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1页
砖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2页
砖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3页
砖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4页
砖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2/1江西省靖安县金牛矿业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江西省靖安县金牛矿业有限公司签发人:实施日期:年月

发布公告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江西省靖安县金牛矿业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确保公司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各项应急工作能够快速启动,高效有序,避免和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环境事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江西省靖安县金牛矿业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现批准发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批准人:年月日

前言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突发环境事件具有发生突然、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广的特点,污染物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径,事件对环境可能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为有效防范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及时、合理处置可能发生或突然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及正常生产、生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要求和环境保护部门的有关规定,江西省靖安县金牛矿业有限公司根据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重点加强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日常管理和环境安全防范工作,严防各种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规范和强化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以预防发生为重点,逐步完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处置及善后工作机制,建立防范有力、指挥有序、快速高效和统一协调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以增强公司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目录\l"_Toc74674806"目录

III\l"_Toc74674807"1总则

1\l"_Toc74674808"1.1编制目的

1\l"_Toc74674809"1.2编制依据

1\l"_Toc74674810"1.3事件分级

3\l"_Toc74674811"1.4适用范围

6\l"_Toc74674812"1.5应急预案体系

6\l"_Toc74674813"1.6各级应急预案衔接

6\l"_Toc74674814"1.7工作原则

7\l"_Toc74674815"2企业概况

9\l"_Toc74674816"2.1企业基本情况

9\l"_Toc74674817"2.2企业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

9\l"_Toc74674818"2.3主要生产设备

11\l"_Toc74674819"2.4生产工艺流程

12\l"_Toc74674820"2.5污染物排放情况

17\l"_Toc74674821"2.6企业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

18\l"_Toc74674822"3组织机构组成、职责及分工

20\l"_Toc74674823"3.1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0\l"_Toc74674824"3.2应急救援机构组成及职责

22\l"_Toc74674825"4环境风险评估和分析

27\l"_Toc74674826"4.1环境风险评估结果

27\l"_Toc74674827"4.2可能突发的环境事件分析

27\l"_Toc74674828"4.3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28\l"_Toc74674829"5预防与预警机制

30\l"_Toc74674830"5.1环境风险源防范措施

30\l"_Toc74674831"5.2预警的条件

32\l"_Toc74674832"5.3预警的分级

33\l"_Toc74674833"5.4预警发布与措施

34\l"_Toc74674834"5.5预警后的行动

35\l"_Toc74674835"5.6预警解除与终止

36\l"_Toc74674836"6.应急处置

37\l"_Toc74674837"6.1应急预案启动

37\l"_Toc74674838"6.2人员疏散

38\l"_Toc74674839"6.3应急响应流程

44\l"_Toc74674840"6.4信息报告

48\l"_Toc74674841"6.5应急响应

50\l"_Toc74674842"6.6指挥与协调

51\l"_Toc74674843"6.7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要点

52\l"_Toc74674844"6.8应急监测

55\l"_Toc74674845"6.9应急终止

57\l"_Toc74674846"7后期处置

59\l"_Toc74674847"7.1善后处置

59\l"_Toc74674848"7.2调查与评估

60\l"_Toc74674849"7.3恢复重建

60\l"_Toc74674850"8应急保障措施

62\l"_Toc74674851"8.1人力资源保障

62\l"_Toc74674852"8.2资金保障

62\l"_Toc74674853"8.3物资保障

62\l"_Toc74674854"8.4医疗卫生保障

63\l"_Toc74674855"8.5交通运输保障

63\l"_Toc74674856"8.6治安维护

63\l"_Toc74674857"8.7通信与信息保障

63\l"_Toc74674858"8.8应急能力保障

64\l"_Toc74674859"9监督管理

65\l"_Toc74674860"9.1宣教培训

65\l"_Toc74674861"9.2应急预案演练

67\l"_Toc74674862"9.3责任与奖励

71\l"_Toc74674863"10附则

74\l"_Toc74674864"10.1名词术语

74\l"_Toc74674865"10.2预案解释

76\l"_Toc74674866"10.3修订情况

76\l"_Toc74674867"10.4实施日期

77\l"_Toc74674868"10.5预案备案管理

77\l"_Toc74674869"附图

79\l"_Toc74674871"附件1:厂区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79\l"_Toc74674872"附件2:应急救援工作流程图

80\l"_Toc74674873"附件3: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组织机构图

81\l"_Toc74674874"附件4:应急物资汇总表

82\l"_Toc74674875"附件5:《突发环境事件调查报告》基本内容

83\l"_Toc74674876"附件6:《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总结报告》基本内容

85\l"_Toc74674877"附件7:应急预案演练记录表

86\l"_Toc74674878"附件8:应急处置卡

87\l"_Toc74674879"附件9:应急疏散路线图

89

1总则1.1编制目的为避免和降低由于突发环境事件给环境及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的破坏及损失,保证厂内、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事件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防止事件蔓延、扩大,积极组织抢救、抢险和抢修,发挥各职能部门、社会力量的作用,使事件发生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防患未然。为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做到事件发生时应急措施稳健有序,保护员工人身和公司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01月01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8年5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9月1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0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1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19年修订),2019年4月23日;(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年修正),2013年12月7日;(9)《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10)《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2号),2020年4月29日;(11)《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保部令第17号),2011年5月1日;(12)《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13)《江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赣府厅字〔2016〕14号),2016年1月25日;(14)《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15)《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1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2011年8月5日;(17)《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号),2013年2月7日;(18)《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2012年7月3日;(19)《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20)《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保部第34号令,2015年6月5日。(21)《江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2013年7月27日;(22)《江西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试行)》(赣府厅发〔2014〕1号),2014年1月3日;(23)《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标准要求》;(24)《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25)《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5号),2015年06月29日;(2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2021年1月1日。1.2.2标准及技术规范(1)《事故状态下水体污染物的预防与控制技术要求》(Q/SY1190-2013);(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修订版,2018年10月1日;(3)《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GB20576-GB20602);(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6)《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卫监督发[2005]272号);(7)《水体污染事故风险预防与控制措施运行管理要求》(中国石油企业标准Q/SY1310-2010);(8)《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9)关于发布《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年第74号;(10)《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11)《江西省靖安县金牛矿业有限公司建筑用材料(花岗岩)生产线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及批复;(12)《江西省靖安县金牛矿业有限公司建筑用材料(花岗岩)生产线建设项目一期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调查报告》。1.3事件分级1.3.1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江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赣府厅字〔2016〕14号文中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做出分级,具体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重大环境事件、较大环境事件和一般环境事件,具体见表1.3-1。表1.3-1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情况等级序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列为对应的突发环境事件分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7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较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7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II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10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小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7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一般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影响的5IV、V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厂区内或设施内局部辐射污染后果的;铀矿冶、伴生矿超标排放,造成环境辐射污染后果的6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1.3.2本公司事件分级本公司综合实际情况,参考以上文件中规定的分级,针对可能产生环境污染事件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内部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可以调动的应急资源,为方便管理、明确职责,将公司突发环境事件从重到轻依次分为重大环境事件(I级公司级)、较大环境事件(II级车间级)、和一般环境事件(III级岗位级)。(1)重大环境事件(I级公司级)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影响超出了厂界或超出了企业自身应急能力(包括事故废水处理能力):①发生危险品大量泄漏、爆炸事件,影响超出公司控制范围的;②生产车间、仓库发生大型火灾等事件,其影响范围超出公司控制范围的;③废水、废水处理系统超标排放;④

