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校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_第1页
八校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_第2页
八校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_第3页
八校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_第4页
八校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校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湖南省长沙市八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2023高二上·长沙期末)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而且拥有至高无上的美。"数学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从实用性来讲,数学遍及物理、工程、生物、化学和经济,甚至与社会科学也有很密切的联系,数学为这些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对于解释自然界的纷繁现象具有重要性;同时它也兼具诗歌与散文的内在气质。

数学自身的艺术性和很强的实用性常常借助诗歌的形式来体现。作为描述数学中的概念、思想、方法的艺术体裁,诗歌有效地缩短了二者之间的距离。数学史学家普遍认为我国以诗歌的形式进行数学撰述始于南宋杨辉,他在其《乘除通变算宝》中引出《九归新括》口诀三十二句,分为“归数求成十”“半而为五计"归数自上加”三类,使增成法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后来的归除法,于珠算中行用至今。此外,反映二项式展开项系数的变化规律的“杨辉三角”,在西方称为帕斯卡三角,其形状像一座宝塔,这与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宝塔诗极为相似。

古人还喜欢将数学题放入诗中。《算法统宗》是一本通俗实用的数学书,也是将数字入诗的代表作。这本书由明代程大位花了近20年时间完成。他原本是一位商人,经商之便搜集各地算书和文字方面的书籍,编成一首首的歌谣口诀,将枯燥的数学问题化成美妙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程大位还有一首类似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饮酒数学诗:“肆中饮客乱纷纷,薄酒名醨厚酒醇。醇酒一瓶醉三客,薄酒三瓶醉一人。共同饮了一十九,三十三客醉颜生。试问高明能算士,几多醨酒几多醇?”除此以外,朱世杰的《四元玉鉴》《或问歌录》共有十二个数学问题,都采用诗歌形式提出。

数学之美是抽象的、简洁的、内在的,是逻辑形式与结构的完美结合。然而,正是这种以简洁与形式完美为目标的追求,使数学成为人类艺术发展的激素。几千年来,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始终是艺术创作永不枯竭的美的源泉。

几何是研究空间结构及性质的一门学科,它是数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内容之一,与分析、代数、数论等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并且关系极为密切。而其中由古希腊雅典学派的第三大算学家欧道克萨斯提出的黄金分割比,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与协调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何为黄金分割比?是指事物各部分之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物体一分为二,较小的部分与另一部分之比等于较大部分与两者总和之比,其值为1∶0.618。这个比例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被认为是建筑与艺术中的最理想比例,无论是在古埃及金字塔、巴黎圣母院、帕特农神庙等建筑上,还是在《蒙娜丽莎》《带珍珠耳环的少女》等绘画作品中都可以找到黄金分割比的影子。德国数学家阿道夫·蔡辛曾经断言说:“宇宙之万物,不论花草树木,还是飞禽走兽,凡是符合黄金律的总是最美的形体。"

数学给人的印象是单调枯燥的,而音乐则是丰富有趣的,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中的数学不仅存在于大自然中,人类创造的音乐也和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在散步时,经过一家铁匠铺,意外发现里面传出打铁的声音,要比别的铁匠铺和协、悦耳。他于是走进铺子,测量了铁锤和铁砧的大小,发现音响的和谐与发声体体积的一定比例有关。后来,他又在琴弦上做试验,进一步发现了琴弦律的奥秘:当两个音的弦长成为简单整数比时,同时或连续弹奏,所发出的声音是和谐悦耳的。简而言之,只要按比例划分一根振动的弦,就可以产生悦耳的音程。在数学中我们以数字为基本的排列组合,而在音乐中我们以音符作为基本符号加以排列组合。等比数列1、2、4、8、16、32这组排列组合就常用于音符时值分类和音乐曲式结构中,黄金分割比也常用于乐曲高潮设计中。20世纪下半叶,美国音乐理论家大卫·列文以数学领域中的“集合理论”和“群理论"为基础,逐步创立了“广义音程与变换”理论。它承前启后,成为研究音乐中数学问题的典范。可以说数学是理性的音乐,音乐是感性的数学。古往今来,音乐中的数学奥秘一直激发着人类的好奇心与探索力。

数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原来看似风牛马不及的两个领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奇妙联系。这一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作为前者,它的真理性的一面是被发现的;作为后者,它的艺术性的一面是可以创造的。数学就像是一个神奇的万花筒把我们带入各种各样梦幻般的奇异世界。数学之美、艺术之美,双花齐放,为我们的世界打造出不凡的瑰丽。

(摘编自张青霞《艺术中的数学》)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的话,开门见山点明了数学拥有的两个特征,指出了其特殊性。

B.我国第一个以诗歌形式进行数学撰述的人是南宋杨辉,他在《乘除通变算宝》中引出了三十二句《九归新括》口诀。

C.黄金分割比的美学价值与其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协调性相关,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和艺术中来唤起人们的美感。

D.数学与音乐尽管给人的印象差别巨大,看似是截然不同的领域,但实际上二者联系紧密,音乐中暗含数学奥秘。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学为物理、工程、生物、化学和经济、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工具,这是其实用性的体现。

B.材料写“杨辉三角"的形状像一座宝塔,这与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宝塔诗极为相似,以此证明数学生动形象的艺术性。

C.毕达哥拉斯对铁匠铺打铁声音的关注和研究,让他发现了音乐和数学有一定的关系,可见善于观察和思考对科研至关重要。

D.数学既具真理性又具艺术性,具有万花筒般的神奇魅力,故而很多人认为它枯燥乏味实则是一种对数学不够了解的认知。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中画线句观点的一项是()

A.丰子恺在《中国画与西洋画》中比较了东西方绘画,指出中国画注重神韵,偏于主观;西洋画注重形似,偏于客观。

B.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利用透视原理创作出不朽的名作,20世纪的画家达利以四维立方体的展开图画出了使人震撼的作品。

