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实验探究-2024年中考《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1页
专题01 实验探究-2024年中考《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2页
专题01 实验探究-2024年中考《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3页
专题01 实验探究-2024年中考《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4页
专题01 实验探究-2024年中考《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专题01实验探究(2024·广东·一模)海洋微塑料通常是指海洋垃圾中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为研究海洋微塑料对生物的影响,小明利用小鼠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组别小鼠数量/只饲喂方式小鼠体重平均增长值/(克/只)小鼠小肠绒毛状态A15每天喂含5%海洋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克/只,连续一个月-0.12基本消失B15每天喂含0.5%海洋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克/只,连续一个月1.84数量少C15每天喂不含海洋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克/只,连续一个月7.34数量多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选择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小鼠进行实验B.体重结果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C.实验结果显示饲喂微塑料会增加小鼠体重D.推测饲喂微塑料影响了小鼠的消化器官2.小明进一步观察C组小鼠小肠绒毛的显微结构,要使图像从下图的视野①变成视野②,正确的操作步骤是()A.换用高倍物镜,再向右下方移动装片B.换用高倍物镜,再向左上方移动装片C.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D.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再换用高倍物镜【答案】1.C2.C【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设计探究实验时应遵循的三个原则包括: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1.该实验是研究海洋微塑料对小鼠的影响,需要进行对照并且要保证单一变量。A.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除了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所以实验用的小鼠身体和生长状况应基本相同,A正确。B.在进行探究实验时,一般要多次实验并且取实验数据的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因此该实验对小鼠的体重结果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B正确。C.分析表格内容可知,给小鼠饲喂微塑料会减少小鼠体重,说明海洋微塑料对生物有影响,C错误。D.根据A组的实验结果可知,每天喂含5%海洋微塑料的普通饲料8克/只,连续一个月,小鼠小肠绒毛基本消失,说明饲喂微塑料影响了小鼠的消化器官,D正确。故选C。2.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物体的移动方向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图①视野中的物像偏右下方,应该向右下方移动装片,使物像处于视野的中央。图中的①是低倍镜下的视野,②是高倍镜下的视野。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一般先用低倍镜观察,然后用高倍镜观察,低倍视镜野转变为高倍镜视野的方法步骤是:先移动物体,使所要观察的物像处于视野的中央,然后换用高倍物镜,调节光线,使视野变亮,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因此要使图像从图中的视野①变成视野②,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向右下方移动装片,使所要观察的物像处于视野的中央,再换用高倍物镜,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3.(2024·广东·一模)按照如图所示过程进行实验后,绿豆植株叶片变成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酒精隔水加热有利于去掉叶绿素B.第二次漂洗叶片是为了更好观察C.推测绿豆植株叶片内含有淀粉D.可以得出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答案】D【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取叶→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详解】A.隔水加热是为了控制温度,由于酒精能溶解叶绿素,所以实验时选择用酒精,但常温下酒精溶解叶绿素的速度很慢,需要加热.由于酒精是易燃易爆的液体,直接加热会发生危险,A不符合题意。B.第二次漂洗叶片有利于清除杂质等,有利于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B不符合题意。C.绿豆叶片在光照下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变成蓝色,可以推测绿豆植株叶片内含有淀粉,C不符合题意。D.因缺少叶片遮光部分进行对照实验,不能得出光合作用需要光,D符合题意。故选D。4.(2024·广东·一模)立体农业是通过农作物高矮穿插种植,以充分利用光、土地等资源的种植方式。下列四种农作物的株高和需要的光照强度如表所示,能达到最大产量的搭配是()农作物①②③④株高/厘米1706559165需要的光照强度强光强光弱光弱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分析】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详解】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作物①、④的株高较高,②、③的株高较低,作物①、②需要的光照强度为强光,适宜在较强光照下生长,③、④需要的光照强度为弱光,适直在弱光下生长,综合上述特点,应选取作物①和③进行搭配,作物①可利用上层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作物③能利用下层的弱光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5.