因停电停水、自然灾害或极端天气导致以上情景的等。(2)较大环境事件(II级车间级)凡是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事件:①发生危险品泄漏且有发展为大量泄漏趋势的事件,影响范围在公司控制范围内的;②车间、仓库发生火灾等事件,影响范围在公司控制范围内的;③废气、废水处理系统故障,很快可以修复,同时仍然能保证达标排放的;④因停电停水导致的以上情形等。(3)一般环境事件(III级岗位级)除重大环境事件(I级公司级)、较大环境事件(II级车间级)以外的其他突发环境污染事件。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江西省靖安县金牛矿业有限公司全厂范围内现有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发生突发情况下,造成废水、废气、固废、危化品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对工作,涉及使用和处置危险化学品过程中发生的泄漏、火灾、爆炸等事件所衍生的次生环境污染事件的应对工作。若产品、产量、原材料等发生变化或改变生产工艺,必须重新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5应急预案体系江西省靖安县金牛矿业有限公司根据生产实际制订了多种事故应急预案,与本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共同构成了公司的应急预案体系。公司已制定的应急预案如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公用工程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方案》《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6各级应急预案衔接与江西省靖安县金牛矿业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相衔接的预案为靖安县相关政府部门。当突发环境事件超出江西省靖安县金牛矿业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能力时上报靖安县人民政府、宜春市靖安生态环境局。应急预案衔接情况见图1-1。图1-1

各级应急预案衔接示意图1.7工作原则公司在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及其响应程序时,应本着实事求是、切实可行的方针,贯彻如下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中长期影响,最大程度地保证员工健康及生命财产安全。(2)坚持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接受政府环保部门的指导,使公司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系统成为区域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特点,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和社会影响相适应。(3)坚持快速反应、高效运转的原则。各部门熟悉企业生产情况,接到事故救援命令必须及时赶赴现场组织施救,做到快速有效,发生重特大事故,由本预案中设置的应急指挥部全权负责事故上报和事故抢险救护工作。(4)坚持依靠科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施救方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坚持事故应急救援与事故预防的有机结合,积极开展企业安全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5)坚持平战结合、专辅互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积极做好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应急系统做到常备不懈,充分利用专业救援队伍力量,引导、鼓励、培育和发挥辅助应急救援力量的作用。

2企业概况2.1企业基本情况2.1.1企业名称、法人代表、联系人、联系电话、通讯地址企业名称:江西省靖安县金牛矿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赵欢根联系人:赵辉联系电话讯地址: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仁首镇莲塘村辽源组2.1.2工作班制、员工人数江西省靖安县金牛矿业有限公司劳动定员67人。年生产250天,实行单班工作制度,每班工作8小时。2.1.3占地面积、厂区分布情况江西省靖安县金牛矿业有限公司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仁首镇莲塘村辽源组(项目划定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5°29′32″~115°29′57″;北纬28°54′49″~28°55′34″。中心点坐标:115°29′43″,28°55′00″)。露天开采区占地面积为349400m2,工业场地区占地面积为15000m2。厂区内平面布置详见附图一。2.2企业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2.2.1涉及环境风险的生产原料、辅料及产品参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A.1中表1“物质危险性标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

(HJ941-2018)附录A“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和《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年)的相关规定,结合各种物质的理化性质及毒理毒性,可识别出厂区储存的环境风险物质,企业所涉及的主要环境风险物质为柴油、机油,见表2.2-1,具体的理化性质、危险性见表2.2-2。表2.2-1

涉及环境风险物质信息序号危险源危险物品名称最大贮存量(t)临界量(t)qn/Qn储存方式及位置1原料柴油2.525000.001不在场内贮存2危险废物废矿物油0.525000.0005危废暂存间共计0.0015主要原辅材料性质:表2.2-2机油危险性分析标识中文名机油;润滑油英文名Engineoil理化性质性状油状液体,淡黄色至褐色,无气味或略带气味相对密度(水=1)<1溶解性不溶于水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可燃闪点(℃)76引燃温度(℃)248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稳定性稳定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聚合危害不聚合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食入急性吸入,可出现乏力、头晕、头痛、恶心,严重者可以引起油脂性肺炎。慢接触者,暴露部位可发生油性痤疮和接触性皮炎。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呼吸道合眼刺激症状及慢性油脂性肺炎。急救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防护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式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他: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泄露处理人员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露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露: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露: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储运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露、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他物品。船运时,配装位置应远离卧室、厨房,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表3.3-6柴油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第一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燃爆危险/侵入途径以皮肤吸收为主、呼吸道吸入有害燃烧产物/环境危害无明显污染第二部分理化性质外观及性状有色透明液体主要用途内燃机染料,有机化工原料闪电(℃)38℃相对密度(水=1)0.82~0.845沸点(℃)170~390℃爆炸上限%/自燃点/爆炸下限%/溶解性难溶于水,易溶于醇和其他有机溶剂第三部分稳定性及化学活性稳定性稳定避免接触的条件/禁配物/聚合危害/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第三部分稳定性及化学活性急性毒性/急性中毒皮肤接触可为主要吸收途径,可致急性肾脏损害;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其雾滴或液体呛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慢性中毒/刺激性/最高容许浓度目前无标准2.3主要生产设备企业主要生产设备见表2.3-1。表2.3-1

