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第2课时【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1页
《醉翁亭记》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第2课时【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2页
《醉翁亭记》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第2课时【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3页
《醉翁亭记》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第2课时【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4页
《醉翁亭记》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第2课时【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2.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把握其精神实质。【教学重点】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把握其精神实质。【教学难点】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把握其精神实质。【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滁州城的山水之美。无论春夏秋冬,在欧阳修的眼中,滁州山水都令人心动向往,那亭间山色更是令他徜徉其中。古今山水多佳篇,醉翁一亭何以能名扬千古?想必醉翁之意虽不在酒,也绝不止于山水。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尝试更深度地探寻“醉翁之意”。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连接新知。二、夯实基础1.知识回顾根据上节课所学完成以下作家作品的填空。欧阳修,字(),号(),晚年号(),后谥“()”,世称“()”。是()时期的()家、()家,“()”之一,()运动领袖。代表作品是《》。明确: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古文运动领袖。代表作是《欧阳文忠公集》。2.复习检测gōngzhégōngzhéchánhè林壑尤美()水声潺潺()饮少辄醉()伛偻提携()觥筹交错()树林阴翳()yǔlǚyì(2)学生认真书写,注意书写需规范。林hè(壑)尤美渐闻水声chán(潺)(潺)佳木秀而繁yīn(阴)(伛)(偻)yǔlǚ提携宴hān(酣)之乐树林阴yì(翳) 3.文白对译出示重点句子,指名通译,注意对重点字词的解释,确保句意通顺。(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临:居高面下。)(译: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花;秀:茂盛。)(译: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3)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簌:菜蔬。)(译: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翳:遮盖。)(译: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设计意图:唤醒旧知,检测学习成果,培养文言语感,扫清学习障碍。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一过渡:文中有一句经典话语,也是一个成语,在没学这篇文章之前,你也会经常用到它,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那醉翁之意在哪里呢?文章直言道:“在乎山水之间也”。这琅琊山的山水有何不同呢?让我们一起聚焦文本吧!1.探究任务文章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琅琊山的美景呢?你从文字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请用“我从,想象到了的画面。”这一句式尝试说一说吧!2.探究方法(1)自由朗读课文,选择描写琅琊山景色的句子。(2)分析其句子的深层内涵。(3)发挥想象,从文字中看画面,润色语言,勇敢表达。3.成果展示预设:(1)我从“环滁皆山也”想象到了滁州城被山环绕,仿佛用一个全景镜头,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2)我从“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想象到了镜头缓缓推近,先感受西南峰壑之美,后欣赏琅琊山草木之秀,再聆听泉水潺潺,最后于“峰回路转”处推出主景——醉翁亭。(以游踪为线索,这样如层层剥笋,最后亮出主景,既准确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又给人以移步换景、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山水特写。)(3)我从“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想象到了早晨,雾气在树林间游走。阳光缓缓从树梢洒下,从树枝到树干再到地上的花草。随着阳光的游移,雾气逐渐退去,树林的面貌逐渐清晰起来。傍晚时分,晚霞染红了天空,云层徐徐聚拢,遮住了夕阳,山谷、岩穴由明变暗,最终于一片静谧中归于黑暗。(4)我从“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想象到了春天繁花似锦,山间弥漫着淡淡花香;夏天树木繁荫,感受到阵阵阴凉;秋天则天高云淡,霜雪洁白;冬天水瘦石枯,草木凋零也是一种独特的美。(按照时间顺序,先是朝暮的明暗变化,后写四季景致变化。)设计意图: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并深入文本,体会游记散文的特点,体会空间、时间构图之美。(二)自主探究二过渡:这样一番山水相依、繁花茂叶之景着实令欧阳修流连忘返,沉醉其中。1.探究任务欧阳修为景而醉,还因何而醉呢?你在第三、四段中看到了哪些画面?又有着怎样的感受呢?2.探究过程(1)自由朗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2)圈画出第三、四段中所展现的不同画面的文字。(3)独立思考,谈谈你对这些画面的理解。3.成果展示明确:(1)为人而醉。第三段中展现了四副画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滁人游:欧阳修将滁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百姓生活安居乐业。