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_第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_第2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_第3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_第4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乘除法一、单元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2、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3、 使学生能够应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4、 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二、单元教学重点:1、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2、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3、 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单元教学难点:1、 口算乘法中的进位口算2、 口算除法中的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3、 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第1课时:小树有多少棵教学内容:P2P3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2、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重点:能计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教学难点:掌握计算的方法教学方法:归纳法、练习法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一、 复习。1、 师生一同复习乘法口诀。2、 教师向学生出示口算乘法题,由学生独立完成。二、 新授。1、 小树有多少棵?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并提出问题:小树有多少棵?2、 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学生说说20×3计算时是怎样想的?3、 学生完成本道题4、 教师再提哦出问题: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5、 完成P1第2题,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6、 完成P1第3题,做完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三、 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3题1、 1~2学生独立完成。2、 第三题前两问可让学生先讨论怎样算,然后再做。最后一问有开放性,学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四、 数学游戏。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并演示几次,让学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进行游戏。五、 小结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学得怎样? 学生互相背诵,接力背诵也可以有其他方式。学生听算,写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方法:1、 20+20+20=602、 20×3=60学生互相交流20×3的计算方法:2×3=6所以20×3=60将答案写在书上。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学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发现的计算规律,说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确,教师都给予肯定。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第一题先认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再解答。第二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可以两人玩,也可以多人玩,可拓展到课堂外及放学后进行。学生互相说一说 板书设计:小树有多少棵?挂图20+20+20=6020×3=60(2×3=6)第2课时:需要多少钱?教学内容:P3P4教学目标:1、 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2、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教学难点: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口算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一、复习。教师出示上节课所学的口算乘法练习。二、新授。1、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2、 教师提出问题:卖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3、 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并问:12×3怎样计算?4、 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5、 出示第二个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6、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计算:15×3与12×3有什么不同7、 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三、练习。完成P3第1~4题1、 2题可独立完成。2、 4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适当的辅导。四、评价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 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数学信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列出算式:1、12+12+12=361、 12×3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计算方法。教师板书:10×3=302×3=6所以12×3=36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尝试解答。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可以用笔算的计算顺序来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须掌握扎实,多复述。做完后小组交流学生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12×3=3615×3=4510×3=302×3=610×3=305×3=1530+6=3630+15=45第3课时:练习一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6题教学目标:1、 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2、 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练习法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一、复习。1、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2、 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3、 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二、练习。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1、 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 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3、 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4、 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5、 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6、 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三、 课堂评价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唯一,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第4课时:口算乘法练习课教学内容:教师自己准备的针对本班学生的口算练习题,练习一7、8题。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使每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2、 使学生能够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综合性题目。教学重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教学难点: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一、复习。1、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2、 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3、 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二、第7题1、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2、 提出问题:他们交的钱数够吗?3、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完成。