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预测试卷(一)_第1页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预测试卷(一)_第2页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预测试卷(一)_第3页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预测试卷(一)_第4页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预测试卷(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预测试卷(一)

试题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总结文旅融合的模式有哪些,并

分析指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应当树立怎样的意识。(10分)

要求:要点全面,概括准确,语言精练,不超过100字。

(二)根据给定资料2,分析指出制约历史文化名城进行文化

旅游名片打造的共性问题有哪些,并就“历史文化名城如何讲出

好故事”提出解决思路。(15分)

要求:⑴问题梳理全面准确;(2)解决思路有针对性和可行

性;⑶不超过350字。

(三)假设你是某地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单位即将举办一场

题为“寻找传统文化的更多‘打开方式’”的网络专题讨论会,

邀请专家、广大网友和基层文化工作者参与讨论“在网络时代,

如何更好地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广泛传播”。请根据给定资料3,

结合李子柒的短视频受到热捧这一现象,为这场网络专题讨论写

一则导入语。(20分)

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符合文体,不超过400字。

(四)假设你是S省文旅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单位拟将“S

省文化旅游(北京)推介会”上报参加“精品特色文旅品牌活动”

评选,请你梳理给定资料4的要点,起草一份评选申报材料提纲。

(25分)

要求:⑴紧扣资料,内容完整;⑵思路清晰,表达流畅;⑶不

超过600字。

(五)假设给定资料5中的内容是你所在单位经过调研考察获

取到的信息,请你梳理资料要点,写一份关于“乡村旅游新变

化”的考察报告。(30分)

要求:⑴要点准确,结合实例;⑵结构完整,表达流畅;(3)字

数800-1000字。

以下为试卷给定资料及作答要求完整版:

一、给定资料

资料1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使旅游的品质

得到提升,旅游使文化得以广泛传播,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

展,文化更加富有活力,旅游也更加富有魅力。近年来,文化与

旅游结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比如西安市全面推动文旅融合,此

前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网剧,更是带火了西安旅游业。2019

年西安市共接待游客突破3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超3100亿元,

二者都同比增长20%以上。

文化和旅游自始就结伴而行,这些年文旅融合在实践中形成

了不少融合模式:

自古以来,山水楼台因文人而名。庐山因李白《望庐山瀑布》

等名篇佳句而绚丽多姿,成为历代文人游学必经之地;岳阳楼因

李白、杜甫、李商隐等大诗人接踵赋诗而著称于世,更因范仲淹

《岳阳楼记》而名动天下;滕王阁因王勃《滕王阁序》而声名鹊

起;潺阳楼因宋江题反诗、李逵劫法场等故事传说而成为江南十

大名楼。文化赋予山水楼台以精神内涵,而使其更加引人入胜,

成为游人神往的目的地。文化与景观的结合开启了文旅融合的先

河。

主题公园以其特色文化、惊险刺激的游乐、互动虚拟式体验、

便捷周到的服务,吸引了庞大的人流,成为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

据《全球主题公园调查报告》显示,上海迪士尼乐园在首个完整

运营年份就吸引了1100万人次入园游玩,华侨城、华强方特、

长隆集团等本土品牌也表现抢眼,包揽全球TOP10主题公园榜

单第4位至第6位,且增速领跑。

文旅小镇以古镇为载体,融入民俗、文化艺术、非遗展示、

文艺酒吧、个性客栈、文创等特色元素,在业内“圈粉”无数。

比如水墨婺源、乌镇、凤凰古城等等,成为人们“说走就走的旅

行”“感受时光倒流”的热门目的地。

近年来,旅游演艺风生水起,以阳朔《印象•刘三姐》为代

表的“印象”系列大获成功,扭转了传统观光游“白天拍照、晚

上睡觉”的局面。还有河南《大宋・东京梦华》、红色实景演出

《井冈山》、江西婺源《梦里老家》等,以灵山秀水为背景烘托、

历史文化为串联脚本,用美轮美奂、如诗如梦的舞台演艺,让观

众物我两忘、不知“今夕是何年”,成为展示当地文化魅力的亮

丽名片。

IP的英文是知识产权的缩写,两大构成要素分别是“知识”

