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学校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1页
部分学校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2页
部分学校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3页
部分学校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4页
部分学校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学校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广东省广州市部分学校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5小题,16分)

1.(2024·广州模拟)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缄默/箴言佝偻/讴偻提携B.镌刻/隽永绯红/妄自菲薄

C.杳然/拖沓粗犷/心旷神怡D.伫立/贮蓄隐晦/诲人不倦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A.缄默jiān/箴言zhēn,佝偻lóu/伛偻提携lǚ;

B.镌刻juān/隽永juàn,绯红fēi/妄自菲薄fěi;

C.杳然yǎo/拖沓tà,粗犷guǎng/心旷神怡kuàng。

D.伫立zhù/贮蓄zhù,隐晦huì/诲人不倦huì。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2024·广州模拟)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秀颀吹毛求疵遏制名副其实

B.决别春寒料峭雾霭责无旁待

C.寒喧谈笑风声娴熟诚惶诚恐

D.分歧不屑置辨缈茫慷慨淋漓

【答案】A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多音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B.责无旁待——责无旁贷;

C.寒喧——寒暄,谈笑风声——谈笑风生;

D.缈茫——渺茫。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3.(2024·广州模拟)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一座瑰丽的艺术宫殿。

B.多少年来,几代执着的中国人殚精竭虑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C.司马迁研读各家史著,搜罗天下遗闻轶事,断章取义,终著成《史记》一书。

D.广东加快湾区融合发展,就像驶向更宽广海域的大船,鼓满风帆、一气呵成。

【答案】B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褒贬色彩辨析;词语的使用(搭配)

【解析】【分析】A.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这里形容艺术大师为莫高窟付出心血,并没有“斗争"的意思,语义不符;

B.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褒义)。句中形容几代中国人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用尽精力,费尽心思,与语义相符;

C.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为贬义。这里是说司马迁研读史著,搜罗天下轶事而著成《史记》,为褒义,感彩不符;

D.一气呵成: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或比喻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此处形容大船的行驶,语义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运用。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2024·广州模拟)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能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保持科技创新优势的关键所在。

B.近年来,中国出境游公民的素质明显加强,多数境外受访者表示对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C.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切身体验之中。

D.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不是发展机遇,而是勇气不足,谋略不当。

【答案】C

【知识点】搭配不当;句式杂糅;前后不一致

【解析】【分析】A.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或者在“保持科技创新优势的关键所在"前加上“能否”;

B.搭配不当,应将“加强"改为“提高”;

D.句式杂糅,应删除“不足"与“不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5.(2024·广州模拟)请结合语境,按照括号中的提示补全发言内容。

2023年10月10日,伴随着闭幕式的烟花在杭州的天幕绽放,第十九届亚运会顺利落下惟幕。在这15天里,我们见证了一场场激烈对决,也看到了无数运动员顽强拼搏的身影。某班计划开展“探寻杭州亚运的独特魅力"班会活动,并邀请小文同学上台发言。

【发言内容】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亚运盛会让千年古都以一个底蕴深厚、乐观包容、面向未来的多元立体形象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这是一场①____________(概括杭州亚运会特点)的盛会。作为抢占数字浪潮先机的“数字之城”,杭州将许多全球首推、首创、首用的应用和科技全方位贯穿于亚运办赛、参赛、观赛,将体育盛会和尖端前沿的科学技术碰撞融合,让亚运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科技魅力。

这是一场②____________(概括杭州亚运会特点)的盛会。从场馆建设到水电供应,从服务保障到城市提升,生态之美与亚运之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铺展。杭州以体育活力和绿色生活的沉浸式体验,沿着生态优先的道路,营造出绿水青山间的绿色魅力。

这是一场③____________(概括杭州亚运会特点)的盛会。亚运的每一个元素都从传统中提炼,并在诠释中创新,以包容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现江南的人文底蕴和中华文明大气开放的内涵。如亚运志愿者的代称“小青荷”,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介绍“小青荷"所包含的文化意蕴)。杭州让体育与文化交相辉映,用温婉的江南底蕴在世界共同的集体记忆中增添了一抹独特的人文魅力。

以体育为载体,向八方来客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力量”,传递“中国温度”,“心心相融,爱达未来"的杭州亚运会将成为共创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的一个重要契机。

【答案】示例:融合科技魅力/展示科技活力/融合科技与体育;示例:融合生态魅力/体现绿色环保/融合生态与城市;例:传承人文魅力/展现中国文明/传承文化和体育/融合传统与创新;;示例:如,“小青荷”这一名字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蕴含着浓厚的中国文化。再如,“小青荷”还与杭州的著名景点西湖相呼应,西湖的荷花是杭州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知识点】主题活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第一空:从“杭州将许多全球首推、首创、首用的应用和科技全方位贯穿于亚运办赛、参赛、观赛,将体育盛会和尖端前沿的科学技术碰撞融合,让亚运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科技魅力"可知,本次亚运会的科技含量极高,能融合展现科技魅力和活力,把科技与体育充分融合。据此提炼即可。

第二空:从“从场馆建设到水电供应,从服务保障到城市提升,生态之美与亚运之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铺展。杭州以体育活力和绿色生活的沉浸式体验,沿着生态优先的道路,营造出绿水青山间的绿色魅力”可知,本次亚运会重视生态保护和利用,体现绿色环保理念,把生态建设完美地融合到城市建设中去。据此提炼即可。

第三空:从“亚运的每一个元素都从传统中提炼,并在诠释中创新,以包容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现江南的人文底蕴和中华文明大气开放的内涵……杭州让体育与文化交相辉映,用温婉的江南底蕴在世界共同的集体记忆中增添了一抹独特的人文魅力"可知,本次亚运会把中华文化及人文精神充分融合到赛会中去,是传承人文魅力、展现中国文明、传承文化和体育、融合传统与创新的盛会。据此提炼即可。

