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第六册教案_第1页
鄂教版语文第六册教案_第2页
鄂教版语文第六册教案_第3页
鄂教版语文第六册教案_第4页
鄂教版语文第六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教版语文第六册三(下)第一单元教案

一、教材分析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让孩子们在我们的引领下,沐浴春风春雨,走进美好的春天;

也让我们走进孩子们的春天,撒播爱的种子,放飞理想的风筝。

本单元围绕“春天”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从不同的侧面展现春天多姿多彩的课文。《春

的颂歌》描绘的是一幅春景图:春风轻轻吹,春雨细细下,小草绿了,花儿开了,小鸟歌唱,

蜂蝶飞舞---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蓬勃生机,激发人们对春天的热爱;《风筝》写的是春天

里一群孩子放风筝的情景,极富童趣和寓意;《美丽的槐乡》生动地描述了春天里别样的槐

乡风情,在槐花的怀抱中,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所赋予的一切。

古诗《村居》写的是诗人在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

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语文乐园通过“我来试试”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抓重点字来理解词语的方法;通过读句子,

了解春天有关事物的特征,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初步感知采用打比方和把事物当作人来

写,会使所描写的事物更生动更形象;背诵并书写两条名人名言;读短文,在人物的对话中

了解春天的信息,去寻找春天的脚步,去发现春天的秘密。在“探究与发现”中,引导学生

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口语交际”以“压岁钱”为话题,在U语交际的过程中让学生

知道压岁钱怎么用才有意义,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消费观和理财观,懂得孝敬老人,关心

他人。习作“谁把春天带来了”,继续延伸本单元“春天”话题。目的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

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春天写下来。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25个生字,正确读写、积累并理解重点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诗文,摘抄、积累好词佳句。

4、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课

文描写的景象,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还要注意结合插图,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

的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体会课文中关键句子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在理解内容的同

时,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5、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

6、写一篇作文:谁把春天带来了。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生活体验,指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充分读书,

在体验中读,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孩子们在我们的引领下,沐浴春风春雨,走

进美好的春天;也让我们走进孩子们的春天,撒播爱的种子,放飞理想的风筝。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知识要点:

1、学会26个字,认识31个会认字,2个多音字“片(照片)扇(•扇一扇)”。

2、结合词语,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3、学习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写美好的句子并积累。

4、积累有关书籍的名言。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有关部分。

6、把读文和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重点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会认25个生字,正确读写、积累并理解重点词语。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

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掌握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写作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

问,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本单元要注意结合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对语言文字的

理解,想象课文描写的景象,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还要注意结合插图,运用“多读多想,

读通课文”的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体会课文中关键句子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在理

解内容的同时,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

的提高。

五、单元课时安排。

课序课题课时

1春天的颂歌2

2风筝2

3美丽的槐乡2

古诗诵读村居1

语文乐园一2

六、教学过程。

1、春的颂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其中8个生字,理解“不甘示弱、艳丽、漫山遍野、五彩缤纷、

追逐、生趣”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知道春风给大自然所送来的礼物,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感受春天的神

奇美妙,激发学生对春天产生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感受春天的神奇美妙。初步了解课文的构段方式。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知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导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课文,看看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2、自由朗读课文。

(1)、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做上记号,然后去查字典掌握。

(2)、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采取“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以“春风”为

主线,按“地上——空中——水中”的顺序来写,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立体、绚丽多彩

的春景图。

3、学习生字、词。

字:wanganpixuan

弯曲甘心披上宣传

HnCU1daizhu

来临清脆带鱼追逐

词语:

不甘示弱:不甘心显出比别人差。

艳丽:色彩鲜艳美丽。

漫山遍野:山上和田野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五彩缤纷:各种色彩错杂繁复,形容色彩鲜艳繁多。

追逐:追赶。

生趣:生活的乐趣。

三、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复习生字、词

二、提出问题。

1、课文是怎样描述这美好的春天的?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春风是怎样唤醒沉睡的大地的?自由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把你的发现标上

记号。读完后和同桌互相说•说。

三、全班反馈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指导朗读。(结合课件)

1、第二自然段(地上变化)

句1:原野上,小草率先换上鲜绿的新衣……自己的活力。

句2:各种花朵也不甘示弱……紫的、黄的……

2、第三自然段(空中变化)

采用引读的形式,进一步感受春光里的小鸟、蝴蝶、蜜蜂愉快的心情,优美的舞姿。

3、第四自然段(水中变化)

重点指导朗读句子:清澈的小溪里,小鱼……一会儿像浸在水中的水墨画。

在读中体会小鱼、小蝌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情。

四、总结拓展,升化情感。

1、默读全文,结合插图,想想春风,给大自然送来了什么?你眼中的春天还有哪些美

妙的景象?