主要生产设备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功率(kw/台)采矿设备1挖掘机323台8/2装载机855N台8/3倒运车/台10/4潜孔钻机HC728台2/5洒水车10t台4/加工厂设备1颚式破碎机CJ160台12502振动给料机ZWS1865台1453圆锥破碎机RC65-450台13554圆锥破碎机RC65-150E台23555油浸式振动筛2YA3060台6306油浸式振动筛3Y2A3083台230*27料仓给料机GZB1420台52.4*28螺旋桨洗砂机2LX1300台415*29直线振动筛ZJS2460台49*210细砂回收装置ZJ100+500旋流器台8222.4生产工艺流程1、采矿工程项目露天开采,爆破采用中深孔,装载机铲装、运输车运输。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准备工作面和自上而下分层开采两部分,按开采深度将矿区分为三层开采。由于项目采石场山体自然坡度较小,为了使崩落的岩块能顺利落到装运水平,应先通过切边,增大坡面角,然后进行开采。(1)剥离表土矿山露天开采所到之处需要剥离覆土。该过程由于剥离挖掘设备运行会产生噪声污染,同时还会产生砂石和弃土固体废物。矿山表土剥离物主要贮存于排土场,其中覆土用于后期生态恢复,废石用于矿区公路保养、场地平整,剩余的外售用作制砖原料。(2)湿式凿岩、钻孔凿岩钻孔过程中采用机械穿孔法,使用潜孔钻机斜式穿孔,凿岩过程选用湿式凿岩,该工序产生噪声污染和生产废水。项目选用凿岩机用于准备工作面,潜孔钻进行穿孔。穿孔作业应满足爆破作业对其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并为爆破作业创造良好的条件。穿孔作业前,必须对作业地点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并消除隐患。当钻头或钻具掉入炮孔时,应尽力打捞取出,如不能取出,铲装时应注意回收。当采用重新装孔方法处理拒爆孔时,新孔距拒爆孔口不得小于0.5米,新孔方向与拒爆方向必须平行。(3)爆破矿石开采过程,需要进行定向爆破。设计采用中深孔多排孔微差爆破方式进行现场爆破工作。爆破过程中会产生瞬时噪声和粉尘污染。矿山爆破作业需委托专门的爆破公司,爆破器材由民爆公司统一派送。爆破具体步骤如下:①爆破前,必须对所有爆破器材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撤离无关人员、切断电源、撤离设备、统一信号、布置警戒;组织好经验丰富、有爆破专业证书的人员负责,指定分工;检查每个炮孔是否有歪斜、损坏、堵塞现象;准备充足的堵塞炮泥。②装药前,发出爆破信号,将所用炸药分别运送至各个炮孔位置;装药时,孔底装一定数量的乳化炸药。③炮孔装药后,进行堵塞作业,充填物料必须是合格的炮泥,装炮泥时要注意保护雷管脚线,炮孔堵塞长度为2.19m。④为确保爆破网络质量,连接网络的人员要对照起爆网路图,按从后爆到先爆,先里后外的顺序连接,接头用胶布包紧,不少于3层,然后用绳扎紧。⑤现场工作完成后,撤离一切人员和工具,由负责人在安全地点以高能起爆器实施起爆。⑥确认所有炮孔都已爆破后,可解除爆破警戒。(4)集堆、铲装采场内矿石经爆破崩落后,选用挖掘机集堆,并铲装到汽车,其中为了避免二次爆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爆破中产生的大块,采用挖掘机配振动锤进行机械破碎,破碎为大块,作为采场的辅助采装设备。集堆、铲装工序产生粉尘。剥离物主要是风化岩层,采石场基建需修路和填平工业场地,剥离的风化岩石可大部分被利用,因此进入排土场的量很小。(5)矿区运输采场内工作面采用自卸汽车运输矿岩,采装设备斗容为1m3单斗挖掘机,配自卸式汽车运输到碎石加工厂进行破碎。汽车运输过程产生道路扬尘和噪声。工艺流程图见图2.4-1。2、机制砂加工工艺本项目原料矿石通过装载机送入给料机内,然后经过鄂式破碎机破碎后,同时不断对进料口、给料机、破碎机喷水,起到抑尘作用;经颚式破碎机破碎后的碎石进入圆锥破碎机再次破碎后,由皮带输送至振动筛分机,部分合格的产品通过皮带输送至堆场内,其余不合格部分通过皮带输送机输送至圆锥破碎机再次破碎,再由皮带输送至洗砂机进行洗选,待洗去其中的泥土后,其中砂作为成品直接出售,清洗下来的泥沙经过压滤机压滤成块后外售给砖厂制砖。生产时,需要对进料口、破碎机进料口、进行喷雾洒水降尘;振动筛和洗砂机注入大量水冲洗,产生的废水经沟渠收集经沉淀处理后全部作为循环水回用,不外排;生产过程每个环节均有水,粉尘产生很少。工艺流程图见图2.4-2。图2.4-1

矿山开采采石场工艺流程及产排污节点图图2.4-2机制砂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排污节点图

