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辅导讲义 肠杆菌科及检验_第1页
2019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辅导讲义 肠杆菌科及检验_第2页
2019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辅导讲义 肠杆菌科及检验_第3页
2019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辅导讲义 肠杆菌科及检验_第4页
2019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辅导讲义 肠杆菌科及检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肠杆菌科及检验

•考点

>概述

概念;命名与分类原则;共同特点;自然与人体内的分布;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临床意义。

>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变形杆菌属、耶尔森菌属及其他肠杆菌科细菌。

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验;临床意义。

【内容讲解】

一、概述(共性)

肠杆菌科是由多个菌属组成,6杆菌,生物学性状相似。

大多数肠道杆菌属于正常菌群。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或侵入肠道外组织时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

部分为致病性细菌。

(一)分类

肠杆菌科细菌的种类繁多。主要根据细菌的形态、生化反应、抗原性质以及核酸相关性进行分类。根

据《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1984年)将肠杆菌科的细菌分为20个属即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

枸椽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哈夫尼亚菌属、爱德华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变形

杆菌属、摩根菌属、耶尔森菌属等。

(二)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杆菌,大小为(1.0~6.0)UmX(0.3~1.0)um。

多数有周鞭毛(除志贺菌属、克雷伯菌属、鼠疫耶尔森菌和EIEC),无芽胞,少数菌属细菌可形成荚

膜。

2.培养

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普皿和麦康凯培养基:中等大小、表面光滑的菌落;

液体培养基:混浊生长。

3.生化反应

发酵葡萄糖产酸、或产酸产气;

乳糖发酵试验:非致病菌+.致病菌-(除外变形杆菌)。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硝酸盐还原为亚

硝酸盐。

4.抗原构造

>菌体(0)抗原]

>}肠杆菌科血清学分群和分型的依据

>鞭毛(H)抗原J

>表面抗原(如Vi抗原、K抗原):包绕在。抗原外的不耐热的多糖抗原,可阻断0抗原与相应抗体

之间的反应,加热处理能破坏其阻断作用。

5.变异

>菌落S〜R变异

>鞭毛H〜。变异

>耐药性变异

>生化反应性质的改变

6.抵抗力

不强。加热60℃,30分钟即被杀死。不耐干燥,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对低温有耐受力,能耐胆盐。

7.肠杆菌科的初步分类

苯丙氨酸脱氨酶

变形杆菌属葡萄糖酸盐试验

普罗威登斯菌属(+)(-)

摩根菌属

克雷伯菌属埃希菌属

肠杆菌属志贺菌属

沙雷菌属沙门菌属

哈夫尼亚菌属枸檬酸杆菌属

爱德华菌属

耶尔森菌属

(三)致病性

1.致病性肠道杆菌:以肠内感染为主,腹泻为共显症状,引起急慢性肠道感染、食物中毒、旅游者腹

泻及肠热症等。

2.条件致病菌:为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出现移位感染。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及克雷伯菌等条件致

病菌可引起泌尿生殖道、伤口等部位的感染。

(四)微生物检验

1.分离培养

粪便或肛拭标本一增菌一肠道曲选择培养基

血,尿或脓汁等一肉汤增菌一血琼脂培养基J

-----►纯菌(菌落)-----»结合革兰染色及氧化酶反应结果作

进一步鉴定

2.鉴定

(1)初步鉴定:

①确定肠杆菌科的细菌,应采用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及氧化酶试验与弧菌科和非发酵菌加以鉴别;

②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群,多采用苯丙氨酸脱氨酶和葡萄糖酸盐试验,将肠杆菌科的细菌分为三个类群;

③选择生化反应进行属种鉴别。KIA和MIU将细菌初步定属。

(2)最后鉴定:

根据生化反应的结果初步定属、种,再用诊断血清做凝集反应才能作出最后判断。

二、埃希菌属

5个种:大肠埃希菌、蟒螂埃希菌、弗格森埃希菌、赫尔曼埃希菌和伤口埃希菌。

临床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

(-)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G,短杆菌,(1.0~3.0)umX(0.4-0.7)um。多数有周鞭毛,有菌毛,有荚膜或微荚膜。

