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化学单元检测题含答案_第1页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单元检测题含答案_第2页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单元检测题含答案_第3页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单元检测题含答案_第4页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单元检测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40分)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灯泡发光B.煤气爆炸煤燃烧

C.酒精挥发食物腐败D.石蜡熔化干冰升华

2.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中常见的物质是(

A.食盐、水、酒精B.衣服、桌子、电视机

C.太阳、宇宙、太空D.精神、意识、力量

3.判断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了白色固体D.固体质量增加了

4.下列各项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十昼

C.装入固体粉末

D.熄灭酒精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

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

变化

6.打雷闪电时,空气中有极少的氧气变为臭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该变化是化学变

C.氧气和臭氧都含有氧元素D.氧气和臭氧是不同的物

7.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电熨斗通电发出热量;B.电灯通电发光;

C.利用水流产生的能量推动水磨;D.煤炭燃烧放出热量。

8.用于加热液体的仪器有:①试管②漏斗③蒸发皿④烧杯⑤量筒⑥集气瓶()

A.①③④B.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

9.用托盘天平称12g石灰石(5g以下用游码),把祛码放在了左盘,石灰石放在了右盘,

则称量结果()

A.12gB.大于12gC.小于12gD.无法称量

10.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A.铁生锈B.镁燃烧C.从铁矿石中冶炼生铁

D.水蒸发

1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一声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

12.某些玻璃仪器,为保证其密闭性,常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下列仪

器中已经过了磨毛处理的是()

A.量筒B.集气瓶C.烧杯D.锥形瓶

13.请找出适合贴在存放化学教学中常用酒精的药品柜上的图标()

&展।由।

14.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

空气瓶内燃烧更旺,由此说明()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少

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氧气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5.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3.5g食盐粉末,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右偏,正确的做法是

()

A.减少碳码;B.加食盐;C.减少食盐;D.调节平衡螺母。

16.下列仪器中,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和加热较多液体三种用途的是()

A.试管B.量筒C.集气瓶

D.烧杯

17.黑糊糊的石油可以变成绚丽多彩的衣服。对此你提出的问题不属于化学问题的是

()

A.石油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B.石油通过怎样的变化才能变成做衣服的纤维?

C.石油可以燃烧,那么由它制成的衣物能否燃烧?

D.通过什么方法从地下得到石油?

18.小明在威望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应是科

学探究的()。小华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尝一尝”这一过程,应是科学探究

中的()

A.问题B.假设C.实验

D.结论

19.某学生要准确量取7g水,应用()

A.50mL量筒B.10mL量筒、胶头滴管

C.托盘天平D.5mL量筒、胶头滴管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用剩的药品要放回到原试剂瓶中,以免浪费;

B.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mL;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45度角;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二、理解与应用(44分1〜4题每空0.5分,其余每空1分)

1.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块状药品可用取用。往试管里放入固体粉末时,

可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小心送入试管,然后使试管起来,让

药品全部落入底部;取用块状固体或大颗粒时,应把容器,把固体放入以后,再

把容器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通常使用。量液时,量筒必须

,视线要跟量筒内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数。当用量

筒取用液体接近刻度线时,应用逐滴加入液体。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

在试管上方,不要,以免。

3.用容积为15mL的试管盛液体加热时,通常最多可盛放液体mL,加热过程

中,试管夹应夹在。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加热时,试管夹应由试管往

套,注意手指不能按在试管夹的________上。

4.托盘天平能称准到_____go调整托盘天平零点时,若指针偏向左边,应将左边的

平衡螺母向(填左、右)旋转。称取物体时,应______盘放跌码,盘放称量

物。碳码要用取,先加质量的碳码,再加质量的碳码,最后拨动

,直到指针指到标尺的中央。用托盘天平称量粉末状药品时,应在左右两盘分别

放,对于易潮解的物质必须放在,这是为了防止

5.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把导管的一端,再用两手

,如果导管口,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6.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必须注意试管口应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为了防止

