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呼伦贝尔物理期末试卷测试与练习(解析版)_第1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呼伦贝尔物理期末试卷测试与练习(解析版)_第2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呼伦贝尔物理期末试卷测试与练习(解析版)_第3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呼伦贝尔物理期末试卷测试与练习(解析版)_第4页
八年级下册物理呼伦贝尔物理期末试卷测试与练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物理呼伦贝尔物理期末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1.关于普通中学生,下列估测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身体重力约为500NB.身高约为165cmC.步行速度约为4km/hD.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103Pa答案:D解析:D【详解】A.中学生重力约为500N,故A不符合题意;B.中学生身高约为165cm,故B不符合题意;C.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1m/s,即接近4km/h,故C不符合题意;D.中学生双脚的底面积S=0.04m2;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50kg,压力F=G=mg=50kg×10N/kg=500N压强p==1.25×104Pa故D符合题意。故选D。2.小明发现用力推桌上的矿泉水瓶的下部,水瓶会沿桌面滑动,而用大小相同的力向同一方向推水瓶的上部,则水瓶会翻倒,这说明了下列哪个因素影响了力的作用效果()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受力面积答案:C解析:C【详解】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饮料瓶的下部和上部,是力的作用点不同,使饮料瓶发生了不同的运动情况,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选C。3.如图是学生体育锻炼时投篮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球被抛出前没有惯性,抛出后才有惯性B.球被投出后仍能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C.若球飞行到最高点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球将保持静止D.球在整个飞行过程中惯性大小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D【详解】A.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因此,球被抛出前和抛出后都有惯性,故A错误;B.球被投出后仍能向前运动,是因为球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B错误;C.球在最高点时处于运动状态,若所受的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球将沿外力消失时的方向,以外力消失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球在飞行过程中质量不变,所以惯性不变,故D正确。故选D。4.下列有关压强的四种情境中,其中能达到减小压强目的的是()A.冰刀与冰的接触面做得很窄 B.书包带做得较宽C.吸管一端做成斜口 D.菜刀的刀刃做得很薄答案:B解析:B【详解】根据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压强与接触面的受力面积成反比。A.冰刀与冰的接触面做得很窄,减小了受力面积,增大了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B.书包带做得较宽,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故B符合题意;C.吸管一端做成斜口,减小了受力面积,增大了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D.图钉尖的面积做得很小,减小了受力面积,增大了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体分别放入液体中,静止时三个容器的液面恰好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容器中的液体密度最大B.三个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C.三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等D.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在丙图中最小答案:A解析:A【详解】A.由于圆柱体在甲容器中漂浮,故ρ甲>ρ物;圆柱体在乙容器中漂浮,故ρ乙>ρ物;且由图知VB排>VA排,由F浮=ρ液V排g可知:ρ乙<ρ甲;在丙容器中悬浮,故ρ丙=ρ物;故三种液体密度关系ρ甲>ρ乙>ρ丙即在三个容器中,液体密度最大的是甲,故A正确;B.静止时三个容器的液面恰好相平,即深度h相等,由于ρ甲>ρ乙>ρ丙根据p=ρgh可知p甲>p乙>p丙根据p=,在底面积相同时F甲>F乙>F丙故B错误;C.由图知,液面相平,甲浸入液体的体积最小,甲液体的体积最大,三种液体密度关系ρ甲>ρ乙>ρ丙根据G=mg和ρ=知,三种液体的重力关系为G甲>G乙>G丙容器相同,则容器重力相等,三个圆柱体相同,则圆柱体的重力相等,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容器内的液体和物体的重力之和,故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有F甲>F乙>F丙根据p=知,三个容器中,甲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最大,故C错误;D.由图知,圆柱体在甲、乙两容器中漂浮,在丙容器中悬浮,所以圆柱体所受的浮力与自身的重力相等;三个圆柱体完全相同,则重力相等,所以在三个容器中,圆柱体受到的浮力相等,因为甲乙是漂浮,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就等于浮力,而在丙中悬浮,浮力等于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所以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在丙中最大,故D错误。故选A。6.如图所示,杠杆的两侧挂有钩码,处于水平位置平衡状态。接下来的一些操作,仍能使杠杆保持水平位置平衡的是()A.两侧钩码同时向外移一格B.两侧钩码同时向内移一格C.左侧的钩码向外移一格,右侧减去一个钩码D.左侧减去一个钩码,右侧的钩码向内移一格答案:D解析:D【详解】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一个小格的长度为LA.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小格,则左端右端则故杠杆向右端下倾,故A不符合题意;B.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小格,则左端右端则故杠杆向左端下倾,故B不符合题意;C.左侧的钩码向外移一格,右侧减去一个钩码,则左端右端则故杠杆向左端下倾,故C不符合题意;D.左侧减去一个钩码,右侧的钩码向内移一格左端右端则故杠杆向左端下倾,故D符合题意;故选D。7.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两个小球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球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两球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分别为p甲、p乙,则它们的关系是()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答案:D解析:D【详解】由图可知,甲球漂浮,乙球悬浮,所以两球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各自的重力,而两个小球是相同的,重力相等,所以F甲=F乙=G因为甲球漂浮,所以ρ甲>ρ球因为乙球悬浮,所以ρ乙=ρ球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ρ甲>ρ乙又因为两容器液面等高,根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可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甲>p乙故选D。