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邵武七中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七中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七中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七中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七中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七中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52分)1.某同学暑假里参观了一处远古人类博物馆,这是他保存的参观券,请根据上面信息,判断他参观的是哪一博物馆?(ꢀꢀ)A.元谋人博物馆B.北京人博物馆C.山顶洞人博物馆D.半坡博物馆2.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3.氏族聚落建立后,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也正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远古人类开始了(ꢀꢀ)A.游牧生活B.烧制陶器C.定居生活D.掠夺战争4.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A.洞穴B.干栏式房屋C.四合院D.半地穴式房屋第1页(共19页)5.很多同学喜欢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村C.浙江河姆渡D.山东大汶口62014年4月5日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A.他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B.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C.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7.“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的“神农”是(ꢀꢀ)A.炎帝B.黄帝C.尧D.舜8.下面示意图左下角的括号里应该填(ꢀꢀ)A.禅让制B.分封制C.皇帝制D.郡县制9.一个政权的建立应该有时间、国号、都城、开国之君等要素,一位同学列表学习了某个朝代建立的几个要素,请你指出错误的一项(ꢀꢀ)ABCD国号时间商公元前2070年启建立者都城阳城A.AB.BC.CD.D10.西周末年,王室势力日益衰弱。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历史上称为东周。那么,东周建立在哪个世纪哪个年代?(ꢀꢀ)A.公元7世纪70年代B.公元8世纪70年代C.公元前7世纪70年代D.公元前8世纪70年代11.夏商西周时期区分尊卑等级是按照(ꢀꢀ)A.血缘关系B.军功多少C.财产多少D.学问多少12.在夏商西周的贵族阶层中最低一级的是(ꢀꢀ)A.天子B.诸侯C.卿大夫D.士13.仔细观察图中君臣二人的对话,指出这幅图和下面哪一事件密切相关?(ꢀꢀ)A.齐桓公称霸B.晋文公称霸C.楚庄王称霸D.秦穆公称霸第2页(共19页)14.战国时期,楚庄王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到洛水流域,并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里的“九鼎”象征着(ꢀꢀ)A.王权B.财富C.王宫D.武器15.图中A、B、C为战国七雄中的诸候国,其中A、B、C分别代表了(ꢀꢀ)A.赵、韩、楚B.韩、赵、楚C.楚、赵、韩D.赵、楚、韩16件(成语或典故)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A.和平稳定的历史B.诸侯争霸的历史C.经济发展的历史D.百家争鸣的历史17.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战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灾难B.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C.促进了周王室的巩固与统一D.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8.如图中耕作方式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瓦解与崩溃B.诸侯争战的连绵不断C.百家争鸣的宣传鼓动D.铁犁牛耕的普遍使用19“”这段话说得是商鞅变法的(ꢀꢀ)A.背景B.经过C.内容D.影响20.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A.司母戊鼎B.鱼纹彩陶盆C.第3页(共19页)甲骨文D.冰裂纹瓷器21.了解历史离不开文字记载,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A.金文B.甲骨文C.小篆D.隶书22.你能猜出如图的甲骨文是十二生肖中的哪一个吗?(ꢀꢀ)A.猪B.羊C.兔D.马23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商朝D.西周24.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流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这说明了(ꢀꢀ)A.儒家思想是统治者唯一信奉的思想B.熟读半部《论语》就能治理好国家C.孔子是封建社会各朝代最高统治者D.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产生巨大影响25.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如示意图)”,指的是(ꢀꢀ)A.一百名学者在争鸣B.一百家派别在争鸣C.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D.一场影响深远的民主政治运动26.老子是春秋时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主要收集在(ꢀꢀ)AꢀBCD二、辨析题27.在历史课上,老师介绍:“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关于商鞅变法的辩论:小历: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变法是成功的。小史:商鞅因变法触及旧贵族利益,惨遭车裂而死,变法失败了。你赞同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三、材料题(28题11分,29题11分,共22分)2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察下面一组示意图第4页(共19页)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荀子•儒效》(1)两则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封国的统治者叫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侯应向天子履行哪些义务?(4)西周的这种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2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1)材料一中“二王庙”是为了纪念谁?他们有何功绩?(2)图二是图一中的“二王”修建的工程,你认为该水利工程在当时的功能有哪些?材料二中的“伯禹”指的是谁?(3)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四、综合题(30题8分,31题12分,共20分)30温和再现历史。下面是网上下载的两段历史歌谣:歌谣一: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歌谣二: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在吟咏品味之后,请回答下列问题。(1)歌谣一中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标志事件是什么?(2)歌谣二中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遭到旧贵族反对的是哪一条措施?最受农民欢迎的是哪一条措施?第5页(共19页)(3)材料中体现齐桓公能成为“第一霸主”和“战国后期秦最强”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1“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某校将举办一次专题活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策划。(1)设计活动主题:ꢀꢀ(2)开展专题讲座,完成资料卡片图1。(3)举办图片展(如图2、3图2人物:ꢀꢀ图3人物:墨子ꢀ主要思想:“仁”和“礼”主要思想:ꢀꢀ。