7.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

8.折断铁丝是变化,这是因为;铁丝生锈是变化,这

是因为。

9.水是由构成的,氢气是由构成的,氧气是由构成的;水与氢气中都

含有元素。

10.写出下列操作所引起的后果:

(1)把大块固体垂直投入试管中,

(2)把烧杯放在铁圈上直接加热o

(3)用同一支滴管取不同药液。

(4)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称量物放在右盘,祛码放在左盘。

11.在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及实验完毕洗涤试管时,有多种不当操作会引起试管破

裂,请列举三种、、。

12.我们知道,一滴水里大约有1.62X10"个水分子。这说明分子;目前人类

已知的物质有三千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原子”种类并不多,只不过百十种。我们把每

一类原子称之为一种o

13.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探究活动的环节主要有

三、实验与探究(16分)

1.指出右图中的错误并改正。

(1)

(2)、

(3)、

2.请你参加小华同学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I发现问题:小华在点燃的蜡烛上面扣上一只耐热的玻璃杯(杯口的下口与桌面紧

贴)后,过一会儿,蜡烛熄灭了。

II提出问题:杯中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影响蜡烛燃烧的因素有哪些?

山建立假设: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可能是蜡烛芯的粗细、可能是蜡烛的高度、可

能是杯子的大小等。

如果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你选择的一个假设是

w收集证据:

(1)查阅资料:①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且燃烧过程中要

消耗氧气;②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

支持燃烧。

(2)实验探究:根据你的假设进行实验探究所需要的用品有

________________。你的方案是

0

V获得结论O

VI交流与反思:请你解释下列因素是怎样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其原因是什么?

(1)蜡烛芯的粗细:

(2)蜡烛的高度:

(3)玻璃杯的大小:

八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40分)

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来水是无色透明的,它是纯净物

B.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于人体健康

C.我们应该节约用水,同时要防止水源受到污染

D.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积的3/4,因此不存在水危机

2.下列广告语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超纯水”绝对卫生,对人体有利

B.本饮料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C.矿泉水中含钾、钠、钙等多种物质,是一种健康饮料

D.钙片中含有大量的钙元素,能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

3.下列现象或操作与分子对应的性质不一致的选项是()

选项现象与操作分子的性质

A与铁轨中间留有空隙原子间有间隔

10m/水与10口/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

B分子具有一定质量

20m/

C打开酒瓶会闻到特殊气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给水通电会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

4.七月的公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5.化学上研究任何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取用纯净物。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B.食盐水C.黄泥水D.蒸僧水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B.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一定不同

C.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7.对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其中属物理性质的是()

A.氢气能在空气燃烧B.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会潮湿

C.铁矿石可用来炼铁D.氢气是无色气体

8.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有()

A.水分子B.氧原子C.氧元素D.氧分子

9.开采出来的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给石油加热,使不同沸点的组分在不同温度下气化出

来,蒸汽经过冷凝,即可分离出不同沸点物质,这种操作称为分偏。此法可分德出溶

剂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等成分。由此可判断石油是()

A.单质B.纯净物C.化合物D.混合物

10.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1/2,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可能是()

A.3B.6C.12D.14

11.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点燃

通电

A.水——>氢气+氧气B.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C.蔗糖+水----->糖水D.硫+氧气二二,二氧化硫

12.过氧化氢(Hz。?)可以按下列进行分解: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

是()

A.过氧化氢由氧气、氢气组成

B.每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C.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它的分子破裂成原子,氧原子、氢原子还可再分

D.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把分别充满红棕色NO2气体和无色的集气瓶,按照右图A、B两种方式放置.然

后把两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用振|一I[—I

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气体不O

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不能有此现lxH

象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间有间隔时㈣

C.氢气的密度比二氧化碳的密度小D.分子由原子构成

14.最近,美国科学家宣布其发现的两种超重新元素是错误的;俄罗斯科学家则宣布发现

了114号超重新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89,质子数为11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14号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175B.114号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403