(2024·广东江门·一模)图是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进行的部分操作步骤及观察到的物像。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图中所示操作步骤中应滴加碘液B.视野中观察到染色最深的是结构③C.若换成更大倍数的物镜进行观察,则视野会变暗,需使用凹面镜D.如果观察血小板,也能看到图中三个结构【答案】D【分析】(1)血小板(PLT):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2)图中①是细胞膜,②是细胞质,③是细胞核。【详解】A.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因此为了便于看清楚细胞结构,应滴加碘液染色,A正确。B.经过碘液染色后,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③细胞核,B正确。C.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镜头透光直径越小,通过的光线就少,于是视野变暗,C正确。D.根据分析可知,血小板没有细胞核,观察血小板时,不能看到图中的细胞核,D错误。故选D。6.(2024·广东江门·一模)生物社团的同学为“探究呼吸道对空气的清洁作用”制作了模拟装置(如图)。他们将碳粉放在塑料瓶口处,用吹风机向瓶口吹风,记录瓶底纱布上碳粉的数量。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鼻腔中的黏液吸附了尘粒、细菌等物质形成了痰B.毛刷模拟了呼吸道中的鼻毛和纤毛C.若换成干燥毛刷,到达纱布的碳粉量会增加D.将毛刷浸湿是模拟呼吸道中的黏液【答案】A【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详解】A.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A错误。B.呼吸道中的鼻毛和纤毛具有清扫病原体和异物的作用。毛刷是模拟了呼吸道中的鼻毛和纤毛,B正确。C.浸湿毛刷的水模拟呼吸道中的黏液,具有吸附病原体和异物及湿润吸入气体的作用。若换成干燥毛刷,到达纱布的碳粉量会增加,C正确。D.呼吸道中的黏液具有吸附病原体和异物及湿润吸入气体的作用。浸湿毛刷的水模拟呼吸道中的黏液,D正确。故选A。(2024·广东东莞·一模)泡菜在发酵过程中易产生亚硝酸盐,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具有致癌性。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了“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完成下面小题。编号盐水浓度不同发酵天数亚硝酸盐含量(mg/kg)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第11天第13天1号坛4%1.63.23.83.53.43.22号坛6%1.25.54.01.81.21.23号坛8%0.52.01.81.61.51.27.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A.乳酸菌 B.曲霉菌 C.醋酸菌 D.酵母菌8.对于上述实验,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变量是亚硝酸盐含量B.盐水浓度越高,亚硝酸盐含量越高C.亚硝酸盐含量随天数增多而上升D.第11天的泡菜比第7天的更适合食用【答案】7.A8.D【分析】(1)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制作酱油要用到多种霉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出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7.A.制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状态下经过发酵产生乳酸,乳酸菌不分解蛋白质和果胶质,能保持蔬菜脆嫩而不软化腐败,使泡菜具有独特的风味,A正确。BD.古代的酿酒先后用到了霉菌和酵母菌,是传统的发酵技术,BD错误。C.制醋用到醋酸菌,C错误。故选A。8.A.本实验探究的是“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因此变量是盐水浓度,A错误。B.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盐水浓度最高的3号坛,亚硝酸盐含量基本是最低的,只有第11天比2号坛高,第13天与2号坛持平,B错误。C.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亚硝酸盐含量在前7天随天数增多而上升,7天后随天数增多而下降,C错误。D.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3个坛内的泡菜在第11天亚硝酸盐的含量都明显低于第7天,因此,第11天的泡菜比第7天的更适合食用,D正确。故选D。9.(2024·广东肇庆·一模)生物学习兴趣小组利用课外观察家蚕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并制作下表进行记录,正确的是()选项时期形态特点生活习性A受精卵细沙状,黑色高温、低湿度可孵化成幼虫B幼虫身体柔软、有环节,胸腹部有8对足以桑叶为食,经4次蜕皮(眠)后结茧C蛹体表光滑,呈椭圆柱状进食并蠕动;羽化成蛾,破茧而出D成虫有3对足,2对翅,体表被白色鳞毛积极食,能飞行,雌雄蚕蛾交尾后,雌、雄蛾均继续存活A.A B.B. C.C D.D【答案】B【分析】蚕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有明显的差别,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详解】A.家蚕的受精卵细沙状,黑色,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孵化成幼虫,A错误。B.家蚕的幼虫呈长圆筒状,无翅、身体柔软,有环节,胸腹部有八对足,主要以桑叶为食,有蜕皮现象,经4次蜕皮后吐丝结茧,B正确。C.家蚕的蛹体表光滑,体形呈圆柱状,不食不动,最后羽化成蛾,破茧而出,C错误。D.家蚕的成虫有三对足、两对翅,体被白色鳞毛,不取食,几乎不能飞行,雄蛾交尾后死亡,雌蛾产卵后也死亡,D错误。10.(2023·广东清远·一模)如图,分别向甲乙两支试管加入3mL的蛋清稀释液和清水,再依次向两试管滴加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液、B液,观察比较两试管中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甲试管发生紫色反应 B.乙试管发生蓝色反应C.甲试管发生褪色反应 D.乙试管发生紫色反应【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蛋白质检测的演示实验,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或蛋白质的含量多少,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反应,形成紫色混合物。