第6页(共19页)福建省南平市邵武七中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2分,共52分)1.某同学暑假里参观了一处远古人类博物馆,这是他保存的参观券,请根据上面信息,判断他参观的是哪一博物馆?(ꢀꢀ)A.元谋人博物馆B.北京人博物馆C.山顶洞人博物馆D.半坡博物馆【考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谋人.【解答】由“1700000年前”“元谋人博物馆”判断是元谋人.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故选A.ꢀ2.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考点】北京人;山顶洞人.【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知识点.【解答】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途径是考古发掘.故选D.ꢀ3.氏族聚落建立后,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也正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远古人类开始了(ꢀꢀ)A.游牧生活B.烧制陶器C.定居生活D.掠夺战争【考点】氏族社会.【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农耕与定居生活.【解答】氏族聚落建立后,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也正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类获得了相对稳定的食物来源,这使远古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故选C.ꢀ第7页(共19页)4.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A.洞穴B.干栏式房屋C.四合院D.半地穴式房屋【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其生活的遗址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由于南方多雨潮湿,因而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故选B.ꢀ5.很多同学喜欢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村C.浙江河姆渡D.山东大汶口【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分析】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解答】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种植水稻.故选C.ꢀ62014年4月5日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A.他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B.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C.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第8页(共19页)D.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们祭祀黄帝的原因.需要重点了解黄帝的相关历史知识点.【解答】的主体.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故本题答案选C.ꢀ7.“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的“神农”是(ꢀꢀ)A.炎帝B.黄帝C.尧D.舜【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分析】“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除神话传说以外,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证据表明,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其中,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A业的转变.B.皇帝的贡献是建造宮室,制作衣裳,发明舟车,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C和D.尧和瞬都是皇帝之后的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故选:A.ꢀ8.下面示意图左下角的括号里应该填(ꢀꢀ)A.禅让制B.分封制C.皇帝制D.郡县制【考点】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分析】本题考查禅让制.【解答】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2070﹣﹣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选A.ꢀ9.一个政权的建立应该有时间、国号、都城、开国之君等要素,一位同学列表学习了某个朝代建立的几个要素,请你指出错误的一项(ꢀꢀ)AB国号时间商公元前2070年第9页(共19页)CD建立者都城启阳城A.AB.BC.CD.D【考点】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前2070年,启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因而国号商朝错误,应该为夏朝.故选A.ꢀ10.西周末年,王室势力日益衰弱。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历史上称为东周。那么,东周建立在哪个世纪哪个年代?(ꢀꢀ)A.公元7世纪70年代B.公元8世纪70年代C.公元前7世纪70年代D.公元前8世纪70年代【考点】纪年方法和年代计算.【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东周建立的世纪和年代.【解答】东周建立于公元前770公元前770年应是公元前8世纪70年代.故选D.ꢀ11.夏商西周时期区分尊卑等级是按照(ꢀꢀ)A.血缘关系B.军功多少C.财产多少D.学问多少【考点】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当时夏商西周社会状况的认识.【解答】当时的社会又是以血缘的亲疏关系为依据来确定贵族、平民和奴隶的等级身份的,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在夏商西周的贵族阶层中最低一级的是(ꢀꢀ)A.天子B.诸侯C.卿大夫D.士【考点】夏商周时期奴隶的悲惨生活.【分析】本题考查了夏商西周的贵族阶层.统治阶级里最低的一层.士下面就是平民,平民下面是广大的奴隶.故选D.ꢀ13.仔细观察图中君臣二人的对话,指出这幅图和下面哪一事件密切相关?(ꢀꢀ)第10页(共19页)A.齐桓公称霸B.晋文公称霸C.楚庄王称霸D.秦穆公称霸【考点】春秋五霸.【分析】本题考查齐桓公称霸.【解答】春秋时期,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依据题干信息“称霸天下”“”知这幅图反映的是齐桓公称霸,故选A.ꢀ14“九鼎”象征着(ꢀꢀ)A.王权B.财富C.王宫D.武器【考点】春秋五霸.【分析】本题考查楚庄王问鼎中原的史实.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故“九鼎”象征着王权.故选A.ꢀ15.图中A、B、C为战国七雄中的诸候国,其中A、B、C分别代表了(ꢀꢀ)A.赵、韩、楚B.韩、赵、楚C.楚、赵、韩D.赵、楚、韩【考点】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分析】本题考查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解答】战国位置按口诀记:东南西北到中间,齐楚秦燕赵魏韩.因而C为楚国;且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赵、魏、韩,因而A为赵国、B为韩国.故选A.ꢀ16件(成语或典故)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A.和平稳定的历史B.诸侯争霸的历史C.经济发展的历史D.百家争鸣的历史【考点】春秋五霸.【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的历史.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第11页(共19页)ꢀ17.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战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灾难B.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C.促进了周王室的巩固与统一D.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考点】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争霸的影响.