C.科学家宣布自己的研究成果错误是可耻的D.科学家研究成果是不可能有错

误的

15.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玉玲同学做了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其中能保持氢气

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

AB

16.2004年4月19日,温家宝总理批示:严查安徽"杀人奶粉"。经检测"杀人奶粉"中

蛋白质、钙、磷、锌、铁等含量严重不足,营养价值比米汤还差。这里的钙是指

()

A.原子B.分子C.元素

D.单质

17.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分子机器人。它是

有26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分子机器人是一种新型分子

B.我们已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种分子散步

C.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一定是春的推动下进行的

D.由这种分子组成的物质是一种单质

18.为了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做了一个著名的“卢瑟福

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高速a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a粒子

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

的a粒子被反弹了回来。通过这一实验现象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A.原子核质量较大B.原子核体权很小

C.核外电子带负电荷D.原子核带正电荷

19.已知符号力X表示质子数为Z,相对原子质量约为A的X原子。请判断下列几种粒子

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A.B.JH:HC.'gO[N

c-40叱4040A

D.39K20Ca|8Ar

20.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的质量是1.933X10-26kg,另一种A原子的质量是

1.7937Xl(?25kg,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9B.24C.56D.108

二、理解与应用(45分)

1.江、河、湖水等天然淡水通过、、等人工净化方

法可以转变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其中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2.构成并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在氧气(。2)、二氧化碳仁。2)、

二氧化硫(so2)中都含有相同的,在它们相同数目的分子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

其中A表示的是,B表示的是,C表示的是,D表示的是

(填“单质”或“化合物”或“混合物”)。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填元素符号,下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

元素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是o

5.填写下列符号:(1)氯元素;(2)2个氮原子;(3)2个

氢(气)分子;(4)n个水分子;(5)2个镁离子

6.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0即8表示,m的值为,

该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易电子。

7.下列物质中:①空气②氧气③氧化镁④铁⑤纯水⑥二氧化碳⑦盐水,其中属于

混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o

8.(2分)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核电荷数为114的原子,经测定其相对原子

质量为289,则其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

9.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共有个周期,个纵

行,个族;其中元素种类最多。

10.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转化,这是因

为不同的物质包含的化学能的大小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

能、光能或电能等。(1)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收热能的物理变化的例子o

(2)氢气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能或—能。

(3)已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水的变化中放出热能,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反应前

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所包含的化学能比反应后水包含的化学能(填“高”或

“低”),理由是O

11.(6分)海英同学在距一支粉笔的粗端2cm处点上一滴蓝墨水,将粉笔插入盛有

酒精的培养皿中。过了一段时间海英发现随着酒精的上升,蓝墨水也在粉笔上不断移动,

最后蓝墨水在粉笔上分为两个区域,上半部分是蓝色,下半部分是紫色(如右图所示)。

根据上述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蓝墨水属于_(填“纯净物”或“混合

物”);

(2)由此实验可以作出的推测是

(填序号);

①用滤纸条代替粉笔重复上述实验,也能得到

相似的实验现象;

②不同分子在同种介质(如粉笔)中的运动速

度不同;

③不能用上述实验的原理分离混合物;

(3)你还知道混合物分离的其它方法吗?请简要回答(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三、实验与探究(15分)

1.(8分)某同学将浑浊的黄泥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

明矶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后,采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

问:

(1)实验中还缺少一种仪器,该仪器的名称是,其作用

是;漏斗下端靠烧杯内壁是为了。

(2)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度太慢,原因可能

有______

(3)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有

(4)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制得了纯水!对此你认为

对吗?判断,理由是o若要制得纯水,还需采取的净化

方法是_______

2.(7分)如图所示,在烧杯A、B中装入20mL蒸播水,滴入

2〜3滴酚猷试液,在烧杯C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

把A、C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过了一段时间,看到的现象是烧

杯A中装的溶液变成红色。

(1)B烧杯的作用是;