2、小组交流。

3、背诵有关段落。

4、学习课文把事物当人来写的方法,把你所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写下来。

板书设计:

1、春的颂歌

小草新衣各种花草披上漫山遍野热闹

原野上枝头上小鸟蝴蝶蜜蜂景象

小溪里——小鱼嬉戏小蝌蚪游戏

教2、风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认本课16个生字,会写其中7个生字,理解“翩翩起舞、威武、驾驶、双胞胎”等词

语。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体会放风筝时孩子们的心

情,感悟童真童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孩子们放风筝是表达自己的理想,懂得童年美好的理想,只有不断

去追求才能实现。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知道孩子们的理想和愿望,明白童年美好的理想。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风筝的知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学生说读后的感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槐乡是怎样美丽?快读课文。

3、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生字:tongchexianza

童扯线扎

(童年)(扯断)(毛线)(扎成)

wQshaoshaotud

武哨勺拖

(武术)(哨兵)(汤勺)(拖延)

教学反思:

词语:

威武:力量强大。

驾驶:操纵使车行使。

双胞胎:同一个胎里两个婴儿,两个人同一胎出生。

4、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哪些小朋友的风筝,找出描写他们风筝样子的句子,

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理解并读好含有“无边的大海和翻滚的波浪”“威武”“翩翩起舞”等词语

的句子。说说自己还会看到怎样的景象,想象未来的水兵“我”、飞行员“强强”、昆虫学家

“薇薇”、建筑大师“大喜”、音乐家“根子”会是什么样,他们会做些什么?

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课件显示放风筝情景)

如读第三自然段描写“我”和“强强”风筝的样子的句子时,可让学生想象水兵在海上

巡逻时和飞行员驾驶飞机在蓝天翱翔时的情景,读出“我”和强强长大誓死保卫祖国海空的

决心和壮志。

朗读第四自然段描写根子扎风筝的样子的句子后,可让学生想象动听风铃还会引来什

么?想象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第五自然段简略地记叙了芳芳别具一格的风筝,可想象芳芳会想些什么?她想好了没

有?

最后一自然段可结合“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K越高,越E越远”这句和全文在脑海

中浮现孩子们放风筝的画面,闭目想象空中的“风筝图”,体会空中的热闹,体会孩子们的

心情,并思考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三、个性朗读(读出孩子们放风筝时快乐的心情)

1、分小组朗读,比赛朗读。

2、展示性朗读。

四、拓展:你想为自己扎一个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

板书设计:

2、风筝

我的理想:海军——两根飘带样的风筝

强强的理想:飞行员—驾驶舱样的风筝越飞越高

薇薇的理想:昆虫学家—蝴蝶样的风筝越飞越远

大喜的理想:建筑大师——瓦片形的风筝

根子的理想:音乐家——竖琴风筝

教学反思:

3、美丽的槐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认本课18个生字,会写其中10个生字,理解“瑞雪、披散、清亮清亮、清香、大大

咧咧”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知道五月槐乡的

美丽所在,体会五月槐乡孩子的喜悦和幸福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课文和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重点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把课文和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重点词语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说说看后的感受。

2、槐乡是怎样的美丽?快快来读课文吧!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gangjianzlbanxian

岗肩滋拌咸

(山岗)(并肩)(滋味)(搅拌)(咸味)

y6uchdozhimdliao

油炒芝麻料

(油菜)(炒饭)(芝麻)(麻木)(材料)

词语:

如:白茫茫美滋滋清亮清亮

白生生甜丝丝大大咧咧

香喷喷披散瑞雪

洋槐:也叫刺槐,落叶乔木,枝上有刺,羽状复叶,花白色,有香气。

瑞雪:应时的好雪。

披散:(头发)散着下垂。

清亮清亮:清澈。

清香:清淡的香味。

大大咧咧:形容随随便便,不在意。

三、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从哪里看出槐乡的景色美?