和“产权”。“知识”是人类创造的产物,旨在创新、创造,无

中生有;“产权”是一种权利拥有的象征,对所创造的事物具备

支配、变现的权利。例如迪士尼就是一个IP组成的王国。迪士

尼乐园创造的“IP+衍生品”经营模式,围绕迪士尼核心文化开

发了服饰、出版物、玩具、食品等一系列文化创意消费品。近年

来,故宫国宝色口红、朝珠耳机等文创产品迅速蹿红。

近年来,不同主题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成为文旅融合的一抹

亮色。以笔者所在九江市为例,每年举办各类节庆活动达几十场,

比如九江市庐山问茶会已连续举办五届,“中国庐山首届国际诗

词楹联擂台赛”吸引数千名海内外诗词爱好者积极参与。各县区

文旅节庆活动也丰富多彩,仅柴桑区每年就固定举办马回岭“百

年庙会”、江洲油菜花节、城子镇桃花节、新合镇特色农业采摘

节等。这些活动能在短期内迅速吸引人气,扩大地方文化旅游影

响。

如今,文化旅游已进入融合新时代,只有增强新的思想认识,

才能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第一,文旅项目可复制、易替代,而文化内涵是不可复制、

无法替代的。有了文化内涵的传承发扬,才有业态的丰富完善、

服务的别具风格和品牌形象的充实饱满。因此,深耕本地、本项

目特色历史文化,打造高度概括、独一无二的文化IP,是文化和

旅游发生化学反应的基础,是文化旅游产业的生存之道。

第二,良辰美景是有限的,而文化创意是无限的。文旅融合

的创新,关键在于文化表达的创新:《庐山恋》调皮一吻,让庐

山惊艳了世人;微信表情包中乾隆“卖萌”,让故宫成为网

红;“宋城千古情”一开演,全世界游人都被西湖“暖风熏醉”。

这些创新的文化表达方式,迅速抓住了人们的眼球。

第三,文旅融合归根结底要实现产业落地,必须遵循市场规

律。一要考虑市场消费能力,二要考虑市场承载能力,三要考虑

全天候的运营能力。

资料2

近年来,各地的历史文化名城纷纷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文化

产业。然而,目前国内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在打造文旅名片时,普

遍受到一些共性问题的制约。

杭州市园文局文物处副处长L说,杭州有跨湖桥文化、良渚

文化、西湖文化、钱塘江文化等,但很多历史文化的挖掘缺乏历

史纵深感,故事宣传缺乏系统感和互动感。文化表达缺少精准性,

纵有好资源,奈何讲不出好故事,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资源转化利用效率不够高。在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拓展旅游服务功能上还有短板。特

别是在旅游总体规划、景区建设、要素配套上,各类资源没有做

到深度融合。

有干部表示,现有的文化产业园区,大多存在“小散弱”状

况,产业关联度弱、集聚度低。同时,几大历史文化名城龙头型、

旗舰型文化企业较少,产业层次急需优化。

一些城市忽略城市历史、城市故事、城市独特风情和市民独

特生活,实行大拆大建、拆而仿建等做法,不利于打造韵味独特

的城市文旅名片。

基层干部、专家学者认为,历史文化名城今后需要更加注重

讲出好故事。

L认为,让游客爱上并且主动传播历史文化名城,挖掘和讲

好故事是抓手。应充分运用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着力打

造历史名城与时尚文化结合、政府与百姓互动、大型主题活动和

群众文体演出呼应的文旅新格局。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巡视员F建议,历史文化名城可以组

