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七部分专题复习2中国近现代史编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1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七部分专题复习2中国近现代史编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2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七部分专题复习2中国近现代史编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3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七部分专题复习2中国近现代史编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4页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七部分专题复习2中国近现代史编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部分历史纵横2中国近当代史编第1页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一)《南京条约》签署,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署《南京条约》,结果,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大门被打开。伴随外国商品进入中国,中国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2页(二)《马关条约》签署,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中国失去了更多领土,极大地刺激了列强贪欲,今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要求赔款数额也大大增加,更主要是通商口岸沿长江深入到中国内地,帝国主义势力也随之深入中国腹地。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矿设厂,也意味着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由输入商品转而输入资本。所以,该条约签署意味着中国民族危机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第3页(三)《辛丑条约》签署,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社会深渊为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与清政府签署《辛丑条约》。依据条约,中国要支付45亿两白银战争赔款,分39年付清,加上利息共98亿两,以海关税收等作担保,这么,清政府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列强在北京建立大使馆,清政府内政外交也被列强操控;列强还取得了在中国驻兵权,以保护列强在华利益及镇压中国人反抗;并要求清政府确保中国人民永远不得参加反帝活动,这么,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人民工具。由此说明,中国已经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第4页

二中国前期列强对中国侵略近代列强对中国侵略方式包含:武力入侵、扶植利益代理人、割占土地、强占租界地和划分势力范围、获取巨额战争赔款、倾销商品与输出资本、掠夺资源、奴役中国人民等。近代列强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包含:抢夺中国财物、屠杀中国人民、烧杀掳掠等,反应了列强凶残贪婪侵略本质。(一)对中国经济侵略改变

以甲午中日战争为分界限,甲午战争以前,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主要以输出商品为主,列强强迫中国签署条约中关于“开埠通商”“协定关税”等要求都表达了列强这一要求。甲午战争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投资铁路、强迫贷款等,表明其对中国经济侵略已经由输出商品转向输出资本。第5页(二)对清政府态度改变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以经过战争打击清政府为主,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外反动势力在一定程度上走向联合,西方列强开始扶植清政府作为其在华利益代理人。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人民工具。清政府垮台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又各自在中国扶植新代理人,北洋军阀各派系之间斗争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列强在中国激烈争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蒋介石新军阀成为美、英等国在中国代理人。第6页(三)对中国侵略野心膨胀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列强侵华主要目标是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方便其向中国倾销工业品和掠夺原料,或者从中国割取领土等;19世纪后半期,中国边疆地域出现新危机,反应了列强想把中国西藏、新疆等地从中国分裂出去阴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中国争夺激烈,欲瓜分中国;日本法西斯上台后,发动对中国全方面侵略战争,其目标是灭亡中国。第7页三中国近当代化探索

近代化也叫当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当代工业社会转变必经阶段。普通认为,当代化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理性化和科学化等。

在世界当代化时尚中,中国作为一个含有古老文化传统东方国家,在西方近代文明直接冲击下,与西方近代文明相汇合,并在本民族文化精神支配下,以自己特有方式走上了独具特色近代化发展道路。(一)中国近代化类型

当代化是历史发展必定趋势,但各国当代化历程又不尽相同,类型也有区分。英法美等国率先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并经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变革而逐步实现当代化,称为“原生型当代化”;受到西方列强侵略,开始以西方资本主义为榜样而进行当代化探索国家当代化称为“传导型当代化”。中国近代化属于后一个类型。第8页(二)中国近当代化各阶段主要活动1.起步阶段(1895年以前)这一时期是器物层面近代化阶段,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洋务运动,主要特征是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这一时期,近代化历程主要在经济领域,政治体制近代化还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发展过程。同时,因为洋务运动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步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经济领域(工业化)。①甲午战争以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棉纺织业发展最为突出。②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实业救国”浪潮下,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第9页

政治领域(民主化)。①资产阶级上层维新派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近代以来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独立富强道路主要里程碑,也是中国政治近代化一次主要尝试。②资产阶级中下层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时尚,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取得伟大结果,也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思想领域(理性化)。思想文化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始由传统向近代转型,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领域,主要表现在: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传输:资产阶级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变法维新,实施君主立宪;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输: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发动了辛亥革命;③新文化运动深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时尚;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主流,为中国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第10页

“整体发展”表现为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方面展开。3.波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发展,但另首先,官僚资本形成以及外国资本输入又压制了民族资本发展。在政治领域里形成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影响了民主制度发展。抗日战争期间,近代化进程被打断,原有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解放战争期间,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4.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1949年新中国成立,拉开了全方面建设当代化序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第11页经济领域。1949—1965年,重点发展工业化。1953年,中共提出了当代化蓝图——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总路线,实质是使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唯一经济基础。这是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总路线。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一五”计划确立了工业化方针,即优先发展重工业。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58年,党和国家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了全方面建设社会主义高潮,因为急于求成,偏离了经济建设规律、脱离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国民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损失。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在打破封建旧观念同时,没有建立科学新观念。它不但没有带来生产发展,反而造成了极大破坏,造成当代化建设一度中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了当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沿着这一道路朝社会主义当代化前进。第12页政治领域。人民民主专政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立并完善,1949—1956年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和不停完善了中共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少数民族实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标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

