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出师表》第三课时(共24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导学案_第1页
23《出师表》第三课时(共24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导学案_第2页
23《出师表》第三课时(共24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导学案_第3页
23《出师表》第三课时(共24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导学案_第4页
23《出师表》第三课时(共24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出师表》第三课时(共24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导学案

出师表

第三课时

新知导入

读课文,回忆段落情况:

第一部分(1—5段)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段)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和句式

2、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3、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4、朗读并背诵课文。

新知讲解

诸葛亮一开始分析形势不利条件是什么?有利条件是什么?提到“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有什么作用?

先帝崩殂

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不利

内不懈

外忘身

欲报殊遇

作用:这是蜀国“人和"的主观条件,而且是先帝“殊遇”造成的。客观条件虽然堪忧,主观努力尚且可为。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蜀国的国君应当如何做,文章开头从三个方面使后主认识到应当有所为。

诸葛亮首先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说明先帝创业的艰辛,然后根据刘禅的弱点提出哪些建议?

第一条建议

诚宜

不宜……

开张圣听

严明赏罚

第三条建议

第二条建议

宜付有司

不宜偏私

亲贤远佞

相同:向后主推荐人才

不同:第三段重在“宫中之事",

第四段重在“营中之事”。

它是对第三、四两段的总结。也是第一、二条建议能得以实行的基础。

思考:第三、四两段有什么异同点?和第三、四两段之间有什么关系?和第一、二段呢?

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

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而亲贤为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

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推贤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⑴宫中:推荐良实,志虑忠纯的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⑵营中:推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

⑶其他: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

目的:消除北伐的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

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

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

思考:

1.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在第七自然段中,诸葛亮为了北伐曹魏都做了哪些准备

2.六、七自然段和前五段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通过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表明自己对君主的忠诚,希望后主能亲近贤臣,励精图治,奋发有为。说明“出师”的原因,是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这是他“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本分。

“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安抚夷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安定了后方,做好战备。

出师目的:“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六、七两段的记叙是紧承第五段而来的。

作者如何表达了出师的决心?

⑴以出师为己任。“此臣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⑵立下军令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不难看出,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既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刘禅听了,忠言而不逆耳,十分得体;

同时也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之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帝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自己的心迹,又容易以情打动刘禅。文中虽然明提陛下只有七次,但暗提陛下尚有五处(即“诚宜开张圣听”之前,“宣付有司’’之前、两次“悉以咨之’’之前、“则责攸之"之前),实际共十一处,或表忠诚,或表心愿,或提具体建议,表明诸葛亮处处为刘禅着想,使再昏庸的皇帝也不能无动于衷了。

总之,“受恩感激,(“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

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⑴对贤臣:“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要有“兴德之言”。

⑵对后主:“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本文各自然段的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第九段:

分析蜀国当前形势,指出不利和有利的条件,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就宫中之事做出安排,推荐贤臣

就营中之事做出安排,推荐良将向宠

从历史经验角度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并继续荐贤

叙写自己二十一年的遭际,历数先帝之殊遇及三顾茅庐之恩

追忆白帝托孤,进而表达“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请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照应第一部分“开张圣听”而“察纳雅言"

结束语,表达了作者远离之前的耿耿忠心和拳拳真情

行文思路:

形势分析

帝死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提出建议

开张圣听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论述透辟

句句在理

以身许国创业艰难

夙夜忧叹请命北伐

分述职责诹善纳雅

言词恳切字字有情

追述身世表明忠贞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表

议论叙事抒情

从《出师表》中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为报刘备三顾草庐知遇之恩,出山效命;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患难与共,刘备临终托孤,他受命以来,早晚忧叹,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陛下的职责而鞠躬尽瘁,可见他是个感恩图报的人。

他准确地掌握当时天下三分的形势,能客观地分析有利不利条件,劝谏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等,可见他深懂治国之道。是一个有政治远见的人。

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表以陈情”,意思是表的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抒情的色彩。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

第二部分寓情于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思和无限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最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之效"自许,并且说“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天帝之灵”,更是情词恳切,催人泪下,集中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

课堂总结

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课堂练习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_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遂许先帝以驱驰潭中鱼可百许头

C.俱为一体众议举宠为督

D.斟酌损益,进尽忠言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下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危急存亡之秋自古逢秋悲寂寥

