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语言特色的价值审视与教学思考_第1页
民间故事语言特色的价值审视与教学思考_第2页
民间故事语言特色的价值审视与教学思考_第3页
民间故事语言特色的价值审视与教学思考_第4页
民间故事语言特色的价值审视与教学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要: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关注人物对话、聚焦互动式表达特色、发现伏笔构思的精妙,能够帮助学生品味民间故事的语言价值,从体会中学习表达的密码,习得语言表达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民间创作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词:语言密码;叙述特色;语用价值;民间故事最生动的语言来自生活,最有生命力的文学根植于民间。民间故事的语言极具特色,赋有生命力,带着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它特别有感染力,不知不觉中就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它带着中华文化所独有的委婉,在隐隐的表达间若有所指……引导学生读民间故事时,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民间故事语言的独特魅力,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领会中华文化的文学价值、文化价值。一、关注对话,发现语言价值民间故事最吸引人的是故事人物的生活语言,关注对话,就是捕捉其中的点睛之笔。学生读懂人物语言,便能读懂一个时代,收获语文智慧。(一)读懂对话,体会人物形象闻其言,知其人。品读人物对话,可以让一个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有一天,英台突然这样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想到这儿,祝英台鼓起勇气走到父母面前:“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英台想上学及向父母表达意愿的两个片段。仔细回味英台的这两句话,便看到了一位有主见、有想法的女子。古时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缠小脚、做女工才是她们正确的生活方式。可英台的想法却是对现实社会的质疑,语气中透着果敢、坚定。这也与后面她反对包办婚姻,选择与山伯一起化蝶成双,至死也不放弃自己的爱情相呼应。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牛郎织女》这是《牛郎织女》中王母抓织女回天庭时的一个片段。聚焦织女,只有简短的一句叮嘱:“快去找爸爸!”然而,就是这短短的五个字,却道出了她内心所有的情绪。首先,织女爱她的孩子,她希望孩子们尽快离开眼前的是非之地,去找自己的父亲;其次,尽管牛郎是个可怜的放牛郎,是个凡间的穷小子,可在织女心里,他却是可以信任、可以依靠、可以托付一辈子的那个人,在危险面前,她想到的不是向自己至高无上的祖母求情,而是自己丈夫的安危;最后,織女不像英台,她没有跟王母据理力争,缺乏一种护卫自己婚姻权利的底气。都说言为心声,语言往往是人的情感、情绪、内心思想的产物。关注对话,是读懂文本、读懂故事的密钥,能够在帮助读者梳理情节的同时,让读者更容易也更深刻地走近人物、赏析人物。(二)追问对话,体会表达精妙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生活、工作、学习中适用语境的能力。读对话,不仅仅是为了读懂故事里的人和事,更是为了借文本的例子写好人物对话。对学生而言,往往品读对话、参悟人物形象比较简单,但他们用自己的笔触去刻画人物却如此困难,创造比领悟要更难。事实上,教师读学生习作中的人物对话,往往千人一语——无论什么身份、什么年龄、什么性格,学生创造的对话根本不能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所以,教师一定要就这个对话进行追问,在追问中让学生感悟对话描写的妙处。“爹,娘,我要到杭州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梁山伯与祝英台》针对上面这段英台的话,教师至少可以设计以下三大追问:1.“你听懂英台的意思了吗?她最想说的是什么?”2.“她为什么不简单地说‘我要去读书,却多说了36个字呢?”3.“关于写好人物语言,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这样的追问,至少可以让学生明白两点:一是对话不是简单地把事情说清楚,而是要说到对方心里,让别人认同;二是对话要符合人物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经过追问点拨,教师再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进行现场练笔,学生的对话仿写自然有所长进。二、聚焦互动,发现叙述特色民间故事的语言相对其他的历史故事,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它是口耳相传的,故事的文字里多有口头交流的互动。就是这看似可有可无的搭讪,却加强了故事的情境感染力,让人读来又亲近三分。清明时分,西湖岸边花红柳绿,断桥上面游人如织,真是好一幅春光明媚的美丽画面。突然,从西湖底悄悄升上来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原来,她们是两条修炼成人形的蛇精,虽然如此,但她们并无害人之心,只因羡慕世间的多彩人生,才一个化名叫白素贞,一个化名叫小青,来到西湖边游玩。可是,“保和堂”的兴隆、许仙和白娘子的幸福生活却惹恼了一个人。谁呢?那就是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白蛇传》上面两段文字中,都有互动——“怎么回事?