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和文化交流(教案)_第1页
2023-2024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和文化交流(教案)_第2页
2023-2024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和文化交流(教案)_第3页
2023-2024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和文化交流(教案)_第4页
2023-2024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和文化交流(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标要求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教材分析《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是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旨在通过介绍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商路帮助学生理解商业贸易活动在古代和近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本课主要讲授的内容是古代,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东西方贸易的主要路线丝绸之路的开通、发展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影响。因此本课对学生全面了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这一主题起着重要作用。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即丝绸之路、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和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其中,第一子目“丝绸之路”介绍了狭义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发展演变。第二子目“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全面介绍了除狭义丝绸之路以外的欧亚大陆其他重要的“丝绸之路”。第三子目“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从商品、技术、习俗、宗教等方面介绍了沿丝绸之路进行的东西文化间的交流。教学目标1.了解丝绸之路产生的条件,分析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2.知道欧亚大陆其他东西交通线的含义和路线,理解它们的历史影响。3.了解古代商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理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影响。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丝绸之路的开通、发展及影响。本课难点:理解商贸活动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丝绸之路示意图及材料教师讲述: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条丝绸之路,了解丝绸之路的产生、发展及其为人类共同繁荣所作出的贡献。(设计意图)通过时事导入,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使用【课程引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概况后再讲解新课。【讲授新课】一、丝绸之路1.名称由来:人类早期几个文明中心之间的交往主要是沿东西方向展开的。其中,最著名的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及出土丝织品教师讲述:人类早期文明中心主要有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等,这几个文明中心之间的交往主要是沿东西方向展开的。其中,最著名的一条商路是以古代中国为起点,连通亚洲、非洲、欧洲的商路。由于这条通道交易的物品以丝绸为主,中国的丝绸在欧洲市场上又大受欢迎,因此这条贸易通道被称为丝绸之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首次用“丝绸之路”一词来称呼历史上这条促成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路线。时至今日,“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中国与西方进行商品贸易道路的泛称,同时它也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丝绸之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2.中国丝绸的影响:中国丝绸很早就被辗转贩运到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成为广受欢迎的珍贵商品。出示材料及古希腊陶器图人们在那里所遇到的第一批人是赛里斯人,这一民族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名震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这两道工序。由于在遥远的地区有人完成了如此复杂的劳动,罗马的贵妇人们才能够穿上透明的衣衫而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1世纪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自然史》至于赛里斯人用作制作衣装的那些丝线,它并不是从树皮中提取的,而是另有其他来源。在他们国内生存有一种小动物……比最大的金甲虫还要大两倍。在其他特点方面,则与树上织网的蜘蛛相似,完全如同蜘蛛一样也有八只足。赛里斯人制造了于冬夏咸宜的小笼来饲养这些动物。这些动物作出一种缠绕在它们的足上的细丝。——生活在2世纪的学者包撒尼雅斯《希腊史》教师讲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和制造丝绸的国家,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丝织品已流传到阿尔泰山以西。丝绸很早就被辗转贩运到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成为广受欢迎的珍贵商品。赛里斯是古代希腊和罗马人对中国的称呼,意思是丝国。当时居中亚而作为西销丝绸之中间商的各部族,有时也被称为赛里斯人。相传,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的凯撒穿着一件丝绸长袍到剧院看演出,吸引了满剧场的人。在古希腊的陶壶上也有身着丝绸妇女的形象,可见丝绸广受欢迎。3.张骞通西域(1)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2)意义: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出示张骞通西域图教师讲述:张骞通西域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人俘虏,羁留十余年,后辗转抵达大月氏。张骞出使西域前后十九年之久,行程数万里,途中历尽艰辛,完成了出使的任务。在回国后,张骞把在西域各国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向汉武帝进行汇报,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问题探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将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这种说法?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欲联络西域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应募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西域,顺利到达乌孙后,又分遣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及其他诸国。公元前115年,张骞返回长安。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使节往来日益频繁。