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美融合”视域下幼儿园闽西民间美术教育的实施策略_第1页
“劳美融合”视域下幼儿园闽西民间美术教育的实施策略_第2页
“劳美融合”视域下幼儿园闽西民间美术教育的实施策略_第3页
“劳美融合”视域下幼儿园闽西民间美术教育的实施策略_第4页
“劳美融合”视域下幼儿园闽西民间美术教育的实施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闽西民间艺术多样,漳平农民画便是代表之一,鲜艳的色彩及粗犷的线条,表现了闽西劳动人民的生活农耕情景。生活需要劳动,劳动伴随生活。本人将劳动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先是欣赏感知漳平农民画,再通过孩子劳作亲身体验生活,吸收传统艺术精华,从中了解农民画,喜爱农民画,学习农民画,激发幼儿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提高多元化审美素质,传承和发展闽西民间传统艺术。中国传统劳作内涵极其丰富,蕴含着古老而优秀的中华美学,在劳作方式和文化中都能挖掘“美”“劳”教育元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生两件宝,双手和大脑,一切靠劳动,生活才美好。中国传统劳作是中华美学中具有独特魅力的一部分,劳动教育中孕育着丰富的美育因子,劳动能发现美、培育美、创造美。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反过来又能激发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幼儿的生活中处处有劳动的契机,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作自己能够做的事,在劳动过程中的游戏中感受愉快的体验。如何能够抓住每个劳动的瞬间实施教育,让孩子进行深度的实践体验,从而自然地习得优秀品质。如何在幼儿的劳动中体验美、感受美和创造美呢?本文结合幼儿的劳作及漳平农民画的实践教学,探索在幼儿园开展闽西传统劳作与美育融合的实施途径。漳平农民画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以夸张变形、对比强烈、构图饱满、线条粗犷,民族民间风情强烈,闽西乡土生活气息浓郁,极具时代性、地域性以及艺术感染力,以农民作者为主体,“三农”为主要题材,承载当地传统艺术的基因,又融入现代审美元素,在线条造型、色彩,以及画面形式上都富有诗意。一、日常劳作,感受欣赏艺术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传统劳作离不开独特的地域文化。南方的水稻北方的麦、东部的水产西部的草,无不承载着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生活辛劳与生存希望,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地域劳作文化。以闽西龙岩为例,闽西是农业之乡,这里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盛产水稻、大豆、青菜、萝卜等农作物,农民们以耕种、竹编、木工、打铁、制陶等作为主要劳动,糍粑、年糕、牛肉丸、簸箕粄是闽西的传统菜肴,每次丰收时节都会开展各种民俗的庆祝活动。舞龙、舞马是漳平春节传统习俗。(一)走进田野,感受劳作,体验快乐情感。龙岩是山区,处处都有稻田,处处都有劳作的场景。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是生活化的教育。传承本土文化,更重要的是活跃孩子文化生活,开阔视野,丰富其感情。邀请幼儿进行角色体验:小园丁、小小饲养员、小工匠、小厨师、班级值日生、小小志愿者。孩子们通过“岗位”劳动实践服务集体,主动、友好地与他人交往,体验分享、互助的快乐,同时也萌发帮助他人的自豪感。通过种植、饲养、劳作、生活坊的美食制作、巧头馆的布置、农民画展馆、喜庆苑的民俗活动的开展,处处感受着浓郁的闽西农民的生活情趣。一是走进田野,亲近粮食,在大自然中获得直接经验和知识,在金秋的稻田里上了一堂生动的农耕文化课。观看农民及父母割稻和打谷,与父母一起发挥想象力,将稻草扎出稻草人的体型、姿态;二是带领幼儿采摘。走进自己幼儿园的小农场,让孩子们一起进行采摘。农场一派丰收的景象:有各种颜色的不同节气的水果,各种青菜……满满的水果与蔬菜承载着收获与希望。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拔萝卜、挖青菜、摘玉米……看着自己亲手收获的果实心里乐开了花,并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三是走进小农场,饲养小动物。