【详解】本实验所要探究的是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的检测实验,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蛋白质的有无,就要设置以蛋白质有无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在蛋白质检测的实验中,向甲试管加入3mL蛋清稀释液,乙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的清水。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或蛋白质的含量多少,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反应,形成紫色混合物。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许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而使溶液呈现紫色。故选A。11.(2024·广东清远·一模)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制作临时装片时,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B.对光时,左眼注视物镜,同时双手转动反光镜C.观察时从侧面注视物镜,双手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D.染色时,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侧引流【答案】B【分析】(1)在“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验中临时装片进行染色的方法。可以简单记忆:一侧…另一侧。(2)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朝向光源的方向,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凹面镜可以聚光,因而在光线较弱时,要使用凹面镜来对光,才能使视野变亮。【详解】A.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的形态,A正确。B.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双手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B错误。C.用显微镜观察时,双手应缓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同时要从侧面注视物镜,C正确。D.为了便于观察细胞结构,要进行染色。对细胞染色时,需用到碘液,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D正确。故选B。12.(2024·广东·一模)以下实验与其所属的研究方法对应正确的是(

)A.用放大镜了解蜜蜂体表的绒毛——实验法B.走访了解干旱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观察法C.探究空气湿度对蚕卵孵化率的影响——调查法D.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法【答案】D【分析】(1)观察法: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2)实验法: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3)调查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详解】A.用放大镜了解蜜蜂体表的绒毛,是在自然状态下,观察者对蜜蜂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属于观察法,A错误。B.走访了解干旱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需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要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用的是调查法,B错误。C.探究空气湿度对蚕卵孵化率的影响,需要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空气湿度对蚕卵孵化率的影响,用的是实验法,C错误。D.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需要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用的是实验法,D正确。故选D。13.(2024·广东·一模)以下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应选(

)A.

B.

C.

D.

【答案】B【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该实验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是光,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光照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详解】A.实验装置内一侧是湿土,另一侧是干土,实验变量是水分,A不符合题意。B.实验装置内两侧是湿土,一侧盖不透光的木板,一侧盖透光的玻璃杯,这样实验变量是光照,符合单一变量原则,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B符合题意。C.实验装置一侧盖不透光的木板,一侧盖透光的玻璃板,实验变量是光照,但实验装置内两侧都是干土,不是鼠妇生活的适宜条件,对实验结果会造成干扰,C不符合题意。D.实验装置内一侧是湿土,另一侧是干土,实验变量是水分,D不符合题意。故选B。14.(23-24七年级上·河南周口·期中)如图是“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用到的显微镜及观察到的不同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转动甲中③使镜筒缓缓下降过程中,眼睛应注视②B.将乙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C.转动甲中①,视野由乙变成丙后,视野的亮度增强D.图中的④是气泡,与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有关【答案】D【分析】图中:①转换器、②目镜、③粗准焦螺旋、④气泡;视野乙的放大倍数小于视野丙的放大倍数。【详解】A.转动甲中③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过程中,眼睛应注视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从而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而非注视②目镜,A错误。