2.5污染物排放情况(1)废水本项目废水主要来源于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及雨季淋溶雨水。生活污水:项目在生活区设置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进入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系统沤肥处理后作为农家施肥使用。生产废水:本项目生产废水不外排,废水经沉淀池三级沉淀处理后回用于生产。淋溶雨水:雨水通过截排水沟收集,经沉淀池三级沉淀后回用于生产。截排水沟:企业在露天采场周围设置浆砌石排水沟268m、砖砌排水沟62m,在排土场周围设置浆砌石排水沟210m,采矿工业场地周围设置了砖砌石排水沟458m,沿运输道路设置浆砌石排水沟1250m,办公生活区周围设置了砖砌石排水沟198m。企业不产生外排废水。(2)废气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为山石爆破、开采、加工等作业过程中会产生粉尘以及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通过场内喷雾洒水;湿式凿岩;料场和排土场四周设置挡土墙;破碎、破碎和筛选工段设置隔尘棚,对破碎前矿石进行喷水加湿处理,同时在破碎机进出料口采用高压喷雾器喷水;作业人员佩戴防护口罩等措施,可有效降低粉尘排放量。(3)噪声本项目主要噪声源为开采工作面、破碎加工生产线等。爆破工序噪声强度与装药量有关,据同类资料得知,在100m远处的噪声强度为80dB(A)。此外矿山开采区开采机械如钻孔机、挖掘机等均可产生较强的噪声,破碎过程的噪声主要来自来破碎机,源强80~95dB(A)。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改进机械设计、维持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加强厂区绿化,形成噪声控制隔离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少高噪声设备在夜间生产作业;厂房、围墙隔音及距离衰减等措施后,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小。(4)固体废物项目固体废物主要是矿山剥离产生的废土石,机制砂生产线产生的泥饼以及沉淀池沉渣。矿山剥离产生的废土石的石料用于生产,土料经收集后堆放至排土场;机制砂生产线产生的泥饼经收集后外售作为建筑材料;沉淀池沉渣中的石料收集后回用于生产,土料经晾晒待晾干后堆放至排土场。排土场用于服务期满后的覆土回填生态恢复。生活垃圾及时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废机油均属于危险废物,暂存于危险废弃物暂存间,分类存放,待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2.6企业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江西省靖安县金牛矿业有限公司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仁首镇莲塘村辽源组,企业周边环境功能区划如下:(1)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地表水:地表水(禾水)环境质量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3)环境噪声: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4)地下水:地下水环境质量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5)土壤:土壤环境质量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6)企业所在地周边主要大气环境风险保护目标见下表2.6-1。表2.6-1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序号环境保护目标名称坐标方位距离厂界距离(m)基本情况(人)XY1麻兰20370E2037602罗庄24530E22602003罗峰村27310E27311204一房铺2871-265SE2885755前溪李家2867-497SE29063006茅家1589-897SE18221007项内2139-815SE22862408袁家2023-1137SE2300609田埠1518-1339SE20291010岭背1216-190SE12226011箬源384-1128SE11914512枥际张家896-1686SE190730013莲塘涂家334-2246S22707514对门涂家0-1746S17469015吉田刘家02686S26864016湾里-175-1028SW10491017舒家-138-550SW5751518下象湖涂家-874-646SW109512019上基涂家-1225-453SW130918020柏树熊家-1133-1509SW189024021棠港村-1322-1918SW234020022棠港任家-416-1945SW20036023城田-2220-217SW22298024中堡-16440W16445025象湖村-23030W230315026辽源山内-1850W1859027张家-2563840WN26947528袁家-557936WN10874529戴家-5861069WN12146030李家-1160613WN13114531下茅头坑-10121528WN18311032珠珞村1139847NE142135033魏家村9301428NE170415034庄上6281816NE174225人口总数3730注:坐标原点为矿区中心点,经纬度为东经115°29′56.59″,北纬28°54′49.74″。项目下游最近的水环境保护目标为距离矿区南面约1434km的北潦河北支,水环境功能区划为Ⅲ类。3组织机构组成、职责及分工3.1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公司成立应急指挥部。公司总经理为总指挥,矿长为副总指挥,各部门领导及其他环保人员为指挥部成员,负责现场指挥和相关救援工作。总指挥:陈仲江副总指挥:肖付平调度联络组负责人:陈国良抢险救灾组负责人:赵辉治安警戒组负责人:徐凯工程抢险抢修组负责人:吴石千医疗救护组负责人:赵祝卓运输保障组负责人:王东琪物资供应组负责人:王强环保监测组负责人:赵建安事故现场处置组负责人:袁德第应急指挥部职责:①组织制定环境污染应急处理预案,统一安排、组织救援预案的实施;②下达公司应急预案启动及关闭的命令,同时负责事故抢险救援指挥工作,根据抢险救援需要合理配置人、财、物资源,积极组织抢险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③核实遇险、遇难人员,汇报和通报事故有关情况,向上级救援机构发出救援请求;④随时和事故现场指挥人员保持联系,发布救援指令;⑤宣布现场抢险工作结束,制定恢复生产安全措施;做好稳定社会秩序、伤亡人员的善后和安抚工作;⑥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公司应急组织体系图如下:图3.1-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3.2应急救援机构组成及职责3.2.1指挥机构组成根据应急组织机构图,公司应急组织机构人员及联系方式如下:表3.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联系方式小组名称级别姓名职位联系电话应急指挥部总指挥陈仲江总经总指挥肖付平矿度联络组组长陈国良办公室主员张德伟职险救灾组组长赵辉职员楼中明职安警戒组组长徐凯职员俞谷贤职程抢险抢修组组长吴石千职员姚华成职疗救护组组长赵祝卓职员楼何泉职输保障组组长王东琪职员赵叶锋职资供应组组长王强职员楼云龙职保监测组组长赵建安职员杨德杰职员19525061105事故现场处置组组长袁德第职员程正丰职司24

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为:138070085773.2.2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各应急组要按各自职责加强平时的演习、训练,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发生事件时能迅速投入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1)总指挥职责总指挥在接到事件发生报警后,决定启动环境应急预案,由应急指挥部通知应急救援的相关部门做好应急准备,并负责应急救援的统一指挥。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情况决定是否请求上级应急指挥机构给予支援。具体包括:①启动应急预案和决定响应终止。②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相应报警级别。③负责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工作。④评估紧急状态,升降报警级别。⑤与企业外部应急响应部门、人员、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⑥决定通报外部机构。⑦决定请求外部援助。⑧决定从企业或其它部门撤离。⑨在向靖安县申请应急救援时,负责向靖安县人民政府和宜春市靖安生态环境局报告和接受指令。(2)副总指挥职责①协助总指挥工作,主抓现场应急指挥部,做好应急管理日常工作。②总指挥不在抢险救援现场或受总指挥委托时担任总指挥,履行总指挥职责,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3)应急指挥部职责①根据应急指挥部领导指令下达预警和预警解除指令。②在事件发生时,根据总指挥指令,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协调事件现场有关工作。③对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活动采取统一部署,并对应急救援工作中重大事项进行决策。④负责应急状态下请求外部救援力量的决策。⑤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确定现场指挥部成员名单,成立现场指挥部。⑥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确定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⑦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落实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重要指示。⑧接受当地政府的指令和调动,协助事件的处理。⑨审查应急工作的考核结果。⑩现场应急工作总结。⑪负责接警及救援行动中的信息收集和内部信息传递,分析判断各类事故引发环境风险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以便作出是否启动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急响应级别的决策。⑫负责信息上报工作。⑬负责现场及相关数据搜集整理,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事件状况。⑭跟踪了解突发环境事件及处置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领导汇报、请示并落实指令。(4)调度联络组职责:调度联络组由生产部(调度室)人员组成,负责应急救援内外联络时的信息传递。(5)抢险救灾组职责负责责任范围内的应急准备、现场抢险方案的制定及实施。(6)治安警戒组职责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划出警戒区,组织疏散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必要时,听从指挥部命令,组织疏散公司员工及社区群众。(7)医疗救护组职责做好应急药品的储备工作,事故时负责受伤人员的现场救护和护送转院工作。(8)工程抢险抢修组职责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做好工程抢险器具的维护保养工作,事故时在指挥部的领导下,负责事故现场的工程抢险。(9)运输保障组职责负责抢险救灾物资、器材的紧急调配;配合医务室,负责受伤人员的撤离和转移;必要时,听从指挥部命令,担负被疏散人员的转移工作。(10)物资供应组职责组织事故抢险救灾所需物资的供应、调运;负责抢险救灾人员饮品、食品和生活用品的及时供应。(11)环保监测组会同生产部对重大环境污染情况及时提出处理方案,负责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给指挥部的决策提供依据。(12)事故现场处置组在报警的同时,做好事故的初期抢险处置;负责向指挥部介绍事故现场及周边情况;听从调度指令,作好物料的切断、倒槽等处理措施;给其他救援小组作向导。说明:发生事故时,如总经理不在企业时,则由矿长任临时总指挥;若矿长也不在企业时,由事故所在办公室主任任临时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3.2.3外部救援机构外部救援机构均为政府职能部门或服务型机构,公司虽未与有关部门签订应急救援协议或互救协议,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通过信息传递需要实施外部救援时,相关部门本着“以人为本、快速响应”的原则,有责任和义务对本公司进行应急救援。外部救援机构名单见表3.2-2。表3.2-2

