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总复习作业手册第1单元(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_第1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作业手册第1单元(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_第2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作业手册第1单元(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_第3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作业手册第1单元(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_第4页
高三历史总复习作业手册第1单元(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一)第1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选择题1.夏商时期,都、邑的数量很少,到了周朝则数量大增,呈现出星罗棋布的状态。商代的甲骨文目前仅集中出现于殷墟一地,而周朝的青铜器铭文则遍布四面八方。材料可反映出周朝文明的特点是()A.开放扩散B.等级森严C.贵贱有序D.自成体系2.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在《释中国》一文中论证,“中国”一词至迟出现在西周初年,仅指“中央之国”或“中央之城”。西周初年的“中国”位于今天的()A.河北B.山东C.河南D.湖北3.公元前656年,周惠王欲废太子郑而立王子带。管仲对齐桓公说:今具表周王,言诸侯愿见世子(太子郑),请世子出会诸侯。世子一出,他与诸侯之间的君臣关系已定,王虽欲废立,也难行其事。齐桓公从之。周惠王不乐,但因齐国强大,只得应允。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齐桓公恪守宗法制和分封制B.诸侯僭越天子之礼C.周王失去“共主”地位D.礼乐制度荡然无存4.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舍人出身的蔺相如因为出使秦国“完璧归赵”而拜为上大夫,又因为在渑池会盟中斥责秦王、羞辱秦国文武群臣而拜为上卿。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A.商周盛行的官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B.西汉史学家对秦国仍存在偏见C.功勋开始成为官爵升迁的唯一依据D.儒士的政治地位得到大幅提高5.《吕氏春秋·当务》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即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故为后(王位的继承人)。”对此历史事件解说正确的是()A.微子启与中衍将被分封为诸侯B.商朝已出现嫡长子继承制度C.按规定微子启仍将为天下大宗D.该继位方式彻底消除了诸子间的矛盾6.考古学家在河北临城县中羊泉村发现了属于战国后期赵国的墓葬群,该墓葬群采取了聚族而葬的方式,间距稠密,在225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150余座墓葬,分布整齐,排列有序。可见当时()A.社会的等级结构层次分明B.周天子宗族礼制下移民间C.地方的宗族力量由弱变强D.地方的宗族力量依然强大7.西周立礼义,等贵贱,礼中又置乐,音乐配合不同礼仪,但强调天子、诸侯、卿大夫等都是音符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所谓“乐文同,则上下和矣”。这表明,礼乐的主要功能是()A.聚集宗室功臣,巩固集权统治B.辨别血缘亲疏,维护等级秩序C.区分贵贱等级,促进社会和睦D.和谐贵族关系,构建平等社会8.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和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秦始皇的“始皇”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其主要目的是()A.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B.强化政权的合法性C.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D.开创新的皇帝制度9.近期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热播,据史书记载:“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材料认为秦朝政治制度()A.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B.顺应了时代的要求C.继承先秦的分封制度D.削弱了三公九卿的权力10.《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A.建立保密制度B.震慑谋反之徒C.维护皇帝权威D.削弱丞相权力11.顾炎武论及某一制度时,认为其最大的弊端是“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该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官制12.据《史记》记载,秦“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称颂秦始皇仁、义、圣、德,“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这反映出秦朝()A.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B.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C.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D.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礼记》)家国同构下,可以把父亲看作为一家之君,君为国父,君与父互为表里,国与家是彼此沟通的,故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说法。材料二秦以后,中国就开始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其政治领袖就是皇帝,皇位是世袭的。封建(封邦建国)制度早已推翻,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这已是中国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进步。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皇帝和政府是分开的,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是国家元首,象征国家统一;宰相是政府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分析“礼”在中国古代社会起到了哪些作用。(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进步”指的是什么。这是否意味着“家天下”制度的结束?请说明理由。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左传》材料二不过应该注意到,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之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据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三自从秦始皇统一了当时的“天下”,中国即成为一个长期整合的政治体……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单元,能够有长期的凝聚性,固然由于其地理环境自成格局,但也由于国家形态具备一定程度的稳定性。——据许倬云《历史大脉络》(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当时西周分封的状况。