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凤翔区初中学业水平第一次模考卷语文学科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全卷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1.经典诗文默写。[在(1)~(6)题中任选四题;在(7)~(8)题中,任选一题](1)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2)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3)水击三千里,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4)________,定然有美丽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5)________,长江大河起浪花。(贺敬之《回延安》)(6)________,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茅盾《白杨礼赞》)(7)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到,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8)“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真实地反映了王安石,特别是当时年轻的王安石,胸怀宽广,不畏艰险,勇于改革,面对困难、直面困难的顽强意志。【答案】①.烽火连三月②.衣冠简朴古风存③.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④.我想那缥缈的空中⑤.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⑥.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⑧.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⑨.不畏浮云遮望眼⑩.自缘身在最高层【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烽、简、抟、摇、缥、缈、婆、娑、畏、遮、自、缘”等字要正确书写。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有月的窗户是静mì的,月光从枝丫上漏下来,满窗都是梅花鹿的角,月光把最轻yíng最美丽的部分挑出来打了亮色,而身体都隐在月光外面去了,这么多的角在这里,那么多脚又藏在哪里呢?枝丫一动,满窗的梅花角都在悄无声息地窜动,像是正啃草的鹿子被轻轻地惊动了一下,都猛地仰起头来四下里张望,旋即又埋下头默默地把夜色吃尽。想必早上醒来那树丫子都被吃去许许多多缺痕了,只有鸟雀才看得分明。2.请根据语境,给加点字注音。(1)窜动()(2)旋即()3.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1)静mì()(2)轻yíng()【答案】2.①.cuàn②.xuán3.①.谧②.盈【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注音。(1)窜动:cuàndòng,激烈地跳动。(2)旋即:xuánjí,随即,立即,很快地。【3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1)静谧:jìngmì,安静。(2)轻盈:qīngyíng,指丰富而盛大,意思是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4.校刊“信仰的力量”栏目刊登了下面名著中的几句话,请根据这几句话回答问题。原文问题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选自《红岩》)①江姐受刑后,________(填人物)建议全体战友向江姐学习。选句是江姐给狱友回信中的一句话。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这句话是保尔在________(填事件)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谛。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选自《革命烈士诗抄》)③节选诗歌的作者是________。(填序号)A.夏明翰B.李大钊C.方志敏D.叶挺【答案】①.许云峰②.回家乡疗养,悼念牺牲的红军③.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①结合《红岩》内容可知,敌人在半夜里突击提审江姐,用鞭打、老虎凳、竹签子钉十指等残忍酷刑折磨她,但江姐都没有屈服招供。遍体鳞伤的江姐被送回囚室,监狱的同志们一起唱《囚歌》来鼓励安慰江姐,趁着放风,各囚室给江姐送来慰问信和诗篇。许云峰建议全体战友向江姐学习。“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是江姐给狱友回信中的一句话。②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内容可知,在家乡养病期间,保尔到烈士墓前凭吊战友,感慨万千,发出了感人至深、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有一次差点死了,但他想起了战友,觉得自己应该活下去,毕竟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病愈后,保尔又忘我地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在工作中,他坚决地和各种非主流思想和“歪风邪气”作斗争。据此概括事件:保尔在回家乡养病期间,到烈士墓前悼念战友;③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诗歌的作者是方志敏。