通过认养各种小动物,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以及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四是厨房小帮手“生活服务”的专项活动。大班年段各班级每周固定一个晨间活动时间,幼儿进入生活服务坊,根据自己参与讨论制订的食谱,自主选择加工食材。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图示表征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刨刀、石磨、刨丝器等工具,开展剥蛋壳、剪香菇蒂、摘四季豆、创胡萝ト丝等生活服务劳动。丰富生活坊活动的内容,鼓励幼儿以流水线的方式,完成洗萝卜、刨萝卜皮、刨萝卜丝等操作过程,体验分工合作劳动的乐趣。(二)创设环境,模拟劳作,感受制作之美。环境是默默地熏陶和陪伴,更是长久的滋养,别具匠心的环境创设是培养孩子创意灵感的温床。从农民画中引导孩子大胆创新,以情构画,以情绘画,以情刻画,以情剪画。一是创设具有农民画特色的环境,通过精心创设与本土化农民画课程文化相适应的农民大宅院,让环境与幼儿对话,大宅院中处处都展示幼儿自己拍摄的农民劳作的照片、丰收的场景、民俗的活动展示,农民画长廊的创意墙墙面展示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农民画,如《敲起丰收的大鼓》《端午粽香》《元宵乐》等。并结合丰收主题,将美工吧布置成各种季节的丰收区角,投放各种多元材料,引导幼儿制作丰收作物及展示幼儿关于丰收场景的作品。幼儿作品参与环境创设,用美的环境提升孩子的审美,培养幼儿独特的审美能力,让环境与幼儿展开“对话”,唤醒幼儿的心灵。二是运用多元材料进行个性创作。为幼儿提供农民画中人物的形态,让幼儿通过涂色、撕贴、纸浆画的形式,让幼儿感知农民画色彩,从单一的色彩过渡到两种色彩的搭配过渡到自由选择色彩进行创作。在农民画与儿童画对接中,让孩子感知农民画特点,体会农耕文明和农民热爱生活的情感。结合丰收进行了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艺术活动,如粘土制作玉米棒、小麥这些农作物。为幼儿提供水果塑料膜、竹签制作稻谷。利用海绵棒拓印丰收的果园,人物进行线描的绘画。提供吹塑纸板,引导幼儿将农民画中喜欢的元素进行组合刻画后再拓印。还为幼儿提供服饰模板,让幼儿欣赏农民画中人物服饰并尝试自主创造性地装饰农民的服饰。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废旧物品的材质、形状等发挥联想,进行设计改造。一种材料,多种手段,一个主题,多种表现。(三)走进展馆,欣赏作品,挖掘作品之美。一是家园互动,走进农民画。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去寻找农民画,例如:前往漳平感受大街小巷的农民画墙面,去参观农民画院。通过亲身体验观看,激发幼儿的兴趣,丰富了幼儿对农民画的相关知识。将农民画与丰收相结合,让家长带幼儿体验丰收的喜悦、寻找丰收的农作物以及参与丰收等,让幼儿积累丰收经验,为下一阶段农民画创作打下生活经验的基础。二是欣赏发现,加深文化理解。欣赏活动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着重发现农民画在表现民俗场景时所用的色彩、图案以及构图方式。引导幼儿和教师共同寻找答案,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从而喜欢农民画的欣赏活动。二、美劳融合,助力创意表现中国传统劳作的质朴美、典雅美、简约美、古拙美无不给人回归自然、回归人性的舒适感。“美劳共生”让幼儿在传统劳作中欣赏美、寻找美、创造美、鉴赏美,通过各感官加深美的体验,体会生存的内蕴与快乐,从而激发对美的追求,提升美的感受力,增强美的创造力。将这些承载着独特地域美的传统劳作方式与成果展现给幼儿,不仅可以激起幼儿的自豪感,更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欲。(一)劳美结合,助力创意表现,提升审美感知。一是感知色彩,动手体验农民画色彩的碰撞美。漳平农民画作品采用勾线平涂表现手法,造型夸张,色彩浓烈,具有原生态的特点,是表现农村风土人情的特色绘画。引导幼儿认识农民画的主要色彩以及画面内容的种类,农民画主要以红、黑、蓝、绿四种颜色为主色调,内容多是表现民俗活动、田园风光、民风民趣等。从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实践美、展现美和创造美!