二、朗读感悟(利用课文插图)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想想作者看到槐乡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感

受又是怎样的?

2、自由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槐乡景色美的句子。

3、哪些句子描写槐乡的景色美?全班交流并朗读背诵。

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可结合

插图理解“抱、挂满、玉雕的圆球、披散”等词的意思。体会作者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三、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领悟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情

感。

1、如:“五月的槐乡,连风儿打旋窝都香气扑鼻,整个都浸在乡海中”一句中“都”“整

个”等词说明槐花开得又浓又艳,整个槐乡被槐花香味包围着,风儿轻轻吹过,把弥漫在空

气中的槐花香味吹得很远很远。

2、指名读。

3、齐读。

4、小结:

自渎自悟--------品词赏析---------想象画面--------感情诵读

5、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其他写槐乡景色美的句子。

四、背诵课文

五、拓展

根据本课的写作特点介绍自己的家乡,可以用上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板书设计:

3、美丽的槐乡

洋槐开花,有的……有的……花香——熏醉

五月孩子们,槐花饭待客,小姑娘别着戴着槐花,

小伙子口袋装槐花——满意

教学反思:

古诗诵读村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这首古诗,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抓住诗中重点的词句,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知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古诗说明

1、诗意描述

《村居》写的是诗人在农村看到的景象。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兴致勃

勃地放风筝。

2、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诗人,以写自然景物见长。

二、要在学生自学生字的基础上,用生字卡片检查指导,使所有学生读准字音。

指导学生读准“莺”“拂”“莺”“长”

“长”是多音字,此处读“zhbng”

三、释义,

这首诗的意思是:阳春二月,小草长出了新芽,黄莺鸟在天上飞舞,春烟轻轻擦过河堤

边的杨柳,真让人陶醉;读书的孩童放学后早早把家回,赶快凭借东风放风筝。

四、背诵并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古诗诵读村居

小草——新芽

黄莺鸟——飞舞真让人陶醉

春烟——擦过——杨柳

读书的孩童——回家——放风筝。

教学反思:

语文乐园(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同时:积累语言,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培养学

生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积累语言,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从而让学生明白只要做生活

的有心人,就能发现大自然的许多秘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积累语言,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让学

生明白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发现大自然的许多秘密。

课前准备:课件;小黑板;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春天的知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来试试

1、出示词语:

盆地齿轮蜗居林海树冠松针

(1)、学生自由朗读词语,读准字音。“齿”是翘舌音;“针”既是翘舌音又是前鼻音,

和“松”组成“松树”学生不容易读准,要反复多读;“冠”是多音字。

(2)、指名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并谈谈自己是怎样弄懂这些词语的意思的。

(3)、多种形式的读。

2、出示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描写春天景物的四个句子。

(1)、第一、三、四句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春天的风、花、雨;第二句则采用拟人的手

法描写了春天的小草刚发芽时的样子;四个句子既写出了春天里的风、花、雨、小草的样子,

又写得很美,很有诗意。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所见过的春风、春雨、春花、春天的小草,谈谈自己

的感受。

(3)、仿照这四个句子,说说春天的树、鸟、水、天等景物,把自己对它们的情感融进

去。

(4)、展示学生所写的句子,同时出示有关描写春天的句子,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3、出示书本第11--12页的名言。

(1)、学生自由读儿遍,对名言的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

(2)、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记熟背牢。

(3)、指导描红,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注意把多笔画的字写清楚,写端正。如“籍、

翼”两字。

(4)、拍手读名言。

你还知道其他的名言吗?让学生知道读书的意义。

4、学习短文《桃花开了》。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读,交流读懂了什么。

(3)、全班反馈交流,指导朗读,读出姐姐的顽皮、神秘,读出“我”的好奇、兴奋和

激动。同时让学生明白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发现大自然的许多秘密。

(4)、说说自己在春天的感受和发现。

二、探究与发现。

1、自由读句子。

2、小组交流自己从这些句子中发现了什么。

3、把这些句子放在课文中读读,体会体会。

4、说说自己在春天还发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发现的快乐和喜悦。

三、口语交际:压岁钱

1、创设情景,营造自主参与的交际氛围。

课件播放过春节的热闹场面,说说过春节时人们的心情,自己是怎样过的。

2、谈话导入:你得没得到压岁钱?谁给的?怎么用的?