4、 组织学生交流算法。三、 第8题1、 出示图片,创设情境2、 提出问题:怎样租车划算?3、 学生讨论:应该怎样做?4、 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先作成表格样式,看看需要多少大车多少小车?5、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可以先说说需要多少大车,多少小车,再比较那种方案划算。四、 小结: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还需要在什么地方改进?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先认真观察图片及表格,从中获得信息,并明白其中的含义。认真思考找出解题方法,并独立完成。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先看图,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独立思考后与同伴交流怎样计算先算出需要几辆大车几辆小车,然后再比较哪一种划算。学生互相说一说,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 第5课时:参观科技馆教学内容:P8P9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宁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的计算。2、 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体验数学的实用性。教学重点:能计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除法。教学难点: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练习法,归纳发现法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一、复习完成口算除法的练习题一组。二、新授1、 出示题目,提出问题:你从题目中都能获得哪些数据和信息?2、 指名列式,板书。3、 组织学生讨论算法。将学生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4、 将答案写在书上。5、 完成试一试第1题。完成试一试第2题,并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在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三、练习完成P91~4题1、 学生独立完成。2、 先引导学生看图,然后根据要求列式解答,最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3、 出示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4、 以比赛的方式完成。四、小结你觉得这节课学的怎样? 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学生认真读题,从题目中或信息及问题,并与同伴说一说。学生先列出算式,然后思考算法,并在小组内交流。可能出现的方法:1、 2×30=6060÷2=302、 6÷2=360÷2=30学生独立完成,体验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观察纵向的算式,发现规律,在小组内交流。看图,获取信息,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说一说发现的规律。学生认真思考,独立完成,与同伴交流。学生分组竞赛。学生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第6课时:植树教学内容:P10P11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2、 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够迅速正确的计算教学方法:探索法、练习法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一、复习口算练习,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二、新授1、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渗透环保教育。提出问题:可以分多少组?2、 将学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书。并用全班学生一起复述,使每个学生弄白算法。3、 将答案完成在书上。4、 完成试一试第1~2题。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先说说用什么方法作,然后由学生完成。三、练习。完成P111~3题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交流算法。第2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字信息。四、课堂小结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自己学得怎样?学生听算,做完后交流。学生看图,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与同伴进行交流。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交流算法。从图中获得信息,然后独立完成。学生自己完成,个别学生给于适当辅导。学生互评,自评。 板书设计:第7课时:练习二教学内容:练习二第1~7题教学目标:3、 通过练习,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除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4、 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除法的意义。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 教学反思一、复习。1、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2、 一位数除两位数3、 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二、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1~6题。1、 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 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3、 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种便宜?(培养学生的价值观。4、 逆向思维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做完后说说有什么规律,体验乘除法之间的联系。5、 学生独立完成,比较的方法可以不同,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6、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然后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7、 填表,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方法,体验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三、课堂评价你觉得口算除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学生从问题中思考解题方案,然后再解答,互相交流算法先观察,再思考,完成后与同伴说说你的发现。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方法。学生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后,确定解体的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独立完成,说说怎样计算的。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搭一搭一、教学目的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二、教学重点: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形的相对位置。三、教学难点:能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四、教具:正方体五、学具:正方体,彩笔。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用3个4个正方形摆图形,师提问:我们可以从几个方向来观察它?你看到了几个正方形?(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1.游戏一。(1)引语:今天我们来做游戏,好吗?我用4个正方形木块摆一个图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摆的图形,请你根据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师发指令,生活动。(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b.指令尽可能少。(3)学生活动。(4)学生汇报。2.游戏二。(1)我们在来做第二个游戏。师:我摆了一个图形,请你们向我提问题,然后根据我的回答,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b.指令尽可能少。(3)学生活动。(4)学生汇报。(三)小结。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搭一搭游戏一游戏二练习三一、教学目的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三、教具:情境图。学具:小棒,卡片四、教学过程:复习引入:指名发口令,学生按口令摆立体图形。(二)基本练习:1.P16第1、2题。(1)独立做。(2)订正。2.P17第3题。(1)独立做。(2)独立搭。3.P17第4题。(1)独立画。(2)订正。