方志敏,1899年生,江西省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故选C。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①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②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项目标任务,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是硬道理》要继续坚持。③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发展和巩固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请提取第①句的主干。(2)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③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发展是基础和关键(2)将“《发展是硬道理》”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3)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成分。结合第①句“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分析,“发展”是主语,“是”是谓语,“基础和关键”是宾语,故句子的主干是“发展是基础和关键”。【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结合第②句分析,“《发展是硬道理》要继续坚持”中的书名号使用不正确,这是引用的话,故应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结合第③句分析,“毫不动摇发展和巩固公有制经济”语序不当,可将“发展和巩固”改为“巩固和发展”。二、综合性学习(7分)6.请你参加三秦中学初三(1)班开展的主题为“一片丹心爱国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活动一:识一个爱国字】请根据下面的图片和图片说明,将A的简体字用楷书工整、美观地抄写在田字格中。图片说明:《说文解字》A字,邦也。A原作“或”,字形像以“戈”(武器)守卫“口”(城邑)。后人在字的周围加方框表示疆域,构成“國”字。A的简体字是(2)【活动二:诵一首爱国诗】班级举行朗诵比赛,萱萱同学计划在《过零丁洋》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选择一个作品参赛。请你根据下面的评分表,给她推荐一个作品并结合作品内容说说你的推荐理由。主题思想(25分)情感表达(25分)朗诵技巧(25分)朗诵效果(25分)总分内容健康、向上,思想性强,弘扬爱国、爱人民的主旋律,主题鲜明。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准确把握作品内涵与格调。朗诵熟练,吐字清晰,节奏准确、协调,声情并茂。能很好地表达该诗词的主题和内涵,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萱萱同学,我建议你选择_________参赛,推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活动三:做一个爱国人】为了更好地学习爱国榜样精神,班级黑板报拟出一期榜样人物小传。请你为你的榜样鲁迅先生写一则人物小传。(要求:字数不少于100字)(4)【活动四:组一次爱国行】班级拟组织一次活动,确立学习榜样,践行爱国精神。请你根据示例再设计两个具体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活动一确定学习榜样,搜集人物经历活动二活动三阅读人物传记,书写心得体会活动四【答案】(1)国(2)①.示例一:萱萱同学,我建议你选择《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参赛,推荐理由是:这首诗在内容方面回忆了祖国曾经的贫穷落后,也展望祖国未来的美好,表达了自己浓浓的爱国情,选材健康、向上且思想性强,有时代气息,主题鲜明。示例二:萱萱同学,我建议你选择《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参赛,推荐理由是:这首诗情感饱满,作者深情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适合朗诵。②.示例三:萱萱同学,我建议你选择《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参赛,推荐理由是:这首诗有对祖国贫穷和落后以及不能实现希望而发出痛苦的呼喊,也有对祖国觉醒振兴而发出欣喜的呼喊,感情逐层加深,情感表达有起伏有波澜,能引起观众的共鸣。示例四:萱萱同学,我建议你选择《过零丁洋》参赛,推荐理由是:这首诗不禁让我们想起中华民族的那段悲惨历史,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刻道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以身许国的坚定信念,炽热的爱国情感能激励观众热爱祖国,振兴中华。(3)示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02年去日本留学,后弃医从文,回国后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先后出版了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以及多部杂文集,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被誉为“民族魂”。