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省级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基本思路与进展情况_第1页
构建省级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基本思路与进展情况_第2页
构建省级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基本思路与进展情况_第3页
构建省级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基本思路与进展情况_第4页
构建省级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基本思路与进展情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构建省级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基本思路与进展情况PAGE1PAGE1构建省级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基本思路与进展情况四川省教育厅一、建立四川省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建立省级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是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重要基础。全国教师网联计划是《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率先启动的一个重大项目,是一项系统而宏大的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四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的全国教师网联建设;二是省级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体系建设;三是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与建设;四是校本研修与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全国教师网联是实施网联计划的核心组织。省级教师教育网联是区域内组织实施教师培训计划的主要载体,是区域内与全国教师网联合作开展教师培训的伙伴和支撑体系。其主要任务是通过“三网”合一的方式整合相关教师教育资源,并使其优质化,保障大规模、低成本、高质量的教师培训在区域内顺利推进实施。在整个教师网联系统中省级网联具有起承转合的枢纽作用,是优质教师教育资源传输与扩散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实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重要基础。因此,抓紧抓好省级教师网联建设是实施教师教育网联计划的关键环节。2、建立四川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是我省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开展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的现实需要。四川是西部一个多民族内陆大省,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辖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人口8700万,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四川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2004年,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财力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川又是一个教育大省。全省有各级各类学校5.27万所,在校生1800多万,教职工84.26万。2004年,全省149个县实现“普九”目标,“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6.24%,175个县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5%以上。尚未“普九”的32个县全部在甘孜、阿坝、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教育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投入不足、发展不够和不平衡,仍然是四川教育现阶段面临的基本矛盾。四川还是一个教师教育大省。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现有幼儿教师3.4万人,小学教师30.7万人,初中教师18.6万人,高中教师6.7万人,总计近60万人。到2004年底,全省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7.91%、91.98%、72.85%,其中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的比重为47.8%;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比重为24.21%,农村教师约占教师总量70%。全省有6所师范本科院校、3所师专、12所中师(均与高校联合举办大专程度小学师资培养)、3所教育学院(均已不限于成人高教范畴)、20个市(州)级教师培训中心、156所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我省教师教育和队伍建设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中小学教师总量基本满足与结构性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城镇教师局部过剩,农村教师较为短缺;条件较好的学校超编,薄弱学校缺编;城郊学校超编,边远学校缺编;有些地方小学教师阶段性局部过剩,高中教师普遍短缺;骨干教师比重过小,一些学科的教师严重短缺,整个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学历起点和专业化水平偏低。二是教师教育体系难以适应现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结构不尽合理,职前职后一体化程度不高,教师教育资源比较分散,培养培训模式比较单一,思想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式手段等均不能满足大规模高质量全员培训的需要。三是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进展较为缓慢,尚未形成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四是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尚未普遍牢固树立,教师学习型组织建设刚刚起步,继续教育的良性机制形成尚处于初级阶段。