(三)拓广练习:1、同步练习P162、自主天地P10(四)小结。你有什么收获?练习三搭一搭看一看连一连画一画第三单元千克克吨有多重教学内容:P18P19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3、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养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生活意识。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单位。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新版1角硬币若干、1千克大米6袋、200克红豆6袋、500克花生6袋、2千克沙子6袋、苹果6个、100克、200克、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学生到超市进行有关物品重量的调查活动,并完成下表。“克与千克“克与千克”家庭实践调查表物品名称物品重量二、从生活中引入师:前几天,同学们到超市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重量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你有什么收获?生1:我知道一包糖果重400克生2:我调查到一包方便面105克生3:一袋家庭装洗衣粉是3千克……师:刚才同学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板书:克和千克)二、在生活中学习1、认识秤。(1)师:你们是怎样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的?生: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重量。师:这个方法不错,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如鸡蛋,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的重量怎么办呢?生:可以用秤来称。师: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教师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3)详细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课件展示)A、观察秤面,说说秤面上有些什么?B、介绍秤面中如何来分大格、小格,且它们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数。C、识秤练习。说出课件展示的称面上重量克数。2、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1)师:同学们调查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用“克”和“千克”作单位,那么1克有多重呢?(板书:1(2)让学生掂一掂1枚1角钱的硬币,说说感觉如何?(3)学生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4)师:那么1千克又有多重呢?(板书:1(5)让学生掂一掂1袋1千克重的大米,与1枚1(6)称一称1千克3、“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师:“千克”与“克”是两个不同的质量单位,那么1千克会是多少个1克呢?咱们来做个实验吧。这儿有标有不同克数的沙子,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拿物品放在盘秤上称,使它们的重量刚好是每包重量数量100克袋200克袋500克袋800克袋总重量克““克与千克”小组活动记录表师:从以上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板书:1千克=1000克4、小结:生活中较轻的物品我们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品我们用“千克”作单位。三、在生活中实践师:请每个小朋友掂一掂、估一估这袋红豆有多重?(学生活动)师:小组合作称一称这袋红豆到底有多重?生:200克师:请每个小朋友再掂一掂这袋花生有多重?(学生活动)师:小组再称一称这袋花生到底有多重?生:500克师:请你们再掂一掂这袋沙子有多重?(学生活动)师:称一称这袋红豆到底有多重?生:2千克师:那1个苹果有多重呢?请同学们先掂再称,再说说大约多少个这样的苹果是1千克四、应用拓展师: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巧陪玻璃杯》,你们想看吗?动画:星期天,小猪和机灵狗一起到花狐饮料屋去喝饮料。小猪不小心打烂了花狐的玻璃杯。花狐想敲小猪一笔,要小猪陪100个玻璃杯。面对一地的碎玻璃,谁也说不清打烂了多少个玻璃杯。让学生伸张正义,自由发言,为小猪出主意。再放动画:机灵狗想出一个巧主意,先把一个完好的玻璃杯称一称它的重量(200克),再称一称玻璃碎片的重量(1000让学生算一算小猪应该陪几个玻璃杯。五、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了新知识有何感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课后反思: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两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概念。在课前我让学生到商场进行了一次实践调查活动,使 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单位之间的进率,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1千克=1000克,而是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总结得出1千克练习课教学内容:P18P19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点: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单位。教学过程:练习二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1)6000克8千克9000克(2)4吨7千克3900千克4200千克2.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是876米,她每天上学往返2次,一共要走多少米?3.一只羊重50千克,一头骆驼重450千克,那么8头羊和一头骆驼哪个重?重多少?4.今天是星期三,再过8天是星期几?如果今天是12月23日,再过20天是几月几日?5.哪个便宜?益民药店每盒66元益民药店每盒66元一致药店每盒72元买一盒送一6瓶装8瓶装6瓶装8瓶装第四单元:乘法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生动、现实的情境,初步感知乘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能在购物、乘法等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4、在具体的情境中,能运用乘法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2、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5、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6、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第一课时购物教学内容:P28—P29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口答:300×2=20×5=23×3=4×200=23×3=4×15=24×2=12×4=二、探索新知:1、巧设情境,提出问题并出示挂图:搬新校了,学校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忙购买一些新课桌椅和书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商店看看吧!(1)理解图意:学生认真观察图后,教师提出: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能从图中看出:一个书柜213元,一张书桌42元,一把椅子12元。(2)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①买一套桌椅共花多少元?②买3张桌子要多少元?③买5个书柜要多少元?……教师先肯定学生提出的合理数学问题,并向学生提出:①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②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元?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1)解决第一个问题: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元?①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②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用了哪种方法,每种方法怎么算的。③全班交流算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a、12+12+12+12=48b、10+10+10+10+2+2+2+2=48c、12d、12×4=48e、10×4=4012122×4=812×440+8=48+124848……以上每一种计算方法都是正确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第4种算法,指出这是用竖式计算乘法,也是今后学习笔算乘法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如下所示:12×4先用4乘“12”中个位的2得8,积的个位上写8;48再用4乘“12”中十位的1得4,积的个位上写4。[强调:写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书写位置要适当。]如果在全班交流时学生没有使用列竖式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前面几种方法的基础上列出乘法竖式进行计算。(2)解决第二个问题:买2个书柜需要多少元?学生自己列出乘法算式,尝试解决问题,然后汇报交流。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列竖式计算,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积中的2、4、6各表示什么?