外部救援机构联系方式类别序号部门联系电话救援力量1火警1192公安部门1103急救电话1204国家应急救援咨询中心0532-838890905宜春市安监局应急救援指挥中春市人民政府应急春市消防支春市急救中安县消防大队0795-466178310靖安县人民医院0795-466277011靖安县供水公司0795-465065712靖安县供电公理部门15宜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0795-321728016宜春市生态环境局0795-399886517靖安县应急管理局0795-465870018宜春市靖安生态环境边村委1靖安县仁首镇莲塘村村委会135765980863.2.4现有应急物资与装备现有应急资源是指能在事故发生第一时间可以使用的企业内部应急物资、应急装备以及企业外部可以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公司应急物资与装备详见附件3。公司应急物资与装备均有专库存放、专人管理,定期盘点和保养,及时补充消耗物资和装备,可满足应急救援要求。4环境风险评估和分析4.1环境风险评估结果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可表示为“级别(Q值代码+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代码+环境风险受体类型代码)”,根据风险评估报告,江西省靖安县金牛矿业有限公司的环境风险等级为一般环境风险。4.2可能突发的环境事件分析4.2.1环境风险物质泄漏对环境的影响废矿物油存放过程中可能因盛装容器破裂等问题发生泄漏,企业的危废暂存间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建设,地面进行了硬化处理,并设置铁制围堰,发生泄露时能将泄漏油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环境影响较小。若处置不当导致油类物质流入外环境,主要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影响范围小到几公里大到几十公里,由于有机烃类物质难溶于水,大部分上浮在水层表面,形成一层油膜使空气与水隔离,造成水中溶解氧浓度降低,影响水中生物生存;油品的主要成分是C4-C9的烃类、芳烃类、醇酮类以及卤代烃类有机物,一旦进入水环境,由于可生化性较差,造成被污染水体长时间得不到净化,完全恢复则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若废油遇到明火,易引起火灾事故等后果,波及到内部及周边人群。企业已设危废暂存间,并采取了防渗、设置围堰等措施,当发生泄漏时,企业内油类物质可全部收集暂存于危废间内,不会泄漏至周边地表水环境和下渗至地下水环境,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是较小的。4.2.2废水事故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企业运营期无生产废水产生,仅有场地内雨水,雨水中SS浓度为800mg/L-2000mg/L。企业主要设沉淀池对场地内雨水收集沉淀后排放后回用,企业设置的沉淀池满足雨水收集要求,发生直接排放几率较小。当发生直接排放时对区域地表水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污染物浓度较低,事故排放时对周边地表水的影响可以接受。4.2.3火灾事故环境影响分析企业发生火灾时会产生燃烧废气,主要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有害物质。烟雾在风力作用下,能快速扩散到周边大气中并增加大气污染物浓度。4.2.4排土场和开采区事故影响分析项目可能的生态风险事故为沉降、溃坝并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危害。排土场可能的风险事故为沉降、溃坝并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危害;开采区的主要风险事故为边坡塌陷,遇暴雨等天气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危害。4.2.5地下水环境风险预测与分析项目地下水环境风险发生的事故状况主要是危废暂存间防渗层底部发生破损,废机油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废机油在地下水含水层的迁移速度比较缓慢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下游污染物浓度逐渐升高。但由于评价区域周边居民已全部使用自来水作为饮用水源,厂址区污染物的泄露不会对周边居民饮用水水源的造成影响。4.3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详见江西省靖安县金牛矿业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第5章内容。