思想领域。邓小平理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三)中国近当代化历程概要1.走西方国家道路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地主阶级打着“自强”、“求富”旗号,发起了一场洋务运动。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了中国第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始筹建中国近代海军。第13页

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以“救亡图存”为目标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影响下,希望经过变法,改变中国政治体制,实施君主立宪。戊戌变法是维新派为实现其理想所做一次尝试

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主动传输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提出“三民主义”革命主张,最终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西方民主科学思想传输对维护中国几千年专制制度儒家思想形成了猛烈冲击。20世纪初,中国一批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希望用西方新思想改造中国人头脑,猛烈地批评了中国旧思想、旧道德观念等,从而极大地解放了中国人思想。第14页2.走俄国(苏联)道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让一部分先进中国人看到了中国前途与希望,他们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经过28年努力,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实现当代化前提。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确立起来。还学习苏联,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第15页3.走中国自己道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伟大决议,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实践证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走向当代化必由之路。第16页四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确实立和改革开放开展是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三次巨变产生了三个世纪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形成推进中国历史发展三个思想理论结果分别是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一)辛亥革命

首先,辛亥革命带给中国巨大政治制度变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第二,辛亥革命也引发了中国人思想观念改变。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使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新思想开始吹遍中国大地。在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同时,也打破了帝制政治价值观,“忠君尽道”思想开始被唾弃,中国传统儒家思想遭到冲击。第17页

第三,辛亥革命也给中国民族经济发展带来新气象。辛亥革命胜利,给民族资产阶级以巨大鼓舞,中华民国暂时政府也出台了一些奖励民族工业发展政策,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热潮。

第四,辛亥革命也引发了中国社会生活改变。因为西方生活方式传入及民国政府推进,辛亥革命后,中国发生了一系列移风易俗变革,包含剪发辫、禁缠足、改称谓、易衣饰、变礼仪等。

(二)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确实立

首先,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变为新民主主义国家,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第18页第二,中国人民政治地位发生了改变,推翻了压在头上“三座大山”,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命运,翻身成为国家主人。中国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建立起来并不停完善。第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没收了官僚资本为国家全部,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全部,中国逐步毁灭了剥削制度,建立起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强大经济力量。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后,中国初步建立起相对独立、完整国民经济体系。第19页(三)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后党历史上伟大转折,作出了将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施改革开放决定。首先,农村结束了人民公社管理体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世纪80年代中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在中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伴随经济特区建立,中国对外开放序幕拉开,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第二,改革开放,极大解放了生产力,激活了我国经济建设活力。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与经济实力不停提升,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停提升。第三,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理论形成,并不停得到丰富与发展。第四,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各方面也不停在改变。第20页简而言之,孙中山使中国人民“醒过来”,毛泽东使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使中国人民“富起来”。第21页五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三次重大变革(一)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灭六国统一中国之后,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包含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制,结束了秦朝以前“封邦建国”政治体制。(二)辛亥革命后建立共和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自秦朝以来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三)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使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真正实现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第22页(一)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1921—1924)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但因为北洋军阀反动势力强大,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无产阶级革命力量还十分有限,工人运动遭受挫折。1923年召开中共三大上,中国共产党制订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政策方针,决定要和中国各革命阶级联合,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统治。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历程(1921—1949)第23页(二)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因为国共两党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民主革命目标一致性,国共两党开始走到一起。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共青团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将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四个阶级革命联盟开始了声势浩大国民革命运动。1924年,黄埔军校创建。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到1927年上六个月,中国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但因为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统一战线领导权,造成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时候,中国共产党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三)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第24页国民大革命失败,国共合作局面破裂,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独立领导中国革命道路。八一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军队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失利后,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农村依据地,开创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革命新路,“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正当中国革命迎来新局面时,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危害到依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中国革命又转入低潮。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前期,中国革命道路异常艰难波折,客观上是因为反动势力强大,主观上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革命经验,主要领导人犯了右倾或者“左”倾错误。第25页1935年1月,中央红军攻下贵州遵义后,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对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原因进行了总结,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政治上和组织上领导,必定了毛泽东正确主张,选举了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遵义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独立处理党本身存在问题。这次会议顺利召开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四)全民族抗战时期(1937—1945)第26页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开始上升。面对时局,中国共产党基本方针是“反蒋抗日”。1935年日本侵略势力深入华北,中华民族危急关头,中国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停顿内战,一致对外”方针,其基本精神是“逼蒋抗日”。所以,1936年西安事变暴发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处理。西安事变和平处理,成为扭转时局枢纽,意味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1937年卢沟桥事变暴发后,日本意在灭亡中国,发动全方面侵华战争,国民党方面也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中国共产党调整政策,“联蒋抗日”,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接收改编后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战场。

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全方面抗战路线,深入敌人后方,建立抗日依据地,发动群众抗日,壮大了人民力量,成为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第27页

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制订了正确政治路线,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光明前途,使全党紧紧团结在以毛泽东同志为关键党中央周围,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做好了准备。

(五)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抗战胜利后,中国出现两个前途、两种命运斗争,这种斗争从谈判桌上开始,进而演化成内战。

为了推行国民党一党专政,蒋介石制订了内战方针,但迫于国内“和平”呼声,同时也为争取准备内战时间及政治上主动,遂上演了一出重庆谈判戏码。为了争取国内和平,也为了揭露蒋介石假和平面目,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第28页

内战暴发后,依据敌我双方实力,中共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