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1.1走近细胞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奖课件_第1页
高考生物复习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1.1走近细胞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奖课件_第2页
高考生物复习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1.1走近细胞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奖课件_第3页
高考生物复习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1.1走近细胞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奖课件_第4页
高考生物复习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1.1走近细胞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示范课赛课特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研析课堂归纳随堂演练

课时规范训练第1页第2页第1讲走近细胞第3页考纲要求全国课标卷五年考频统计高考预期1.各种多样细胞Ⅱ仅考原核细胞结构,T1-C仍为低频考点2.细胞学说建立过程Ⅰ没考仍为低频考点3.试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各种多样细胞没考仍为低频考点第4页答案:1.DNA或RNA蛋白质核酸活细胞烟草花叶病毒HIV噬菌体第5页第6页答案:

2.(1)原核细胞真核细胞(2)核糖体(3)拟核细胞壁核糖体鞭毛第7页答案:

(4)叶绿体藻蓝素叶绿素

第8页(2)易混同真核生物:一(衣藻)团(藻)酵母(菌)发霉(菌)了。第9页答案:

3.①—b—Ⅱ

②—c—Ⅰ

③—a—Ⅲ第10页答案:(2)①细胞细胞和细胞产物②相对独立③老细胞第11页答案:(3)细胞统一性第12页第13页第14页第15页第16页第17页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壁主要成份为肽聚糖植物细胞壁主要成份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主要成份是几丁质细胞质有核糖体,无其它细胞器有核糖体和其它细胞器细胞核拟核,无核膜和核仁有核膜和核仁第18页DNA存在形式拟核,大型环状;质粒,小型环状细胞核中: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质);细胞质中: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是否遵照遗传规律不遵照核基因遵照,质基因不遵照转录和翻译在细胞质中,同时进行转录在细胞核内,翻译在细胞质(核糖体)内第19页变异类型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细胞分裂二分裂、出芽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本质区分有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细胞核共有结构或物质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DNA、RNA第20页第21页第22页第23页[答案]

D第24页第25页第26页第27页选项细胞细胞壁光合作用染色质细胞全能性A蓝藻细胞有有有无B洋葱叶肉细胞有无有有C兔成熟红细胞无无有有D蛙受精卵无无有有第28页第29页第30页解析:选D。有些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原核细胞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原核细胞DNA不与蛋白质结合,没有形成染色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才能够进行。第31页题型二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1.(·江西南昌模拟)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科学家进行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波折。以下说法正确是(

)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发觉者和命名者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补充是“全部细胞都起源于先前存在细胞”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统一性和多样性第32页解析:选C。细胞发觉者和命名者是英国科学家虎克,细胞学说建立者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A,B项错误;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统一性,没有揭示生物多样性,D项错误;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补充是正确,C项正确。第33页2.(·浙江瑞安检测)细胞学说揭示了(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区分B.生物体结构统一性C.细胞为何要产生新细胞D.人们对细胞认识是一个艰难波折过程解析:选B。细胞学说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表达了生物体结构统一性;②细胞是一相对独立单位;③新细胞能够由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未包含动植物细胞区分及细胞为何要产生新细胞等内容。第34页细胞学说中3个“未包括”和2个“统一了”1.3个“未包括”(1)未包括原核细胞;(2)未包括病毒;(3)未包括生物或细胞间“差异性”。第35页2.2个“统一了”(1)统一了“动植物”(均“由细胞组成”);(2)统一了“细胞”(细胞都有自己生命又对整体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均来自老细胞)。第36页考点2

(试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各种多样细胞1.试验原理(1)放大倍数计算: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________放大倍数与________放大倍数乘积。(2)放大倍数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________,不是指面积或体积。(3)高倍显微镜作用:能够将细胞________,更清楚地观察到细胞形态、结构,有利于区分不一样细胞。第37页2.试验步骤第38页(1)低倍镜:取镜→安放→________→压片→________→观察。(2)高倍镜使用“四字诀”第39页答案:1.(1)目镜物镜(2)长度或宽度(3)放大2.(1)对光调焦(2)视野中央转换器第40页[创新思索]1.低倍镜下物像与高倍镜下物像有什么不一样?(请完成下表)

物像大小看到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物镜与载玻片距离视野范围高倍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倍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醒]

大少暗近小小多亮远大第41页2.怎样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心?[提醒]

显微镜下观察是倒像。所以物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简称“偏哪移哪”。3.若所观察视野中有“污物”,应怎样判断“污物”位置?[提醒]

污物可能存在位置:物镜、目镜或装片。判断方法以下:第42页第43页4.目镜与物镜结构、长短与放大倍数关系怎样?[提醒]

(1)显微镜放大倍数含义①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物像长度、宽度放大倍数。②总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乘积。(2)放大倍数与镜头长短关系第44页①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如H1。②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5.若视野中出现二分之一亮二分之一暗是什么原因呢?[提醒]可能是反光镜调整角度不对。6.若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二分之一清楚,二分之一含糊不清,又是什么原因呢?[提醒]可能是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第45页[题组精练]1.(·江苏南师附中测试)如图所表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一样物镜下观察到图像。下面描述正确是(

)第46页A.①比②放大倍数大,③比④放大倍数小B.把视野里标本从图中乙转为丙时,应选取③,同时提升镜筒C.从图中乙转为丙,正确调整次序:转动转换器→调整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组合普通是②③⑤第47页解析:选D。①②为目镜,而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所以①比②放大倍数小;③④为物镜,而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所以③比④放大倍数大,A项错误;把视野里标本从图中乙转为丙后,放大倍数增大,应选取③高倍物镜,转换时不应随意提升镜筒,B项错误;从图中乙转为丙,即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移动标本操作应在转动转换器之前进行,C项错误;因为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距离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所以⑤比⑥放大倍数大,所以要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应选择甲图中组合普通是②③⑤,D项正确。第48页第49页如图所表示:第50页第51页2.若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被相连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视野中所观察到分生组织细胞数目为(

)A.2个B.4个C.8个D.16个第52页第53页3.若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中观察到一行8个细胞,现将物镜转换为40×,则在视野中可观察到细胞数目为选项中(

)A.2个 B.4个C.8个 D.16个第54页第55页[课堂归纳]填充:①细胞②统一③核膜第56页[易错清零]易错点1误认为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提醒]单细胞原生动物(如常见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是真核生物;单细胞绿藻(如衣藻)、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等都是真核生物。易错点2

误认为生物名称中带有“藻”字都是植物,带“菌”字生物都是细菌[提醒]易混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判断方法第57页

常见原核生物易与之混同真核生物界定“菌”字“菌”字前面带有“杆”字、“球”字、“螺旋”或“弧”字者应为“细菌”类酵母菌、霉菌(如青霉菌、根霉、曲霉等)界定“藻”字蓝藻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