3、引导学生看图,按照口语交际的要求,想想怎么安排自己的压岁钱。

4、全班交流、评议。

第二课时

习作:谁把春天带来了

一、导入。本单元我们结识了一位很可爱的朋友,它就是——春天。大家说得真好,不

仅说清了春天里的景象,而且说得很具体、很生动。那这节课,我们来写一写“谁把春天带

来了”,愿意吗?

二、观察思考,尝试习作。

1、读提示要求:(小黑板出示)

(1)你可以给习作另外取题目。

(2)想一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写详细些,其余部分可以简略地写。

(4)抓住春天的特点,突出春天的美妙。

(5)可以用上课本中提供的词语和句子。

2、学生习作。

三、欣赏评议,交流习作。

(老师选取学生精彩作文片段二到三例一起赏析)

1、学生念作文片段。

2、思考:

(1)你觉得作文片段中哪个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2)片段中哪几句话让你感受到春天的美妙?

(3)还有什么地方你觉得修改一下会更好?

四、继续“习作”

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五、小结

课后,同学们继续认真完成这篇习作,到时比一比,看谁写的作文最好,最能突出春天

的美妙。

教学反思:

4老师领进门

教材简析:

《老师领进门》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

情感至深的阅读课文。文中讲述了小时候教他国文的田老师口才文笔皆好,田老师每讲一课

都要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培养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引导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领

进门”不仅仅是将学生领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更是为学生缔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作者曾

是我国五十年代初,中国文坛上被誉为“神童”的作家刘绍棠。其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语言清新朴实。本文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1选材有点有面,详略得当,详写开学第一天的

情景,四年受业一笔带过。2语言委婉,含义深刻,运用了大量的俗语、谚语,有较强的表

达效果。3人物形象鲜明,文中刻画了田老师循循善诱,博学多才,口才好,文笔好,而且

善于教学,深受学生喜爱。

设计教学时,力求体现语文课所特有的体会语言、感悟语言、鉴赏语言的特点。抓住课

文关键的语句自主探究,以反复朗读为主要手段,在读中感知课文,读中想象感悟,读中探究思

考,读中习得语感,读中接受情感的熏陶,让学生的学习走向充分的个性化。.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

2正确读写并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词语的意思。能用“娓娓动听”

“引人入胜”写句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理解词句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

认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初步感悟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借助课文语言环境,引导学生感悟老师教书育人的崇高境界,感受作者尊重老师,爱老

师的感情。

教学准备:

了解作者刘绍棠,学生搜集赞美老师的语句。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一、谈话揭题:

1你还记得那些曾经教过你的老师吗?你最尊敬的老师是谁?为什么?

2常言道“师恩难忘",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写的一篇回忆自己启蒙老

师的文章。(读课题)你觉得课题的重点词应是哪个词?

3刘绍棠简介:

13岁开始发表作品,15岁成名,被誉为“神童”作家,有社会主义“田园牧歌”之美

誉。后遭波折,益增其华,出版长篇小说12部,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花街》、《小荷才

露尖尖角》等四十余部,就是这么赫赫有名的作家却一直念念不忘自己的启蒙老师——田老

师•大家想像了那该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过渡:他是不是就是你们想象中的老师呢?他又把作者领进了什么大门呢?请同学们来

读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指名分节读课文,提醒读好儿化音。

三、再读课文、边思边读

1.默读思考:田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他把我领进了什么门?

2.交流:

(1)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田老师,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可以直接用课文中的词语,

也可以自己概括。

小结:口才好、文笔好;桃李满门的;善讲故事的;谦虚的;很有教学方法。

(2)田老师把我领进了什么门?板书:文学创作之门

(启发引导:文中的我是一位作家,从事的是什么工作?可见田老师把我领进的是文学

创作之门。)

四、课堂作业。

完成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加强朗读,感悟体验出老师在教书育人匕崇高的境界以及作者对小学老师深深的感激

之情.

2.联系上下文,解读课文中关键语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的内涵.

