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咸阳启迪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咸阳启迪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咸阳启迪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咸阳启迪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咸阳启迪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咸阳启迪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全真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观察下图,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A.雅典城邦居民享有选举权 B.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决策机构C.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机会 D.古代雅典已具分权政治雏形2.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剧中抨击封建反动势力,讴歌人的伟大,其体现的进步思想是A.禁欲主义 B.神权主义 C.王权主义 D.人文主义3.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成立相应的国际组织,共同应对人类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能够证明上述结论的史实有()①三国协约的形成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③三国同盟的结成④联合国的成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民族友好、民族团结、民族相互交融的局面。下列能够说明唐朝民族和睦的史实A.遣唐使来华B.文成公主入藏C.鉴真东渡日本D.玄奘西行天竺5.1979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实行包干到户,当年就获得粮食丰收。当时农民中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这反映出此时我国A.农业合作社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B.农村改革中出现急躁冒进倾向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 D.国家允许土地所有制进行变革6.《全球通史》评述:“日本领导人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增强民族力量”的最主要措施是A.发展近代工业 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C.废除农奴制 D.生活习俗文明开化7.下图是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书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对中国、印度及某些西欧地区国民生产总值(1980—2020年)预测结果的显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B.资本主义国家陷入经济危机中C.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更加优越D.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前景看好8.一部反映楚汉战争时期的电视剧,其中的一幕情节是,刘邦的夫人,即后来的吕后,为躲避战乱,逃入尼姑庵。这一情节()A.基本符合历史场景B.严重违背史实,当时中国没有佛教C.应当取材于正史记载D.应当是民间传说9.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A.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B.扩大企业自主权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设立经济特区10.某苏联领导人在1925年评论某项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无产阶级国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政策,它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预计到消灭阶级和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这一经济政策的作用是()A.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B.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C.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D.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11.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照壁上刻有这样的话:“把屠刀化作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是(

)A.忘却历史,抚平伤痛B.牢记血泪,盼望复仇C.勿忘历史,珍爱和平D.抹杀历史,拒绝战争12.下表为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市场化指数的变化统计年份1979198019831985198819922003指数24.9%30%40%50%60%63.2%73.8%关于这些变化发生原因的准确表述是A.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B.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3.1949年10月至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这一时期,不仅保卫了新中国的安全,还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的是()A.西藏和平解放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4.公元1500年前后,世界各大洲结束了相对孤立的状态,欧洲的商人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A.改善了各洲之间的关系 B.掀起了寻金的狂潮C.使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 D.促进了经济的交流15.下图材料描述的是A.苏联模式 B.罗斯福新政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戈尔巴乔夫改革16.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胡适从另一个侧面评论此事:陈派军人这一次赶走孙文的行动,也许有可以攻击的地方;但我们反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叛逆”等来做攻击陈炯明的武器。说明胡适()A.被陈炯明收买B.反对旧道德C.否定三民主义D.提倡白话文17.历史课上老师讲了很多成语故事,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下列成语典故中,与秦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是①揭竿而起②约法三章③阵前倒戈④破釜沉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8.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向47年的盟友说再见,也为历时3年多的脱欧历程划上句号。英国“脱欧”指出的是退出A.欧洲 B.欧元区 C.欧洲共同体 D.欧洲联盟19.如图所示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的大臣所下达的谕旨的部分内容。通过谕旨的内容可以判断其与哪一条约有关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20.“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是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1.中外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下列事件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A.英国工业革命完成——鸦片战争的爆发B.《凡尔赛条约》的签订——“五四”运动爆发C.1929—1933年经济危机——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D.欧洲联盟的建立——两极格局形成22.“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红军长征B.转战陕北C.挺进大别山D.抗美援朝23.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发明,下列发明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造纸术、司南、火药、活字印刷 B.火药、造纸术、活字印刷、司南C.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司南 D.司南、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24.认清历史,揭示真相是学习历史的要求之一。下列选项中揭示了历史真相的是A.新经济政策——国家干预经济B.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经济全球化的体现C.东欧剧变——二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D.爱迪生发明电灯——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美国南北战争前,南北矛盾的焦点是。26.在万隆会议上,________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在祖国统一问题上,________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27.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一超是指________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事件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实施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85年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材料二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积极发展社会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请从材料一中任意选取三个有关联的历史事件,通过设计示意图的形式将其关系展示出来,并说明设计理由。据材料二,概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哪些成就?综上所述,你能从中得到哪些认识。29.(6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同样适用国家间的交往。材料一: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据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材料二:南京狮子山下的静海寺,是一座饱经沧桑的纪念性建筑,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史耻辱的开端。寺内悬挂一口高1.842米的大铜钟,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材料三: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中国的两段谈话:“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1960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1972年材料四: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美国国务卿休斯请回答:据材料一指出瓷器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针对宋朝出现的这一经济现象,政府设置哪一机构负有主要管理职责?试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静海寺的大铜钟与近代哪场战争失败有关?它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三中尼克松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变化?造成此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材料四中的“条约”是指哪一个?它对当时哪一国际体系确立至关重要?这一体系的实质是什么?30.(7分)在世界历史上,有一些大国既有过耀眼的崛起腾飞,也有过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这些都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和政治格局的变化。材料一:一个农奴的反应:解放宣言!我在阅读这份珍贵法案时,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我怀着尊敬和感激注视亚历山大二世的画像,大街上不断传来诸如“自由法令”和“自由”等词汇。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农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材料二: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到底是依靠政府管理的诱导奖励之力。——大久保利通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何作用?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一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一战后形成了什么国际关系格局?材料四:认清绥靖政策的本质与危害,是遏制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一环。在欧洲,1938年9月,英法与德意签仃的《慕尼黑协定》,在拒绝当事国与会的情况下,竟同意德国肢解捷克斯洛伐克。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听任法西斯侵占一个又一个弱小国家,加快了二战从局部战争走向世界大战的步伐。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是为了把德国这股战争祸水引向哪个国家?二战开始于哪一年?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1、A【解析】