(4)示例:召开主题班会,分享榜样精神举办演讲比赛,宣传榜样精神【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根据图片说明“A字,邦也”“字形像以‘戈’(武器)守卫‘口’(城邑)。后人在字的周围加方框表示疆域,构成‘國’字”可知,守卫拿着武器守护着城池,在字的周围加方框表示疆域,构成“國”字,简体为“国”。【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推荐语。结合评分表中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朗诵技巧”“朗诵效果”,分析所选作品《过零丁洋》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再拟写推荐理由。示例:萱萱同学,我建议你选择《过零丁洋》参赛,推荐理由是:这首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这首诗内容健康,弘扬爱国的主旋律,主题鲜明;朗读这首诗,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拟写人物小传。题目要求给鲁迅先生拟写小传,注意要围绕主题“学习爱国榜样精神”来拟写,还要注意字数要求。示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名言,也是他自己一生的写照。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在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1898年,他到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他在这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1902年被选派到日本留学,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文并和一些革命者章太炎、陶成章、秋瑾、徐锡麟等人接触,加入了光复会,后来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鲁迅在一生中,对我国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过“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刊物;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艺作品;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祖国文化遗产。鲁迅给祖国和人民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精神遗产,不愧为伟大的民族魂。【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活动设计。设计活动方案时,要注意围绕活动主题“确立学习榜样,践行爱国精神”。示例:收集榜样诗词,举行朗诵比赛;学习榜样事迹,举办书画展览。三、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华为Mate60Pro无疑是近期科技界的热门话题。该手机最大的特色功能就是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智能手机。②(1)。卫星电话的原理是通过卫星与地面基站之间的通信,实现信号的传输。其系统由卫星、地面基站和用户终端组成。用户终端发出通信,地面基站接收后,经与其他基站传导再转发给卫星,卫星再将信号传给另一个地面站,最终到达目标用户终端。③(2)。天通一号卫星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终端组成。空间段由多颗地球同步轨道移动通信卫星组成,地面段则负责管理整个系统,而用户终端即是指手机等终端设备。具体来说,手机通过内置的卫星通信模块与天通一号卫星系统连接。当用户在手机拨号界面输入被叫号码并点击“拨打”按钮时,手机将通过地面网络连接到天通一号卫星,并借助卫星转发信号到被叫手机号码所在的地面基站。地面基站再将信号传输到被叫手机,从而实现卫星通话。④(3)。由于卫星信号的传输距离远,需要通过多次中转才能到达地面基站,因此信号传输存在一定的延迟。同时,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还可能受到干扰和衰减,导致信号质量下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华为Mate60Pro采用了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优化算法,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⑤(4)。在灾害、突发事件发生时,地面通信网络往往因各种原因受到破坏或发生故障,导致通信中断或不畅。而卫星通信具有不受地域限制的优点,可以快速恢复通信,为抢险救援、应急指挥等提供重要的通信保障。【材料二】①天通一号的“神通广大”得益于多项关键技术的攻关。天通一号01星采用的是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和S波段,其关键技术均为自主知识产权。例如,该卫星搭载了大口径环形天线,这标志着我国在大口径柔性折叠天线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另外,我国还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整星级无线低无源互调(PIM)试验。