各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在交流过程中,可指名学生板演列竖式计算的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地帮助解决。3、看书自学。让学生看课本第28页,看看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三、巩固练习:让学生做课本第29页“练一练”1、2、3、4题。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指名学生板演,进行全班交流,发现问题,及时指导。2、第2题。让学生独立练习后反馈、交流。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如果在练习中出现错误,教师应及时地加以指导。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看书上的图,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列式计算,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在计算时,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必要求全部用竖式计算。学生在计算12×5、12×6、12×7、12×8这4道题的计算过程中出现了进位,竖式计算时,可能会出现错误,在反馈,交流时教师应重点加以指导。4、第4题。先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解答本题。再反馈交流。第二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用以下3中不同方法解答,教师应给予肯定。①132×3=396(元)②132×3-132③132×(3-1)396-132=264(元)=396-132=132×2=264(元)=264(元)先指名学生板演以上三种解答方法,再让学生口答具体的想法和每个算式的意义。四、全课总结: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第二课时去游乐场教学内容:P30—P31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迁移、类比、推理能力。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你们去过游乐场吗?那里都有什么好玩的,你愿意介绍给大家听吗?……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一起去游乐场玩一玩。二、探索新知:提出数学问题。出示“去游乐场”挂图。(1)理解图意。先引导学生独立认真观察情境图,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①花10元,坐电动火车可以坐多少人?②9人玩蹦蹦床共花多少元?……(2)教师提出:16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让学生思考:怎么列式?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1)学生列出算式:16×4(2)教师指出:现在用1根小棒代表1人,并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操作活动:先第一行摆1捆(每捆10根),另摆6根,再摆同样的三行小棒,每行都是16根。然后让学生观察,问:每行有多少根小棒?有几行?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么计算?教师边引导学生摆小棒边启发学生发现:要算4个16根一共是多少根,可先算4个6根是24根,把其中的20根捆成2捆,放在4行小棒下面。另外4根放在2捆小棒的右边。再算4个1捆是4捆,一共是6捆又4根,所以16×4=64。(3)竖式计算。①让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②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③全班交流算法,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竖式计算过程。根据板书教师再次强调书写格式;列竖式时16相同数位要对齐,“×”的书写位置要正确。×244乘“16”个位上的6得24,向十位上进2,64在积的个位上写4。4乘“16”十位上的1是4,加上进上来的2,得6(即60),在积的十位上写6。④比较归纳。将本题与上节课的例题(出示12×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思考: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及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位数乘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满二十,向十位进而二;满三十,向十位进三……。同时指出,在进位时可以在乘法竖式中做出记号,以防止遗漏,计算熟练后可以不做记号。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注意点;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⑤指导看书,深化认识。让学生看课本第30页的例题,让学生正确认识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告诉学生进位的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3、练习。让学生做课本第30页“试一试”中的1、2题。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1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第1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要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第2题。此题是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练习时,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连线,在同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3、第3题。此题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练习时,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答,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方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1)18×2+18(2)18×(2+1)4、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两种方法:(1)15×3+45×8(2)400-45×815×3=45(元)=45+360=400-360=405(元)=40(元)因为405〉400,所以买票钱不够。因为40〈45,所以买门票钱不够。对于学生的各种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四、全课总结。说一说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第三课时乘火车教学内容:P32—P33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迁移,类比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放暑假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参加夏令营,今天他们就准备乘火车去北京了,我们也去为他们送行,好吗?探索新知:1、提出数学问题。出示“乘火车”挂图。(1)理解图意。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①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②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③这列火车一共可乘多少人?……学生提的问题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2)选择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问题①:5节卧铺车厢可乘多少人?2、列出算式,探索算法。(1)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学生列出算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小组内交流,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2)全班交流。请小组同学派代表板书计算过程,并口头说明计算过程,只要学生的算法是正确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算法:①70×5=350②722×5=10×15350+10=360360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再讨论竖式上的“0”漏写得“36”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积的个位上的“0”处理问题。(3)比较归纳。将本题与上节课例题(出示16×4的竖式计算过程)相比较,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两题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问题②:7节硬座车厢可乘多少人?学生在独立解决的基础上交流,并说一说计算过程。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3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全班交流。反馈时引导学生注意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第2题。让学生根据题意先独立解决问题,全班交流时,指名板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第3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集体订正。