B.在视野乙中,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下方,由于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实际上该细胞位于载玻片的左上方,则向右下方移动载玻片,能将该细胞移动到视野中央,B错误。C.甲中的①是转换器,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镜头可以影响视野中光线的强弱,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视野丙的放大倍数大于视野乙,则视野由乙变成丙后,视野的亮度减弱,C错误。D.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目的是防止盖玻片下出现气泡,图中的④是气泡,因此④气泡的产生与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有关,D正确。故选D。15.(2023·新疆·中考真题)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④②①⑤B.④为隔水加热,小烧杯中的酒精变成绿色C.本实验探究了光照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D.⑤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答案】A【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③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把叶片里的淀粉运走耗尽);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形成对照实验),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几小时以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④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为黄白色;①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⑤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色发生的变化。【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②④①⑤,A符合题意。B.④为隔水加热,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小烧杯中的酒精变成绿色,B不符合题意。C.本实验对叶片进行了部分遮光,形成了变量为光的对照试验。探究了光照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C不符合题意。D.淀粉遇到碘液呈现蓝色,⑤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D不符合题意。故选A。(2024·广东湛江·一模)【主题探究】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后,通过实验亲自验证天竺葵的“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其实验操作步骤设计如下图所示。请完成下面小题。16.下列有关上述实验过程及结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②④①⑤B.④为隔水加热,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清水C.实验可以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D.⑤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17.天竺葵的叶片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原理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下列措施中,与呼吸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种植农作物时应该合理密植B.水稻在种植时需要定期排水C.在播种水稻前需适时地进行翻土D.贮藏粮食时要保持干燥和低温【答案】16.B17.A【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是: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遮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至4小时,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绿色变成黄白色,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这是为了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蓝色,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光。(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16.A.《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③暗处理→选叶遮光→②光照→摘下叶片→④酒精脱色→①漂洗加碘→⑤观察颜色,A正确。B.④为隔水加热,大烧杯中的液体是清水,小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B错误。C.实验现象,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证明光照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C正确。D.淀粉遇碘变蓝,⑤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D正确。故选B。17.A.种植农作物时应该合理密植,是为了让植物充分接受阳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与呼吸作用没有直接关系,A符合题意。B.水稻在种植时需要定期排水,为根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B不符合题意。C.在播种水稻前需适时地进行翻土,为水稻根部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C不符合题意。D.贮藏粮食时要保持干燥和低温,为了降低种子的呼吸作用,利于有机物的储存,D不符合题意。故选A。18.(2024·广东湛江·一模)下图是康康同学制作的模拟人体胸廓变化与呼吸关系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装置模拟吸气B.结构A模拟的是气管C.乙装置模拟呼气D.