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表格式)_第1页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表格式)_第2页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表格式)_第3页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表格式)_第4页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表格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表格式)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课题从平凡细微走近伟大名家——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文章的方法,概括文章事件。2.细读文章,感受叶圣陶先生的可贵品质,体会作者情感。3.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教学重点细读文章,感受叶圣陶先生的可贵品质,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必备知识学生学习过程及活动教师助学指导复备

知识点一:作者及作品知识点二:字音字形字意知识点三:略读知识点四: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___知识点四:词语使用知识点五:人物形象一、导入展示图片的这位老人,须发皆白,精神矍铄,一派学者风范,有同学们认识这位老人吗?亲爱的同学们,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全国开始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内容仍是文言文,称为“国文"。五四运动后,提倡白话文,国文改为了“国语”。1949年,叶圣陶叶先生提出了要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为什么?你们猜得到吗?语文。我们翻看语文书封面,很多语文课本封面上的“语文"二字就是出自叶圣陶先生之手!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张中行,去走近叶圣陶先生,一起告诉我课题是什么?一、自学检验【任务一】预习成果展示与交流1.完成人物信息与作者信息表。2.重点字词字形词意(学生:补全人物信息与作者信息表—展示—补充——纠正——设计词意连线题,丰富学生活动,同步两位学生上台板书、分享展示讲解自己所积累的3组重要字词。)过渡语:同学们要重视字词的积累,久而久之,知识的小溪就会汇成浩瀚的海洋。那接下来我们正式进入对课文的学习。略读文章,整体感知现在请同学们齐读单元导语,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略读要注意什么?(学生齐读并解读)【任务二】限时5分钟阅读全文,梳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结构,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划出本文的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黑板(学案)上的导图提示,完成本文思维导图。(学生投影展示思维导图或者黑板补充导图)过渡语:第三单元导语提示我们阅读需注重熟读精思。本单元学习略读也并不完全等于“粗略地"阅读或“忽略地”阅读,对重要的语句、段落也一定要理解。(图示“略读误区、技巧")___三、精读细研,品事识人【任务三】1.熟读第3段,从用词、细节描写等角度感知叶老形象。过渡语:请同学们阅读链接材料。叶先生对年轻人默默的温厚的身教令人感动,对后辈治学有着深远的启发和影响。这件小事体现了叶先生对待后辈宽厚的帮助。聚焦第4段,读重点句,从品味副词的角度感知叶老形象。评价:初读可能觉得清淡无味,细品觉得余味有悠长,这种味道更多的就是附着在这副词之上。副词,见人品和性情,见叶老一颗纯粹的仁厚之心。追问:对于“真诚复信”这件事老师补充了链接材料帮助大家由事识叶老品质。熟读6-8段,请用“叶圣陶先生的严,严到的程度。"的句式表达你对叶老谨律己严的理解。(要求:运用第二单元所学“做批注”的读书方法,用简练的语言在段落空白处批注讨论成果。)(小组5分钟讨论—交流展示)四、合作解疑,探语文观【任务四】再读第6-8段,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1.读第6段,画出阐明叶圣陶先生“写话风格"具体表现的语句。2.读第7段,比较段落中举例句子删除多余字后的表达效果。Ppt: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思考:“一两个"这两个数量词强调了叶老什么特点?(学生一起说文风简洁)请同学们补一补言外之意: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就证明你行。追问: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叶老文风简洁的理解,请同学们说说下面的句子删掉哪些字表达会简洁合理?Ppt:①因我们策划失误,对班费无力承担,决定将活动取消。——某位同学作文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投机家敢于冒险,与人民为敌,他就只能等着破产的命运。——《语文随笔》过渡语:叶老在字词的推敲上特别重视,极为严格,体现了叶老在创作上的严于律己。第8段中提到: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3.选字游戏:同学们,看看这几个常用成语的做与作能否准确区分:大有作为、小题大做、从头做起、装模作样、大做文章、过期作废、一鼓作气(小组讨论--展示--质疑--补充)五、聚焦评价体悟真情【任务五】1.除了描写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文风简洁外,请在文中圈出张中行对叶老先生的四字短语评价。(学生参与板书—展示)2.再读课文首尾关键句,圈画副词,除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以及对他逝世的悲哀之外,还读出了哪些感情?(学生齐读、个人读)评价:你看,只有沉入词语,你才能真正的走近文本。平平淡淡的语言,其实是作者把全部感情融在里面。六、学以致用拓展延伸【必做作业】运用本课所学习的读书方法,阅读梁实秋的《胡适先生二三事》,以批注的形式写下阅读感受,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内容,比较材料选择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有何不同?【选做作业】课外阅读一:课外略读吕叔湘先生的《怀念圣陶先生》,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先生具有哪些精神品质,并写出阅读概要。课外阅读二:略读张中行先生的散文《汪大娘》,体会作者写普通百姓的艺术魅力。板书: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预设1:学生自读课文,借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1)字音字形词义修润:修改润色。商酌:商量斟酌。