4、第4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第(1)个问题,可以将小朋友家站点到最后一个站点的铁路长度,进行5等分后确定出发3小时后火车的大概位置。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如结合过站停车等因素确定位置,只要学生分析有道理,都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第(2)个问题解决过程可参考如下:120×5=600(千米),45×2=90(千米),600+90=690(千米)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四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内容:P34教学目的: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2、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3、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答)14×3=42×2=25+0=0+28=32-0=28-28=17×5=21×5=二、探索新知:1、教学0×5=?(1)创设情境引入。教师摆出5个盘子,每盘放3个苹果,提问:这里有几盘苹果?每盘有几个?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学生列出算式:3+3+3+3+3=15,3×5=153×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继续提问:现在每盘有几个?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学生列出算式:2+2+2+2+2=10,2×5=102×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学生列出算式:1+1+1+1+1=5,1×5=51×5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从每盘中拿去1个苹果,现在每盘有几个苹果?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0个后1个也没有)5盘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怎么列式?用乘法怎么列式?学生列出0+0+0+0+0与0×5两个算式,提问5个0相加得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得数(即0+0+0+0+0=0)0×5表示什么意思?(5个0相加是多少)应等于几?(等于0)(2)推理归纳。根据0×5=0想一想:0×6,0×7,0×8。……又是得多少呢?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做课本P34“算一算”3道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口算结果。(0×3=0,7×0=0,0×26=0)通过刚才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归纳“0与任何数相乘,结果都是0”(3)小结、深化。引导学生认识:0乘几和几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是0。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34“试一试”中1、2题。(1)第1题。此题是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并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时,要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学生可能这样想:因为13×5=65,所以130×5=650。这样想的学生可能已经理解了算理,也可能认为只要在65的末尾写上一个“0”就可以得到计算结果,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13×5和130×5这两个算式,使学生理解13个十乘5等于65个十,也就是650。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竖式算法,可先请学生板书竖式计算的书写过程,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①130②13×5=65③130×5130×5=650×5650650第③种算法学生可能难以独立写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书并指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2)第2题。此题是因数中间有一个0的乘法,练习时,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让学生公布各自的算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402②400×3=1200③2×3=6×32×3=6400×3=12006501200+6=12066+1200=1206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掌握①的算法。巩固练习:1、竖式计算。(补充题)240150320105×3×4×4×8603330807505×2×5×9×4全班齐练后指名板书,进行全班交流。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406×5350×6520×8555×4全班齐练后交流,交流时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第五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P35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2、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3、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答。(指名口答)7×0=0×8=5×0=6+0=0+8=14×0=0×18=3+0=0×0=0+8=0-0=0×1=竖式计算。705×8=240×6=108×4=480×5=全班交流时,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3、导入:我们这节课进行一次夺红星比赛。你们想得到红星吗?每个积极发言,爱动脑筋的孩子都有机会得到红星。二、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做第35页“练一练”中的1、2、3、4题。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上、下两题,通过比较发现变化规律。第2题。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理解题意。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说说自己的想法,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算法的多样化。第(1)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算法:①130+130=260(米);②130×2=260(米)如果学生用第②种做法,可提问学生:解答时为什么要乘2?第(2)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算法:③130+130+130=390(米)④130×3=390(米)如果学生用第④种做法,可提问学生:解答时为什么要乘3?第3题。让学生先独立填空,然后再说一说判断大小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不同的思路:(1)先计算出结果后,再比较大小,进行判断;(2)通过估算的方法进行判断;(3)通过观察进行判断。学生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第4题。这道题含有加、减、乘的混合练习,练习时先出示本题的情境图,然后让学生独立练习。做题前可提醒学生看清每道题的运算符号,并提出要求,看谁能又对又快地把题目做完,一般限定在6分钟内完成,反馈时强调算完后要认真检查。三、游戏。编算乘法式题。教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0~9的数字卡,要求学生按下列提示的方法进行游戏活动。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 编成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式题,(三位数的中间或末尾有0。)再算出来,看谁在规定时间内编的题多,算得又对又快。规定时间到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馈、交流、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四、拓展延伸:回家继续做“编、算乘法式题”的游戏。(但三位数可以是任意的三位数,不限定中间或末尾有0。)第六课时买饮料教学内容:P36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新校的体育场已经开始启用了,学校准备召开一次运动会。运动场上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准备了饮料。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探索新知:1、提出数学问题。出示“买饮料”挂图。理解图意,引导学生思考“大约花了多少钱?”这个问题。2、引导估算。(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在交流中出现的典型做法。(2)全班交流,展示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指名口答估算过程及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估算方法:①把24听看成25听,25×2×3=150(元),所以150元就够了;②把24听看成20听,20×3×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③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④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学生可能还有其他估算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解释各自估算的过程。