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 课件 第1章 色彩构成概论_第1页
色彩构成 课件 第1章 色彩构成概论_第2页
色彩构成 课件 第1章 色彩构成概论_第3页
色彩构成 课件 第1章 色彩构成概论_第4页
色彩构成 课件 第1章 色彩构成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色彩构成-PPT教学过程PPT资料第一章

色彩构成概论色彩是什么?

如何构成它们?课程导入色彩的辨识,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感悟。“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纷繁复杂的视觉世界中,我们如何理解与感悟身边的色彩美?如何运用这些审美过程与要素为设计和创作服务?如何改善我们的审美生活?就是色彩构成需要解决的终极问题。当然,要更好地感觉生活中的色彩细节,就应当更深入地理解色彩的逻辑与语言。颜色和色彩光源是色彩显现的第一要件。物理学01生物学02心理学03色彩三要素SECAISANYAOSU+色彩冷暖明度、纯度、色相、冷暖色相就是色彩的相貌。.明度就是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MINGDU明度色彩明度,就是色彩的明亮程度,也可称为亮度。纯度CHUNDU纯度指色彩纯净、饱和的程度。色彩的主观维度——冷暖

Cool/ColdandWarmcolor冷暖就是触觉与视觉的色彩通感。冷暖第1节 色彩构成基础在对造型基础了解完备后,通过深入理解色彩学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对课程有全面且宏观的理解,制订好学习计划。旨在介绍色彩构成基本概念及色彩学基础理论知识,分析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学习方法,厘清学习计划与教学要求。教学知识点框架知识要点能力要求相关知识1.1.1色彩构成基础介绍掌握色彩构成定义与色彩构成的基本设计应用范例等基础知识色彩构成定义及本课程的学习要求1.1.2美术史中造型色彩理念在宏观历史大视野中审视色彩构成语言与构成理念色彩构成的产生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对色彩构成概念的继承与应用的简要知识1.1.3造型色彩语言逻辑色彩构成学术用语分析与简要介绍点线面、黑白灰、无彩色、有彩色、三大基本属性、色彩通感、冷暖色调、色彩象征、色彩单词、色彩愈发等知识点1.1.4构图与色彩构成关系构图基本法则与构图基本知识介绍黄金分割比与构图重心、三角形构图、S形及C形构图、对角线构图、色彩构图法则1.1.5经典色彩作品赏析通过美术史经典色彩作品分析色彩关系印象派、后印象派与表现主义色彩运用特征介绍1.1.1色彩构成基础介绍自然界中的任何造型都具有色彩,而所谓的造型基础又是针对设计而言的一种基本技能和素养。在人们设计的高楼大厦中,色彩构成仅仅是其中的一块基石,而这块基石下是深厚的艺术审美与美学理论等其他文化知识的功底。在夯实好这样的基石之后,设计及功能性才会发挥其最大效用。色彩构成的产生不是一个瞬间、短期的过程,虽然色彩的世界非常广阔,日常生活中色彩的应用也非常普遍,但对色彩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很艰难。因为能够实现具体而精细的色彩加工与保存,本身就是一个技术难题。从色彩构成的概念提出到技术的创立和完善,这一个过程经历的时间相当漫长。点击输入正文

可以这样理解,色彩构成研究的就是关于“色彩学”规律的知识,以及如何将色彩规律运用到设计过程中的技能。学习色彩构成的过程也是培养审美素养的过程。色彩构成理念包含以下几个基本方面。一是色彩学中的光色原理部分。这部分的内容解释了色彩是怎么产生的,以及什么是色彩。二是色彩的混合体系理论。这部分介绍了色彩的三大基本属性,以及最纯粹的色彩是如何相互调配的;三原色是什么,以及复色和间色又是如何产生的。三是色彩搭配原则。

例如,如何在视觉区域内将不同的色彩按照一定的规律与节奏排列到一起。这样直接联系到色彩的设计原理与视觉心理学等方面,可以结合生产和实践,将受众的视觉感知效果与产品结合到一起。因此,色彩构成既是一门高屋建瓴的艺术,也是一门脚踏实地的科学。我们在研究这门学问时,需要有耐心和创造力。1.1.2 美术史中造型色彩理论色彩构成一词是引入概念,在高校现今设计基础教学中仍不可替代。自古以来,在我国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视觉设计都会起到关键作用。近现代之后,设计学科被引入中国。在多年步步跟随世界主流的境遇中,中国设计色彩学教育一直在探索一条适合自己文化特点的出路。而视觉设计的基础课程包括三大构成课,也正面临着中国标准的最终建立。作为视觉艺术转向生活设计的任何一种门类的多样化设计领域——视觉传达,在高校的基础课程美育过程中体现着枢纽作用。

通过色彩构成课程提升高校教学育人的美育作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华夏历史宝藏,也是新时代色彩构成思政教学的重要思路。

如何建立本民族审美体系及色彩设计基础思维成为今日高校重要的教学逻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建立在文化复兴的基础上,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教学要结合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的中华智库。1.1.3 造型色彩语言逻辑点线面12345黑白灰有彩色与无彩色色彩基本要素色彩通感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造型色彩语言逻辑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色彩象征678单元色彩色彩的语法色彩的文化学寓意。类似于色彩的单词,也是色彩构成的单元形式。色彩整体章法与组合规律。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造型色彩语言逻辑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构图与色彩构成关1.1.4传统构图(平面构成基础中)的几个基本法则:传统构图主要指的是古典主义的构图范式,包括学院派和新古典主义中强调的平衡感、统一中略有变化等方式,都是传统构图追求的境界。在古老的艺术哲学中,数理关系对画面的构成有着重大帮助。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开始,数学的比例与音乐的韵律感就被发现带有直接联系。绘画构图也一样适用这样的数理逻辑,其中就包括“美的标准”——“黄金分割比”。在构图时,我们可以参考这些科学的比例与一定的范式来进行画面关系的调整,以下是部分范式的简单陈述。(1)黄金分割比与构图重心“关于黄金分割比的起源大多认为来自毕达哥拉斯,据说在古希腊,有一天毕达哥拉斯走在街上,经过铁匠铺前他听到铁匠打铁的声音非常好听,于是驻足倾听。他发现铁匠打铁节奏很有规律,这个声音的比例被毕达哥拉斯用数理的方式表达了出来,被应用在很多领域。后来很多人专门研究过,开普勒称其为‘神圣分割’,也有人称其为‘金法’。在金字塔建成1000年后才出现毕达哥拉斯定律。”另一种说法,黄金分割比来源于达·芬奇的研究,也应用在了其《蒙娜丽莎》一画的微小比例中。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其比值是(5-1):2,取其小数点后三位的近似值是0.618。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柔和,因此称为黄金分割,也称为中外比。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数字,我们以0.618来近似,通过简单的计算就可以发现:1÷0.618≈1.618或(1-0.618)÷0.618≈0.618或1÷﹙1+0.618﹚≈0.6185或5开平方根之后减去1的差除以2这个数值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管理、工程设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构图时,我们把画面想象成一张白色的A4纸,将其长、宽两条线对折,会形成横、纵两条中线。那么,我们的画面重心点,是不是应当放在纸上两条中线的交叉点(也就是白纸的中心点)上呢?有的同学觉得画面构图就应当把要刻画的物体对象的视觉中心,或者物体对象在经验上的重心点放在纸张的正中心位置,其实这就违背了构图的视觉法则,会引起观看者视觉的不适。因此,我们需要在构图中借用黄金分割比的关系,找出让观众舒适的构图中心点位置。在构图时,我们把画面想象成一张白色的A4纸,将其长/宽两条线对折,会形成横、纵两条中线。那么,我们的画面重心点,是不是应当放在纸上两条中线的交叉点(也就是白纸的中心点)上呢?有的同学觉得画面构图就应当把要刻画的物体对象的视觉中心,或者物体对象在经验上的重心点放在纸张的正中心位置,其实这就违背了构图的视觉法则,会引起观看者视觉的不适。因此,我们需要在构图中借用黄金分割比的关系,找出让观众舒适的构图中心点位置。课堂作业示范绘制