8.如图甲所示,用水平拉力F拉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此过程中,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中()①0~1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100N②1~3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300N③5~6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零④3~5s推力F对物体做的功是200J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①②正确 C.只有②③④正确 D.只有①②④正确答案:A解析:A【详解】①由图象可知,物体静止,物体受到的推力与静摩擦力二力平衡,由图乙可知故①正确;②由图象可知,在内物体受到的推力;由图象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因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在内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故②错误;③由图象可知,在内物体做减速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不为0,故③错误;④推力对物体做的功为故④错误。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9.图示数为___________N,图示数为___________g。解析:626.6【详解】[1]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6N。[2]图中物体的质量为m=20g+5g+1.6g=26.6g10.如图所示,小丽同学站在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小丽对自动扶梯的压力与自动扶梯对小丽的支持力是一对______(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假如自动扶梯突然停止则小丽由于惯性,会向______(选填“前”或“后”)倒。解析:相互作用力前【详解】[1]小丽对扶梯的压力和扶梯对小丽的支持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的两个力,受力物体互为彼此,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2]自动扶梯突然停止时,小红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小红会向前倒。11.如图所示,图钉尖的面积是5×10-8m2,手指与图钉帽的接触面积是1×10-4m2,松木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5×106Pa,手指至少要用______N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此时图钉帽对手指的压强是______Pa。答案:F解析:252.5×103【详解】[1]根据可知钉尖对松木施加的最小力F=pS=5×106Pa×5×10-8m2=0.25N[2]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和钉尖对松木的压力相等,故手指施加的最小力为0.25N;钉帽对手指的力和手指对钉帽的力为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为0.25N,故此时图钉帽对手指的压强p===2.5×103Pa12.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A为小球,B为木块)。在探究小球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时,应保持小球的_______不变,让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处滚下,通过观察木块被推开的距离来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通过本次实验探究可知,开车时要注意不能________(选填“超速”或“超载”)。解析:质量超速【详解】[1]在探究小球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操作原则,应当保持小球的质量不变,让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处滚下,通过观察木块被推开的距离来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2]通过本次实验探究可知,物体的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这也是开车时不能超速的原因。13.如图所示,一个重30N的木块A被压在墙面上静止,压力F的大小为8N,则A受到墙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方向______。解析:竖直向上【详解】[1][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所以受到的是平衡力。由受力分析可知,木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墙面的摩擦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则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方向完全相反,为竖直向上,且大小完全相等,也是30N。14.历史上首次测量出大气压强数值的实验是________实验(填“马德堡半球”、“托里拆利”或“阿基米德”);高铁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的气流速度变大,使车体附近的气压________,会将车体附近的人“吸”向列车而发生事故,所以乘客候车时要站在安全线外。解析:托里拆利变小【详解】[1]托里拆利最先通过实验的方法测量了大气压的数值,在托里拆利实验中,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持起760mm的水银柱。[2]人离高速列车比较近时,高速列车的速度很大,人和高速列车的之间的空气流动速度较大,大气压强较小,人外侧的大气压强不变,人受到外侧大气压强大于人内侧受到的大气压强,人在较大的大气压强差作用下很容易被压向列车,发生交通事故。15.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中点处悬挂一质量为5kg的物体,在A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力F=______N;保持力F的方向不变,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将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g取10N/kg)答案:不变【详解】[1]物体的重力为G=mg=5kg×10N/kg=50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则[2]当杠杆到达B位置时,力臂如图所示由图知,阻力臂减小了,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析:不变【详解】[1]物体的重力为G=mg=5kg×10N/kg=50N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则[2]当杠杆到达B位置时,力臂如图所示由图知,阻力臂减小了,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G×LG'=F′×LF'根据图中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则所以拉力F不变。