3、引导精算。教师把情境中的问题改成“共花了多少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学生在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法:24×3=72(元),72×2=144(元)②24×3×2③3×(2×24)④3×(24×2)=72×2=3×48=3×48=144(元)=144(元)=144(元)⑤24×2=48(元),48×3=144(元)……学生可能还有其他解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6页“试一试”中的1、2题。1、第1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指名板书,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2、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鼓励学生从各种不同的途径进行估算,并要求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学生可能用以下方法进行估算:①根据一个班的人数和班级数,估计全校总人数;②根据一个年级的人数和年级数,估计全校总人数;③根据做早操时队列的有关数据,估计全校总人数。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估计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在估算中可能会出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算法)教师要及时地加以指导。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用了估算和精算两种方法解决连乘问题,(板书课题:连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这两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七课时练一练教学内容:P37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良好习惯。3、通过讨论、交流,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用竖式计算。75×5224×4307×5420×62、用递等式计算。18×5×7125×8×4103×4×5220×3×5二、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7页“练一练”第1、2、3、4、5题。1、第1题。先让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这四道乘法计算题,指名三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集体订正时,教师指名说一说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应注意的问题。2、第2题。出示本题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从中获取信息,独立思考寻求适当的方法解决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其中第(1)、(2)两道题以指名板演的形式进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第(3)题时可以用讨论的方法进行交流,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解决问题(3)的方法,教师都要给予肯定。①先求41×3=123,123〉120,所以能打完。②想每分钟打40字,3分钟打120字,所以能打完。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再组织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体验判断方法多样化,学生可能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判断:①先计算出两个题目的答案,然后比较出结果;②计算两个算式的前几步,发现规律,从而比较出结果;③不计算,通过对两个算式的观察,比较得出结果。4、第4题。本题是加、减、乘、除混合练习,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前提醒学生看清运算符号,并注意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时要认真,要细心检查。学生算完后进行全班集体订正,对典型错误,可让学生抄在黑板上共同找出错误的原因,进行纠正。5、第5题。出示本题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在理解题意后先独立解决问题,再进行全班交流。四、全课总结:对本节练习课的练习情况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强调注意事项。第八课时实践活动(黄豆有多少粒)教学内容:P38教学目的: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2、在交流、讨论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4、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学习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1千克左右的一堆黄豆,然后提问:你想知道这堆黄豆有多少粒吗?[板书课题:实践活动:黄豆有多少粒?]提出问题:1千克左右的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你是怎样猜的?二、操作、实验推理: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黄豆、天平、杯子等学具,独立操作、实验、推理,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各组同学的交流情况,并及时指导。三、组织全班交流,展示猜想方法的多样化:1、小组汇报。每一组先选一名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猜想结果,并简要说一说是怎样猜想的,然后同组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师生对每组的汇报进行讨论,交流不同的意见,做出恰当的评价,并给予鼓励。全班交流时,学生可能会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探究:①把这堆黄豆分成(大约)相等的若干份,先数出1份有几粒,再算出这几份共有多少粒;②先用手抓1把,数一数1把约有几粒,用同样方法继续抓,看看一共抓了几把,再算出这几把共有多少粒;③用杯子量的方法:用杯子装满后,数一数一杯有多少粒,再看看一共能装多少杯,再算出这几杯共有多少粒;④用天平秤称的方法:先数出100粒放在天平秤上称,称出100粒约有几克,再把剩下的黄豆按第一次称的克数继续称完,看看一共称了几次,算出共有几克。学生还可能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探究:⑤先数50或100粒堆成一堆,再将整堆黄豆分成这样的一小堆、一小堆的办法;⑥用硬纸条做一个方框,把黄豆平摊在框内,数一数一框有几粒,再一框一框数的办法;⑦类似“沙漏计时”的办法。……2、小结。以上几种估算方法能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只要我们勤动脑,勤动手,又善于与同学交流,乐于向同学学习,我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探究活动,你学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第九课时练习五教学内容:P39第1题至第5题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4、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根据规律进行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形式美。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32×35×80600×8130×224×20×857×0210×13000×320×51×320222×42、导入。这节课我们将上有关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练习课,通过练习来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同时我们还要进行夺红星比赛,大家努力吧!二、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9页的第1题~第5题。1、第1题。让学生先独立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指名学生板书,发现问题,及时地给予帮助和指导,教师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练习情况,发现典型的错误要及时纠正。2、第2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板演,全班交流时教师强调:计算时要认真,要细心检查。3、第3题。出示本题的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时,让小组派代表发言,说明解题思路和过程。学生可能用以下方法解决问题:①根据数量估计。如北京天津,137千米大约1天;天津济南,360千米用不了3天;济南青岛;393千米用不了3天;合起来不到7天,1周能到青岛。②根据图估计。根据北京天津这段路线大约1天,估计出天津济南、济南青岛都不需要3天,得到1周内能到达青岛。③计算。137+360+393=890(千米),135×7=945(千米)945〉890,所以1周内能到青岛。4、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改正错题。全班交流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用估算的方法检查乘法计算的过程。5、第5题。这是一个“发现规律”的问题,练习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探索隐藏着的规律,从而解决问题。