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3第31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62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能训练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3第31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62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能训练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3第31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62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能训练_第3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3第31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62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能训练_第4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3第31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62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能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1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62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一、选择题1.我国古代有专掌口传历史的史官——瞽史,相传《左传》中就有不少材料出自瞽史左丘明的口传。这类史料(D)A.具有较强的实感性 B.属于原始史料范畴C.连续性特征较明显 D.需要鉴别其科学性[解析]《左传》中瞽史左丘明的口传材料属于口传史料,口传史料往往有不见于文字记载的史料,有些很珍贵,但也有一些街谈相传,以讹传讹,存在许多失实的情况,我们在具体运用时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鉴别,D项正确;与口传史料相比,实物史料的实感性更强,排除A项;口传史料属于二手史料,不属于原始史料范畴,排除B项;文字史料是经过概括和总结的记录,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排除C项。2.(2024·呼和浩特)汉代宫廷秘府书目列出的著作有677种,流传下来的只有153种。西晋官府藏书达20935卷,至东晋元帝时,官府藏书仅3014卷。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D)A.文化传承手段多元B.私家藏书不断得到发展C.政府思想控制式微D.官方藏书易受政局影响[解析]题干显示,汉代宫廷秘府列出的书目流传下来的较少,东晋元帝时官府藏书与西晋相比大量减少。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阶级矛盾尖锐,军阀混战,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政局动荡,故材料现象与王朝政权更迭、战乱等存在一定关联,即官方藏书易受政局影响,D项正确;材料只提及官府藏书,不能体现文化传承手段的方式,排除A项;私家藏书得到发展不会导致官府藏书受到影响,而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官方藏书数量减少,排除B项;官府藏书不单纯出于控制思想的目的,官方藏书的多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材料不能完全反映政府思想控制情况,排除C项。3.(2024·洛阳)北宋初年,政府无力兴办教育,但社会又需要大批治世人才,书院得到初步发展。庆历兴学后,政府集中发展官学教育,书院遂入沉寂。南宋初年,理学家无法改变官学的积弊,转而兴办书院。由此可见,宋代书院(B)A.不利于中央集权 B.与官学兴衰关系密切C.抑制了理学发展 D.追求修身治国平天下[解析]材料列举了不同时期宋代书院与官学的发展情况。北宋初年,政府无力兴办教育,书院得到初步发展。庆历兴学后,政府集中发展官学教育,书院遂入沉寂。南宋初年,理学家无法改变官学的积弊,转而兴办书院。可见宋代书院与官学的兴衰关系密切,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书院不受政府控制,不能得出不利于中央集权,排除A项;根据材料“理学家无法改变官学的积弊,转而兴办书院”可推知,书院的发展有助于理学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书院的教学内容和办学主旨,排除D项。4.(2024·济南)书坊是较早运用雕版印刷技术进行文化传播的场所。南宋时,民间坊刻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很快超过官刻并在整个刻书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C)A.政府政策的放松 B.下层文人的推动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文化传播的需要[解析]根据材料“南宋时,民间坊刻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很快超过官刻并在整个刻书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人们对书籍的需求增加,促使民间坊刻发展起来,在整个刻书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C项正确;政府政策的放松、下层文人的推动、文化传播的需要都是民间坊刻发展的原因,但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D三项。5.(2024·贵阳)明清时期私人藏书事业渐趋鼎盛态势。明代毛氏汲古阁、祁氏淡生堂、范氏天一阁,清代钱氏绛云楼、朱氏曝书亭等均称盛一时。这些藏书巨擘均以藏书量多、藏书质量高著称当时及后世。私人藏书事业的发展(B)A.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B.有助于文化的传承传播C.展现了中华文化的血脉D.得益于开明的文化政策[解析]根据材料“明清时期私人藏书事业渐趋鼎盛态势。明代毛氏汲古阁、祁氏淡生堂、范氏天一阁,清代钱氏绛云楼、朱氏曝书亭等均称盛一时。这些藏书巨擘均以藏书量多、藏书质量高著称当时及后世”可知,明清私人藏书的繁盛,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B项正确;文化教育的普及和中华文化的血脉,夸大了私人藏书的影响,排除A项和C项;明清时期厉行文化专制政策,排除D项。6.(2024·青岛)下表为1902年彭翼仲创办的儿童蒙学读物《启蒙画报》的栏目设置(部分)情况。据此可知,《启蒙画报》的基本主题是(C)伦理实说掌故识略本国历史本国地舆格致述古算率化理初阶初级物理普通植物(也作普通植物学)动物情状卫生术教育精神家庭教育课蒙喻言博物小品时闻各国新闻海国轶事西事起原A.民主与科学 B.洋务与救亡C.爱国与维新 D.