太守宴:宴中食物不是厨房里精心烹调而成,而是就地取材,酿泉做的酒,溪水中现捕的鱼,山里的野味,林间的野菜,有一样算一样,随意鲜活,不拘排场,无人在意或计较。众宾欢:没有高雅的音乐伴奏,你们投壶,他们下棋,我们猜拳行令,推杯换盏。宴席间,更是好不热闹,兴之所至,有人一会儿站起来,有人一会儿坐下去,大家都放开嗓门说话,声音吵嚷,山林喧哗,一派“众乐乐”的欢愉氛围。太守醉:醉于不胜酒力;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此刻,民风淳朴、惬意安乐、平等和谐、政通人和。在这份太平画卷中,“苍顏白发”的太守没有言语,只是默默地“颓然乎其间”。醉翁之意不仅仅在于山水之乐,还在于宴饮之乐,此时,所有的美、所有的乐、所有的理想都在他的心中交融,都在他的酒中升腾。太守醉在其中,乐在其中。(2)为情而醉。第四段写出了宴罢晚归的情形,写出了“乐”的三种情境。禽鸟之乐:禽鸟因游人离去、重获山林而彼此一声接着一声鸣叫。当人去山空后,它们归巢之际,又和鸣林间,唱出欢乐的歌。游人之乐:滁州百姓因跟随太守游玩而喜形于色,因生活和乐而愉悦。这里强调“从太守游而乐”,可见官民关系的协调。太守之乐:太守励精图治,使得滁州百姓生活安定富足、官民和谐融洽,乐在与民同乐!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他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既有“同醉”之乐,又有独省之思。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由对“山水”的景色欣赏逐渐过渡到对“醉翁”感受的理解,强调一“醉”字,为后面的深入品读探究做好铺垫。(三)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醉翁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这“醉”字的背后是文中哪一个字呢?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请结合以下材料,小组讨论。材料一:宋仁宗庆历五年,“庆历新政”失败,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辩护得罪权贵,权臣以生活作风和侵占财产问题对其进行大肆污蔑构陷。欧阳修百口难辩,在无限屈辱与愤懑中被贬为滁州知州,以道德败坏为由被贬的欧阳修心中块垒郁结,难以言说。材料二:欧阳修作此文时年39岁,正值中年。“翁”指老年人。材料三:欧阳修内心虽郁结,但依然心系百姓,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他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衰亡的景象日益增长,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2.探究方法(1)自由朗读课文及材料。(2)联系作者生平事迹及创作背景,进一步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心灵世界。(3)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4)各小组完善答案,选择代表作答。3.成果展示预设:(1)“醉”字背后是“乐”字。本文一共出现了10个“乐”字,归纳而言,这些“乐”有:山水之乐;宴饮之乐;禽鸟之乐;滁人之乐;太守之乐。五乐归一便是与民同乐。(2)“醉”字背后是“醒”字。欧阳修不愿意像很多古人那样遭遇贬谪,便牢骚满腹,不论世事如何曲折,他都不消沉,不颓废,不做昏官糊涂官,潜心治理好滁州城,体现了被贬官员身处逆境依然随遇而安的精神。(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是本文的主旨句,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4.活动小结“醉能同其乐”,醉而不消沉,心系民生疾苦,以民之乐为乐,能与民同乐;“醒能述以文者”,清醒不忘忧国,醉中藏愁。文章体现了一个古代被贬官员身处逆境的平和心态,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以及醉情山水、怡然自得的乐观精神。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综合能力,把握作者的精神实质,把文章一边解构、一边建构,最终形成完整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欧阳修醉于滁州山水,醉于太平盛世;滁州的山水与百姓,使他心中足乐。全文中九处“醉”意只是表象,十处“乐”意才是本质,而那一点清“醒”必是真正的状态。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忆和巩固本课学习内容。拓展延伸1.成语积累在《醉翁亭记》中,有一些短语已经变成了成语,在后世流传,试着找一找,说说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吧![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教师带领学生积累整合教材中成语,并简单说一说它们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设计意图:结合教材中的资料及成语词典,帮助学生积累成语知识,增长文化修养。2.对比阅读中国古代很多文人在经历了贬谪之后都留下了很多诗文,北宋庆历新政改革后,同一年问世的《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堪称两首异彩纷呈的名曲,是散文艺苑中明艳绚丽的奇葩。这两篇散文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异同呢?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赏析:本文写于庆历六年,当时作者贬居邓州。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赏析:本文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滁州。他一方面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一方面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排遣遭贬谪的抑郁。文中主要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明确:相同点:《岳阳楼记》在被贬谪后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翁亭记》在被贬谪后抒发“与民同乐”的思想。这两种思想境界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可贵的。不同点:《岳阳楼记》作者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以此规劝滕子京,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醉翁亭记》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