2.培养特性

>兼性厌氧菌;营养要求不高。

>普通营养肉汤:浑浊生长。

>普通营养琼脂:圆形,凸起,边缘整齐,灰白色的S型菌落,直径2〜3mm。

>血琼脂平板:少数菌株产生6-溶血环。

>伊红亚甲蓝琼脂:菌落呈蓝紫色并有金属光泽(发酵乳糖)。

>麦康凯和SS琼脂:粉红色菌落。

3.生化反应

>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和甘露醇产酸产气,分解蔗糖因菌株而异,尿素酶试验阴性。

>口引噪、甲基红、V-P、枸椽酸盐试验(IMViC试验)为++-

>克氏双糖铁琼脂(KIA):斜面和底层均产酸产气,H2S(-)o

>动力-口引噪-尿素(MIU)培养基为++1

4.抗原结构

>菌体抗原(0)、表面抗原(K)和鞭毛抗原(H)三种构成。

>现已知有171种0抗原,100种K抗原和56种II抗原。

>一个菌株的抗原类型由特殊的0、K和II抗原的代码表示,其血清型别的方式是按0:K:II排列,例

如0111:K58:H2,

(二)致病性

致病物质:主要是侵袭力、内毒素、肠毒素等。

所致疾病:

1.肠道外感染以泌尿系统感染常见,还有菌血症,胆囊炎,腹腔脓肿。

2.肠道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引起霍乱样肠毒素腹泻(逅)o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主要引起婴儿腹泻。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可侵入结肠黏膜上皮,引起痢疾样腹泻(黏液脓血便)。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又称产志贺样毒素(生)大肠埃希菌(SLTEC或UTEC),其中0157:

H7可引起出血性大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业§)。

临床特征为严重的腹痛、痉挛,反复出血性腹泻,伴发热、呕吐等。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

肠黏附型大肠埃希菌(EAggEC):新近报道能引起腹泻。

3.CDC将大肠埃希菌0157:H7列为常规检测项目

>在北美许多地区,0157;H7占肠道分离病原菌的第二或第三位,是从血便中分离到的最常见的病原

菌。

>6、7、8三个月0157:H7感染的发生率最高。

>0157是4岁以下儿童急性肾衰的主要病原菌。

(三)微生物检验

1.标本采集

>肠道感染可采集粪便;

>肠道外感染可根据临床感染情况采集中段尿液、血液、脓汁、胆汁、脑脊液、痰、分泌液等。

2.检验方法及鉴定

脓液增菌培养物粪便

血平板弱选择培养基

初报:

1~

形态、染色、性状

纯培养(菌落)

初步鉴定:

KIA:A/A或K/A、产气或不

鉴定为大肠埃希菌<—产气、H2s一

JMIU:T-或一、+、~~,

IMViC:+、十、一、一

最后鉴定

最后鉴定:

>补充系列生化试验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无动力的不发酵乳糖株,应与志贺菌相鉴别

.鉴别试验:醋酸钠、葡萄糖镂、粘质酸盐产酸试验。

.大肠埃希菌均为阳性,而志贺菌均为阴性。

□血清学试验

三、志贺菌属

人类细菌性痢疾最常见的病原菌,通称痢疾杆菌。

>根据生化反应与血清学试验该属细菌分为痢疾、福氏、鲍氏和宋内志贺菌四群。

>我国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引起的菌痢最为常见。

(-)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G,短小杆菌,(2〜3)umX(0.5-0.7)Um,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

2.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

液体培养基:呈混浊生长;

普通琼脂平板和SS培养基:中等大小、半透明的光滑型菌落(宋内志贺菌可形成扁平、粗糙的菌落)。

3.生化反应

氧化酶试验阴性,动力阴性,不产生赖氨酸脱竣酶;

KIA:K/A,H2S(-);

IMViC:->+、-、-»

志贺菌属的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宋内志贺菌可迟缓分解乳糖),叫I躲试验阴性,

H6阴性,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产生赖就酸脱竣酶,不能利用柠檬酸盐,氧化酶试验阴性,动力

阴性。

4.抗原结构

>只有0抗原而无鞭毛抗原,个别菌型及新分离菌株有K抗原。

>0抗原分群特异性抗原和型特异性抗原两类。

>根据抗原构造可将志贺菌分为四个血清群,40余种血清型(包括亚型)。K抗原存在时能阻断。抗

原与相应抗血清的凝集作用。加热100℃、60分钟可消除K抗原对0抗原的阻断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产