革命与西学[解析]通过观察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的儿童蒙学读物在栏目设置中,注重宣传本国传统文化的同时,突出介绍近代自然科学和世界知识,反映出《启蒙画报》的基本主题为爱国与维新,C项正确;民主精神在材料中并无明显体现,排除A项;洋务运动在19世纪末已破产,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强调与“革命”相关的信息,排除D项。7.(2024·深圳)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民众图书馆“是全体人民的图书馆,凡属圆颅方趾,不论其智、愚、贫、富、老、幼、男、女,均可进馆享受服务”。民众图书馆的创办(B)A.打破了当权者对教育的垄断B.有利于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C.满足了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D.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可[解析]据材料可知,民众图书馆是全体人民的图书馆,不论其智、愚、贫、富、老、幼、男、女,均可进馆享受服务,这些举措有利于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B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提升国民素质,没有体现教育垄断信息,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提升国民素质,与人才需求无关,排除C项;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可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D项。8.(2024·海口)下图为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开明国语课本》中的插图。书中插图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现了国语的魅力,到1949年前共印了四十余版次。据此可知,当时(A)A.基础教育注重弘扬传统文化B.提高国民素养成为社会共识C.民主平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D.民族危机影响书籍形式创新[解析]根据材料“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开明国语课本》……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现了国语的魅力”可知,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A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民国时期的小学教育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重视,无法得出提高国民素养成为社会共识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主平等观念与小学语文教育的关系,无法得出民主平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的结论,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书籍涉及的内容,未涉及民族危机与书籍形式创新的关系,排除D项。9.(2024·长春)1937年10月,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员挖窑洞、建校舍取得较大成绩,毛泽东赞扬“这是伟大的事业”“是挖开知识分子同工农隔开的一堵墙”。毛泽东意在鼓励抗大(D)A.要与战争形势紧密结合B.独立自主改善办学条件C.要把生产劳动摆在首位D.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析]材料“1937年10月,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员挖窑洞、建校舍取得较大成绩”“是挖开知识分子同工农隔开的一堵墙”体现的是抗日军政大学学员深入工农,参加劳动,政治方向坚定,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政治方向,并非要与战争形势紧密结合,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政治方向,并非独立自主改善办学条件,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政治方向,并非要把生产劳动摆在首位,排除C项。10.(2024·兰州)2023年9月,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荣誉主席表示,全球150多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经过历史检验,持续造福人类,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典范。当月,该组织授予中国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研究中心”牌匾。由此可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特点之一是(A)A.仍具现实功能B.彰显人定胜天意识C.凝聚工匠精神D.服务农业精耕细作[解析]根据材料“全球150多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经过历史检验,持续造福人类,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典范”并结合“都江堰”的特点可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特点之一是持续造福人类,现在仍具现实功能,A项正确;“彰显人定胜天意识”与材料要求“持续造福人类”要求不符,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水利的现实作用”,“凝聚工匠精神”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服务农业精耕细作”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11.(2024·济宁)2008年,我国政府决定启动影印《四库全书》文化工程,全程参与这一重大文化工程的专家、学者、手工艺人达500余名。2022年,四川省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发掘工作,集中了40家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数字化服务等单位联合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由此可见,文化遗产保护(A)A.要具有整体性的思维 B.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C.彰显出真实性的原则 D.