……从此以后,西域天山南北各国相继归汉,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亦由此开辟。——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后总结:凿空,即开通道路,指张骞开通中原与西域的交通。由于张骞通西域,使中国人得以由长安出发,经过西域各国而前往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地区交往的大门,构建了汉朝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为整个世界的文明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4.发展(1)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2)地位的变化: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出示丝绸之路示意图及唐代对外交通图教师讲述: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唐朝中期以后,安史之乱使唐代政治和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唐朝的势力退出了西域地区。这一时期阿拉伯帝国、突厥、吐蕃势力对西域地区事务的介入,使得丝绸之路的商业贸易往来更加困难。两宋时期,与北方地区的辽、西夏等政权的长期战争与对峙,使丝绸之路的商业贸易往来很难持续正常开展。与此同时,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海上贸易的发展,使得陆上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产生的条件,通过问题探究,分析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突破教学重点,提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过渡:除了狭义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外,古代欧亚大陆之间还存在其他重要的商路,它们往往也被纳入“丝绸之路”的广义范畴。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1.“草原丝绸之路”(1)概念: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2)相关史实: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的西迁,很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行的。出示草原丝绸之路示意图教师讲述: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这条道路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发挥作用,而且基本上没有间断过,是沟通欧亚大陆的最早交通路线,是欧亚古老文明交流的最主要通道之一。虽然“草原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在不同时代是变动不定的,但由于蒙古高原独特的地理特征,从中原地区进入草原的通道和草原上东西往来的通道均受限于高山大川的分布和走向,因此草原内部和草原与周边地区之间的通道仍是有迹可循的。历史上,生活在这一地区的游牧民族,长期充当着东西方文明的沟通者。我国北方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等民族,都曾为丝绸之路的开拓做出过贡献。2.“西南丝绸之路”(1)概念: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的商路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2)影响:它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出示西南丝绸之路示意图教师讲述: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的商路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受南部边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与复杂多元的民族文化的影响,“西南丝绸之路”表现出与北方丝绸之路不同的特点,整个“西南丝绸之路”以若干要道为主线,旁道和岔道众多,道路的兴衰更替明显,道路的功能复杂多样。【问题探究】张骞提出了怎样的探险计划?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计划?《汉书·张骞传》记载,张骞从西域返回后,向汉武帝汇报说:“臣在大夏(今阿富汗)时,见邛(今四川成都)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shēndú,即古印度)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其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后讲述:张骞的探险计划是出使身毒国(古印度)。因为身毒国物产丰富,地势气候适合生活;距离蜀地不远;交通方便,又无干扰。汉武帝根据张骞通西域获得的信息,派人对这条道路进行了探索。“西南丝绸之路”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3.“海上丝绸之路”(1)概况:古代东西方的海上交通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它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演变①西汉时期: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②宋元时期:人们能够制造巨舟,使用先进的帆索和磁罗盘;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都十分频繁;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③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出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图教师讲述:古代东西方的海上交通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它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海上丝绸之路早在秦汉时期便初具雏形。这一时期,中国船只渡海与朝鲜、日本往来。中国古代航海技术发达,西汉的海船已经能够从广东沿海出发,沿中南半岛南下,通过马六甲海峡,前往印度南端和斯里兰卡进行商业贸易。唐宋之际,无论是中国还是波斯湾和地中海诸国,造船和航海技术都日臻发展,尤其到宋代,中国人已经将指南针用于航海,造船和航海技术更随之发达,这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勃兴创造了技术上的条件。宋元时期,官方使节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都十分频繁。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明初的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郑和根据其使命和掌握的海洋知识,在辽阔的海外选择了占城、旧港等地作为海洋发展的重点区域有利于海外交通和贸易的范围。教师可播放“宋代海外贸易”知识解析视频,让学生形象直观了解宋代海外贸易的情况,提高历史学习兴趣。【问题探究】阅读下图和材料,从中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特点:古代的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单一的交通线,而是由多条交通道路构成的交通网络。受政治形势影响,不同历史时期,中原王朝沟通西方的线路有不同选择。总体上看,自汉朝之后,丝绸之路未曾完全中断,河西走廊在丝绸之路东段居于主导地位。【知识小结】欧亚大陆的重要商路(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欧亚大陆其他东西交通线的含义和路线,理解它们的历史影响。突破教学重点,提升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素养。过渡:丝绸之路等商路不仅是商贸路线,而且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物质和技术交流(1)传入西方的物质和技术①随着中国丝绸的不断向西出口,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②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中亚向西传播。