C.数学的元素常被用来控制艺术作品的色彩,色彩的深浅、冷暖、饱和度等都可以通过具体的数字来展现。

D.明代朱载堉的音乐著作《律学新说》对十二平均律的计算方法做了概述,并把十二平均律计算得十分精确。

4.下列对材料有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使用的论据多样,既有杨辉的《九归新括》这样的事实论据,也有罗素、阿道夫·蔡辛等人的名言这样的理论论据。

B.文章列举《蒙娜丽莎》《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绘画作品是为了论证黄金分割比是艺术家最常在绘画中运用的理想比例。

C.“一个神奇的万花筒”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数学具有能把人带进梦幻般的奇异世界的神奇魔力,增添了行文的趣味性。

D.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行文,主体部分从数学与诗歌、数学与美学、数学与音乐三个角度论述了数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5.在学校举办的“学科节"中,你要以“数学是一门艺术”为主题做发言。请结合文本内容列出发言要点。

(2023高二上·长沙期末)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革命就是解放[法]

孔厥

革命就是解放!

折聚英不再受公公的折磨了,折聚英不再受丈夫的虐待了。

她跟着女宣传,来到陈家洼,苏维埃的区政府,扎在那儿的。那女宣传,名叫池莲花,小小个子,瘦瘦的,却是圆脸,大眼睛,脾气挺好,待她就像亲人。她给折聚英看了看脚,原就没好缠,不用再放了;地又给折聚英绞(剪)了发,也变成短毛盖子了。池莲花自己衣衫本不够。她却还把顶光烫的袄子脱给折聚英。折聚英是后来的丈夫给她题的名字,那时候她只有个小名叫女子,池莲花却给她取了个官名,叫折兰英。

插图作者

古元

池莲花说:“兰英呀!常言道,再好的女子锅台边转,女人在窑里是没好地位的。做做饭,生生蛋,挨打受骂,委屈一辈子。革命可就要把她们解放呀!"她又说:“可是,男人还受着地主豪绅的压迫呢,女人要解放,先要和男人一起闹革命!”她拍拍兰英,说:“你也工作吧,把千百万妇女都叫醒!"短毛盖子的折兰英,却不好意思地红了脸:“咱一满解不下!工作咱也不会做!”池莲花说:“那不怕!只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呀!"

过了几天,池莲花就领着兰英到青化砭去受训,那儿,几眼石窑里,好多农村来的妇女啊,大脚片的,小脚片的,—满绞了头发,整整齐齐的。上起课来,排排儿坐着,更整齐。教员是个海壳儿老李,精悍身材,秃头,黑苍苍脸上,…长着颗颗儿。这人不识字,可真能讲话,吹吹打打,实在是个海壳儿!他教了她们很多革命的道理,他还教了他们很多工作的方法。还有一个教员是崔守功,又大又胖,宽宽的脸,戴着老花镜;白头布,蓝袄裤,灰大衣。他顶爱批评人。他说:“不批评,不纠正,就没法进步!”他说:“咱们的女农民干部,更要受大批评!"开头妇女们都被他批评得哭了;后来可又都被他批评得笑了!再后来,她们就毕业了;再后来,她们就要分配工作了,

可是兰英的公公,三天两次地捎信来,要她回。他说:“咱又不障碍你革命!咱能把你障碍定吗?咱可只是要你回窑看看呵,你就偏不回来看看吗!唉!你这小女子!你就是没吃过咱手心里的奶,你也吃过咱手心里的饭呀!”兰英心动了,她迟疑了一下,就决心请了假,真的回去了。路上她还用津贴——发的苏票—买了大西瓜,要请公公吃呢。虽然这样,她心里却也盘算:“回家去,可不会出乱子吗?"怎奈她虽强,却是好心肠,她不忍心不回去看看老年人呵。

然而,革命真是解放!

革命把公公也解放了!从蜡龙区,从乌阳区,一直红过来,红过来,把姚店区也红过了。从此,住在刘家沟的公公,也免了租,免了税,分得了足够的土地,还分得了足够的牛羊。这样一来;公公可就变了,他可变成好脾气的公公了。兰英回家的时候,就见地的公公眉欢:眼笑的,恨不得供出七个碟子八个碗来,让媳妇子吃个美!一边,他嘴里连连说着:“我说么,我说么,哪有胳膊儿往外弯的!你看你来了,你来了,你还捧个大西瓜!”他还安慰媳妇,说她男人还在外面,说她男人不敢来缠绕的。很明白,公公是站在革命的媳妇一边了。媳妇却记得,公公原是不赞成革命的,他说过:“革命!提着脑袋耍把戏!"他说过:“革命!瞎子不怕虎!虎头上搔痒!”可是现在,他得了好处,他的舌头操转了,他说:“嗨!倒究,倒究,砖头瓦片儿,也有翻身日子可!嗨!好红军!啥事都给咱们百姓想到了!你看咱,咱过去是虚土打不起墙,咱而今可就有了底子了!咱从此就——哈哈—有苦能受,有福能享啦!"

在公公面前,兰英还是有点拘束,可也到底敢说敢笑了。她一面吃好的,一面笑着问:“公公,你可赞成我工作吗?”公公用手放在额上,想了一会,却也笑了出来,说:“这怎不赞成呢!革命是好事,革命是好事,咱怎能反它的对呢!不过,不过,顶好别远走,在本区就行了!"兰英反驳说:“这区那区,革命不是一个吗?”公公被说住了,望着媳妇好一会,望望就不觉嗤地笑出来,说:“这小女子,倒说惯嘴,跑惯腿啦!"

兰英在家里住了两天,临走公公还很客气;可是临走男人却来了,还来得气势汹汹的!然而兰英不再怕,她静静地瞅住男人,只见男人脸上,狠着一副复仇的神气。他,指着地说:“好,你例跳门塌户,有路走啦!咱可偏不让,不让你离婚!咱就要去当兵!就要当红军,红军的家属,看你离成离不成!”兰英很好笑,她还年轻,她还没想过要和谁结婚。她说:“好极啦!你当红军,咱就是红军的婆姨!"

