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同步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同步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同步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同步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同步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练习--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中山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山装是民国初年最具特色的服装B.它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C.中山装融合了中西服装的特点D.中山装刚设计时就有特殊的含义2.“他把西班牙国旗,高插于那个海岛之.前后共来往西班牙和新大陆四次,但他至死以为他所发现的是亚洲。”材料中“他”的航线是图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3.洪武十六年(1383年),明太祖颁给暹罗、占城、真腊等国勘合,作为各国来贡的凭证,“凡中国使至,必验勘合相同,否则为伪者,许擒之以闻。”据此可知,明朝(

)A.扩大了对外交往范围 B.注重规范朝贡贸易C.海禁政策已名存实亡 D.商品交易程序严格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民族文化得以发展。下列图片符合这一趋势的是(

)A.汉城奥运会宣传海报 B.故宫博物院 C.泰姬陵 D.圆明园5.当今全球贸易中,西方的文娱产品如电影、文学、艺术等,源源不断地涌入非西方国家。更主要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拓展,西方的资本、技术、信息、商品、跨国公司在全球流动,美国和西方文化的触角也就自然延伸到世界各地。这说明(

)A.世界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B.文化交流导致文化民族性丧失C.贸易发展带来文化扩张 D.西方以经济交往掩盖文化侵略6.17世纪初,在荷兰饮中国茶的只限于少数富裕阶层。但到了18世纪后半叶,普通人家也习惯在午餐后不久饮茶,较富裕家庭的饮茶时间则移至午后末尾;与此同时,人们在早餐前或早餐时喝茶的习惯也逐渐出现。这反映了当时荷兰(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与东方贸易的扩大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崇尚东方生活方式7.读下表:1840——1894年间中国土布生产消用棉纱量1840年1860年1894年全国土布应有产量(万匹)59732.760471.058915.8土布消用棉纱量(万担)620.9628.6612.4土布消用洋纱量(万担)2.53.5143.4——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据此可以推断A.民族工业的勃兴推动农产品商品化B.小农经济遭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C.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D.欧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原料掠夺8.“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文中的“它”是指(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工业革命9.1924年《申报》刊登第一则女子征婚广告,到1929年数量达到32则;《大公报》在1927—1936年女子征婚广告有15则,占到总征婚广告数量的近25%。这一数据说明当时(

)A.近代通讯的发展影响时代需求 B.婚姻观念呈现出自由平等气象C.民众普遍接受了新式婚姻观念 D.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升10.《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首次出版于1859年。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马内特医生一家和以德发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书名中的“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如果你在这一年到达伦敦,你可能感受到伦敦(

)①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②作为国际证券交易中心的繁荣③居民用中国茶具招待客人的热情④地铁网络的构建所带来的便捷A.①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1.下图是欧洲帆船的发展概况图。据此可知(

)A.新航路开辟推动技术进步 B.阿拉伯帝国垄断东西贸易C.欧洲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 D.文化交流有利于技术发展12.某同学整理的如图这张资料卡片,可用来研究A.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工业革命的影响 D.三角贸易的影响13.西方交际舞在近代传入中国时,很长时间里并不被中国人接受,守旧者认为这“有伤风化,非比寻常”。而随着跳舞潮流“由沿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俱碎”。这一变化A.反映了沿海与内地发展差距缩小 B.表明了传统观念彻底瓦解C.表明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内地 D.推动了社会心理走向开放14.19世纪20年代以后,下午茶逐渐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之前,英国人的食物以肉类为主,现在则是面包等茶点为主,辅以少量的肉类。下午茶进入英国人的生活之后,晚饭推迟到了19点以后。这主要反映了(

)A.工业化时代奢靡风气的盛行 B.不同饮食文化的交流融合C.英国茶叶消费量的增加 D.普通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15.《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是奥古斯特·雷诺阿于1866年创作的绘画作品。观察作品,你可以得到的信息有这幅油画是法国画家奥古斯特·雷诺阿的作品,展现了民众饮茶的场面。A.当时饮茶之风停留在法国上流社会B.饮茶对法国百姓生活有了很大影响C.茶是中国人的发现,饮茶历史悠久D.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促进了文化交流16.从1872年创刊开始《申报》刊登的广告,所占版面的比例越来越大,所用字体、字型逐渐富于多样性,插图也逐渐从无到有,从手绘图片发展到摄影图片,且广告内容也经历了一个从简单介绍商品销售或营利性服务信息到最终系统而持续地进行营销策划的转变过程。上述变化主要得益于(

