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词诵读《登快阁》教学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语文】古诗词诵读《登快阁》教学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语文】古诗词诵读《登快阁》教学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语文】古诗词诵读《登快阁》教学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语文】古诗词诵读《登快阁》教学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登高登阁,或览胜,或寄远……王之涣登鹳雀楼,他看见了落日西沉、黄河东流,想到了望远须登高的朴素哲理。杜甫登泰山,他看见了巍峨泰山,神奇缥缈,产生了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壮志。那么,黄庭坚登阁,他看见了什么?他想到了什么?今天一起来学习黄庭坚《登快阁》情景导入1.把握诗歌意象意境、诗中典故,体悟诗人的情感的起伏变化。2.感悟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矛盾心理。学习目标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此时作者三十八岁,在太和令任上已有三个年头。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它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写作背景登,即点明诗人登临望远。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作者写此诗时做泰和县知县。诗人登上快阁,以抒情感。解题壹理解诗意登快阁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涵泳诗韵自由朗诵,并根据课本注释,尝试翻译全诗。

我办完了公事,登上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我从万里之外的远地乘船归来,在船上吹起长笛,我的这颗心,将愿与白鸥结为朋友。贰赏景悟情1.首联运用了什么典故?(1)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表达诗人为官事所困以及了却官事之后的快意。(2)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表现诗人了却官事,登上快阁,尽览美景的愉悦心情。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以登上快阁为快事——入题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蕴含了怎样的情感?①景象:秋叶凋零,远山无数,天空更显辽阔;江水澄澈,月映江面,月影格外分明。②手法:用典,化用了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③情感:描绘出开阔、明净的深秋晚景,透露出诗人摆脱了案牍之劳后登上快阁欣赏美景的愉悦心情。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从远眺中求得快意——绘景3.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①用典,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典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的典故。②感叹自已心怀志事,世无知音,所以如伯牙之绝琴,不再弹奏,聊且借金樽美酒遣怀自娱。阮籍,善为青白眼。作者借此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的情怀。写出了诗人因世无知己、怀才不遇而借酒解愁的苦闷和感慨。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自身处境难有快心——抒情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①弃官归隐。②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和那里的白鸥结盟,过上逍遥自得的生活。③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诗人面对澄江秋月的无限美景,弃官归隐之心油然而生,就寄托于“归船”、“白鸥”,表达自己对远离世俗(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而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展开联想以表快愿——述志归隐,似乎是中国古代士人与出世、入世之间的一种矛盾选择。初唐诗人王绩,三仕三隐,最终还是隐居以终老;陶渊明久居樊笼,认清了官场污浊与昏暗,他选择“穷则独善其身”般的内心坚守,归隐山林,终“复得返自然”。

但黄庭坚不一样。通过知人论世可知,他一生尽管他因“痴留”于繁冗的仕事而登阁抒怀,倚晚晴而得以暂时地忘却烦恼。他渴望归隐山间,却终未归隐,一生都在浮沉之中走过,他的坚持不是强撑硬扛,而是中国古代仁人志士最初的坚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修身”,或者说是《孟子》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有志之士能坚守初心,便能守住那个时代的风骨。这才是黄庭坚的处境中“自得其快”的真正原因。全诗明白如话,因景抒情寄慨,字字紧扣,层层关联,用典贴切无一字无来处,体现了江西诗派用字新奇、笔力雄健的特点。这首诗不仅给我们呈现了快阁上所见的美景,更为我们呈现了黄庭坚美好的精神境界。不同于前朝的骚人墨客,黄庭坚不是现实政治的冷眼旁观者,不是沉浸于纯思辨领域的清谈者,而是一个积极投身政治、安邦治国,内心却仍坚持正直、“以天下为己任”的入世者。课堂总结(1)“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2)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景阔远清旷,自古推为名句,《登快阁》中也有类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3)黄庭坚在《登快阁》中描绘自己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展现自己胸襟怀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巧用“伯牙绝弦”和“阮籍白眼”的典故。(5)“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示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的理想生活的追求。(6)《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透露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1)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2)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3)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4)朱弦已为佳人绝