她男人倒真的去当红军了。

-九四三年三八节

(有删改)

[注]:节选自《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的第五章,小说最早发表于《解放日报》。小说以陕甘宁边区女参议员折聚英为原型,讲述了边区农村妇女折聚英幼时在随家人逃荒的路上被卖作童养媳,因不堪丈夫的打骂与公公的折磨,选择跟随女宣传员池莲花加入红军,在革命的考验中舍弃旧家庭、组建新家庭并获得幸福生活的故事。与节选相关的后续情节是:丈夫参加红军不久就叛变当了民团,还带人到区政府捉拿折聚英。在政府的支持下,折聚英与之离婚。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插图描绘剪着“短毛盖子”的女宣传池连花正在与折聚英亲切交谈的情景,这与文本叙事相得益彰,也表现党的宣传动员的力量。

B.公公在免了租税、分得足够的土地和牛羊之后,改变了对革命的态度,并赞成折聚英参加革命工作,显示了革命对农民的影响。

C.名字的变化折射出人物命运的变化,“女子"体现苦难的过去,“兰英”是革命生涯的开始,“聚英"代表开启新的婚姻生活。

D.丈夫不想离婚,决定去“当红军”,折聚英开始觉得很好笑,继而认同丈夫积极向上的选择,认为做“红军的婆姨"好极啦”。

7.下列关于池莲花这一人物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所从事的是“把千百万妇女都叫醒"的工作,这也是她所处时代的革命要求。

B.她熟悉妇女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善于做宣传鼓动工作,贴合“女宣传”的身份。

C.小说以她的视角叙事,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感受,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和沉浸感。

D.作为次要人物,着墨不多,但她性格鲜明,与主要人物折聚英的形象互为映衬。

8.对折案英而言,“解放"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9.1946年,晋冀鲁豫版《人民日报》为孔厥《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作宣传推介,称赞这篇小说“好看好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好看好懂"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

(2023高二上·长沙期末)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

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太尉帐下。太尉终卧不起。顷之,复定。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王刘濞弃其军,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保于江南丹徒。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吴王千金。月余,越人斩吴王头以告。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隙。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材料二: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埃,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节选自苏洵《心术》)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后吴[A]奔壁[B]东南陬[C]太尉[D]使备西北[E]已而其精[F]兵果奔[G]西北[H]不得入。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始置于秦朝时期,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汉朝时存时废。

B.引,率领,与《兰亭集序》“引以为流觞曲水"中的“引”意思不同。

C.兴,出现,与《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中的“兴”意思相同。

D.谨,重视、慎重,与《齐桓晋文之事》“谨庠序之教"中的“谨”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文帝和汉景帝都对周亚夫十分看重,周亚夫奇智多谋,不负众望,最终平定了吴楚之乱。

B.周亚夫作战知己知彼,他认为楚军勇猛迅捷难以直接战胜,决定放弃救援梁国,断叛军粮道。

C.汉军将帅同心,吴楚之乱历时三月,诸将始终理解并执行周亚夫的决策,这是取胜的重要因素,

D.苏洵认为带兵必须坚持“义”,并且要做到战前让士兵培养战斗力,战时调动士气,战胜后修养心性。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吴王千金。

②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14.材料二中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周亚夫在平定吴楚之乱中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请简要概括。

(2023高二上·长沙期末)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金陵三首(其一)

李白

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

金陵空壮观,天堑净波澜。

醉客回桡去,吴歌且自欢。

注: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禄山攻陷长安。秋天,李白自余杭经金陵、秋浦至浔阳,隐居庐山屏风叠。《金陵三首》即李白这一年过金陵时所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南渡后,建都金陵,代替了旧都长安,诗歌一落笔便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B.金陵为六朝帝都,遗留着帝王住宅、巍峨宫阙,山势则虎踞龙盘,气象雄壮。

C.金陵景象壮丽,长江天堑波涛汹涌,对此壮观之景,诗人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D.全诗选取的景物时间和空间跨度极大,使得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意蕴更加丰富。

16.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17.(2023高二上·长沙期末)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和《六国论》都是总结前朝灭亡的教训,给后来者以警告的文章。《过秦论》强调秦朝灭亡的原因是“___"。《六国论》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2)《列子·汤问》中“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借动物的动作来写音乐之美妙,与之类似的还有李贺《李凭箜引》中的“___”和苏轼《赤壁赋》中的“"。

(3)二十八星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们的名称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23高二上·长沙期末)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场洁白的盛典①____朵朵雪花在空中缓缓地飘,慢慢地舞,层层叠叠、密密麻麻,一层一层往下落。这就是哈尔滨江北的雪,江北冬日里声势浩大的雪。

大雪小雪下了几十年,离家的孩子终于回到了故乡。曾被红棉袄映衬的田野,曾刮着风雪的江北大地,如今已成为国家级新区。看,江北的雪片片如鹅毛,纷纷扬扬;看,江北的雪轻轻盈盈,朵朵绽放。落在树上,树上开满了银色的花儿;();()。雪花有情,江北的大地朴实而热情。在这样的大地上,归乡的游子怎能不欣慰

在我看来,没有雪花的飞舞,江北大地就少了一份冬日独有的美感。江北,有飞雪迎春的信念,更有桃花盛开的期待。在冰雪大世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雪的无畏光芒。数十台造雪机一字排开,正以每小时三十立方米的速度与天然雪共同打造着江北的新童话。②____的冰灯引导着雪飞舞的方向,最美的摩天轮成为江北新地标,与江北美丽的夜色和星空融为一体。

