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上同步提优讲练:3.1 分子和原子_第1页
化学人教版九上同步提优讲练:3.1 分子和原子_第2页
化学人教版九上同步提优讲练:3.1 分子和原子_第3页
化学人教版九上同步提优讲练:3.1 分子和原子_第4页
化学人教版九上同步提优讲练:3.1 分子和原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材知识讲解】★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离子。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一、分子1、分子的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分子的基本性质: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注意:温度越高,运动越快。③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3、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如:1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二、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在不断运动的;原子间有间隔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要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和原子都可直接构成物质。四、分子、原子观点的运用1、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时,分子原子本身大小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发生变化。化学变化时,分子要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2、各类物质的微观构成: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单质由一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构成;化合物由多种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构成【教材知识点练习】【教材知识点一】教材P51页:讨论【答案】在氢气与氯气的反应中,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解成原子,氢原子和氯原子组合成氯化氢分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未发生变化。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教材知识点二】教材P49页:拉瓦锡在研究空气成分时,将氧化汞(HgO)收集后加强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D.分子和原子均可构成物质【答案】B【解析】A、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氧化汞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汞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符合题意;C、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不符合题意;D、分子和原子均可构成物质,如汞由汞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B。【教材知识点三】教材P48、P49页:例2.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1)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2)一壶水烧开后,壶盖会被顶开。【答案】(1)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2)分子间隔变大,导致水的体积变大【解析】(1)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是因为具有香味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香味。(2)一壶水烧开后,壶盖会被顶开,是因为分子间隔变大导致水的体积变大。【教材知识点四】教材P48、P49、P50页:例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一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一氧气分子体积变小了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水分子很小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一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答案】B【解析】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说明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选项说法正确;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氧气分子间隔变小,分子体积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C、一滴水很小,但其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故选项说法正确;D、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是因为都是由氧分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教材知识点五】教材P50页:例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水分子和品红分子均在不断运动,可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错误。C.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易于压缩。正确。D.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正确。故选B。【变式练习1】下列现象或事实,其中解释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答案】A【解析】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B、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中含有香味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C、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D、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变式练习2】水蒸发为水蒸气后所占体积变大,这一事实说明()A.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C.水分子的数目增多 D.水分子的质量增加【答案】A【解析】水蒸发为水蒸气后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A。【变式练习3】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从分子角度解释合理的是()A.氧分子体积变小 B.氧分子质量变小C.氧分子间隔变小 D.氧分子数目变少【答案】C【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一般的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是由于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了,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故选:C。【综合提升检测】1.如图所示,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装置内气体分子的数目增多 B.装置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C.装置内气体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D.装置内气体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利用了空气热胀冷缩的原理,温度升高,装置内气体分子间间隔受热变大;故选B。2.邵阳武冈是“中国卤莱之都”,这里的卤菜味道鲜美、香味扑鼻,深受人们的喜爱。能够闻到卤菜的香气是因为()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答案】B【解析】能够闻到卤菜的香气是因为卤菜中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故选B。3.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变化Ⅰ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变化Ⅰ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C.变化Ⅰ、Ⅱ、Ⅲ都是化学变化 D.反应中各物质都由分子构成【答案】C【解析】A、变化Ⅰ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变化Ⅰ中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该选项正确;C、变化Ⅰ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变化Ⅱ、Ⅲ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该选项不正确;D、由物质的构成可知,反应中各物质都由分子构成,该选项正确。故选C。4.某海水淡化系统(如下图)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变小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化学性质不变【答案】C【解析】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故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选项正确;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而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选项正确;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而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选项错误;D、海水变为淡水,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水的化学性质不变,选项正确;答案为:C。5.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答案】B【解析】A、由原子的概念以及图示的信息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说法正确;B、分子由原子构成,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故说法错误;C、水电解的宏观意义是生成了氢气与氧气,故说法正确;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分开,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没有分开,故说法正确。故选B。6.“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A.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B.水分子分解加快C.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 D.水分子数目增多【答案】D【解析】A、空气中湿度变大,水分子增多,但水分子本身没变,选项错误;B、空气中水的含量增多但水未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水分子没有分解,选项错误;C、每个水分子的质量是不变的,选项错误;D、空气中湿度大的原因是水含量增多,水分子的数目增多,选项正确;答案为:D。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湿衣服晾干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B.在加压条件下氧气体积变小是因为氧分子体积变小C.电线由于老化短路而起火可用水灭火D.甲烷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答案】A【解析】A.湿衣服晾干是由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此选项正确;B.在加压条件下氧气体积变小是因为氧分子间间隔变小,此选项错误;C.电线由于老化短路而起火不可用水灭火,这样容易造成短路,此选项错误;D.甲烷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反应迅速进行,在极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发生爆炸,此选项错误;故选A8.从宏观走进微观,探寻变化的奥秘,下列事实与微观解释不相符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B.6000L氧气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氧分子的体积变小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会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答案】B【解析】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人的鼻腔中,使人闻到“酒香”,故选项正确;B、6000L氧气加压可装入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加压使分子之间间隔变小,分子大小不会改变,故选项错误;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会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故选项正确;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可以说明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正确。故选B。9.下列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B.当温度降低到0℃以下,水结成冰不能流动--分子不再运动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D.蔗糖溶液不导电--其水溶液中不存在大量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答案】B【解析】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正确;B、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的,结冰的水中水分子仍是在不断地运动的;错误;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正确;D、蔗糖溶液不导电,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水是水分子构成的,蔗糖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正确;故选B。10.下图中四季的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缤纷 D.冬天雪花飘飘【答案】B【解析】A.春天柳絮飞扬,柳絮的颗粒很大,不是分子级别的,故A错误;B.荷花飘香,是气味分子不断运动,故B正确;C.落英的颗粒也很大,不属于分子级别,故C错误;D.雪花的颗粒比较大,不是分子级别,故D错误;故选B。11.喷洒“84”消毒液,能闻到特殊气味,是因为()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可以再分【答案】A【解析】A、能闻到特殊气味,是由于构成“84”消毒液的分子在不断运动,与人的嗅觉细胞接触就会闻到香味,故A正确;B、能闻到特殊气味与分子的质量大小无关,故B错误;C、能闻到特殊气味与分子的间隔无关,故C错误;D、能闻到特殊气味与分子能否再分无关,故D错误。故选A。12.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火炬首次采用“绿氢”作为火炬燃料,其储存采用了高压储气的方式。下列关于该储气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氢分子的体积变小 B.氢分子的质量变小C.氢分子的数目变少 D.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答案】D【解析】A、储气过程中,氢分子的体积不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B、储气过程中,氢分子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C、储气过程中,氢分子本身的数目不会发生变化,故C错误;D、采用“绿氢”作为火炬燃料,其储存采用了高压储气的方式,该储气过程压强变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故D正确;故选D。13.某同学为了探究微粒性质,按图示进行实验,并借助传感器测得U型管a、b中氨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X对应的U型管为aB.实验证明了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C.湿棉花的作用是吸收NH3,减少NH3对空气的污染D.0﹣1分钟,因为微粒静止不动,所以氨气浓度为零【答案】D【解析】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氨分子运动的越快,相同时间内,a中氨气浓度高,故曲线X对应的U型管为a,不符合题意;B、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且相同时间内,a中氨气浓度高,说明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率越快,不符合题意;C、氨气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氨气极易溶于水,故湿棉花的作用是吸收NH3,减少NH3对空气的污染,不符合题意;D、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0﹣1分钟,氨气浓度为零,可能是此时氨分子没有运动到传感器处,符合题意。故选D。14.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无关的是()实验现象分子的性质A快速推压针筒,密闭在针筒中的空气体积变小分子之间有空隙B氢气和液氢都能燃烧,而水不能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高锰酸钾溶于水中形成紫红色溶液分子是可以再分的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答案】C【解析】A、快速推压针筒,密闭在针筒中的乙醚气体液化,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间隙减小,气体体积减小,选项正确;B、氢气和液氢都能燃烧,而水不能,是因为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选项正确;C、高锰酸钾溶于一杯水中形成紫红溶液,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选项错误;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水分蒸发越快,选项正确故选C。15.“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超临界水是混合物 B.它们的分子之间有间隔C.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相同的性质 D.水转化为超临界水属于化学变化【答案】B【解析】A、超临界水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错误;B、超临界水的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正确;C、超临界水是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与液态水具有不相同的性质,分子间的间隔不同,错误;D、超临界水是水的一种状态,不是新物质,水转化为超临界水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B。16.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不变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D.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正确。B、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正确。C、由图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正确。D、该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不是分解反应,错误。故选D。17.下列有关氧气压缩成液态氧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分子体积变小 B.氧分子质量变小C.氧分子数目变少 D.氧分子间空隙变小【答案】D【解析】氧气压缩成液态氧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的质量、体积、数目不变。故选D;18.如图所示,封闭在注射器中的空气被压缩后,气体分子的()A.个数减少 B.质量减小C.间隔减小 D.种类减少【答案】C【解析】封闭在注射器中的空气被压缩后,气体分子的间隔减小,气体分子的个数、质量、种类都不变。