3.培养学生精读深思的习惯,在探究中获得学习的愉悦。

4.通过“读写拓展”等语言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研读课文,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渡:田老师执教四十年,桃李满门,他不仅口才好,而且文笔也好,是他把我领进

了文学创作之门。

1默读3-7节,思考:文章用一件什么事例来出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创作之门?板书:

小诗编成故事

2齐读小诗听老师讲故事(老师范读故事)

3作者听到的仅仅是故事吗?请再读读田老师编的这个故事的内容,联系课文前面对他

的介绍,想想除了故事本身之外,我还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交流后小结: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前人种花,后人欣赏,要把好的东西留给大家;

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听从大人的正确教导。

过渡:这么动听这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作者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请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4书上哪些句子写出“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1)齐读第6节(出示句子)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

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2)理解第六节句子

句子中围绕哪个词来写:‘入迷'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入迷?

在文中找出与它相联系的句子、词语、(娓娓动听)还有哪些词语描写我入迷的样字?

(3)展开想象

出示句子: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我好象看见……又好像听见……还好像……

5、还有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创作之门?用曲线划出

(1)出示句子:“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2)理解句子:我在……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启发解决:会从上千个故事中学到些什么?是老师刻意教的吗?)

小结:在不知不觉中,我学到了那么多。正如杜甫诗《春夜喜雨》中写到:“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田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3)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感情朗读(高兴、感激之情)

二、学习8,9节

1过渡: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

事,田老师影响培育了我,使我开了窍,使我受益四十年,“我”深深感谢田老师,可老人

家却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出示)

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句话怎么理解?(比喻有心做的事办不成,无意做的事却获得成功)

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又该如何理解呢?(学生交流后出示)

①出老师谦虚。

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④“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个?

(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靠自身)

齐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过渡:老师虽然不认为学生成才是自己的功劳,可作为学生怎么会忘记老师恩情呢?

2、出示,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理解?(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②形容培养人

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我怎能忘?”如何理解?(①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

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请你加上“因为、所以“把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插柳

之恩,我怎能忘?)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3.请齐读8、9节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师小结:田老师像“春雨入土”般的教育悄然无声地进入到了孩子的心田,真是“随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就是这样渐渐地把“我”领进文学创作之门的。难怪一位知名

作家在阔别老师40年以后,还能像小学生一样恭恭敬敬地行礼。让我们满怀感念师恩的心

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节。

四、拓展训练(选择其中的一至二题试一试)

1、同学们,我们能忘记老师的恩情吗?你想对深深地关心着你,帮助过你的老师说说

你的心里话。

2、从幼儿园到现在,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的老师,带着感激之情写一写你与老师之间的

一段往事.

3、感念师恩的作品有很多,老师想推荐几篇给大家,课后你们可以读一读。

鲁迅《藤野先生》***《我的老师徐特立》贾志敏《全在不经意之中》

5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试着把它们背诵下来。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虽然时间一去不复返,但如果我们珍惜时间,

就可以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的含义。

教学准备:

了解作者,师生共同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教学忖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读顺文章,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一导入

板书课题,猜猜文章的重点会是什么?用一句话说说你对“时间”的看法?

过度:今天我们就来结识一位和时间赛跑的孩子,听听他对时间的看法。

二交流预习情况。

1指名领读生字、生词,集体正音。

2指名读课文,疏通语句。

3初步回答课后问题,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4质疑问难,提出自己预习课文时的困惑。

二学习书写本课生字。

赛、奔是指导的重点:“赛”上中下结构,中部稍宽,撇和捺要写舒展,下面的“贝”

较窄长。

“奔”上下结构,上面的部分要把下面的部分遮盖住,中间的“十”包藏在里面,写小

些。

学生练习书写。

三课后作业。读课文,并找出你没有读懂的句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

情感态度。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将收集的关于惜时的格言警句、谚语诗词等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相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研读课文

1教师和学生交流,导入新课的学习。

2师生读课文,老师读(1——4)自然段,指名3位同学接着读完。其他同学认真听,体

会。

3请同学说说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时间太宝贵了;我们应该抓紧时间;时间太

无情了,流去不流回……

4课文的哪些段落给了你这样的感受?找出来读一读。

5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爸爸的话:

指名读,想一想这一段话里包含了爸爸怎样的感情?(安慰孩子;为时间的流逝而惋惜;

为失去亲人而悲伤。)自己体会读,然后再指名读。

学生在此基础匕回想父亲和自己说话的神态、语气练习读,反馈。

6孩子听了父亲的话,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这种表现对不对?