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解析]根据材料“集中了40家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数字化服务等单位联合攻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局限于某一个部门,而是要协调多个部门,要具有整体性的思维,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科学技术的创新,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真实性原则,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治理能力,排除D项。12.(2024·菏泽)在学校建立以前,古埃及教育主要在家庭中进行。那些需要精巧技术的职业如建筑师等是在家中以父子相承的方式来传授知识的。在不少行业中,其行业秘密是由不同家庭长期把持的,例如,某建筑之家曾经从事营建工程二十二代之久。这反映出,古埃及(A)A.家庭承担着专业教育的重要职责B.学校的建立促进了职业教育发展C.家庭教育阻碍了学校教育的发展D.职业教育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解析]根据材料“那些需要精巧技术的职业如建筑师等是在家中以父子相承的方式来传授知识的”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古埃及的家庭承担着专业教育的重要职责,A项正确;B项与材料“学校建立以前”不符,排除B项;在学校教育出现以前,父子相承的方式对于技艺传承、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时代背景决定的,不能说明家庭教育阻碍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所述为家庭教育,近现代职业教育当时尚未出现,排除D项。13.(2024·昆明)17世纪初,欧洲每年出版15万—20万册书籍。“曾经是罕见的艺术品,其神秘的知识只能被少数人掌握,现在却变成了很多人的工具和加工品”。这些现象(B)A.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B.有助于打破神学崇拜C.推动启蒙运动走向高潮D.根源于印刷技术成熟[解析]据材料,17世纪初,书籍从过去“被少数人掌握”,到“变成了很多人的工具和加工品”,书籍的传播与推广,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B项正确;据所学,近代科学兴起于16至17世纪之间的科学革命,与材料的时间不相符,排除A项;启蒙运动走向高潮是在18世纪,与材料存在时间差,排除C项;得益于印刷技术的发展,非“根源于”,排除D项。14.(2024·太原)1903年德意志博物馆建立,在馆内观众看不到一块“请勿触碰展品”的告示牌,相反,它提出了“通过实践去理解”的口号,欢迎观众参与各项科学实验。这一做法(A)A.有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B.基于民众丰富的实验经验C.改变了展品展览的目的D.说明科学实验的成果显著[解析]德意志博物馆与其他场馆不同,不张贴“请勿触碰展品”的告示牌,反而欢迎观众亲身参与科学实验,其帮助观众理解科学知识的做法,有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A项正确;博物馆鼓励观众参与科学实验的做法,体现的是博物馆的办馆理念,与民众实验经验的丰富与否无关,排除B项;德意志博物馆的做法强化而非改变了展品展览的目的,排除C项;仅“欢迎观众参与各项科学实验”不能说明科学实验的成果显著,排除D项。15.(2024·镇江)2003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报道说,人口生态学家威廉·萨瑟兰对6809种人类语言的濒危程度进行统计后发现:“根据人口规模和下降趋势来看,人类语言的濒危程度比鸟或哺乳动物要大得多。”下列选项中,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的是(D)A.《濒危世界遗产名录》B.《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C.《世界遗产公约》D.《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解析]根据材料“根据人口规模和下降趋势来看,人类语言的濒危程度比鸟或哺乳动物要大得多”并结合所学可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于2003年10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旨在保护以传统、口头表述、节庆礼仪、手工技能、音乐、舞蹈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材料中的保护人类语言相关,D项正确,排除其他三项。16.(2024·杭州)2019年,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对《濒危世界遗产名录》进行审议,耶稣诞生地、亨伯斯通和圣劳拉硝石采石场遗址因保护状况改善,从濒危遗产名录中移除。据此可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D)A.完善了世界遗产申报标准B.避免了世界遗产遭到进一步破坏C.有利于国际合作保护环境D.旨在推动各国加大遗产保护力度[解析]根据材料“耶稣诞生地、亨伯斯通和圣劳拉硝石采石场遗址因保护状况改善,从濒危遗产名录中移除”及所学可知,自1994年以来,为保护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加强了文化遗产的监测工作,将存在严重问题的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敦促遗产所在国家采取措施修复和保护文化遗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世界遗产申报标准不断完善的信息,排除A项;该做法并不能避免世界遗产被破坏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信息,与保护环境无关,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7.敦煌文化艺术又称莫高窟文化艺术,被称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为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形势图材料二敦煌,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商贸云集,熙来攘往,华戎所交一大都会。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宣昭帝符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材料三是与非?面对惨遭列强劫掠后的莫高窟,1941年,张大千对莫高窟以临摹的方式对壁画进行编号考察,但其做法在当时便产生了争议。1942年12月5日,傅斯年、李济在给于右任信函中谈到:“欲遍摹各朝代人之手迹,故先绘最上一层,绘后将其剥去,然后又绘再下一层,渐绘渐剥,冀得各代之画法。对于古物之保存方法,未能计及。”(1)对材料一eq\x()中缺失部分进行判断补充,并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敦煌莫高窟艺术成就享誉世界的历史因素。(3)面对张大千的这一做法,请你对文物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补充:北魏。理由:北方结束分裂局面,完成统一,且都城是平城。南方都城为建康,故为南朝刘宋政权。因此,地图反映的是南北朝时期,缺失部分为北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