我国科学家历经艰辛完成的首次整星级无线PIM试验,不仅满足了卫星任务要求,也促使我国这一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材料三】①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简称中继卫星)不仅可以使地球测控站连续跟踪、测量和控制在中低轨道运行的航天器,还能将中低轨道航天器的各种数据实时转发给地球测控站,从而使地面与中低轨道航天器能一直保持双向通信。我国首颗第二代中继卫星天链二号01星突破了星间链路天线的大量难题,使传输速率增加了1倍。【材料四】①中星九号B直播卫星具有3个下行波束,分别为全国波束、海域波束和西南波束。其中,海域波束全面覆盖我国四大领海,西南波束是新增波束,可实现卫星对西南地区覆盖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由于中星九号B卫星对区域信号覆盖进行了增强,还可以支持应急广播、教育、医疗等行业信息服务,以及针对移动人群的小码率直播、信息推送等业务,助力卫星通信由“户户通”向“人人通”“移动通”“终端通”发展。②我国卫星通信领域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时代,而随着其中卫星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突破,“卫星通话”进入寻常百姓家指日可待。7.请将【材料一】中横线部分补充完整。8.【材料二】中,天通一号突破了哪些关键技术?9.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实现卫星通话需要手机提前内置卫星通信模块,当用户拨打电话时将通过地面网络连接到天通一号卫星中的任意一颗,并借助地面基站呼叫到手机。B.由于我国天通一号卫星关键技术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促使了我国的大口径柔性折叠天线技术和整星级无线低无源互调试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C.中继卫星可以将航天器各种数据实时转发给地球测控站,使地面与航天器能一直保持双向通信,还能使测控站连续跟踪、测量和控制运行的航天器。D.中星九号B卫星增强了区域信号覆盖,新增西南波束,支持应急广播、教育、医疗等行业信息服务,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卫星通话”进入寻常百姓家。【答案】7.(1)卫星通话的原理(2)卫星技术与手机终端相结合(3)卫星通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延迟问题(4)卫星通话功能对于应急通信的重要应用价值8.(1)采用的是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和S波段,其关键技术均为自主知识产权(2)大口径柔性折叠天线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3)首次完成了整星级无线低无源互调试验9.B【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和概括。(1)根据材料一第②段“卫星电话的原理是通过卫星与地面基站之间的通信,实现信号的传输”可知,此处应填写“卫星通话的原理”。(2)根据材料一第③段“具体来说,手机通过内置的卫星通信模块与天通一号卫星系统连接”可知,此段主要介绍了卫星技术与手机终端的结合方式,因此此处应填写“卫星技术与手机终端相结合”。(3)根据材料一第④段“由于卫星信号的传输距离远,需要通过多次中转才能到达地面基站,因此信号传输存在一定的延迟。同时,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还可能受到干扰和衰减,导致信号质量下降”可知,此段主要介绍了卫星通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延迟问题,因此此处应填写“卫星通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延迟问题”。(4)根据材料一第⑤段“在灾害、突发事件发生时,地面通信网络往往因各种原因受到破坏或发生故障,导致通信中断或不畅。而卫星通信具有不受地域限制的优点,可以快速恢复通信,为抢险救援、应急指挥等提供重要的通信保障”可知,此段主要介绍了卫星通话功能在应急通信中的重要应用价值,因此此处应填写“卫星通话功能对于应急通信的重要应用价值”。【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1)天通一号突破了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和S波段的技术。原文提到:“天通一号01星采用的是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和S波段,其关键技术均为自主知识产权。”这句话表明,天通一号在关键技术的选择上具备独立性和创新性,不仅展示了我国在卫星平台和频段选择上的自主研发能力,也确保了其在卫星通信领域的领先地位。(2)天通一号在大口径柔性折叠天线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原文指出:“该卫星搭载了大口径环形天线,这标志着我国在大口径柔性折叠天线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句话明确表明了天通一号在天线技术方面的创新,大口径柔性折叠天线的成功应用对提升卫星通信的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3)天通一号还首次完成了整星级无线低无源互调(PIM)试验。原文中提到:“我国还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整星级无线低无源互调(PIM)试验。”这句话说明,天通一号在无线通信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首次完成的整星级无线低无源互调试验不仅满足了卫星任务要求,还使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对提升卫星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A.