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客至》(教学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客至》(教学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客至》(教学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客至》(教学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客至》(教学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客至杜甫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品味诗歌语言,反复诵读本诗,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2.理清诗歌的情感线索,领会诗歌的内容。3.理解诗人在《客至》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以及对于友人来访的喜悦之情。

目录一、背景介绍二、知识链接三、整体感知四、鉴赏诗歌一、课堂导入课堂导入

人生三大快事: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和他乡遇故知。由此可见人们对友情的珍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写友情的诗句:①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②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③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④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二、知识链接作者介绍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三吏”、“三别”,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诗史”,他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被人誉“诗圣”。作品风格以沉郁顿挫为主。写作背景此诗是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题目解说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指“我”。过,探望、相访。相过:探望、相访我。“喜”表明喜悦之情。三、整体感知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请以第一人称“我”翻译诗歌:

草堂的南北绿水环绕、春意荡漾,只见群鸥日日结对飞来。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草门也不曾为客开过。今天我打扫花径,敞开大门,为了迎接你的到来。我家因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又因家境贫寒只有陈酒浊酒招待。如果你肯与邻家老翁举杯一起对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与我们一同畅饮。文本梳理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翻译: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不曾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文本梳理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翻译: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隔年的陈酒招待。如肯与邻家老翁举杯对饮,那我就隔着篱笆将他唤来。四、鉴赏诗歌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1.首联交代了哪些内容?描绘了草堂的环境清幽,景色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2.如何理解“但见群鸥日日来”中的“但见”和“日日”?“日日”来的是群鸥,点明环境清幽僻静。“但见”含弦外之音,说明作者生活的单调,无其他访者。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3.为什么选择“群鸥”作为意象?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心机,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因此“群鸥日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加上“但见“同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4.课外延伸:杜甫的“白鸥”情结①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杜甫②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去蜀》杜甫③空外一鸷鸟,河间双白鸥。——《独立》杜甫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1.颔联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客至的意外惊喜(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注:古人常以扫径表示欢迎客人。如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延接》中有“待宾至,云扫迳以俟。”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有怎样作用?互文——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君开。(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3.课外延伸:关于“花径”意象的诗句①花径争穿,珠帘屡认。——《踏莎行·花径争穿》宋·无名氏②花径不曾扫,蓬门为君开。——《水调歌头·花径不曾扫》宋·李纲③花径相逢,眼期心诺情如昨。——《点绛唇·花径相逢》萧允之(1)情感:①竭诚待客的热情;

②好友来访的兴奋喜悦;

③好友来访却只能简单招待的歉意愧疚;

④两人情感深厚,关系亲密(越是招待亲密朋友,就越会使用简单酒菜。)(2)手法:细节描写、反衬(详细介绍了待客酒菜的简陋及原因,反衬出作者与好友情感至深)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1.杜甫遣词可谓鬼斧神工,颈联无一字言情,却饱含情意。请试赏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注释:“飧”,本指熟食,这里泛指菜;“兼味”,菜肴一种叫味,两种以上叫兼味。“旧醅”,旧酿的隔年浊酒。“醅”,未经过滤的酒。古人好饮新酒,所以诗人因旧醅待客而有歉意。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1.尾联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邀邻喝酒”——细节描写。用这种民间常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兴奋:我家来尊贵客人了,你也过来喝几杯,好好地帮我陪陪客人,喝个痛快,玩个尽兴!这一细节别开生面,别有情趣,表现了诗人淳朴直率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笔意一转,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这是抛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2.明明写亲近老友来访之事,却以呼邻共饮作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第一,突出了主要内容。尽宾主之欢,表现诚朴、率真的态度。第二,留有想象的余地。邻翁来了没有呢?

邻翁是谁呢?这些回味让诗歌的意境更深了一层。第三,表明感情之深。如果仅是泛泛之交,或者友情不是特别深厚,谁还会邀邻陪酒呢?第四,再次掀起高潮。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第五,构思奇特绝妙。前借白鸥引客,后让邻翁陪客,既见不凡之人,又见不俗之情。课堂小结

《客至》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精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诗歌质朴流畅,自然亲切,形成一种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