第四空:亚运志愿者的代称“小青荷”,对“小青荷"的文化意蕴,要联系中华文化和传统经典,联系志愿者的职责加以阐述。如在中国文化中,“青”代表年轻、生机和活力,与志愿者的年龄相契合;“荷"象征着纯洁、高雅,代表了志愿者的美好品质;“小”字则给人以亲切、可爱之感,易于传播和记忆等。据此提炼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融合科技魅力/展示科技活力/融合科技与体育;示例:融合生态魅力/体现绿色环保/融合生态与城市;示例:传承人文魅力/展现中国文明/传承文化和体育/融合传统与创新;示例:如,“小青荷"这一名字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蕴含着浓厚的中国文化。再如,“小青荷"还与杭州的著名景点西湖相呼应,西湖的荷花是杭州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提炼能力。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文章,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段落,提取其中的关键语句概括作答。

二、(1小题,8分)

6.(2024·广州模拟)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终古高云簇此城,___。(谭嗣同《潼关》)

②,行止依林阻。(曹植《梁甫行》)

③零落成泥碾作尘。(陆游《卜算子·咏梅》)

④,梦中行采薇。(文天祥《南安军》)

⑤___,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2)文人的不同境遇,赋予了“夕阳”丰富的内涵。请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诗句批注出处

①___,。流连忘返,忆旧时闲游之趣李清照《如梦令》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萧瑟秋景,染孤寂苦闷之绪王绩《野望》

②___,___。日暮途远,抒怀人思乡之秘崔颢《黄鹤楼》

【答案】(1)秋风吹散马蹄声;妻子象禽兽;只有香如故;饿死真吾志;淫慢则不能励精;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中注意“蹄、象、禽、零、碾、作、淫、励、溪、暮、醉"等字的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秋风吹散马蹄声;妻子象禽兽;只有香如故;饿死真吾志;淫慢则不能励精;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点评】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三、(5小题,16分)

(2024·广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逆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已卯上元,予在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①杂糅,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就为得失?过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③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书上元夜游》)

【注】①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②过:指苏轼的小儿子苏问。③韩退之:即韩愈。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解衣欲睡/实是欲界之仙都

B.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微颔之

D.更欲远去/意与日去

8.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通过描写水中竹柏倒影的清新唯美之景,抒发了作者遭受贬谪的悲凉之感。

B.甲文中的“遂"亦”“但"三字,将苏轼和张怀民的知音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C.乙文仅用寥寥数语就将人们带回了千年前海南岛的那个上元节之夜,韵味无穷。

D.两篇选文的语言平淡自然,在文章结构上先叙事,再抒情议论,整体层次分明。

10.吕叔湘曾评价苏轼的文章:“或直抒所怀,或因事见理,处处有一东坡,其为人,其哲学,皆豁然呈现。”请结合两篇选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7.C

8.(1)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2)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

9.A

10.甲文结尾“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乙文结尾“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引用韩愈的典故,将人生比作钓鱼,表达了苏轼对人生得失的辩证思考。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解答此类题,要大致了解文意,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词义,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3)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

(4)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分析。重点语句的理解可结合句意,人物心理的分析,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

参考译文:

【甲】

元丰六年的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我很高兴地起来走动。心里想着没有与我一起分享这快乐的人,于是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怀民也还没睡,我们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的地面上月光如水般澄澈透明,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

己卯年上元节,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拜访我,说:“这么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出去走走呢?”我很高兴地听从他们的建议。我们走过城西,进入僧人居住的房舍,穿过小巷,那里汉人和少数民族混杂,卖肉和卖酒的店铺喧闹不已。我们回到住处时已经三更天了。屋里的人已经关门熟睡,已经发出鼾声了。我放下拐杖,忍不住笑了起来,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有人过来问我为何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不过我也笑韩退之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去,却不知道跑到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啊。

7.A.欲:想要/欲望;

B.与:和……一起/参与,这里为“欣赏";

C.但:都是“只是”的意思;

D.去:离开/逝去;

故答案为:C。

8.重点词语有:

(1)入:照进、射入;户:门;欣然:高兴的样子。

(2)何:为什么;盖:大概,原来是。

故答案为:(1)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2)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

9.A.有误。甲文虽然提到了作者遭受贬谪的背景,但文章主要描写的是月夜美景以及和友人的闲适交谈,表达的是作者豁达乐观的情怀,而不是“悲凉之感"。文章中的“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以及“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等描写,都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宁静愉悦的心境。因此,说甲文抒发了作者遭受贬谪的悲凉之感是不准确的。

故答案为:A。

10.在甲文中,苏轼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他笔下的月色如水,竹柏影动,清新脱俗,体现了他作为文人的细腻情感。而结尾处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则流露出他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通过自我排遣展现出的旷达乐观态度。这种直抒所怀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苏轼情感的真实与深沉。

乙文则通过记述上元夜游的经历,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引用韩愈钓鱼的典故,以“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表达了对人生得失的辩证看法。他认为人生中的得失并非绝对,有时候失去也是一种获得,这种深刻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苏轼的睿智与豁达。

综上所述,苏轼的文章确实如吕叔湘所言,“或直抒所怀,或因事见理,处处有一东坡"。无论是情感的直接抒发,还是通过事物揭示的哲理,都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文学才华和人生哲学。这种“一东坡”的特点,使得他的文章历久弥新,具有永恒的魅力。

故答案为:甲文结尾“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乙文结尾“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引用韩愈的典故,将人生比作钓鱼,表达了苏轼对人生得失的辩证思考。

(2024·广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2.诗题中的“送别”二字,历来说法不一。一说认为是江水送自己离别蜀中:另一说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目中“送别"二字可删去。你更赞同哪一种说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1.两岸高山随着平原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奔流到广阔无际的原野。描绘了一幅雄浑开阔的山河图景。

12.示例一:我赞同第一种说法。诗人初次离开故乡,确实有些依依不舍,但不说破。掉笔从对方写来,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送“我”这个远别故乡的人到楚地。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之情,所以不能删除。(能结合诗歌内容情感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给满分)