根据材料一第③段“手机通过内置的卫星通信模块与天通一号卫星系统连接”可知,实现卫星通话需要手机内置卫星通信模块,但并未提及“通过地面网络连接到天通一号卫星中的任意一颗”。原文中只说明了手机通过内置的模块与卫星系统连接,并没有明确描述连接的具体过程。因此,A选项的表述存在误导。C.根据材料三第①段“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不仅可以使地球测控站连续跟踪、测量和控制在中低轨道运行的航天器,还能将中低轨道航天器的各种数据实时转发给地球测控站”可知,中继卫星的主要功能首先是使测控站能够连续跟踪、测量和控制航天器,其次是实现数据的实时转发。C选项的描述将这两个功能颠倒了顺序,因此C选项的表述是不准确的。D.根据材料四第①段“中星九号B直播卫星具有3个下行波束……由于中星九号B卫星对区域信号覆盖进行了增强,还可以支持应急广播、教育、医疗等行业信息服务”以及第2段“我国卫星通信领域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时代……‘卫星通话’进入寻常百姓家指日可待”可知,中星九号B卫星确实在信号覆盖和信息服务方面有所增强,但文中并没有直接指出它实现了“卫星通话”进入寻常百姓家。这一说法实际上是关于整个卫星通信领域的发展趋势,而非特指中星九号B卫星。因此,D选项的表述过于绝对化,不够准确。故选B。(二)(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英雄老山界张雄文①细雨如丝,飘洒不止,山间的苍翠肆意奔淌。②我惊异于这座大山的险峭、雄阔与深沉。③溪涧跌跌宕宕,一路相随。溪涧两岸,还长满野茶树,一丛丛、一簇簇。茶树嫩芽羞羞答答,冒出了尖头。我好奇地拈一片嫩芽咀嚼,先是苦涩,继而甜意漫涌,满口余香。同行者说,这种野生茶遍布老山界全山,有近15200亩,我不免咂舌而叹。④古道伸入一段巉岩,一阵浓雾涌过的瞬间,英气隐隐逼来。我蓦然似乎又听到了另一种脚步声,激越、铿锵而急促,甚至伴有凄厉的军号声。正是这种当年响彻峰峦间、改变了民族命运的声音,将我引到了这座大山的深处。⑤雨丝还在飘洒,古道随陡峻山势向上延伸,越发难走,雾气也越发蒸腾、弥漫,渐渐遮隐了远处的苍翠。古道边,竹林渐渐丰茂起来,林下长满结实的春笋。这大概是当年红军官兵手中火把的来源之一了。我扯了根小笋,细细端详,眼里淌着敬意:它们的先祖,也曾为一个崭新中国的诞生燃烧出火光。⑥大山深处的巉岩与密林虽暂时给了红军官兵以庇护,没了湘江上嗜血的枪弹与炮火,走起来却也十分不易。从江西苏区出发,已长征两个月,官兵无一日不急行,无一日不激战,身心疲惫到了极限;“红星”纵队与“红章”纵队的老弱与伤病员多,后勤人员除了行军,还得来来回回照顾他们;老山界陡峻异常,峭壁上的古道有时几乎是90度的石梯,仅一尺多宽,旁边即是悬崖,“有几匹马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一个就地宿营的命令传下来,官兵只得在尺把宽、凹凸不平的路面上睡觉,身子被石头硌得生疼;每人仅有一条薄毯,山里深秋的夜晚寒冷刺骨不说,稍不留神还会滚落悬崖;红军粮食不多,悬崖上埋锅做饭也大为不便,官兵吃不饱,只能饿着肚子攀爬;国民党军并未甘心放弃,一路紧咬,后卫的红五、红八军团还必须边行军边阻击……⑦对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而言,红军官兵山间所遇的每一种艰辛都难以想象。仅仅在古道上攀爬了几里,空着手的我便歇了好几回,若无山间漫涌的英雄气激励,我或许早已趴下了。⑧确如曾是这支铁流中一员的萧华将军所言:“红军都是钢铁汉”。凭着对信仰的执着与对未来的信念,他们终于咬着牙关翻越这座大山,抵达广西资源县的油榨坪,迎来了绝处逢生的曙光。翻山前后的这段时间里,毛泽东同志的一个英明战略主张影响到了当时的决策层,红军铁流紧急转向,直指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一个月后,遵义会议召开,一部长征乃至中国革命的皇皇巨著,揭开了崭新的一页。⑨陆定一登上老山界极顶时,曾豪迈地想:“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这个愿望后来实现了。我到峰顶一处平地时,眼前赫然矗立着一块巨石,上书“老山界”三个遒劲大字,旁边还以端肃小楷镂刻着陆定一的《老山界》。我久久摩挲巨石上的文字,似乎感受到了那段沉重历史的心跳。⑩雨渐渐停歇,天空云开雾散,眼前依旧是沉郁而凝重的苍翠。听说,如今老山界下的乡民已将沉睡大山的野生茶,打造成一款香气馥郁的名茶,曾经窘迫的日子早已成为过去。我想,这是山间英雄气的跨时代承继,也是红军官兵当年翻越老山界追逐的理想之一。有了这种英雄气,老山界的明天必将如正升腾的霞光一样更加绚烂。⑪下山时,我依依不舍,不时反顾,似乎想把这座英雄山的英气带回去……(选文有删改)10.小秦阅读第③段时,旁批道:“用较多文字写茶树,内容有些冗杂。”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11.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1)我想,这是山间英雄气的跨时代承继,也是红军官兵当年翻越老山界追逐的理想之一。(“承继”和“追逐的理想”分别指什么?)(2)细雨如丝,飘洒不止,山间的苍翠肆意奔淌。(请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12.对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而言,红军官兵山间所遇到的每一种艰辛都难以想象。红军遇到了哪些艰辛?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回答。13.作者为什么“想把这座英雄山的英气带回去”?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14.请结合下面的补充资料,谈一谈你对第⑤段画线句子的理解。