银的大地,银的楼宇,银的江岸,到处都是雪的欢腾。几个孩子在小区门前堆雪人打雪仗,活泼而热闹。我情不自禁抓起一把雪,向湛蓝的空中抛去。顿时,片片银屑如蝶飞舞,它们动情地唱着歌儿,似在传递春的消息……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在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后的括号处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3高二上·长沙期末)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有这样的体验:同一场聚会,喜好社交的人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而恐惧社交的人则有度日如年的感觉;而对于同一个人,专注于某件事情的时候,①____;而无聊沉闷的时候,时间恍如凝固了。这些体验都说明,相对客观的时间,②

时间知觉是指在不使用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个人对时间的长短、快慢等变化的感受与判断。个体的时间知觉常常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扭曲,其中,刺激特性是影响视觉知觉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常见的刺激属性,颜色能够影响人的时间知觉的准确性,主要表现为在实际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暖色比冷色让人感觉到的时间更长。颜色属于色调、饱和度和明度三个基本属性,其中起主要功能的就是色调。色调主要由光波的长短所决定,如果反射光中长波占据优势,那么反射体就呈红、橙色;③____,则反射体就呈蓝、绿色。颜色能够影响人的时间知觉这一结论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继续得到证实,并将不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前后连贯,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

23.(2023高二上·长沙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科学领域,“求是"很难,不管有多么丰富的经验事实都很难严格证明为“是”;相反,有时仅仅一个“不”,即反例,就足以否定整个科学原理或科学定律。正是如此,“求不”又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求得一个领域的“不"并不是认识的终结,它正是一个全新领域求“是”的开始。

上面材料中“求是"与“求不”的关系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3.A

4.B

5.①数学自身的艺术性和很强的实用性常常借助诗歌的形式来体现;②数学之美是抽象的、简洁的、内在的,是逻辑形式与结构的完美结合,几千年来,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始终是艺术创作永不枯竭的美的源泉;③几何中的黄金分割比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与协调性,被认为是建筑与艺术中的最理想比例;④音乐中的数学奥秘一直激发着人类的好奇心与探索力;⑤数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原来看似风牛马不及的两个领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奇妙联系。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艺理论、文学评价类;论点、论证方法;论据支撑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关论证的分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文章开头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的话,开门见山点明了数学拥有的两个特征,指出了其特殊性”错,文章开头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的话,既点明了数学拥有的两个特征,也指出了其特殊性,重点是引出了本文的论题。

故答案为: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以此证明数学生动形象的艺术性"错,材料写“杨辉三角”的形状像一座宝塔,这与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宝塔诗极为相似,以此证明数学与诗歌的密切联系。

故答案为: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画线句子观点:数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原来看似风牛马不及的两个领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奇妙联系。这一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作为前者,它的真理性的一面是被发现的;作为后者,它的艺术性的一面是可以创造的。

A.丰子恺在《中国画与西洋画》中比较了东西方绘画,指出中国画注重神韵,偏于主观;西洋画注重形似,偏于客观。与画线句子观点无关,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画线句观点。

故答案为:A。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关论证的分析的能力。

B.“文章列举《蒙娜丽莎》《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绘画作品是为了论证黄金分割比是艺术家最常在绘画中运用的理想比例"错,文章列举《蒙娜丽莎》《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绘画作品是为了论证“黄金分割比在艺术中的广泛运用”。

故答案为:B。

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①由文本第1、2段指出“数学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兼具诗歌与散文的内在气质”“数学自身的艺术性和很强的实用性常常借助诗歌的形式来体现”,据此可概括为:数学自身的艺术性和很强的实用性常常借助诗歌的形式来体现。

②由第3、4段列举中国古代数学家杨辉和程大位的例子,指出他们以诗歌的形式进行数学撰述,“数学之美是抽象的、简洁的、内在的,是逻辑形式与结构的完美结合”“几千年来,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始终是艺术创作永不枯竭的美的源泉"。据此可概括为:数学之美是抽象的、简洁的、内在的,是逻辑形式与结构的完美结合,几千年来,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始终是艺术创作永不枯竭的美的源泉。

③由第5段指出几何中的黄金分割比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与协调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被认为是建筑与艺术中的最理想比例,据此可概括为:几何中的黄金分割比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与协调性,被认为是建筑与艺术中的最理想比例。

④由第6段指出“古往今来,音乐中的数学奥秘一直激发着人类的好奇心与探索力”,据此可概括为:音乐中的数学奥秘一直激发着人类的好奇心与探索力。

⑤由第7段指出“数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原来看似风牛马不及的两个领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奇妙联系”,据此可概括为:数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原来看似风牛马不及的两个领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奇妙联系。

故答案为:①数学自身的艺术性和很强的实用性常常借助诗歌的形式来体现;②数学之美是抽象的、简洁的、内在的,是逻辑形式与结构的完美结合,几千年来,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始终是艺术创作永不枯竭的美的源泉;③几何中的黄金分割比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与协调性,被认为是建筑与艺术中的最理想比例;④音乐中的数学奥秘一直激发着人类的好奇心与探索力;⑤数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原来看似风牛马不及的两个领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奇妙联系。

【答案】6.D

7.C

8.①处境变化,不再受公公和丈夫的虐待;②形象改变,剪短发,穿着整齐;③认识提高,要和男人一起闹革命;④身份转换,由家庭妇女变为女农民干部。

9.①人物形象塑造以边区女参议员折聚英为原型,源于生活,有亲切感;②小说图文结合,讲述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表达妇女解放的时代主题,人民大众喜闻乐见;③语言多用方言土语,具有陕甘宁边区特色,活泼生动,贴近生活。

【知识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欣赏文本的形象;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外国小说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看清文脉,并认真品味关键性语言。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答案时,要仔细审题,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往往就是筛选的重点;在筛选的基础上,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体裁特征和艺术特色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