示例二:我赞同第二种说法。从诗歌内容来看,诗中主要描写出蜀时沿途景色,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送别"应该是作者告别家乡,诗中确实无送别亲友之意。所以可以删去“送别”二字。(能结合诗歌内容情感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给满分)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思乡怀人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句画面描绘。解答此类题,要先找出诗句中描写的所有景物,再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最后用优美顺畅的语言将这些带着修饰语的景物连缀成画面。

(2)本题考查诗歌主题的理解。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诗歌主题。

11.描写诗句要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尽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来。此诗颔联抓住山连绵起伏的特点,运用想象写出江水仿佛流入广阔无际的原野。

示例: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广阔的原野处渐渐消失,浩浩荡荡的江水,(仿佛)流入广阔无际的原野。描绘了一幅雄浑开阔的山河图景。

故答案为:两岸高山随着平原的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奔流到广阔无际的原野。描绘了一幅雄浑开阔的山河图景。

12.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要求和理解表达自己的观点。

示例一:我赞同第一种说法。“送别"二字不可删,因为这首诗和常见的送别诗不一样。常见的送别诗多以人送人为题材,而这首诗别具一格地写出了故乡山水送别诗人的动人情景,构思巧妙,曲折含蓄,形象奇伟,想象瑰丽,的确是送别诗中的佳作。故题中“送别”二字不可删。

示例二:我赞同第二种说法。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从诗的内容来看,“送别”应该是作者告别家乡的意思,所以删去“送别"二字更为合适。

故答案为:示例一:我赞同第一种说法。诗人初次离开故乡,确实有些依依不舍,但不说破。掉笔从对方写来,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送“我”这个远别故乡的人到楚地。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之情,所以不能删除。(能结合诗歌内容情感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给满分)

示例二:我赞同第二种说法。从诗歌内容来看,诗中主要描写出蜀时沿途景色,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送别"应该是作者告别家乡,诗中确实无送别亲友之意。所以可以删去“送别”二字。(能结合诗歌内容情感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给满分)

四、(8小题,30分)

(2024·广州模拟)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各小题。

Citywalk是近来热门的话题,旅游爱好者小文收集了一些有关“Citywalk"的材料。

材料一:

Citywalk(译为“城市漫步”),是一种深度体验城市历史、人文、景观等随意和无目的的旅游方式。人们可以在城市里或随意漫步或探寻一些特色的景观路线,也可以在讲述员的带领下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城市漫步作为一种旅游方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当时,人们开始关注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环境,希望通过步行感受城市的魅力。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重视,城市漫步逐渐发展为一种时尚的旅游方式。其特点鲜明,以步行为主,将车辆交通减少到最低限度,将空间重点放在行人活动和社区互动上;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步行街区购物、美食探索、文化体验等。

在我国,城市漫步近年来也受到关注和追捧。许多城市推出了一系列的城市漫步线路和活动,建设了越来越多的步行道和步行街区,为游客提供更多的行走空间和休闲体验。

(整理自知青映像《城市漫步,能治愈所有不开心》)

材料二:

与高强度、快节奏的“特种兵式旅行"不同,Citywalk强调松弛感与慢节拍。人们选择用脚步丈量城市空间,以贴近当地人日常生活的方式阅读城市,沉浸式感受城市的风土人情与发展脉搏。Citywalk火了,说明人们旅行已不再满足于品尝美食、游览风景等目的,而是追求更有深度、温度的高质量旅游体验。以漫步的方式探索城市,无需精心规划,更不必拘泥于“必打卡清单”,只需随心而行:在社区街道、市井小巷中触摸城市历史文化记忆:漫无目的地走走停停,一家小饭馆、一座老建筑、一次与当地居民的对话,都是旅途中偶遇的“风景"。Citywalk满足了人们通过旅行放松身心、寻见新趣的需求,体现出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

除了外地游客,Citywalk也颇受当地市民欢迎。繁忙的城市交通,两点一线的工作、生活,往往使人们对居住地和办公地附近习以为常,缺乏对所在城市的深入观察与了解,更不要说对城市形成情感认同与归属感。利用闲暇时间,来一场Citywalk,能够帮助人们再次发现“消失的附近”,重新认识并爱上所在的城市。

(整理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城市漫步不仅是个体的心灵之旅,还为一座城市提供了发展的新契机。旅行者不仅是观光客,也是商业中的消费者,能够促进城市的餐饮、购物、住宿,文化等产业的发展。

作为感受城市烟火气的最佳方式之一,Citywalk对塑造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有着重大意义。它需要文旅工作者挖掘、形成、推广一系列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标或线路,形成属于每座城市独特的旅游产品:需要建设者在保护好城市历史旧迹的基础上,考虑街区改造与居民生活、人文深度与商业发展的平衡,生活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还需要城市管理者活跃思维、统筹谋划,将优质服务与便利设施输送到大街小巷,提升城市的“漫步友好度”,让游客与市民在城市中慢下来,留下来,带动起漫步与消费的热潮。

(整理自《海报新闻》)

材料四:

走街串巷,感受烟火气,在传统街区和老建筑中感受广州底蕴:漫步珠江两岸,欣赏悦目的城市风景,体验商业之都的时尚消费。Citywalk逐渐成为了广州旅游的新潮流。结合网红打卡、小众探秘、创意旅拍等元素,广州Citywalk在社交平台上的话题热度不断飙升,不断满足市民个性化、品质化需求。旅游业界人士表示:广州城市休闲体验和地标打卡游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寻求精准狠的切入点,引发全民传播和全局流量。同时,整合核心资源和产品、包装打造精品游玩线路和主客同乐的节庆活动,多点地方特色和人情味,以诚待客,实现主客共享。

2023广州文化旅游推介大会推出的“广州十大文旅精品线路”(部分)

主题推荐路线

开放广州黄埔长洲岛游艇码头――南沙游艇会--南沙天后宫――默娘之家民宿――南沙城市规划展览馆IFC南沙空中图书馆——南沙慧谷超级堤——南沙南北台村

食在广州荔枝湾景区――泮溪酒家—―上下九步行街―惠食佳(滨江大公馆店)――江南西文商旅融合圈——天字码头水上茶居——中国大酒店

优雅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西关永庆坊旅游区——广州粤剧院—―红线女艺术中心

独特广州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沙面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非遗街区一―泮塘五约-广州市文化馆——沙湾古镇