生S-R变异及耐药性变异。

(-)临床意义

致病物质:

侵袭力:菌毛粘附于肠粘膜上皮细胞,诱导细胞内吞。

内毒素:破坏肠粘膜;肠壁通透性;肠壁植物神经一一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外毒素(志贺毒素,ST):肠毒素活性;细胞毒活性;神经毒性。

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

1.急性菌痢。

2.中毒性菌痢。

3.慢性菌痢。

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经粪口传播。

(三)微生物检验

1.标本米集

尽可能在发病早期及治疗前采集新鲜粪便,选择脓血便或黏液便,必要时可用肛拭子采集。

2.检验方法及鉴定

粪便肛拭标本

I

SS平板中国蓝。r麦康凯平板

||

初步鉴定:

多价血清凝集试验

KIA:K/A^产气-/+、用S--志贺菌属

MIU:-、+/-、-

氧化酶(一)

最后鉴定

最后鉴定:

增加生化反应

志贺菌属的诊断血清作群型鉴定

1

鉴别

鉴别:

动力乳糖靛基质赖氨酸黏液酸、醋酸盐、枸椽酸盐

志贺菌----+

大肠埃希菌++++-

动力氧化酶试验

志贺菌--

类志贺邻单胞菌++

动力硫化氢A-F0诊断血清

志贺菌---

伤寒沙门菌+++

(四)防治原则

>人工主动免疫用于预防目前尚不理想。

>预防的主要措施是防止进食被污染的食品、饮料及水,及早发现及早积极治疗携带者。

>治疗细菌性痢疾一般首选氟喳诺酮类抗生素。

(五)临床意义

致病因素为侵袭力、内毒素及外毒素(志贺菌A群/【型和H型产生志贺毒素,具有细胞毒、肠毒素、

神经毒)。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其中可分急性、慢性两种,小儿易引起急性中毒性痢疾。慢性菌痢可

人-人传播,污染水和食物可引起暴发流行。

四、沙门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G,直杆菌,(0.7~1.5)umX(2.0-5.0)um,无芽胞,无荚膜,周鞭毛(除鸡沙门菌),多数有

菌毛。

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

液体培养基:均匀混浊生长;

SS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约2〜4mm的透明或半透明菌落,对胆盐耐受。产H2s者在SS琼脂上形

成黑色中心菌落。

3.生化反应

不能发酵乳糖(除亚利桑那菌),不产生靛基质,不分解尿素,甲基红反应阳性,V-P试验阴性。大多

数菌株产生FLS,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伤寒沙门菌产酸不产气)。

4.抗原结构

>0抗原:有58种,以阿拉伯数字依次标记。

>H抗原:H抗原是定型的依据。H抗原有两相,第一相为特异性抗原,用a、b、c……表示;第二相

为共同抗原,用1、2、3...表示。

>表面抗原:已证实沙门菌属有Vi、M和5抗原三种。

5.变异性

>S〜R变异

>H〜0变异

>相位变异:具有双相H抗原(第I相为特异相,第n相为非特异相)的沙门菌变成只有其中某一相

H抗原的单相菌,称相位变异。

AV〜W变异:失去全部Vi抗原的变异。

(二)致病性

致病因素:侵袭力、内毒素和肠毒素。

所致疾病:

1.肠热症即伤寒与副伤寒病。由伤寒与副伤寒沙门菌所引起的慢性发热症状。为法定传染病之一。

2.食物中毒

3.慢性肠炎

4.败血症

5.沙门菌的局部感染如颈部、腰部等。

全身疼痛、不适、

发热涧I驱冲

胸导管

{湃长期)

肝、脾、肾

及胆囊等

肠热症吞噬细胞吞噬

:瑟露|反腐壁淋巴组织|

羹便j胆囊

菌血衣

!(典型病例病程为3YR》搏陵高热、肝脾肿

大、全身中毒、攻境

;并发症:J&穿孔、血栓性静腺炎、胆囊炎,落

(一由第】

(三)微生物检验

1.标本采集

根据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