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市级名校2023-2024学年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市级名校2023-2024学年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市级名校2023-2024学年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市级名校2023-2024学年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市级名校2023-2024学年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市级名校2023-2024学年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为此中国政府A.加强中苏友好,捍卫社会主义阵营B.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立国家的关系C.但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D.提出“求同存异”方计,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战国时期铁犁铧的使用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②商鞅变法时奖励生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③大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④宋代时期石油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成为主要燃料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下表为法国不同人物关于“欧洲联合”的主张,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欧洲一体化开始于中世纪 B.法国在对德政策上一直主张和解C.欧洲联合的思想早已出现 D.欧洲一体化是法国人努力的结果4.2015年4月20日,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隆重举行。60年前,为了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周恩来提出了()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5.如下图是苏、美、英、法四国1928﹣1936年工业生产指数变化趋势。图中某条折线反映了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的趋势,这条折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6.小明正在准备一篇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素材可以被入选的有①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②颁布均田令③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④颁布“推恩令”⑤迁都洛阳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7.下列关于唐代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前期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B.出现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农民可以用曲辕犁犁耕,筒车灌溉D.结束三百多年的分裂,重回统一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C.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9.文物可以承载历史。下图的文物反映了A.农业雏形B.手工业发达C.贫富分化D.采集狩猎10.下图中标注出的四个文明古国,在地理位置方面的相同点是A.位于大河流域B.位于亚洲大陆C.四面邻近海洋D.处于内陆盆地11.某网站举行的《探险者的梦想》知识竞赛中,有关于哥伦布探险活动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目的是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B.探险航行的范围局限在印度洋C.发现了美洲新大陆D.先后到过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12.空闲时聊聊天,吃饭时拍个照片发朋友圈,看到二维码扫一扫。据统计,目前国内微信活跃用户已达5亿人。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源于()A.网络技术的发展B.生物技术的突破C.新材料技术的应用D.航天技术的进步13.“基督教传播日益广泛,被统治阶级承认乃至推崇,其影响越来越大。到了中世纪,它在欧洲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列史实能体现这一“举足轻重”地位的有①西欧庄园②克洛维皈依基督教③查理制定“什一税”④西欧城市的兴起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14.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他所说的“天安门”分别是指()A.五四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B.中国共产党成立遵义会议C.新文化运动共产党成立D.五四爱国运动开国大典15.“宋朝开封逐渐变成一座几乎是完全放任自由的消费者天堂。”可说明此观点的是A.经商的时间不再受到限制B.苏湖熟,天下足C.出现了很多大的商业城市D.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完成16.据央视新闻网报道:自2018年底北斗卫星三号工程建成基本系统、开通全球服务以来,北斗系统运行平稳,经全球范围测试评估,在全球区域定位精度优于10米,在亚太区域定位精度优于5米,满足指标要求。20世纪70年代初,新中国在同一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A.“嫦娥”探月工程顺利开展B.“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多次成功发射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17.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10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浴血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A.南京B.武昌C.广州D.东京18.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材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的是()A.《史记》B.《资治通鉴》C.《三国演义》D.《出师表》19.下列关于儒家学说的演变正确的是()A.元朝统一后,为选拔人才,规定考试只许在儒家经典“四书”范围内命题,儒家学生达到顶峰B.春秋时期孔子确立的儒家学说其核心思想是“法制”C.五四运动中,儒家学说在“打倒孔家店”的攻击中动摇了统治地位D.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经儒生董仲舒的完善,被确立为正统思想20.“如果此军事行动成功,就可切断国民党军津浦、平汉和陇海三条交通线,还能东慑南京,西逼武汉,瞰制中原,直接成助敌人长江防线以及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统治,迫使敌人的主力从山东、陕北回援,从根本上改变战局”,此军事行动指的是A.转战陕北B.挺进大别山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21.英、美、法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分别颁布了《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等法律文件。这些法律文件所体现的共同法治精神是A.法治取代人治 B.限制王权 C.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D.反对殖民统治22.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不包括(