集中欣赏优秀农民画作品,深刻体验农民画的美。二是探究艺术,创作体现个性化。引导创造的过程是大脑积极思考的过程,是劳动的过程。关注材料使用的经验,研发活动中材料的价值,对材料的创意使用及艺术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出撕、贴、敲、拖、泼、吹、抹、点、搓、拓、添、涂、滚、画、印、剪、喷、刷等手段进行创作,尊重幼儿想法,激发幼儿创作兴趣,引导幼儿多角度观察、发现、交流,创造地表现美。利用了水彩画、撕贴、版画、刮画,线描、水彩画、拓印、喷画、沥粉画等多种形式进行表现,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式来创作,这种自由选择的方式,给了孩子充分发挥自我、影显个性的空间。(二)欣赏作品,体会农耕文明,陶冶幼儿心灵。从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实践美、展现美和创造美。一是农民画与儿童画对比。让孩子直观感知农民画特点,体验农民热爱生活的情感。如:在欣赏农民画前提问:“这幅作品什么地方最美?和以前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同样的内容,你会怎么画呢?”由此引发幼儿思考,探索农民画的创作方式。此外,欣赏农民画的用色方面,可挑选有代表性的作品,如《揉捻》《品饮》,采用绿、黄色为底色,配与红、蓝色的色块更加凸显劳动者做茶时的丰收景象;而《春耕》《樱花》则用大片绿色为底,春燕纷飞,樱花盛开,远处梯田绿意浓浓,凸显一派农忙喜悦。二是鼓励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室的环境设计与布置。欣赏农民画之后,可将班级环境布置任务交给幼儿进行设计,鼓励幼儿大胆、自信地创想与创作。如:采用亮黄、红色、宝蓝等色彩饱和度高的色调作为走廊主打色,空中用藤编、树枝、稻草进行点缀,打造主题突出、风格鲜明的文化长廊与活动室环境。三、回归生活,融入传承创新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抓住生活中的劳动契机,要让幼儿有经历去理解。潜移默化,让幼儿在环境中成长,让意识转变成行为,讓爱劳动变成有智慧有趣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光荣和快乐,感受家庭集体劳作的和谐!(一)家庭劳作,亲子共同创美,创造美好生活。将农民画元素融入幼儿美术活动,适宜地讲解、启发、引导,引导幼儿感受农民画中蕴含的真、善、美,彰显地域特色,发扬传统文化,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一是家园共同收集材料。在优秀作品欣赏阶段,发挥家长优势,共同寻找相关的素材,放在美工区域进行欣赏,提高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以及对幼儿美感的熏陶。中后期模仿创作阶段,家长们积极帮忙搜集各种材料,共同为幼儿提供丰富而有准备的活动素材,更好地进行艺术活动。二是亲子活动画民风、共诉亲情美。首先,欣赏幼儿主题画:《财神到》《乡间小路》《金鸡欢啼》《创意手掌画》《对弈》。这些画取材农村生活,孩子们用稚嫩的小手大胆构图,创意描绘,一张张图画神似农民画的精髓。其次,开展亲子现场创作。通过社区非遗传承人进一步讲解示范,并指导家长和幼儿进行亲子农民画创作。与画家近距离接触、与孩子一起创作交流进一步加深家长、幼儿对农民画的认识。(二)社区联动,多元感受传统劳作,浸润美好心灵。艺术来源于生活。一是家长要经常带幼儿走进社区,让幼儿用自己的视角观察、体验,多参加社区的农民画专题展览,结合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美劳活动。例如:开设农民画的劳作体验,把生活变成劳动的大课堂,让民俗的劳作在生活中自然浸润,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让孩子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价值。二是参与社区民俗活动布置策划。依托传统节日的开展,融合场景布置,社区与家庭联动,结合亲子创作呈现集体作品。例如:为幼儿提供大画板,鼓励幼儿分阶段完成一幅作品,引导幼儿与家长进行背景大色块的颜料涂鸦,引导大家对作品内容中的细节进行简单绘画,而作品中的人物正是她们涂色、撕贴而成的人物形象。或共同临摹优秀的农民画作品《喜气盈门、迎春接福》《荷韵藕香、出淤泥而不染》《人勤地早、物阜年丰》《龙身巧夺天工,竹马耀眼夺目》《龙颜悦色、喜降吉祥》等,一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