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总复习课时跟踪练(四十六)专题探究课(四)文(含解析)新人教A版_第1页
高考数学总复习课时跟踪练(四十六)专题探究课(四)文(含解析)新人教A版_第2页
高考数学总复习课时跟踪练(四十六)专题探究课(四)文(含解析)新人教A版_第3页
高考数学总复习课时跟踪练(四十六)专题探究课(四)文(含解析)新人教A版_第4页
高考数学总复习课时跟踪练(四十六)专题探究课(四)文(含解析)新人教A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练(四十六)A组基础巩固1.(2019·黄山模拟)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平面PAD⊥底面ABCD,且△PAD是边长的2的等边三角形,PC=eq\r(13),M在PC上,且PA∥平面MBD.(1)求证:M是PC的中点;(2)求多面体PABMD的体积.(1)证明:连接AC交BD于点E,连接ME.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所以E是AC的中点.又PA∥平面MBD,且ME是平面PAC与平面MDB的交线,所以PA∥ME,所以M是PC的中点.(2)解:取AD中点O,连接OC,PO,则PO⊥AD,又平面PAD⊥底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PO⊂平面PAD,所以PO⊥平面ABCD,因为OC⊂平面ABCD,所以PO⊥OC,在Rt△POC中,PO=eq\r(3),PC=eq\r(13),则OC=eq\r(13-3)=eq\r(10),所以CD=eq\r(10-1)=3,所以VP-ABCD=eq\f(1,3)×2×3×eq\r(3)=2eq\r(3),由(1)知M到平面ABCD的距离等于点P到平面ABCD的距离的一半,为eq\f(\r(3),2),所以VMBCD=eq\f(1,3)×eq\f(1,2)×2×3×eq\f(\r(3),2)=eq\f(\r(3),2),所以V多面体PABMD=2eq\r(3)-eq\f(\r(3),2)=eq\f(3\r(3),2).2.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中,A=60°,沿斜边AC上的高BD将△ABD折起到△PBD的位置,点E在线段CD上.(1)求证:PE⊥BD;(2)过点D作DM⊥BC交BC于点M,点N为PB的中点,若PE∥平面DMN,求eq\f(DE,DC)的值.(1)证明:因为BD⊥PD,BD⊥CD,且PD∩CD=D,PD,CD⊂平面PCD,所以BD⊥平面PCD.又PE⊂平面PCD,所以BD⊥PE.(2)解:由题意,得BM=eq\f(1,4)BC.取BC的中点F,连接PF、EF,则PF∥MN.又PF⊄平面DMN,MN⊂平面DMN,所以PF∥平面DMN.由条件PE∥平面DMN,PE∩PF=P,所以平面PEF∥平面DMN,所以EF∥DM,所以eq\f(DE,DC)=eq\f(MF,MC)=eq\f(1,3).3.(2017·全国卷Ⅲ)如图,四面体ABCD中,△ABC是正三角形,AD=CD.(1)证明:AC⊥BD;(2)已知△ACD是直角三角形,AB=BD,若E为棱BD上与D不重合的点,且AE⊥EC,求四面体ABCE与四面体ACDE的体积比.(1)证明:取AC的中点O,连接DO,BO.因为AD=CD,所以AC⊥DO.又由于△ABC是正三角形,所以AC⊥BO.从而AC⊥平面DOB,故AC⊥BD.(2)解:如图所示,连接EO,由(1)及题设知∠ADC=90°,所以DO=AO.在Rt△AOB中,BO2+AO2=AB2.又AB=BD,所以BO2+DO2=BO2+AO2=AB2=BD2,故∠DOB=90°.由题设知△AEC为直角三角形,所以EO=eq\f(1,2)AC.又△ABC是正三角形,且AB=BD,所以EO=eq\f(1,2)BD.故E为BD的中点,从而E到平面ABC的距离为D到平面ABC的距离的eq\f(1,2),四面体ABCE的体积为四面体ABCD的体积的eq\f(1,2),即四面体ABCE与四面体ACDE的体积之比为1∶1.4.(2019·北京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PD,PA⊥AB,N是棱AD的中点.(1)求证:平面PAB⊥平面PAD.(2)求证:PN⊥平面ABCD.(3)在棱BC上是否存在动点E,使得BN∥平面DEP?并说明理由.(1)证明:在矩形ABCD中,AB⊥AD.