补充资料:部队今天非夜里行军不可,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节选自《老山界》)【答案】10.不是冗杂,这样写是因为:①介绍了茶树长势和种植面积之大,与后文中乡民将野生茶打造成名茶的内容相呼应;②种植茶增加了人们的经济收入,改变了老区人民的生活面貌;③表达了作者对老区新时期有了新的发展而感到欣喜;④茶蕴含着红军当年的革命理想——让人民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体现出了红军理想的最终实现。(意近即可)11.(1)“承继”指为美好生活而拼搏、奋斗的气概;“追逐的理想”指让全国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意思对即可)(2)运用了比喻和化静为动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山界景色的清幽美好,表现出作者对景色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喜悦之情。(意近即可)(或者“运用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山界景色的清幽美好,表现出作者对景色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喜悦之情。”)12.①赶路、征战时间长。②队伍中老弱与伤病员多,后勤人员需要来回照顾他们。③老山界陡峻异常,充满危险。④休息环境简陋,且有危险。⑤官兵吃不饱,饿着肚子攀爬。⑥红军战士需要边行军边战斗。13.①因为老山界有美丽的景色,老山界险峭、雄阔与深沉,让“我”留恋。②茶农通过种植茶树,改变生活状况,让“我”对老山界新时期的发展感到赞叹。③老山界让“我”想起那段悠久的红色革命历史,“我”对革命战士的精神感到钦佩。所以“我”想把它带回去。(意近即可)14.①多年前,红军翻越老山界,曾用竹子做成火把,照亮行军之路,竹子为革命事业作出过贡献。②不随意拆除篱笆做火把一事,蕴含着红军对百姓的关心、体贴、爱护。③在艰苦的条件下,正是这样的军队,为国家、民族争取到了光明、希望。【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作答时,首先表明观点态度,不冗杂。其次结合具体内容阐明理由。由第③段“溪涧两岸,还长满野茶树,一丛丛、一簇簇”“这种野生茶遍布老山界全山,有近15200亩”与下文第⑩段“听说,如今老山界下的乡民已将沉睡大山的野生茶,打造成一款香气馥郁的名茶,曾经窘迫的日子早已成为过去”的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有近15200亩”提及茶树种植面积之大,预示了当地经济转型和发展。野生茶成为了名茶,这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象征,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作者对茶树的描写充满了敬意和感慨,这反映了他对老区人民在新时期取得的成就感到欣慰。这种情感态度是文章情感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读者理解作者的立场和情感。结合下文第⑩段“我想,这是山间英雄气的跨时代承继,也是红军官兵当年翻越老山界追逐的理想之一”可知,茶树的描写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它还承载着象征意义。茶叶的香气和味道代表了红军当年的理想——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愿望。如今,这个理想通过乡民的努力得以实现,茶叶成为了这一理想的物质化表现。据此,这样的写法是有其深刻用意的,不应被视为冗杂。【11题详解】本题考查重要语句的赏析。(1)结合第⑩段“听说,如今老山界下的乡民已将沉睡大山的野生茶,打造成一款香气馥郁的名茶,曾经窘迫的日子早已成为过去”可知,在这段文字中,“承继”和“追逐的理想”这两个词组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与现在之间联系的看法。“承继”指的是山间英雄气,即那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精神在红军官兵当年翻越老山界时表现得淋漓尽致。它跨时代地传承下来,意味着这种精神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是继续影响着后来的世代,成为他们为美好生活而努力的动力。“追逐的理想”则是指当年红军官兵所追求的目标,即希望通过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最终能够实现让全国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的愿望。这个理想不仅是个人的抱负,也是整个民族的期望。(2)“细雨如丝”将细小的雨滴比作轻柔细腻的丝线,运用比喻的修辞。“苍翠肆意奔淌”则把静态的山间景色赋予了动态的生命力,化静为动,通常“苍翠”是形容山林浓密的绿色,是静态的描述,但在这里作者用“奔淌”一词,让这些绿色仿佛有了流动的动作,就像山间的绿意随着雨水的滋润而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了动感。整体而言,这句话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老山界清幽美好的景色,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片景色的深厚感情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喜悦。这种环境描写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沉浸在作者所描绘的自然美景之中。