广州之夜北京路步行街——天河城购物中心时尚天河商业广场――天环广场――正佳广场—―太古汇一—K11

(整理自大洋网、越秀区融媒体中心等)

13.为介绍Citywalk知识,小文对材料做了整理。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Citywalk是指深度体验城乡各处的历史、人文、景观等随意和无目的的旅游方式。

B.Citywalk中,人们放弃车辆交通,以步行的方式感受城市的风土人情与发展脉搏。

C.我国的Citywalk始于20世纪60年代,如今许多城市推出了城市漫步线路和活动。

D.Citywalk是一种时尚旅游方式,参与者可以是外地游客,也可以是城市本地居民。

14.为讲明Citywalk对城市的意义,小文对材料做了归纳。其中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A.Citywalk能让城市的当地居民深入观察与了解居住城市,提升市民的城市归属感。

B.Citywalk最能使人感受到城市的烟火气,对塑造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有着重大意义。

C.Citywalk能促使城市盘活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形成属于每座城市独特的旅游产品。

D.Citywalk为城市提供发展新机会,城市管理者要想办法提升城市的“漫步友好度"。

15.研究了上述资料,小文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沉浸式的Citywalk可以使旅游者与城市产生深度的联结,这是对高质量旅游的追求。

B.Citywalk具有随意性的特点,无需规划线路,旅途中的所见所闻都可以成为“风景”

C.凭借着网红打卡等元素和精准狠的切入点,Citywalk逐渐成为了广州旅游的新潮流。

D.“广州十大文旅精品线路"围绕五大主题设计,包括美食、购物、文化体验等活动。

16.Citywalk对人的身心健康有什么益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3.D

14.B

15.B

16.Citywalk是一种深度体验城市历史、人文、景观等随意和无目的的旅游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旅游者可以以贴近当地人日常生活的方式阅读城市,沉浸式感受城市的风土人情与发展脉搏。这种方式能够满足人们通过旅行放松身心、寻觅新趣的需求,体现出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理解概括新闻主要内容;分析材料主体特征;启示、感悟、建议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辨识。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原文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其说法是否与原文相符,最后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2)本题考查内容筛选与辨识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原文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其说法是否与原文相符,最后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13.A.与材料不相符。根据材料一①段“Citywalk(译为“城市漫步”),是一种深度体验城市历史、人文、景观等随意和无目的的旅游方式。人们可以在城市里或随意漫步或探寻一些特色的景观路线,也可以在讲述员的带领下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可知,Citywalk是指深度体验城市的历史、人文、景观等随意和无目的的旅游方式,而非“深度体验城乡各处的历史、人文、景观等随意和无目的的旅游方式”

B.与材料不相符。根据材料一②段“其特点鲜明,以步行为主,将车辆交通减少到最低限度,将空间重点放在行人活动和社区互动上;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步行街区购物、美食探索、文化体验等"可知,Citywalk中,以步行为主,将车辆交通减少到最低限度,将空间重点放在行人活动和社区互动上;而非“人们放弃车辆交通”;

C.与材料不相符。根据材料一②段“城市漫步作为一种旅游方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和③段“在我国,城市漫步近年来也受到关注和追捧。许多城市推出了一系列的城市漫步线路和活动,建设了越来越多的步行道和步行街区,为游客提供更多的行走空间和休闲体验”可知,欧洲的Citywalk始于20世纪60年代,而非“我国的Citywalk始于20世纪60年代";

故答案为:D。

14.B.不正确。材料三②段“作为感受城市烟火气的最佳方式之一,Citywalk对塑造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有着重大意义。”可知,Citywalk是感受城市烟火气的最佳方式之一,而非“最能使人感受到城市的烟火气"。

故答案为:B。

15.B.不正确。根据材料三②段“它需要文旅工作者挖振、形成、推广一系列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标或线路,形成属于每座城市独特的旅游产品;需要建设者在保护好城市历史旧迹的基础上,考虑街区改造与居民生活、人文深度与商业发展的平衡,盘活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还需要城市管理者活跃思维、统筹谋划,将优质服务与便利设施输送到大街小巷,提升城市的‘漫步友好度’,让游客与市民在城市中慢下来、留下来,带动起漫步与消费的热潮”,材料四②段‘2023广州文化旅游推介推出的“广州十大文旅精品线路’"结合可知,Citywalk也需要规划线路,而非“无需规划线路”。

故答案为:B。

16.根据材料一①段“Citywalk(译为“城市漫步"),是一种深度体验城市历史、人文、景观等随意和无目的的旅游方式。人们可以在城市里或随意漫步或探寻一些特色的景观路线,也可以在讲述员的带领下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可知,Citywalk是一种深度体验城市历史、人文、景观等随意和无目的的旅游方式;

根据材料二①段“Citywalk强调松弛感与慢节拍。人们选择用脚步丈量城市空间,以贴近当地人日常生活的方式阅读城市,沉浸式感受城市的风土人情与发展脉搏"可知,通过这种方式旅游者可以以贴近当地人日常生活的方式阅读城市,沉浸式感受城市的风土人情与发展脉搏;

根据材料二①段“Citywalk满足了人们通过旅行放松身心、寻觅新趣的需求,体现出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可知,这种方式能够满足人们通过旅行放松身心、寻觅新趣的需求,体现出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

故答案为:Citywalk是一种深度体验城市历史、人文、景观等随意和无目的的旅游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旅游者可以以贴近当地人日常生活的方式阅读城市,沉浸式感受城市的风土人情与发展脉搏。这种方式能够满足人们通过旅行放松身心、寻觅新趣的需求,体现出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

(2024·广州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山前该有一棵树

张者

①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

②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

③这是一个矿区,属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并起名506矿。506矿到底有什么矿?我第一次听到它的传说是在晚上熄灯后,我那刚上一年级的弟弟从被窝那边爬到我这头,然后对我耳语道:“你知道506矿是什么矿吗?"我问什么矿?他神秘地说“是铀矿。”铀矿是什么矿呢?弟弟又降低声音回答:“铀矿是造原子弹的。"

④原子弹的赫赫威名谁不知道,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哪怕是喝着苦泉水也不觉得苦了,因为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

⑤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着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判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胡老师是一个大学教授,右派,发配到新疆就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比方:《苦泉水》《戈壁滩》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

⑥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

⑦于是,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我爹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戌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比方:写大槐树的父母是北京人,写大榕树的老家是福建人……我爹是河南人,他给我讲了门前大桑树的故事。

⑧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

⑨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那里就有树。有沙枣树、白杨树……还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拉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路过。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美得却让人震撼.