7重点学习第八自然段:

指名读第8段,体会这一段里包含了怎样的感情?(跑赢了时间以后高兴的心情)

指导朗读:A有的——有的——有的—B狂奔——喘着气(联系生活经历体会)应该怎

样读?

8语言过渡:

作者在后来的二十年里,因此受益无穷。有人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

最容易被人放弃而又最值得珍惜的就是时间。你们知道珍惜时间对于我们,包括我们周围的

人来讲都意味着什么吗?

9我想此时此刻,在座的同学一定也是感慨颇多,请同学们来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10可是你们知道吗?人们往往忽略时间的悄然流逝而留下不尽的悔恨。(老师用流沙河的

《揽镜》表达自己的感受。)

揽镜流沙河

偶然揽镜瞧-瞧,啊,我怎么老了!我也知道人会变老的,不过总以为老期遥遥。

从前我看见老者佝背驼腰,觉得他们自来就是这样老;听他们感叹光阴迅速,我

心里觉得好笑。

如今我劝少年爱惜光阴,他们也会笑我唠叨。其实我是在提醒自己,生命的烛光

别无谓消耗。

11你们能送给老师几句话吗?(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谚语诗词)

12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此时此刻,如果你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你会说——

会有那么一天,你真的为人父母,如果有什么要告诫和勉励自己的孩子,你会说——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你还会说——

二小练笔

把你想说的这些话,用并列的够段方式,写下来。

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三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30个字,认识28个字,其中3个多音字“参(海参)晕(光晕yim)晃(明晃晃)”。

2、积累由意思相近或相反的字组成的词语、带“海”的词语。

3、积累成语。

4、想象画面(读词想象画面,读句子想象画面)。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课题:小孩与大海

教材分析:《小孩与大海》:本篇课文记叙的是孩子们在大海边的沙滩卜一戏水、玩耍的事,用生动

的语言描述了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表达了孩子们热爱大海、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语言精练,充满童真童趣,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抓住重点词句,在理解词勉励的基础

上展开想象,并在课堂上充分地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孩子对大海的热爱之情通过朗读表达出

来。教学前老师如果能准备一些大海的录像片,组织学生收集有关大海的资料,能激起学生的欲

望,可以增加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三维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边读边想象句子所表达的情景,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以及热爱大海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

象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给孩子们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孩子们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数:2

教学预设:

初案:第一课时子案:

一、听海寻声,激趣导入

1、CAI播放大海声音:听,这是谁在说话呢?

2、学生猜测:大海

3、CAI再播放大海与孩子嬉戏的声音:再仔细听,你

又发现了什么?

4、学生猜想:孩子们在大海边嬉戏玩耍的场景。全班

进行交流。

5、师引:听!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小孩与大海玩得很快

乐,你们想去看看那快乐的场面吗?那好,咱们一起去看看

吧!

6、板书:小孩与大海

二、海边采风,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小孩与大海玩耍的场

面。

3、全班进行交流:你采集到哪些画面?

板书:踏浪、堆城堡、拾贝壳、看船远航

三、海滩掠影,品味感悟

1、师引:小摄影师们,让我们先一起去抓拍“踏浪”

的画面吧!

2、师配乐范读,CAI出示句子:

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匕叫着,跳着,笑着,奔向大

海,留下一串串小脚印。

3、小组进行交流,全班反馈。

4、CAI出示海边孩子们踏浪的兴奋场面

5、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

6、继续抓拍精彩处,读一读后面这几句话。

7、师导:浪花真顽皮,逗得孩子们又笑又叫,孩子们

在“踏浪”中享受到了大海给他们带来的无限快乐。走,让

我们再去欣赏一下我们拍摄的照片吧!

8、齐读第1自然段

9、学生交流对大海的印象

10、师总结:大海不仅给小孩们带来了快乐,还给我们

这些小摄影师们带来了许多乐趣,相信下节课,我们会抓拍

到更多精彩的作品!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识记字形。

2、教师范写难写的生字。

3、学生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请同学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读了第七课,

你知道了什么。

2、师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大海

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大海给孩子们带

来了哪些乐趣?

2、画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一)读第二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玩沙堆城堡。)

(2)拓展:他们还会堆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3)指导有感情朗读。

(二)读第三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捡贝壳)

(2)拓展:他们捡到什么样的贝壳?用贝壳做什么呢?

