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设计与策划 课件 活动24 博物而达观 约取而致知_第1页
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设计与策划 课件 活动24 博物而达观 约取而致知_第2页
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设计与策划 课件 活动24 博物而达观 约取而致知_第3页
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设计与策划 课件 活动24 博物而达观 约取而致知_第4页
传统文化实践活动设计与策划 课件 活动24 博物而达观 约取而致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博物而达观

约取而致知

——甘肃省博物馆参观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主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学校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还要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博物馆是知识传授和教育学习的好场所,也是积极参与宣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理想之地。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甘肃地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灿烂,在漫长的岁月中沉积了许多精美的历史遗珍。甘肃省博物馆内即收藏有大量的文物精品向世人展示着甘肃的历史、文化。为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帮助同学们探寻家乡历史文化遗产,提高社会责任意识,锻炼社会实践能力,我们特别策划了本次活动,并联合举办了志愿者讲解活动。【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历史知识,理清历史线索,把握历史脉络,增强历史积累,让学生对甘肃本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关注和了解各种文化的背景和历史关联。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设计和参与课外活动的能力;锻炼学生协调社会关系的能力;提升他们在参观过程中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维护公共秩序的能力。3.素养目标:通过参观和学习,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了解不同时代先祖们的辉煌创造与发明;从静态沉睡的博物馆展品身上,感受本土文化的温度与生命,唤起学生心灵深处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和本土文化的珍爱、珍视与珍惜之情。【活动对象】全体在学校学生【活动形式】集体参观【活动时间】可灵活安排某天下午(约3小时左右)【活动地点】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西津西路3号)【活动准备】1.成立活动筹划小组,拟定活动方案2.挑选10位同学先期完成参观学习的准备事项:(1)通过学生、老师或家长联系省博物馆(2)确定学生讲解员并对他们进行培训,要求学生讲解员必须熟悉讲解词、去现场实习、相互交流,并对本次活动有记录(3)要求学生讲解员在讲解时要注意用词专业度,准确度;使用规范讲解动作,包括讲解手势、讲解导引等(4)精心准备讲解稿,讲解时必须脱稿

3.要求其他同学搜集该博物馆历史文物资料,为参观活动做好扎实的预习工作

4.组织学生讲解员到博物馆进行模拟实习,时机成熟时,组织同学们去参观,主要听学生讲解员的讲解,听学生眼里、心目中的甘肃本省文化【活动流程】

1.学生自乘公交车到达预定集合点进行集合点名线路如下:①公交:坐车1路、31路、71路、106路、77路、50路、137路、58路、2路等等到七里河桥站下车即到;②地铁:1号线在兰州中心站下车。

2.参观学习①宣讲进馆参观秩序要求②正式进馆参观参观顺序:按规定顺序进入“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彩陶”展馆【活动拓展】附1部分讲解词

学生讲解员讲解词(节选)丝绸之路文明展厅第一展厅:由xxx讲解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走进甘肃省博物馆丝绸之路展厅。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商贸通道。首先请大家先看一下丝绸之路的几条路线图。在中国的北方,有一条草原丝绸之路,她东起齐齐哈尔,穿越北方草原,途径乌兰巴托,最终到达欧洲。还有一条绿洲丝绸之路,就是通常大家较为熟悉的,起点一般认为是长安(今西安),穿越甘肃河西走廊,到达敦煌,出阳关、玉门关,翻越葱岭(帕米尔高原),途经伊朗高原,再经两河流域,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她的南线可以到达古时候的身毒(即史书记载的现在印度)。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另一条丝绸之路是海上丝路,唐朝史书记载扬州、泉州、广州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贸易港口

......附2馆内部分藏品

权杖头

这一特殊器具在我国发现数量不多,仅在甘肃、陕西、新疆等地有出土,我馆展出的几件权仗头质地不同,有距今5500年左右的庙底沟类型的彩陶杖头(见图23-3),最大腹径10厘米。有出土于玉门火烧沟青铜时代四坝文化的石杖和青铜四羊首权杖。从考古资料与发掘情况表明,权杖头是一种身份、地位、权威的象征,在古代可能是部落酋长、氏族首领及有威望的人持有,玉门火烧四坝文化墓葬中的石杖头,木柄已朽,出土时在墓主人右手中,同墓随葬品较丰富,说明墓主人享有特殊身份。远古时期,在西亚、中亚,皆有权威人士执权杖的习俗,这类文物的出土,说明是与中亚文化接触和交流的结果。三足红陶鸟形器

广河齐家坪出土,高12厘米,属青铜时代齐家文化类型,器物质地以红陶泥制(见图23-7)。器型鸟头较小,但特征明显。(嘴部、眼睛等)尾部呈器口,鸟型腹部容腔饱满,以三足相托,给人以敦厚稳健之感。此器物与波斯古文化的鸟形陶器有诸多相似,这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影响。铜奔马

去过甘肃省博物馆人都不会错过这里的镇馆之宝——马踏飞燕。这是一个出土于甘肃武威的东汉时期的青铜器,形状是一匹奔腾的骏马,一足超掠飞鹰(燕子)的造型,姿态及其优美。这件古代青铜作品,作于公元220年前后,高34.5厘米,长45厘米(见图23-8)。这件2000年前制作的铜奔马造型生动,铸造精美,工艺精湛,比例准确,四肢动势符合马的动作习性,为中外的许多考古学家和艺术家叹为观止。奔马昂首嘶鸣,举足腾跃,一只蹄踏在一只飞翔的燕子身上,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不愧为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

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的东汉墓,现藏甘肃省博物馆。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驿使图》

《驿使图》画像砖砖长35厘米,宽17厘米。画像砖为米色底,黑色轮廓线,上绘一信使,头戴黑帻,着皂缘领袖中衣,左手持棨传文书,跃马疾驰;马身涂黄色,上有红色的斑块(见图23-9)。我们可以看到画师寥寥几笔就勾勒出驿使手持文书,胯下红鬃烈马四蹄腾空的形象;但是驿使面部中唯独没有画上嘴巴,这是因为驿使讲究的是速度和保密,没有画嘴巴就是说明驿使这份工作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保密!《驿使图》的出土刷新了我国古代邮驿的形象记录,这块看似随便绘制的砖头已经成为我国最早的古代邮驿形象资料。后来被当作中国邮政标志的样本。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1973年出土于甘肃秦安邵店大地湾。细泥红陶。高31.8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6.8厘米(见图23-10)。器形为两头尖的长圆柱体,下部略内收,腹双耳已残。口做圆雕人头像,这件距今5000余年的人头瓶,塑造了一位端庄、典雅、古朴、大方的美女形象,体现远古先民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艺术表现手法,把人头与葫芦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趣生动,是大地湾仰韶彩陶的代表作品。【活动亮点】1.将实践场所由有边界课堂扩展走进博物馆,是更广阔的平台,是更大的提升空间,是更专业的历练,是更好的服务与传承。2.讲解员由专业的人员变成身边的同学伙伴,亲切感倍增。与同学共情,与同学为伴,与历史对话,让历史鲜活起来,效果奇妙而有趣。3.打造“体验式”课堂,增强情景式教学,采用意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