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高一语文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古诗文阅读(46分)(一)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诗人由梦境转入现实。(2)《师说》以“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作对比,得出“____,______”的结论。(3)赵嘏《江楼感怀》中“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写出了诗人登楼远眺时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也写出了相似的感受。(4)旷达乐观的苏轼偶尔也会流露出伤感的情绪,《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两句就唱出了诗人心怀悠远,追求美好理想却又觉遥不可及的惆怅。(二)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完成下面小题。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磨砺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验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借助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同“性”,天性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C.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价值。B.本文把深奥的道理寓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中,深入浅出,且设喻灵活多样,有正面设喻、反面设喻、反复设喻等。C.文章在语言上长短句并用,对偶、排比兼行,匀称而错落有致,整齐而富于变化,文气流畅而不板滞。D.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先是,居正既私其子,他辅臣吕调阳子兴周,张四维子泰徵、甲徵,申时行子用懋,皆相继得举。甲徵、用懋将廷对,允贞时为御史,上书请自今辅臣子弟中式,俟致政之后始许廷对。四维大愠,言:“臣待罪政府,无所不当闻。今因前人行私,而欲臣不预闻吏、兵二部事,非制也。”因为子白诬,且乞骸骨。时行亦疏辨。帝并慰留,而责允贞言过当。户部员外郎李三才奏允贞言是,并贬秩调外。允贞得许州判官。允贞虽谪,然自是辅臣居位,其子无复登第者。二十一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允贞素刚果,清操绝俗。以所部地瘠民贫,力裁幕府岁供及州县冗费,以其银数万缮亭障,建烽堠,置器市马易粟。又奏免平阳岁额站银八万,以所省邮传羡补之。雁门、平定军以逋屯粮窜徙,允贞奏除其租,诏令复业。汾州有两郡王宗人与军民杂处知州秩卑不能制奏改为府。自款市成,边政废。允贞视要害,筑边墙万有余丈。政声大著。帝亦数嘉其能,先是,张忠以开矿至,后孙朝复至榷税,诛求百方,允贞每事裁抑。会忠杖死太平典史武三杰,朝使者逼杀建雄县丞李逢春,允贞疏暴其罪。朝怒,劾允贞抗命沮挠。帝留允贞疏不下,而下朝疏于部院。吏部尚书李戴、都御史温纯等力称允贞贤,请下允贞疏平议。帝并留中。山西军民数千恐允贞去,相率诣阙诉冤,两京言官亦连章论救。帝乃两置不问。允贞父已九十余,允贞岁岁乞侍养,章二十上。廷议以敕使害民,非允贞不能制,固留之。其年五月,请益力,始听归。士民为立祠。已,阅视者奏允贞守边劳,即家进兵部右侍郎。寻卒。天启初,追谥介肃。(节选自《《明史·魏允贞传》,有删改》)5.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汾州有两郡A王B宗人与军民杂C处D知州E秩卑F不能制G奏H改为府6.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政府,唐宋时期指宰相处理政务的处所,即处理政务的官署,和现代汉语中的“政府”意思不同。B.廷对,一般指殿试,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发榜分为三甲,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C.乞骸骨,也叫“乞身”,意思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自己主动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D.