依据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的决策机构,而且为公民提供了参与政治的机会,BC的表述均符合史实,依据公民大会与五百人会议的职责可以得出雅典已具备了分权政治的雏形,D的表述符合史实;雅典城邦公民具有选举权,A的表述不合史实,故选A。2、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英国的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文学巨匠,代表作有《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等,这些作品深刻批判封建反动势力,讴歌人的伟大,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此题重点识记文艺复兴的内容与影响。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代表人物有但丁、莎士比亚等。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依据雅尔塔会议。1945年成立了联合国。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和联合国都是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联合起来成立相应的国际组织,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是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联合起来成立的军事集团,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4、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不属于民族关系,属于对外交流的典型事例。ACD不符合题意;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与吐蕃之间的关系,能够说明唐朝民族和睦,B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区分“对外交往”和“民族之间的交往”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对外交往是与他国之间的交往,民族交往是在本国与其它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5、C【解析】

根据“‘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C符合题意;农业合作社与“包产到户”不符,A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农村改革中出现急躁冒进倾向,B排除;材料反映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变革土地所有制,D排除。故选择C。6、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美国入侵日本,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为了变法图强、富国强兵,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日本政府“增强民族力量”的最主要措施是经济方面的措施,即发展近代工业,为日本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故A符合题意;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生活习俗文明开化不是“增强民族力量”的最主要措施,故BD不合题意;日本明治维新不存在废除农奴制的问题,故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7、D【解析】