⑩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我们回家能找到路。

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

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来的甜水浇灌。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就独自走了。

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有了结果。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要写作文。

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有一棵大树了,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会在山前指引着我们回家。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萌芽。但我们知道它会有枝繁叶茂的那一天。大人们沿着胡杨树四周挖了一个大圆圈,然后那圆圈越挖越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树根终于露了出来,大人们就用稻草绳把带土的根部绑成了一个大圆球,再然后用撬杠和拖拉机拉动大圆球,让它滚上大爬犁。

它实在太高大了,树根那个大圆球和树干被捆在爬犁子上,有一半树枝还拖在地上。拖拉机拉着爬犁在前,累得直冒黑烟。装满了甜水的水罐车跟在后面,整个队伍开始向山上移动,远远望去像一个送亲的队伍。

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裁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如果你上山,很远就能看见它。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那简直就是一个节日。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从水罐车内放出的甜水浇灌它,用舌头舔着自己干裂的嘴唇。人都来看栽树,因为不仅是孩子,成年人同样需要一棵树,这是人们对崇高精神的共同追求。

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

(选自《北京文学》,有删改)

17.下列对于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以拟人的手法描写了矿区的自然环境,渲染氛围,与后文移植胡杨树形成照应。

B.小说以我与弟弟的对话交代了506矿的重要性,为故事铺展出时代背景,避免平铺直叙。

C.小说通过描写胡老师领读《曹论战》的情节,由开山的炮声自然引出了孩子们的课堂。

D.小说在平缓的叙述中穿插了多处议论与抒情,凸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引发读者的思考。

18.小说用儿童的视角叙述故事,充满了童真童趣,极富感染力。文章中的“童真童趣"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19.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和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①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②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20.本文结尾说:“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这句话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7.B

18.①学校条件简陋,却对学习生活充满乐趣。

②课堂上因为老师把课文和炮声联系起来而哄堂大笑。

③因老师布置《树》的作文,心有抗拒。后描写父母记忆中的树,有所触动。

④作文课上齐喊移植胡杨树,心中充满渴望。

⑤为移植胡杨树,七嘴八舌同意喝苦泉水。

⑥胡杨树被移植到校园,满心欢喜。

19.(1)本句运用环境描写的手法,形象地描写矿区荒凉的自然环境,渲染了凄凉的氛围,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2)“会心一笑"意为领会到对方没有表明的意思而微微一笑(或与“惊恐”形成反差/与后文“哄堂大笑"呼应等),体现了师生们对飞石砸房顶已经司空见惯(或教师学以致用的智慧/师生间苦中作乐的默契等)。

20.①在荒山野岭寸草不生的地方,树能带给人们绿荫,带来生机,带来希望。

②在远离故乡的父辈眼中,树是故乡的代表,是终身难舍的乡愁的寄托,承载着温情的故乡回忆。树始终是一份情感的慰藉。

③在逐渐成长的孩子及所有人的眼中,树是美好生活的梦想,是精神力量的源泉,是精神导向的坐标,给孩子们带来生生不息的希望。

④在荒僻孤独的生长环境中,胡老师对孩子们的关心、陪伴和精神上的引领、启迪。胡老师就像是“一棵树”,给“我们"的影响将会令人终身受益,难以忘怀。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可从文章中找出与各选项内容相对应的句子,进行仔细比对分析,判断表述是否一致。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本题,要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提炼概括。注意语言要简洁。

(3)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赏析词语,一般先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理解其语境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赏析句子,先要选准赏析的角度,要求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征,或是修辞手法方面,或是描写方法方面,或是遣词造句方面;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4)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要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旨分析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17.B.有误。原文中我与弟弟的对话(段落③)主要是描述了506矿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神秘性,以及兵团为何会集结到这里。而关于506矿的重要性,并没有直接通过我与弟弟的对话来交代。段落④虽然提到了原子弹的赫赫威名,使得我们生活的地方有了神秘色彩,但这更多是为了营造氛围,而非直接交代矿区的重要性或时代背景。因此,B选项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故答案为:B。

18.根据文章第⑤段“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可以概括出:学校条件简陋,却对学习生活充满乐趣,孩子们甚至能在隆隆的炮声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根据文章第⑤段“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可以概括出:课堂上因为老师把课文和炮声联系起来而哄堂大笑,这体现了孩子们天真无邪、想象力丰富的特点。

根据文章第⑥段“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以及第⑦段“于是,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我爹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树"可以概括出:因老师布置《树》的作文,心有抗拒。后描写父母记忆中的树,有所触动。这体现了孩子们在思考和创作过程中的真实感受。

根据文章第⑩段“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我们回家能找到路”可以概括出:作文课上齐喊移植胡杨树,心中充满渴望。这展示了孩子们对绿色、对自然的向往和渴望。

根据文章第段“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来的甜水浇灌"可以概括出:为移植胡杨树,七嘴八舌同意喝苦泉水。这体现了孩子们为了实现愿望,愿意付出努力的决心和勇气。