谥,即“谥号”,一般是古代帝王、诸侯、大臣、平民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褒贬评价的称号,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允贞不畏强权,上书惹怒了辅臣张四维,受到了皇帝的责备,李三才替魏允贞辩解,两人都被贬官调出京城。B.魏允贞刚正果断,曾力主裁减山西幕府的每岁上供和州县的冗费,又上奏请求免除平阳站每岁的定额银八万。C.魏允贞为人正直,他上疏揭露孙朝的罪行,遭到孙朝的弹劾,皇帝留下魏允贞的奏疏,把孙朝下放到部院处理。D.魏允贞为人孝顺,他曾上奏二十次乞求侍养年迈的父亲,朝廷最终让他回家乡,当地官吏、百姓立祠纪念他。8.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允贞虽谪,然自是辅臣居位,其子无复登第者。(2)廷议以敕使害民,非允贞不能制,固留之9.魏允贞采取哪些措施治理山西而获得皇帝的多次嘉奖?请简要概括。(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初冬野兴陆游关北关南霜露寒,滚东滚西山谷盘。簟纹细细吹残水,鼋背时时出小滩。衰发病来无复绿,寸心老去尚如丹。逆胡未灭时多事,却为无才得少安。注:①滚,即滚河,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②鼋,一种鳖科爬行动物。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是诗人所见所感,严霜寒露,滚水枯浅,紧扣诗题中的“初冬”二字。B.颔联细致描写凉风吹拂屋内簟席,吹过清冷水面,鼋不时爬上小滩的画面。C.颈联写诗人鬓发已衰白,又身患疾病,慨叹尤深,但其报国之心仍然炽烈。D.本诗对仗工整,语言简洁有力,凝练深沉,使用叠词增添了韵律和节奏感。11.本诗尾联蕴含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2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学术界探讨墨家兼爱思想的文章非常之多,学者们大都通过“仁爱与兼爱”的对比讨论兼爱思想,认为儒、墨之异在于仁爱与兼爱的不同,然而笔者认为,兼爱是对仁的一种重新诠释。梁启超先生认为“兼相爱即仁,交相利即义。”唐君毅先生认为“则墨家之兼爱,明与儒家之仁爱极相似,而亦为一仁教。”墨子正是通过批判不相爱与自爱,提出了兼爱思想。墨子的兼爱是一种普遍之爱,不管人的贫富、强弱、贤愚,不论人的亲疏远近,都应该兼爱,兼爱也表现了人类的同类意识和平等意识。由此,墨子以兼爱为根基构建了墨家的“新仁学”。②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和墨子皆以仁义为社会的核心价值,以爱为契机重建社会秩序。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是仁,主张爱人为仁,又主张“为仁由己”,“爱人”凸显了仁的普遍性,“为仁由己”则突出了仁的内在性。可以说,仁既有普遍性又具有内在性。墨子吸收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在对儒家仁学思想吸收和批判的过程中提出了兼爱学说,并建构了墨家的“新仁学”。墨子一方面主张兼爱,另一方面强调仁义价值来源于天志,前者展现了仁爱的普遍性,后者显示了仁的外在性。所以,墨子的仁具有普遍性和外在性的双重特性。③孔子后学重视孝悌,把孝作为实现仁爱的基础,从而突出了亲亲之爱。曾子云:“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浦之而衡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孔子以仁为核心,曾子则把孝提升为核心范畴,将孝作为天地之根本法则。曾子重孝就改变了孔子以仁为主导的思想方向,使孔子的仁学遭到扭转与颠覆。从孔子到曾子,儒家的仁学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④墨子批判了孔子后学的这种观点,认为孝的凸显会导致人们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对不同人施与不同的爱,在墨子看来,血缘之爱无法实现普遍之爱。墨子看到了爱人与爱亲之间的矛盾,因此提出了兼爱。墨子还思考了仁义价值的根源,用天志来担保仁义,从而突出了仁的外在性和普遍性。⑤在价值观混乱的时代,墨子重新确立了仁义价值的超越性和神圣性。与孔子的仁学相比,墨子的仁学具有了一些新特点。⑥第一,《墨子》一书中首次出现了仁义连用,且极其普遍。《墨子》一书中还出现了仁义对举。“子墨子为鲁阳文君曰:‘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在这里,窃犬窃彘固为不仁,窃国窃城实为大不义,从反面将仁义对举且可以互用。