诲人不倦: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诲:教导。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指人好学。颠沛流离: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付之一笑:用笑一笑来回答。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预设2:【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钩,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过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是新中国文教事业的莫基人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鲁迅先生普评价《稻草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张中行】(1909一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著名的学者、散文家、语言学家和语文教育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与季美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美林:“我常常想,在现代作家中人们读他们的文章,只须读上几段而能认出作者是谁的人,极为稀见。在我眼中,也不过几个人。鲁迅是一个,沈从文是一个,中行先生也是其中之一。高人、逸人、至人、超人。淡泊宁静,不慕荣利,淳朴无华,待人以诚。【写作背景】作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叶圣陶不久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他意识到出版社来了个人才,他发现张中行对文字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不喜欢多余的词语和无趣的话,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所以叶圣陶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张中行先生和叶圣陶先生,都是我国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之后,总想写点什么-则说说自己的心情二则作为纪念。"张中行先生说“一是写与我有关的,二是写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于是他写了这篇文章,回忆了叶圣陶先生的几件小事,展现了叶圣陶先生品德的高尚,同时也领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读书方法一:略读侧重观其大概(大致的情况或内容)粗知文章大意。阅读的时候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者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预设:规律归纳关键句特点①位置:多位于文章的首尾,每一段的首尾。②结构: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③内容:多为作者的评价语,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一篇长文章抓住关键句使其变成一篇精巧的短文,这就是略读。板书:思维导图预设1:吕叔湘是一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是中国文字改革和词典出版的领军人物。他曾给读书杂志写过22封信,全是关于文字纠错的。吕叔湘对中国文字考究到一丝不苟,正是叶老精神的传承和发扬。链接材料:圣陶先生看稿子真是当得起“一丝不苟"四个字,不但是改正作者的笔误,理顺作者的语句,甚至连作者标点不清楚的也用墨笔描清楚。从此我自己写文稿或者编辑别人的文稿的时候也都是竭力学习圣陶先生,但是我知道我赶不上圣陶先生。板书:待人宽厚预设2:待人真诚、彬彬有礼、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力求完美……链接材料:1966年,“文革”爆发。叶老靠边了,成了文教界被打倒的“祖师爷"。当时中央统一的课本没有了,各个省编的课本叫做《政文》,等于是取消了语文课。文革中一点一滴建立的语言规范和美感瞬间崩塌,叶老一篇不漏地看报上的批判文章,也出门看机关,学校张贴的大字报,回到家中,他不做声了。他有一个原则,既然不能说真话,他就不说话。在1969年后,叶老到北京,长期与家人分离,叶老内心感到孤独,他开始给儿子写信,一写就是500封。板书:律己严:读书方法二:“熟读”,即逐词逐句仔细地读,甚至标点。要求读出词句背后的潜台词及作者的情感。《朱子语类》卷十:“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预设:通“写话”风格就是平易自然,鲜明简洁,念着顺口,听着悦耳的语言风格。例如:“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这句话中没有一个多余的字,“生疏”明白如话,“不耻下问"修润”则简洁凝练,整句顺口悦耳。链接材料:为进一步体会这种写话风格,我们来读一首通俗易懂的小诗,选自1932年由叶圣陶亲自编写的一部初等小学用的国语课本。《小小的船》Ppt: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预设:人家连一两个字都不可以删除才证明你行。预设:删掉“对"字表达更简洁明白删掉“的命运”,语句表达更简洁明白预设:做表示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偏向口头语具体,如:做工、做饭、做官作常用来表示当作、作为和充当的意思偏向书面语抽象,如:创作、作为、作别“作"和“做”都有表示充当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意思所以有些词可以通用,如作客和做客、作对和做对、作声和做声、作人和做人,可以通用.但不是表示这方面意思的词都可通用,但表达的意思有细微的差别.在汉字中,“作"字出现很早,“做”字出现较晚,开始凡写“做"的地方都可写“作”现在已有分工,不能混用.学生板书预设:立德树人、躬行君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人之师表、正心修身、立人达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板书:仰慕、佩服、尊重、景仰……预设:常常:读书方法三:读写人叙事散文,我们要读事、识人,找评价语,领会作者要抒发的感情。课堂结语:叶老的一生,历经了从晚清到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壮大,近乎百年的漫长历程,他始终肩负着文化启蒙和传承的使命,作为一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教育家,他说“教,是为了不教!"希望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向这位具有崇高人格风范的当代圣者,致敬学习。让我们再一次齐读作者对叶老的评价“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达标检测

