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报告_第1页
2022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报告_第2页
2022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报告_第3页
2022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报告_第4页
2022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建筑行业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报告2022年12月编制i《中国建筑行业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报告》第一章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1一、国内装配式建筑 1(一)发展现状 1(二)发展趋势 5(三)装配式建筑政策 7(四)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概况 (五)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建设 (六)香港北部都会区装配式建设 二、国外装配式建筑 (一)欧洲装配式建筑概况 (二)北美装配式建筑概况 (三)亚洲装配式建筑概况 (四)德国和日本的装配式建筑认证制度 第二章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一、装配式技术体系与智能制造 二、SPCS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技术体系与智能建造 三、装配式纵肋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关键技术与应用 四、螺栓连接装配式低层框架结构深化设计与施工试验研究 五、大型多层物流仓库建造技术(先张快装免撑体系) 六、装配式内装的十四大体系 七、固碳技术在混凝土构件中的应用 第三章经典案例赏析 一、香港装配式建筑超高层东京街MIC(模块化)项目介绍 二、全国首座装配式“摩天工厂” 三、德国的装配式公共建筑案例 四、纽约3D打印预制混凝土外墙在高层楼中的应用 第四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存在的问题 《中国建筑行业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报告》(一)发展水平不齐,体系机制待完善 (二)标准化程度低,装配建造成本高 (三)专业人才短缺,专业队伍需培育 (四)产业链协同差,EPC模式推进慢 (五)监管力度薄弱,质量管理漏洞多 (六)宣传力度不足,社会接受度不高 二、解决思路和方案 (一)提升装配式建筑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二)降低装配式建筑的建安成本 (三)实施标准化设计 (四)装配式建筑构件绿色建材认证 (五)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和资格认证 (六)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第五章总结和展望 附1:装配式建筑相关标准清单 附2:住建部装配式建筑发展可复制推广经验清单(第一批)2022.11 附3:论文分享 一、装配式建筑企业运营浅谈 二、装配式建筑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思路探讨 三、装配式建筑 再论设计标准化……………………198ji《中国建筑行业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报告》1第一章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一)发展现状2022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超过25%,装配式建筑建设面积累计达到了24亿平方米。在装配式政策驱动和市场引领下,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装修等相关产业能力快速提升,同时还带动了构件运输、装配安装、构配件生产等新型专业化公司发展。至2022年底,全国现有48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328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908个省级产业基地。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企业有2493家,其中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企业1261家,装配式钢结构构件企业1122家,装配式木结构构件企业110家。装配式建筑专业技术从业人员约300万人,装配式建筑其他上下游相关企业约1.35万家。2022下半年受疫情反弹和建筑业投资速度放缓的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受到一定影响,预计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与2021年持平。经调研,京津冀地区的装配式构件生产企业关停并转约10-20%,产量下降了约20-30%。生产企业重新洗牌,有的与去年产量持平,有的关停并转;有的企业资金雄厚,趁机快速发展,研发了自动化生产设备、创新了装配式技术体系,后来居上,成为了行业翘楚。这充分体现出了行业危机之下的风险和机遇共存。企业只有勇于未雨绸缪、积极策划、敢于逆流而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比如中铁十四局房桥、三一筑工,异军突起、中建科技,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引领行业潮头;中建一局发展、中铁六局、中建三局、中建八局、北京建工、北京市燕通、深圳现代营造等大型企业,装配式创新技术和业绩遥遥领先。装配式建筑大致可分为预制混凝土结构(PC)、钢结构和木结构等三大类,目前我国应用仍以PC为主。“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装配式建筑方向以及相关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绿色等趋势,各省市纷纷出台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推广政策和目标。装配式的相关顶层政策框架持续添砖加瓦,政策面逐步走向成熟。总的来看,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在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7.4亿平方米,较2020年增长18%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4.5%,重点推进地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全国的比例为52.1%,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占47.9,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约为15000个。其中: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设计产能达到2.4亿立方米,较上年提升16.5,%产能利用率为51.1;装配式钢结构构件设计产能达到7231万吨,2产能利用率达58.2%。重点推进地区、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装配式建筑发展均有所提高,呈现齐头并进、继续快速增长态势。从结构类型来看,2021年的新开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4.9亿平方米,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为67.7%;钢结构建筑2.1亿平方米,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为28.8%,其中,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项目15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其余为木结构建筑及其他混合结构形式装配式建筑。2017~2021年全国装配式建筑新开工建筑面积(万m²)2021年与2020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各结构类型占比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国家战略,是住建行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各地在发展装配式建筑过程中,以高品质、高质量为发展目标,以提质增效为核心,通过发展新型建造方式,促进建筑业的转型升级。下图为2018-2021年四年的装配式建筑构件产业发展情况,总体保持持续上升态势:3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撑,华东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同时拥有较为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在政策支持推动之下,装配式建筑产业得到良好发展,是国内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和装配施工最多的地区。2021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推进地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全国的比例超过了55%。以下是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CCPA发布的全国重点混凝土构件企业产量(含装配式建筑构件和市政构件):序号企业名称产量(万立方米)1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3江苏和天下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陕西凝远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北京榆构有限公司6北京市燕通建筑构件有限公司7有利华建筑产业化科技深圳有限公司8亚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9青岛新世纪预制构件有限公司北京建工新型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计1.2022年国内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企业调研2022年,工程总承包企业、施工企业、构件生产企业受到了一定影响,构件工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闭,但是广东福建一带发展迅速。我们做了部分省市构件生产企业的调研,每个省市的状况有很大区别,具体情况如下:1至2022年底,京津冀地区有十几家规模较大构件厂停产倒闭,还有10多家小规模的关停并转。关停并转或者倒闭的工厂数量在10-15%。2022年构件产量下降20-30%,其中规模较大的暂停生产企业有:北京住总万科、远大启程、远大兴辰、百利环保、高碑店市国益新型材料公司等。42三一筑工和中铁十四局丰桥公司,异军突起,成为自动化生产智能化后起之秀。北京燕通生产规模大,研发投入大,产量与2021年持平,28-30万立方米混凝土构件。