全班交流时,指名口答,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得数,进一步验证所写的算式是否正确。如下所示:1×9+2=119×9+7=8812×9+3=11198×9+6=888123×9+4=1111987×9+5=88881234×9+5=111119876×9+4=8888812345×9+6=11111198765×9+3=888888123456×9+7=1111111987654×9+2=88888889876543×9+1=88888888最后组织学生欣赏这两组算式独特结构,得到美的体验。三、全课小结:通过这节练习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第十课时练习五教学内容:P40—41第6题至第12题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2、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根据规律进行推理的能力。3、渗透函数思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4、体验数学的形式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完成练习五中的第6题~第12题。二、指导练习:第6题。学生理解题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进行全班交流。第7题。学生独立计算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交流时,指名板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选择合适自己的算法,教师鼓励某些学生较简单的做法,如:算450×2×5=450×10=4500等。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再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时,指名口述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学生可能会用以下几种解题策略:(1)把所有的三位数分别与所有的一位数相乘后跟圈中的数比较,再确定是哪两个数。(2)可以先排除一些不大可能的结合(用估算的方法)以缩小试乘的范围。(3)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由每个同学负责一组题目的计算,再汇总起来进行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几种解题策略进行对比,并做出评价。4、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了什么?”,然后组织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用以下两种方法:(1)用直接计算的方法。(既算出每道题的积,再发现规律)(2)根据题目的特征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如:2×99=200-2=198)在学生计算出得数后,还可以让学生推想:6×99、7×99、8×99、9×99、6×999、7×999、8×999、9×999的结果。(指名口述,说明推想方法。)最后组织学生观察得数的规律,欣赏这组题目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美。5、第10题。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发现问题,及时纠正。6、第1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时,教师启发学生发现:两个因数的和不变,那么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因数的积要大。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7、第12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教师再出示学生在平时练习中出现典型的计算错误的例子让学生去改正。三、全课总结:归纳本节课练习内容,小结练习情况,指出注意问题。第十一课时整理与复习(一)教学内容:P42—43教学目的:1、能自己整理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2、能对这一阶段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合理地评价。3、进一步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4、进一步认识物体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掌握质量单位之间关系。5、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将上一节“整理与复习(一)”课,对我们前四个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二、整理与复习:1、回忆知识点。提问:前四个单元,你都学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出示板书,如下所示: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一、乘除法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学会正确认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二、观察物体学会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学会正确运用上、下、左、右等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了解克、千克、吨的实际重量三、千克、克、吨掌握克、千克、吨之间的关系,学会简单的换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四、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连乘教师指出:我们还学习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讨论疑难点。提问:通过这四个单元的学习,你认为哪些问题是学习上的难点?指名口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说1千克、1克、1吨到底有多重,我还不太清楚。教师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想一想、比一比、议一议等方法让学生再认识。3、体会成长的快乐。提问:通过这四个单元的学习,你取得哪些进步?指名口答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我了解了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我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学生只要能简单地说出自己在某方面取得的进步,教师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4、学法指导。指出:我们每学完一些知识都要进行整理和复习,进行知识的疏理,整理时要回顾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问题你感到还弄不太清楚,通过回忆、交流、请求别人帮助及适当的练习等形式深化认识。三、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做:“练一练”中的1、2、3、4题。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把计算结果和题中相应的数用线连接起来,全班交流时,教师指名口述答案。2、第2题。让学生口述自己家中的一个物品并估计出它有多重,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口述的同学是否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发现问题,及时纠正。3、第4题。学生独立计算后,指名板书,进行全班交流。4、第3题。第(1)、(2)、(3)这三个问题先由学生独立解决,再进行全班交流。指名板书,并让板书学生说明列式理由。第(4)个问题要让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多提一些有实际意义,或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在课内解决的,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内解决,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暂时无法解决的,教师让学生把提出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整理复习的方法?第五单元周长什么是周长教学内容:P44---45课时: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3、结合具体的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一年一次的森林运动会快要举行了,蚂蚁王国正在紧锣密鼓地选拔运动员,他们把蚂蚁们分为快乐队和幸福队,经过商量,快乐蚂蚁队决定借用你们的照片,让蚂蚁们沿着照片四周爬一圈以决定胜负,蚂蚁沿着照片的四周爬一圈,究竟要爬多远呢?学生动手测量照片一周的长度。(指导学生边测量边计算,可以一个人测量,也可以小组合作测量。)小结:你们测量的快乐蚂蚁队的蚂蚁们要爬的距离,也就是照片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观察操作,认识周长。情境演示,建立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电脑演示:幸福蚂蚁队的蚂蚁们沿树叶爬行一周学生感受到蚂蚁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2.摸一摸、描一描,建立丰富的表象。卡片:银杏叶枫叶鼓励学生动手摸一摸树叶的边线,两位同学合作将树叶沿边缘描在黑板上,介绍树叶的周长。3.运用生活素材,拓宽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出示各种素材,让学生感知周长。4.通过计较,初步理解周长的意义。将学生介绍过的图形的周长与实物相比较,如:比较车的图片和玩具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周长一般是针对平面图形或者立体图形的某个面而言的。游园教学内容:P46课时:1教学目标:1.