D.“继而认同丈夫积极向上的选择”错误。丈夫去当红军不是积极向上的选择,他的目的很狭隘,就是不离婚。

故答案为:D。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C.“增强故事的真实感和沉浸感"错误。第三人称“她”叙事,给读者带来客观冷静的感受,带来真实感和沉浸感的叙事视角是第一人称叙事。

故答案为:C。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原文说“革命就是解放!折聚英不再受公公的折磨了,折聚英不再受丈夫的虐待了”,在折聚英这个童养媳心中,革命最直接的好处是自己在家里的处境的变化,即不再受公公和丈夫的虐待;

原文“她又给折聚英绞(剪)了发,也变成短毛盖子了。池莲花自己衣衫本不够,她却还把顶光烫的袄子脱给折聚英”表明,对折案英而言,“解放"主要体现在形象的变化,她被剪了短发,穿着比以前整齐;

原文池莲花说“可是,男人还受着地主豪绅的压迫呢,女人要解放,先要和男人一起闹革命”,启发折聚英提高认识,要和男人一起闹革命;

原文中教员崔守功说“不批评,不纠正,就没法进步!"他说:“咱们的女农民干部,更要受大批评!”,在他们眼中,折聚英身份转换,由家庭妇女变为女农民干部。

故答案为:①处境变化,不再受公公和丈夫的虐待;②形象改变,剪短发,穿着整齐;③认识提高,要和男人一起闹革命;④身份转换,由家庭妇女变为女农民干部。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体裁特征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好看好懂"即文章选材有意思,不枯燥;选材贴近生活,易于读者理解。

从人物形象塑造看,小说以陕甘宁边区女参议员折聚英为原型塑造人物形象,这一人物形象是千万个觉醒的农村妇女的代表,贴近生活,源于生活,有亲切感;

文中有图片,图片形象直观地描绘剪着“短毛盖子”的女宣传池连花正在与折聚英亲切交谈的情景,与文章内容相互映衬,讲述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表达妇女解放的时代主题,人民大众喜闻乐见;

原文运用大量的陕西方言,如“生生蛋"海壳儿”“黑苍苍"颗颗儿”“吃个美"不敢来缠绕”“倒究,倒究,砖头瓦片儿"等,这些方言具有陕甘宁边区特色,活泼生动,贴近生活。

故答案为:①人物形象塑造以边区女参议员折聚英为原型,源于生活,有亲切感;②小说图文结合,讲述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表达妇女解放的时代主题,人民大众喜闻乐见;③语言多用方言土语,具有陕甘宁边区特色,活泼生动,贴近生活。

【答案】10.CEH

11.C

12.C

13.①汉兵因此乘胜追击,于是全部俘虏了叛军,并使他们投降,又悬赏千金买吴王人头。

②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仍不懈怠的原因。

14.①梁国危急,梁王求救,景帝下诏命其救援,周亚夫均不为所动,坚决执行自己的战略战术。②叛军缺粮,屡次挑战,周亚夫始终不出兵应战。③夜里营中惊扰,甚至闹到自己帐前,周亚夫也静卧不起。④叛军使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周亚夫不为所惑。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官职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语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孝文帝将要去世的时候,告诫太子说:“假使发生危急情况,周亚夫是真正可以担当领兵重任的。"文帝去世后,孝景帝授予周亚夫车骑将军的官职。

孝景帝三年,吴、楚两国叛乱。周亚夫由中尉升任太尉,领兵向东攻打吴、楚叛军。于是周亚夫亲自请示皇帝说:“楚兵勇猛轻捷,很难与他们针锋相对。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孝景帝同意他的意见。

太尉周亚夫已经在荥阳会军,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国形势危急,请求援救。而太尉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认为坚守有利,不肯去救。梁国上书报告孝景帝,孝景帝随即派使者诏令太尉救梁。太尉不遵从皇帝的诏令,坚守营垒仍不出兵,而是派遣轻骑兵弓高侯等人去断绝吴、楚叛军后方的粮道。吴国军队缺乏粮食,士兵饥饿,屡次挑战,可是太尉始终不出战。夜里,汉军营中惊乱,军内互相攻击扰乱,甚至闹到了太尉的营帐之下。太尉却始终静卧不起。不久,就恢复了安定。后来吴军朝汉军军营东南角奔来,太尉却让士兵注意防备西北角。后来吴国精兵果然奔到了汉军营垒的西北角,但不能攻入。吴兵已经很饥饿了,于是就率领士兵离去。太尉派精兵去追击,大败吴军。吴王刘濞抛弃了他的大军,与几千名精壮士卒逃跑,逃到江南丹徒自保。汉兵因此乘胜追击,于是全部俘虏了叛军,并使他们投降,又悬赏千金买吴王人头。过了一个多月,越人斩了吴王的头来报告汉王朝。双方攻守共三个月,吴、楚叛乱就被打败平定了。这时将领们才认识到太尉的计谋是正确的。可是由于这次平叛,梁孝王却和太尉有了仇怨。

材料二:

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突然出现而不眨眼睛,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可以对付敌人。

凡是用兵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并非一动就有危害,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战士因正义而激起义愤,才可以连续战斗。

作战的方法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保持士气;当战争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重重地犒赏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要完全满足他们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怒气没有全部爆发就有更多的勇气,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仍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后来吴军朝汉军军营东南角奔来,太尉却让士兵注意防备西北角。后来吴国精兵果然奔到了汉军营垒的西北角,但不能攻入。

“后吴奔壁东南陬"主谓宾结构齐全,其后C处断开;

“太尉使备西北”是兼语句,其后E处断开;

“奔西北"是动宾结构,后面H处断开。

故答案为:CEH。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

B.正确。率领;引导。句意:于是就率领士兵离去。/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

C.错误。出现;起。句意:麋鹿在身边突然出现而不眨眼睛。/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D.正确。句意: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重视学校教育。

故答案为: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诸将始终理解并执行周亚夫的决策”错误,材料一“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说明,直到吴楚之乱平定后诸将才认为周亚夫的计谋是正确的,可推知之前可能并不认同他的做法。