韩易明(2)三角形构图静物写生过程中,或者我们常看到的大型人物主题油画及历史题材的色彩作品中,都会出现三角形构图。原因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以在构图中寻求一种平衡感与视觉的稳定效果,是古典美中特别重要的视觉法则。是因为主观意识,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基因在背后起着推动作用。(3)S形及C形构图S形构图具有“如水”的流动性,也具备灵活多变的特点,在兼具平衡感的同时,也有利于画面的变化效果。当然,我们也可以从欧洲古典油画中发现大量这样的构图模式,因此S形构图也成了学院派构图范式的一种典型案例。C形构图与S形构图很类似,所不同的仅仅是细节多少及曲线的角度问题。因为二者基本都遵循着画面中随对角线而变化的法则,将画面中间隔较远的两两相对的“角落”联系起来。C形构图与S形构图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对画面中心部位的表现上,C形构图更强调“空”的概念。画面中心的大胆留白,或者大胆放“空”(这里的空不是指全面空白,而是相对于构图较为紧密的部分而言,细节较为松散或较少。),这在其他传统构图法中是较为少见的。不论是S形还是C形构图,由于其灵动性和富于变化的特征,在中国传统水墨画中被大量使用。(4)对角线构图当我们遇到一幅陌生作品时,如何判断作品的构图是否合理呢?对角线构图指的是图像的对角线关系与视觉重心位置的关系紧密联系的构图模式,常被用于凸显画面动态感觉并且强化不平衡感。(5)色彩构图法则风景写生S形构图绘制

韩易明前面所交代的构图法则主要属于平面构成的基本法则。结合平面构成原则,我们认识到了任何视觉元素都可以分解并且依据色彩规律重新整合。在色彩的世界中,也有如同平面构成般的构图法则,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详细分析的“色彩构成”规律。1.1.5 经典色彩作品欣赏析古希腊瓶画:《年轻乐师》在色彩作品的欣赏与分析阶段,我们要学习各种艺术流派是如何运用色彩来表现他们的思想的。同时,也要在欣赏过程中,学会准确临摹经典作品的色彩效果,将调色的技能逐步提高。这对于后期色相环等手绘临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们也要学习经典艺术家的色彩搭配语法,掌握一定的色彩构图、配色技法,为将来的创作作业做好准备。2罗马早期壁画风格古典色彩固有色(酱油色)面貌范例《蒙娜丽莎》达·芬奇

代表作之一安格尔《布罗格利公主》古典时期与学院派时期的固有色规律塞尚风景画色彩之一《采石场系列》莫奈远眺巴黎圣母院户外色彩写生范例色彩运用注重光影变化梵高笔下的丰收图景

自然光色运用娴熟感谢第一章第2节 光色基础知识及运用了解色彩学,特别是光色原理等基础规律,光色基础知识的调色基本技法应用进行介绍,依据光色原理解释无彩色与有彩色渐变规律训练,并由此熟悉基本的色彩手绘调色技法。

教学知识点框架知识要

点能力要

求相关知

识1.2.1

光色试验与色彩学理解何为有彩色与无彩色并学会其渐变规律有彩色与无彩色渐变规律1.2.2

色彩学在色彩造型写生中的运用通过对

24

色相环的临摹与分析,理解色彩的色相变化规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解色彩的各种性质与对比调和规律1.2.3

中外著名绘画作品中的光色原理分析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本门课程的作业模式与规范创意色相环作业分析与鉴赏1.2.1光色试验与色彩学彩虹七彩光色实验修拉点彩派的纯色排布17世纪后半叶,牛顿通过实验发现了所谓彩虹七彩光色,第一次探明了人的肉眼感知色彩的原理,是光刺激后的结果。关于世界既有色彩的体系化现状:总体上可以分为加色系统与减色系统,这主要是根据色彩是否属于光色体系而划分的。光色体系的色彩调和关系可以理解为所有色彩相加等于白色光。这一规律的发现得益于牛顿的彩虹七彩光色实验,也叫作“三棱镜反射折射实验”。而物色系统则表现为颜料物质色彩调和叠加后等于黑色颜料的现象。牛顿的彩虹七彩光色实验,也叫作“三棱镜反射折射实验”(虽然也有称三棱镜折射试验的,但是折射率往往不能做到100%,在试验过程中多少都会有光源被反射回来,这个实验在当时并不能保证做到全折射或者全反射,因此称为“三棱镜反射与折射”更为贴切。1.2.2

色彩学在色彩造型写生中的运用

1.2.3

中外著名绘画作品中的光色原理分析

第二章色相环及色彩调色规律

有彩色与无彩色渐变训练

教学目标要求对以下知识与技能有一定的认知:理解色彩明度渐变规律,掌握色彩渐变调色技法,对有彩色与无彩色色差关系与辨识理解且能基本描绘。熟悉透明与不透明水彩颜料调色技法,对明度、纯度与色相关系以及变化规律。明度、纯度九调与色彩渐变技法有一定的了解。一有彩色与无彩色渐变训练

能够根据有彩色与无彩色原理调配渐变10色色卡。认识基本的有彩色与无彩色,熟悉颜料种类及调色罗辑。了解色彩的三大基本属性是:明度、纯度与色相;对色彩基本属性有深刻理解。熟悉基本的中式传统色彩染色原理及命名规律。教学知识点框架:

知识要点能力要求相关知识

2.1.1有彩色与无彩色渐变表技法

根据有彩色与无彩色原理调配渐变10色色卡。理解色彩明度渐变规律,掌握色彩渐变调色技法。2.1.2认识有彩色与无彩色

认识基本的有彩色与无彩色,熟悉颜料种类及调色罗辑。有彩色与无彩色色差关系与辨识。透明与不透明水彩颜料调色技法。2.1.3色彩的三大基本属性

了解色彩的三大基本属性是:明度、纯度与色相;对色彩基本属性有深刻理解。明度、纯度与色相关系以及变化规律。明度、纯度九调与色彩渐变技法。2.1.4中式传统色彩单元与命名

熟悉基本的中式传统色彩染色原理及命名规律。中式传统色彩名称记忆。

2.1.1有彩色与无彩色渐变表技法

蓝黄红无彩色浅蓝深蓝浅黄深黄浅红深红白黑有彩色系:

有彩色系也叫作彩色系,是指包括在可见光中的所有色彩。它们以红、橙、黄、绿、青、蓝、紫为基本色。基本色之间不同含量的混合,以及基本色与无彩色之间的不同含量的混合等,产生出的其他众多颜色都属于彩色系。彩色系中各种色彩的性质,是由光的波长和振幅决定的。波长决定色彩的相貌,振幅决定色彩的基调。色彩的基调包括色彩的明度与纯度。彩色系中任何一种颜色,都具有色相、明度与纯度三种基本属性。无彩色系:

无彩色系是指黑色、白色以及由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混合而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系列组成的。其中的黑色和白色是单纯的色彩,而混合后的灰色系列却有着各种的深浅差异。2.1.2认识有彩色与无彩色的表现形式

无彩色都有哪些?目前所熟知的有彩色(物色颜料)有哪些?技法区别是?无彩色都有哪些?