(2)对上述现象,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假设。请你仔细阅读表中

的示例,然后填写表中空格。

作出假设实验探究

用洁净的烧杯D装入20mL蒸储水和

示烧杯A中的溶液要过一会儿才变色,与烧

2〜3滴酚猷试液,静置,观察现象;将

例杯C无关

其用大烧杯罩住,观察现象

大烧杯内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看不

①见的粒子,与烧杯A中的溶液接触,使其

变红

八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2、分析表中的数据,以下看法不可取的是()

]容液不中类生理盐水人体rfn.液304■乙华育仃原女台海水

令胡质量分数0.9%

A.生理盐水是依据人体血液的特点配制的

B.表中三种溶液的含盐质量分数均为0.9%纯属巧合

C.人类祖先可能是从原始海洋逐渐进化到陆地上的

D.人体血液与原始海水之间可能有某些尚未认识的关系

3、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

是: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储水润洗③在托盘天平的左

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④盛装溶液的

试剂瓶用蒸储水润洗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A.①②③④⑤B.只有①©④⑤

C.只有①②③D.只有②③④⑤

4、现有质量分数为10%的NaQ水溶液40g,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20%,可采用的方

法是

A、蒸发20g水B蒸发24g水C、加入3.2gNaClD、加入5gNa。

5、用适量的下列家用调味品分别与水充分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白醋C.味精D.麻油

6、每天适当补充维生素C,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某维生素泡腾片,每片含1g维生素

C,把1片泡腾片投入适量的水中,最终得到250g溶液,此溶液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是

()

A.0.4%B.1%C.2.5%D.4%

7.实验室现有足量的20%的NaOH溶液和蒸储水,欲配制10%的NaOH溶液100g,需要20%

的NaOH溶液()

A.20gB.10gC.50gD.无法计算

8、把200g30%的硫酸溶液稀释成20%的溶液,需加水()

A.100gB.200gC.300g

D.400g

9.粗盐提纯实验中,必须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A.量筒、酒精灯、漏斗、玻璃棒B.烧杯、漏斗、用烟、玻璃棒

C.烧杯、酒精灯、玻璃棒、漏斗、蒸发皿D.铁架台、烧杯、胶头滴管、酒

精灯

10、把1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加水稀释到100g,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

A.增大9倍B.减小10倍C,增大10倍D.不变

11、在20℃时,从200g24%的硝酸溶液中取出5g溶液,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有关

量:①溶质质量;②溶剂质量;③溶液密度;④溶质质量分数。其中没有变化的是

()

A.③④B.②③C.①④

D.①②

12.现有100m/20%的硫酸溶液,其密度为1.14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含溶质20g

B.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4

C.该溶液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1:5

D.该溶液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5:4

13.如右图所示的装置中,容器内的液体一定不是()

C.蔗糖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14.如图所示,向mg质量分数为a%的NaQ溶液中,加水稀释,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溶液

中溶质质量与加水质量关系是()

/g

°加水量(g)

加水型

AD

1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喋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D.④⑤①

二、理解与应用:(30分)

16.要配制50克20%的食盐溶液,提供25克30%的食盐溶液,20克15%食盐溶液以及足够的

食盐固体和水请选用上述药品,设计三种配制方案(只说明所需各种药品用量)

17.把少量白磷溶于二硫化碳制成溶液,其中是溶质,是溶剂,这种溶液叫做

的溶液。

冬天下雪时,为防止路面上冻变滑,常向路面上撒适量的食盐,目的是---------

18.将mg食盐放入ng水中,搅拌,所得溶液的全称是,俗称,所形成溶液的质量

是(m+n)go(填>、=、<)

19.用质量分数为30%的硫酸溶液A与质量分数为80%的硫酸溶液B,配成60%的硫酸溶液所

用A、B两种溶液的质量比

20.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学的节约用水。现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若用手"拧