故答案为: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降”,使……投降;“购”,悬赏征求;“购吴王千金”,状语后置,应为“(以)千金购吴王"。

(2)“并”,吞并;“殆”,懈怠;“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因果判断句。

故答案为:①汉兵因此乘胜追击,于是全部俘虏了叛军,并使他们投降,又悬赏千金买吴王人头。

②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仍不懈怠的原因。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原文“梁急,请救……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可知,梁国危急,梁王求救,景帝下诏命其救援,周亚夫均不为所动,坚决执行自己的战略战术。

②由原文“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可知,叛军缺粮,屡次挑战,周亚夫始终不出兵应战。

③由原文“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太尉帐下。太尉终卧不起"可知,夜里营中惊扰,甚至闹到自己帐前,周亚夫也静卧不起。

④由原文“后吴奔壁东南陬,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可知,叛军使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周亚夫不为所惑。

故答案为:①梁国危急,梁王求救,景帝下诏命其救援,周亚夫均不为所动,坚决执行自己的战略战术。②叛军缺粮,屡次挑战,周亚夫始终不出兵应战。③夜里营中惊扰,甚至闹到自己帐前,周亚夫也静卧不起。④叛军使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周亚夫不为所惑。

【答案】15.C

16.①写诗人纵情寻醉,暂且自欢,表面旷放,实则苦痛的悲愤。②诗人置身旧都,政治上不得伸展的无奈。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人情感、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C.“长江天堑波涛汹涌"诗人豪迈之情油然而生”错误。诗歌颈联的意思是:钟山却空有壮丽的景象,长江天堑也变得清波平静不起波澜。这里写的是“金陵空壮观”,其实诗人是暗讽“长安空壮观”。金陵历来易守难攻,号称“天堑"。“空”字可谓意味深长。“天堑净波澜"句,又透露出李白对平定叛乱的思考。这里体现的是诗人的忧思,而非“豪迈”之情。

故答案为: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人情感、态度的能力。

尾联是意思是:游客在醉酒后掉转船头归去,暂且听着吴地民歌独自欢愉。

根据注释,写这首诗的时候,“隐居庐山屏风叠"的李白还是流落江湖的布衣诗人。他自负有谢安之志、王佐之才,却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内心的痛苦和焦虑可想而知。“此地旧长安”,金陵为六朝帝都,当时“朱楼"、“王宫”,备极华丽,到唐代都湮没不见了。这和安史之乱时长安的残破景象,颇有相似之处。这令李白想到了在都城长安的不得志,想到胡骑践踏京都长安而生出悲痛,所以就借酒来消解心中不平之气,消解内心悲愁。

尾联写他正在吊古伤今之际,忽然听到从江上舟中和江岸歌楼酒馆传来一阵阵软媚的吴歌声。诗人痛感在这衰世之年,竟仍有人不以国家危亡为念,照旧声色歌舞,寻欢作乐。他实在不愿听这种靡靡之音,于是令船家转棹而去。这里的“醉客”,是诗人自喻。说是“醉客”,其实他是最清醒的,说是“自欢”,其实是悲愤的。这一联运用倒卷笔法,先写醉客回桡而去,再点出吴歌自欢,这样就更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当时享乐腐败世风的辛辣讽刺,他的深沉悲痛和无限感叹。

故答案为:①写诗人纵情寻醉,暂且自欢,表面旷放,实则苦痛的悲愤。②诗人置身旧都,政治上不得伸展的无奈。

17.【答案】(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弊在赂秦(也

(2)老鱼跳波瘦蛟舞;舞幽壑之潜蛟

(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开放性默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弊”“蛟"壑”“扪"膺”。

故答案为:(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弊在赂秦(也)

(2)老鱼跳波瘦蛟舞舞幽壑之潜蛟

(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和开放性默写三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答案】18.①不期而至;②五光十色

19.示例:落在人身上,人瞬间清爽;落在窗台上,窗台上就闪烁温暖的光。

20.画横线句把“雪"比作“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雪花的姿态美丽。“它们动情地唱着歌儿”,把雪当作人来写,表现雪花的快乐,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知识点】仿写句式;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成语的使用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仿写的句子在结构上应与原文基本保持致;仿写的句子在内容与逻辑关系上应与原文保持协调,既要考虑形式的统一,又要考虑内容上的连贯呼应;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要符合语境;注意情感基调和语言风格等;修辞格的类型也要与示例句一致。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借代等。解答本题,需仔细阅读文本,找到运用的修辞手法,再分析其表达效果。

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空后句“朵朵雪花在空中缓缓地飘,慢慢地舞,层层叠查、密密麻麻,一层一层往下落”可知,此处是写雪没有预料地到来,故可填“不期而至"。不期而至:是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没有预料地到来。

第二处,根据空后“冰灯引导着雪飞舞的方向”可知,此处是指冰灯的色彩鲜艳,故可填“五光十色"。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故答案为:①不期而至;②五光十色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的能力。

根据画波浪线的句子“落在树上,树上就开满了银色的花儿”可知,此处仿写是想象雪落在某处的景象或情况,仿写的句子要以“落在……上,……上就(怎么样)"的格式来完成。

比如可想象雪落在人身上,人感觉别样的清爽;想象雪落在窗台上,窗台上闪烁温暖的光……然后按照文中格式完成仿写即可。

故答案为:示例:落在人身上,人瞬间清爽;落在窗台上,窗台上就闪烁温暖的光。

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片片银屑如蝶飞舞”将飘落的雪花比作飞舞的蝴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雪花飘落时的姿态美丽,使雪花飘落的景象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它们动情地唱着歌儿,似在传递春的消息"用“唱”和“传递"将雪赋予人的感彩,写出了雪降落的愉快之情,同时借雪唱歌,传递春的信息也表达了人们看到雪的愉快心情。