根据文章第段“它实在太高大了,树根那个大圆球和树干被捆在爬犁子上,有一半树枝还拖在地上。拖拉机拉着爬犁在前,累得直冒黑烟。装满了甜水的水罐车跟在后面,整个队伍开始向山上移动,远远望去像一个送亲的队伍”以及第段“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如果你上山,很远就能看见它。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可以概括出:胡杨树被移植到校园,满心欢喜。这反映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故答案为:①学校条件简陋,却对学习生活充满乐趣;

②课堂上因为老师把课文和炮声联系起来而哄堂大笑;

③因老师布置《树》的作文,心有抗拒。后描写父母记忆中的树,有所触动;

④作文课上齐喊移植胡杨树,心中充满渴望;

⑤为移植胡杨树,七嘴八舌同意喝苦泉水;

⑥胡杨树被移植到校园,满心欢喜;

19.(1)该句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手法,生动描绘了矿区荒芜的自然景象。通过拟人化的“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表达了树木稀少甚至消失的情景,而“草也难觅踪迹"则进一步强调了草地的荒芜。接着,“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则暗示了曾经的美好景色如今只能在人们的回忆中找寻,凸显了现实的荒凉与失落。这样的描写不仅渲染了凄凉的氛围,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也为后文孩子们对树的渴望和移植胡杨树的行为提供了合理的背景。同时,这样的环境描写也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矿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2)“会心一笑"在这里的运用,不仅是一个表情的描写,更是师生们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在表现。它表达了师生们对飞石砸房顶这一危险情况已经习以为常,不再像初来乍到时那样惊恐。同时,这也体现了师生们之间的默契和互相理解。教师能够巧妙地运用课文内容来化解课堂上的紧张气氛,使得课堂变得活泼有趣;而学生们则能够领会到老师的意图,共同分享这份幽默与乐趣。此外,“会心一笑”也与后文的“哄堂大笑"相呼应,共同构成了课堂上欢乐而和谐的氛围。这种氛围的营造,不仅有助于缓解学生们在艰苦环境下学习的压力,也展现了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故答案为:(1)本句运用环境描写的手法,形象地描写矿区荒凉的自然环境,渲染了凄凉的氛围,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2)“会心一笑”意为领会到对方没有表明的意思而微微一笑(或与“惊恐"形成反差/与后文“哄堂大笑”呼应等),体现了师生们对飞石砸房顶已经司空见惯(或教师学以致用的智慧/师生间苦中作乐的默契等)。

20.首先,从物质层面来看,水能够解决人们一时的口渴,提供生命的延续。在文中描述的矿区环境中,水资源的匮乏和珍贵使得人们对水的需求更加迫切。然而,水只能解决眼前的生理需求,却无法改变周围环境的荒凉和单调。相比之下,一棵树能够带来长久的绿荫,为人们提供遮蔽和休息的地方。在矿区这个特殊的环境中,胡杨树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绿色,更为他们带来了心灵的慰藉和希望。

其次,从精神层面来看,这句话更是寓意深远。在远离故乡的父辈们眼中,树是故乡的象征,是他们乡愁的寄托。他们通过讲述故乡的树,传递了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之情。这些树承载着他们的温情回忆,是他们情感的慰藉。而对于孩子们来说,树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和见证者。在胡杨树被移植到学校操场中央后,它成为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树,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安心和力量。

此外,这句话还象征着胡老师对孩子们的深远影响。胡老师作为一个大学教授,被发配到新疆成为了孩子们的小学老师。他不仅教授知识,更在精神上给予了孩子们关爱和引领。他坚持让孩子们每周写一篇作文,引导他们观察和理解周围的世界。在关于树的作文课上,他更是被孩子们的热情所打动,决定帮助他们移植胡杨树。胡老师的这种关心和陪伴,就像一棵树一样,给孩子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教诲和启迪将永远留在孩子们的心中,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绿荫。

综上所述,“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这句话不仅揭示了水和树在物质层面上的不同作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赋予了树以深远的意义。它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乡愁的寄托、成长的陪伴以及精神的引领。在矿区这个特殊的环境中,这句话更是凸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精神追求的渴望和向往。

故答案为:①在荒山野岭寸草不生的地方,树能带给人们绿荫,带来生机,带来希望;

②在远离故乡的父辈眼中,树是故乡的代表,是终身难舍的乡愁的寄托,承载着温情的故乡回忆。树始终是一份情感的慰藉;

③在逐渐成长的孩子及所有人的眼中,树是美好生活的梦想,是精神力量的源泉,是精神导向的坐标,给孩子们带来生生不息的希望;

④在荒僻孤独的生长环境中,胡老师对孩子们的关心、陪伴和精神上的引领、启迪。胡老师就像是“一棵树”,给“我们"的影响将会令人终身受益,难以忘怀。

五、(1小题,50分)

21.(2024·广州模拟)请以《在▲_____________,我是主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600字以上: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答案】例文:

在这里,我是主角

没有人与生俱来的成功,也没有人命中注定的失败。在这里,我是主角。

——题记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送我去学舞蹈,当时对此间的辛苦一无所知,只是觉得很感兴趣,很臭美。但这一跳,就是六年。

年纪小时,先天骨头软,基本功不在话下,别人在刻苦练时,我在愉功减料。慢慢地,骨龄增大,大家骨头都开始硬时,才后悔莫及,看着同一个舞蹈班的姐妹们日益进步,而我却日渐消极,自信也被慢慢消耗殆尽了。我只能在微弱的希望中假装努力,一步步退至后排,退至边缘,悄悄打起了退堂鼓。可那是一次全国的才艺大赛,我们一路闯进了决赛,我,不可以撤退了!

正午时分,太阳把大地烤得冒烟,我们在舞蹈室里照旧练习。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了份名单,宣布比赛主角的名单。我做梦都没想到,老师会选我当主角。

大家(包括我)都激动,惊喜,惊讶,怀疑。我觉得自己不能胜任,小心翼翼地询问老师,老师抿抿嘴,走到我面前,拍拍我的肩,只是微笑说“我认为你能行!”短短一句话,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开始找回自信。

那段时间,每天我都被汗浸透。每节课前,几个同学按住我的腿,老师帮我踩跨,压腿……那种直达灵魂的痛,让我面红耳赤,泪水几番决堤。开完筋骨后痛到无法呼吸,说不出话,也只能咬牙坚持——我能行!每节课都在反复练同一支舞,每一分钟都在头脑里回旋,直到有了肌肉记忆,条件反射…

我想——即然选择了前方,就只顾风雨兼程。不管这条路是如何坎坷,都要把它走下去——就是这个意思吧!

