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徐州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徐州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徐州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徐州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历史试卷(徐州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徐州卷)历史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50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26分。1.《汉书》记载:“(汉)武帝施主父之册……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官吏降免或升迁),而藩国自析。”该举措(

)A.使西汉版图得以扩大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D.改善了西汉的财政状况2.下列图片的内容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B.民族融合不断加强C.绘画风格一脉相承 D.国家一统政治清明3.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下列史料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佐证宋朝(

)宋代《耕获图》北宋纸币铜板拓片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图像材料实物材料文献材料A.民族关系和睦B.社会经济繁荣C.社会风气开放D.文学艺术灿烂4.1260年,元朝首先开辟了自燕京(今北京市)至开平府(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和开平府至京兆(今陕西西安)两条路线,“每十里或十五里、二十五里,则设一(急递)铺”,这(

)A.有利于政令通行 B.便利了粮食运输C.有利于地方分权 D.便利了海外贸易5.“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官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材料所述体现了洋务派的哪一初衷(

)A.分洋商之利B.练兵以制器为先C.悉国情以自强D.整水师增海防6.下图所示历史事件最终(

)A.签订了《南京条约》 B.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始C.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7.如图反映的史实引发了(

)A.抗日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五四运动 D.九一八事变8.著名作家魏巍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一书中说:“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A.工农红军长征 B.北伐战争 C.百团大战 D.井冈山会师9.下图是漫画《条约的破坏者》,写有“日本”字样的大炮穿透了《九国公约》、《非战公约》等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和机构。一颗炮弹从炮膛里飞出,飞向远处中国沈阳的亭阁。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七七事变 B.华北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八一三事变10.有学者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开创了英国历史的新纪元”。由此可知,“光荣革命”(

)A.保留了君主专制 B.催生了新的政治体制诞生C.赢得了民族独立 D.加深了国王与民众的矛盾11.如图中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的开展C.推行了余粮收集制 D.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2.据统计,美国罗斯福总统成立的民用工程署投资近10亿美元,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舍、桥梁、堤坎、下水道系统及邮局和行政机关等公共建筑物,先后吸引了400万人工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指导 B.加强对农业的调整C.加强对工业的调整 D.缓解危机、稳定资本主义13.美国发展了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如B-52轰炸机、F-16战斗机和“星球大战”计划等。苏联则发展了T-72坦克、米格战斗机和洲际弹道导弹等先进武器和军事技术。这种军备竞赛的背景是(