故答案为:画横线句把“雪”比作“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雪花的姿态美丽。“它们动情地唱着歌儿”,把雪当作人来写,表现雪花的快乐,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答案】21.颜色包括色调、饱和度和明度三个基本属性,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色调。

22.①有时光飞逝的体验;②个体有着主观的时间知觉;③如果反射光中短波占据优势

【知识点】搭配不当;语句补写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本语句有两处语病:

“属于色调、饱和度和明度三个基本属性”中“属于"和“基本属性”搭配不当,可将“属于"改为“包括”;

“起主要功能"中“起”和“功能"搭配不当,可将“功能”改为“作用"。

故答案为:颜色包括色调、饱和度和明度三个基本属性,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色调。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专注于某件事情的时候”和“无聊沉闷的时候"是两种相反的状态,所以和“时间恍如凝固了”的感受相反的是“时光飞逝"的感受,可填“有时光飞逝的体验”。

②“相对客观的时间"可知,这里要谈“主观时间”;“对于同一个人,专注于某件事情的时候,有时光飞逝的体验;而无聊沉闷的时候,时间恍如凝固了"是个体主观的时间知觉,可填“个体有着主观的时间知觉”。

③根据“如果反射光中长波占据优势,那么反射体就呈红、橙色”,所以反射体呈蓝、绿色是因为反射光中短波占据优势,可填“如果反射光中短波占据优势”。

故答案为:①有时光飞逝的体验;②个体有着主观的时间知觉;③如果反射光中短波占据优势

23.【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题干分析】

材料主要论述科学领域中“求真"与“求不”的关系,是典型的二元关系作文题目。在科学研究中,“求真"是指追求真实准确的知识或事实,而“求不”是指勇于质疑和挑战现有理论并寻找反例以推动科学发展。材料指出,“求真"很难,但“求不”同样重要。它不仅是科学进步的动力,也是探索新领域的起点。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①“求真"之难:在科学研究中,“求真”往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由于真实情况往往被各种复杂因素所掩盖,需要研究者通过大量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来逐步揭示。此外,科学知识的获取还需要受到研究人员的认知能力和研究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寻求真理"的过程往往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

②“求不”的重要性:与“求真"相比,“求不”在科学研究中也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求不"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现有理论的局限和不足,从而推动科学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求不”也是探索新领域的起点。当研究人员在某一领域找到反例或提出新的假设时,往往意味着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或方向的诞生。

③“求真"与“求不”的关系:“求真"与“求不”在科学研究中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方面,“求真"为“求不”提供了基础和前提。研究者只有在充分理解现有知识和事实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和挑战。另一方面,“求不"又反过来促进“求真”的深化和发展。通过不断质疑和挑战现有理论,研究人员可以揭示更多的真实情况,从而促进科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完善。

综上所述,“求真"与“求不”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一对矛盾的辩证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在科学研究中,我们不仅要注意“求真”,而且要努力揭示真实情况;并敢于“求不得”,敢于质疑和挑战现有理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和奥秘。

在具体写作中,考生立意的关键在于分析科学探索中“求真"与“求不”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强调二者在科学进步中的互补作用,并以此为出发点,倡导在科学研究和更广阔的领域中求真和勇于挑战的精神。想法示例如下:

“求真"是基础:强调“求真”是科学探索的基石,是获取真知、认识世界本质的基础。指出没有求真精神,科学研究就会失去基础,不能准确反映客观事实。

“不"是动力:阐述了“不”在科学进步中的作用,即通过对现有理论的质疑和挑战来推动科学的发展。指出“求不"既是对旧知识的否定,也是新知识、新领域的起点。

“求真”与“求不"的辩证统一——解析科学探索中“求真”与“求无"的关系。它们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强调在科学研究中,要坚持“求真”原则,确保研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还要有“求而不得"的勇气,敢于突破旧框架,提出新的思想和理论。

考生可以探索“求真”与“求不"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拓展和联系领域,如社会实践、个人成长、生命感悟等。主张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也需要以“求实”的态度面对问题,同时保持“求而不得"和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立意提取】

1.以“求是”为基,以“求不"为进。

2.“求是”与“求不":科学进步的双翼。

3.“求是”探真理,“求不"勇质疑。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1/1湖南省长沙市八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2023高二上·长沙期末)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不仅拥有真理,而且拥有至高无上的美。”数学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从实用性来讲,数学遍及物理、工程、生物、化学和经济,甚至与社会科学也有很密切的联系,数学为这些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对于解释自然界的纷繁现象具有重要性;同时它也兼具诗歌与散文的内在气质。

数学自身的艺术性和很强的实用性常常借助诗歌的形式来体现。作为描述数学中的概念、思想、方法的艺术体裁,诗歌有效地缩短了二者之间的距离。数学史学家普遍认为我国以诗歌的形式进行数学撰述始于南宋杨辉,他在其《乘除通变算宝》中引出《九归新括》口诀三十二句,分为“归数求成十"半而为五计”“归数自上加"三类,使增成法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后来的归除法,于珠算中行用至今。此外,反映二项式展开项系数的变化规律的“杨辉三角”,在西方称为帕斯卡三角,其形状像一座宝塔,这与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宝塔诗极为相似。

古人还喜欢将数学题放入诗中。《算法统宗》是一本通俗实用的数学书,也是将数字入诗的代表作。这本书由明代程大位花了近20年时间完成。他原本是一位商人,经商之便搜集各地算书和文字方面的书籍,编成一首首的歌谣口诀,将枯燥的数学问题化成美妙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程大位还有一首类似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饮酒数学诗:“肆中饮客乱纷纷,薄酒名醨厚酒醇。醇酒一瓶醉三客,薄酒三瓶醉一人。共同饮了一十九,三十三客醉颜生。试问高明能算士,几多醨酒几多醇?"除此以外,朱世杰的《四元玉鉴》《或问歌录》共有十二个数学问题,都采用诗歌形式提出。