16.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推力F的作用,其F-t和v-t的图像分别如图乙、丙所示。由图像可知,0~3s内,推力对物体做功______J;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N。如图丁,在测立定跳远项目中,身高1.8m,体重为500N的某同学从最高点到落地点的过程中,重心下降的最大距离为0.3m,跳远成绩为2m,用时0.5s,轨迹如图。则此过程重力做的功率为_______W。答案:6300【详解】[1]由图乙和图丙可知,0~3s内推力为3N,但物体速度为0,即没有移动距离,故不符合做功条件,故推力对物体做功为0。[2]由图乙和图丙可知,9~12s内推力为解析:6300【详解】[1]由图乙和图丙可知,0~3s内推力为3N,但物体速度为0,即没有移动距离,故不符合做功条件,故推力对物体做功为0。[2]由图乙和图丙可知,9~12s内推力为6N,物体匀速运动,受力平衡,则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6N;当t=5s时,从图丙可知,物体加速运动,因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均未变,故摩擦力也不会变,与9~12s内摩擦力相同,同样为6N。[3]同学从最高点到落地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W=Gh=500N×0.3m=150J则此过程重力做的功率P===300W17.如图所示,一个物体被弹簧测力计吊着,浸没在水中,请画出该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图中圆点为重心)。答案:【详解】物体被弹簧测力计吊着浸没在水中,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和浮力F浮的作用,力的作用点均在物体的重心,如下图所示:解析:【详解】物体被弹簧测力计吊着浸没在水中,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和浮力F浮的作用,力的作用点均在物体的重心,如下图所示:18.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在力F1、F2的作用下(F2未画出)处于平衡状态。O为支点,L2为力F2的力臂,请在图中画出F1的力臂L1和力F2的示意图。答案:【详解】反向延长F1的作用线,过点O作F1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F1的力臂L1;过阻力臂L2的末端作垂直于L2的作用线,与杠杆的交点为F2的作用点,F2的方向向下,在线段末端标出箭头,标出阻力F2解析:【详解】反向延长F1的作用线,过点O作F1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F1的力臂L1;过阻力臂L2的末端作垂直于L2的作用线,与杠杆的交点为F2的作用点,F2的方向向下,在线段末端标出箭头,标出阻力F2。如下图所示19.(1)如图所示,图甲是某人沿斜坡滑雪的示意图,请在图乙中画出该人所受重力G、支持力N和阻力f的示意图;______(2)如图所示,某人在A处提起物体,请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______答案:【详解】(1)[1]该人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所受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作用点画在重心,阻力f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方向沿斜面向上,作用点画在重心上,故解析:【详解】(1)[1]该人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所受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作用点画在重心,阻力f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方向沿斜面向上,作用点画在重心上,故画出该人所受重力G、支持力N和阻力f的示意图如图所示(2)[2]从动滑轮上挂钩开始,依次绕过定滑轮和动滑轮,绳端回到人的手中,则提升物体绳子段数为3,是最省力的绕法,如图所示20.小瑾同学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被测物体质量m(kg)重力G(N)比值G/m(N/kg)物体10.10.999.9物体20.21.969.8物体30.32.919.7(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______、______;(2)实验时,为得到重力与质量关系,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3)小华同学通过学习,知道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她在分析了小瑾的测量数据后,认为小瑾的测量数据有问题,接着便直接修改了数据,质量0.1kg,重力0.99N改成0.98N;质量0.3kg,重力2.91N改成2.94N;你认为小华的做法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答案:弹簧测力计天平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不合理实验的误差不可避免,应尊重事实【详解】(1)[1][2]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解析:弹簧测力计天平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不合理实验的误差不可避免,应尊重事实【详解】(1)[1][2]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需要测量重力及质量的大小,所以需要用到弹簧测力计及天平。(2)[3]实验时,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3)[4][5]实验中难免会出现误差,但是绝不能随意修改数据,应以实验测量的数据为准,若出现误差较大的情况,可以多测几次,故小华修改数据的做法是不正确的,理由是:实验的误差不可避免,应尊重事实。21.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长方体木块各个表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请你解答下列问题:(1)图甲应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______运动,根据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N;(2)比较图甲、乙,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的关系。若换用图丙的方式来测量,在拉动长木板的过程中发现,当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稳定后为2.7N,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4.5N,则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N。答案:匀速直线二力平衡2.8压力大小2.7【详解】(1)[1][2][3]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解析:匀速直线二力平衡2.8压力大小2.7【详解】(1)[1][2][3]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若乙装置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8N,则滑动摩擦力为2.8N。(2)[4]利用图甲、乙的实验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乙的滑动摩擦力大,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5]图丙当拉动长木板运动的过程中,无论长木板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相对桌面没有位置的变化,都处于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知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定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所以当测力计a的示数为4.5N,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2.7N,则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为2.7N。