)A.美苏争霸B.第二次世界大战C.不结盟运动D.经济危机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部分3小题,共24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材料经济重心的南移,可以表现为农业、工商业、城镇与航运业等的发展。这些产业都是以一定的自然资源为基础的,自然环境的变化自然影响着这些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唐宋时期北方自然环境由优变劣、南方自然环境由劣变优的现象,造就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自然环境基础。因此,可以说地理环境因素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变迁的终极因素。——摘编自韩平《历史背景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变迁》(1)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据此指出图中所示史料的类型。(2分)(2)小历同学认为,“地理环境因素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变迁的终极因素”。你是否同意其的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4分)15.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几年时间内,在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以及苏联模式的影响下,出于国家国防安全的需要,迫切需要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中国人民吹响了国家工业化的号角。材料二(如图)材料三在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安徽凤阳小岗村冲锋在前,在改善生活的同时,闯出一条新路子,创造出强国富民的新制度.……过去经济模式的弊端是政企不分,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过于严重,挫伤了人民的劳动积极性。材料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使中国在实现国家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有何特点?列举一例这一时期在交通领域取得的成就。(3分)(2)根据材料二,分别分析1957-1960年、1966-1971年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应当从中吸取哪些教训?(2分)(3)材料三中“强国富民的新制度”指的是什么?为了分配克服平均主义弊端,新时期我国实行了怎样的分配制度?为了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中共中央开创了怎样的经济体制?(3分)(4)根据材料四结合时政,举一例说明中国在举办盛会、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具备雄厚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1分)16.绘制示意图是把握历史脉络的有效方法。阅读下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示意图,回答问题。(9分)(1)结合所学知识,将上面示意图中的A、B处内容补充完整。(2分)(2)选择示意图①②③中的任一方向,提炼恰当的观点,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7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26分。1.B【解析】据题干“(汉)武帝施主父之册……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官吏降免或升迁),而藩国自析。”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推恩令的实施与西汉版图的扩大无关,排除A项;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是思想措施,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改善了西汉的财政状况是经济措施,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敦煌壁画”“职贡图”“步辇图”可知,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与周边地区与民族的交流情况,与民族融合有关,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融合,没有经济发展的信息,也不能体现国家政治治理是否清明,排除AD项;材料看不出三张图的风格是相承的,排除C项。故选B项。3.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宋代《耕获图》”、“北宋纸币铜板拓片”和“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可知,宋代农业获得较大发展,商业空前繁荣,出现了纸币和夜市等,这些都体现了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B项正确;民族关系和睦主要体现在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交融方面,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宋代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社会风气开放”与题干反映的宋代农业、商业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宋朝文学艺术主要体现在宋词等方面,而不是经济方面,排除D项。故选B项。4.A【解析】根据题干中“1260年,元朝首先开辟了自燕京(今北京市)至开平府(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和开平府至京兆(今陕西西安)两条路线,“每十里或十五里、二十五里,则设一(急递)铺””结合所学可知,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A项正确;便利了粮食运输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有利于地方分权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题干不涉及便利了海外贸易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5.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白银,外轮的损失意味的是清朝的挣钱;织布局的建造使得进口洋布减少,这也意味着中国不必再向外国每年付出数以万两的白银,也就即洋商的利益遭受到损害,而中国的产品也可与洋商分一杯羹。这些都反映出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A项正确。练兵以制器为先无法从材料中得到相关信息,排除B项;悉国情以自强与题干中所给的轮船招商局和湖北织布局作为民用企业的“求富”不符,排除C项;整水师增海防是军用企业的内容,而题干所给为民用企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6.C【解析】根据材料图示“汉阳、武昌、楚望台军械库”可知,材料中的事件是辛亥革命中的高潮—武昌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首先取得胜利。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统治,C项正确;《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排除A项;材料是武昌起义,不是维新变法运动,排除B项;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D项。故选C项。7.C【解析】根据漫画中涉及的关键信息“德国、日本、山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了日本,无视中国主权,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C项正确;中国的抗日战争主要抗击的是日本侵略者,与德国关系不大,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是中日之间的战争,与德国无关,排除B项;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排除D项。故选C项。8.A【解析】根据材料“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瑞金城外”和所学可知,材料涉及瑞金和黄土高原,体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南方转移到北方,这是红军长征的作用,A项正确;北伐从广州到北京,排除B项;百团大战发生在华北地区,排除C项;井冈山会师在湘赣边界的井冈山,与黄土高原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C【解析】根据题干中“写有‘日本’字样的大炮穿透了《九国公约》、《非战公约》等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和机构。一颗炮弹从炮膛里飞出,飞向远处中国沈阳的亭阁”,结合所学知识,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但是1931年日本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C项正确;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华北事变发生于1935年,八一三事变发生于1937年,这三个事变都不是《九国公约》后日本首次侵略中国,排除ABD项。故选C项。10.B【解析】根据“英国‘光荣革命'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开创了英国历史的新纪元”可得出,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催生了新的政治体制诞生,即保留了君主,同时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B项正确;英国已经不是君主专制国家,排除A项;英国没有受到殖民压迫,排除C项;光荣革命并不会加深国王与民众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11.B【解析】根据题干数据可知,表格反映了1920~1924年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不断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农业方面由余粮收集制改为粮食税,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1918年至1921年,排除A项;1921年起苏俄政府推行新经济政策,农业方面由余粮收集制改为粮食税,排除C项;斯大林模式形成是在1924年斯大林任职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12.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罗斯福尽管采取了一些维护经济发展的措施,但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政治上在维护民主共和制度,D项正确;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指导属于罗斯福新政的手段而非目的,排除A项;加强对农业的调整和加强对工业的调整属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维护经济发展的措施,而非目的,排除BC项。故选D项。13.A【解析】根据材料“美国发展了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如B-52轰炸机F-16战斗机和“星球大战”计划等。苏联则发展了T-72坦克、米格战斗机和洲际弹道导弹等先进武器和军事技术”可知,美苏争霸时期,美苏双方在军事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A项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是战时同盟,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部分3小题,共24分。14.(1)第一手史料。(2分)(2)(4分)【答案一】判断:同意。理由:经济的发展都是以一定的自然资源为基础的,自然环境的变化自然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唐宋时期北方由于过度开发,自然环境破坏严重,而南方自然环境较为优越,这就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促进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答案二】:判断:不同意。理由:自然环境的优越与否只是经济的发展条件之一,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受到社会环境安定与否的影响,还取决于生产工具与技术的高低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所以要坚持全面的、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解析】(1)根据所学解读材料中图片可知,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是宋代建造的海船遗物,属于当时建造的文物,因此属于第一手史料。(2)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即可。可以认同小历同学的观点。根据材料中的“产业都是以一定的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唐宋时期北方自然环境由优变劣、南方自然环境由劣变优的现象,造就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自然环境基础”可知,经济的发展都是以一定的自然资源为基础的,自然环境的变化自然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因为唐宋时期北方由于过度开发导致了自然环境破坏严重,而南方自然环境较为优越,这就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促进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也可以不认同小历同学的观点,根据所学可知,江南开发前的自然条件也很优越,但没有北人南迁带来的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与生产工具,江南依然很难得到开发。由此可知,自然环境的优越与否只是经济的发展条件之一,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受到社会环境安定与否的影响,还取决于生产工具与技术的高低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所以要坚持全面的、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15.(1)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等。(3分)(2)(2分)原因:1957-1960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与中苏关系恶化;1966-1971年:“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是阶级斗争扩大化恶果。教训: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应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4)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众志成城,取得新冠肺炎战“役”的辉煌成果等。(1分)【解析】(1)事件: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几年时间内,在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以及苏联模式的影响下,出于国家国防安全的需要,迫切需要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中国人民吹响了国家工业化的号角”并结合所学,材料一反映了一五计划;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工业化过程的特点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我国超额完成。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2)原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1957-1960年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与中苏关系恶化;1966-1971年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是“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是阶级斗争扩大化恶果。教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应当吸取教训是: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应立足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3)新制度: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材料三中“强国富民的新制度”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配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分配克服平均主义弊端,新时期我国实行了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1985年,我国城市改革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在分配制度方面克服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4)举例:根据材料四结合时政,中国在举办盛会、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具备雄厚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如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众志成城,取得新冠肺炎战“役”的辉煌成果等。16.(1)A:俄国十月革命。B:三国协约。(2分)(2)(7分)示例一:观点:新技术、新武器的使用使战争更残酷。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两大军事集团为瓜分世界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在战争中,战争双方都尽最大的努力来利用现有的技术,或发明新的武器,将飞机、坦克、远程大炮、毒气等用于战争,造成了空前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综上所述,新技术、新武器的使用在促进战争现代化的同时,也使战争异常惨烈。示例二:观点:一战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论述:在政治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觉醒,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迅速发展。一战期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中国开始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在经济方面,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随着战争的结束,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综上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从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发展方向。(6分,答出示例中的一个即可,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参照给分)【解析】(1)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