【解答】“促进了周王室的巩固与统一”说法错误,应是使周王室衰微.故选C.ꢀ18.如图中耕作方式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瓦解与崩溃B.诸侯争战的连绵不断C.百家争鸣的宣传鼓动D.铁犁牛耕的普遍使用【考点】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铁犁牛耕的普遍使用.“个体农耕”取代了“千耦其耘”,“千耦其耘”的现象应出现于西周时期.故选D.ꢀ19“”这段话说得是商鞅变法的(ꢀꢀ)A.背景B.经过C.内容D.影响【考点】商鞅变法.【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点.【解答】的是商鞅变法的影响.故选D.ꢀ20.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A.司母戊鼎B.第12页(共19页)鱼纹彩陶盆C.甲骨文D.冰裂纹瓷器【考点】青铜器.【分析】本题考查商朝的青铜文明.【解答】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故选A.ꢀ21.了解历史离不开文字记载,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A.金文B.甲骨文C.小篆D.隶书【考点】文字的演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解答】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故选B.ꢀ22.你能猜出如图的甲骨文是十二生肖中的哪一个吗?(ꢀꢀ)A.猪B.羊C.兔D.马【考点】文字的演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解答】它的意思,观察图片可知,这是甲骨文是十二生肖中的羊字.故选B.ꢀ23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商朝D.西周【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天府之国”第13页(共19页)无限魅力故选B.ꢀ24.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流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这说明了(ꢀꢀ)A.儒家思想是统治者唯一信奉的思想B.熟读半部《论语》就能治理好国家C.孔子是封建社会各朝代最高统治者D.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考点】老子和孔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着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他的弟子将其言行整理成《论语》一书.孔子的学说成为了封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故选D.ꢀ25.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如示意图)”,指的是(ꢀꢀ)A.一百名学者在争鸣B.一百家派别在争鸣C.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D.一场影响深远的民主政治运动【考点】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依据题干的关键信息“”史称‘诸之百家’”“百家争鸣”并发扬光大,树立对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自豪感.故选C.ꢀ26.老子是春秋时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主要收集在(ꢀꢀ)ABCD【考点】老子和孔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老子.证法思想.第14页(共19页)故选A.ꢀ二、辨析题27.在历史课上,老师介绍:“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关于商鞅变法的辩论:小历: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变法是成功的。小史:商鞅因变法触及旧贵族利益,惨遭车裂而死,变法失败了。你赞同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考点】商鞅变法.【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评价.【解答】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变法的目的达到了.故答案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三、材料题(28题11分,29题11分,共22分)2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察下面一组示意图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荀子•儒效》(1)两则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封国的统治者叫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侯应向天子履行哪些义务?(4)西周的这种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考点】西周的分封制.【分析】(1)本题考查分封制及其实施的目的.(2)本题考查分封制封国的统治者的名称.(3)本题考查分封制中诸侯应向天子履行的义务.(4)本题考查分封制的作用.第15页(共19页)【解答】(1)由材料一两幅图片和材料二“(西周初年)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封制,周天子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2)西周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分封亲属、功臣等为诸侯,建立诸侯国.所以封国的统治者就叫诸侯.(3)西周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4)西周通过分封制,巩固了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故答案为:(1)分封制,巩固统治.(2)诸侯.(2)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4)西周通过分封制,巩固了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2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1)材料一中“二王庙”是为了纪念谁?他们有何功绩?(2)图二是图一中的“二王”修建的工程,你认为该水利工程在当时的功能有哪些?材料二中的“伯禹”指的是谁?(3)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历史开放性问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李冰父子的功绩.(2)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当时的功能及大禹.(3)本题主要考查从李冰父子和大禹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解答】(1“二王庙”“”“天府之国”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第16页(共19页)(2)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主持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采取了中流作堰的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材料二中的“伯禹”指的是大禹.相传很早以前,黄河经常泛滥,大禹带领自己的部落对黄河进行疏导,为此三过家门而不入.此后黄河再也没有泛滥,并且造福人类.(3)本题的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学习他们身上坚持不懈、舍己为人、为人民造福的精神.故答案为:(1)李冰父子.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2)功能:防洪、灌溉.大禹.(3)学习他们身上坚持不懈、舍己为人、为人民造福的精神.ꢀ四、综合题(30题8分,31题12分,共20分)30温和再现历史。下面是网上下载的两段历史歌谣:歌谣一: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歌谣二: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在吟咏品味之后,请回答下列问题。(1)歌谣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