黑色:白色:灰色: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明度应用——“墨分五彩”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用中国特制的烟墨构成的“水墨画”成为中国画特有的一个画种。墨可分作墨、淡墨、浓墨、极淡墨和焦墨五墨,即焦墨(原墨)一浓墨一重墨一淡墨一清墨五层次。目前所熟知的有彩色(物色颜料)有哪些?目前国内调配有彩度的颜色常用到的初学颜料有:透明水彩(也统称为“水彩”)、不透明水彩(也叫做水粉)、丙烯颜料、油画等;其颜料成分也都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掌握调色规律之前最好将几种颜料的共有常用色进行了解与辨识。综合以上几种颜料,归结下来都具有这几种常用色:常用颜料的调色技法调色要了解的基本知识:色相环规律;颜料的质地与媒介;其他技法知识……色相环规律色相环分十二色相环与二十四色相环等等等,如三十六色相环,四十八色相环等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色相,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地面貌。自然界中各个不同的色相是无限丰富的,如紫红、银灰、橙黄等。色相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色相环类别目前常用的标准色相环为24色的色相环体系。奥斯特瓦尔德颜色系统的基本色相为黄、橙、红、紫、蓝、蓝绿、绿、黄绿8个主要色相,每个基本色相又分为3个部分,组成24个分割的色相环,从1号排列到24号。

用CMYK色盘调出的24色色相环。上图为学生优秀作业-24色色相环临摹-作者:林慧敏右图为光色系统的24色色相环-电脑绘制图24色的色相环规律在24色色相色环中彼此相隔十二个数位或者相距180度的两个色相,均是互补色关系。互补色结合的色组,是对比最强的色组。使人的视觉产生刺激性、不安定性。相隔15度的两个色相,均是同种色对比,色相感单沌,柔和,统一,趋于调和。色彩与音乐的相同之处在色彩编号上体现出来“色彩像音乐一样,是一种感觉。”音乐需要依赖音阶来保持秩序,而形成一个体系。同样的,色彩的三属性就如同音乐中的音阶一般,可以利用它们来维持繁多色彩之间的秩序,形成一个容易理解又方便使用的色彩体系。则所有的色可排成一环形。这种色相的环状配列,叫做「色相环」,在进行配色时可以说是非常方便的图形,可以了解两色彩间有多少间隔。为了要在色相环上得到等间隔的色相差,先得定出几种基本的代表色相;即主要色相。色相环临摹作业注意,当色相环色彩视觉感受跳跃时,估计相邻的两个色块至少有一个是不够准确的。

好在本张作业图案创意有所加分。图案创意加分的还有这些颜料的质地与媒介(1)水粉材料调色(2)水彩材料调色(3)光色系统调色具体问题在作业中进行分析本次作业要求:1尝试绘制色相环色卡:2尝试绘制24色色相环(创意临摹):要求:先画在白色卡纸上,剪切后黏贴在黑色8开卡纸上。作业在课堂完成,没有课后作业。格式要求见后面的示范图:作业一

《色相环临摹作业》

《色相环临摹作业》包括:1《彩色与无彩色卡》2《色相环24色创意临摹》格式:色卡大约为11.5*7.5厘米色相环画约在19*19厘米的纸面上,纸面最好是白色的,以粗厚为好。可以裱褙在有色卡纸上,最好是黑色卡纸。卡纸的右下方写好专业题目、班级、姓名、学号。临摹包括两部分:一是四色明度色卡的临摹;二是创意色相环的临摹;二者都要求要有准确的色彩感知能力以及调色能力;另外对图像与色块变化的设计也至关重要。以上图片摘自清华大学色彩构成课程学生作业示范最后的这一行属于理论上的纯黑色可以不画色相环色卡5号色属于明度的中间值作品分析(PPT)分析24色相环关系1色环中哪一种色彩最明亮?2色环中哪一种色彩明度最低?3色环中哪一种色彩最纯?4色环中哪一种色彩最灰?5什么是对比色?举例分析6什么是互补色?举例分析作业通过PPT图文格式完成(1)水粉材料调色在水粉色中,三原色是大红(品红)、柠檬黄、湖蓝三种颜色,也叫色料三原色。色料三原色两种相混合产生的叫做间色。而三原色相加最终产生的色彩是复色,为黑灰色(暗浊色)。几种水彩粉画颜料常用色请大家观察下面给出的几种图片,准确地说出他们代表的颜色名称。几种水彩粉画颜料常用色几种水彩粉画颜料常用色几种水彩粉画颜料常用色几种水彩粉画颜料常用色几种水彩粉画颜料常用色几种水彩粉画颜料常用色这一组可能大家不能直接准确地说出他们的名称区别:上方一排的左边是煤黑,右边的是象牙黑;下方一排左边的是群青,而右边的是普蓝。要掌握调色的技法,首先我们要学会的第一步就是准确地辨别出他们的不同。(2)水彩材料调色水彩材料的三原色调色规律与水粉相同,也称为色料三原色调色规律。同时,要区别水彩与水粉材料的调色顺序及颜料颗粒质感。水粉材料称为不透明水彩,先画暗色再叠加亮色,可覆盖。水彩材料称为透明水彩,先画亮色再画暗色,色层不可覆盖。这是早期包豪斯基础部伊顿的色环用的材料是水彩颜料(3)光色系统调色

1802年,英国生理学家托马斯·杨(ThomasYoung)根据人眼的视觉生理特征,提出了新的三原色原理。从此,人们才意识到色光与颜色的原色及其混合规律是有区别的两个系统。色光色原色调和最终产生白色,调和的颜色有: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24色相环临摹-学生作业欣赏优秀作业欣赏-作者:何恺洁优秀作业欣赏-作者:涂梦洁优秀作业欣赏-作者:邱伟斌第三章色彩明度对比规律

第一节明度对比表格解析

教学目标:掌握问题:何为色彩的明度?理解:色彩的明度色卡如何绘制?分为哪几个数字标识?尝试分析:色彩的明度对比在24色的色相环中是如何体现的?理解:色彩的明度九调作业的九宫格分别应当画什么?教学要求:了解色彩明度标准变化规律及明度九调性质;用水粉或水彩材料准确表达出九宫格中明度调性。知识点框架:知识要点能力要求相关知识3.1.1明度概念及对比表格解析色彩明度标准变化规律及明度九调性质。明度基调表规律;有彩色明度变化规律;明度九调表格数字分析等

3.1.2明度调性对比九宫格介绍通过对明度九调表格数字分析,了解明度调性中九种不同类型色调关系的基本对比规律并且学习运用水粉水彩或者丙烯等材料绘制明度对比表格。明度对比基本规律;明度九调对比格式;水粉等色彩绘制技法3.1.1明度概念及对比表格解析色彩明度,又称为色彩的亮度。明度指的是色彩的明亮程度,也是色彩明暗关系的体现。在生活中有许多色彩明度的例子,城市的白天与黑夜,天空中晴天与阴雨天的色彩,植物景观中的近树与远山配色等;明亮的色彩总是跳跃至眼前,而暗沉的色彩则总是退后至远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的都不是纯粹的亮色或者暗色,而是明暗之间的多层次整体。109876543210高调中调低调3.1.1明度概念及对比表格解析要对色彩明度的概念有所了解,就需要认识色彩明度标准变化规律及明度九调性质。了解明度基调表规律;有彩色明度变化规律;明度九调表格数字分析等。色彩的明度对比是色彩构成至关重要的基础,因此明度也是色彩的三大基本属性中最为基本的属性。色彩明度是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之一。不同颜色会有明暗的差异,相同颜色也有明暗深浅的变化。明度学习属于色彩对比系列中的明度对比部分。3.1.1明度概念及对比表格解析色彩的明度对比主要具有以下两方面特征:A强烈的色彩明暗感B鲜明的色彩层次感3.1.2明度调性对比九宫格介绍

明度对比色卡主要分为彩色明度对比与无彩色明度对比两个部分;分别分为1-9个维度(理论上是分为0-10个维度,为了作业调色方便,减弱为1-9);色卡作业分为4列9个格子。198496878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2915247665中长调中中调中短调912541212低长调低中调低短调109876543210高长中中低短第二节明度九调作业训练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具体认识明度九调作业要求与评分规则。熟悉明度的标识法则与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水彩粉画颜料的调配技法,准确无误地调配出色彩的明度。通过色彩明度规律与对比关系在中国审美各种具体表现中的运用,帮助学生准确辨识传统文化中的明度变化语言。为未来运用明度变化规律进行设计提供帮助。教学要求:在熟练掌握正确明度色彩九调变化作业过程中,熟悉明度的标识法则与变化规律。运用明度变化规律进行色彩设计理论分析。了解色彩明度规律与对比关系在中国审美各种具体表现中的运用案例。知识点框架:知识要点能力要求相关知识