站上舞台的那一天,那束追光聚在我身上,也照亮了我的心,一切都值得了!因为,在这里,我是主角!我能行!

梦在黎明破晓时,实现。

亲爱的自己,无论今后,是正被光芒环绕,被掌声淹没,还是孤独地走在寒冷的街道上被大雨淋湿,也请坚定:在这里,在人生这条路上,我就是主角!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要求以“在______,我是主角"为题,写一篇文章。关键词“我”,强调是第一人称写作,限定了文中的主人公是我,当然也可以穿插一些其他人物来进行对比衬托;关键词“主角”,也就是主要人物,重要角色,与配角形成对照。“主角”不是影视剧的主演或处于中心地位的人物,而是指在自己生活舞台中的中心角色;“我是主角"是指“我”成为自己生活舞台中的中心角色。

第二,立意。横线处可填写如这一刻、这里、家里、校园、演讲舞台等等。“我"在某时或某地,“我”成为主要人物,成为别人眼中的在乎的人。通过写自己成为自己的主角的经历,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体会与感悟。

第三,选材。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我们可以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寻找“我"是在哪里或哪时在何种情况下成为主角的,所以写作时要突出在哪里或哪时,写清自己成为主角的过程。如在生活这个舞台上,有智慧的你可以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有特长的你可以成为活动中的主角,有人缘的你可以成为朋友中的主角……最好写清成为主角前忍受嘲讽与尴尬的过程以及经受痛苦与煎熬的曲折经历。要写出成为主角后的感受,追求的过程也许饱含苦楚,成功的幸福却满载甜蜜,要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写活这种感受。【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该题目很考验学生的语言提炼表达能力,学生在补充题目时可选取一些新颖简洁的词汇。在写作时,可选择自己擅长的体裁入手,降低写作时的难度,选材时避免选一些老生常谈的材料,尽可能新颖且贴近实际,如若引用旧材料也应注意从其他角度切入,做到旧材新用。

六、附加题(共8分)

22.(2024·广州模拟)阅读归纳。请根据阅读积累,把表格补充完整。

《艾青诗选》研学任务表

创作年代20世纪30年代1978年以后

代表作品《我爱这土地》①

名句摘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把握意象②鱼化石

分析特色采用自由、近乎散文化的诗行结构整齐,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读这名句,应该用③___的语调,因为我能体会到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热爱。读这名句,应该用激昂的语调,我能体会到诗人④____________

【答案】《鱼化石》;土地;低沉/低沉/忧郁;示例1:对革命的崇高热情。示例2:愿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作品的经典情节;对作品的体验感受;《艾青诗选》

【解析】【分析】第一空:《艾青诗选》研学任务表中,“代表作品”一列在20世纪30年代列出了《我爱这土地》,那么在1978年以后应该填写艾青的另一首著名作品。在艾青的诗作中,《鱼化石》是他在1978年以后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因此此空应填《鱼化石》。

第二空:在“把握意象"一列中,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我爱这土地》,其意象自然是“土地”。土地是艾青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他通过土地表达了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关怀。因此,此空应填“土地"。

第三空: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热爱,这种情感是深沉而真挚的。因此,在诵读这句诗时,应该采用低沉的语调,以体现诗人内心的深情。所以此空应填“低沉"。

第四空:名句“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表达了诗人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愿意为之奉献生命的决心。因此,在诵读这句诗时,应该采用激昂的语调,以体现诗人的革命热情和奉献精神。所以此空可以填写“对革命的崇高热情"或“愿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等表达类似情感的词语。

故答案为:《鱼化石》;土地;低沉/低沉/忧郁;示例1:对革命的崇高热情。示例2:愿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23.(2024·广州模拟)阅读鉴赏。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即便是次要人物的设置,都奥妙无穷。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个主题,具体说说你对此的思考与理解。

A《儒林外史》中“马二"马秀才的设置之妙

B《骆驼祥子》中老马这个人物的设置之妙

C《简·爱》中舅妈里德太太的设置之妙

【答案】示例1:《儒林外史》中的马二是八股制度的虔诚信徒,治学认真,为人古道热肠。他资助匡超人,对其所作的“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的举业宣传,深深影响了匡超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他与追求名利成为弄虚作假的科场骗子、装腔作势没有足够儒学涵养的匡超人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作者批判科举制度的主题。

示例2:《骆驼祥子》中的老马一辈子勤劳要强,最后却无法拯救自己和小孙子。他的悲剧命运仿佛就是样子命运的预演或映照,揭露了当时社会黑暗的主题。在样子四处找小福子时,老马提示小福子可能的去向,老马的出现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示例3:《简·爱》中的舅妈,自私刻薄,总是偏袒自己儿子。因为憎恶舅妈的恶行,简·爱勤奋学习并寻求机会逃离,简·爱的反抗精神因此萌芽。舅妈这一角色既推动了情节发展又有助于主要人物的塑造。舅妈临终前终于良心发现,告诉简·爱她还有亲人在世的真相,也再次使故事情节有了转折。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基本内容;《骆驼祥子》;《儒林外史》;《简·爱》

【解析】【分析】

A.马二先生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本名马纯上,因屡试不举,以选书为生,为人古道热肠,治学近乎迂腐。杭州游历,体现马二先生人性一面。匡超人在落魄的时候马二先生曾经几度帮助他,可是后来却落得了十分悲惨的境地,还被自己曾经帮助过的匡超人妄加诽谤嘲笑。对于马二先生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一般来说批评多于赞扬。

B.老马是老舍作品《骆驼祥子》中的角色,一个处在社会底层的人力车夫,他的悲惨遭遇正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残酷。(出现于《骆驼祥子》第10章与第23章)。