22.如图是做“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实验的装置和情境。(1)图甲是U形管压强计,它___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实验中通过U形管中两液面的___________来显示橡皮膜上所受压强的大小。(2)实验前小明发现自己组装的压强计的U形管两液面如图甲所示,他下一步的调节是___________(选填“A”或“B”)。A.将U形管右侧高出的液体倒出B.取下软管,重新组装(3)比较图乙和图丙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4)若U形管内液体为红色的水,密度为,在图丙中,U形管底部A点距左、右两侧水面的高度分别为h1和h2(h1=3cm,h2=9cm),则A点受到的水的压强为___________Pa。答案:不属于高度差B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900【详解】(1)[1]U形管本身是一个连通器,但与压强计的探头连接后,一端被封闭,不符合“上端开口,底解析:不属于高度差B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900【详解】(1)[1]U形管本身是一个连通器,但与压强计的探头连接后,一端被封闭,不符合“上端开口,底部连通”这一特点,因此,不是连通器。[2]根据转换法,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变化是通过比较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的变化。(2)[3]当压强计的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液面应该就是相平的,若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了高度差,就说明软管中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在压力差的作用下,U形管中的液面出现高度差;要调节,只需要将软管取下,再重新安装,这样的话,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气压),当橡皮膜没有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选B。(3)[4]乙丙两个图为同种液体,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深度不同,深度越大,U形管的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可得出结论: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5]A点受到的水的压强为23.某同学利用粗细均匀且透明的水槽、细线、刻度尺、一个边长为10cm的不吸水的正方体物块和足量的水等器材测量金属块的密度。不计细线的质量和体积,已知:。这位同学的测量方法如下:(1)如图甲所示,首先将正方体物块放入水中,物块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物块的重力,物块的密度______水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用刻度尺测出此时物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6cm。(2)如图乙所示,将金属块放在正方体物块上,静止时,用刻度尺测出此时物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2cm。由此可知,与甲图相比,在乙图中物块受到的浮力______,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如图丙所示,用细线将金属块系在物块下方,静止时,用刻度尺测出此时物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3cm。在丙图中物块和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之和______乙图中物块受到的浮力,金属块的体积______乙、丙两图中正方体物块浸在水中的体积之差。(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则金属块的密度______。答案:等于小于变大变大等于等于【详解】(1)[1][2]如图甲所示,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其受到的浮力等于物块的重力,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2解析:等于小于变大变大等于等于【详解】(1)[1][2]如图甲所示,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其受到的浮力等于物块的重力,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2)[3][4]如图乙所示,将金属块放在正方体物块上,静止时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更大、液位升高,与甲图相比,在乙图中物块受到的浮力变大,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大。(3)[5]如图丙所示,用细线将金属块系在物块下方,静止时,用刻度尺测出此时物块露出水面的高度为3cm。[6]将物块和金属块看作一个整体,在乙、丙两图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则在丙图中物块和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之和等于乙图中物块受到的浮力,由于浮力大小与整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则金属块的体积等于乙、丙两图中正方体物块浸在水中的体积之差。(4)[7]由甲、乙两图可知由乙、丙两图可知联立可得金属块的密度为可解得24.(1)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①小宇选用质量不同的两个钢球A、B(mA>mB)从同一斜面上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滚下,分析钢球两次推动水平面上的木块移动的距离,可以探究动能大小与__________的关系;②实验中,钢球在水平面上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比较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动能较小的是__________钢球;③实验中,若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相同高度处滚下,推动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移动,他发现水平面越光滑,木块移动的距离越__________(选填“远”或“近”),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木块将____________________;(2)他还想“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①在实验操作中他发现,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动物块时,也可使物块在长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此过程中,物块处于____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对物块的拉力和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理由是__________;②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沿水平方向拉