)A.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 B.民众审美水平的提高C.近代工商业经济发展 D.报刊印刷技术的进步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史料一

《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葡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史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史料三

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材料二

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公元前2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层。近代以后,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15~16世纪,西班牙人持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18~19世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19世纪中期,美国葡葡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制定的原产地命名葡萄酒法规在欧盟广泛推行。21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以上材料改编自[法]迪迪埃·努里松《杯酒人生:葡萄酒的历史》等(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葡萄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8.贸易、战争、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1715年起,沙俄东正教驻北京传道团总计有18届。传教士在这一时期翻译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茶史资料和地方史资料,甚至陪同俄国茶商深入中国内陆的产茶核心区域。19世纪时俄国出现了许多记载俄国茶俗、茶礼、茶会的文学作品。俄国贵族的茶仪十分讲究,一种名为“沙玛瓦特”的茶炊,是由铜制成的,工艺精美,茶碟别致,俄国人喜欢将茶倒入茶碟后饮用,饮时嘴唇须咂吸作响,以此赞赏女主人的佳茶。来自中国的陶瓷茶具也很多。俄罗斯贵族阶层的饮茶礼仪,相当烦琐拘谨,有,点虚夸做作,而且也学习欧洲国家贵族们附庸风雅之风,对中国的茶具、茶仪怀有浓厚兴趣。——摘编自沈立新《略论中国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等材料二

拉美文化的基本结构是在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随着西欧移民成为拉美的主要居民,拉美文化形成了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的结构。无可否定,虽然在殖民地时期许多西欧殖民者及其后裔在美洲社会与自然环境中生活,并同其他种族居民杂居在一起,从而很快地具有了不同于欧洲本土居民的特点,但是由于他们在语言、文字、宗教、习俗等方面仍同欧洲基本上保持一致,所以拉美与西欧在文化上仍保持一种特别密切的关系。——摘编自祝令建主编《世界文化概论》材料三

