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必练八上桃花源记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必练八上桃花源记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必练八上桃花源记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必练八上桃花源记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必练八上桃花源记省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赛课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古文精析第1页作品与作者桃花源记陶渊明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曾做过短期小官,因不愿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写了大量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诗歌散文,开创了田园诗体。他诗文,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宁和、清远。《桃花源记》是千古名篇,作者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和平恬静、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地方。“世外桃源”这一成语源于此,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向往理想社会代名词。第2页

1.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2.古今异义一词语积累知识归纳鲜美交通妻子绝境古义芳草鲜美:鲜艳漂亮。阡陌交通:交织相通。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和儿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地方。今义味道鲜美。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统称。丈夫配偶。没有出路境地。第3页缘向好像不论不足古义缘溪行:沿着,顺着。便扶向路:旧、从前。好像若有光:隐隐约约。不论魏晋:不用说,(更)无须说。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无须。今义缘故,缘分。方向;对着。好像。表示条件关系连词。不够,不充分;缺点。

续表第4页

3.

一词多义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识。寻向所志:名词,标识。

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随即,很快。

遂迷:终于。后遂无问津者:于是,就。便舍船:舍弃。屋舍俨然:房屋。志寻遂舍第5页4.词类活用复前行:前,名词用作状语,向前。欲穷其林: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意动使用方法,对……感到诧异。1.主旨感情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为次序,“发觉桃花源——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寻找桃花源”一线贯之,层次分明地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对立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政治思想,反应了广大人民意愿。二课文了解第6页2.结构梳理发觉桃花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景色优美)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处处志之(暗示下文)寻找桃花源: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暗示虚构,表叹惋之情)所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生活环境良好)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生活状态恬适)所闻:乃不知有汉,不论魏晋(生活安定)所历: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第7页3.内容精析(1)虚实结合:桃源内外景物都是实写,但经过渔人“处处志之”以及以后“遂迷,不复得路”等处,暗示出这看似真实桃花源其实是一个虚构世界。(2)铺垫: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世界。(3)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美景:①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②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第8页(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句话利用借代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老人和小孩悠闲自得情态,反应了桃花源中安居乐业社会状态。(5)渔人来到桃花源,村子里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反应了民风淳朴社会风气。(6)桃花源中人“不复出”,说明了桃花源人安居乐业,也反应了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外界战乱抱“厌而远之”态度。(7)桃花源人与渔人交谈后“皆叹惋”,是因为桃花源外充满战乱,生活黑暗。第9页中考真题一名句默写1.《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广东)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温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第10页二文言文阅读1.解释以下加点词在句中意思。(1)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2)便扶向路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描绘桃林美景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整齐样子。(吉林)沿、顺着。略。围绕“渲染神秘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桃源美好作铺垫”回答即可。第11页3.在文章第三自然段中,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桃源人与世隔绝时间很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围绕“见到渔人大吃一惊;自从秦朝就隐居在此;不知外面朝代更替;对渔人所描述外界情况感叹、惋惜”回答即可。第12页4.作者虚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何它含有这么永恒魅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