结构C模拟的是支气管【答案】B【分析】(1)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2)分析图可知:A气管、B支气管、C肺、D膈。甲表示呼气,乙表示吸气,据此答题。【详解】AC.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甲表示呼气,乙表示吸气,AC错误。BD.由图及分析知,A气管、B支气管、C肺、D膈,B正确,D错误。故选B。19.(2024·广东揭阳·一模)为提高肉鸡产量,科研人员研究了地衣芽孢杆菌对某品种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组别肉鸡数量/只饲喂方法处理方法培养基上的菌落数/(log·CFU·g-1)肠球菌(致病菌)双歧杆菌(有益菌)Ⅰ34?饲喂56天后,在每组中随机选择6只肉鸡进行屠宰,分别称取1g肠道内容物与无菌水混合,接种于培养基上进行培养8.478.00Ⅱ34充足的基础日粮+低剂量地衣芽孢杆菌8.238.11Ⅲ34充足的基础日粮+中剂量地衣芽孢杆菌8.028.27Ⅳ34充足的基础日粮+高剂量地衣芽孢杆菌7.588.43(1)实验中第Ⅰ组的饲喂方法为,其他实验条件均应相同且,该组实验在本研究中起到作用。(2)本实验中每个组别最终得到的菌落数是计算6个样本数据得出的,这样做的目的是。(3)由实验数据可知,随着地衣芽孢杆菌添加剂量的增加,肠球菌的菌落数量逐渐,而双歧杆菌的菌落数量逐渐。这说明,进而提高肉鸡产量。(4)双歧杆菌和肠球菌都属于(填“细菌”或“真菌”),它们与动植物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双歧杆菌和肠球菌。【答案】(1)只饲喂充足的基础日粮适宜对照(2)平均值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3)减少增多地衣芽孢杆菌能够改善肉鸡的肠道环境(4)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分析】1、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或是确定影响结果的因素就是实验的研究对象,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2、地衣芽孢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细胞形态和排列呈杆状、单生,可促使机体产生抗菌活性物质、杀灭致病菌;3、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不同是细菌没有成型的细胞核。【详解】(1)分析实验可知,根据对照实验的原则:第Ⅰ组的饲喂方法为充足的基础日粮,其他实验条件均应相同且适宜,该组实验在本研究中起到对照作用。(2)每个组别最终得到的菌落数是计算6个样本数据得出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数据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3)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随着地衣芽孢杆菌添加剂量的增加,肠球菌的菌落数量逐渐减少,而双歧杆菌的菌落数量逐渐增多,这说明地衣芽孢杆菌能改善某品种肉鸡肠道菌群的环境,进而提高肉鸡产量。(4)双歧杆菌和肠球菌都属于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不同是其没有成型的细胞核。21.(2024·广东江门·一模)“寓教于劳,育才于勤”。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校园劳动教育基地开展了以下“探究不同浓度萘乙酸(NAA)对多肉植物叶插生根发芽的影响”的实践探究活动。①配置浓度为10-13-10-6mol/L的NAA溶液,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②选取长势、大小相同的景天科多肉植物胧月的叶片作为叶插的插条,将插条置于配置好的NAA溶液中蘸5秒,每个浓度的NAA溶液各处理10个插条,处理后平放在土壤表层,或覆盖一层薄土。③待插条长出不定根和不定芽后,每周测量一次插条生根的数量、长度、叶展直径,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表所示。测量项空白对照NAA浓度(mol/L)10-1310-1110-910710-110-310-1平均根数/条4.65.49.510.98.84.53.83.1平均根长/cm0.760.861.912.442.541.200.500.45平均叶展/cm0.981.121.431.881.901.020.660.40(1)本实验的变量是步骤1中,应取等量的作为空白对照。步骤2中,选取长势、大小相同的吐片作为插条的目的是。(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NAA浓度为10-13-10-6mol/L范围内,实验组的平均根长和平均叶展均对照组(大于/小于),表明在此浓度范围内的NAA能(抑制/促进)根和芽的生长。植物的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3)利用景天科多肉植物的叶片作为插条进行繁殖的方式是生殖,该生殖方式的优点是。(写出一点即可)【答案】(1)萘乙酸(NAA)的浓度清水控制单一变量(2)大于促进伸长区(3)无性生殖保留母本的优良性状【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详解】(1)本实验“探究不同浓度萘乙酸(NAA)对多肉植物叶插生根发芽的影响”,自变量为萘乙酸(NAA)的浓度,应取等量的清水作为空白对照。除单一变量之外,其他变量和条件应相同,步骤2中选取长势、大小相同的吐片作为插条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NAA浓度为10-13-10-6mol/L范围内,实验组的平均根长和平均叶展均大于对照组,表明在此浓度范围内的NAA能促进根和芽的生长。植物的根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中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根冠保护幼根,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成熟区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3)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利用景天科多肉植物的叶片作为插条进行繁殖的方式是无性生殖,能保留母本的优良性状。22.(2024·广东清远·一模)农业生产中给农作物施化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但是,若化肥施用过多,农作物只能吸收一部分,多余的化肥会随着雨水流入江河湖泊,化肥中含有的氮、磷等物质,会促进水体中的藻类快速增长,进而导致水体中动、植物的大量死亡。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化肥使用量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1)做出假设:。(2)实验方案:①取四只的玻璃缸,加入等量的池塘水,分别编号为A、B、C、D。