A.图表仅是一个“预测”,而非事实,而且A项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B.材料只能显示各国经济发展的总值,不能判断是否陷入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C.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也是市场经济,故C项错误。D.图表起始于1980年,这是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使经济腾飞势头的看好,故D项正确。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8、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部反映楚汉战争时期的电视剧,其中的一幕情节是,刘邦的夫人,即后来的吕后,为躲避战乱,逃入尼姑庵。这一情节严重违背史实,当时中国没有佛教。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时,兴建了白马寺存放佛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解读题干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汉科技、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成就。9、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0、B【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分析可知,这一经济政策指的是新经济政策。1921年,在列宁的带领下,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有:在农业方面,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农属自己支配;在工业方面,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流通方面,由最初实行的产品交换转为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其实质是从国情出发,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工农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其作用是到1925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使苏俄的粮食产量增加,整个国家的经济也恢复起来,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很好的巩固,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项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D项是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1、C【解析】依据“把屠刀化作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可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愿望是:勿忘历史,珍爱和平。故答案为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南京大屠杀。这次大屠杀是近代史上日本侵华时制造的,显示了侵略者的残暴,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努力学习,振兴中华,不让历史悲剧重演。12、A【解析】

依据题干的时间标志“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市场化指数的变化”可知反映了经济的发展,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领域内实行的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农村到城市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在城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表述不全面,不合题意,故选择A。13、C【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外部环境”,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抗美援朝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故C符合题意;西藏和平解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与题干“外部环境”不符,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14、D【解析】

根据材内容“欧洲的商人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说明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的交流,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选项D符合题意。ABC项在材料内容中没有涉及,故选D。15、A【解析】

根据图片中文字信息“对战胜希特勒起到保证作用”可以判断时间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结合图片中的关键词“工业化任务”可知图片描述的是苏联模式,A选项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发生在经济大危机时期,是美国为了成功度过经济危机而进行的改革,B选项不符合题意。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是为了反对世界反法西斯侵略,并不是为了完成工业化任务,C选项不符合题意。戈尔巴乔夫改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熟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1928-1937年苏联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16、B【解析】

试题分析:【详解】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题文的“我们反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叛逆”等来做攻击陈炯明的武器”可以看出胡适反对用旧道德来评判陈炯明。ACD和题文材料无关,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正确。17、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揭竿而起,与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反抗暴秦有关;约法三章,与秦末农民战争中刘邦收买人心的做法有关;破釜沉舟,与公元前207年的巨鹿之战中有关;③阵前倒戈与牧野之战有关;所以①②④三项都与秦末农民起义有关。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8、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而基础之上成立了欧洲联盟。因此英国“脱欧”指出的是退出欧洲联盟。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9、A【解析】

根据材料中允许在厦门、宁波、上海等地方进行通商贸易,可知这个条约是《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等。因此A正确。BCD三项条约的内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综上故选A。20、A【解析】

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是我国改革开放和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A符合题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是“现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但不是第一个,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抓住题干限定信息“第一个”,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21、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华约两大政治军事组织的建立。所以D符合题意,ABC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22、A【解析】

通过材料“雪山”、“草毯”、“野菜”,可知这个时候环境极其恶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时期,红军经过云贵高原,爬雪山、过草地,环境恶劣,正好与材料相符,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23、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造纸术是西汉前期发明的,司南是战国时期,发明的,火药是唐朝末年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升发明的,因此,题干中的发明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司南、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术。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24、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160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7%,有“经济联合国“之称。它的宗旨是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世贸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C项是纳米比亚独立—二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D项是爱迪生发明电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5、奴隶制的存废问题【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美国南北战争前,由于南北双方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矛盾不可调和,1861年南方发动叛乱,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26、周恩来邓小平【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当时针对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后来在香港和澳门问题上得到了成功实践。27、美国【解析】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几个重要的力量中心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正在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一超”是指美国。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28、(1)示意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土地改革完成→“一五”计划的实施;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的土地改革,既巩固了新政权,又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准备了条件。(2)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提出了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3)只有始终不渝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才能最终取得成功。【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人民翻身当家作了主人。但是,广大农民无地或少地,只有让他们拥有土地,才能完成新民主主义的遗留任务,才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于是从1950年到1952年,完成了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实行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制度。农民得到了土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由于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时行工业化。于是,在土地改革完成的基础上,1953年到1957年,我国执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重工业。到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土地改革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根据所学可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面依法治国,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人民代表大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制度得到完善和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行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根据所学可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国家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才能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