建联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名人历史研究、旅游演艺、

历史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讲好中国

故事。

不少基层干部表示,过去文化是事业强、产业弱,旅游则是

产业强,事业弱。未来要取长补短,将二者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

实现协同发展。

还有专家认为,老城的保护与更新,必须尊重原住民的意愿,

让原住民在保护修缮后的空间里继续繁衍生息。只有保护好原生

态的历史文化遗存,发展文化旅游、塑造城市文化名片才有依托。

资料3

新媒体时代下,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了多样的新传播渠

道,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传统文化以一种新的方式出现在受

众视野中,给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生机。

如今,火热的短视频已经逐渐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渠

道。越来越多的人正借助短视频这一全新的载体和形式,帮助传

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传播,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接触、了

解、喜爱传统文化。

李子柒,美食短视频创作者。她的作品具有浓浓的中国风,

身着一身汉服形象,花间檐下,袅袅炊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诗意栖居的田园风光中耕读劳作,制作传统美食和传统手工

艺,用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与自然和谐共存,这就是她呈现给大

家的作品内容。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

她摘来制成枇杷酥,还有养蚕、缠丝、刺绣、竹艺、木工等,无

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象。李子柒的视频通过展现中国传

统文化的农耕文明生活方式,赢得了在城市钢筋混凝土高楼大厦

里的人们的初心,让很多人找回了乡土农耕的魂。

有媒体评论道: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

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她只是默默地在那里干着农

活,偶尔地跟奶奶说几句四川方言,但全世界各地的人,却开始

了解“有趣好看”的中国传统文化,并纷纷夸赞中国人的勤奋、

聪慧,进而开始喜欢中国人,喜欢这个国家。有专家评价道,李

子柒有潜力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代表性人物。

以下是李子柒接受媒体采访的部分内容:

(一)谈视频:我并不是十项全能

李子柒的短视频全程都是在干活。她会剪窗花、写对联、绣

花染布、酿造烘焙、造纸刻字……新打下的稻谷,水分大,一袋

至少七八十斤,她能背背上,爬坡上坎。才砍下的毛竹,五六米

长,三四根一捆,扛在肩上就走。

网友很好奇她怎么能掌握那么多生活技能。李子柒回答说:

“大家眼中的生活技能,只是我的求生本能。以前是为了生存,

现在是生活。”她坦言自己并非什么都会,比如木工、刺绣、书

画等,都是提前学的。

在视频中,她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喜欢蜀绣,就花半

年时间捣鼓,“自己去网上搜教程,学着绣。后来遇到困难,确

实没办法了,才托人找到孟德芝老师(成都蜀绣大师)指点一下。”

(二)谈农村:素材丰富取之不尽

李子柒的视频充满乡风古韵,有着田园牧歌式的村野情趣,

这与她自小生活在乡村息息相关。拍水稻的一生、辣椒的一生、

黄豆的一生,拍大米怎么来,酱油怎么酿,李子柒在视频里对农

作物的生长追根溯源,从头到尾讲得清清楚楚。

有人觉得她的视频更新慢,视频内容时间跨度拉得也大,但

慢对她来说不是问题,因为“春播夏长,秋收冬藏,天下万事都

有其规律”。至于有人担心的拍摄灵感和题材枯竭,她摇摇头说:

“中国农村的东西太丰富了,拍不完的。”

(三)谈传播:我只是分享了一种生活

李子柒的视频不仅在国内火了,也受到许多外国网友的追

捧。有著名媒体人评价她:面向世界的传播中,摒弃浮躁,没什

么口号,却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口味,更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具体网

民反馈回来的口碑,值得借鉴。

“美好的东西都具有共通性,我自己喜欢,外国朋友也喜欢。

这种美好是不是我带来的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我分享了我想过的

生活,恰好你也喜欢。这种共鸣让人感到满足。”李子柒说。

资料4

S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河

壮丽。S省文旅主管部门于2019年12月14日(周六)在北京举办

S省文化旅游(北京)推介会。旨在通过本次活动推广S省文化旅

游品牌,宣传S省文化和旅游形象。本次s省文化旅游推介会面

向公众,推介内容丰富有趣、展出内容高颜有料、活动形式多元

时尚,"s省礼品"精美有品质。

此次推介会深入挖掘S省文化旅游资源特色,通过推介、展

示、体验、演出4个维度,对S省之美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呈现,

提升大众对S省文化旅游的认识,向S省旅游重要客源地北京传

播S省文化旅游全新的、饱满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前来S

省体验游玩,感受S省旅游的独特魅力。本次活动有很多亮点,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本次推介会围绕“山河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