从具体的实例出发,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2.引导学生体验不同解法的特点。3.鼓励学生根据数据的特点,用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周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过程:展示问题。从实际的情境出发,可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在小组中交流。班级集中发言时,可以展示学生的不同解法,并在引导学生体验各种不同解法的特点的基础上,肯定和鼓励学生根据数据的特点、用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小公园的周长的做法。算一算;P46。1.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在小组中交流。2.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为以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奠定基础。花边有多长教学内容:P47课时:1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新年来临了,班级的同学们准备开联欢会,他们把黑板的四周都用花边围起来。黑板的长和宽如图。请你想一想,至少需要多长的花边呢?先让学生分析一下问题,将这一问题与数学模型相联系。提出“怎样计算花边有多长”学生自主探究、列出计算的方法。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班级中集中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及对应的想法,让学生体验各种不同方法的特点,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书上的《做一做》。5.最后要求小结,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地砖的周长教学内容:P48课时:1教学目标能计算正方形的周长。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过程:出示一些生活中看到的正方形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正方形的特点。出示一块正方形地砖,引出问题:地砖的周长怎么算?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拟定计算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的计算方法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并谈论一下,选用什么样的方法比较的简便?进行全班范围内的汇报。将小组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最后,归纳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练一练。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计算方法的不同。第2题,主要要引导学生明确求篱笆的长就是要求正方形的周长。以达到把生活问题与数学模型相挂钩的目的。进一步巩固周长的概念与计算周长的方法。练习六中,出现了求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计算。让学生首先明确它们的周长分别是什么含义。并根据周长的意义去计算各图形的周长。注意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平行四边形的周长计算与长方形周长计算可以采取相同的策略。总结出一般图形周长计算的基本方法。交通与数学教学内容:P52课时:1教学目标能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在交通中的应用,获得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过程:第1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东从家里走到学校的两幅图片。设计这样一些问题让学生解决:比较两幅图,有什么变化?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把看到的、推断出来的信息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在小组内,讨论,交换各自的结果,指导学生听取他人的意见,对自己的观察、结论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的四个问题。对第4小题,应适当集中讲评。第2题:引导学生观察票价表,理解票价表上显示的信息。引导学生知道在一定的里程范围内票价是固定不变的。(可以例举一些实际的数据,让学生说一说该是多少票价)学生独立解决问题(1~4),最后组织交流,让学生在小组或班级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第3题。先让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然后组织交流。做第(2)小题时,可以将观察与计算结合起来进行。第4题。让学生做一个调查,弄清各个符号代表的意义。第六单元除法第一课时分桃子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P54—56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能整除被除数的十位上的数)1、出示情境,引导观察。(1)师:(出示情境)“两只猴子围着堆在一起的48个桃子,在商量着什么”。(2)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教师可以问:小猴子们想吃桃子,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它们碰到什么问题了?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个别汇报,了解猴子的数量、桃子的数量,小猴子想吃桃子,为了公平必须平均分等信息。2、提出问题师:你们能提出问题?(如:4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2只猴子,1只猴子分到几个呢?)3、探究计算方法(1)教师建议:同学们先用学具摆一摆,然后在纸上算一算,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24(2)学生汇报各种算法。244板书:①40÷2=20②40888÷2=408820+4=24(3)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并选择自己认为好的方法。二、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数不能整除被除数的十位上的数)1、出示情境,提出问题(1)创设“3只猴子分48个桃子”的情境(2)这群小猴子又遇到什么困难了?能用刚才的方法来解决这个新问题吗?2、探究计算方法(1)学生操作、思考、解决问题(2)小组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如:可以先分整篮的,再将剩的1篮与另外8个合在一起再分:也可以先分8个后余2个,再拿出1篮与2个合起来,每只猴子再分4个,最后分3篮,所以每只猴子分别是2+4+10=16(个)。(3)反馈、质疑。师:你们能将讨论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吗?(教师要注意展示分的方法和算式,将具体的操作和抽象的算式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评价、质疑中得出恰当的结论。)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3、小结:我们解决的两个问题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什么时候需要把整篮的桃子打开来分?三、应用小猴子拿着分到的桃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又碰了一些问题,55页练一练第1题(小猴回家)……学生独立计算,同桌相互检查。练一练(第2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提出问题以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再与同伴交流。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淘气的猴子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p57-p58教学目标: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是0”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一、出示情境,引导观察思考。(1)结合教科书,教师可以创设“4只猴子来到桃树下,想分吃桃树上的果子,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了”的情境。(2)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并指出要4只猴子没有分到一只桃的情况可以用算式0÷4表示。(3)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0÷4的意义,得出结果。(4)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说一说“0÷7、0÷8”小结并齐读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二、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1、出示题目(1)408÷4=(1)引导学生估算,商大约是多少?是几位数?(2)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交流。(3)小组代表汇报算法,老师板书。(4)评议各种做法,引导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方法。2、出示题目(2)612÷3=840÷6=(1)引导学生估算,商大约是多少?是几位数?(2)引导学生笔算:612÷3思考:十位上不够除,怎么办?(3)学生估算840÷6后,独立笔算,教师点拨3、比较分析:三道题有什么共同之处?小结:哪一位上不够商一,就在哪一位上商0。4、练一练教科书第58面第1题,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