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师大一中学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四川省师大一中学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四川省师大一中学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四川省师大一中学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四川省师大一中学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四川省师大一中学中考历史对点突破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下列史实体现维护国家主权的是①清朝雅克萨之战②土尔扈特部回归③《马关条约》的签订④香港澳门回归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2.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不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B.1980年深圳对外开放C.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D.我国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下列选项中属于孙中山领导、参与的革命活动有①组建中国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③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④领导北伐战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还“制耒耜,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A.农业的起源B.手工业兴起C.商业的发展D.畜牧业繁荣5.请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四场运动中总结。它们反映了中国的什么历程…A.半殖民地化 B.近(现)代化C.近代民主化 D.推翻三座大山6.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A.派张骞出使西域B.颁布“推恩令”C.设置“十三郡”D.反击匈奴7.九三同学探讨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的过程,他们搜集了一下资料可以选取的是()①巴黎和会②雅尔塔会议③华盛顿会议④慕尼黑会议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8.在历史上,他发表的这部著作,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反动教会到封建据用文人都狂怒了,他们群起攻之,证蔑他的学说“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他的学说被群起攻之的主要原因是A.否定了神创论B.违背科学规律C.宣扬马克思主义D.内容逻辑荒谬9.有一位圣贤,出生于春秋时期。500年后他成为了“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为了“东亚人”,现在正逐步成为“世界人”。这位“圣贤”是()A.老子 B.孔子 C.嬴政 D.铁木真10.“此次战争导致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传统的世界秩序崩溃,新亚洲霸主产生。触发当时在东亚地区角逐的英国和俄罗斯等帝国主义列强展开领土分割竞争的契机,因此具有世界意义。”该材料评述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历史研究注重对史料的分析,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孔子著作《论语》构建和谐社会反对侵略战争B元朝设置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行政区C明太祖废丞相、设立锦衣卫强化王权达到顶峰D清“海禁令”规定“片帆不得下海”中外贸易断绝A.A B.B C.C D.D12.毛泽东曾在评价某人时说:“他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准备时期,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民主革命派的旗帜。”请你判断,以下不属于该人的历史功绩的是A.建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B.通过《民报》阐释三民主义,促进思想解放C.领导武昌起义,建立了湖北军政府D.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比较)14.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推行强权政治,是西方大国惯用的手段。西方大国强行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的会议是_____。15.仔细观察下列各图南京,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它亲眼见证了中国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请将与南京有的三幅图按照时间顺序重新排列从上面三幅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请选出其中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谈谈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雅克萨之战是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中国军民被迫进行的一次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①符合题意;177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为摆脱沙俄压迫,率领部众冲破沙俄重重截击,历经千辛万苦,胜利返回祖国,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为巩固中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但不能说维护了国家主权,②不符合题意;《马关条约》签订,中国的主权受到侵害,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没能维护国家的主权,③不符合题意;香港澳门回归维护了国家的主权,④符合题意;由此可知,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维护国家主权”,逐一分析①清朝雅克萨之战、②土尔扈特部回归、③《马关条约》的签订、④香港澳门回归的事件的性质和意义,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2、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深圳对外开放,是对史实的陈述,故B符合题意。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均是历史结论,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3、A【解析】

孙中山于1925年3月逝世,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1905年孙中山组建中国同盟会,①符合题意;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②符合题意;国民党一大中,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③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择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孙中山领导、参与的革命活动的相关史实。4、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耒耜,农作”,这是农业的起源,故A符合题意。原始社会中,陶器是手工业;原始社会还没有商业;牛羊是畜牧业,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耒耜是农业生产工具。5、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所以B符合题意,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是从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A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没有体现民主化,C不符合题意,四场运动都没有推翻三座大山,D不符合题意。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体现向西方学习从学习器物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思想解放,循循渐进由表入深。6、B【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B选项符合题意。汉武帝时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A选项不符合题意;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C选项不符合题意;汉初国力弱,被迫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卫青击溃匈奴主力,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抗衡,D选项不符题意。由此ACD可排除,故选B。7、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一战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协约国集团分别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为了解决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日、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以①③符合题意,慕尼黑会议和雅尔塔会议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没有关系,②④不符合题意,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8、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变化之中,是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发展的。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故A符合题意;违背科学规律、宣扬马克思主义、内容逻辑荒谬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英国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述进化论观点的作用。9、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孔子,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所以答案选B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10、C【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一场与中国有关的战役,亚洲新霸主产生,引发列强对中国领土的进一步瓜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国门被一步步打开,中国落后于世界,能够成为亚洲新霸主的国家应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鸦片战争发生与中英两国之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由英法两国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获得巨额赔款和大片领土,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领土被列强瓜分殆尽。故ABD与题干不符,正确答案为C。11、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忽必烈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它的创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此外,元政府在西藏设宣政院,以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2、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孙中山;武昌起义时孙中山远在海外,C符合题意。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在1905年建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通过《民报》阐释三民主义,促进思想解放;AB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辛亥革命的基础知识。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题目:世界需要和平发展;论述: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55年,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这两大组织的建立,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重要表现。2013年,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2017年5月,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取得重多具体成果。美苏冷战使世界分为两大阵营,严重成胁世界和平:“一带一路”战略的理念是共同发展,目标是合作共贏,受到了世界上众多国家的欢迎和支持,必将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符合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解析】

开放性题目,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题目:世界需要和平发展;论述: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55年,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这两大组织的建立,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重要表现。2013年,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2017年5月,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取得重多具体成果。美苏冷战使世界分为两大阵营,严重成胁世界和平:“一带一路”战略的理念是共同发展,目标是合作共贏,受到了世界上众多国家的欢迎和支持,必将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符合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的冷战政策和两极格局形成的相关知识。14、慕尼黑会议【解析】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1939年,英、法、德、意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英法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安抚德国侵略者,慕尼黑会议把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