随着新加坡出口导向型外向经济的发展……西方价值观对新加坡产生了严重冲击,产生了种种问题,如道德滑坡、犯罪率居高不下、吸毒泛滥等。为此,人民行动党在20世纪80年代发动了儒家文化复兴运动……此次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中学教育中设置了儒家伦理课程。该课程是在李光耀和吴庆瑞等新加坡领导人的支持下而设立的……新加坡政府把儒家伦理教育的目标确立为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新加坡公民……1985年,中文版的《儒家伦理》正式出版,得以在全国中学普遍使用。1986年,英文版的《儒家伦理》也正式在全国中学应用推广。——摘编自郭小香《20世纪以来儒家文化在新加坡传播的政治解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俄罗斯茶文化繁荣的表现,分析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宗教的角度,指出拉丁美洲“西欧文化”的内容,并分析拉美文化形成“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的结构”的历史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新加坡儒家文化复兴运动兴起与发展的原因。儒家思想奠定了东方文化的基础。请简要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层面,指出这场儒家文化复兴运动对新加坡的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初,在四川地区设立茶场司,陕西秦州建立买马司,负责茶马贸易,后因榷茶和买马的业务迅速发展,遂将二者合并于成都,设茶马司,负责茶叶的征榷、运输、销售及买马事宜……吐蕃是当时贸易的主要参加者,产品则多为青藏高寒草原地区的牛、羊、兽皮、药材和其它农副土特产品。汉族地区的绸绢、布匹、陶器、食盐和其它手工业品以及农副土特产品也太量流入少数民族地区。甚至远在红海的阿拉伯人也积极参与进来,他们贩运印度、缅甸地区的犀牛角到中国,再将西藏、云南的香料、香药等转运到国外。——马巍《宋代丝绸之路新特点》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随着一些新兴产茶国的崛起,我国在世界茶叶市场中的份额日趋减少。面对这一颓势,清政府派员出国考察茶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公司法》的颁布,迎来了一个引进制茶机器、兴办茶叶公司的小高潮。从清末到民国初年,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减免茶税的条文,但我国业茶者多为分散经营,无力采用机器生产,晚清政府国库亏空,无暇过多顾及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无视减税条文。1919年,英国为了确保印度茶叶的销路,拟对华茶征收特别税,使华茶市场雪上加霜,但北洋政府无力与英国交涉,最终,华茶外销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马蕾《1900—1920年中国社会挽救华茶的努力》(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茶马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影响。(2)据材料二,评析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社会为挽救华茶所做的努力。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从世界文明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和碰撞虽然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但并不一定会发展成为不可调和的冲突。恰恰相反,各个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乃至交融互变,才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常态现象和主流。——摘编自钱满素《美国文明》根据材料并结合19世纪以来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有关“世界文明”的观点。(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表示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析,史论结合)参考答案:1.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山装刚设计出来的时候,并没有特殊的含义,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中山装是民国初年最具特色的服装,它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融合了中西服装的特点,A、B、C三项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2.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前后共来往西班牙和新大陆四次,至死以为他所发现的是亚洲的航海家是哥伦布,哥伦布把西班牙国旗,高插于西印度群岛中的一个海岛之上经过的航线是图中的③,C项符合题意;和图中①对应的是迪亚士远航到达好望角的航线,A项错误;②是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B项错误;和图中④相对应的是麦哲仑环球航行的航线,D项不符合题意。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太祖颁给暹罗、占城、真腊等国勘合,作为各国来贡的凭证”“凡中国使至,必验勘合相同,否则为伪者,许擒之以闻。”可知,其他国家来贡时需要提供凭证,且需要进行核验,这说明明朝注重规范朝贡贸易,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明朝朝贡贸易的范围,排除A项;明朝海禁政策下,只允许官方贸易,限制民间私人贸易,并未名存实亡,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朝贡贸易,与商品交易程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4.A【详解】依据题干和图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宣传海报是以韩国传统舞蹈扇子舞为基础设计的,五个扇子象征奥运的五环,圆形象征世界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这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的产物,A项正确;故宫博物院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排除B项;泰姬陵修建于二战之前,排除C项;圆明园是清朝的建筑,排除D项。故选A项。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世界)。根据材料“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拓展,西方的资本、技术、信息、商品、跨国公司在全球流动,美国和西方文化的触角也就自然延伸到世界各地。”可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技术、信息、商品、跨国公司在全球流动的同时,也促使美国和西方文化自然延伸到世界各地,说明经济贸易的发展带来文化的扩张,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文化的延伸,而不是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排除A项;西方文化的扩张给民族文化带来冲击,但是材料没有“文化民族性丧失”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的延伸,没有体现文化侵略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初至18世纪后半叶(荷兰)。根据材料可知,从17世纪到18世纪后半叶,荷兰饮茶群体不断扩大,这主要是因为全球贸易的发展,流入荷兰的茶叶不断增多,B项正确;题干信息强调的是饮茶群体从少数富裕阶层扩大到其他社会群体,与等级观念没有关系,排除A项;贫富差距日益缩小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饮茶之风盛行,反映的是东方茶叶对荷兰的影响,并不能直接看出荷兰人对东方文化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7.C【详解】从材料中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土布产量大幅增长,对洋纱的消用量大增,即中国土布大量采用国际市场上的洋纱作为原材料,说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故答案为C项。材料信息只涉及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不能说明“民族工业勃兴”,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土布使用的原材料的变化,没有反映小农经济遭受冲击的状况,故排除B项;D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故排除。