3美好置业:武汉江夏、重庆、成都、青岛、长沙的工厂一直正常生产,但是受环境影响,产量有所下降。其中武汉江夏工厂下半年生产了3万多立方混凝4珠三角市场比较健康,也很乐观。PC构件厂相比其他省市比较稳定,业务红火,关停并转的工厂极少。深圳、广州及周边地区大型混凝土构件生产企业约40家,港资混凝土构件生产企业约20家,钢结构构件生产企业约20家。珠三角地区的预制构件的需求量在持续增长。尤其是最近两三年,除深圳外,广州、惠州都有一定的构件需求量增长。十年前构件厂较少,近年有所增加。但是没有像北方、长三角地区去集中建厂。因为构件市场需求增长缓慢,投资建厂回款慢,存在一定投资风险,其中珠海较理性地投资建厂,极好地规避了风险。珠三角由供需双方状况决定的构件供需市场非常理性,市场调节作用明显,符合装配式发展的实际规律。构件价格平稳,总体上缓慢下降;付款方式,也未出现特别差的情况。珠三角有一些构件厂承接香港的订货单。中央政府大力支持香港的基本建设,大力建保障房。特别是香港北部都会区的建设启动,会有更大规模的构件需求。珠三角地区因为制造业类型比较多,除了做PC构件以外,有些厂也可以转行做钢结构、做家具等,相对灵活。根据市场需求,一些地方在继续投资建厂。离深圳市200公里的地方,比如开平、江门、博罗、河源等地有资源优势,沙石料、水泥相对便宜,会有一定成本上的优势,但是运距又比较远,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5山东关停并转的构件工厂约10%。6四川完全关停并转的不太多,估计1-2成。大多是缩小规模,维持最低程度的运行。但是ALC墙板企业关停多一些。7大连差不多有20%小企业关了。8唐山关停并转约30%。9甘肃省装配发展较慢,当地的房价水平较低,对装配式带来的价格增量没有强力支撑。甘肃兰州附近构件厂较少,没有关闭。甘肃天水暂时没有关停并转,一方面单位规模小,另一方面都是以前三线建设的厂,职工少,工资仅二千左右,多是50岁左右的老职工。①江西省的装配式集中在南昌,抚州,赣州。由于工厂批建、产能控制的不错,基本上没有关停并转,但是经济效益抚州和赣州要好一点,因为这两个地方是装配式示范城市。51海南装配式发展比较稳定,但是也有几家小工厂关了。2福建省装配率比较低,构件工厂也少。国企工厂,目前效益偏低;民企工厂原来已经抢了很多市场份额,基本上投资建设已经平稳。受大环境影响,去年基本产值都在大幅下降。不过本来很多工厂就是多渠道运营,有做商混的,有做市政构件的,各显神通,暂时没有工厂关停。3长三角关停并转构件厂有20%左右。其中江苏倒闭较多,总体来说都不赚钱,特别是回款越来越不好。4南通附近的构件工厂关停并转的很多,约30%以上。南通是国内和国际公认的“基建狂魔”,2022年装配式建筑企业受影响较大。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中等城市的装配式产业园投入大,生产线机器设备新,资金周转困难,运营难以为继。因为当地的农民工劳务相对充足,对于装配式的转型需求小,多数还是采用现浇体系,有的项目套取了装配式奖励后中间改为现浇,有的只是为了获得政策奖励而投资圈地。对于装配式从根本上不认可,嫌不安全、不抗震、价格高、费时费力费事。这与装配式建筑的政策方向宣传不到位,信息闭塞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做法不利于建筑业转型,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应用,应该引起当地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二)发展趋势2022年,受大环境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放缓,但是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建造的总体发展趋势未改变。十四五期间,建筑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除了要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还要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大力推广应用工程建设总承包管理模式(EPC)、绿色建材、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装配式建筑是最契合“碳中和”理念的建造方式,符合国家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现在发展装配式建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既是建筑业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为装配式建筑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装配式建筑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化解过剩产能。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提出,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装配式建筑是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高品质建筑、数字化建筑的载体,是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手段,是建筑业成功转型的必由之路。其发展趋势主要61.开展科技创新装配式建筑领域开展科技创新是发展趋势。主要措施可包括:开展装配式建筑科技攻关,建立装配式建筑重大科技成果库。如装配式建筑新型结构体系、质量检测技术和高效连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可持续、高品质装配式建筑设计建造集成技术,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装配式建筑与光伏技术一体化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评价体系和计价依据,装配式建筑标准化图集,装配式建筑适用技术推广目录和指南的建设应用更加完善。钢结构住宅示范和钢结构农宅试点2.加强系统化集成设计装配式建筑的系统化集成设计是发展趋势。主要措施可包括:发挥设计引领作用,推行建筑师负责制,施行以设计为主导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推动全产业链协同。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实行一体化正向设计和标准化设计。完善设计选型标准,实施建筑平面、立面、构件和部品部件、接口标准化设计,推广少规格、多组合设计方法,确保设计深度符合生产和施工要求。健全项目前期技术方案策划和设计方案技术论证制度。3.实施标准化生产实施预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是发展趋势。主要措施可包括:推进装配式建筑构件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合理布局,提高预制构件标准化水平,推广使用主要构件、部品部件尺寸指南,健全预制构件基本尺寸和组合尺寸库,满足标准化设计选型要求。推广应用钢结构构件和预制混凝土结构构件智能生产线,推动生产实现信息化管理,逐步建立以标准部品部件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推进绿色建材、构件和部品部件认证,培育装配式建筑构件和部品部件集成供应基地,加快构建绿色供应链。4.推广精益化施工建造装配式建筑的精益化施工建造是发展趋势。主要措施可包括:完善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精益化施工组织方式,实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与装饰装修、围护结构、机电设备协同施工,发挥结构与装修穿插施工优势,提高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水平。施工企业研发与精益化施工相适应的构件和部品部件吊装、运输与堆放、连接等施工工艺工法,推广应用钢筋定位钢板等配套装备和机具,在材料搬运、钢筋加工、高空焊接等环节提升现场施工工业化水平。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和一线作业人员的质量安全技术交底,通过全过程组织管理和技术优化集成,全面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益。5.推进全装修成品交房装配式建筑全装修成品交房是发展趋势。主要措施可包括:逐步提高保障性7住房、商品住房和公共建筑的装配式装修比例,鼓励既有建筑采用装配式装修。研究制定菜单式全装修方案,推广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装修模式,加快智能产品和智能家居应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提高整体卫浴、集成厨房、同层排水、整体门窗、轻质墙板系统等集成化部品部件的产品配套能力,逐步形成标准化、系列化、成套化的部品部件体系。6.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装配式建筑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是发展趋势。具体措施可包括:大力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设计、生产、施工与运维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政府投资的新建建筑和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应在全生命周期应用BIM技术。探索建立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开展生产装备、施工设备的智能化升级行动,鼓励应用建筑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智能移动终端等智能设备,推广智能办公、楼宇自动化系统。推动大数据、5G、射频识别(RFID)及二维码识别等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建设和管理中7.创新工程管理模式装配式工程管理中应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发展趋势。具体措施可包括:政府投资项目原则上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研究制定工程总承包参建各方、各专业间的成果交付、竣工验收、资料归档等相关标准和制度。进一步简化招投标流程,加快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各平台间的信息共享与交互。引导骨干企业提高项目管理、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能力,培育具有综合管理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8.严格全过程质量监管严格加强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生产和施工质量的全过程监管是发展趋势。具体措施可包括:落实预制构件质量终身责任制及驻厂监造制度、首段验收制度和采购信息填报制度。强化预制构件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加强预制构件和部品部件进场验收、施工安装、节点连接灌浆、密封防水等关键部位和工序的质量安全监管。建立预制构件信息化管控平台,采用射频识别(RFID)或二维码识别等身份识别技术,实现预制构件设计、生产、运输、使用的全过程质量追溯。9.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大力培养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壮大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方面人才队伍是发展趋势。