③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出示材料及四大发明传播路线图从建立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洲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丝绸之路是复数形式:奴隶之路、霸权之路、白银之路、帝国之路、战争之路、技术之路,这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摘编自[英]彼得·佛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教师讲述:丝绸之路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使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密切,推动物种、人员的相互传播流动,以及科学技术交流等。随着中国丝绸的不断向西出口,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据东罗马史学家普罗科波乌斯在《哥特战记》中记载,印度僧人返回赛林达后,把蚕种弄来了东罗马,欧洲人从此知道了养蚕缫丝。此外,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中亚向西传播。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也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及日本和朝鲜。④瓷器的出口与交流a.出口:从8世纪起,陶瓷特别是瓷器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深受当地人喜爱。出示出土瓷器图教师讲述:从8世纪起,陶瓷特别是瓷器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深受当地人喜爱。陶瓷不仅被用于日常生活,而且成为建筑或墓葬的装饰品。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乔凡尼·贝利尼的名画《群神宴》中就绘有中国的青花瓷,可见西方人对于中国陶瓷的喜爱。考古学家在东南亚、南亚、东非等地区以及中国南部沿海沉船中发现的历代瓷器不计其数。如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的南海1号,就是一艘南宋时期从事远洋贸易的古船,船上载有文物6万至8万件,且有不少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还有在埃及首都开罗南郊的福斯塔特遗址中发现了来自中国的陶瓷约12000片。这些考古发现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明证。b.交流:西亚和北非工匠大量仿制中国各类瓷器。他们烧造出来的实际上只是施釉陶器,但器型、色彩、花纹都与中国瓷器类似,这反映出当地人在审美等方面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出示瓷器图教师讲述:由于社会需要,西亚和北非工匠大量仿制中国各类瓷器。尽管因为原料和烧窑技术的限制,他们烧造出来的实际上只是施釉陶器,但器型、色彩、花纹都与中国瓷器类似,这反映出当地人在审美等方面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持续至近代。(2)传入中国的物质和技术①从中亚的大宛国获得了当地出产的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优良的饲草苜蓿,以及葡萄等水果。②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如胡桃、胡瓜等,原产自西亚、中亚、南亚等地,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出示传入中国的物种代表图片教师讲述:西汉一度征服中亚的大宛国,获得了当地出产的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优良的饲草苜蓿,以及葡萄等水果。现藏于茂陵博物馆的汉朝鎏金铜马,其艺术造型源于汉朝御厩中饲养的大宛“汗血马”,反映了西汉征服中亚大宛国,获得“汗血马”的史实。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如胡桃、胡瓜等,原产自西亚、中亚、南亚等地,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③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④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逐渐传入中国,在宋元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⑤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出示唐彩绘女立佣、元棉织品上衣、玻璃水注图片和材料教师讲述: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唐朝墓葬中出土的彩绘胡装女立俑,胡服女俑头戴卷檐虚顶帽,身着翻领小袖上衣,绿色小口裤,足登红色锦靴。俏丽潇洒的装扮,是唐代妇女崇尚胡服的真实写照。还有李白在《少年行》中写到“笑入胡姬酒肆中”,胡姬酒肆中经营的酒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名酒,像高昌的“葡萄酒”、波斯的“三勒浆”、“龙膏酒”等,诗句反映了李白等文人常出入这些酒家,胡酒与胡姬已成为唐代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逐渐传入中国,在宋元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明朝时棉布成为中国人的必备衣料。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玻璃是古代埃及人最早制造的,从东罗马帝国传入中国。辽宁北票十六国墓葬出土的玻璃水注,体现了以吹管法成型的玻璃制造技术,反映了古代东西方的物质和技术交流。2.文化交流(1)传入中国的文化①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此后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②袄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出示宗教传入中国图教师讲述: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此后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著名佛教石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继佛教之后,袄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了景教教义、礼仪,以及唐前中期来自大秦国的基督教聂斯托利派传教士在华传播景教的重要史实,碑身正面碑文一千八百余字,除汉字外,首末两行刻有古叙利亚文。此碑是驰名中外的楷书碑石,保存完好,字迹清晰,书法秀丽,史料价值极高,是研究景教历史及其在中国唐代传播的情况以及中国古代与叙利亚、伊朗等地文化交流、友好往来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世界考古发现史上最负盛名的“四大石碑”之一。清净寺,初名圣友寺,又称艾苏哈卜大清真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是研究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的重要资料。教师可播放“古代外国宗教传入中国”知识解析视频,让学生形象直观了解古代外国宗教传入中国的情况,提高历史学习兴趣。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出示舞蹈图教师讲述: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胡旋舞是唐代盛行的舞蹈之一,经西域传入中原的旋转性的舞种。在敦煌壁画中就绘有胡旋舞。白居易的长诗《胡旋舞》,将胡旋女的姿态神情跃然纸上。相传杨贵妃就是由于跳的胡旋舞多姿多彩,绝无伦比,使唐玄宗为之倾倒。(2)传入西方的中国文化: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出示材料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曾经列举了中国传入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