又因为AB⊥PA且PA∩AD=A,所以AB⊥平面PAD.又因为AB⊂平面PAB,所以平面PAB⊥平面PAD.(2)证明:在△PAD中,PA=PD,N是棱AD的中点,所以PN⊥AD.由(1)知AB⊥平面PAD,所以AB⊥PN.又因为AB∩AD=A,所以PN⊥平面ABCD.(3)解:在棱BC上存在点E,使得BN∥平面DEP,此时E为BC的中点.证明如下:取BC中点E,连接PE,DE.在矩形ABCD中,ND∥BE,ND=BE.所以四边形BNDE是平行四边形,则BN∥DE.又因为BN⊄平面DEP,DE⊂平面DEP.所以BN∥平面DEP.B组素养提升5.(2019·郑州模拟)在如图所示的五面体ABCDEF中,四边形ABCD为菱形,且∠DAB=60°,EA=ED=AB=2EF=2,EF∥AB,M为BC中点.(1)求证:FM∥平面BDE;(2)若平面ADE⊥平面ABCD,求F到平面BDE的距离.(1)证明:取BD中点O,连接OM,OE,因为O,M分别为BD,BC中点,所以OM∥CD,且OM=eq\f(1,2)CD,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CD∥AB,因为EF∥AB,所以CD∥EF,又AB=CD=2EF=2,所以EF=eq\f(1,2)CD.所以OM∥EF,且OM=EF,所以四边形OMF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FM∥OE.又OE⊂平面BDE且FM⊄平面BDE,所以FM∥平面BDE.(2)解:由(1)得FM∥平面BDE,所以F到平面BDE的距离等于M到平面BDE的距离.取AD的中点H,连接EH,BH,因为EA=ED,所以EH⊥AD,因为平面ADE⊥平面ABCD,平面ADE∩平面ABCD=AD,所以EH⊥平面ABCD,因为BH⊂平面ABCD,所以EH⊥BH.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AB=AD=2,又∠BAD=60°,所以△ABD是等边三角形,所以BH=eq\r(3).易得EH=eq\r(3).在Rt△EHB中,因为EH=BH=eq\r(3),所以BE=eq\r(6),由已知,知△ABD是等边三角形,所以BD=AB=ED=2,所以△BDE中斜边BE上的高为eq\r(22-\b\lc\(\rc\)(\a\vs4\al\co1(\f(\r(10),2)))\s\up12(2)),所以S△BDE=eq\f(1,2)×eq\r(6)×eq\r(22-\b\lc\(\rc\)(\a\vs4\al\co1(\f(\r(6),2)))\s\up12(2))=eq\f(\r(15),2),设F到平面BDE的距离为h,连接DM,因为S△BDM=eq\f(1,2)×eq\f(\r(3),4)×4=eq\f(\r(3),2),所以由VEBDM=VMBDE,得eq\f(1,3)×eq\r(3)×eq\f(\r(3),2)=eq\f(1,3)×h×eq\f(\r(15),2),解得h=eq\f(\r(15),5).即F到平面BDE的距离为eq\f(\r(15),5).6.(2018·天津卷)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ABC是等边三角形,平面ABC⊥平面ABD,点M为棱AB的中点,AB=2,AD=2eq\r(3),∠BAD=90°.(1)求证:AD⊥BC;(2)求异面直线BC与MD所成角的余弦值;(3)求直线CD与平面ABD所成角的正弦值.(1)证明:由平面ABC⊥平面ABD,平面ABC∩平面ABD=AB,AD⊥AB,可得AD⊥平面ABC,故AD⊥BC.(2)解:取棱AC的中点N,连接MN,ND.又因为M为棱AB的中点,所以MN∥BC.所以∠DMN(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BC与MD所成的角.在Rt△DAN中,AM=1,故DM=eq\r(AD2+AM2)=eq\r(13).因为AD⊥平面ABC,所以AD⊥AC.在Rt△DAM中,AN=1,故DN=eq\r(AD2+AN2)=eq\r(13).在等腰三角形DMN中,MN=1,可得cos∠DMN=eq\f(\f(1,2)MN,DM)=eq\f(\r(13),26).所以,异面直线BC与M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eq\f(\r(13),26).(3)解:连接CM.因为△ABC为等边三角形,M为边AB的中点,故CM⊥AB,C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