“仁义”不是仁与义两个概念的简单相加,或者说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联系,还有内在的紧密关联。首先,墨子认为义重于仁。其次,墨子认为仁义互补。再次,墨子认为仁义皆外在。最后,墨子认为仁义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可以说,在墨子的思想体系中“仁义”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一对范畴。墨子最早仁义连用,把仁义作为核心范畴,从仁义价值出发构建了自己的思想体系。⑦第二,墨子突出了仁的外在性。孔子论仁,以个人的道德自觉为起点,孟子论仁以恻隐之心为发端。墨子则与之相反,“今天下之君子,中实将欲遵道利民,本察仁义之本,天之意不可不慎也。”认为仁义的根源是天,用天来保障仁义,也使仁义具有了外在性。⑧第三,墨子还突出了仁的普遍性。墨子的仁爱表现为对弱者一视同仁,对饥者、寒者都要有仁爱之心。“文王之兼爱天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无有私也。”墨子用兼爱来重新诠释仁,赋予了仁以普遍性。(摘编自盖立涛《墨家“新仁学”思想探析——以先秦儒、墨仁学比较为线索》)12.下列关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者们认为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的不同导致了儒、墨学说的差异,如“兼相爱即仁,交相利即义”。B.孔子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都具有普遍性,但前者突出“仁”的内在性,后者展示“仁”的外在性。C.曾子认为仁爱要从爱亲开始,把孝提升为核心范畴,作为天地的根本法则,这使儒家的仁学发生重大变化,D.世俗君子认为偷窃一条狗一只猪是不仁,而窃取了一个国家一个都城却是义,墨子对这种看法表达了讥讽。13.下列各项与第④段中墨子观点相符的是()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D.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西铭》)14.作者认为“兼爱是对仁的一种重新诠释”,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玉兰吾妻乔叶奶奶说她是文盲,我原本是信的。直到在村小上了学,才发现她也能识些字。有一次,我在写天字,写得马虎,那一竖便往上顶破了横。她路过时看了一眼便站住,问,你写的这是个啥。我说是天。她说我看像是夫。我说就是天。她说天字出头就是夫。我不耐烦地说夫什么夫,她说丈夫的夫。我翻眼看她,她却突然红了脸,疾步离开了。再后来我才知道,在同村的老太太里,只有她识些字。她不仅会写自己的名字,还认识和自己名字相近的字,即自己名字的周边。和玉长得像的王、主,甚至圭,和兰形貌近的羊、美、竺。家这个字她也认识,还知道女和子凑在一起是个好。村里刷标语,她能准确地读出“农村”“形势”“建设”“贡献”之类的词。我写作业时她常在旁边入迷地看着,很喜欢听我念书,念得越大声越好。有时我故意扯破了喉咙念,然后喊累,让她给我烙鸡蛋饼,要油大的,层多的。①她一边骂一边做,骂时做时都喜滋滋的。那个初秋的中午,院子里晒满了预备过冬的被褥枕头,屋子里的箱柜也都大敞着口。奶奶和七娘在院子里说话,我吃完饭,还不到上学时候,有些无聊,也有些好奇,便往箱柜里翻看。就看到一个卷得很紧的包袱,便一层层打开,是一件大红碎花的棉袄,虽是一股子陈气,颜色却还很艳。我想试试,便抖开,就掉出了一个牛皮纸信封。很自然地就拆开了里面的信。屋里光线昏暗,我便拿到堂屋去看,不自觉地念了出来:玉兰吾妻:见字如面。我这里都还顺利。勿念。你在家照顾老小,我知十分辛苦,实为不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农村很需要建设,你要多参加新社会的学习,要多做贡献。现在形势大好,我估计最迟到明年春天就能完全胜利,安心等我回来就好。夫绍功即日有些字我还不认得,就只能蒙个音儿。正磕磕巴巴地念着,奶奶就跑了进来,边跑边骂,你个鳖孙在那儿干啥哩?我就堂皇回答,认字呢。这是信吧?我念念咋啦?她伸了伸手,似乎想要夺过来,又缩回去,似乎是怕把信扯坏了,瞪了我好一会儿,方才抖着手说,你给我搁桌上,赶紧爬去上学,我便搁桌上,爬去上学。她激烈的反应让我越发好奇,就总想再去偷看,她却换了地方。我找了又找,终于发现她藏在了枕头里,便故意拿到她跟前抖搂,这回她好像没那么生气了,温言款语地哄着我,叫我把信还她。然后她再藏起来,我再找。像捉迷藏似的,我们俩玩了好几个回合。每到天气转凉,她就会开始泡脚,也让我一起泡。一个晚上,我们俩又泡脚时,她问了一番我的功课,我的语文刚考了个满分,看她喜悦,便顺势吹牛,说老师夸我在全班识字最多,普通话最标准。就知道俺萍精能得很。她摩挲着我的脸。你把那信拿出来,让我给你念念。我大刺剌地说。