故选:C。19.如图A是液态水加热变成气态水蒸气的示意图,图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时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但_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故上述变化属于___________变化。(2)水通电发生了化学变化,(b)中所得粒子___________保持水的化学性质。(3)图B中所得物质(d)属于_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理由是___________。【答案】(1)

分子间隔

;分子本身

;物理;(2)不能;(3)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解析】(1)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时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但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故上述变化属于物理变化;(2)水通电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的氢气和氧气,(b)中所得粒子不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3)图B中所得物质(d)是氢气,属纯净物,理由是由同种分子构成。20.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1)图I中和图E中仪器的名称分别为、;(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②。(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任写一点)。【答案】(1)烧杯,试管;(2)对比;(3)C中酚酞变红的快,B中酚酞变红的慢;(4)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5)有利于环境保护。【解析】(1)据图可以知道,图I中的仪器是烧杯,图E中的仪器是试管,故填:烧杯,试管;(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做对照试验,故填:对比;(3)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在热水中分子的运动速度快,故可以观察到C中变红的快,B中变红的慢,故填:C中酚酞变红的快,B中酚酞变红的慢;(4)根据实验可以看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故填: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有利于环境保护,故填:有利于环境保护。21.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1)教材实验(如图1所示):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改进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人),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2所示。小明做的实验还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均匀后,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3)如果继续完成图3实验操作,对比实验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改进最主要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继续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或还能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解析】(1)氨水是易挥发的碱,通过分子的运动挥发出氨气,氨气分子通过运动进入B中,形成氨水,使溶液呈碱性,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实验结论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改进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乙所示。小明做的实验还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分子间有间隔;通过分子的运动,使酒精分子扩散到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