【点睛】图表型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表格要“三看”:一看图表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对被选项要“三思”:一要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符合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要思考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排除;三要思考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总之,要将教材、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本题不仅要分析图表反映的信息,还要根据时间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作答。8.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世界。据材料“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并结合所学,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联为一体,各大洲之间物种、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加强,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展开了海洋商业霸权的角逐,故文中的“它”指的是新航路开辟,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新航路开辟,不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工业革命,排除BCD项。故选A项。9.B【详解】依据材料“1924年《申报》刊登第一则女子征婚广告……占到总征婚广告数量的近25%”,可以看出女子征婚广告的增多,反映了思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婚姻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有一定的自由平等的气象,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报刊对女子征婚的报道,未涉及近代通讯的发展影响时代需求,排除A项;“普遍接受”,表述夸大,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婚姻观的变化,不能得出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10.C【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世纪英国。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的英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伦敦的大气污染、河流污染问题比较严重,①正确。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②正确。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英国茶会上用中国茶和中国的茶具来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③正确。伦敦地铁于1863年正式运营,发生在1859年之后,④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1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15世纪(世界)。据本题材料中的三幅图信息可以看出,中世纪后期,欧洲人吸取阿拉伯三角帆船技术,改造横帆帆船,制成了动力大,操作灵活,适用于远洋航行的三桅帆船,反映出文化交流促进了技术发展,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是在15世纪末,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阿拉伯垄断东西贸易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介绍世界其它地区造船技术,不能得出“欧洲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12.B【详解】材料反映的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可以用来研究新航路开辟的内容,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与材料中的麦哲伦环球航行无直接联系,排除A。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70年代,与材料中的麦哲伦环球航行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三角贸易的信息,而是涉及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内容,排除D。13.D【详解】近代中国人从最初不接受西方的交际舞,指责其“有伤风化”,到跳舞潮流兴起后,“旧有之念”逐渐被打破,说明跳舞潮流兴起推动了社会心理走向开放,D项正确;西方交际舞传入中国并冲击旧观念,不能说明沿海与内地的“发展差距缩小”,A项错误;传统观念“彻底瓦解”的说法绝对,B项错误;“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内地”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1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世纪20年代以后(英国)。据材料“下午茶逐渐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之前,英国人的食物以肉类为主,现在则是面包等茶点为主,辅以少量的肉类”,可以看出19世纪20年代后,英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增加了下午茶等东方特色,说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英国人生活习惯的变化,不能得出奢靡风气的盛行,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英国生活习惯的变化,无法得出英国茶叶消费量的变化,排除C项;仅从生活习惯的变化,无法得出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15.B【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民众饮茶的场面可知,饮茶对法国百姓生活有了很大影响,B项正确;从材料中的旅店人员来看,饮茶之风在下层社会也有,排除A项;材料与中国人发现、饮茶历史悠久无关,排除C项排除;材料与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促进了文化交流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6.C【详解】19世纪后期,广告的版面增加,字体、字型、插图等不断丰富,广告内容从简单介绍商品发展为系统、持续地营销策划等,反映了工商业经济发展对《申报》刊登广告的影响,C项正确;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并非商业广告日益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民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只是导致上述变化的客观因素,排除B项;近代报刊印刷技术的进步只提供了技术手段,并非《申报》刊登广告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7.(1)[参考答案]史料一有助于研究古代西亚地区葡萄酿酒业的发展,可以推断古西亚地区葡萄种植业的发展推动了当地酿酒业的兴旺,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史料二有助于研究古巴比伦王国葡萄酒成为统治者特权的表现,可以推断在巴比伦王国,葡萄酒不仅是饮品,更是成为统治者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史料三有利于探讨葡萄酒的起源地和起源时间,可以推断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故乡来自于东方高加索山区。(2)[参考答案]示例:论题:葡萄酒的传播体现了人类交往的不断扩大。阐述:古代世界,人类的交往主要在同一区域内部或欧亚大陆之间进行。随着不同地区商贸往来的不断,葡萄酒由西亚地区和埃及传播到地中海地区的希腊、意大利半岛及西岸地区。汉武帝时期,疆域的向西扩展,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繁荣。丝绸之路是经中国西北和中亚联通欧亚大陆的商路。葡萄酒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殖民扩张,各洲之间贸易随之扩展,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增加,葡萄酒也成为人们喜欢的饮品。