她似乎是寻思了一会儿,方才把信从贴身小衣的口袋里拿出来。信纸摸起来已经润润的了。她说,你爷爷就写了这么一封信,就这一封。你仔细拿着,好好给我念一遍。她说。②不要声高。她又说。被她的郑重拘着,我便好好念了一遍。也没有声高。念完才看见她满脸的泪。奶奶,你咋啦?被她的泪吓着,我瞬间也哭起来。乖啊,不哭。她把我抱过来,却依然无声地哭着,哭着。我在她的怀里,也哭着。不明白她为什么哭,便哭得茫然。又因她的哭而难过,便也哭得恳切。我们两个就这么哭了好一会儿,她方止住。拍了一下我的脑袋说,这封信连你爸你叔都没看过,咱家只有你看过,只有你啊你个小鳖孙。我家大门的门楣上被钉上了一个长方形的小木牌,用红漆正楷写着“光荣烈属”。日子好起来后,每年春节村里都会送来两斤五花肉,很久之后我才发现,用这两斤肉做的菜,奶奶从来没有动过一筷子。从来没有。小鳖孙到底是小,她的悲伤对我而言难以理解,那便不去理解。能确凿理解的是我已经掌握了她的核心机密,这让我越发有恃无恐,恃宠而骄,不知分寸在作死的边缘反复试探,时不时地以这封信为把柄戏弄戏弄她。比如我会偶尔冷不丁地喊一声,玉兰吾——眼看她要打过来,再接上一个“奶”字,还戗她,咋啦,叫玉兰吾奶不中?玉兰吾奶,玉兰吾奶!她便又气又笑地骂,中你个鳖孙。玉兰吾妻,玉兰吾奶——童年的记忆里,我从来只知道她叫玉兰。什么时候她还被叫作迎春呢?迎春,这是她出嫁前的闺名,无疑的。那么便可以就此推断,玉兰肯定是爷爷在婚后给她起的新名。这两样花开的时令也一样。相较而言,迎春更偏乡土,玉兰更偏雅致。在那个年代,给妻子取一个新名,是不是相当于送上了一件非物质的爱情礼物?后来回想起来,那时的我,其实是奶奶的小闺蜜,最小最亲的闺蜜。她给我的,是至高的闺蜜待遇,才会对我分享这封信。只是这个小闺蜜实在是太小了,太糊涂了。以至于多年后的现在才意识到,这封信就是她这辈子唯一的情书。而这封信对她的意义,却绝不仅仅是情书。(有删改)1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多处使用方言词语,如“精能”“中”“鳖孙”等,营造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让小说叙述显得真实可信。B.奶奶藏信的地方换了几处,棉袄、枕头、贴身小衣的口袋等,每处都隐秘且妥帖,如同她对爷爷的感情。C.“我”常戏弄奶奶,始终无法理解奶奶的悲伤,而奶奶却把我当成最亲的闺蜜,写出了奶奶无人可诉的落寞与悲伤。D.“我”对奶奶的回忆丰富、具体,蕴含着“我”对亲人、童年的深情,也包含着“我”对成长过程的反思。16.下面两个句子朴实无华却耐人寻味,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①她一边骂一边做,骂时做时都喜滋滋的。②不要声高。她又说。17.这篇小说有另外一个标题——“情书”,你认同哪一个标题?请结合全文分析。三、整本书阅读及语言运用(17分)(一)整本书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18.以下诗句隐含了《乡土中国》中“安土重迁”观念的一项是()A.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白居易《琵琶行》)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C.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D.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19.根据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男女生理上的分化是为了生育,生育却又规定了男女的结合。这一种结合基于异,并非基于同。在相异的基础上去求充分了解,是困难的,是阻碍重重的,是需要不断的在创造中求统一,是浮士德式的企图。……对生活的态度是以克已来迁就外加,那就是改变自己去适合于外在的秩序。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是古典的,也是亚普罗式的。(费孝通《乡土中国·男女有别》)材料二:秀莲提出分家,孙少安坚决不同意,后来,老人反过来劝说少安,最终成功分家。搬进新窑后,秀莲更加用心经营她和少安的小家庭,但这些表现使得少安“十分难堪”,并觉得妻子“不像话”,因为他觉得自己首先是孙家的“儿子”,其次才是秀莲的“丈夫”。(路遥《平凡的世界》)请根据材料一的观点并联系《乡土中国》相关内容,分析材料二秀莲和少安产生冲突的原因。(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无论是诗史之诗,还是新世界诗,都有一条红线_____其中:反帝爱国、变法图强。你被诗界誉为诗歌革命的旗手,不仅在于一新诗风,抛弃了繁琐的形式;更在于为诗歌赋予了崭新的思想内容。与其说你是以诗推动诗歌革命,毋宁说你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