数学之美是抽象的、简洁的、内在的,是逻辑形式与结构的完美结合。然而,正是这种以简洁与形式完美为目标的追求,使数学成为人类艺术发展的激素。几千年来,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始终是艺术创作永不枯竭的美的源泉。

几何是研究空间结构及性质的一门学科,它是数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内容之一,与分析、代数、数论等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并且关系极为密切。而其中由古希腊雅典学派的第三大算学家欧道克萨斯提出的黄金分割比,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与协调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何为黄金分割比?是指事物各部分之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即将物体一分为二,较小的部分与另一部分之比等于较大部分与两者总和之比,其值为1∶0.618。这个比例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被认为是建筑与艺术中的最理想比例,无论是在古埃及金字塔、巴黎圣母院、帕特农神庙等建筑上,还是在《蒙娜丽莎》《带珍珠耳环的少女》等绘画作品中都可以找到黄金分割比的影子。德国数学家阿道夫·蔡辛曾经断言说:“宇宙之万物,不论花草树木,还是飞禽走兽,凡是符合黄金律的总是最美的形体。”

数学给人的印象是单调枯燥的,而音乐则是丰富有趣的,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中的数学不仅存在于大自然中,人类创造的音乐也和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在散步时,经过一家铁匠铺,意外发现里面传出打铁的声音,要比别的铁匠铺和协、悦耳。他于是走进铺子,测量了铁锤和铁砧的大小,发现音响的和谐与发声体体积的一定比例有关。后来,他又在琴弦上做试验,进一步发现了琴弦律的奥秘:当两个音的弦长成为简单整数比时,同时或连续弹奏,所发出的声音是和谐悦耳的。简而言之,只要按比例划分一根振动的弦,就可以产生悦耳的音程。在数学中我们以数字为基本的排列组合,而在音乐中我们以音符作为基本符号加以排列组合。等比数列1、2、4、8、16、32这组排列组合就常用于音符时值分类和音乐曲式结构中,黄金分割比也常用于乐曲高潮设计中。20世纪下半叶,美国音乐理论家大卫·列文以数学领域中的“集合理论"和“群理论”为基础,逐步创立了“广义音程与变换"理论。它承前启后,成为研究音乐中数学问题的典范。可以说数学是理性的音乐,音乐是感性的数学。古往今来,音乐中的数学奥秘一直激发着人类的好奇心与探索力。

数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原来看似风牛马不及的两个领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奇妙联系。这一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作为前者,它的真理性的一面是被发现的;作为后者,它的艺术性的一面是可以创造的。数学就像是一个神奇的万花筒把我们带入各种各样梦幻般的奇异世界。数学之美、艺术之美,双花齐放,为我们的世界打造出不凡的瑰丽。

(摘编自张青霞《艺术中的数学》)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的话,开门见山点明了数学拥有的两个特征,指出了其特殊性。

B.我国第一个以诗歌形式进行数学撰述的人是南宋杨辉,他在《乘除通变算宝》中引出了三十二句《九归新括》口诀。

C.黄金分割比的美学价值与其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协调性相关,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和艺术中来唤起人们的美感。

D.数学与音乐尽管给人的印象差别巨大,看似是截然不同的领域,但实际上二者联系紧密,音乐中暗含数学奥秘。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学为物理、工程、生物、化学和经济、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工具,这是其实用性的体现。

B.材料写“杨辉三角”的形状像一座宝塔,这与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宝塔诗极为相似,以此证明数学生动形象的艺术性。

C.毕达哥拉斯对铁匠铺打铁声音的关注和研究,让他发现了音乐和数学有一定的关系,可见善于观察和思考对科研至关重要。

D.数学既具真理性又具艺术性,具有万花筒般的神奇魅力,故而很多人认为它枯燥乏味实则是一种对数学不够了解的认知。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中画线句观点的一项是()

A.丰子恺在《中国画与西洋画》中比较了东西方绘画,指出中国画注重神韵,偏于主观;西洋画注重形似,偏于客观。

B.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利用透视原理创作出不朽的名作,20世纪的画家达利以四维立方体的展开图画出了使人震撼的作品。

C.数学的元素常被用来控制艺术作品的色彩,色彩的深浅、冷暖、饱和度等都可以通过具体的数字来展现。

D.明代朱载堉的音乐著作《律学新说》对十二平均律的计算方法做了概述,并把十二平均律计算得十分精确。

4.下列对材料有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使用的论据多样,既有杨辉的《九归新括》这样的事实论据,也有罗素、阿道夫·蔡辛等人的名言这样的理论论据。

B.文章列举《蒙娜丽莎》《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绘画作品是为了论证黄金分割比是艺术家最常在绘画中运用的理想比例。

C.“一个神奇的万花筒"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数学具有能把人带进梦幻般的奇异世界的神奇魔力,增添了行文的趣味性。

D.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行文,主体部分从数学与诗歌、数学与美学、数学与音乐三个角度论述了数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5.在学校举办的“学科节”中,你要以“数学是一门艺术"为主题做发言。请结合文本内容列出发言要点。

【答案】1.A

2.B

3.A

4.B

5.①数学自身的艺术性和很强的实用性常常借助诗歌的形式来体现;②数学之美是抽象的、简洁的、内在的,是逻辑形式与结构的完美结合,几千年来,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始终是艺术创作永不枯竭的美的源泉;③几何中的黄金分割比具有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与协调性,被认为是建筑与艺术中的最理想比例;④音乐中的数学奥秘一直激发着人类的好奇心与探索力;⑤数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原来看似风牛马不及的两个领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奇妙联系。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艺理论、文学评价类;论点、论证方法;论据支撑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关论证的分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文章开头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的话,开门见山点明了数学拥有的两个特征,指出了其特殊性"错,文章开头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的话,既点明了数学拥有的两个特征,也指出了其特殊性,重点是引出了本文的论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