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7《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观点,把握其思路,感受文章体现出来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2.思考作者是怎样选择新闻事实来支撑观点的,体会其开阔的视野和运用事实的技巧。3.掌握新闻评论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教学重点】思考作者是怎样选择新闻事实来支撑观点的,体会其开阔的视野和运用事实的技巧。【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观点,把握其思路,感受文章体现出来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出示南京大屠杀日军残忍杀害中国无辜平民、焚烧中国建筑的视频资料。过渡:同学们,1937年12月13日是全体国人甚至全世界人民都无法忘记的日子,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为了纪念无辜被杀的同胞,为了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为了警戒世人捍卫和平,我国设立了“国家公祭日”。设计意图:由视频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为课文讲解提供基础。二、夯实基础1.国家公祭日的设立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的这一天国家举行公祭活动。外交部负责人就此发表谈话,指出设立这一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和历史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本文刊发时恰逢第四个国家公祭日,同时也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2.新闻评论定义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新闻评论的特征(1)就事论理,新闻性强:议题重大,广泛关注,配发消息,及时评述。(2)导向正确,思想性强:宣示观点,纠正谬误,引导舆论,有的放矢。(3)科学合理,便于传播:说理明快,有理有据,深入浅出,贴近读者。3.字词正音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初步感知本文作为新闻评论的特征。国殇(shāng)初衷(zhōng)杀戮(lù)篡(cuàn)改抵赖(lài)妄(wàng)图辱没(mò)呓(yì)语遁(dùn)形铭(míng)记彰(zhāng)显惨绝人寰(huán)振聋发聩(kuì)(注意“振”字不要写错别字)设计意图:疏通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公祭日”设立的目的。进行常规字词教学,扫清学习障碍。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明确新闻评论的定义、特点等,拓展学生视野。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这篇新闻评论的观点是什么?这个观点是如何统辖全篇的?2.探究方法(1)快速默读全文,用红色笔画出文章观点,用简洁的话概括出文章的观点。(2)给文章划分层次,从结构上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论点将材料组织在一起的,理清作者的思路。(3)联系上下文,分析各部分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本文的观点是如何统辖全篇的。3.成果展示预设:文章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目的与意义写起,开宗明义,点出“我们要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核心观点。接下来的三段围绕“牢记历史”展开:先概述众多新闻事件,证明“历史,不可能被忘却”;接下来同样以概述事件的方式,揭露并批判日本右翼“否认历史”“扭曲历史”的丑恶行径;此后笔锋一转,陈述否认、扭曲历史行为的不得人心,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这三段文字,开始于“历史不可能被忘却”,收束于“历史不应该被扭曲”,在阐述观点的过程中体现出比较强的针对性和层次感。第5段引述《纽约时报》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一则报道,承接上文,并为下面的内容做铺垫。接下来引述权威人士的言论,精当地论述了“牢记历史”与“维护和平”的关系。最后一段紧扣第5段,将视野从南京扩大到中国,强调当代中国的强大国力和和平志愿,暗含屈辱历史已不可能重演的深意,强化中国将力促世界和平的立场。全文按呈现观点、阐述观点、强化观点的思路展开,首尾呼应,形成有机的整体。阐述部分有详有略,层次分明,对观点的强化基于前面的阐述,自然而然,恰如其分,既不是空唱高调,也不是简单重复。4.活动小结这篇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刊发的新闻评论,作者围绕“国家公祭日”这一新闻事件,紧扣“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引述了大量新闻事实加以阐述,以在南京大屠杀8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时刻,引导国际舆论,彰显中国立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明确本文的观点,学习材料安排的技巧,为下一步写新闻稿打好基础。过渡:作者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引述了大量新闻事实。(二)合作探究一1.探究任务本文是怎样选择新闻事实的?文中的新闻事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过程安排(1)各自阅读课文,用绿色笔画出引述的正面新闻事实、用灰色笔画出引述的反面新闻事实。(2)小组分工,每人负责2个自然段,数一数,文中一共引述了多少新闻事实。(3)小组讨论,分析一下引述的正反两类事实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小组交流,说说这些新闻事实有什么表达效果,派代表发言。3.成果展示预设:本文在选择新闻事实方面的最主要特点是不厌其多,覆盖面广。由于文章作于年末,所以实际上是将2017年全年与纪念南京大屠杀、清理反思日本战争罪责的相关新闻做了简要的汇集和梳理。正面的新闻事实多,体现出牢记历史、坚持正义是人心所向;反面的事实也不少,揭露了日本右翼的估恶不俊,也更显现写作本文的必要性。从覆盖面来说,文中所写的事实涉及多个层面(政府议会、国际组织、新闻媒体、文教部门、一般民众),多个类型(通过议案、撤销资格、发表声明、授予称号、刊发文章、讲述事实、树碑立传、展开研究),众多新闻事实赋予文章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不容置疑的气势,也使文章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客观性——用“第三方”(国际社会)的共识来抨击日本右翼的丑行,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除了量大面广,本文也很重视所选新闻事实的典型性、代表性。与日本关系良好的美国、加拿大的媒体、地方议会都在纪念南京大屠杀,提示人们牢记日军暴行,更显得公义自在人心。花较多笔墨介绍罗伯特·威尔逊,既是表彰他当年的义举,也在暗示日军暴行为天下人共见,无可抵赖。文中提到的日内瓦裁军会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国际和平城市协会,都是具有相当权威的国际组织,它们对日本右翼否认、歪曲历史行为的批判和对中国所持立场的认同,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还特别提到包括高中和大学教师在内的“有良知的日本国民”,他们承认历史、探寻真相的行为,正是给日本右翼的响亮耳光。