美”“风味之美”“传承之美”5大推介主题,利用视频播放、

情景再现、诗歌朗诵等形式,分别从表里山河、华夏文明、民间

艺术、面食文化、红色经典等方面进行推介展示,保证推介内容

丰富性和实用性的同时,更重视推介形式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老牛湾爷爷的一声推船号子声,仿佛将时空拉拽到奔腾的黄

河两岸;一首慷慨激昂《从军行》,凝结着雁门关虎踞龙盘的险势

与守边将士的豪情壮志;制作精良的短片、视频在推介环节里穿

插播放,带来更为直观震撼的视觉感受。

此外,主办方还精心设计问答互动、摇一摇、美食争霸赛等

环节,供现场观众互动体验,参加活动的观众均有机会获得抱枕、

黎侯虎玩偶等精美礼品一份。

推介会现场设置了形象展示区、非遗文化展示区、特色美食

展示区,从不同角度展示S省文旅资源。

多幅充满设计感的精美海报,组成一个微型画展,用艺术的

形式展示S省特色美景、风俗民情、历史古迹等文旅资源。非遗

文化展区展出的平遥漆器、剪纸艺术品、黎侯虎等S省手工艺品

“杰出代表”,静待观众去发掘它们背后的故事。特色美食展示

区,精心准备碗托、平遥牛肉、太谷饼等S省美食,观众可以品

尝试吃,体验来自s省舌尖上的美味。

本次推介会还划出一块专门区域设置创意合影墙、涂鸦签到

区与互动游戏区,供现场观众互动体验,进一步增加推介会的互

动性、体验性、亲近性。

现场设置暗藏小心机的“四面合影墙”,每面都是一个场

景,并安排特色人物形象扮演者与来宾进行合影,营造一种人、

画面与场景相互交融的非凡体验感。互动游戏区设置“黎候虎粘

靶盘”,参与者均有两次投掷机会,通过“投球”瞄准靶盘,击

中靶盘不同区域可获得主办方精心准备的不同礼品一份。

极具s省地方特色的表演穿插整个推介会,带来浓郁的地域

风味。婀娜多姿的团扇表演,演绎S省原生态歌舞的精妙绝伦;

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鲜明地方特色的S省民歌,极具震撼力与感

染力;精美绝伦、栩栩如生的剪纸技艺,让人叹为观止;拉龙须面,

吹面气球两大面食制作绝活,极致展示S省面食文化的博大精

深。

资料5

2020年7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统筹做好乡村

旅游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加快市场复苏有关工作的通知》,推动乡

村旅游市场有序复苏。

近年来,乡村旅游日渐成为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

强大动力来源。干净整洁的道路、青砖黛瓦的民居、果实累累的

采摘园...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乡村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村落

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众多游客。

(一)

重庆市南岸区长江沿岸的山坡断崖上,有一座鸟语花香的生

态景观公园“挂”在半山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堆满建筑和

生活垃圾的垃圾场。每逢大雨,大量垃圾被冲入长江,严重影响

水质。

为此,2016年,南岸区放牛村联合当地一家园林企业对这片

垃圾场展开治理。他们将堆积如山的垃圾分类运走集中清理,同

时运来5万立方米土石方重新回填,用来恢复土壤肥力。修建步

行栈道、生态长廊,种植园林树木、四季花草……经过几年时间,

江畔的垃圾场变成铜锣花谷生态园,与附近桃花源、杜鹃园等旅

游景区连成一片,共同打造生态旅游区。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

考察调研时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

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

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

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希望乡亲们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