具体措施可包括: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开展装配式建筑前沿技术和技能提升线上培训服务,完善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职称评价机制。加快培育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建立自有产业工人队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院校开设装配式建筑相关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专业人才保障。(三)装配式建筑政策89(1)国家政策1)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十四五”专项规划“十三五”时期,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实施,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推动了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科技水平持续提升。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实现国际并跑,超低能耗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技术及产品取得突破。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绿色技术持续创新,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和居住品质明显改善。装配式建造和绿色施工技术实现规模化推广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十四五”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支撑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为主线,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作用,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任务包含了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技术研究、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技术创新、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技术、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城市防灾减灾技术集成、住宅品质提升技术研究、建筑业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研究、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创新、县城和乡村建设适用技术研究等9个方面。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创新版块,有以下五方面重点任务:①装配式建筑技术。研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的高度集成与高效装配的技术和建造体系;研究装配式建筑标准化集成化部品部件,建立部品部件库;研究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研究装配式建筑减碳路径及效果。②数字设计技术。基于BIM技术开展设计产品数据标准、构件库标准研究,构建设计资源知识库,研发多方协同设计平台及模型质量合规性检查软件。③智能施工技术与装备。研发与精益建造相适应的部品部件现代工艺制造、智能控制和优化、新型传感感知、工程质量检测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故障诊断与维护等关键技术,研发建筑施工智能设备设施和智慧工地集成应用系统。④建筑机器人和3D打印技术。研究建筑机器人智能交互、感知、通讯、空间定位等关键技术,研发自主可控的施工机器人系统平台,突破高空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建立机器人生产、安装等技术和标准体系。研发性能可靠、成本可控的建筑用3D打印材料与应用技术。⑤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研究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理论和方法,研究工程建造全流程数字化和模型化技术,研究建筑全产业链数据分析及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全产业链、全要素数据一体化的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2)住房和城乡建设“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节能与绿建发展规划中提出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要求:①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鼓励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建筑,积极推进钢结构住宅和农房建设,完善钢结构建筑防火、防腐等性能与技术措施。在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房中积极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完善适用于不同建筑类型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加大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和消能减震、预应力技术的集成应用。因地制宜发展木结构建筑。推广成熟可靠的新型绿色建造技术。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推行设计选型和一体化集成设计,推广少规格、多组合设计方法,推动构件和部品部件标准化,扩大标准化构件和部品部件使用规模,满足标准化设计选型要求。积极发展装配化装修,推广管线分离、一体化装修技术,提高装修品质。②促进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加大绿色建材产品和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推广高强钢筋、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砌体材料、结构保温一体化墙板等,鼓励发展性能优良的预制构件和部品部件。在政府投资工程率先采用绿色建材,显著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优化选材提升建筑健康性能,开展面向提升建筑使用功能的绿色建材产品集成选材技术研究,推广新型功能环保建材产品与配套应用技术。(2)北京发展目标:产业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初步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链体系,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值稳步增长,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重点领域高端要素不断聚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取得实效,行业人才吸引力显著增强。“十四五”时期北京建筑业发展增长率目标年均保持在5%;创新驱动方向,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为55%;绿色低碳方向,新建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废弃物,传统建筑不高于300t/万平米,装配式建筑不高于200t/万平米。建筑业转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点引导企业在建筑工业化、数字智慧化、绿色低碳化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创新。2)《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暨“十四五”时期民用建展规划》提出了2025年工作目标:实现民用建筑能耗强度及碳排放强度双降。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完善绿色建造体系、提升建筑品质、推进既有建筑能效提升、创新治理模式。到2025年,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力争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55%,新建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70%,累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力争达到500万平方米。在供地环节明确高标准建设要求,引导开发商提高建筑品质。北京在集中供地实施商品住宅“最低品质要求”和“竞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最低品质要求”包含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实施装配式建筑且装配率达到60%、设置太阳能光伏或光热系统,并纳入《房屋售价承诺书》;“竞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包含提高装配式建筑实施要求,装配率应达到AA(BJ)或AAA(BJ)级标准以及全面实施装配式装修。北京市2021年共有46宗地约515万平方米实施最低品质建设,10宗地块约94万平方米实施高标准建设,取得了很好的引领效应。北京市2022年装配式装修政策的重点:推进全装修成品交房推进新建装配式建筑实施全装修成品交房,并纳入住房销售合同。逐步提高保障性住房、商品住房和公共建筑的装配式装修比例,鼓励既有建筑采用装配式装修。研究制定菜单式全装修方案,明确装修标准和价格区间,推广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装修模式,加快智能产品和智能家居应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提高整体卫浴、集成厨房、同层排水、整体门窗、轻质墙板系统等集成化部品部件的产品配套能力,逐步形成标准化、系列化、成套化的部品部件体系。(3)上海1)上海市装配式建筑“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到2025年,完善适应上海特点的装配式建筑制度体系、技术体系、生产体系、建造体系和监管体系,使装配式建筑成为上海地区的主要建设方式。建设目标:在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及工业厂房中大力推进装配式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等新型结构体系。装配式钢结构在居住建筑中的应用取得突破。全市采用装配式建筑的新建公租房、廉租房和长租公寓项目100%采用全装修,全市公租房、廉租房项目逐步实现装修部品构配件预制化,鼓励装配化装修应用。示范目标:获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总数达到12-15个。