2)依据所学可知,《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性文件,奠定了英国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与《王位继承法》共同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3)依据所学可知,1776年7月4日,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颁布了《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告了美国的诞生,并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26、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下,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军校设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上,又被称为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孙中山亲自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为校长,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27、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和大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ACD的思想不包含为政以德,所以答案选B。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时间顺序;“美国独立战争”应属于第27章;俄国1861年改革。(1861农奴制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改革,均可)(2)主要发明:哈格里大斯发明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火车或轮船等。重要成果:《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或冋答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3)观点: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论述: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加紧了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并且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等。政治方面: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并完善了近代民主政治,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经济方面:通过工业革命改变经济结构,实现了工业化,增强了经济活力和综合国力,使欧洲各国经济实力领先世界;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发展。思想文化:启蒙运动使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弘扬,推动欧洲人的思想解放,增强了欧洲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活力;自由主义思想成为欧洲人全球贸易和扩张的思想武器。科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欧洲人走向全球提供了技术支持。国际关系:通过殖民战争、殖民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途径,欧洲实现了对世界的控制,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解析】

(1)根据《全球通史》的目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以时间为顺序编写史书。“美国独立战争应属于目录中的27章。因为美国独立战争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这也是政治革命。作者在第28章中认为“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的历史事件是1861年改革。因为28章是俄国,俄国的1861年改革,是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制的废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2)根据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第二编目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认为其第十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有哈格里大斯发明珍妮机、改良蒸汽机、火车或轮船等。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8世纪80年代,英国人瓦特改进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1825年,“旅行者”号试车成功。第十五章“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最重要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3)工业革命使欧洲成为世界的主人,也就是说,欧洲确立了对全球的统治,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和国际关系等角度来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论证。如:观点: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论述: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加紧了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并且随着Ⅰ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暴露,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等。政治方面: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并完善了近代民主政治,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经济方面:通过工业革命改变经济结构,实现了工业化,增强了经济活力和综合国力,使欧洲各国经济实力领先世界;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发展。思想文化:启蒙运动使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弘扬,推动欧洲人的思想解放,增强了欧洲人的创新精神和社会活力;自由主义思想成为欧洲人全球贸易和扩张的思想武器。科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欧洲人走向全球提供了技术支持。国际关系:通过殖民战争、殖民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途径,欧洲实现了对世界的控制,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29、(1)长安;南海。(2)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3)社会安定,国力雄厚;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统治者的支持。(4)张骞;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不畏艰险,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郑和;郑和率率领船队七下西洋,不畏艰险,鞠躬尽瘁,创造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交流。【解析】(1)根据材料一“西汉丝绸之路路线图”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