上述问题不仅制约了四川教师教育的改革发展,也直接影响了四川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必须按照教师教育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突破传统观念和制度体系的束缚,大胆创新、果断转型。省级区域性教师网络联盟的组建,正是我们在这方面所作出的有益探索。我们的宗旨很明确,就是要在网络联盟计划的框架下,真正实现“三网”沟通和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教师教育体系走向开放、灵活,为其在新时期实现战略性转变寻找突破口,从而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当前,举国上下都在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认为教师网联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城乡教师的均衡发展,进而有利于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正是教师教育战线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和生动体现。综上所述,我们建设省级网联,简单地说,就是上面有要求,下面有需求。既是为了顺应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为了满足我省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开展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的现实需要。二、建立四川省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基本思路与进展情况1、基本思路与组建过程第一阶段:学习考察、研制方案。2003年教育部启动教师网络联盟计划后,我省始终以积极的态度,给予高度关注。多次召开有关方面的专家及负责人会议,研讨如何利用全国教师网联的资源开展我省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问题。在调研和思考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全国教师网联计划不是仅仅“8+4”核心成员的事,而是全国教师教育战线共同的事业。全国教师网联的优质资源要在本省落地,并有效发挥作用,需要在省这一级有相应组织机构来进行承接,并加以本土化,进而实现有效传输和扩散。同时,省级内相对分散的教师教育资源也急需整合。怎么整合?以什么手段和形式来整合?我们在反复学习研究教育部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把建立省级教师网联确定为主攻方向,试图以省级联盟整体对接全国联盟。既打造与全国教师网联的合作平台,也能够针对本区域的实际,开展更具有个性化、实效性的教师培训,更好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用现代远程方式教育培训教师是一大新生事物,组建省级教师网联也是白手起家。为此,我们于2004年6月底至7月初,组织了有关省级培训机构和部分师范科(处)长赴广东、福建进行了考察学习。回来后,教育厅领导亲自出席了汇报研讨会,形成了组建省网联的初步设想,并委托四川师大和四川教院分别研制组建方案。2004年9月底,结合对教育部4号文件的传达和学习,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对川师大和省教院提出的组建方案进行了讨论。会上,厅领导指出,教育部4号文件已正式提出了组建省级区域性教师网联的要求,说明我们的思路是对头的、方向是正确的。尽管组建网联将面临许多过去没有遇到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我们现在还无法预见。但时不我待,不能等什么都搞明白了才行动,需要做而论道,但更要起而前行。要“边启动、边化管理”作为网联运行机制的基本原则。由此,成立了管理中心。管理中心作为四川教师网联的常设管理服务机构,具体负责执行领导小组做出的相关决议、对网联教学和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和协调,为全体成员单位做好服务工作。管理中心挂靠四川教师网联的成员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接受四川省教育厅和四川师范大学的双重领导。专家委员会是四川教师网联的智力支撑机构,按成员单位推荐与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定相结合的办法组建,负责课程资源、信息技术、政策研究等方面的指导、咨询、研制和评审工作。(3)成员加盟办法:四川教师网联成员包括办学的实施机构和参与机构。凡四川省区域内的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及其他举办和支持教师教育的相关机构,只要同意章程,均可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加入申请,经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即可取得成员资格。三、四川省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建设下一步工作目标1、继续加紧落实各项已签署的合作协议。一是要积极落实与全国教师网联签署的合作协议,尽快启动与全国教师网联成员单位合作开展远程教师培训的各项工作,把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合作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作为突破口。二是积极落实四川教师网联成员之间签署的合作协议,在积极探索与全国教师网联成员单位开展学历培训合作模式的同时,利用省内现有相关远程学历教育资源,启动教师学历自学考试和开放式教师学历教育工作。2、落实完善教师网联运行机制,确保网联工作健康、高效、有序地地进行。根据管理中心组建方案,进一步明确管理中心的工作职责和运行方式,理顺管理中心与各成员单位的关系,落实场所、人员和经费等工作条件,开展相关工作。同时,抓紧组建专家委员会,落实专家的工作任务,使之尽快进入角色,有效开展工作。3、加快门户网站的建设,同时搭建四川省教师远程教育网络管理平台,为各成员单位开展培训提供管理服务。4、按照利用为主,开发为辅,动态开放的原则,启动全省教师教育资源库的建设。5、抓紧制定省网联内部教学管理的基本制度,包括指导性课程计划、教学管理规程、学籍管理规则、质量评估办法等,促进各成员之间实现学历教育课程互选、学分互认;非学历培训与学历教育之间课程互通、学分互换。四、最新的一些进展情况目前,省教育厅已经成立网联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管理中心和专家委员会已组建完成,人员基本到位。利用自学考试方式开展教师学历培训的七个专业的招生工作已经启动,首次考试将于10月份进行;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合作开展非学历培训试点工作准备就绪;门户网站及远程教育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