积极申报并落实全国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10个,培育2-3种新型装配式钢结构、组合结构体系,完成2-3个装配式钢结构居住建筑试点项目。产能目标:实现不小于800万平方米的流水线年产能目标。主要任务:加强关键技术研发与转化,提到发展一系列新体系、新技术、新工艺:开展新型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研究应用,开发适用于钢结构建筑的围护体系及配套部品部件;鼓励高强高性能混凝土(UHPC)、干法连接节点等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装配式建筑无外脚手架施工工艺、可视化套筒检测工艺,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效率和质量。加强装配式装修技术与工艺研发,推进内装接口标准化,提升装配式装修应用水平并形成成套解决方案。继续推动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减震隔震技术、保温饰面功能一体化外围护墙等成熟技术和产品出台标准规范,完善标准体系框架与内容,科学指导本市装配式建筑发加快装配式建筑先进制造装备研发,试点3D打印、自动化机器人等在预制构件生产中的应用,减少人工劳动在生产过程的干预,提升预制构件的精度和生产效率。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预制构件追溯机制,推动预制构件生产、储运、施2)上海市绿色建筑“十四五”规划根据新时代绿色建筑发展要求,聚焦绿色建筑全过程监管、全生命期和全产业链,涵盖建筑节能、装配式建筑、全装修住宅、绿色建材等行业转型升级热点内容,并从为民立法的角度提出绿色建筑信息公示、室内环境污染控制等制度措结合本市禁限材料工作的推进方向,引导与装配式建筑融合的超低能耗建筑外墙保温、高性能外窗等应用方式,推进相关技术创新,培育形成超低能耗建筑(4)天津天津市房地产开发建设“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新开工建设的住宅项目和公共建筑100%采用装配式建筑。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推动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逐步提高装配式建筑比例。通过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降低施工过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通过试点逐步培育、扩大生产基地,提高部品生产能力,保障性住房大力推广预制装配整体式建筑模式。完善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制度,规范设计、施工审查。提倡装配化装修,稳步提高装配化装修比例。大力推广钢结构公共建筑,公共建筑中优先采用钢结构,提高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在学校、办公楼等公共建筑中的应用比例,积极推进钢结构住宅建设试点。(5)重庆重庆市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实现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建设现代建筑产业园17个以上;推进BIM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力争国有投资重大项目及公建项目实现设计阶段BIM技术全覆盖,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智慧工地”建设覆盖率达100%;打造智能建造领域重点实验室不少于1个,发展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①完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条加强对装配式建筑产业生产产能和市场需求的调研分析,科学布局产业基地、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全力构建名企汇集、上下贯通、集约集聚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重点发展部品部件生产、智能化工程设备制造、机电管线集成、智能家居、工业化装修等产业,形成门类齐全、布局科学、供需平衡的产业链条。②推动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推动现有政策落地实施,加大新型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高装配率技术体系、工业化装修技术体系工程应用项目试点示范建设,积极推动工业化预制构件产品在轨道交通、桥梁、隧道、综合管廊、人行天桥等市政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市政工程项目全面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③提升装配式建筑企业实施能力合理引导选择装配式建筑技术路线,推广集成化标准化设计,推进建筑、结构、设备管线、装修等多专业一体化集成设计和协同设计,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益。加强装配式建筑质量和技术问题研究,支持装配式建筑采用以设计、施工、生产一体化为核心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支持构件生产企业参与实施工程总承包,促进设计、生产、施工深度融合。(6)河北到2025年,新型建筑工业化政策机制基本建立,建筑设计标准化和部品部件生产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建筑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00%,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以上,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累计建设1340万平方米以上。到2035年,系统化集成设计和精益化生产施工广泛应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信息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建筑业进入绿色发展新阶段,新型建筑工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7)山东1)山东省“十四五”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到2025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40%以上,其中济南、青岛、烟台3市达到50%以上;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初步建立,打造应用场景100项以上。重点任务: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规划、建设条件明竣工联合验收的闭环监管机制。政府投资或国有资金投资建筑工程按规定采用装配式建筑,其他项目装配式建筑占比不低于30%,并逐步提高比例要求。全面推广预制内隔墙板、楼梯板、楼板,积极推广竖向构件,具备条件的地下车库优先采用装配式建设。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原则上采用钢结构,积极推进钢结构住宅和农房建设。完善装配式建筑设计选型标准及设计图集,实施建筑平面、立面、构件和部品部件、接口标准化设计,推广少规格、多组合设计方法,推行建筑、结构、设备管线、装修等多专业一体化集成设计,避免二次拆分。建立标准化构件和部品部件库,提高整体卫浴、集成厨房、整体门窗等部品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形成标准化、系列化供应体系。2)山东省新型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发展规划(2022-2030)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以上,其中济南、青岛、烟台市达到50%以上;培育10个以上各具特色的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集聚区,产业链体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60%以上。主要任务:“新型建筑工业化细分行业发展指引”、“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集聚集群化发展指引”、“新型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科技攻关重点方向”、“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指引”等。3)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绿色建材推广应用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年)重点任务:加大工程应用力度。政府投资工程率先采用绿色建材,其中,政府投资或政府投资为主的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推广采用绿色建材,星级绿色建筑项目绿色建材应用比例不低于30%。鼓励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采用绿色建材,引导新建、改建农村住房采用绿色建材。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增绿色建筑5亿平方米以上,获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1亿平方米,开工建设装配式建筑1亿平方米以上;到2025年,全省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100%。(8)江苏江苏省“十四五”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全面推动绿色建筑提质增效,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提升建筑能效,加快推动建筑领域碳排放达峰突出示范引领,促进绿色城区建设成效进一步彰显;积极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提高装配式建筑标准化水平和建造质量。在全域推进、综合提升上下功夫,在品质改善、特色创建上做示范,推动江苏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在城镇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基础上,打造一批品质优良、性能突出、特色鲜明的高品质绿色建筑项目,总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推动既有建筑绿色节能改造面积达到3000万平方米;到2025年,新建超低能耗建筑总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替代建筑常规能源比例达到8%;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0%,装配化装修建筑占同期新开工成品住房面积比例达到30%。重点任务:新型建筑工业化“三个推广”重点工程:①标准化技术应用推广。推广装配式建筑正向设计,提升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系统化水平,编制主要构件尺寸指南,促进“三板”标准化推广应用,编制集成化、模块化建筑部品相关标准图则,逐步形成标准化、系列化的建筑部品供应体系。