西班牙人把葡萄酒带到殖民地拉丁美洲,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殖民地。美国的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快速发展。葡萄酒的消费群体逐渐大众化。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葡萄酒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包括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国家。因此,葡萄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能体现了不同区域人类交往逐渐密切的发展趋势。【详解】(1)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古代世界。据史料一“《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葡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可知,史料一有助于研究古代西亚地区葡萄酿酒业的发展。可以推断古西亚地区葡萄种植业的发展推动了当地酿酒业的兴旺,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据史料二“《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可知,有助于研究古巴比伦王国葡萄酒成为统治者特权的表现。可以推断在巴比伦王国,葡萄酒不仅是饮品,更是成为统治者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据史料三“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可知,有利于探讨葡萄酒的起源地和起源时间。可以推断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故乡来自于东方高加索山区。(2)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古代和近现代世界。首先,仔细阅读材料二内容,从不同角度来提炼一个论题。据材料二“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公元前2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15~16世纪,西班牙人持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18~19世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19世纪中期,美国葡葡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21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可知,葡萄酒的传播体现了人类交往的不断扩大。据材料二“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层。近代以后,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可知,近代以来,葡萄酒逐渐成为社会各阶层的消费品。然后,结合不同时空下政治、经济来阐述论题。例如:结合古代世界商贸联系的区域性到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全球贸易联系的逐渐紧密来阐述。最后,归纳总结,形成认识。例如:葡萄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能体现了不同区域人类交往逐渐密切的发展趋势。18.(1)表现:文学作品中出现大量关于茶的记载;特制茶炊的出现;特色饮茶礼仪的形成;中国茶具流行。(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原因:中俄之间形成“万里茶道”(中俄茶叶贸易的发展);贵族阶层生活方式的推动;中欧茶文化的影响;东正教传教士的推动。(任意答出两点即可)(2)内容: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历史原因:欧洲殖民侵略,导致印第安人数量锐减,文化也遭到打击;欧洲人民大量移居拉美,西欧移民成为拉美主要居民;欧洲殖民者对拉美的文化侵略(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传播西欧文化)。(3)原因:儒家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历史悠久;新加坡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暴露;政党和国家的支持;加强公民教育的需要。(任意答出三点即可)影响:有利于新加坡塑造发挥儒家文化精华,融合西方文化的现代东方文化。【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一“19世纪时俄国出现了许多记载俄国茶俗、茶礼、茶会的文学作品”可得,文学作品中出现大量关于茶的记载;根据材料一“一种名为‘沙玛瓦特'的茶炊,是由铜制成的,工艺精美,茶碟别致”可得,特制茶炊的出现;根据材料一“饮时嘴唇须咂吸作响,以此赞赏女主人的佳茶……饮茶礼仪,相当烦琐拘谨,有点虚夸做作”可得,特色饮茶礼仪的形成;根据材料一“来自中国的陶瓷茶具也很多”、“对中国的茶具、茶仪怀有浓厚兴趣”可得,中国茶具流行。原因:根据材料一“俄国人喜欢将茶倒入茶碟后饮用……俄罗斯贵族阶层的饮茶礼仪……做作”可得,贵族阶层生活方式的推动;根据材料一“学习欧洲国家贵族们附庸风雅之风,对中国的茶具、茶仪怀有浓厚兴趣”可得,中欧茶文化的影响;根据材料一“沙俄东正教驻北京传道团总计有18届。传教士在这一时期翻译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茶史资料和地方史资料”可得,东正教传教士的推动;联系所学,还与中俄茶叶贸易的发展有关。(2)内容:紧扣宗教角度,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天主教成为拉丁美洲的主要宗教。历史原因:根据材料二“随着西欧移民成为拉美的主要居民”可得,欧洲人民大量移居拉美,西欧移民成为拉美主要居民;联系所学,还与欧洲殖民侵略,导致印第安人数量锐减,文化也遭到打击,欧洲殖民者在美洲传播西欧文化等因素有关。(3)原因:根据材料三“西方价值观对新加坡产生了严重冲击,产生了种种问题,如道德滑坡、犯罪率居高不下、吸毒泛滥等”可得,新加坡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暴露;根据材料三“人民行动党在20世纪80年代发动了儒家文化复兴运动……该课程是在李光耀和吴庆瑞等新加坡领导人的支持下而设立的”可得,政党和国家的支持;根据材料三“新加坡政府把儒家伦理教育的目标确立为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新加坡公民”可得,加强公民教育的需要;联系所学可得,儒家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历史悠久。影响:紧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层面,联系所学可知,有利于新加坡塑造发挥儒家文化精华,融合西方文化的现代东方文化。19.(1)特点:政府主导;物物交换为主;商品种类多;贸易范围广。影响:推动西南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促进民族交融;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评析:积极:政府的重视和鼓励,促进华茶产业的近代化,有利于华茶发展。局限:但由于华茶产业基础薄弱、国力不足、列强侵略等原因,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华茶贸易颓势。【详解】(1)本题是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时期。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宋初,在四川地区设立茶场司,陕西秦州建立买马司,负责茶马贸易,后因榷茶和买马的业务迅速发展,遂将二者合并于成都,设茶马司,负责茶叶的征榷、运输、销售及买马事宜”可得出政府主导;物物交换为主;由材料“吐蕃是当时贸易的主要参加者,产品则多为青藏高寒草原地区的牛、羊、兽皮、药材和其它农副土特产品。汉族地区的绸绢、布匹、陶器、食盐和其它手工业品以及农副土特产品也太量流入少数民族地区。”可得出商品种类多;由材料“甚至远在红海的阿拉伯人也积极参与进来,他们贩运印度、缅甸地区的犀牛角到中国,再将西藏、云南的香料、香药等转运到国外。”可得出贸易范围广。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吐蕃是当时贸易的主要参加者,产品则多为青藏高寒草原地区的牛、羊、兽皮、药材和其它农副土特产品。汉族地区的绸绢、布匹、陶器、食盐和其它手工业品以及农副土特产品也太量流入少数民族地区。”及所学可得出推动西南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促进民族交融;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由材料“甚至远在红海的阿拉伯人也积极参与进来,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