(3)指导有感情朗读。

(三)读第四、五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看船出海。)

(2)指导感情朗读。

三、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I、朗读课文,说说:大海给孩子带来哪些乐趣?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观察能力和表现手法。

作业设计;收集描写大海的句子,和同学们一起欣

赏。

板书设计:

7小孩与大海

踏浪嬉戏

堆城堡

捡贝壳乐趣

梦想

看船出航

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参考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28个字,认识26个字,其中6个多音字“将(将领)闷(纳闷)冲(冲着)

扎(挣扎)尽(尽管)冠(夺冠)”。

2、积累意思相近的词语、成语。

3、认识表示转折关系的词语。

4、古诗与现代诗对照读。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0这个规矩不能有

教材分析:《这个规矩不能有》:这篇短文是引用彭总的话语“这个规矩不能有”为题,

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阅读时要求学生了解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是体会短文表达的思

想。课后的第三题引导学生思考彭总为什么会生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归纳总结他是个与

民平等,不搞特殊化的人。

三维目标

I、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纳闷”、“辩解”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

等的好品质。

3、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加深时课文内容的理解。

4、激发学生对革命前辈的热爱之情,懂得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受到高尚情

操的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题,以感情朗读为主,着重读好对话,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

想品质。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彭德怀同志的资料

教学时数:2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学习部分生字。

(-)出示课题,引导提问。

1、板书课题(随机指导“规、矩”的读音:这两个字组成词时读:gulju;书写,这两

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都是左窄右宽。)

2、读题质疑。同学们,谁查了字典知道“规矩”是什么意思?(一定的标准、法则或

习惯。)我们知道每一篇文章的题目也叫“题眼”,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读了这个课题,

你想知道些什么?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3、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学习目标:

问题预设:这个“规矩”是谁定的?“这个规矩不能有!”是谁说的?这“规矩”指什

么?为什么这个“规矩”不能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

2、检测生字词。

•类字:规矩、彭德怀、司令、职务、称呼、按照、搞、返身

二类字:彭德怀、将领、警卫员、逛公园、纳闷、冲着、奉命

多音字:将jidng(将来)jiang(将领)

闷men(闷热)men(纳闷)

冲ch6ng(冲洗)chong(冲劲)

3、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思考:在文中找出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的答案,

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A同学们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通过初读课文,你能回答哪个问题呢?请先在文中找出

相关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再说你的答案。

B看来大家读文章的时候很认真,边读文章边思考问题已经初步读懂了文章的一些内

容,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用简洁通顺的语句概括地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填空:一天傍晚,彭总想(),因为工作人员(),彭总()o

(一天,彭总想游览北海公园,因为工作人员奉上级指示关闭北海公园,专门接待他,

彭总拒绝游览公园。)

4、“彭德怀”究竟是谁?能从文中找到介绍他的内容吗?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随机理解:职务

解放战争:副总司令

彭德怀:

(著名将领)新中国成立:副总理国防部长

2、这些就是他所担任过的“职务”,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了什么?从“仍然”“亲切地”

“彭总”体会彭德怀的随和、平易近人。“称呼”就是“叫”的意思,是一种“叫”的正规

的书面用语。

小结:这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彭总的身份和人们对他的称呼,体现出人物的品质,

也为后文作了铺垫。

究竟彭总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规矩为什么不能有?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生字练写:、职、司、务、

1观察:规、矩、怀、称、职,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前四个字左

边的最后一笔都是点,都写的左窄右宽。职左右写的一样大。

司:大横折钩:竖画垂直。务:上面的折文儿要写舒展。

2练习书写。

(五)课后作业:

1在文中勾画出描写彭总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仔细朗读体会。

2了解彭总的感人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情感体会。

教学过程:

()抓住文中描写彭总的语言,感悟彭总的品质。

1、文中有许多描写彭总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大家找出来吗?

(1)一天,听说北海公园很热闹,游人很多,彭总很高兴:“好,今天我们也去看看。”

学习设问:读了这句话,问一问:彭总想去看什么?为什么想去看?

彭总是怎么说的呢?练读这句话。

(2)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叫汽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地方。

读这句话,你会提什么问题?如:为什么穿便衣?为什么把车停在离公园还有一条街的

地方?

你怎么回答呢?