②装配式建造推广。大力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积极推广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和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0%。③装配化装修推广。积极推进装配化装修,要求政府投资的项目积极采用装配化装修技术,鼓励商品住宅应用装配化装修技术,到2025年,装配化装修建筑占同期新开工成品住房面积比例达30%。(9)海南1)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建筑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建筑市场竞争力和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加强智能建造、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协调发展,建筑产业链进一步完善,本土建筑业企业实力显著增强。主要规划指标: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从2020年4.8%增长到2025年的7%;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从2020年的30%增长到2025年的80%以上;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从2020年的60%整张到2025年的80%以上。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制定实施全省装配式建筑“十四五”规划,完善装配式建筑配套政策,加强装配式建筑技术研究,探索适宜结构体系,逐步建立适合海南热带岛屿特点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建立健全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标准体系,提升标准化水平,提高新建建筑装配率和装配质量,推动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和智能制造融合发展。谋划打造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集群发展业态,合理布局全省构件产能,将金牌港打造成以装配式建筑为主导的绿色、低碳、循环、智慧产业园区,增强构件生产能力,确保区域产能供需平衡。加强管理制度创新,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推动成立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生产联盟,发挥产能互补、行业自律作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构件生产企业诚信管理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引进力度,建立适应我省装配式建筑发展需求的多层次技术人才队伍。大力推广钢结构、钢-混组合结构等装配式建筑。2)海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80%以上。装配式建筑中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面积占比达到20%。装配式建筑产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产业工人培训累计5万人次,持证上岗率达到60%。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达到20个,金牌港新型建筑产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初步形成涵盖装配式建筑研发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智慧建造、施工安装、装备制造、物流运输、质量检测、教育培训的全产业链。到2030年,全省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95%以上。装配式建筑中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面积占比达到30%。装配式建筑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产业工人累计培训12万人次,持证上岗率达到100%。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达到30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个。金牌港新型建筑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园区,形成科技创新、技术先进、系统协调、服务完备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品和服务向省外及国外输出。(10)广东广东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面积300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岭南特色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300万平方米,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用能结构逐步优化,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超过80%。发展星级绿色建筑,推动珠三角地区成为绿色建筑发展新高地,全省城镇新增绿色建筑中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超过30%,其中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九市超过45%,城镇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30%。其中城镇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比例,细化为重点推进地区35%,积极推进地区30%,鼓励推进地区20%。城镇新建政府投资工程中装配式建筑比例,重点推进地区70%,积极推进地区50%,鼓励推进地区50%。重点任务之一:要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重点工程。①政策体系建设。修订广东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产业基地和示范项目管理办法,出台《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装配式建筑施工安装质量管理工作指引》《广东省新型工业化项目评价指南》。建成广东省装配式建筑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装配式建筑标准化部品部件库、项目库、产业链企业库和人才库。出台《箱式钢结构模块化建筑技术标准》《建筑装配式装修技术规程》等装配式建筑地方标准,推进一批装配式建筑②装配式建筑推广。建立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典型项目和科技示范工程,加大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推广力度,力争2025年底全省城镇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30%。③装配式建筑品质提升。发布《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指南》《装配式混凝土修主要部品部件尺寸指南》。建立一批装配化装修试点,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推广管线分离和一体化装修。(11)其他部分省市十四五规划装配式建筑目标至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湖南省30%、福建省35%、浙江省35%、江西省40%、内蒙古30%。2.装配式建筑相关文件(1)国家1)2022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加快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开展钢结构住宅建设试点,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开展预拌混凝土质量与海砂使用专项督查和冬奥会场馆工程质量检查,开展建设工程质量评价试点。2022年的工作重点: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坚持守底线、提品质、强秩序、促转型,提高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完善智能建造政策和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2022年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25%以上。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加快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健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工程质量评价制度。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国办发〔2022〕9号大力发展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广绿色建材,加快建筑节能改造。3)住建部发布《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质量常见问题防治的通知》创新组织管理方式。保障性住房建设应积极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大力推广装配式等绿色建造方式。积极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型组织管理模式,促进建筑、结构、机电设备、装修等各专业协同。4)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提出加快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完善绿色产品认证采信机制;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完善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诊断、监测与服务等配套标准要求。5)2022年11月,住建部发布《装配式建筑发展可复制推广经验清单》(第一批),详见附2。针对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困惑,住建部按下面6个方向总结了各省市的成熟经验,便于在国内的住建部门和企业中推广应用。