【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第⑥段“从江西苏区出发,已长征两个月,官兵无一日不急行,无一日不激战,身心疲惫到了极限”可知,赶路、征战时间长;由第⑥段“‘红星’纵队与‘红章’纵队的老弱与伤病员多,后勤人员除了行军,还得来来回回照顾他们”可知,队伍中老弱与伤病员多,后勤人员需要来回照顾他们;由第⑥段“老山界陡峻异常,峭壁上的古道有时几乎是90度的石梯,仅一尺多宽,旁边即是悬崖”可知,老山界陡峻异常,充满危险;由第⑥段“一个就地宿营的命令传下来,官兵只得在尺把宽、凹凸不平的路面上睡觉,身子被石头硌得生疼;每人仅有一条薄毯,山里深秋的夜晚寒冷刺骨不说,稍不留神还会滚落悬崖”可知,休息环境简陋,且有危险;由第⑥段“红军粮食不多,悬崖上埋锅做饭也大为不便,官兵吃不饱,只能饿着肚子攀爬”可知,官兵吃不饱,饿着肚子攀爬;由第⑥段“国民党军并未甘心放弃,一路紧咬,后卫的红五、红八军团还必须边行军边阻击……”可知,红军战士需要边行军边战斗。【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第①段“细雨如丝,飘洒不止,山间的苍翠肆意奔淌”,第②段“我惊异于这座大山的险峭、雄阔与深沉”可知,老山界的美丽景色,包括其险峭、雄阔与深沉的自然景观,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自然美让作者产生了强烈的留恋之情,希望能够将这份美好带回现实生活中;由第③段“同行者说,这种野生茶遍布老山界全山,有近15200亩,我不免咂舌而叹”,第⑩段“听说,如今老山界下的乡民已将沉睡大山的野生茶,打造成一款香气馥郁的名茶,曾经窘迫的日子早已成为过去”可知,茶农通过种植茶树改变了生活状况,这代表了老山界新时期的发展和变迁。作者对这种积极向上的变化感到赞叹,希望将这种进步和发展的精神带回自己的世界;由第⑩段“我想,这是山间英雄气的跨时代承继,也是红军官兵当年翻越老山界追逐的理想之一。有了这种英雄气,老山界的明天必将如正升腾的霞光一样更加绚烂”可知,老山界作为革命历史的一部分,见证了无数战士的奋斗和牺牲。作者对这些红军战士的精神感到钦佩,希望将这种英雄气概带回,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铭记这段历史及其精神价值。【14题详解】本题考查重要语句的理解。由第⑤段“古道边,竹林渐渐丰茂起来,林下长满结实的春笋。这大概是当年红军官兵手中火把的来源之一了”可知,我们知道多年前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曾使用竹子制作火把以照亮行军之路。这说明在革命事业中,当地的自然资源如竹子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结合补充资料“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可知,军队在行进过程中,考虑到不破坏百姓的财产,特别是房子和篱笆这些生活必需品。这种不随意拆除篱笆做火把的行为体现了红军对百姓的关心和体贴,即使在艰苦的条件下,也尽量保护民众的生活不受影响;同时,通过写标语并用米汤贴在显眼处,军队展示了高度的自律性和纪律性,正是这样一支铁军队伍带领群众,让国家、民族走向光明的未来,表达了对红军的赞美之情。【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楚庄王①立为君,三年不听朝,乃令于国曰:“寡人恶为人臣而遽②谏其君者,今寡人有国家,立社稷,有谏则死无赦。”苏从③曰:“处君之高爵,食君之厚禄,爱其死而不谏其君,则非忠臣也。”乃入谏。庄王曰:“吾鼓钟之不暇,何谏之听!”苏从曰:“臣闻之,好道者多资,好乐者多迷,好道者多粮,好乐者多亡;荆国亡无日矣,死臣敢以告王。”王曰:“善。”左执苏从手,右抽阴刃④,刎钟鼓之悬⑤,明日授苏从为相。(选自《说苑·正谏》)【注释】①楚庄王:春秋时楚国国君。②遽:疾,速。引申为极力。③苏从:春秋时楚国大夫。④阴刃:衣内所藏,用以护身的短刀。⑤悬:悬挂鼓钟的纽带。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寡人恶为人臣而遽谏其君者()(2)乃入谏()(3)左执苏从手()(4)明日授苏从为相()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处君之高爵”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鼓钟之不暇 B.何谏之听 C.臣闻之 D.刎钟鼓之悬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好道者多资,好乐者多迷,好道者多粮,好乐者多亡;荆国亡无日矣,死臣敢以告王。18.苏从与邹忌的劝诫艺术有什么不同?请具体分析。【答案】15.①.厌恶②.进谏③.拉④.授予官职16.D17.乐于追求真正道理的人会具有极大的智慧,流连于声乐中的人则会出现疑惑,追寻大道理的人会得到很多助力和好处,而沉迷于声色间的人则容易自取消亡;(这样看来)楚国用不了多久就会灭亡了,臣冒死向大王进谏。18.苏从采取直接劝诫的方式,将“好道者”与“好乐者”进行对比,直接指出流连、沉迷于声乐会导致国家灭亡,最终让楚庄王接受劝诫;邹忌采取委婉的劝诫方式,从自己和徐公比美,自己的妻子、妾、客人的不同回答一事,类比宫妇、朝廷之臣和四境之内有求之人对齐威王的态度,最终让齐威王接受劝诫。(具体分析即可)【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1)句意:我十分厌恶那些做臣子极力进谏的人。恶:厌恶;(2)句意:于是进入王宫进谏。谏:进谏;(3)句意:随即左手拉着苏从的手。执:拉;(4)句意:第二天就授予苏从丞相的职位。授:授予官职。【1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例句“处君之高爵”中“之”是助词,的;A.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C.代词,代指后面要说的事;D.助词,的。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本题中注意句中重点字词“好(乐于,喜欢),资(智慧),迷(疑惑),粮(助力和好处),亡(消亡,灭亡),无日(日子不多,不久),死(冒死),以(向)”要理解正确。