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实验得到了表格中的相关数据,请帮他分析,此次试验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之间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答案:质量不同B远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衡不是拉力与摩擦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也不相等【详解】(1)[1]让质量不同的两个钢球A解析:质量不同B远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衡不是拉力与摩擦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也不相等【详解】(1)[1]让质量不同的两个钢球A、B(mA>mB)从同一斜面上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滚下,控制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可以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2][3]让质量不同的两个钢球A、B(mA>mB)从同一斜面上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滚下,可以通过比较钢球在水平面上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远近来判断动能大小,质量不同的两个钢球到达水平面速度相同时,钢球在水平面上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质量小的钢球在水平面上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小,则动能小,即B的动能小。[4]水平面越光滑,对木块的阻力越小,则木块移动的距离越远。[5]因为钢球撞击木块使木块具备一定的初始速度,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木块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2)[6]平衡状态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动物块时,也可使物块在长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此过程中物块处于平衡状态。[7][8]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动物块时,拉力与摩擦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大小也不相等,所以弹簧测力计对物块的拉力和物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是一对平衡力。[9]沿水平方向拉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分析表中数据发现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进一步对数据分析发现,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压力的0.3倍,则此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之间存在关系式25.小强班的同学和用质地均匀的直棒“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如图所示是他们的实验装置。(1)小强将杠杆的中点O悬挂在支架上,松手后观察到没挂钩码的杠杆绕O点迅速顺时针转动,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节,使没挂钩码的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实验时,小强决定先保持阻力F2和阻力臂l2不变,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之间的关系”。于是,他在支点O左侧悬挂两个钩码(阻力F2),并将钩码固定到杠杆左侧某一位置处,然后在杠杆右侧悬挂一个钩码,移动其悬挂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将阻力F2和阻力臂l2以及动力F1和动力臂l1记录下来。接下来,他要改变______,再移动其悬挂的位置,多次重复前面的实验,并把相应的数据记录下来;(3)小强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阻力F2/N阻力臂l2/m动力F1/N动力臂l1/m11.00.10.50.221.00.11.00.131.00.12.00.0541.00.12.50.0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小强得出结论:保持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杠杆平衡时,动力臂l1跟动力F1成______关系;(4)分析表中数据小强还发现:保持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杠杆平衡时满足“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于是猜想:在更普遍的情况下,杠杆平衡时可能满足“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为了进一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接下来,小强还应在改变______的情况下多次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从而使得到的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5)小梅同学采用了图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与其他同学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对实验的影响。答案:左杠杆右端钩码个数反比阻力杠杆自重【详解】(1)[1]将杠杆的中点悬挂在支架上,杠杆绕O点顺时针转动,即杠杆右端下沉,左端上升,那么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解析:左杠杆右端钩码个数反比阻力杠杆自重【详解】(1)[1]将杠杆的中点悬挂在支架上,杠杆绕O点顺时针转动,即杠杆右端下沉,左端上升,那么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2]将一个钩码挂在杠杆右侧并使杠杆水平平衡后,应改变右侧钩码个数,然后移动钩码位置,让杠杆水平平衡,才能达到探究目的。(3)[3]由表格数据知,每组对应的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都相等,是一个定值,所以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l1跟动力F1成反比。(4)[4]以上操作已探究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情况下,动力与动力臂的情况,接下来应在动力和动力臂不变的情况下,改变阻力来进行探究,才能让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5)[5]小强同学的操作是将杠杆的中点悬挂在支架上,则杠杆两侧的自身重力一样,可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而小梅同学将杠杆的一侧悬挂在支架上,则杠杆自重对动力端和阻力端的影响不同,这样会造成实验误差较大。26.如图所示,底面积为200cm2、重为10N、足够高的薄壁柱形容器,内装有0.2m深的水,静止置于水平桌面上;用细线吊着质量为3kg的实心正方体A,使其一半体积浸入水中静止时,细线受到拉力为25N,(g取10N/kg)求:(1)实心正方体A受到的浮力;(2)实心正方体A的密度;(3)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答案:(1)5N;(2)3×103kg/m3;(3)2.75×103Pa【详解】解:(1)实心正方体A的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