班级:姓名:___等第:日期:

胡适先生二三事

梁实秋

胡先生是安徽徽州绩溪县人,对于他的乡土念念不忘,他常告诉我们他的家乡的情形。徽州是个闭塞的地方。四面皆山,地瘠民贫,山地多种茶,每逢收茶季节茶商经由水路从金华到杭州到上海求售,所以上海的徽州人特多,号称徽帮,其势力一度不在宁帮之下。四马路一带就有好几家徽州馆子。

1928年至1929年间,有一天,胡先生特别高兴,请努生、光旦和我到一家徽州馆吃午饭。上海的徽州馆相当守旧,已经不能和新兴的广东馆、四川馆相比,但是胡先生要我们去尝尝他的家乡风味。

我们一进门,老板一眼望到胡先生,便从柜台后面站起来笑脸相迎,满口的徽州话,我们一点也听不懂。等我们扶着栏杆上楼的时候,老板对着后面厨房大吼一声。我们落座之后,胡先生问我们是否听懂了方才那一声大吼的意义。我们当然不懂,胡先生说:“他是在喊:‘绩溪老倌,多加油啊!’"原来绩溪是个穷地方,难得吃油大,多加油即是特别优待老乡之意。果然,那一餐的油不在少。有两个菜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一个是划水鱼,即红烧青鱼尾,鲜嫩无比,一个是生炒蝴蝶面,即什锦炒生面片,非常别致。缺点是味太咸,油太大。

徽州人聚族而居,胡先生常夸说,姓胡的、姓汪的、姓程的、姓吴的、姓叶的,大概都是徽州的。努生调侃地说:“胡先生,如果再扩大研究下去,我们可以说中华民族起源于徽州了。”相与拊掌大笑。

胡先生酒量不大,但很喜欢喝酒。有一次他的朋友结婚,请他证婚,这是他最喜欢做的事,筵席只预备了两桌,礼毕入席,每桌备酒一壶,不到一巡而壶告罄。胡先生大呼添酒,侍者表示为难。主人连忙解释,说新娘是节酒会的会员。胡先生从怀里掏出现洋一元交付侍者,他说:“不干新郎新娘的事,这是我们几个朋友今天高兴,要再喝几杯。赶快拿酒来。"主人无可奈何,只好添酒。

事实上胡先生从不闹酒。二十年春,胡先生由沪赴平,道出青岛,我们请他到青岛大学演讲,他下榻万国疗养院。讲题是《山东在中国文化里的地位》,就地取材,实在高明之至,对于齐鲁文化的变迁,儒道思想的递嬗,讲得头头是道,听众无不欢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