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约为100g,若用洗衣机“甩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约为

20g,其中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1%。现用3800g清水对这件衣服分两次进行漂洗:

方法一:手洗。

第一次,用1900g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

_____g;

第二次,用1900g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

_____g;

方法二:洗衣机洗。

第一次,用1900g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

_____g;

第二次,用1900g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用分数表示)

_____go

21.下表是充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12162428

硫酸溶液的密度/g/"7/1.021.081.111.171.20

氨水的密度/g/"7/0.980.950.940.910.90

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氨水的密度逐渐(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0

(2)取12%的硫酸溶液100g配制成6%的溶液,向100gl2%的硫酸溶液中加水的质量应

100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o

向100g24%的氨水中加入100呼,摇匀,溶液体积是ml

三、实验与探究题(20分)

22.某化学活动小组在实验室里要将粗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不溶于水的固体)

进行提纯,然后用得到的氯化钠配制成氯化钠溶液。

(1)请你设计一个将粗盐进行提纯,得到氯化钠的实验方案。

(2)要完成上述实验方案,需要的主要仪器有o

(3)将得到的氯化钠固体烘干后,用来配制150g5%的氯化钠溶液:

①用称取g氯化钠固体倒入一大烧杯中。称量前应先调整—,若指针偏向

右边,可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旋转;

②用(100mA200/n/)量筒量取m汰,倒入盛氯化钠固体的大烧杯中,并

用,使氯化钠固体完全溶解,便得到所要配制的氯化钠溶液。

(4)交流反思:假如某同学在量取水时俯视刻度读数,在最后称取氯化钠时,指针偏

向了左侧,则他们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比理论值要偏(填“高”或“低”)。

23.刘颖想配制100g9.2%的食盐溶液:

(1)配制此食盐溶液主要步骤为:、、o

(2)下列仪器中不可能用到的是(填序号)o

A.烧杯B.漏斗C.玻璃棒D.量筒E.酒精灯F.托盘天平

(3)配制过程应选用下列哪种规格的量筒(填序号)。

A.100m/B.20/77/C.50m/

D.200/n/

(4)称量时,她将食盐放于天平的右盘,游码移至0.2g处,左盘上放置的硅码质量是

9g,则实际称得的食盐质量是go若用量筒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则该生实际配

得食盐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等于")9.2%。

四、分析与计算(20分)

24、在实验室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若实验前100克稀硫酸溶

液中水的质量分数为99%,电解一段时间后,水的质量分数变为98%。求电解了的水的质

量。

25、为了预防"非典",人们用过氯乙酸(CH'CQQQH)对家庭居室和公共场所进行消

毒。过氧乙酸具有强的腐蚀性和氧化性,使用时一定要稀释。一般家庭用的是溶质质量分

数为0.2%〜0.5%的过氯乙酸消毒液,现要配制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消毒

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氯乙酸溶液多少克?

八年级化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40分)

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成分的微小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你关注每

天的空气质量报告吗?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氮氧化合物(NOJD.可吸入颗粒物(TSP)

2、我们知道食物较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就会变质,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3、1777年舍勒在《火与空气》一书中指出:空气由两种性质不同的“火空气"和“浊空

气”组成,其中“火空气”可以帮助燃烧,维持生命。下列物质不能与“火空气”发

生反应的是()A.木炭B.石蜡C.食盐D.铜丝

4、最先由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的科学家是()

A.法国的拉瓦锡B.英国的道尔顿C.瑞典的舍勒D.意大利的阿伏伽德罗

5、西藏地区独特的高原风景早就吸引了丫丫,她很想在国庆期间前往观光。但爸爸说初到

西藏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由于()

A.高原地区的氧气与平原地区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含量过高,让人有压抑感

C.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D.高原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让人感到窒息

6、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

护气的一组是()