3.2.1明度九调训练

具体认识明度九调作业要求与评分规则的能力。熟悉明度的标识法则与变化规律。3.2.2色彩明度的调配原理

掌握不同水彩粉画颜料的调配技法;准确无误地调配出色彩的明度。运用明度变化规律进行色彩的设计分析的。3.2.3中国审美与色彩明度变化

准确辨识传统文化中的明度变化语言的能力;了解色彩明度规律与对比关系在中国审美各种具体表现中的运用案例。3.2.1明度九调训练具体认识明度九调作业要求与评分规则的能力。熟悉明度的标识法则与变化规律。明度九调九宫格作业绘制步骤:第一步:绘制好明度的色卡。前文中我们简略地介绍过明度色卡的视觉规律。这里根据作业要求,每位同学选择一种颜色作为调色的初始色,其他颜色根据这个色彩进行提亮或者加深,从而改变其明度关系,完成明度从0-10(部分作业可以考虑仅画出1-9亦可)的渐变色卡。在绘制色彩之前,应当在白纸上先按照一定的格式画好色卡号码的表格,再将色彩填入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初始颜色时,大家就应当思考一件事,我们是选择用黑白灰系列的无彩度颜色作为初始色,还是选择色相环中那些鲜艳而有一定彩度的颜色作为初始色呢;解决这个问题,就决定了最后的明度作业的视觉效果。按照明度对比训练系列作业的视觉效果,可以将作业分为“无彩色系列明度九调训练”与“有彩色系列明度九调训练”。需要注意的是:理论上说,这两类的作业都可以准确地表达明度九调对比作业的效果。但从实际视觉效果上,“无彩度系列明度九调训练”本身与平面构成的图案设计作业有雷同之处,在这里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具有一定表现力的明度对比效果进行作业。另外,在绘制色卡时,必须要准确无误,这对后面完成九宫格图案设计与填色是否准确都有着直接影响,请给予足够的重视。明度九调作业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加分点扣分点明度色彩的准确包括:色卡、图案中色号

明度色卡对应色号准确;渐变视觉效果均匀秩序;其他整体视觉效果好。

明度色卡色块与色号不对应;色卡变化突兀或渐变不稳定。图案设计美观、适合;图案细节精美,整体大方。图案本身设计合理;图案设计有创意符合审美规律;图案适合填色并且填色技法熟练均匀。图案过于简单;图案过于复杂;图案整体构图不平衡;图案不利于填色等……填色技法与视觉效果包括:色块是否均匀;线条是否流畅;画面是否整洁等……作业整体视觉效果良好;具体色块色号准确;图案内部色彩对比准确;九个格子之间的色彩关系准确;填色过程用笔流畅、色块均匀;卷面整洁有排版审美设计效果。部分图案内部色块不准确;图案之间对比顺序等色彩明度九调关系不准确;由于笔误等原因造成画面污损等问题;作业整体视觉设计效果差等问题。本次作业要求:作业第一部分:《明度色卡》作业第二部分:《明度九调对比训练》用白色卡纸绘制单张图案,单张小图大小7CM,为正方形,整合成一个整体。黏贴在黑色卡纸上,黑卡大小8开。作业右下角写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部分明度九调作业欣赏循序渐进进行作业训练3.2.2色彩明度的调配原理

首先,要保证调色盘的干净。这一个要求主要是为了避免三种以上颜色相互混合以及互补色之间不小心混合到一起后,无意识造成了色彩纯度极具降低后影响画面效果。如果是使用油画颜料每一次需要将剩余颜色用刮刀完全刮干净后,再用松节油等稀释剂清洗,才能使用。如果使用的是水彩粉画系列的颜料,需要每一次调色前都用清水洗涤或者擦拭一下调色的区域,以保证调色盘底层的干净。还要注意调色盘底层不可沾有清洗后剩余的水渍。因为水本身也是一种变色剂。19级学生明度九调作业-王晨欣3.2.2色彩明度的调配原理

其次,控制好水分含量,避免色彩误差。因为在水彩粉画系列中,水本身就会使得调好的颜色变色,过多或者过少的水分也不利于将复杂细腻的色彩调配好。因此,笔头上水分的多少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建议大家多做训练,多尝试自然就会找到自己的手感。在大多数色彩构成理论部分的知识点都是可言说的,这一部分的手绘训练必须依靠大家自己多次的尝试与作画实践去体会。建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多进行课堂作业。也就是将作业时间放在课堂上,如果临时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向老师咨询。19级学生明度九调作业-卢奕辰最后,慎用颜料归纳。白色、黑色和紫色系列需要慎重使用。这些规律其实与前面的色相环临摹作业类似。前文中我们提到过了白色调配过程的注意事项,现在我们来看看黑色的使用有什么限制。一般而言水粉、水彩画中的黑色颜料比容易风干,画完之后要等一段时间才会干透。换言之,黑色的颜料用量不宜过多,这样不容易干透的颜料,在调色盘上和画纸上都容易碰到其他颜色而产生“变脏”的色彩问题。所以部分同学选择少用黑色,也就是将降低明度的办法改用相邻色彩调配。例如要将群青色变深,可以直接加普蓝色调配而不直接选择黑色。再或者,有的熟练的画手选择用深红加上普兰或者群青变化为黑色进行使用。这都是可以选择的办法。另外,水彩粉画中,不论是白色还是黑色都较为不能直接和水分融合,其间的粉质容易浮动。因此,在调配白、黑色彩时,要慎用水分。最后,紫色系列中特别应当慎用紫罗兰色与玫瑰紫(玫瑰红)系列,因为这两种色彩部分颜料很明显带有一定荧光效果,加水稀释后如果调色技术不精到也容易产生不良的视觉效果,其他颜色再次覆盖也很难修改。以上就是调色需要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19级学生明度九调作业-邱伟斌19级学生明度九调作业-涂梦洁19级学生明度九调作业-徐昕烨注意色彩过渡均匀的同时,需要考虑到图案的细节要足够吸引人,要考虑到画面整体的视觉效果美观大方等等。3.2.3中国审美与色彩明度变化

水墨文人画原始彩陶图案其他工艺美术水墨文人画中国水墨画讲究的“笔墨法”,其中的“墨法”,就是对明暗色调最为生动的阐释。“墨因水而具五彩。”这句话被历代画家所重视,宋朝时的大家韩拙曾说,“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将墨的五彩变化上升到了哲学的思想高度。水墨画讲究布局,考虑主次,求其对比效果。在呼应、平衡中寻找一种“以墨显韵”的画味。清代的方薰曾说道:“墨法,浓淡、精神、变化、飞动而已……用墨,浓不可痴钝,淡不可模糊,湿不可浑浊,燥不可涩滞,要使精神虚实俱到。”而这里能够做到墨法自如变换,需要变化的是水的多少。同样是黑、白、灰这样没有彩度的颜色,中国传统水墨画就能分出浓、淡、干、湿、焦、润等完全不同的层次效果。让明暗关系在笔墨流转之中,相互对比,相辅相成。这就是中国传统明暗对比关系审美的水墨表达。《早春图-局部》-北宋郭熙水墨画细节处理较为完善的代表作品之一,造型功底扎实,且水墨层次丰富。虽然,水墨画本身不能和文人画等同起来,但文人画从水墨作品中发展出来的深刻思想境界确实不可小觑的创造。原始彩陶图案中国传统审美中的经典明度对比效果还包括彩陶技艺。陶器的产生是和人类的农耕定居生活相关的。有了农耕技艺,就能够定居生活,在蒸煮食物时,就需要用到各种器皿,而陶罐就在这一需求中产生了。一开始只是一些粗糙的器形,后面就有了纹饰,彩陶就应运而生。原始彩陶图案的明度审美只不过当时的彩陶并不是色彩丰富的,多半是各种明暗关系的图案。在中国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大量地发掘出了这样的彩陶图案器皿。这些文物在印证了当时人类的生存基础之外,还体现了当时的华夏文明中对审美的非功利追求。在当时经过“丝绸之路”带的黄河流域,这样的纹饰审美意境形成一种生活的习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让黄河流域一代的先民对水而慨,马家窑的陶罐纹样模仿水纹的特征,象征着人们对“时光永驻”与“永生祭奠”等思想的审美特征。如果没有明与暗对比的表现技法,就难以表现出这样美妙的作品。从仰韶文化那些写实而生动的各种自然界花纹形态中,能看见远古的世界面貌,说明作品创作的源泉在于生活细节;从马家窑文化所展现出来的抽象而规整的纹饰中,不得不惊叹华夏先民超凡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彩陶图案审美的影响另外,在宋元时期的磁州窑等骑行纹样中也可以略见一斑。例如:金代的黑花(文字)碗,和白釉黑花碗。虽然不一定能够证明二者的造型及纹样是否直接参考了仰韶文化的陶器纹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明暗图案设计在华夏大地已经既往开来,由一个时代的审美习俗变为了一种民族习惯性审美符号。彩陶图案审美的影响第四章色彩纯度对比规律第四章色彩纯度对比规律第一节色彩纯度概念第二节纯度与明度对比理解第三节纯度九宫格训练技法第一节色彩纯度概念色彩的纯度对比主要具有以下两方面特征:A强烈的色彩纯粹感B明确的色彩鲜艳度色彩的纯度就是:色彩的鲜艳程度。教学目标:理解纯度概念;纯度的对比基调表关系规律;明度与纯度在生活中的运用。纯度九宫格中数字表格的分析以及纯度九调对比训练作业的基本要求,并分析与明度九调对比作业的异同点。纯度色块渐变规律与九宫格色彩对比规律。教学要求:理解什么是纯度,纯度在生活与设计中的运用;欣赏与鉴别艺术作品的纯度区别。复习上节课明度对比关系并了解纯度与明度的区别,借以分析纯度的特性规律。纯度九调作业基本格式要求与调色技法掌握。知识点框架:知识要点能力要求相关知识4.1.1色彩纯度概念理解什么是纯度,纯度在生活与设计中的运用;欣赏与鉴别艺术作品的纯度区别。纯度概念;纯度的对比基调表关系规律;明度与纯度在生活中的运用。