青眼聊因美酒横

(5)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6)痴儿了却公家事

快阁东西倚晚晴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自称“痴儿”,颇具谐趣,“了却公家事”含义丰富,有不愿粘滞于公事上的自醒,也有了却公事而登快阁的自快。B.颔联“落木”意象,与杜甫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相比,有着一样的雄浑壮阔,但少了悲凉,多了洒脱。C.颈联运用两个典故,表现出诗人因知音不在,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清樽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D.尾联意蕴深远,其中“笛”这一意象与刘禹锡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笛”所蕴含的情感相同。【答案】DD.“万里归船弄长笛”表达了诗人要归隐的喜悦之情,黄诗的情感是愉快的。刘诗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闻笛赋”(魏晋之间,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康安为司马昭所杀,向秀经嵇康山阳旧属,闻邻人笛声,感怀亡友,作《思旧赋》。后因以“闻笛”为悼念故人之词。)的典故,表达的情感是哀伤的。两者情感不同。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B.诗人登上快阁,在晚晴余晖里倚栏远眺,“倚晚晴”三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做了铺垫。C.第五句中“朱弦”指琴,“佳人”即美人,引申为知音;这句话是说友人远离,自己早已没有弹琴的兴致。D.诗人即使见到美酒,眼中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一个“横”字传神地勾勒出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D.“即使见到美酒,眼中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错误,颈联写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句中“青眼”运用阮籍的典故,表示喜爱,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3.下列选项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登上快阁,倚栏远眺,“倚晚晴”三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做了铺垫。B.颈联中“朱弦”指琴,“佳人”即美人,引申为知音:意为友人远离,自己早已没有了弹琴的兴致。C.颈联中“青眼”一句的意思是:没有了“佳人”的相伴,诗人即使见到美酒,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D.尾联的“弄长笛”“与白鸥盟”指诗人希望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C.“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理解错误。“青眼”运用阮籍的典故,表示喜爱。“青眼”一句意思是诗人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4.下列对《登快阁》中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了作者公务之暇登快阁眺望。“痴儿”是作者的自嘲,但显示出一种兀傲的神情。“倚”字用得好,含有倚阁及赏晚晴两重意思。B.颔联描写出自己登快阁后的所见。这一联描写了“落木”、“千山”、“天”、“江”和“月”等景物,气象阔远,寄托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大自然的向往。C.尾联不说自己“想弃官归隐”,而是用了“归船”、“长笛”、“白鸥”等词语,这是将“想弃官归隐”这种抽象的思想感情用形象的东西表达出来,增加了诗歌的形象之美。D.诗人在结尾处为排遣烦忧的“归船”、“白鸥”之想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而且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寄托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错误。“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对照。句中并未抒发对官场的厌恶之情。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自比“痴儿”,办完公事后登阁,沐浴在晚晴的余晖里,倚栏远眺,体现了轻松舒畅的心情。B.颔联描绘登高所见秋景,千山重叠,无边落木,江水澄净,月色清明,营造了一种高远壮阔的意境。C.颈联借用典故抒情,既使诗歌语言精练,又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含蓄隽永,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D.尾联点明全诗意旨,“与白鸥盟”表明诗人想与白鸥结盟,一同高飞,从而获得功名利禄的政治追求。【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获得功名利禄的政治6.分析诗歌颈联运用典故的作用。【答案】颈联中前一句用伯牙、子期知音的典故,后句用阮籍青白眼典故。青眼看人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因为知音不在,便弄断琴弦,不再弹奏,只有看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只能用清樽美酒聊以解忧,获得一丝慰藉。7.翁方纲评黄庭坚诗云:“东坡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细吟此诗,当之无愧。全诗是怎样表现“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的,请加以分析。【答案】①从诗歌意境看。颔联描写落木千山。高天远大,澄江月明等画面,表现出开阔、远大、澄澈、清明的特点。境界寥廓高远,可谓“绝大之境界”。②从作者情感看,人生境界浩然豁达,疏放洒脱。首联有不愿沾滞于公事的疏放,颔联以寥廓高远之景映照出作者的豁达,颈联中作者虽知音难觅,却姿态孤傲。尾联“弄长笛”的景象潇酒恣肆,更显其酒脱豁达,成其“绝高之风骨”。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病后登快哉亭①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②黄华:菊花。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诗首联以“鸣蝉”起兴,“得意”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B.贺诗尾联“秋风发上生”意指鬓发斑白,更给人以秋风凄冷之感,用语新奇,不落俗套。C.黄诗颈联巧用两个典故,表现了诗人感慨知音难觅,唯幸美酒相伴的孤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