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策略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_第4页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一)课前预习阶段预习是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第一环节。恰当的课前预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生带着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听课必定会增强听课的效果。由于小学生年龄和知识等因素的限制,理解能力相对薄弱,多数小学生不知道怎样预习课本,不知从何看起。因此教师要明确预习的范围和要求,设计相应的阅读提纲,由此引入并要求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新课将要讲哪些内容,其中哪些自己可以看懂,哪些还有困难,并让学生在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在核心、重点的地方或自己认为难理解的地方打个星号,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读题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真正对学生的阅读起导向作用,使学生的阅读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思维的发展,又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二)课堂教学阶段1.导入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积极、快速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意注意比较短暂。”[6]可在教学中,教师们别出心裁的导入方法往往占去学生较长的有意注意的时间,使教师们得不偿失。而此时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以简短的导入语引出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直接进入新知的学习,既省时又高效,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导入方法。2.讲授阅读一本小说或故事书时,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读或浏览无趣味的段落,但是由于数学阅读文本的严谨性、逻辑性,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事实上很少有学生会把阅读数学书籍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尤其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数学理解能力更差,更不愿阅读数学文本,如此产生恶性循环。所以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在课堂中适当安排阅读环节,让他们时常感到他们通过阅读而成功地学会了一些东西,以提高数学阅读自觉性。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阅读课本往往急于求成,只看结论或先看结论,不愿细看说明部分和推理过程,由此教师更应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数学阅读要认真细致。数学语言相当简洁、精练,每一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当学生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略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其中“同时”、“相同的数”、“零除外”,都要着重仔细地阅读,稍不留神就会出错。数学阅读要注意语意转换。数学课本中有生活语言,但更多的是数学语言。为了更通俗易懂,可以适当把数学语言转换成生活语言来练习表述。如把一个用抽象表述方式阐述的问题转化成用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表达方式表述的问题。即用你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所以让学生学会说题是训练学生转换语意,增强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对概念、性质、法则、定律、公式等,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说,去正确表述。对计算教学,让学生说清计算的顺序及怎样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对应用题教学,让学生说清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说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说算理,说解答的思维过程等。数学阅读要读写结合,手脑并用。阅读数学课本时,适当动笔圈化,既可以帮助理解和记忆,像运算定律、平面几何的计算公式等都可以边看边写,并在此基础上把握阅读材料的中心和关键,又能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如画平行线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自学,看一遍书上的画图步骤,以求学生对平行线的画法能初步感知。再让学生按书上的步骤,边看边画依葫芦画瓢,试画一组平行线,比一比自己画的和书上画的有什么不同,最后教师再扼要地抓住重点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画平行线,也学会了如何看书学画法。数学阅读要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阅读数学课本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这样对知识的理解才会深刻。而教师在阅读指导时,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1)删去“同时”,结论还成立吗?(2)为什么只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3)如果同时乘以或除以不相同的数,情况会怎样?(4)零为什么要除外?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数学阅读要议。学生带着阅读中的体会与疑问,主动与教师或同学交换看法,相互协作以解决问题,提高认识。有了疑问,提出疑问,就需要解答疑问。“疑”和“答”是多向性的,能激励学生积极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遇到难点问题,可通过讨论交流,形成共识。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思多议,或教师提出参考问题供学生讨论,但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要有发散性,使学生有话可说;提出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助于难点的突破。学生只有在“议”中才能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3.小结在新知识讲解完毕后,教师一般都会进行课堂小结,而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教材,对新知识再次加工和提炼,及时地查漏补缺,巩固所学,温故而知新。并且教师要注意随时发现问题,使得指导更具针对性。如教学“除法的意义”一课时,教师提出:(1)什么叫除法?(2)除法和乘法有什么关系?(3)零为什么不能做除数?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课本,边读边考虑这些问题。(三)课后拓展阶段课后温习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及时的课后温习,不仅能巩固新知,强化记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客观地自身归因,提高学习质量。正确的课后温习方法应该是回忆、解题与阅读思考的有机结合。因此,教师要明确提出温习的阅读要求,布置相应的练习,并给予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在温习阅读后有强烈的收获体验。新教材包含丰富的阅读材料,但是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课堂上不可能全部涵盖,大量有趣并且有价值的材料教师不可能全部讲解。通过学生就新教材中的某一部分进行阅读并做相关的作业来练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当然数学阅读不只包括对数学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与数学有关的科普知识及课外材料的阅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数学课本为主的阅读教学。另外,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及时向学生推荐、介绍和补充一些课外科普读物、杂志、报刊,甚至网络上的一些数学发展的新动向、新成果的文章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会数学阅读、学会查阅资料、学会归纳总结。有些数学课外读物,内容靠近现行小学数学课本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可以巩固课内所学知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及提高自学能力等都是大有裨益的。另外,学校在购置图书时要全盘考虑、订购一定数量的有关数学方面的图书。班级可以设立图书角,让学生的报刊书籍实现全班共享。经常开展以阅读为载体的数学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写数学日记,做数学小制作。定期开展“阅读成果展示会”、“比比谁的课外知识多”、“比比谁的数学制作好”等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应当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数学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