就这样边提问,边自己回答,和同座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读懂文章

内容,感悟人物的品质。

(3)彭总进门走了几步就停了下来,问警卫人员:“你们搞的什么鬼?

(4)“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彭总冲着所有的工作人员说,''你们说,是不

是你们把群众赶跑了?”

(5)“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大一个公园,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这个规矩不能有!”

(6)彭总返身走出了公园。

2、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你对课文的主人公彭德怀同志还有哪些了解?

[培养学生搜集、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和习惯。]

3、讲解彭德怀同志生活工作片段。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彭德怀,加深对彭德怀同志以身作则,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的

体会。]

4、朗读课文。

[通过分角色读、指名读、齐读,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产生共鸣,体会彭德怀同志的高

尚品格。]

(二)课堂小结,深化感情。

(三)作业设置

了解伟人感人的故事,与家长、老师、同学交流交流。

板书设计:

“这个规矩不能有”

规矩——闭园接待首长

为什么—不搞特殊化

11一条大鱼

教材分析:《一条大鱼》:这篇共13个自然段,教学时要重点体会描写汤姆心理活动的

句子,体会他的心理变化父亲的言行要引导学生进行研读辩论让学生明白遵守社会规定、

规则是人人必须做到的,应该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遵守社会公德,社会规定是人人必须做到的,应该成为自觉自愿

的行为。

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句子,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中描写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句子,学习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知道遵守社会公德,社会规定是人人必须做到的,应该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遵守社会公德的故事。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当你钓到一条大鱼的时候心情怎样?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让我们去看看汤姆和他爸爸钓到了一条怎样的鱼,结果有怎样啦?

(板书:11一条大鱼)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惊喜、得意、乞求、慢吞吞、依依不舍、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4、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2、分组学习,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分“钓鱼”和“放鱼”两部分写的。

3、全班学习交流。

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爸爸为什么坚持要汤姆把这条大鱼放回湖中?

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I、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交流,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左右结构:喑私语报攻

上下结构:官否

半包围结构:速迅退

(3)重点指导书写“退”字。

(4)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请同学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读了第11课,你知道了什么。

2、师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了解大海深处是怎样的。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1—5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哪里可以看出汤姆钓到了一条大鱼。

(1)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鱼竿猛地抖动了一下。

那条鱼想挣脱鱼钩,不停地蹦跳着,甩动着尾巴,水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响声,

溅起点点水花。

(2)汤姆是怎么钓起那条大鱼的。找出描写汤姆钓鱼的动作词语,说说他钓鱼的全过

程。

(3)体会汤姆从开始钓鱼到钓到大鱼,心理有什么变化?

2、学习课文6—12自然段。

(1)讨论:要放掉这样一条从未见过的大妒鱼,汤姆是多么舍不得呀!请你为汤姆可

以不放掉那条难得的大鱼找一些理由,替他求一求爸爸。

(2)分角色朗读6—12自然段。

(3)想象父子对话,进行表演。

3、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练习朗读,思考:汤姆为什么永远也忘不了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为什么永远也

忘不了爸爸那坚定的话语?

三、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课文的感受。

12诚实和信任

教材分析:

故事很简单,但极富特色。作者选取的是生活中平常的小事,但人物“诚实”的品质跃

然纸上,的确让人感动。平平淡淡的描写,极少的气氛渲染,淡淡的人物刻画,白描化的语

言,使文章感人至深。“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

故事所表达的不正是现代社会所提倡的为人根本——诚信吗?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的方法。

2、学会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的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处世态度。

4、懂得“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含义。

教学重点:

读懂人物对话,感受主人公“诚实”的品质。

教学难点:

懂得‘'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诚信的故事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宋庆龄小时侯的故事吗。说说:宋庆龄小

时侯是个怎样的孩子。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诚实和信任的课文,第12课诚实和信任。

2、板书课题,读课题,学生质疑:谁诚实?谁信任谁?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故障毕竟环顾歉意知晓费用宝贵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找HI事故发生的原因;责任在谁?作者是怎样做的?你是怎

样看待作者的做法的?

3、全班交流讨论:

(1)事故发生的原因:

天黑有雾能见度很差

红色小车车身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

(2)责任在谁?

双方都有责任。

(3)作者是怎样做的?

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了一张字条,压在小车的雨刷下。字条

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理解词语:环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