4.1.2纯度与明度对比理解复习上节课明度对比关系并了解纯度与明度的区别,借以分析纯度的特性规律。纯度九宫格中数字表格的分析以及纯度九调对比训练作业的基本要求,并分析与明度九调对比作业的异同点。4.1.3纯度九调训练要求介绍纯度九调作业基本格式要求与调色技法掌握。纯度色块渐变规律与九宫格色彩对比规律。4.1.1色彩纯度概念理解什么是纯度,纯度在生活与设计中的运用;欣赏与鉴别艺术作品的纯度区别。纯度概念;纯度的对比基调表关系规律;明度与纯度在生活中的运用。4.1.2纯度与明度对比理解复习上节课明度对比关系并了解纯度与明度的区别,借以分析纯度的特性规律。纯度九宫格中数字表格的分析以及纯度九调对比训练作业的基本要求,并分析与明度九调对比作业的异同点。4.1.3纯度九调训练要求介绍纯度九调作业基本格式要求与调色技法掌握。纯度色块渐变规律与九宫格色彩对比规律。第二节纯度与明度对比理解知识点框架:知识要点能力要求相关知识4.2.1色彩经典作品分析理解什么是纯度,纯度在艺术经典作品中的应用。纯度概念;纯度的对比基调表关系规律;明度与纯度在生活中的运用。

4.2.2纯度与明度对比理解复习上节课明度对比关系并纯度与明度命题创作介绍了解纯度与明度的区别,借以分析纯度的特性规律。纯度九宫格中数字表格的分析以及纯度九调对比训练作业的基本要求,并分析与明度九调对比作业的异同点。4.2.1色彩经典作品分析理解什么是纯度,纯度在艺术经典作品中的应用。纯度概念;纯度的对比基调表关系规律;明度与纯度在生活中的运用。4.2.2纯度与明度对比理解复习上节课明度对比关系并纯度与明度命题创作介绍了解纯度与明度的区别,借以分析纯度的特性规律。纯度九宫格中数字表格的分析以及纯度九调对比训练作业的基本要求,并分析与明度九调对比作业的异同点。明度图案设计作者崔天意纯度变化的实际应用范例:中华传统文化对色彩的理解雅致淡然为上,例如建盏茶具等工具色彩设计……“君子温润如玉”的含蓄低调之美,这样的纯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区分玉器的真假:

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珉者,何也?为夫玉之少而珉之多邪?”孔子曰:“恶!赐!是何言也!夫君子岂多而贱之,少而贵之哉!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荀子》“珉”:指的是像玉的石头。所以鲜艳的石头是珉,只有纯度温润而稳定而低调的才是真玉器。——举例引自《论语》与《荀子》等篇章建议作业(选做题,加分题):

《色彩纯度对比命题创作-君子温润如玉》

建议作业(选做题,加分题):

《色彩纯度对比命题创作-君子温润如玉》

格式要求:可以采用两种类型格式进行创作,可以使用单一篇章单纯表现命题中的色彩模式。或者可以选择二元对立的视觉对比效果,绘制与命题相同以及相反的两小张色彩构成作品进行对比展示。第一种类型的格式单张大小8开左右,也可以采用6开正方形构图。第二中类型的格式,对立展示的两张小张纸格式约为16开(或者A4大小均可),绘制好之后裱褙在8开大小的黑色卡纸上。右下角写明姓名学号与班级。尽可能采用抽象色彩语言表现图案效果,注重色彩的对比关系与命题效果对应。同时,色彩的选择也要符合命题要求,能够充分体现出色彩语义与其象征作用。

——纯度作业解释纯度色卡渐变关系也需要大家把数值标上选择湖蓝色进行纯度变化其实对比效果不明显好在作者的色彩渐变关系画的很准确本次作业要求:《纯度九调对比训练》用白色卡纸绘制单张图案,单张小图大小7CM,为正方形,整合成一个整体。黏贴在黑色卡纸上,黑卡大小8开。作业右下角写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纯度作业小提示我们做纯度对比作业与明度一样,基调表色卡要事先完成。很有可能任何一位同学都有可能在基调表中出错1格,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说的基调表准确要尽可能的保证,然后我们对应基调表的色号按照顺序检查九宫格里的数值对比。注意,我们要找到教材中的准确纯度九宫格数值对比表,(有的同学仍然用明度的作业来对应,自己还没发觉)另外,我们要尽可能保证自己的图案色与基调表中的颜色类似,同一个数值的色彩运用尽可能一样,如果实在有偏差,也一定要反复检查,纯度尽可能保持一致。偏差不宜过大。纯度作业小提示在材料选择上,左边的示范用的是水粉颜料和马克笔勾线。如果大家能够保证九宫格的顺序是:第一行鲜度高:鲜强、鲜中、鲜弱调;中间一行鲜度适中:中强、中中、中弱调;最后一行是鲜度最低的灰色调部分:灰强、灰中、灰弱调的顺序不变,色差符合强对比为大于6号,色差弱对比为小于4号,中色差为介于4-6之间即可。纯度作业小提示图案内的勾线部分也算有一种颜色,而这种颜色可以与基调表色卡中的颜色不同。但是这部分的边缘线也要算在色差对比值规律中,符合图案的色彩色差规律即可。因为勾线可以增强画面图案的灵活度和生动性。所以是鼓励大家使用的方法。另外,建议大家明度对比作业的图案设计可以复杂些,而纯度作业重要在色彩的准确性,图案设计可以相对简化一点。

图案-参考

康定斯基作品纯度对比欣赏期待大家个更好的表现第三节纯度九宫格训练技法

纯度对比色卡主要分为彩色纯度对比只有一个部分1-9号色卡;分别分为1-9个维度(理论上是分为0-10个维度,为了作业调色方便,减弱为1-9);色彩选择为有彩色系列任何一种颜色,调配后降低纯度,调配色彩可以选择任意一种,包括选择与无彩色中的“黑色”、“白色”、或者“灰色”等进行调配以呈现渐变效果。注意:参与调配的颜色,应当尽可能保持稳定。另外,纯度是相对的概念,如果选用的参与调配色是鲜艳的纯色的,应当以初次的主颜色为纯度变化依据色。参与配色的纯色,视为纯度为零。因此,为了避免视觉误差,尽量不要选择纯色或者视觉效果较为鲜艳的颜色作为参与调配的辅助色。步骤一:纯度色卡渐变教学目标:

这一章节的教学任务重在辅助学生对已完成的纯度九调对比作业进行检查与独立修改。在掌握纯度九调调色与搭配原理;九宫格对比色卡检查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色彩纯度九调作业基本要求与完成技法等知识,更为精细地调整作业。教学要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学会独立判断色彩纯度的准确度以及具备纯度九调对比作业检查与反思能力。发现作业问题后具备独立修改调整纯度对比图案等作业基本功。知识点框架:知识要点能力要求相关知识4.3.1纯度九调训练检查学会独立判断色彩纯度的准确度以及具备纯度九调对比作业检查与反思能力。纯度九调调色与搭配原理;九宫格对比色卡检查等知识。

4.3.2作业评价与色彩调配修改发现作业问题后具备独立修改调整纯度对比图案等作业基本功。色彩纯度九调作业基本要求与完成技法等知识。4.3.1纯度九调训练检查纯度九调对比作业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色彩的准确度:图案设计视觉感受:纯度九宫格对比关系;整体作业视觉效果。4.3.1纯度九调训练检查色卡的从0-10的各种数字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当然,在手绘部分中,我们将纯粹的纯色10号与纯粹的灰色0号避开不画,但我们要了解,纯度高,也就代表着纯度的数字号码大,也就说明这种颜色鲜艳。而反之,则代表纯度灰,例如纯粹的白纸或者黑色卡纸,就是意味着纯度为零。从1-9色彩的鲜艳程度逐步提高,因此9号色几乎不能调配除了初始色之外的其他任何颜色。4.3.1纯度九调训练检查绘制好了纯度的色卡(从1-9号)之后,用铅笔在白纸上先设计好填色的九宫格图案,这一步骤基本与明度九调对比训练作业一致。不同的是单个图案中对应的对比数字号码不同。代表纯度对比的数字比例既然不同与明度部分,我们就要仔细地检查清楚,图案内的数字对比是否准确,九个不同类型的图案之间的对比关系是否与九宫格作业要求的图案对比顺序相同。这都是检查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关键点。4.3.2作业评价与色彩调配修改纯度九调作业评分标准检查表:色彩的准确度纯度色卡是否准确图案内色彩对应色号准确图案设计视觉感受图案设计审美效果图案设计适合填色纯度九宫格对比关系九宫格纯度对比关系准确图案内部纯度对比关系准确整体作业视觉效果纯度对比视觉感受美观图案设计与格式整齐美观4.3.2作业评价与色彩调配修改完成纯度对比九宫格作业还需要设计适合于体现纯度对比的九个不同图案。首先,依然是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够将图案设计的过于繁复。过于繁复的图案填色空间不足,不利于水粉颜料的填色。图案构图的标准至少要做到的有两点:一是充实。检查画面中的色彩纯度填充进入图案后,画面是否充实。如果图案过于繁复,或者过于简单,都不满足这一条件。第二就是要求构图要平衡。这就是要求图案的设计应当带给观看者一种稳定而协调的视觉感受,过于制造偏激与冲突的的画面都可能会造成观看者的视觉疲劳以及心理压力。4.3.2作业评价与色彩调配修改在色彩构成课程作业评价体系中,除了部分命题创作以这种情绪方向做出特定要求的除外,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构图都是扣分点。那么,接下来对于已经符合要求的图案设计,我们只要检查绘制手法是否稳定,线条是否流畅自然,以及卷面是否整洁即可。纯度九调作业欣赏与评价纯度九调作业欣赏与评价色彩冷暖对比规律及创作《冷暖对比》

作者

王晓雨第五章冷暖色调概念《冷暖对比》

作者

吴萧衍色彩冷暖对比规律及创作色彩冷暖对比规律《冷暖创作表现》作者

陈韵明色彩是视觉上的一种感受,冷暖是触觉上的一种较为抽象的表述。但是色彩是可以代表或者象征超越视觉领域感受的,这就是色彩较为深刻而神奇的表达角度,也是视觉艺术相较于其他语言更为含蓄而隐秘的部分。在文学上,这样的功能可以理解为修辞中的“通感”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有一种领域可以直接解释色彩的冷暖通感。这就是传统文化中的节气文化。华夏文明把四季流转与天气的变化归结为24个节气,不同的节气都相对应不同的自然界色彩变化。而这些对自然以及气候冷暖的感知,均可以用相对应的色彩组合来理解。从传统习俗的角度,我们简要了解一下相关的节气与色彩,从而理解冷暖色调的概念。冷暖色调概念我们以24节气中的立春节气为例,立春时节的代表色有:黄白游、天缥、流黄、海天霞、松花、沧浪、粟壳、缙云、缃叶、龙战、纁黄、苍黄、苍筤、缥碧、青骊、珊瑚赫……冷暖色调概念在理论分析上,对于冷暖色的概念表述有多种,其中最易于理解的是从色相环角度分析。观察24色色相环,暖色(WARMCOLOR)位于包含红色和黄色的半圆之内,冷色则包含在绿色和紫色的那个半圆内。互补色(COMPLEMENTARYCOLOR)出现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这是从色彩的冷暖位置来理解什么是冷暖色。其实,冷暖色本身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没有孤立存在的冷暖色。那么,怎么从抽象概念的命名角度去理解冷暖色,又如何理解冷暖色在创作功能上的差异。这将会是对冷暖色调更为深刻的理解。本次作业参考范图一:《圣维克多山》塞尚油画冷暖色调概念立春的色彩开始于金灿灿的暖色——黄色系列。起于“黄白游”这种浅黄色,这个颜色契合中国人的人生愿景,黄山白岳是神仙般美妙的色彩。承之“松花”,拂取的松花如婴儿肌肤般新鲜滋润,祈福长寿的松花酒亦有飘逸之感,在浅黄色系列中逐步加深温暖色调。转向缃叶的中黄偏土黄色系列,代表着立春时节的初生桑叶般欣欣向荣。中国古代的“农桑并举”,有桑田的生长,才有衣锦还乡的富贵美梦。合乎“苍黄”时,即接近了土黄色偏橄榄绿系列,即是间色,也在不断降低黄色系的明度。“苍黄”一词谐音“仓皇”,代表着不断变化与不确定的特质。黄白游

天缥

松花

沧浪

缃叶

苍筤

苍黄

缥碧在立春的冷色系列开始于“天缥”色,近乎于那个等烟雨的“天青色”,因为漂洗色淡而生出“缥”来,这个词指的是一种十分古老而基本的传统色。晴空万里的天色就叫“天缥”。继而承接至“沧浪”色,这种颜色说的是如同“我心悠悠”的一种清凉而浪漫的感觉。这个冷蓝色比天缥色再偏冷一些,明度偏暗一些,但仍然不失为一种淡蓝色系列的视觉感受。“苍筤”这种颜色指的是更深一些的蓝绿色。没有比竹子出生更能代表春天的了,也没有比苍筤更能代表初春的色彩感的颜色了。春生之美,尽在这冷暖交替的色彩变化中。中华色彩中最为富有神秘气息的就是“淡雅之色”,在低纯度与高明度之间寻找清淡意味,以及低纯度与低明度之间体会沉稳雅静的色调。例如24节气都与自然万物生长与气候生发变化有关,因此均有其相对应的“泥土味”,这需要了解的“土色系”也有其独特的色彩冷暖韵味,不同的是这些色彩更为含蓄内敛,在纯度与明度上均偏低一些。冷暖色调概念冷暖色调概念在中国传统色彩审美名称中,以立春时节为例,相对应的土色系色彩有:流黄、粟壳、龙战、青骊……流黄粟壳龙战青骊部分冷暖对比作业欣赏第六章色彩渐变

色彩色相秩序与调和规律及创作色彩色相秩序与调和规律及创作色相环中不同类型色域关系色相多层次对比训练色相渐变对比与调和训练色彩构成全色相渐变示范韩易明作业过程示范教学知识点框架:添加副标题色相环中不同类型色域关系同类色渐变训练全色相渐变训练邻近色渐变训练什么是同类色?色相环中的同类色距离角度是多少?同类色之间的对比关系视觉感受如何?在完成同类色的渐变训练过程中,需要首先设计好适合的图案。找到适合与表现画面的初始色和对应参照色,再将中间的多层次过度颜色都调配出来。例如参考色相环关系,初始色是柠檬黄,参照色是与之对应15度之内的颜色,就是黄绿色或者是橙黄色。如果选择柠檬黄为初始色,选择橙黄色为对应参照色,那么,画面中的其他对应图案色彩层次就是介于这两个色彩之间的色彩关系。同类色渐变训练同类色渐变训练《温暖祥和-同类色渐变》