政策引导: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激励技术支撑:明确技术路径、推动技术发展、完善标准体系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影响力能力提升:提升专业技能、提升管理能力监督管理:加强各环节质量管控、加大监督考核创新发展:推动组织管理模式创新、提升数字化水平、构建一体化绿色发展(2)北京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推动装配式建筑向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切实提高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水平,加快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到2025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55%,基本建成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建筑产业体系;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设计、施工、部品部件生产企业提升创新发展水平,培育一批具有智能建造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高水平技能队伍。(1)新立项政府投资的地上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应采用装配式建筑,其中单体地上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应采用钢结构建筑。新建地上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包括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和安置房)应采用装配式建筑。(2)通过招拍挂文件等方式设定相关要求,商品房开发项目、新建地上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项目、工业用地上的新建厂房和仓库应采用装配式建筑。采用装配式建筑的项目应符合国家及本市的相关标准,其装配率应满足《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DB11/T1831)的要求。(1)新建地上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和商品房开发项目,各单体建筑装配率应不低于60%。(2)新立项政府投资的地上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新建地上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项目、工业用地上的新建厂房和仓库等,各单体建筑装配率应不低于50%。(3)上海2022年3月,上海市印发了《新城绿色低碳试点区建设导则(试行)》。①全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应按装配式建筑要求实施。鼓励新建装配式建筑实施高装配率,单体预制率45%或装配率65%的装配式建筑面积宜达到10%。积极推广符合装配式建筑特点的一体化设计理念,应优先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总承包模式。积极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推进项目试点。②因地制宜推进各类装配式建筑。细分建筑类型,在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及工业厂房中,大力应用装配式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居住建筑中,鼓③全面推广实施全装修住宅。新建居住建筑应全面实施全装修技术,特别是在人才公寓、租赁房等房屋中全面落实全装修技术要求,有效提升工业化装修实新建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垃圾排放量水平,装配式建筑要求不大于200t/万平米,其他建筑要求不大于300t/万平米。(4)天津2022年11月,天津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提出①推动绿色建筑优质发展。推动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实施绿色设计,2022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80%,到2025年,达到100%。②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发展。优先推广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推动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发展,全市范围内国有建设用地新建民用建筑项目具备条件的全部实施装配式建筑。推行标准化设计,减少异型和非标准部品构件,逐步提高标准化程度。稳步提高装配化装修比例,鼓励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项目率先采用装配化装修,引导商品住房项目采用菜单化装配化装修。加强建设装配式建筑构件、部品部件生产基地,培育一批设计、生产、施工、研发、运维、培训等全产业链的装配式建筑龙头骨干企业,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保障装配式建筑实施能力。健全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保障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5)重庆2022年12月23日,重庆市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会《关于公布重庆市装配式建筑标准化预制混凝土构件价格有关情况的通知》渝绿建产协〔2022〕29号规定了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预制叠合梁、预制柱、预制楼梯等标准化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标准化尺寸。工厂若按照给出的标准化尺寸生产,可以减少生产企业模板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减少设备折旧摊销,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优势明显,降幅可达10-20%。(6)河北(1)冀建节科函〔2022〕93号《关于报送适宜在农村地区推广的装配式建筑企业有关情况的通知》为加大在农村地区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力度,引导建房农户选择优秀的装配式建筑产品,请各地抓紧组织梳理本辖区适合在农村地区推广的装配式建筑企业及(2)冀建节科〔2022〕2号《关于有序做好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工作的通知》支持范围包含装配式建筑,具体要求为:指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和建造,需符合《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筑需达到《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A级及以上标准要求。支持措施有:金融机构对符合要求的绿色建筑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在授信额度方面,优先保障绿色建筑信贷投放;在利率定价方面,持续释放LPR改革潜力,引导金融机构降低绿色建筑项目贷款利率水平,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在贷款受理审批方面,采取“绿色通道”模式,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投放。保险机构为符合要求的绿色建筑项目提供绿色建筑综合保险服务,完善保险条款和服务内容,做到事前预防、事中风控、事后补偿全过程闭环管理。(7)浙江浙建〔2022〕9号《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全面推进浙江民居建设的指导意见》主要任务中提到:建立健全浙江民居的建设营造机制,建立浙江民居建设范式。制定浙江民居营建技术指南,加强农村建筑工匠队伍建设,健全工匠专业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机制,实行工匠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全省农村建筑工匠技能竞赛活动,探索建立面向工匠的小额村镇建设工程招投标机制。探索采用装配式钢结构等安全可靠的新型建造方式,推广应用绿色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8)海南琼府办〔2022〕24号《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装配式建筑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作目标中强调,在2025年前完成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明显的提高。具备条件的新建建筑全部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2022年,新开工的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不低于60%,此后逐年提升,到2025年,新开工的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大于80%。大力推广装配式内装修,实现装配式内装修从示范应用到应做尽做。推动装配式建造技术从房屋建筑工程向市政工程的拓展应用。积极培育基于建筑业的上下游产业集群,涵盖研发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安装、培训教育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基本形成,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水平大幅提升。从上述政策文件看出,各省市都在全力推进落实装配式和绿色建筑的建设、绿色建材的应用。实施过程会有各种困难,但相信前景会更好。各省市装配式政策数据对比省市名称十四五规划—2025年装配式目标历史数据绿色建筑面积比例北京市障性住房和以招拍挂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商品房开发项目应达到装配率不低于60%的标准;新立项政府投资的新建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等其他实施范围内的建筑应达到装配率不低于50%的标准。2022年,北京实现装配式建筑占到2025年,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力争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新建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70%,累计推广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力争达到500万平方米。绿色低碳方向,新建建筑施工现场建筑废弃物,传统建筑不高于300t/万平米,装配式建筑不高于200t/万平米,天津市“十四五”新开工建设的住宅项目和公共建筑100采用装配式建筑。到“十四五”末,政府投资工程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比例超过50%,装配式建筑全部采用总承包模式2022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80%,到2025年上海市全市采用装配式建筑的新建公租房、廉租房和长租公寓项目100%采用全装修上建筑面积约占新开工建筑地上建筑面积的91.7。