(2)结合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优势,分析材料三中秦朝国家形态的稳定性优于西周时期的原因。(3)试评价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历史影响。课时作业(一)1.A[解析]根据材料,周朝都邑数量大增、分布广阔,青铜器铭文遍布四面八方,由此可知周朝文明呈现出开放扩散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周朝社会的等级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周朝贵贱有序的礼制,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周朝文明自成体系,故D项错误。2.C[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西周初年的“中国”是指周王室所在的王畿地区。西周的都城有两个,一个是位于今陕西的西京镐京,一个是位于今河南的东都洛邑,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3.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齐桓公不赞同周惠王废太子另立的主张,说明齐桓公干预周王废立太子,并未恪守宗法制和分封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诸侯僭越礼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周惠王对齐桓公干预太子废立的行为尽管不高兴,但无能为力,说明齐国强大,周王室衰微,周王失去天下“共主”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礼乐制度的废除,故D项错误。4.A[解析]据材料可知,蔺相如因在外交上取得成就成为“上大夫”,继而成为“上卿”,这说明到战国时,商周时期盛行的世官制逐渐瓦解,官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史学家对秦国的评价,故B项错误;“唯一依据”的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错误。5.B[解析]材料中没有提及实行分封制,故A项错误;材料意思是纣王母亲有三个儿子,纣的母亲在生微子启和中衍时还是妾,地位低下,等到成为正室时生了纣,所以后来纣成为王位继承人,由此可知在商朝时就出现了嫡长子继承制度,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微子启是天下大宗,故C项错误;该继位方式不可能彻底消除诸子间的矛盾,D项说法错误。6.D[解析]材料“聚族而葬”“分布整齐,排列有序”不能反映社会的等级结构层次分明,故A项错误;材料“聚族而葬”“分布整齐,排列有序”反映了墓葬分布采取宗族礼制的形式,但不是周天子宗族礼制,故B项错误;材料“间距稠密,在225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150余座墓葬,分布整齐,排列有序”并不能反映地方宗族力量的变化情况,故C项错误;材料“聚族而葬的方式,间距稠密,在225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150余座墓葬,分布整齐,排列有序”反映了从数量和形式上来看,地方宗族力量依然强大,故D项正确。7.C[解析]此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据材料“立礼义,等贵贱”可知,礼乐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等级秩序,与辨别血缘亲疏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等贵贱”“则上下和矣”可知,礼乐的主要功能是区分贵贱等级,促进社会和睦,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等贵贱”不符,礼乐的主要功能是维护等级秩序,而不是构建平等社会,故D项错误。8.B[解析]“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故A项错误;通过材料“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和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秦始皇的‘始皇’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不难得知,秦始皇一方面是在强调自己对祖先功业的继承,另一方面又在彰显自己的开创性,“帝者之祖”要求后世帝王尊崇自己,这都是在强化新生秦帝国的合法性,故B项正确;“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C项错误;“皇帝制度”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9.B[解析]秦朝确立了君主专制,但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说明秦朝建立官僚体制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故B项正确;秦朝确立起官僚体制,否定了分封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削弱三公九卿的权力,故D项错误。10.C[解析]材料虽涉及保密,但此举并非为了建立保密制度,故A项错误;“中人”只是泄露了秦始皇对丞相车骑众多不满的消息,并非谋反之徒,故B项错误;秦始皇不喜欢丞相车骑过多是因为这损害了皇帝的权威,捕杀“在旁者”也是因为“中人”泄密给丞相,有损皇帝权威,故C项正确;此举并未削弱丞相权力,丞相仍是百官之首,故D项错误。11.C[解析]根据“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可知,题目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很强。分封制之下地方有很大的自主权,故A项错误;宗法制强调按血缘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与对地方控制无关,故B项错误;郡县制的实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故C项正确;世官制是选举制度,故D项错误。12.A[解析]材料“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尊卑贵贱,不逾次行”,体现出秦朝借法家思想强化人伦秩序,达到社会教化的目的,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规定是针对民众的,而非官员,没有涉及秦朝官僚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整个社会人伦秩序,而不仅仅是君主专制,故C项错误;“端平法度”表明秦朝是以法家思想而非儒家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故D项错误。13.(1)作用:区别血缘关系亲疏,确定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2)进步:推翻封建制(分封制);结束世卿世禄制度,宗法制不再是秦汉时期政治制度的核心。肯定:是。理由:以宗法制为核心,以分封制为形式控制全国的制度结束;皇帝一人统领全国,官员由皇帝任免的官僚体制建立起来。否定:不是。理由:皇位世袭,皇帝一家世世代代统治全国,仍是最基本的制度。由皇帝任免的官员实际上是皇帝的助手,这仍然是皇帝一家的“家天下”。[解析]第(1)问,可以从材料一中概括,如“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等。第(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封建(封邦建国)制度早已推翻”,说明废除了分封制,结束了血缘政治;第二、三小问,可结合政治制度的发展来回答,也可结合皇位继承来回答。14.(1)状况:分封的邦国众多;周天子与诸侯关系近乎平等;贵族之间以盟约维系和平;周王尚未实现高度集权。(2)原因:皇帝制度的创建,确立了皇帝天下独尊、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国家大权集于一身,一改周天子名不副实的旧弊;中央和地方的官员任免以及机构运行,均由皇帝直接控制;严刑峻法的推行和思想控制的加强,也有助于秦朝社会的稳定。(3)积极影响:秦朝创立的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