文章在此着墨不多,却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效果。4.活动小结本文“以事实为本,用事实说话”选取大量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新闻事实,不仅覆盖面广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陈述了许多国际范围内纪念大屠杀死难者,坚守和平立场的新闻事件,引述了国际组织、权威人士的正义言论。这就使得文章的立场、观点有了充分的事实支律,更加“立得住”“说得响”,体现出“正义在我”、无可置解的气势,也使得文章对人类良知的说与对世界和平的呼呼更加水到渠成。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选取事实、运用事实的技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过渡:在新闻评论中表达严厉的立场和强烈的感情并不难,难能可贵的是不因严厉而变得偏激或偏颇,不用感情的宣泄代替理性的表达。这篇文章做到了,而做到这一点,作者选用词语的技巧功不可没。(三)合作探究二1.探究任务本文在词语使用上有哪些比较突出的特点?2.过程安排(1)各自阅读课文,圈画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并在书上进行旁批。(2)组内交流,每人选择自己认为作者用得好的2个词语说一说自己的旁批。(3)在大家分享内容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归纳这些词语的特点。(4)小组成员共同组织语言,选派代表发言。3.成果展示预设:第一,新闻评论作为议论性文体,讲究用词准确,不仅词语本身的使用要准确,对词语的修饰也要准确。如“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中的“狠批”“要求”,体现出人权理事会的严正态度,如果用“批评”“希望”,就难以准确传达这种态度。又如“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妄图辱没人类的良知”中的“企图”与“妄图”,前者主要陈述日本右翼分子的行为,后者则突出其行为意图的狂妄性,语气更重,批判力度也更大。再如“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两句中的“仍然”和“仍在”,分别修饰“顽固”和“梦中呓语”,准确地表现出日本右翼否认、歪曲历史并非一时之举,而是长期行为;“唯有”一词则略带嘲讽地表现出右翼分子们“失道寡助”的可悲可耻。第二,本文有很强的针对性,用很大篇幅抨击日本右翼的丑恶行径,除了明确表态的语句外,一些词语的使用颇具“微言大义”,读来耐人寻味。如“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属于日本右翼的大阪市市长却表示,要解除大阪市与旧金山市的姐妹城市关系……”一句中的“却”字,暗含“莫名其妙”“不可思议”之意,点出大阪市长此举不仅与人类的共识、良知背道而驰,也无视城市间平等、自由交往的基本准则。又如“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人类的良知”一句中用“那些”不用“这些”,在语气上拉开右翼分子与作者、读者的距离,颇有将“表演”远置于聚光灯下彰显其“丑态”的意味。再如“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中的“装睡”一语,道出右翼分子并非真在梦中的事实,揭破他们并非不知道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恶,只是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不去承认,不敢正视而已。4.活动小结本文用词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不仅在引述新闻事实的时候用准确的词语表述,而且修饰语也十分准确严谨;同时作者还能做到选词用词“微言大义”,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内涵,值得品味。设计意图:通过探究让学生感受本文措辞严厉而不偏激、用语犀利又表达理性的文风。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梳理课文结构理清了作者的观点,领会了作者是如何围绕观点选取、组织新闻事实的,品味了本文精妙的用词,深深地感受文章体现出来的严正立场和充沛气势。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五、拓展延伸1.作者简介“钟声”是《人民日报》创办的国际新闻评论专栏,自2008年开栏以来,凭借专业的评论和权威的声音,在国际舆论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国际社会和民众获取观点信息的重要来源。不少“钟声”文章一经发表,就被国内外媒体转载评述,引起读者广泛讨论。“钟声”国际新闻评论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的国际传播奖项,该奖项的获奖标准是“有效影响了国际舆论的新闻作品”,这直接反映出了“钟声”专栏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钟声”及其发表的评论文章特点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阅读董天策、邵羽西编写的《<人民日报>“钟声”专栏的评论特色》一文。2.作为一篇刊于报端的新闻评论,其所在版面的组织也值得一提。2017年12月13日的《人民日报》第3版除刊发本文外,还以较大篇幅刊发了两篇文章: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的《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和刘军国采写的《“我与时间赛跑,发掘南京大屠杀史料”——访日本民间南京大屠杀研究者小野贤二》。这两篇文章代表了日本正义人士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从政府和民间两个视角,对日本右翼妄图否认历史、扭曲历史,甚至复活军国主义的行径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与《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在内容上互相配合、补充,使整版内容道理充足,辞气充沛,无可辩驳。在第5版利发的评论员文章《国家公条日,构筑民族记忆共同体》,从另一个角度总结历史,剖析现实,展望未来,与本版的三篇文章遥相呼应,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每年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后,都会有不少媒体发表各种新闻报道,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加以关注,搜集资料,进行阅读。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方向和素材。六、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有人认为这段惨痛的历史已经远去,我们不应沉湎于过去的历史;也有人认为,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日益强盛,应该给曾经伤害我们的国家一些教训……你怎么看待这些看法呢?请说说你的想法。预设: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世界各国一直在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积极努力。今天,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军国主义曾经给我们国家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侵华日军在中国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害,直至今天依然铭心刻骨。经历这次惨痛的战争,我们对和平的祈求更加热切,要求和平的呼声更加强烈,我们更珍惜和平。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