2019-2020年全市新开工的钢结构、钢混结构装配式公共建筑在新开工装配式公共建筑中的占比约为37.2i重庆市2025年,全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2025年,实现新建绿色建筑占比广东省35%(重点推进地区)30(积极推进地区)20%(鼓励推进地区)全省2020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5697.92万平方米,占城镇当年新江苏省积极推广精益建造、数字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2021年,全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5381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比达33.1%,山东省到2025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比例“十四五”期间,全省新增绿色建筑5亿平方米以上,获得绿色建筑标识项目1亿平方米,开工建设装配式建筑1亿平方米以上;到2025年,全省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100河北省到2035年,系统化集成设计和精益化生产施工广泛应高质量发展2021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25%以2022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26%以上到2025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00%,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累计建设1340万平方米以上四川省西五大区域协同发展、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区域A级及以上高装配率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湖南省上至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施工执行率达到70%以上,城镇新增绿色建筑竣工面积占新增民用民用建筑竣工面积比例为60%以上浙江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35个以上福建省资新开工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办公综合楼项目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其余设区市及平潭综合试验区比例不低于50海南省2022年,新开工的装配式建筑占四川省筑装配率不低于50%,建成一批A级及以上高装配率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湖北省到2025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全省城镇新增节能建筑面积2.42亿平方米,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提50%;绿色建筑竣工面积占比达江西省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40广西省自主创新能力、有能力辐射东盟和华南西部省份的新型建内蒙古自治区到15.山西省板等成熟新技术全面推广,形成一批具备智能化和工业化研发应用的建筑业企业,智能化技术应用在各环节形成典型示范陕西省区住宇建筑实施全装修2021年起,城市中心城区出让或划拔土地的新建项目,实施工业化建造比例不低干20.吉林省到2025年,建成5个以上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15个以上省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以上,城市中心城区商品住宅实现全装修交付安徽省到2025年,各设区的市培育或引进设计施工一体化企业不少于3家,培育一批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装配式建筑企业,产能达到50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占到新云南省建筑标准;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项目、绿色黑龙江省建筑面积比例应达到15以上,并逐年递增青海省(四)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概况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体系在国内的装配式建筑中占了约70%-80%,灌浆套筒和灌浆技术应用是最关键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全国各地在着力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也研发了新的免灌浆套筒技术体系。比如中铁十四局房桥、北京住宅产业化集团、三一筑工、中建一局发展、深圳现代营造等企业创新研发了新技术体系,其设计、生产和施工技术日趋成熟,为国内的创新研究做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第二章做了详细介绍。1.套筒灌浆和套筒连接钢筋的质量隐患装配整体式剪力墙体系中常用的竖向钢筋连接灌浆套筒的灌浆和钢筋连接质量隐患,在国内南方北方的装配式项目中非常突出和普遍,也是业内人士最担心的结构安全问题。比如有的出现灌浆不饱满、不密实、漏灌、切筋、钢筋套筒连接接头拉拔试验不合格等问题,轻则返工,重则拆除,危害和损失巨大。其中北京和上海的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整治重点,首要问题就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节点连接:(1)治装配整体式结构工程钢筋套筒灌浆饱满性问题;(2)整治装配整体式结构工程套筒连接钢筋问题。解决方案和建议如下:1)加强工人培训,灌浆工持证上岗。2)灌浆过程监理、质量员监督旁站,留存影像资料。3)设计院优化构件出筋设计,改变现浇体系细而密的配筋。4)在出浆孔采用套筒灌浆饱满度监测器(塑料管,物美价廉),确保灌浆饱满,及时补浆。5)工程总承包和施工企业、构件公司可以建立专业灌浆队伍,专业人员灌浆。日本的灌浆技术应用非常稳定成熟,不需要检测饱满度。因为他们有专业的灌浆公司,而且构件质量精细化程度高,钢筋连接设计合理,工人易操作,而国内等同于现浇的细而密钢筋,不易安装就位和灌浆。2.研发、推广应用免套筒灌浆体系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新体系有:a)北京住宅产业化集团的纵肋叠合剪力墙体系b)三一筑工的SPCS装配整体式叠合混凝土结构技术体系与智能建造c)上海宝业、武汉美好等企业的双皮墙结构体系d)中国标准研究院郁银泉大师的EMC结构体系e)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装配式建筑分公司预制剪力墙竖向钢筋搭接连接技术f)吉林建筑大学建筑工业化研究院的灌芯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g)北京珠穆朗玛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EVE装配式空心板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h)模块化集成建筑(ModularIntegratedConstruction,简称MiC),又译“组装合成建造法”。是指在方案或施工图设计阶段,将建筑根据功能分区不同划分为若干模块,再将模块进行高标准、高效率的工业化预制(包括装饰装修、五金洁具、设备安装等),最后运送至施工现场装嵌成为完整建筑的新型建香港的住宅形态与内地城市非常相似,以剪力墙结构为主,其内浇外挂工法源于新加坡,在英国法规管理下,技术质量水平已经逐渐赶超新加坡。从1997香港回归以来,所有的公屋和居屋(相当于廉租房和经适房)全部用PC构件装配施工,已经基本解决了居民的基本需求。而香港北部都会区的规划建设多数使用MiC模块化建筑,是指在方案或施工图设计阶段,将建筑根据功能分区不同划分为若干模块,再将模块进行高标准、高效率的工业化预制(包括装饰装修、五金洁具、设备安装等),最后运送至施工现场装嵌成为完整建筑的新型建造方式。在第(五)节详细讲述。台湾的住宅形态和技术与日本非常相似,以装配式框架结构为主。香港预制转折外墙(典型复杂构件)香港装配式施工(临边防护带吊篮)台湾预制柱螺旋箍和一笔箍施工场景S25S25(14)0S229)23(11)524(12)基S18台湾润泰装配式框架(尹氏多螺箍专利技术)(五)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建设装配式建筑历经10年的快速发展,标准体系建设越来越完善,标准体系不健全的短板在日益补齐。虽然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技术标准、质量检验标准比较齐全,但是标准化设计、装配式人员资格标准、装配式建筑企业质量管理标准等方面,都很缺失,成为业内“卡脖子”和“堵点”“槽点”事项,影响到装配式建筑的健康发展。目前经过各方努力,上述标准的编制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进展。1.标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夯实质量技术基础尤为重要。质量技术基础设施是国家质量管理体系的技术支撑。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ationalQualityInfrastructure,简称NQl)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由计量、标准、合格评定(包括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组成的体系。既包括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系等“软件”,也包括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实验室等“硬件”,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系统性、复杂性、技术性、服务性等多重属性的体系。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NQI既是推进质量强国战略的技术支撑,也是确保质量和民生改善的基石。2012年1月11日,国务院召开的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的常务会议强调:“标准、计量、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是合格评定的主要内容)是质量基础工作,必须予以加强”。一是把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制定《国家质量技术基础中长期发展规划》,整合全国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资源,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联席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治的工作机制,推动国家质量技术基础融合发展。二是完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建设保障体系。三是加强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做法经验,鼓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企业积极加强国际交流活动。