作者:韩易明同类色渐变训练2《同类色渐变训练-添加调色成分》作者:韩易明邻近色指的是24色的色相环上两个相隔15-30度的颜色,它们相差2-3个色块,如红色与橙色、橙色与黄色等。这种邻近色与邻近色相比对比效果更为明显一些,邻近色之间含有共同的色素,它既保持了邻近色的单纯、统一、柔和等特点,又具有耐看、色差明确等特点。如果不在明度或者纯度上寻求变化,会略显得单调,运用小块对比色或者灰色作为点缀会增强色彩的生动特征。什么是中差色?色相环中的中差色距离角度是多少?中差色之间的对比关系视觉感受如何?邻近色渐变训练《邻近色渐变训练-调和成分》作者:韩易明《邻近色渐变训练-调和成分》作者:韩易明《邻近色渐变训练-调和成分》作者:韩易明在完成中差色的渐变训练过程中,需要首先设计好适合的图案。找到适合与表现画面的初始色和对应参照色,再将中间的多层次过度颜色都调配出来。例如参考色相环关系,初始色是柠檬黄,参照色是与之对应60-120度之间的颜色,就是草绿色或者是橙红色。如果选择柠檬黄为初始色,选择橙红色为对应参照色,那么,画面中的其他对应图案色彩层次就是介于这两个色彩之间的色彩关系。中差色渐变训练中差色渐变训练左图示范的插画恰好是体现中差色渐变感《君子温润如玉》作者韩易明在这些色相渐变训练中,需要注意到的是,颜色设定必须要准确,以及用色关系不能重复。由于要求色彩关系的准确度,颜色使用最好是从色相环中去选择,如果从色相环以外的色彩选择,或者调色次数过多,可能会造成找不准色彩之间的角度关系而产生视觉误差问题。另外,如果在一张构成作业中出现许多相同的色彩色块,就达不到训练色彩渐变的目的,应当避免重复出现多次相同的颜色。但对于同一个格子中色块的面积不做限定。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利用全色相对比与渐变关系进行视觉设计的案例,以下的标志设计就是例子,设计师运用色彩的渐变与对比关系表现标志的主题,同时也产生了夺人眼目般鲜明的视觉效果,这对于广告推广与宣传中的标志设计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全色相渐变-调和成分-对比色级别选色渐变》作者:韩易明全色相渐变训练《全色相渐变-带白色成分》

韩易明

《全色相渐变-带白色成分》

韩易明

《全色相渐变-带白色成分》韩易明

全色相渐变训练什么是全色相渐变?全色相渐变的图案设计实例有哪些?全色相渐变训练我们什么?01全色相顾名思义就是包含了整个色相环中所有的色彩关系。全色相的色彩渐变对比包括对比色相关系和互补色相关系对比。其全部色彩关系的变化可能会产生含蓄、柔和、雅致、明快到活跃、醒目、强烈、响亮到跳跃等不同的色彩视觉感受。因此,要注意色彩的过度关系调和,不应过于随意地使用对比过于强烈的对比色关系(120度之间的色彩关系),或者互补色关系(180度之间的色彩关系)。02色彩色相秩序与调和规律及创作教学知识点框架中式传统建筑色彩层次欣赏中式传统工艺品色彩层次欣赏色相多层次对比训练6.2.1中式传统建筑色彩层次欣赏另外一部分就是建筑组群与园林整体色彩设计的学习与参考。这一部分就不单是学习建筑本身的彩绘色彩关系,而是借鉴园林植物烘托下的整体建筑空间色彩关系。在这一部分中有两种基本种类需要鉴别,一种是皇家园林的色彩设计,一种是私家园林的色彩设计。我们从色彩构成的角度出发,依据私家园林中保存较为完备的苏州园林作为范例进行分析,参考与学习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的色彩审美习俗。思考题:《模仿中国传统建筑色彩搭配进行色彩渐变创作》(建议作为课外加分题)本命题就现实中建筑案例为参考对象,要求通过对现实的建筑色彩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传统彩绘与色彩搭配审美法则进行色彩渐变创作尝试与思考。参考范例:《敦煌壁画与彩绘》根据范图中的色彩搭配,从色相环中的安排对应可以发现,自黄色开始到蓝色均有涉列,紫色、红色的深浅变化均在画面填色出现,说明这属于全色相的搭配构成关系。当然,这样的搭配为了营造鲜明的视觉效果并不是选择“推移”或者“调和”的方法,而是强化对比与跳跃等对比效果。根据这样的范图进行创作,需要建立一个正方形的外框,在外框内安排适合于模仿全色相对比构成的图案进行填色。格式上可以选择6开画面的最大范围,在这一背景范围内填色设计色彩构成图案。以下为本次思考题的示范之一:中式传统建筑色彩层次欣赏《思考题范例-敦煌彩绘-色彩的模仿与概括》《敦煌壁画彩绘-藻井图案-莲花飞天平棋》装饰画色彩应用韩易明示范6.2.2中式传统工艺品色彩层次欣赏《思考题范例-传统瓷器-色彩的模仿与概括》彩陶工艺色彩层次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色彩工艺之美,运用在各种工艺品与壁画设计之中。自原始社会开始,彩陶制品的图案与色彩就表现除了这方面的优势。在继承传统色彩审美的过程中,学习彩陶工艺中的图案与色彩背后神秘的象征意义,对理解传统文化与继承华夏文明有着拓展视野的趣味作用。2.瓷器与其他生活器皿色彩层次传统青花瓷与唐三彩等瓷器都属于可以借鉴用色的工艺品系列,从色泽变化与图案中可以找到色彩构成需要的规律与对比效果。3.工艺品色彩层次欣赏与功能关联以工艺品色彩举例的目的,是为了将大家从具象世界色彩审美的角度引领到抽象的设计的角度。工艺品自古以来都较之绘画带有更为具体的功用效果要求,更为功利并且目的性明确。这些特征都有利于色彩学知识的具体化分析。也对大家色彩学审美方向的实际案例运用,具有借鉴价值。青花瓷色彩应用作者韩易明左图与上图均是根据传统瓷器与插花艺术而创作的装饰画,韩老师通过这样的设计过程,帮助大家理解传统中式审美艺术的色彩应用规律以及趣味性。插花色彩表现作者韩易明

本小节我们通过中国古彩陶、瓷器以及其他生活器皿与纯欣赏工艺的色彩应用等知识的学习,初步认识中式传统工艺美术的色彩审美概况,对中国传统色彩在生活器皿等工艺品中的运用有所了解。

彩陶工艺色彩层次:

瓷器与其他生活器皿色彩层次:

工艺品色彩层次欣赏与功能关联:

思考题:《模仿中国传统器皿等工艺色彩搭配进行色彩渐变创作》(建议作为课外加分题)

色彩色相秩序与调和规律及创作教学知识点框架:色相渐变对比与调和训练造型色彩对比与调和概念另外,这一阶段如果有课后的训练,与前文中提到的色相环渐变训练可以略有不同,在于对色彩的调配细节进行要求,可以不完全选择24色环中的既有颜色进行搭配。可以在调色过程中,多次改变色彩品相与色彩的三大属性进造型色彩的对比色彩对比与调和在构成中的运用造型色彩的调和《色相推移图案设计》

递交时间3月14日汇总给学委(选做+关联后期课程)《色相推移图案设计》具体内容:色相弱、中、强对比借助于色相环完成九宫格对比训练,其中上面3格均为弱对比,中间3个为中对比,下面3个格子均为强对比。各种对比中色相可以类似但不能相同,每个小图案格子中色彩都要求不一样。但是图案可根据同一个图案进行分割。色彩推移九宫格分为上面一行:弱对比中间一行:中对比下面一行:强对比色相渐变在生活中的运用交通信号灯的设计室内用色渐变餐区色彩暖色系大面积中弱对比协调温暖同色系空间渐变巧用光源明暗柔和温馨平和-4:《色彩构成命题创作》学生作业范例4其他学生作业欣赏:色彩构成作业作者江伟铭色彩构成作业作者郭洁茹色彩构成作业作者戚家惠色彩构成第七章第一节第七章色彩学与色彩写生规律