【1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结合“苏从曰:‘臣闻之,好道者多资,好乐者多迷,好道者多粮,好乐者多亡;荆国亡无日矣,死臣敢以告王’”可知,苏从用的是直谏,以直言正面劝谏楚王,将“好道者”与“好乐者”进行对比,直接指出流连、沉迷于声乐会导致国家灭亡,而且怀着必死的决心来劝谏,“国亡无日矣,死臣敢以告王”用没有任何劝谏艺术的直言不讳,打动了楚王;结合《邹忌讽齐王纳谏》“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采用的是讽谏,即委婉地劝谏。邹忌暮寝自思,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蔽”,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蔽甚”,由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劝谏齐王广开言路,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点睛】参考译文:楚庄王成为君主,三年不听取朝政,甚至下令昭告国民:“寡人十分厌恶那些做臣子极力进谏的人,现在全国上下都是我的,江山社稷都因为我而得到稳定,还有谁还敢前来进谏,我一定要处死他绝不饶恕!”苏从说道:“身处君王赏赐的无尚地位,享受着君王提供的丰厚待遇,对进谏就要受到处死过于看重而选择不向君王进谏,这实在不配称之为忠臣。”于是进入王宫进谏。楚庄王说:“我听钟鼓音乐都没空闲,还听什么谏言?”苏从说道:“臣听说,乐于追求真正道理的人会具有极大的智慧,流连于声乐中的人则会出现疑惑;追寻大道理的人会得到很多助力和好处,而沉迷于声色间的人则容易自取消亡;楚国的灭亡没有几天了,我冒死罪来告诉大王。”楚庄王说道:“很好!”随即左手拉着苏从的手,右手抽出一把放在暗处的刀,向鼓钟悬挂的纽带砍去,第二天就授予苏从丞相的职位。(四)(4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9.晓晓同学一直将“烂柯人”写成“烂坷人”,请你从词语本义和用典的角度帮助晓晓记忆。20.小静同学读完本诗后,将初中阶段蕴含哲理的诗句整理在了一起。请你帮助她将表格补充完整。作者及作品诗句蕴含哲理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不会完美无憾,有欢聚就会有离别,要有豁达的胸襟。【答案】19.晓晓,“柯”指斧头的柄,“烂柯人”在此处运用了晋人王质看下棋,棋局结束后斧子柄已经朽烂,时间过了百年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坷”是土块的意思。斧头柄是木制的,所以写作“柯”。20.①.世间事物是互相转换的,遇到困境后,只要坚持,最终一定会出现转机。②.新事物一定会取代旧事物,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乐观的精神。【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炼字。首先,从词语本义上来说,“柯”字在这里指的是斧头的柄,而“烂柯人”则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个叫王质的樵夫在山中遇到两位仙人下棋,他在旁边观看,等到棋局结束时,他发现自己的斧头柄(柯)已经烂了,回到村里发现已是百年之后,人事全非。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比喻人长时间远离家乡,回来时已是面目全非,物是人非的情景。“坷”是土块的意思。斧头柄是木制的,所以写作“柯”。其次,从用典的角度来看,刘禹锡在这首诗中使用“烂柯人”这个典故,是在表达自己长期被贬谪在外,回到故乡时感受到的沧桑巨变和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情。诗中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人事变迁的感叹。【20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诗句及蕴含哲理。(1)句意为: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这句描绘山村风光,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启发人们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句意为:沉船侧旁,千帆竞发,奋勇向前;病树前面,万木逢春,生机盎然。诗人以沉舟、病树比作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他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途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情怀。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句意: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诗句通过对日出和春来的描述,象征着生命的新生和希望。太阳的升起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春天的到来则代表着万物复苏,生命力的焕发。这种循环不断的生命过程,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人类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蕴含的哲理是:旧事物必将被新生物所取代,给人以乐观积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