引进国外质量技术基础领域的人才智力,引入国际先进的质量技术基础设施与管理模式,及时跟踪全球质量技术基础发展前沿动态,学习借鉴国外最新的质量技术方法与经验,提高中国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与国际先进的一致性程度。加快质量技术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体系建设中,计量、标准和合格评定(主要包括认证、检验和试验)形成完整的技术链条,构成质量保证体系:标准标准质量今计量是合格评定的基准合格评定是推动计量溯源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合格评定1)计量是标准和合格评定的基础;2)标准是合格评定的依据;3)合格评定(认可、检验和试验)是提高测量可追溯性和标准实施水平的2005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和世贸组织(WTO)在《出口战略创新》中首次提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ationalQualityInfrastructure,简称NQI)。2006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提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概念,将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主要包含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并称为国家质量基础的三大支柱,其中,计量是基准,是控制质量的基础;标准是依据,用以引领质量提升;合格评定是手段,控制质量并建立质量信任。三者构成一条完整的链条,是保护消费者权利、提高企业生产力和质量、保护环境、维护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支撑国际贸易和印发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出,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重点工程:“1+3”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实施《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和《钢结构住宅主要构件尺寸指南》《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主要构件尺寸指南》《住宅装配化装修主要部品部件尺寸指南》,引领设计单位实施标准化正向设计,重点解决如何采用标准化部品部件进行集成设计,指导生产单位开展标准化批量生产,逐步降低生产成本,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可持续发展。2021年5月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施工现场技能工人配备标准制定工作的通知》建办市〔2021〕29号,提出了以下要求:为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建市〔2020〕105号),指导各地做好施工现场技能工人配备标准 (以下简称配备标准)制定工作,强化施工现场技能人才配备,减少工程质量安全隐患,提升工程质量品质。对于人员配备提出以下要求和目标:序号2025年施工现场2035年施工现场1中级工占技能工人比例达到20中级工占技能工人比例达到302高级工及以上等级技能工人占技能工人比高级工及以上等级技能工人占技能工人比例达到103初步建立施工现场技能工人配备体系建立施工现场所有工种技能工人配备体系2023年,住建部即将发布实施两个行业标准《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标准》和《装配式建筑专业人员职业标准》。主要职业工种包含:序号职业工种序号职业工种1构件制作工(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5灌浆工2预埋工6构件工艺员和质检员(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3智能设备操作工7信息管理员4构件装配工(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3.中建协认证中心主编的装配式标准和承担的课题:中建协认证中心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践行社会责任,深耕装配式建筑领域多年,参与国内外交流和培训,承担多个部委课题研究和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装配式标准编写经验。任务通知进展1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RB《建筑行业装配式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任务书2017RB101待发布2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ECS《装配式建筑企业质量管理标准》T/CECS1017-《2018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已发布3《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生产工人能力评价标准》《2021年第一批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编制4《装配式建筑装配工人能征求意见稿编力评价标准》制5中国建筑业协会CCIA《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构件生产工人职业技能评价标准》建协函〔2021〕59号:《关于印发第五批团标工作计划的通知》送审稿编制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工人职业技能评价标准》送审稿编制7住建部《中欧装配式建筑技术转移机制和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R42017036已结题8国家认监委《装配式建筑认证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国家认监委认证认可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已结题2021年在中国建筑业协会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成功分别立项了CCIA标准《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构件生产工人职业技能评价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工人职业技能评价标准》、CECS标准《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生产工人能力评价标准》《装配式建筑装配工人能力评价标准》,计划2023年发布。标准包含完整详细的生产和装配施工各工种各工序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将补齐装配式建筑工人能力标准的短板,对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和装配施工企业的员工培训和资格评价提供帮助和依据。上述标准可作为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建筑职业技能标准》和《装配式建筑专业人员职业标准》的配套使用。因为目前国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还是以混凝土结构为主,所以编制专项的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生产和装配施工人员技能标准,是必要的。中建协认证中心主编了两部装配式建筑企业质量管理标准: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装配式建筑企业管理标准》T/CECS1017-2022和国家认监委行业标准《建筑行业装配式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RB***(2023年发布),对企业的管理提升有一定帮助。《装配式建筑企业管理标准》可用于装配式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也可用作企业质量自身评价、第二方审核或第三方评价的依据。比如相关方对企业进行质量管理、监督和检查可作为依据。本标准以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为特征的质量管理基本要求,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设计、部品部件生产和运输、装配施工、交付和使用维护全专业的质量管理。《建筑行业装配式建筑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RB标准是为了适应装配式建筑上下游产业链长,实现一体化协同设计、生产和装配施工的特殊性,满足行业快速发展需求,引导企业实现质量管理、产品和服务质量升级目标,在GB/T19001—2016的通用性要求基础上,适当增加了符合装配式建筑的特定要求,以推动企业建立具有行业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水平。中建协认证中心2019-2020年承担的国家认监委认证认可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装配式建筑认证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将欧洲装配式建筑高质量标准引入国内。在未来标准落地的过程中,我们将系统地串联装配式建筑上下游产业链标准,包括设计、生产、运输、吊装、施工、信息化管理、质量管理、人员资质认可等。2019-2021年我们参与了住建部课题《中欧装配式建筑技术转移机制和实施路径研究》,通过与欧洲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梳理欧洲成熟的装配式建筑体系,并结合中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需要,进行技术对标或选取具有安全性、经济性及可引进性的技术体系,引进具有经济、高效、灵活、模块式等优势且符合中国特色的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的技术体系与成套技术。笔者整理了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标准清单,详见附1,以方便业内人员使用。请注意最新版本的更新。(六)香港北部都会区装配式建设1.香港北部都会区的概况两年之前,香港特区政府提出了“北部都会区”概念,并于2021年10月13日公布了《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在空间观念及策略思维上跨越深港两地行政界线。香港将以《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为代表的长期性规划为基础启动北部都会区的规划建设,定将开启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态态京文展北部都會區示意圖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10月6日新一份施政「北部都會區」,涵蓝元朗區和北區,提萬人口。舆一河之隔的深圳特匾形成[雙佔地房屋供瘾(伙)最位数目至速推進發展新引擎委部門推動建設由10多年愿縮一半時間全速造地建屋,十年内完成平整四成新發展土地和住宅用地最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