A.H2,N2B.N?、O2C.CO2.COD.N2,Ar

7、据报道,2005年3月,广州市实施大面积人工降雨,其中使用了液氮作增雨剂。根据

你现有的知识推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氮是一种溶液B.使用液氮会污染环境,应严格控制使用

C.降落的雨滴中将含有大量的液氮D.液氮气化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落下

8、小明用右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

正确的是()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

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9、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

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高度超

广口瓶容积的1/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10、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必须选择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原料B.必须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C.必须使用催化剂D.必须使用酒精灯

11、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

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成的气体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

B.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C.只有二氧化镒能够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

D.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12、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说法量漫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B.用加热高镒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1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上有水雾

D.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

14.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用一段纱窗上的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试验

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下列的()

A.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B.铁丝表面的锈未除干净

C.集气瓶底没铺一层细砂D.给铁丝加热的温度太低

15、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C)

A.电解水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

C.铜在空气中加热D.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16、有五种物质:①汽车排放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

碳气体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其中能使空气受到

污染,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

A.①②⑤B.②③C.②③⑤

D.①②④⑤

17、下列符号中,同时表示一种单质、一种原子和一种元素的是()

A.O2B.2HC.ND.Fe

18、今年合肥、芜湖等城市已开始使用“西气东输”工程送来的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

分是CH4,下列是四位同学在讨论化学式(24的意义,其中错误的是()

A.表示甲烷这种物质B.表示甲烷气体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

子组成

C.表示甲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表示一个甲烷分子

19、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46,下列关于单宁酸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化合物B.一个分子中含76个碳原子

C.分子中碳、氢、氯原子的个数比为38:26:23D.一个分子中含46个氧分子

20、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碘元素,它们按碘的化合价的顺序排列:①KI②&③HK)④X

⑤NalO”则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

A.AglB.KIO3C.1204D.12O5

21、超导材料为具有零电阻及反磁性的物质,以Y2O3、BaCOj和Cu。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可

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x,假设在研磨烧结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

则x的值为()A.12B.13C.15D.26

22、在2sO3和3s。2中正确的说法是()

A.分子个数相同B.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

C.氧原子个数相同D.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2

2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含镁40%的氧化镁B.含硫45%的二氧化硫

C.含钙30%的CaCOsD.含铁70%的三氧化二铁

24、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

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A.注射器内有液体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冒出

25、下列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由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B、由不同分子组成的物质

C、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D、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二、理解与应用(24分)

26、(1)哪些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下列成分?

①,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②,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③,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2)用化学用语填空: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4个铁原子,2个镁离子

2个氢分子,三氧化硫中硫元素显+6价,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污染空气的三种主要有害气体是、、o

27、实验室常用过氧氢分解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发生的是变化;工业上主要采

用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的是变化。

28、写出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性质实验过程中以下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1)未检查装置的气密性o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发现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

(3)把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后,再盖上毛玻璃片,正放在桌上o

(4)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瓶底没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5)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29、过氯乙酸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消毒剂,其化学式为CH3coe)OH,试填写下列空白:

(1)过氧乙酸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最简整数比);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氮元素的盾量比为(最简整数比);

(3)过氯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至0.1%)。

30、在某氮氧化物里,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7:16,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三、实验与探究(22分)

3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D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

(II)(选用容积为45mL的18X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

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D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图I图n

(1)指出实验中A、B仪器的名称:A、Bo

(2)图I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o

(3)图II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11中

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4)图II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mL刻度处才停止。

(5)对照图D实验,你认为图I实验有何不足之处?(回答一点即可)

32、(1)为了制取少量的氧气,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把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I查阅资料,获得信息: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镒酸钾等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在一定条

件下分解都可以产生氧气,其中过氧化氢价格最低,在常温下就能够分解放出氧气,该过

程无副产物;氯酸钾价格较高,分解较困难,且常伴有副产物;高镒酸钾价格较高,加热

即可快速分解。二氧化镒能加速上述三种物质的分解。

根据上述信息,确定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案。

n组装仪器,进行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装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