人怎么会从水里升出来呢?”“谁呢?”讲述者以听者的身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恰到好处也更引人入胜。纵观学生日常的习作表达,往往最缺少与读者互动的问答或过渡。对这种“互动”,教师初读就会发现,这种表达异于寻常的陈述,却也说不出更多的妙处。要想帮助学生领会这种互动的妙处,并让学生真正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加强引导。教学时,教师可以删删减减,让学生把这些小互动删除再朗读,然后再还原。经过这么反复对比,学生自然能领会到两种表达虽然意思一致,但有了小互动后,表达有缓冲,其更尊重读者的心理,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从比较领会到迁移创造,就是一个提醒的距离。在学生进行习作表达时,教师不妨带上一句:“在需要的地方,来一个明知故问,加上一两个与读者的互动,可以让你的习作更吸引人。”如此,学生就会给教师一个情理中又意料之外的惊喜。“嗒嗒嗒……”楼梯口传来了高跟鞋的节奏,会是谁呢?何老师可是最爱平底鞋了,应该不是她。是王老师吗?可这走路的节奏不对呀,王老师好像更加风风火火点。这到底是谁呢?呵呵,别急,脚步声已经到了门口,一会见分晓。——学生习作“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是笔者班上一个学生的习作片段。在这个习作中,这位学生用到了“会是谁呢?”“呵呵,别急”作为互动,一来细腻地刻画了她丰富的内心活动,二来也的确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可谓成功的互动。语文深度学习的重要特征,就是从知识到经验的转化,既要调动原始的认知经验来参与当下的学习,又要将当下的学习信息与原本的经验体系建立起结构性的关联,使知识转化成与生命个体有关且能够操作和关注的内容。三、发现伏笔,感受绝妙构思民间故事中,最有意思的就数大大小小的伏笔了。那些伏笔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暗藏玄机,仔细读来,忍不住拍案叫绝。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它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话没说完就死了。——《牛郎织女》这是很多人最喜欢的一段伏笔,因为这段伏笔中提到的牛皮,为后面织女被抓回天庭时,牛郎上天提供了最需要的帮助,让故事不显得突兀,读来让人佩服此处交代之必要。相信很多人读到这一段,总是热泪盈眶,舍不得老牛、感谢老牛。的确,是老牛帮助牛郎织女相遇、相爱的,而此刻老牛离世了,却还是想到他们的需要,为他们的将来打算。但清醒的读者知道,真正让自己感动的不是老牛,而是这个故事的创造者,他是多么智慧——早就想到了未来的结局!所以才在此之前为他们的再次团聚做了最好的安排。如果没有这一段,没有这个重要的伏笔,后面的故事则无法解释。伏笔就是这么神奇,就好像一个有着未卜先知、具有超能力的预言家!这样的伏笔在其他民间故事里也比比皆是。如“范喜良因躲避官兵抓壮丁而误闯孟家花园”,也为后面又被抓去修长城埋了个伏笔,让事情显得不突兀而在情理中;再如“许仙和白娘子结为夫妻,开了一间‘保和堂药店”,看似轻松平常的事,实则为“保和堂”“抢”了金山寺的香火、法海寻仇埋下了伏笔。欣赏伏笔,会带来一种豁然开朗的若有所思,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逻辑。当然,学生不仅要学会欣赏,还可以尝试设计。在学生日常写记叙文时,教师可以要求他们花些小心思,设计一些简单的伏笔。如一个事物的铺垫,一个细节情境的创设,使习作呈现出一种结构上的呼应。教师也应该让学生知道,伏笔不是简单的與后面的事情相呼应,有时更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导火索,引发更多的高潮。四、体会想象,享受离奇创造民间故事中的想象,深深给人带来了无比强大的冲击与惊喜。不妨来欣赏一组句子:1.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2.就在坟墓合上的那一刻,风消云散、雨过天晴。各种野花在风中轻柔地摇曳,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飞出来,在阳光下自由地翩翩起舞。3.瓜熟了,一瓜跨两院得分啊!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了名字,叫孟姜女。4.小青逃离金山寺后,数十载深山练功,最终打败了法海,将他逼进了螃蟹腹中,救出了白娘子。这四个句子分别源于“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创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让故事更多了几分神奇,这也造就了人们对这四大民间故事的百听不厌、百读不厌。反观如今学生的习作表达,明明要求写想象作文,但无论是“铅笔盒里的故事”,还是“丛林历险记”,用的都是一套“换汤不换药”的老把戏——写出来的想象作文是换了环境、主角的写实作文!除了赋予各种动植物、器物以说话的本领,让它们做人一样的事,有什么不是写实世界里发生的呢?换句话说,把这些动植物、器物换成人物,一点都没有间隙和尴尬,这是想象作文吗?学生的想象力严重缺失,又何来创造力?而阅读中国民间故事,却可以帮助学生脑洞大开:可以想象更多的蛇会变成什么身份、创造怎样的相遇、拥有怎样的法术;可以想象梁山伯、祝英台如何再幻化为人,续写前世未断的尘缘;可以想象也许黄瓜花上坐着个精灵,小精灵正等着与黄瓜来一场星空下的旅行;可以想象又有人会从家里的小鸡嘴里听到机密,拯救整个人类……想象需要被点燃,读民间故事,可以点燃更多的神奇思维:让学生学会遨游宇宙;拜谢神灵,与太上老君一起炼仙丹;化身细菌,去垃圾的世界看看侵略和扩张;做根藤蔓,任日出日落看虫飞雁落……不仅是题材,更重要的是细节想象:人不一定只有三只手,也许一下子多了五只手;谁说只有植物会开花,小猪也开花;雨不再从上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