②向A、B、C缸内依次加入10mL、20mL、30mL的同种液体肥料,D缸不加肥料,然后加蒸馏水使四缸中液体体积相同。③将四只缸都放置在能接受到光照的地方,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各缸中水的颜色及藻类生长情况。(3)分析讨论:①在该实验方案中,A、B、C缸的变量是。设置D缸的目的是。②实验过程中,将每只缸都放置在能接受到光照的地方,原因是。向每只缸内加入等量的池塘水、放置在相同的条件下,目的是。③通过该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发现,液体化肥的使用能够促进藻类的快速生长,并随着使用量的增加,水中藻类增多,会导致水体严重污染。为了减少化肥使用对水体污染的影响,请给农民朋友提出合理使用化肥的建议:。【答案】(1)过量使用化肥会促进藻类的生长(2)相同大小(3)液体肥料的多少/液体肥料的量对照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保证变量的唯一/保证单一变量合理化肥/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滴灌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深根施肥,减少流失【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2)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详解】(1)假设需根据探究的问题作出,根据“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化肥使用量对藻类生长的影响”,可以做出的假设是:过量使用化肥会促进藻类的生长。(2)科学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需要保持变量的唯一。因此,实验中所用的玻璃缸要相同大小的。(3)①向A、B、C缸内依次加入10mL、20mL、30mL的同种液体肥料,D缸不加肥料,然后加蒸馏水使四缸中液体体积相同。在该实验方案中,A、B、C缸的变量是液体肥料的多少,设置D缸的目的是对照。②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因此实验过程中,将每只缸都放置在能接受到光照的地方;向每只缸内加入等量的池塘水、放置在相同的条件下,目的是保证单一变量。③在农业生产上,施肥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过度施用化肥,就会使土壤板结。农田中的化肥被雨水冲到湖泊或池塘中,会使这些水域中藻类或其他水生植物大量繁殖,这将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造成水体缺氧,鱼、虾死亡。通过该实验,也证明了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向农民朋友建议:合理少量使用化肥;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滴灌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深根施肥,减少流失。23.(2024·广东·一模)高州有“龙眼之乡”的美称,迄今已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环境条件对龙眼结果时间的影响”,他们选取品种和大小等都相同的龙眼树苗进行如表实验,观察并记录从开始培养到第一颗龙眼结果的时间。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组别龙眼树苗数量/棵平均温度/℃光照条件其他培养条件甲124充足完全相同且能充分满足龙眼生长的需求乙112充足丙124不足(1)龙眼属于(填“被子”或“裸子”)植物,在结果前要经历传粉和过程。(2)该探究实验能探究和对龙眼结果时间的影响。(3)上述实验存在一个欠妥当的设计,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增加各组中。(4)完善实验后,甲组和乙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若观察到甲组先结果,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除了表中所提因素,你认为还可以探究影响龙眼结果时间的因素是(答1点)。(5)龙眼果实中的有机物是植株进行作用的产物,由输导组织中的运输来的。请说出可以使龙眼增产的措施有(答1条)。【答案】(1)被子受精(2)温度/光照光照/温度(3)龙眼树苗的数量(4)低温会使龙眼的结果时间延迟水(5)光合筛管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出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详解】(1)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根据题干可知,本实验是研究“环境条件对龙眼结果时间的影响”;可见,龙眼能结出果实,属于被子植物。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2)由实验设计表格可以看出,甲组和乙组对照,变量是温度;甲组和丙组对照,变量是光照。因此,该探究实验能探究温度和光照对龙眼结果时间的影响。(3)实验材料太少,会因偶然性影响实验结果;所用实验材料的数量要足够多,这样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因此,上述实验存在一个欠妥当的设计,即每组只用1棵龙眼树苗,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应增加各组中龙眼树苗的数量。(4)甲组和乙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温度,甲组平均温度为24℃,乙组平均温度为12℃;若观察到甲组先结果,可得出的实验结论低温会使龙眼的结果时间延迟。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因此,除了表中所提因素,还可以探究影响龙眼结果时间的因素是水、空气、土壤等。(5)绿色植物利用光,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筛管和导管都属于输导组织,筛管由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因此,龙眼果实中的有机物是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由输导组织中的筛管运输来的。要想使作物增产,就要想办法增强光合作用的强度,制造更多有机物;同时抑制呼吸作用的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因此,可以使龙眼增产的措施有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和强度、适当增加昼夜温差等。24.(2024·广东湛江·一模)构树是一种传统中草药植物,具有抗菌、抗病毒、降糖、延缓衰老等药理活性。在民间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