)A.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B.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提出向西方学习 D.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23.“作为20世纪后半期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推广的一种发展道路,对整个社会主义世界尤其是苏联自身的影响无疑是不可估量的,在苏联强大和衰亡的历史过程中,可以说起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作用”。材料评价的是:A.苏联模式B.苏联两个五年计划C.苏联农业集体化D.戈尔巴乔夫改革24.1874年,时任日本内务卿的大久保利通在其“殖产兴业”的建议书中写道:“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此后,日本走向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是()A.始终由国家出资兴办企业B.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通过鼓励对外贸易推动工业化D.国家大力扶植私人兴办企业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近代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19世纪末,随着电力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人类社会进入________。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发表《________》,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开辟了________新局面________的作品深刻地展现了近代俄国社会的剧烈变动,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等。26.《________》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建立;《________》的签署,宣告了苏联的解体。27.《______》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爆发______,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的不同阶段,都有一个鲜明的历史地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1)据材料一,“改革开放”是由哪一会议开启的?请结合所学知识,“三大历史性事件”成为“里程碑”的理由。材料二:这是镌刻在40年奋斗征程上的一个个“改革印记”﹣﹣小岗“包干到户”、深圳“先行探路”、海南“最大特区”、浦东“开发开放”、雄安“未来之城”……这些地标串联在一起,勾勒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坚实足印,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从改革地标看中国改革开放40年》2018年5月23日南方日报(2)小岗“包干到户”之后哪一制度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深圳“先行探路”、海南“最大特区”、浦东“开发开放”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什么特点?(3)请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40年改革开放“坚实足印”的特点。29.(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邓小平同中央负责工作人员谈农村政策问题时,肯定了安徽省肥西县和凤阳县的包产到户做法。他说: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80年》材料二和平解决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即使武装统一,的现状也可以不变,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邓小平(1981年8月26日会见港台知名人士傅朝枢的讲话)材料三市场经济在中国从萌芽到发展、到不断完善,与邓小平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是分不开的。特别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彻底解除了传统的思想束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基石。——叶金生《邓小平理论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根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支持“包产到户”做法的理由。根据材料二,概括出邓小平的构想,并指出这一构想首次成功实践的例子。根据材料三,归纳邓小平南方谈话重要作用。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邓小平的政治智慧30.(7分)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众法庭审判官由公民抓签选出,任期只有一年,每个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次审判官的职务。”材料一描述的情况反映了西方早期某个国家实行的什么制度?当时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皆为非法。”材料二的内容出自英国哪一部法律文件?此文件奠定了英国什么政治体制的基础?材料三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著名的“三权分立”理论。孟德斯鸠这一思想对美国的一部法律影响很大,通过法律规定,将三种权力分别交给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管辖,既保持各自的权限,又要相互制约保持平衡。美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三体现的美国政治体制中的原则通过哪部法律确立的?材料四“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材料四出自什么法律文件?与此文件有关的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期,提出了和平共处五原则,在解决中缅边界问题上,重申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与新兴独立民族国家的关系,故B正确。新中国建国之初,加强了中苏友好关系,故排除A项。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我们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故排除C项。20世纪中期,参加了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故排除D项。故选B。【点睛】本题是材料选择题,做材料选择题要尊重原材料,关注材料中的重点语句。本题的关键词语一是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期。二是“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时间限定,可以排除ACD项。然后看B项是否符合原材料的内容。由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宋代时期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成为主要燃料,故④表述错误,含有④的BCD不合题意;战国时期铁犁铧的使用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商鞅变法时奖励生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大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①②③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3、C【解析】

从材料表格内容“1306年”“建立‘基督教共和国’”等可以看出,从中世纪开始就存在着欧洲联合的思想,C符合题意;AB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择C。4、B【解析】

1955年,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会议(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选B。5、D【解析】

据“苏、美、英、法四国1928~1936年工业生产指数变化趋势图”可知,④折线图工业发展不断迅速提高,反映了1928﹣1936年苏联工业生产指数变化趋势。苏联在1928﹣﹣1937年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重点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迅速提高。因而题干④曲线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苏联(俄)工业产值增减情况。A、B和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6、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的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495年正式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①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颁布均田令;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迁都洛阳都和北魏孝文帝有关。颁布“推恩令”是汉武帝的措施,可以排除。故①②③⑤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7、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统治前期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唐朝时期的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唐朝时期的农具主要有曲辕犁和筒车;结束三百多年的分裂,重回统一的是隋朝。所以ABC项表述均正确,D项表述错误,故选D。8、D【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D。9、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反映的是我国原始农耕时期的耕作工具和当时制作的陶盆。由此可知这些文物反映了我国农业雏形。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懂材料中的文物。半坡原始居民能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耕作工具是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用石刀收割庄稼。由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0、A【解析】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地处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地处两河流域;古代中国地处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代印度地处印度河流域。所以四个文明古国,在地理位置方面都处于大河流域。B项古代埃及位于北非,古代中国、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都位于亚洲大陆;CD项表述错误。故选A。11、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资助,哥伦布率领由87名船员和3艘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此后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因此关于哥伦布探险活动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探险航行的范围局限在印度洋”。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关于哥伦布探险活动的表述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B。12、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答案选A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人类文明的开端•西方文明之源。13、C【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基督教传播日益广泛,被统治阶级承认乃至推崇,其影响越来越大。到了中世纪,它在欧洲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天主教廷和教皇成为欧洲的精神领袖。经济上,教会拥有西欧近1/3的土地;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并与王权分庭抗礼;思想文化上,教会处于垄断地位。因此选项②③符合题意;①西欧庄园、④西欧城市的兴起与题干内容不符,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14、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与题意不符,故选D。15、A【解析】

