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第三中学2024年中考五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第三中学2024年中考五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第三中学2024年中考五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第三中学2024年中考五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第三中学2024年中考五模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第三中学2024年中考五模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东汉王充《论衡》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鱼肉之虫,集地北行,自然之性也。”上述古文献的记载和下图馆藏物品成为学界长期争议的焦点。由此两者可知A.战国司南即宋代指南针的前身,其工作原理是相同的B.图片的物品为第一手史料,《论衡》的记载为第二手史料C.司南的发明等具体情况有待更多的史料证明和揭秘D.两者相互参考、相互印证,揭示司南的发明情况2.下列关于“好国君应该怎样作为”的表述,主要体现了春秋战国时代哪家思想()A.法家、道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墨家 D.儒家、道家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当代中国,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C.有教无类D.当仁不让于师4.中国人喝着美国的可口可乐,美国人用着韩国人的三星手机,非洲人开着中国的奇瑞汽车……这种现象说明A.人们生活方式现代化B.社会物质产品多样化C.世界经济全球化D.世界格局多极化5.下列对明清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总结中,最为准确的一项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经济重心的难移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6.“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清政府为了加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规定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A.西藏首领的统一 B.中央政府的派遣 C.中央政府的册封 D.驻藏大臣的批准7.2019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5周年。下列有关一战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萨拉热窝事件说明个人恐怖主义手段并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②凡尔登战役后,德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③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④1918年,同盟国战败宣告一战结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8.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不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B.1980年深圳对外开放C.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D.我国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9.李侃在《中国近代史》写道:洋务派在1865年以后创办的军事工业,都采用机器生产,尽管当时机械化的程度不高,在生产中仍然大量采用手工劳动,但毕竟开始有了近代工业大生产方式。这对于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来说,无疑是一次重要的变革。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A.揭开中国近代史序幕B.实现了富国强兵目标C.抵制外国资本主义入侵D.开启近代工业发展历程10.“生物是不断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的科学依据是A.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11.与此前中国与列强间不平等条约相比,《辛丑条约》具有新的特点。以下表述,符合新特点的是()A.损害中国领土主权 B.勒索巨额的战争赔款C.强迫中国开放口岸 D.清政府成为侵略工具12.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专题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下列各项不可以放进专题资源包的是①论文:《民族认同与德国的重新統一》②图片:《纳米比亚独立》③地图:《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④视频:《苏联的改革》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④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观察下图,请将下列人物的航线画在答题卡图,且在相应航线上标出A或B。A.他在1492年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B.他率船队由大西洋西行,他死后,其同伴沿西非海岸返回西班牙,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14.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为世界和平做出过重要贡献,但弱国无外交。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的代表,请写出操纵巴黎和会的国家?中国哪项正当权益被侵占而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的?二战后期的哪次会议,苏联承诺参加对日作战,但是却是在侵犯中国主权的基础上?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简要叙述这一时期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辉煌成绩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可知,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体,司南是用天然磁石磨制成的勺子,即其实质就是一块磁铁,在地球的磁场中受到磁力的作用,其静止时其勺柄指向南方;上述古文献的记载和下图馆藏物品成为学界长期争议的焦点。由此可知司南的发明等具体情况有待更多的史料证明和揭秘,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战国司南即宋代指南针的前身,其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图片的物品为第一手史料,《论衡》的记载为第二手史料、两者相互参考、相互印证,揭示司南的发明情况,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2、A【解析】根据题干中小女孩的说法“国君要用刑罚、权术和威势来统治臣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因此,小女孩的说法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法家的思想。根据题干中小男孩的说法“国君要顺应情势,让人民自由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因此,小男孩的说法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道家的思想。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家及主张。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因此,关于“好国君应该怎样作为”的表述也有不同的观点。3、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B项是学生的学习方法,D项是学生的学习态度,A项是孔子的教学方法,C项是孔子的教育对象。题目中所提的是教育公平,反映的是教育对象的公平,故选C项。4、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掌握情况。【详解】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中国人喝着美国的可口可乐,美国人用着韩国的三星手机,非洲人开着中国的奇瑞汽车”这说明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正不断加强,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C。【点睛】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立伊犁将军、册封达赖和班禅、设驻藏大臣等措施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同时抗击倭寇,收复,抗击沙俄等维护了祖国的主权和统一。但是明清时期丞相制的废除和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皇权统治已经达到了顶峰,采取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等等使中国和西方的差距拉大,危机四伏。因此明清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选项D符合题意;统一国家的建立,是秦汉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隋唐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在宋朝完成的,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6、C【解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清朝时期,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他“达赖喇嘛”的称号;后来康熙的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称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经过中央政府册封。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C选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7、C【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说明个人恐怖主义手段并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所以①正确。因此排除BD两个选项。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因此④正确,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德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不是德军,所以②错误,因此排除A。所以本题选C。【点睛】本题选项属于组合型,因此可用排除法快速得出答案。8、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深圳对外开放,是对史实的陈述,故B符合题意。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我国已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我国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均是历史结论,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9、D【解析】

依据题干“洋务派……都采用机器生产……开始有了近代工业大生产方式。这对于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来说,无疑是一次重要的变革”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创立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工业,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历程。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10、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一书,书中提出了自然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即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促进了社会的竞争发展。因此“生物是不断进化而来的”这一论断的科学依据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C。11、D【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内容。1900年,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相比,《辛丑条约》有新特点,即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从而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正确;《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割地的内容,A排除;BC所述内容在以往的不平等条约中已经得到体现,排除。故答案选D。12、C【解析】

依据题干“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1999年底,巴拿马终于收回巴拿马运河,结束了美国的殖民统治,②③是能够放进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这一专题的事件,不符合题意;《民族认同与德国的重新統一》属于东欧剧变的内容,《苏联的改革》属于苏联解体的内容,都不属于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的内容,①④符合题意;故选C。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A哥伦布:欧洲的西班牙——大西洋——美洲。B麦哲伦:欧洲的西班牙——大西洋——南美洲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非洲——欧洲。【解析】

A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492年,哥伦布从欧洲的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发现了新大陆。B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麦哲伦:欧洲的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经过南美洲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麦哲伦在菲律宾群岛被杀,船队经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西班牙。14、(1)英、法、美(2)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转交给了日本。(3)雅尔塔会议【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1月——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巴黎和会。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的代表,操纵巴黎和会的是英、法、美,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人称巴黎和会三巨头。(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1月——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巴黎和会。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的代表,操纵巴黎和会的是英、法、美三国。在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之一,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议定中的《凡尔赛条约》竟然把这些权利转交给了日本。中国的正当权益被侵占而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期间的1945年召开雅尔塔会议,会议主要内容:①彻底打败德国,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②决定成立联合国。③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背着中国等国做出的某些决定,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的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认识这两次会议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15、(1)时间:1978年;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2)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实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原因主要是: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④全国人民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