5预防与预警机制5.1环境风险源防范措施5.1.1建立日常定期巡检制度公司采取了一定的风险防控措施,如在主要危险源场所均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生产车间及仓库均有泄漏报警装置、与灭火器材等,一旦发现事故报警装置报警后,使用灭火器等应急设施,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事故持续时间,减少气态污染物的排放量。除此之外,公司还制定了完善了人员定时巡检制度,用双保险防范环境事故的发生。主要内容有:(1)公司建立了日常巡检制度,特别是对危险源和环保治理设施的日常检查,并制定了预防性的维修计划;(2)检查各防泄漏设施的阀门操作规程是否正确;(3)检查各阀门是否处于正常的开或闭状态。(4)厂区内设消防通道,室外设消火栓和消防水箱,配置了足够的灭火器材,另外企业还配备防尘口罩、灭火器等防护用品。(5)公司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设有每天巡检制度,每天进行巡检,并定期进行安全环保检查,发现问题即专人负责进行整改,生产过程中定时关注料仓仓顶是否出现冒灰、漏风、等情况,有效控制废气达标排放。(6)加强生产管理,在生产、储运等各个环节明确责任主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厂区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各项运行状况可控。(7)在厂内重点监控区域配备应急物资,如危废暂存间附近应备有灭火器、吸油毯;清洗收集池、沉淀池附近应备有水泵、锄头、沙袋等应急物资。(8)企业内产生的危险废物存放于危废暂存间场所内,危废暂存场所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相关要求设置,危废储存场地面进行防腐防渗,四周设置地沟。5.1.2定期进行应急培训与演练公司根据所辖范围及职责,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并组织培训,定期开展各层次的预案演练,每年开展至少1次的公司层面的应急预案实战演练。5.1.3完善应急资源储备公司根据对环境风险源的识别和评价,合理储备了应急资源,做好了应急准备,主要包括:应急和救援队伍;配备应急救援中所必须的保障物资,确定保管单位对其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保证始终处于正常状态。5.1.4规范内部值班制度企业内部值班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对风险单元的日常巡检;对重点区域加密巡检次数;发生警报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进行查看、处置。夜晚值班人员临时兼职总指挥职责,可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环境事件,并将事故情况迅速通报给应急指挥部。5.1.5完善风险源监控通过对风险源和生产系统各环节的日常巡检、专项检查、定期检查以及相关监测、监控和评估,发现各项生产指标、参数及状态偏离正常值时,发现人员会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异常情况,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进行研究分析,采取调整措施,并派员赴现场进行实际检查。5.1.6风险隐患排查为加强环境管理工作,从源头有效防范环境风险,确保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到位,成立环境隐患排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人员由安全环保部人员及专兼职安全员、环保管理员、技术员组成。排查检查主要内容是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隐患、查环保设施。(1)排查检查形式①联合排查检查:由分管领导组织,组织各级人员进行的安全排査检查;②日常排查检查由组织排查检查;③季节性排查检查针对雨季易发事故进行环境安全排查检查;④专业性排查检查对环保设施、设备进行的技术性排查检查;⑤班前班中班后进行的自我环境安全检查;⑥交接班进行的环境安全检查。(2)排查检查方式采取季(月)现场排查检查与不定期的巡回排查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部门、各车间进行全面的环境安全排查检查。对排查检查出的环境风险隐患或事故隐患由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并按“三定、四不推”(即:定时间、定措施、定负责人员,个人不推给班组、班组不推给工段、工段不推给车间、车间不推给项目)的原则积极进行整改,确保把环境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暂时不能整改的重大隐患,要制定出防范措施和整改计划,设立醒目标志。5.2预警的条件若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环境应急小组汇同专家讨论后确定环境污染事件的预警级别,及时向公司副总指挥通报相关情况,提出启动相应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警的建议,然后由公司领导确定预警等级,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5.3预警的分级针对是否会发生事故、事故灾难的可控性、后果的严重性、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参照《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预警分级,并依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本预案预警级别分为三级预警:蓝色预警、黄色预警、红色预警。各级预警的含义如下:蓝色预警:公司内部:事故影响限于厂内,机制砂加工区、危险废物暂存间、废水处理装置等风险单元发生事故,事故没有造成交叉影响,公司区域内部即可将事故进行处置,造成的损失很小。外来传输:周边单位发生环境污染,政府发布环境污染蓝色或黄色预警时。政府发布:当地政府发布当地台风消息、地震等短期预报,预报为蓝色、黄色时。黄色预警:公司内部:事故影响限于本公司厂区内,机制砂加工区、危险废物暂存间、废水处理装置等风险单元发生事故,事故没有造成交叉影响,公司区域内部即可将事故进行处置,造成的损失较小。外来传输:周边单位发生环境污染,政府发布环境污染橙色预警时。政府发布:当地政府发布当地台风消息、地震等短期预报,预报为橙色时。红色预警:公司内部:事故影响超越了厂界,需要社会力量给予援助,后果严重,事故造成较大损失。事故对周边的企业及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需要进行大面积的应急疏散,需要社会的力量进行援助以及事故的处置。外来传输:周边单位发生环境污染,政府发布环境污染红色预警时。政府发布:当地政府发布当地台风消息、地震等短期预报,预报为红色时。当公司受到外部环境风险威胁时,视外部风险对公司的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对照上述各级预警的定义范围做出预警活动。5.4预警发布与措施若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公司应急总指挥陈仲江在分析判断事件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后,由应急总指挥确定预警等级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表5.4-1

预警启动情形与相应动作预警级别预警启动条件预警措施蓝色预警公司内部:事故影响限于车间内,生产车间、仓库库区、废气处理装置等风险单元发生事故,事故没有造成交叉影响,公司区域内部即可将事故进行处置,造成的损失很小。外来传输:周边单位发生环境污染,政府发布环境污染蓝色或黄色预警时。政府发布:当地政府发布当地台风消息、地震等短期预报,预报为蓝色、黄色时。现场人员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视现场情况组织现场处置,副总指挥、总指挥视情况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置,落实巡查、监控措施;如隐患未消除,应通知相关应急部门、人员作好应急准备。黄色预警公司内部:事故影响限于车间内,生产车间、化学品库区、废气处理装置等风险单元发生事故,事故没有造成交叉影响,公司区域内部即可将事故进行处置,造成的损失较小。外来传输:周边单位发生环境污染,政府发布环境污染橙色预警时。政府发布:当地政府发布当地台风消息、地震等短期预报,预报为橙色时现场人员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公司应急指挥部通过分析监督风险源,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与隐患整改措施,并按照环境事故向全公司发布预警的等级红色预警公司内部:事故影响超越了厂界,需要社会力量给予援助,后果严重,事故造成较大损失。事故对周边的企业及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需要进行大面积的应急疏散,需要社会的力量进行援助以及事故的处置。外来传输:周边单位发生环境污染,政府发布环境污染红色预警时。政府发布:当地政府发布当地台风消息、地震等短期预报,预报为红色时。现场人员报告应急总指挥,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根据预警等级请求外部救援力量协助应急救援,由上级部门统一指挥。若可能发生的环境事件严重,应当及时向县、市环保部门和县、市政府部门报告,由县、市领导决定后发布预警等级。当预警启动后,事故风险或程度未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有扩大趋势的,现场人员应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部,由总指挥根据具体情况,提高预警等级或启动应急响应。当事故影响范围超出公司控制能力时,应立即向政府相关部门请求支援。5.5预警后的行动根据不同的预警级别,分级响应。蓝色预警信号发布后,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做好相应准备;黄色预警信号发布后,各成员单位做好相应准备;红色预警信号发布后,主责专业参与应急救援的各部门应做好相应准备。进入预警状态后,各成员单位分级做好参与应急行动的准备工作:(1)相关单位、部门加强值班、职守,采取防范措施,做好相应准备;(2)可能受到事件危害的生产场所根据预警信号,采取局部停运解列设备、全部停运解列设备,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3)可能受到环境事件危害的人员做好转移、撤离或者疏散的准备;(4)各方面准备的应急力量、指定的应急队伍开始就地待命;其中生产岗位的操作人员参加应急人员集结时,需尽快对本职工作做好交接,方可参加应急队伍开始待命;(5)应急保障队伍、应急设备、材料等准备完毕,确保应急保障工作;(6)预警事件一旦发生,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相关部门立即投入应急工作。5.6预警解除与终止在事件得以控制、导致事件扩大的隐患消除后,由应急指挥部对现场进行复查,确认无二次事件发生可能的,由应急指挥部宣布预警解除。

