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课件:天气与气候_第1页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课件:天气与气候_第2页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课件:天气与气候_第3页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课件:天气与气候_第4页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课件:天气与气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天气与气候⁠⁠考点一大气分层与对流运动典例1

(2022·台州仙居期末)下列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A.

B.C.

D.解析: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受热气流上升,冷却气流下沉,A正确。在同一水平面上,空气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B错误。市区温度高,气流上升,郊区温度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大气是从郊区流向市区,C错误。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夜晚,陆地散热快,气温较低,气流下沉,D错误。答案:A⁠1.

(2022·绍兴嵊州期末)小明利用废旧饮料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模拟风的形成,将其放置在无风的环境中,先点燃大瓶内蜡烛,再点燃小瓶瓶口附近的线香。图中M点处线香烟雾的飘动方向为(

C

)A.

向上B.

向下C.

向左D.

向右(第1题)C考点二天气气温与降水典例2

2021年12月15日,杭州气温为9~16℃,天空出现“泾渭分明”的云墙景象。当天空正好处于冷暖气团交汇的边界上时,就会划出明显的界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典例2图)A.

当冷气团占据上风,杭州气温将会升高B.

当天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凌晨左右C.

这种云墙景象发生在对流层D.

当日气温9~16℃,这是一种气候现象解析:当冷气团占据上风,杭州气温将会降低,A错误。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两点,B错误。所有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所以这种云墙景象也发生在对流层,C正确。当日气温为9~16℃,是杭州短时间的气温情况,属于天气特征,不是气候特征,D错误。答案:C⁠2.

下列关于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气温观测通常一天须进行两次,取平均值即可B.

测定气温时要用温度计,单位一般用“℃”表示,读作度C.

一般情况下,一日内的气温变化不大D.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的气温不一定相同D3.

如图所示为一幅反映近地面气压高低状况的“等压线图”,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等高线图”类似,它经常出现在电视气象节目的“天气图”上。试根据图中的气压数据进行判断:(第3题)(1)

代表风向的A、B、C、D四个箭头中,正确的是

B

⁠。

(2)

图中

甲⁠(填“甲”或“乙”)处天气晴朗。

B

甲考点三气候及其影响因素典例3

(2022·杭州余杭校级期中)如图所示,A地海拔2000米,B地海拔3000米,D地海拔100米,C、D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100米,此地常年刮东风,回答下列问题:(典例3图)(1)C、D两地气温相差约

⁠℃。

答案:(1)6.6

(2)A、C两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地,因为A地处于

⁠。

解析:(2)A、C两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C地,因为A地处于背风坡,C地位于迎风坡。答案:(2)C背风坡(3)B、C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答案:(3)

海拔高度不同解析:(3)B、C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形成原因是海拔不同,B地比C地海拔高。(典例3图)⁠4.

下列关于影响气候的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

中纬度地区降水多少主要受地形的影响B.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现象主要是由纬度位置因素造成的C.

导致赤道地区与两极地区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D.

一般情况下内陆地区降水多,沿海地区降水少C5.

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

东南季风由

太平⁠洋吹向我国大陆,西南季风由

印度⁠洋吹向我国大陆,其气流特点是

温暖湿润⁠(填“寒冷干燥”或“温暖湿润”)。

(2)

夏季风很难到达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②③

⁠(填序号)。

纬度位置太靠北②

远离海洋的海陆位置③

山脉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夏季风太平印度温暖湿润②③

(3)

季风是影响我国降水时间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

夏⁠季。

(4)

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显著,我国东部分布着典型的季风气候,浙江省属于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亚热带季风(5)

造成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填字母)。

A.

海陆性质B.

纬度位置C.

地形D.

人为因素A

考点四大气压强典例4如图所示,小明从上海坐飞机到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发现背包中密封得很好的食品袋膨胀了很多。相比出发前,袋内气体的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密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请利用气压知识说明高原上食品袋膨胀的原因:

⁠。

(典例4图)

答案:不变变小高原海拔较高,外界大气压强较小,食品袋内部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导致食品袋膨胀⁠6.

(2022·北京延庆期末)下列四个事例的发生,不是由大气压引起的是(

B

A.

吸盘式挂钩

B.

液体从容器侧壁的孔中喷出

BC.

“瓶吞”鸡蛋

D.

用吸管喝饮料7.

装热水的保温瓶,塞紧瓶塞一段时间后,常常发现瓶塞不易拔出,此现象表明,此时瓶内气压

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若外界大气压为105Pa,瓶口横截面积为10cm2,拔出瓶塞至少要用10N的力,则瓶内气体的压强是

9×104

⁠Pa。(不考虑瓶塞的质量和受到的摩擦力)

小于9×104

考点五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典例5

(2022·杭州期末)如图所示的实验或现象不是利用“流速对压强的影响”的是(

A.

汽车化油器

B.

高速列车的头部设计成流线型

C.