C.里德太太,即简·里德(书中通常称为里德太太,简·里德的名字只出现过一次),是《简·爱》中的人物,简·爱的舅妈和养母。里德太太初次出场时三十六七岁,十分肥胖。里德太太蛮横、无理,且歧视、憎恶简·爱,偏袒自己的孩子约翰·里德、伊莉莎·里德和乔治安娜·里德。简·爱也憎恶里德太太。里德太太只不过是为了履行她对她丈夫里德先生的诺言才没有将简·爱赶走。里德太太在被简·爱顶撞之后将简·爱送到了寄宿制的洛伍德学校。

示例A:《儒林外史》中,马二曾仗义疏财救公孙,又一回又资助落魄的匡超人。此人虽难免贪财小弊,但为人也算是古道热肠了。可惜科场不利,虽然“补廪二十四年……共考过六七个案首”,却还只是“秀才出身”。马二先生选书,时常一个批语要作半夜,“要那读文章的,读了这一篇就悟出十几篇的道理”,治学不可谓不认真。然而总未中过,是何道理?原因是他只知揣摩学问、古圣先贤的话,而非考场道理,也就是没有掌握考试的方法,焉能得中?马二先生如能不讲学问,专心功名,成为高翰林一类官员,料应不难。故他的存在与追求名利成为弄虚作假的科场骗子、装腔作势没有足够儒学涵养的匡超人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作者批判科举制度的主题,同时也为塑造匡超人等的形象作了推动。

示例B:老马是《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第一次遇见他是在一个雪夜,五十五岁的老马和他的孙子小马儿一起拉车,他们又饿又冷,进了茶馆后老马立即晕倒在地。祥子心中感叹:我还年轻,只会拼命拉车,等我老了,也许也会像这样了罢!老马第二次出场是与祥子在路上偶遇,老马和祥子叙述着这半年来发生的变故——老马的孙子小马儿已经因病逝世了,没有小马儿的帮助,老马也拉不动车了,所以他只能摆个摊卖茶和烧饼了。祥子听完他的叙述,不禁叹惋。所以老马这个人物,既能表现小说主题:旧社会让穷人没有出路;也影响着祥子的看法,促使祥子发生最后的转变。再结合老马最后还为祥子提示小福子可能的去向这些情节,这个人物的存在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示例C:里德太太是小说《简·爱》中的一个角色。在小说中,里德太太是简·爱的舅妈。因其丈夫的嘱托抚养简·爱,但她及她的孩子们对简·爱并不好,后将简·爱送到洛伍德学校。对简·爱有偏见,傲慢自负,过度溺爱自己的孩子。因为憎恶舅妈里德太太的恶行,简·爱勤奋学习并寻求机会逃离来到桑菲而德庄园。同时,舅妈里德太太临终前终于良心发现,告诉简·爱她还有亲人在世的真相,也再次使故事情节产生波折,再次向前发展。所以这一角色能有力推动了情节发展。同时因为舅妈里德太太对她的歧视,也培养了她的反抗和叛逆性格。文章的最后,简·爱选择了原谅里德太太,这也体现了她的宽容与善良,故舅妈这一角色又有助于主要人物的性格塑造。

故答案为:

示例1:《儒林外史》中的马二是八股制度的虔诚信徒,治学认真,为人古道热肠。他资助匡超人,对其所作的“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的举业宣传,深深影响了匡超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他与追求名利成为弄虚作假的科场骗子、装腔作势没有足够儒学涵养的匡超人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作者批判科举制度的主题。

示例2:《骆驼祥子》中的老马一辈子勤劳要强,最后却无法拯救自己和小孙子。他的悲剧命运仿佛就是样子命运的预演或映照,揭露了当时社会黑暗的主题。在样子四处找小福子时,老马提示小福子可能的去向,老马的出现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示例3:《简·爱》中的舅妈,自私刻薄,总是偏袒自己儿子。因为憎恶舅妈的恶行,简·爱勤奋学习并寻求机会逃离,简·爱的反抗精神因此萌芽。舅妈这一角色既推动了情节发展又有助于主要人物的塑造。舅妈临终前终于良心发现,告诉简·爱她还有亲人在世的真相,也再次使故事情节有了转折。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探究能力。重在分析人物设置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需要根据相关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分析探究。

1/1广东省广州市部分学校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5小题,16分)

1.(2024·广州模拟)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缄默/箴言佝偻/讴偻提携B.镌刻/隽永绯红/妄自菲薄

C.杳然/拖沓粗犷/心旷神怡D.伫立/贮蓄隐晦/诲人不倦

2.(2024·广州模拟)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秀颀吹毛求疵遏制名副其实

B.决别春寒料峭雾霭责无旁待

C.寒喧谈笑风声娴熟诚惶诚恐

D.分歧不屑置辨缈茫慷慨淋漓

3.(2024·广州模拟)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一座瑰丽的艺术宫殿。

B.多少年来,几代执着的中国人殚精竭虑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C.司马迁研读各家史著,搜罗天下遗闻轶事,断章取义,终著成《史记》一书。

D.广东加快湾区融合发展,就像驶向更宽广海域的大船,鼓满风帆、一气呵成。

4.(2024·广州模拟)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能否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保持科技创新优势的关键所在。

B.近年来,中国出境游公民的素质明显加强,多数境外受访者表示对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C.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切身体验之中。

D.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不是发展机遇,而是勇气不足,谋略不当。

5.(2024·广州模拟)请结合语境,按照括号中的提示补全发言内容。

2023年10月10日,伴随着闭幕式的烟花在杭州的天幕绽放,第十九届亚运会顺利落下惟幕。在这15天里,我们见证了一场场激烈对决,也看到了无数运动员顽强拼搏的身影。某班计划开展“探寻杭州亚运的独特魅力"班会活动,并邀请小文同学上台发言。

【发言内容】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杭州亚运盛会让千年古都以一个底蕴深厚、乐观包容、面向未来的多元立体形象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这是一场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