6.应急处置6.1应急预案启动事故的发现可以通过自动报警装置(火灾报警装置)或手动报警。第一发现人发现事故后,应立即向部门经理或应急总指挥、副总指挥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汇总的报警信息,判断是否可控,若发现操作人员可当场处理事故则无需启动应急响应程序,若现场人员不可控,或有事态扩大的风险,立即启动应急程序。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以下列方式启动预案:口头、电话、广播或书面签署。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当告知现场人员尽可能的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谁(报警者姓名),什么(尽可能多的关于事故本身的性质),地点(尽可能确切的地点),时间(刚发生或者多长时间以前),多少人涉及。以下因素可以判断需要启动应急响应程序:(1)确认危险废物的泄漏或火灾爆炸,及是否会影响大气、土壤、地表水与地下水环境;(2)确认污水处理设施的泄漏,及是否会影响大气、土壤、地表水与地下水环境;(3)确认出水水质指标超标与废气排放指标超标;(4)一人或多人受伤且需要立即对其进行撤离救援的。6.1.1应急指挥部响应程序应急指挥部接到报警后,应迅速查明泄漏物外泄部位和原因,同时发出警报,通知应急总指挥。应急总指挥接到事件报告后,经迅速审核确认后,视事情后果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如风险大、后果严重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视事件级别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应急指挥部下达按应急救援预案处置的指令,各应急小组在现场总指挥指挥下立即开展事故处理。应急指挥部按照上级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指令,保证通讯联络通畅,以及掌握时间发展趋势和处置状况,准确下达指令,确保抢险救援工作顺利进行。6.1.2应急救援队伍相应工作程序(1)各应急救援队伍接到事件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装备好应急救援所需装备,随时准备行动。(2)应急指挥部下达行动指令后,各救援队伍在现场总指挥指挥下各司其职、明确分工,确保第一时间控制现场事件情况,防止扩大灾害并快速消灭灾害。保持与应急总指挥的联系,随时汇报事件处置进展。当自身力量不能有效控制事件恶化时,立即通知应急指挥部,视受伤程度做好联系靖安县或宜春市范围内的医疗救治单位的准备。6.2人员疏散疏散警戒组主要负责事故发生时疏散与应急抢险无关的人员并将其统一撤离到安全距离以外,同时设置隔离警戒线。如果发生了胶水等泄漏环境事件或者硫磺的火灾爆炸事件,需要人员及时撤离现场,应急领导小组就要迅速制定撤离路线。设定撤离路线的原则一般是沿着上风向或侧风向撤离到危险涉及范围之外。在安全距离内,疏散警戒组队员要尽快设立警戒标志或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擅自进入危险区。疏散过程中应注意:1)

不要争先恐后,不要奔跑或大声叫喊,应该有条不紊快步紧跟疏散队伍;2)

未经许可,不可重返已疏散的区域;3)

有伤员时,应配合公司救护救援组一起抢救伤员;4)

听从疏散组的指挥,服从统一安排。疏散到达安全地点后,必须做到:1)

员工以部门为单位集中在一起,配合清点人数;2)

警报未解除之前不能擅自行动、跑出集合点;3)

如果需要,员工应积极配合公司抢险救援组;4)