向中间吹气让乒乓球来回滚动D.

飞机机翼升力的获得解析:当气流经过化油器上一段突然变窄的管道时,汽油从喷管喷到气流中,变成雾状,利用了流速对压强的影响,故A不合题意;为了减小阻力,高速列车的头部都做成流线型,这与流速对压强的影响无关,故B符合题意;向中间吹气,乒乓球周围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乒乓球来回滚动,利用了流速对压强的影响,故C不合题意;飞机的机翼呈流线型,使气流在机翼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从而产生向上的升力,利用了流速对压强的影响,故D不合题意。答案:B⁠8.

(2022·宁波海曙期末)厨房中的抽油烟机能将油烟“吸”走。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C

)A.

拔火罐时罐子“吸”在皮肤上B.

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C.

客车行驶时窗帘被“吸”出窗外D.

吸盘挂钩被“吸”在墙上C9.

图甲装置可验证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①②是装有等量水的相同U形管,其右端都用橡皮管与玻璃管侧壁管口相连通。电吹风从左侧向玻璃管吹风时,①管内液面高度变化如图乙所示,则②管内液面高度变化可能是(

A

)(第9题)⁠A.

⁠B.

⁠C.

⁠D.A⁠1.

(2022·杭州滨江期末)下列有关大气层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

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线B.

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对地面起保温作用C.

在整个大气层中,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温度逐渐降低D.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微小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前提条件2.

小明与同学在操场上放风筝时,突然线断了,风筝向东南方向飘去,下列对风向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B

)A.

当时刮东南风B.

当时刮西北风C.

当时刮东北风D.

当时刮西南风CB3.

“蜻蜓低飞,不雨也阴。”这条天气谚语蕴含的科学道理是(

C

)A.

下雨前气压低,蜻蜓飞不高B.

下雨前云中的小水珠很多,蜻蜓飞不高C.

下雨前空气湿度大,蜻蜓的翅膀变软,飞不高D.

下雨前上空的空气太稀薄4.

(2022·台州期末)如图所示为某临海山脉示意图,甲位于山脉面向海洋一侧的某处,乙位于山脉背向海洋一侧且与甲海拔相同,丙位于山顶。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甲比乙降水多B.

乙比甲降水多C.

丙比甲气压高D.

丙比乙气压高(第4题)CA5.

(2022·杭州西湖校级期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A.

生活、生产中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是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B.

城市增加绿化面积可以适当削弱热岛效应C.

台风、寒潮、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对东南沿海各省的影响很大是因为受到季风的影响D.

一些人为因素可以使洪水的危害增大,如围湖造田、侵占河道、城市的无序发

展等C6.

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第6题)(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的气温变化的是

A

⁠(填字母,下同)。

(2)

若该图为东阳市秋季某天两条街道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则代表绿化情况较好的街道的是

A

⁠。

A

A

7.

读我国某日的天气图,回答下列问题:(第7题)(1)

从图中可看出,该日影响我国天气的天气系统有

高压⁠、

冷锋⁠和低压。

(2)

丙地该日的天气为

晴朗⁠。

高压冷锋晴朗(3)

甲地的大气往往都呈上升状态,所以

容易⁠(填“容易”或“不容易”)成云致雨。

(4)

乙地未来几天的天气可能是

阴天、雨雪、降温、大风⁠。

容易阴天、雨雪、降温、大风(第7题)8.1654年,马德堡市市长和他的助手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第8题)(1)

实验中,他们把两个铜半球灌满水后合在一起,再把水全部抽出,此时球内接近

真空⁠,周围的

大气压⁠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

(2)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底面积为500cm2的平底压力锅代替铜半球来模拟上述实验,在山脚拉开锅所需的最小拉力比在山顶要

大⁠(山脚与山顶的气温相同);在山脚,当锅两边受到的拉力均为4000N时,锅恰好被拉开,此时锅内空气的压强约为

2×104

⁠Pa。(山脚的大气压取1×105Pa)

真空大气压大2×104

9.

(2022·绍兴诸暨期中)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小宝同学利用带拉环的吸盘、厚玻璃板、水、刻度尺、大量程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具体实验步骤如下:(第9题)①

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算出吸盘平面面积为10平方厘米。②

将吸盘蘸水润湿后,压在厚玻璃板上,排尽吸盘内空气。③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吸盘,直到吸盘恰好脱落,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96牛。④

记录并整理数据。⑤

计算出大气压的值,分析实验结论。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分析:(1)

根据小宝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出大气压的值为

9.6×104

⁠帕。

(2)

小宝同学又把玻璃板用倾斜不同角度的方式放置,使弹簧测力计向不同方向拉吸盘,也都测出了大气压的值,这说明

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3)

实验时,拿一个吹风机对着吸盘自上而下吹风,如图乙所示,请你预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能会

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6牛。

9.6×104

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小于10.

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平面上积聚形成的水层深度,称为降雨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第10题)(1)

降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