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耳和听觉(讲义)(原卷版)_第1页
2.3耳和听觉(讲义)(原卷版)_第2页
2.3耳和听觉(讲义)(原卷版)_第3页
2.3耳和听觉(讲义)(原卷版)_第4页
2.3耳和听觉(讲义)(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耳和听觉【知识点分析】一.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1.耳的结构与功能(1)外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也有一部分加强的功能)(2)中耳:鼓膜---随着声波的振动而引起振动,将振动传到听小骨鼓室---与耳道一起引起共鸣,并且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到耳蜗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3)内耳耳蜗---内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接受声波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前庭---感觉头部位置变动,产生神经冲动半规管--维持姿势和保持平衡。2.听觉的形成:(1)正常的听觉形成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即: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内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2)还可以通过骨传导,比如万年贝多芬可以通过牙咬筷子听钢琴声。3.助听器与失聪:听觉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不灵敏。助听器能帮助很多听觉不灵敏的人来提高听力。但是,有些人由于听觉感官某一部分受到损伤,即使使用助听器也很难再听到声音--失聪。4.耳对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2.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大,音调就越高。因此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量,它决定着声音音调的高低。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的高。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到1100赫之间。3.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是有一定限度的,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赫。4.超声与次声:我们把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的声音叫做次声。一般人是听不到超声和次声的,但一些动物却能听到。5.声音的应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蝙蝠利用超声波来辨别猎物的方位及距离。大象可以利用次声波进行交流。医生利用超声波扫描可以得到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图像(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大声说话导致雪崩超声波粉碎结石6.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是人们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7.影响响度的因素:对于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小。但不同的人对声音的感觉是不同的。8.响度的大小计量: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分贝的符号为dB。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dB~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OdB会干扰人们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时间处于大于100B的环境中对耳的听力会造成损伤,大于120dB的声音则会导致耳疼痛,甚至会造成永久性听觉障碍而听不到任何声音。9.音色:在许多同学同时讲话时,即使没有看到人,我们也可以分辨出每个同学的声音。不同的乐器同时演奏时,即使它们发出的响度与音调相同,仅凭听觉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这表明声音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那就是音色。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音色就不同,人对声音的感觉也就不一样。10.声音的三要素:音调、音色、响度。三.噪声污染1.乐音:自然界中有各种声音。清脆的鸟鸣声、悠扬的乐器声、悦耳的歌声等往往使人感觉轻松愉快,我们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2.噪音:马路上的嘈杂声、飞机的轰鸣声等往往使人烦躁不安,我们把这类声音叫做噪声。3.噪音判定与规定: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影响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例如你在学习时,邻居发出的优美的音乐对你来说也是噪声。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颁布了噪声污染标准。我国政府规定,工厂和工地的噪声不能超过85~90分贝。居民居住区的噪声,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不能超过40分贝。4.噪音的防治:(1)从声源处减弱(2)从传播途径中减弱(3)从人耳处减弱【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A.加大摩擦弦的力量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C.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2.笑声虽美,但有时候也是可以成为噪音的,关于声音说法错误的是()A.捂住耳朵可以适当的减少听到的噪音B.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C.听觉在人耳的耳蜗中形成D.在太空中,不借用设备是听不到对方声音的3.2022年央视元宵晚会上,宇航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悠扬的《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祝福。关于琴声说法正确的是(

)A.悦耳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B.琴声通过声波从空间站传回地面C.用力拨动琴弦,琴声的音调变高了D.琴声在空间站里的传播速度是3×108m/s4.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我们听不到,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B.上课时听不到老师讲话的回声是因为教室太小不会产生回声C.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可以听到不同音色的声音D.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动”,说明声波具有能量5.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100Hz的声音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诗句中蕴含着科学知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人们是通过音色辨别出钟声的C.“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7.宁波市区内许多地方设有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目的是从以下哪个环节防治噪声()

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 D.噪声的隔离8.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美化环境9.在学校举行的逃生演习中,同学们听到警报声需要迅速逃生。如图是人耳的结构,下列关于人耳结构在此过程中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A.②收集声波B.③带动听小骨振动C.⑤放大振动 D.⑥产生听觉10.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说明了声波具有能量B.通过观察音叉周围溅起的水花,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C.人耳听到的音叉声音越来越小,由于声音的音调在不断降低D.将音叉放入水中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液体能够传声11.图中属于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图中甲、乙、丙、丁为空气中四种声波的波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的响度大于乙 B.甲的音调高于乙 C.丁的音色与甲相同 D.丁的传播速度大于丙13.助力北京冬奥、冬残奥的歌曲《一起向未来》,下面是它的一部分曲谱:曲谱中的数字反映的是声音三要素中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14.超声波具有许多奇特的效应:净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破裂后能产生强冲击力的微波水柱,它能不断冲击物体表面进而达到净化的目的。此外,在均匀介质中能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用来探伤、测距、测量、医学诊断等。据此分析错误的是()A.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B.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C.由于超声波波长短,故在月球上可以用超声波测定两山间的距离D.B超是超声波在医学诊断中的重要应用15.耳是重要感觉器官,下列有关人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B.耳廓可以收集外界传来的声音C.声波带动鼓膜振动后直接传导到耳蜗D.遇到巨大声响张开嘴可平衡鼓膜内外空气压力16.考试时,马路上的噪音有时会干扰同学们做题,这时老师会关上了教室的门窗,对于这一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有利于创造安静的环境B.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而且传播更快,所以这样的做法无济于事C.声波撞到门窗会被反射,可以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D.关上门窗不能降低声音的音调,所以这样的做法不能降低噪音17.下列关于声学的几个应用和实验,说法错误的是()A.有经验的木工判断木梁的中心是否腐朽了,总是让一人把耳朵贴在木梁的一端,另一人把耳朵贴在木梁的另一端,再由一人敲打木梁中心,如果两端人听不到声音从里面传来,证明里面已朽,木工是根据空气传声来选择木梁的B.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如果钢尺10s内振动30次,则人类不能听到这种声音C.如图是两种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a的音调和响度均高于bD.夏季炎热的午后,伴随着轻柔的音乐,洒水车行驶在高热的马路上,其轻柔的音乐也可能会成为噪音18.一把二胡如图所示,琴师在使用前会对二胡进行调音,以下对调音时采用的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B.旋转弦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响度C.将琴枕上移上些,改变琴弦的长度,是为了改变音色D.换一根再细一些的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19.如图是“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