警报解除后,全体员工应自觉地、有组织地进入各自的工作岗位。6.2.2受伤人员救治方案1、患者现场救治方案(1)高温物理救治方案立即脱去燃烧起火的衣物,或者找水源灭火及冲洗患部(如冲洗装置、生活用水龙头等);在一时难以找到冲洗水源且不能及时脱衣服,可以就地打滚灭火。迅速就医。(2)人员物理摔伤等伤害企业人员在维修时,突发意外人身伤害;或高空坠物砸伤事件发生时,迅速进行现场急救,并立即送医院就诊。2、现场救护基本程序现场应急开始后,救护救援组应当迅速在空气新鲜处设立急救站。当现场有人受到伤害时,救护救援组应首先组织力量将患者转移至救护现场急救,并按正确的现场急救方法进行抢救,现场处理不了的迅速送医院就诊。进行现场急救的人员应遵守下列规定:(1)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听从指挥,抢救时必须分组有序进行,不能慌乱;(2)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安全地方。转移过程应注意:①移动病人时应用双手托移,动作要轻,不可强拖硬拉;②应用担架、木板、竹板抬送伤员;③转移过程中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去除领带、解开领扣和裤带、下颌抬高、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的污物;(3)救护人员在工作时,应注意检查个人防护器材的使用情况,如发现异常或感到身体不适时要迅速离开危险区;(4)救护人员在医生到场后,应将患者病情、急救情况向医生交接清楚,方可离开现场。3、伤员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1)经现场处理后,伤员应迅速送至医院救治;(2)提供受伤人员的信息:受伤人员应有单位人员护送,给医生提供个人一般信息(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原病史等资料)。6.2.3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应急措施1、废矿物油管理、处置不当而引发环境污染的应急处置措施(1)当发生废矿物油流失、泄漏、扩散等意外事故时,发现者应保护现场,并向应急救援办公室报警,报警人员应简要说明事故地点、发生时间、泄漏介质和程度等基本情况。应急救援办公室接到报警后,要正确分析判断,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案,控制事故扩大,并根据事故性质通知相关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人到现场进行救援。(2)确定废矿物油流失、泄漏、扩散的数量,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3)根据泄露发生点的现场情况、泄露量大小等因素划定警戒范围并实施警戒;组织无关人员从疏散通道撤离泄露发生点。(4)现场处置人员做好防护后,检查并消除泄露点附近的一切火源,采取堵漏、收集措施,利用容器短时承接,对于已泄漏部分可采用吸油毯、沙子吸附收集,或利用沙袋设置围堰等收集,清理后收集于密封容器中。沾有废油的物品均装入规定的容器内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5)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6)处理工作结束后,应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在泄漏介质可能对社会环境造成影响时,应向地方政府通报事故情况,取得支持和配合。2、火灾爆炸事故应急处置措施(1)处置原则①火灾爆炸事故应急处理应本着抓住有利时机,第一时间扑灭小火;②先控制、后灭火;先冷却保护着火部位及周围受影响的设备设施,后集中力量统一歼灭;③先外围、后中间;④救人第一,救人与灭火同时进行;⑤灭火时,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具进行处理。(2)具体处理措施①发现火情后,现场值班人员保持冷静,明辨方向和火势大小,迅速使用干粉灭火器与二氧化碳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在第一时间灭火,力争把火控制、扑灭在初期阶段。同时呼喊周围人员参与到灭火和报警,并将事故报告给应急指挥部及现场主管人员。③总指挥接到火灾事故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指挥;④若火灾超出公司控制,立即撤出现场处置人员,并请求消防队救援,对火灾现场作区域警戒,拉好警戒线,划定警戒范围,维护火灾现场维护秩序,使消防通道形成回路。⑤消防队到场后,积极配合消防指挥部,并汇报有关火场的一些情况,做好火灾扑救中的后勤工作。⑥经认真检查确认火灾已彻底扑灭后,总指挥宣布火灾事故警报解除。进入事故调查与恢复阶段。⑦进入恢复阶段,首先要做好消防废水与雨水系统的隔离,防止消防废水通过雨水管网进入市政雨水系统而污染周边水体。3、废水事故排放应急处置措施当场内沉淀池遇多日连续大降雨等情况导致池子中暂存的废水溢流时,事故第一发现者,立即上报应急救援办公室。应急救援小组到达事故现场后应迅速查明废水事故排放的原因,阻断或关停进水来源,停止进水,同时利用砂土、沙袋等应急物资筑堤,围堵泄漏的事故废水,或利用合适的容器收集溢流在池外的废水,将废水污染范围控制在公司内部。同时利用水泵将发生事故的池子中的废水抽排到其他空置池内,待处理完毕后才可继续生产。4、环保设备故障应急措施当现场人员发现环保设备(废水、废气处理设施等)故障时,要及时与应急指挥部联系:(1)立即上报:现场发现人员立即向事故所在当班负责人报告,当班负责人根据设备故障严重程度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由应急总指挥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由环境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总指挥指挥协调整体应急抢险工作);(2)现场处置:废气处理设施故障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快速抢修。故障排除后,还应安排环保监测组对废水、废气外排情况开展监测,确保达标后才可恢复正常生产。(3)事故排除后,机械设备抢修人员负责对设备进行全面的维修保养,确保设备全部安全后方可恢复生产;进行事故原因调查和全面的设备安全检查,询问事故发现人有关情况,包括电力设备运行情况、故障部位等。5、自然灾害应急措施当发生台风、暴雨、天文大潮汛等自然灾害时,所带来的强风、大浪、高潮,有可能造成公设备设施受淹、破坏,同时强风、暴雨有可能造成构筑物倒塌、输电线断路,继而造成公司连续停车等事故。当靖安县气象台发布暴雨、台风信号,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进行24小时值班。收集灾情信息并及时向上级应急指挥中心汇报,同时做好上通下达联络工作。当遇仓库积水倒灌时,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用袋装黄沙等应急物资进行有序抢险工作,必要时可请求外部支援。6.3应急响应流程6.3.1响应程序三级应急响应程序执行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即:发现→逐级上报→应急总指挥指挥→启动预案二级应急响应程序执行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即:发现→逐级上报→应急总指挥指挥→启动预案一级应急响应程序执行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即:发现→逐级上报→应急总指挥指挥→上级部门负责人→启动预案也就是说事故现场发现人员,及时逐级上报,企业相关领导和政府部门负责指挥协调应急抢险工作,并启动响应预案。企业环境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事故现场的主要内容包括:(1)提出企业事故现场应急行动原则要求;(2)协调各职能小组、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支援行动;(3)严格督促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4)划定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5)根据现场救援进展情况,确定被转移群众的疏散及返回时间;(6)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件级别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7)如有必要,请示上级部门邀请有关专家和专业人员参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应急指挥工作;以下为本企业发生不同级别突发环境事件的响应过程:首先是发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Ⅰ级响应,事故发现人员立即通知公司应急指挥部和厂区员工,公司应急指挥部在第一时间初步查看现场后,当发生危险废物大量泄漏和火灾爆炸时,疏散隔离小组立即通知全厂员工,告知其立即组织撤离。同时应急总指挥接到报告后立即联系外部支援,包括消防、生态环境、安监等相关部门,同时上报上级部门,然后召集本公司应急指挥部及各应急专业小队,在5分钟之内集中待命,在外来救援队伍到来之前,各应急小队坚决服从公司应急总指挥的统一指挥,立即进入抢险救援状态,进行紧急的抢救和人员疏散、隔离工作。应急总指挥上报宜春市靖安生态环境局,由上级部门启动相应的应急措施。其次是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Ⅱ级响应,事故发现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时,立即报告公司应急指挥部,公司应急总指挥在第一时间初步查看现场后,立即通知全厂人员,进入紧急状态。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拨打消防救援电话,然后召集本公司的应急指挥部及各应急专业小队,在5分钟之内集中待命,信息联络组在第一时间迅速赶赴物资储备处,给抢险救援队员紧急配发防护装备和应急物资。在外来救援队伍到来之前,各应急小队坚决服从公司应急总指挥的统一指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立即进入抢险救援状态,进行紧急抢险和厂区人员疏散、隔离、救援工作。最后是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Ⅲ级响应过程,事故发现人员立即报告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由应急总指挥,启动Ⅲ级响应,通知各应急小队集中待命,在应急副总指挥统一指挥下,5分钟之内投入抢险工作。宜春市靖安生态环境局组织处理图6.3.1

应急预警响应流程图6.3.2应急指挥内容企业环境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事故现场的主要内容包括:(1)发生紧急事件,所有员工听从现场最高指挥者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有秩序的进行应急响应,要对事故现场应急行动提出原则要求;(2)企业内的所有物资、工具、车辆、材料均以突发事件为第一保证目标,可授权现场最高指挥者随机调动,事后报告和补办手续;(3)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应以严防危险品扩散、保护现场人员安全、减轻环境污染为主要原则,其次考虑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4)严格加强受威胁的周边地区危险源的监控工作;(5)划定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临时保护区,确定重点防护区域;(6)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和救援情况,确定被转移群众的疏散距离及返回时间;(7)以新闻发布形式向外界及时准确、客观公正地发布有关抢险救援进展情况和其它有关信息;(8)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应急行动的进展情况。6.4信息报告依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有关规定,明确信息报告时限和发布的程序、内容和方式。6.4.1信息接收与通报(1)一级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人员应采用电话等方式通知通讯联络组(后勤疏散组)组长,抢险救援组组长等,报告时,应清楚的说明事件发生的地点、事态大小、人员伤亡情况以及危害情况或危害程度。各部门负责人接到通知后根据报告人说明的情况,应立即组织应急救援,同时向副总指挥汇报情况。副总指挥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应记录报告时间、对方姓名、双方主要交流内容,并立即组织应急指挥部。指挥部应立即将事故情况报总指挥企业负责人,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按照现场情况启动应急预案。(2)二级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通知各部门负责人后,由各部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