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

济效益、社会效益。

发展乡村旅游,首先要有好环境。除了当地秀美的自然风景

外,旅游业的兴盛也离不开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一个垃圾遍地、

污水横流的乡村,自然无法吸引游客前来。

近年来,多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施“规划”“绿

化”“美化”等措施,把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实

现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专家表示,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是实现产业兴旺、村民生活富

裕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打造生态宜居空间、促进乡村文明复兴,

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农村环境改善等方

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加强旅游扶贫监测分析,文化和旅游部设立旅游扶贫工程

观测中心,在全国25个省区市设立乡村旅游扶贫监测点。发展

乡村旅游的监测点数据显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接入率、生

活垃圾集中处理覆盖率、水冲式厕所普及率均有明显提升,环境

进一步优化。

(二)

“旅游小镇莫干山,直播间民宿特惠房只要5.4元!”在浙江

省德清县莫干山镇庾村,几名青年主播正通过手机,向观众介绍

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特色民宿,助力小镇旅游业复工复产。

2005年,莫干山镇在全省率先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启动“生

态立镇、旅游强镇”,大力发展以精品民宿产业为主的乡村旅游。

然而,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小镇游客少了,大量民宿空置。为

此,德清县委组织当地青年团干部、优秀返乡青年通过网络直播

带货,把莫干山优质的旅游资源和农副产品推销出去。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推动产业形态深度变

革,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疫情防控的“催化”

下,乡村旅游也搭上数字化发展快车,借助互联网平台创新营销

方式、提升游客体验、规范管理服务。

甘肃省策划发布46个甘肃省优秀旅游示范村和23条乡村旅

游精品线路,“全省联动,全网直播”,线上线下全面推介乡村

旅游产品,加速乡村旅游“升温”;云南省推出“一部手机游云

南”智慧旅游平台,提供自助导游导览、线上购票、刷脸入园等

智慧服务,稳步推进文旅产业复苏;广西将“壮族三月三”相关

文化旅游活动迁移至线上,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多

种平台进行宣传推广。

推动乡村旅游数字化,离不开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

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和旅游部乡村旅游监测数据显示,

2019年,监测点乡村旅游经营户无线网络覆盖比例超过90%,乡

村旅游智慧化程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2020年5月,中央网信

办等4部门联合印发《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提出2020

年我国将基本实现行政村光纤网络和4G普遍覆盖,农村互联网

普及率明显提升,推动乡村数字经济发展。

专家表示,在数字化助推乡村旅游方面,多地已经在农村电

商、数字民宿等方面积累许多经验。未来应利用数字化手段进一

步整合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游客的参与度与满意度,让文旅

经济发展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三)

“前山高,后山长,我家就住在高坡上……”伴着粗犷的歌

声,陕西省佳县坑镇赤牛城村村民穿着陕北地区传统服饰,在起

伏的沟崩间耕种、打夯,现场生动还原黄土高原农村传统生产生

活场景。

村支书老高说:“现在每天表演一场,高峰时一天演好几场。

参加演出的村民,每次至少可以领20元报酬。”2019年,赤牛

圳•村接待游客30万人次,村民收入也显著增加,人均年收入达

到1.8万元。

许多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但自然风光优美、

生态环境良好。还有不少村庄地处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民族

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充分发

挥当地资源优势,还可以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大量贫困劳动力就

业,助力村民增收。

近年来,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年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率,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据测算,2019年,通过乡

村旅游实现脱贫人数占脱贫总人数的33.3%,乡村旅游对贫困人

口就业贡献度达30.6%,贫困地区旅游总收入和接待人次增长幅

度持续高于全国乡村旅游整体增幅。

在推动旅游与扶贫结合过程中,多地通过政府主导、资源租

赁、企业带动等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以旅游带动致富。

为助力“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文化和

旅游部联合国务院扶贫办设计推出“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品

牌,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