第一节色彩写生观察法

知识要点能力要求相关知识7.1.1色彩写生概念掌握对色彩写生概念与技法操作及辨析能力;通过欣赏色彩写生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色彩写生的技法与概念。7.1.2色彩观察法

掌握写生中色彩观察方法与判断力;如何在色彩写生过程中观察色彩。色彩学基础知识在色彩观察过程中的运用。7.1.3色彩学与写生规律色彩学与色彩搭配规律在写生中的运用技法与灵活掌握能力;色相环知识与色彩调色技法在色彩写生观察与表现中的规律。教学目标:认识色彩写生概念,掌握对色彩写生技法操作与辨析能力;掌握写生中色彩观察方法与判断力;以及运用色彩学色彩学与色彩搭配规律在写生中的运用技法与灵活掌握能力。教学要求:通过欣赏色彩写生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色彩写生的技法与概念。通过写生实践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色彩写生观察方法与色彩学逻辑;通过对色相环知识的解读与色彩调色技法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在正确观察法与色彩表现的规律。7.1.1色彩写生概念写生顾名思义就是“抒写生意”,“抒写”指的是抒发与挥洒自如地表达,而“生意”,指的是“生动”的“意味”。这里,的两个重点词说明了写生的过程重在抒发表达,也重在表现自然的生动意味。因此,写生概念对于任何领域绘画级设计技法均有相关的要求,例如色彩写生,就是要面对自然与实际的生活进行观察,而后胸有成竹地展开抒发,抒写出对象的生命力与自然色彩关系的生动规律与意味。在这一过程中,色彩写生的要求依据作品的作用方向或者命题方向而有所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如果在色彩的写生过程中,希望表现得与照片一摸一样,就会有失人所固有的一种独特审美角度,失去写生作品的生命力。7.1.1色彩写生概念在绘画领域对色彩写生的要求也不一定都对设计领域有约束力,不同的是绘画领域的色彩写生重在抒情,而不含有任何功利性判断的审美角度。在设计色彩的写生过程中,作者不仅要对自然色彩进行观察与表现,更重要地是对其色彩规律进行有的放矢的概括。7.1.1色彩写生概念色彩写生的材料包括水彩粉画、油画、丙烯画等等,其训练方法多样,技法与步骤根据写生地点与环境的变化多少有所调整,但是基本的观察方法是共通的,也是决定写生效果的关键因素。学生水彩写生作业作者李乔昕7.1.1色彩写生概念色彩写生与素描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写生中进行素描刻画要求对结构与细节进行准确度的细致观察与处理,对画面中的构图与黑白灰比例要求很具体。然而色彩的世界相对素描而言较为感性,需要写生者在对色彩进行观察之时融入到观察的整体面貌的感悟中,尽可能地体验自然光下色彩的整体气息与写生对象的灵动特征。避免将色彩写生变为了僵化的抄袭或者死板的“刻录”。学生水彩写生作者何俊7.1.2色彩观察法色彩观察法与所有的写生观察法异曲同工,有以下几点基本法则:整体观察法、对比观察法、概括观察法等等……韩老师现场水彩写生步骤示范7.1.2色彩观察法整体观察法在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中,“格式塔”一词就是“整体”的意思。整体感是我们心理的一种视觉感知趋势,在所观察对象实体分散的现状下,我们的视觉感受倾向于将其统合为一种整体。根据这样的视觉规律,在构成框架上,我们就需要一种在视觉上看起来更为协调与整合的画面感。这就是整体观察法的心理学基础,也是画面结构最终追求的要义。7.1.2色彩观察法整体观察法整体观察法的重要之处在于将所观察的视觉对象整体囊括在创作者的视域范围之内,在这个视觉范围内对色彩的细节进行梳理判断,整合布局。因此,不可忽略的观察方式就是统合地看和包罗地看。这样的观察方法其对立的错误观察法,叫做“竹筒子”观察法,也就是“局部观察法”。这种不得当的观察法将会表现为一个个细节的观察停留和对局部的过多“沉溺”。这样可能导致局部比例的不正确或者对“章法”关系判断失误,影响到画面的整体效果。整体观察法一般而言较常使用在构图阶段以及最终的检查调整阶段。7.1.2色彩观察法2.对比观察法前文中提到过局部观察的局限性与弊端,因此这里没有单独提出。 那么就会有同学提出问题:“难道我们不需要画细节吗?描绘细节时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观察法呢?”这里就要将对比观察法介绍给大家,作为描绘与处理画面整体关系下的细节的观察方法。7.1.2色彩观察法3.概括观察法这是一种带有反思意味的观察过程,也是写生的最后一步,可以理解为对作品的检查与审阅。在前面对作品基本面貌整体与细节处理基础上,对作品整体进行检阅与反思。这一步观察方法可以理解为更为理性地概括观察法。概括,既可以理解为对细节形状与复杂色彩的简化处理和调整,也可也理解为对整幅作品大关系的重新审视与休整。由于色彩的观察建立在视觉的生理、心理以及文化环境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因此色彩构成的观察与写生本身也需要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基本因素。色彩油画写生作者韩易明7.1.3色彩学与写生规律色彩的户外写生并不是一开始就风靡画坛的,在早期的绘画色彩领域,流行一种“酱油色”背景效果,这种颜色基本没有特殊的光彩也不鲜艳,搭配这样的色调的是对前景主体物“随类赋彩”的“固有色”的追求。跨越这一阶段的色彩认知,是从锡管颜料的大量生产开始的。早期的画家要写生是很困难的,特别是户外写生,需要带上自己磨制的颜料,但是一出门不多久这些颜料很有可能就会变质而产生色彩的误差,不方便保存。有的磨制颜料用完了,需要现场去制作,但是这样的户外写生就更为麻烦了,因为还要带上那些笨重的磨制颜料用的各种工具。对于早期的油画写生探索者而言,困难是不言而喻的。画框要自己制作和装订,画布要自己一层层地上底子,晒干后在绷在画布上。装订好画布之后,还要将这些重量沉,体积大的画框和画布扛着去写生地点。如果颜料还要现场去磨制,户外远距离以及长时间的写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锡管颜料发明之后,就出现了巴比松画派。这些画家明白了户外写生的重要性,他们“组团”来到巴比松小镇,在附近的森林与郊野进行油画色彩写生,代表画家柯罗就是其中一位。观看柯罗的作品,画面中已经出现了比较于提香色彩作品背景中的那种较为凝固不变的气质,而多了很多户外的光感与灵动的色彩了,不过巴比松画派本身并未真正改变画家对色彩与固有颜色关系的理解。做到这一点的,是印象派的画家。7.1.3色彩学与写生规律从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到《草垛系列》再到他晚年的《睡莲系列》,我们能够看到的是物体彻底地跳出了“固有色”的桎梏。前文中我们提到过色彩学的基本规律中重要的节点在于“光色原理”的发现。然而这一发现与,莫奈的自然光下写生获得的丰富色彩变化的光源与环境色观察法是一脉相承相互呼应的。如果说牛顿发现了自然光谱分析的光色定律,那么莫奈则用绘画实践过程与完美的作品诠释了色彩学说的光色理论。“没有光,就没有色彩。”对于写生而言,真如同“金科玉律”一般。色彩的户外写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对物体在户外自然光环境中的色彩面貌的学习与观察,是在室内不能做到的。不仅仅因为户外生物以及自然景观的丰富性与写生的趣味性,关键在于对于色彩的表征与观察离不开自然光。不论是可见光谱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中的任何一种色域,都需要在自然光(由太阳发出的白色透明)的光波的分析下才能生成。室内的任何一种人造光源并不具备可见光谱中的完整波段与视觉效果。因此几何可以认定,色彩的户外写生之重要性之所以不可替代,理论基础来源于色彩学的产生于发展。7.1.3色彩学与写生规律符合色彩学基本规律的色彩写生需要用到整体、对比与概括的观察方法。其原因在于这样的写生要求一种不同于古典色彩的随类赋彩以及根据色块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