分析材料可知,宋朝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16、D【解析】

题干“我国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发射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飞船将载两名男航天员,与天空二号完成对接,并在太空驻留30天”是对空间技术领域的预计取得成就的展望。1970年4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人太空。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中国可望在2010年以前完成首次月球探测。“嫦娥”探月工程开始于2004年,A项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代宇航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在酒泉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之后“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多次成功发射,B项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不属于空间成就,C项错误。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材料的能力。注意掌握“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的时间和意义。17、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浴血共和”指的是武昌起义,故B正确。“缔造共和”指的是中华民国的建立,地点在南京,故排除A项。“维护共和”指的是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地点较广,如江西云南广州等。故排除C项。“构想共和”指的是同盟会的创立,地点应该是在东京,故排除D项。故选B。18、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资治通鉴》《三国演义》都是后人编撰的书记和小说,不属于第一手资料,《出师表》是诸葛亮亲笔写的,属于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故选D。19、D【解析】

元朝科举考试内容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不准个人发挥。答卷文体规定为八个部分,就是众所周知的“八股文”,儒家学生达到顶峰这样的说法也不对,排除A,“法制”属于法家,B不正确,C“打倒孔家店”是新文化运动,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所以答案选D。20、B【解析】

依据材料“如果此军事行动成功,就可切断国民党军津浦、平汉和陇海三条交通线,还能东慑南京,西逼武汉,瞰制中原,直接威胁敌人长江防线以及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统治”,结合课本所学,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直插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刘邓大军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B项符合题意;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转战陕北一带,对抗国民党的重点进攻。A项不合题意;淮海战役属于三大战役,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决战。C项不合题意;渡江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战役,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21、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限制王权是《权利法案》的颁布目的,与《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否定封建专制制度与《独立宣言》不符,《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国的诞生,与封建制度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独立宣言》反对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权利法案》、《人权宣言》反对的是封建专制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独立宣言》宣布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人权宣言》强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由此可知,《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这些法律文件所体现的共同法治精神是法治取代人治。故A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目的、内容和影响,通过对比,找出三个文献的共同点。22、C【解析】

从题型而言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材料问题强调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依据所学可直接判断出俄国农奴制改革没有提出向西方学习,C项只符合日本明治维新的特征。故C符合题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改革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此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故ABD三项是二者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故选C。23、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评价的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发展之所以起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重大作用是因为该模式的高度计划性。这种计划性体制,一方面能够集中国力大力发展重工业,使苏联很快崛起成为工业化大国。但另一方面,斯大林模式后来走向僵化,使苏联济的发展缺乏活力,苏联最终走向解体。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24、D【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可知,在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国家大力扶植私人兴办企业,发展经济,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始终由国家出资兴办企业、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通过鼓励对外贸易推动工业化,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电气时代共产党宣言国际工人运动列夫·托尔斯泰【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依据所学可知,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新局面。(3)依据所学可知,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深刻地展现了近代俄国社会的剧烈变动,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等。26、联合国家宣言阿拉木图宣言。【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中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中、美、苏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日意三国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耦合。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或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1991年12月21日,苏联11个共和国的领导人在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前首都阿拉木图举行的首脑会议,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主要内容:确认由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3国签署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宗旨和原则;宣布联合体成员国将通过协调机构进行平等协作,保留军事战略力量的统一指挥和以核武器进行统一监督;各成员国将在形成和发展共同经济区域方面进行合作;宣布随着独联体的成立,苏联将停止存在,《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是苏联解体的标志性事件。【点睛】本题主要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和苏联解体以及影响。27、共产党宣言十月革命【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由此诞生。由此可知,题干空处分别填写:《共产党宣言》、十月革命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理由: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彻底终结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改革开放40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答出基本意思即可)(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从农村开始向城市推进,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到各领域不断深化。(答出其中两方面即可)【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彻底终结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改革开放40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所以说“三大历史性事件”成为“里程碑”。(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岗“包干到户”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深圳“先行探路”、海南“最大特区”、浦东“开发开放”反映的是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等对外开放的措施,现在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3)根据“小岗“包干到户”、深圳“先行探路”、海南“最大特区”、浦东“开发开放”、雄安“未来之城””可知,中国40年改革开放“坚实足印”的特点是从农村开始向城市推进,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到各领域不断深化。29、(1)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农村面貌变化很快;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有利于发展生产力(2)一国两制,(1997年)香港回归(3)打破传统思想束缚,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石。(4)走群众路线,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解放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