B.忘身于外无敌国外患者

C.盖追先帝之殊遇大如车盖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躬耕于南阳___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以其境过清

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若无兴德之言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下面翻译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A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译文: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担心不能将先帝的托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没有动物毛的地方。

B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译文: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国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C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译文: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重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D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下列是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之所以要再三规劝刘禅任用贤能,一是为了解决出师的后顾之忧;二是为了汉室之隆。

B.选文第①段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

C.选文第⑥段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D.文中作者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三项建议,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广开言路。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为全篇议论张本。

B.选文第二段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一句强调依法办事

C.选文第三段和第四段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

D.选文以议论为主,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中贯穿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

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②两段在追述自己的身世经历时,五次提到“先帝”,目的是表明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地位高,显示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

B.选文第③段指明君臣各自的责任,主要用意还是劝勉刘禅亲贤远佞。

C.“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无语渡沪,平定南方”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两件事。

D.全文以议论为主,以叙事为辅,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彩。

拓展提高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沈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顷之,为什邡令。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

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后迁为参军。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尚书亮卒,以琬为尚书令,迁大将军,录尚书事。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延熙元年,诏琬曰:“寇难未弭,曹睿骄凶,辽东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纠结,与之离隔。睿大兴众役,还相攻伐。曩秦之亡,胜、广首难,今有此变,斯乃天时。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住汉中,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愤愤,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愤愤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愤愤矣。复何问邪”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蒋琬传》)

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沈醉沈:同“沉”,沉溺、沉迷

B辟琬为东曹掾辟:征召

C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赞:辅助,辅佐

D主者请推治敏推:推出

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曩秦之亡,胜、广首难,今有此变,斯乃天时。

(2)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

选文最后一段从哪几件事可以看出蒋琬是一个“良实”之人?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

课外阅读背诵苏轼的其他诗词。

形势分析

帝死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提出建议

开张圣听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论述透辟

句句在理

以身许国创业艰难

夙夜忧叹请命北伐

分述职责诹善纳雅

言词恳切字字有情

追述身世表明忠贞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表

议论叙事抒情

板书设计

谢谢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help/help_extract.php

《出师表》导学案

【学习目标】

借助注释和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和句式

2、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3、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4、朗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

1、借助注释和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和句式

2、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3、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学习难点】

1、借助注释和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和句式

2、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学习时间】3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进程】

【导入新课】

读课文,回忆段落情况:

【新课学习】

诸葛亮一开始分析形势不利条件是什么?有利条件是什么?提到“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有什么作用?

诸葛亮首先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说明先帝创业的艰辛,然后根据刘禅的弱点提出哪些建议?

思考:第三、四两段有什么异同点?和第三、四两段之间有什么关系?和第一、二段呢?

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推贤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思考:

1.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在第七自然段中,诸葛亮为了北伐曹魏都做了哪些准备

2.六、七自然段和前五段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作者如何表达了出师的决心?

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从《出师表》中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合作探究】

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扩展延伸】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沈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顷之,为什邡令。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

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后迁为参军。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尚书亮卒,以琬为尚书令,迁大将军,录尚书事。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延熙元年,诏琬曰:“寇难未弭,曹睿骄凶,辽东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纠结,与之离隔。睿大兴众役,还相攻伐。曩秦之亡,胜、广首难,今有此变,斯乃天时。君其治严,总帅诸军屯住汉中,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

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琬曰:“作事愤愤,诚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愤愤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愤愤矣。复何问邪”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类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蒋琬传》)

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沈醉沈:同“沉”,沉溺、沉迷

B辟琬为东曹掾辟:征召

C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赞:辅助,辅佐

D主者请推治敏推:推出

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曩秦之亡,胜、广首难,今有此变,斯乃天时。

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

选文最后一段从哪几件事可以看出蒋琬是一个“良实”之人?

【课堂检测】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_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遂许先帝以驱驰潭中鱼可百许头

C.俱为一体___众议举宠为督

D.斟酌损益,进尽忠言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下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危急存亡之秋自古逢秋悲寂寥B.忘身于外无敌国外患者

C.盖追先帝之殊遇大如车盖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下列各项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躬耕于南阳___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以其境过清

C.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若无兴德之言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下面翻译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A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译文: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担心不能将先帝的托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没有动物毛的地方。

B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译文: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国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如果能够这样,我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