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悲剧艺术_第1页
浅析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悲剧艺术_第2页
浅析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悲剧艺术_第3页
浅析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悲剧艺术_第4页
浅析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悲剧艺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悲剧艺术12函授本科怀广班徐其勇学号:12520305090内容摘要: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作为戏剧艺术大师,他的戏剧,无论是历史剧、喜剧,还是悲剧,都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代表了莎士比亚最高的艺术成就。剧中莎士比亚塑造的著名人物哈姆莱特,连同罗密欧和朱丽叶等700余典型的人物形象一起已被列入世界文学的艺术画廊。本文主要通过对悲剧《哈姆莱特》及其艺术风格的分析与研究来探索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及其对世界文学发展的贡献。关键词:莎士比亚;悲剧;哈姆莱特;人文主义;成就和影响《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部悲剧,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莎士比亚说过,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哈姆莱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介绍《哈姆莱特》《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代表剧作,创作于1601年。剧作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对谋杀他的父亲、骗娶他的母亲并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进行复仇的故事。哈姆莱特是体现作者人文主义理想的典型形象。剧作通过描写他与现实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他在复仇过程中的犹豫?徨、忧伤苦闷及其惨遭失败的悲剧结局,深刻地体现出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揭示出英国早期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而正是哈姆莱特的这种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了他人生悲剧的必然。二、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悲剧特色(一)《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剧作描述的是年轻的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求学,他的父亲突然暴死,得到父王的噩耗后,他立即回国奔丧。其时,叔父克劳迪斯正要登上王位,母亲正匆匆要改嫁给新王。一连串不幸的消息使他痛苦不已,抑郁寡欢,厌世之情开始在他灵魂深处产生。(二)哈姆莱特的决心替父复仇的计划。正当新王与母后举行婚礼的狂欢之夜,父亲的鬼魂在城堡上空出现,向王子诉说自己的死亡真相,告诉他自己是被弟弟克劳迪斯谋杀而死的,克劳迪斯趁他午睡时,将毒草汁滴入他的耳中,毒死了他。父亲的鬼魂要王子为他报仇。哈姆莱特下决心替父复仇,为证实叔父谋杀父亲的真相,他开始装疯,在众人面前装出一副精神失常、语言癫狂的样子。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克劳迪斯开始怀疑起哈姆莱特,先后派遣哈姆莱特的老同学去试探他,被哈姆莱特看穿识破。一天,哈姆莱特乘一个戏剧班子进宫演出之机,授意他们演出了一出凶杀戏《捕鼠机》,邀请新王和王后一起前来观看。这出戏讲的是在维也纳发生的一个蓄意杀兄案。在观看演出中,哈姆莱特发现新王面容失色、惊慌失措、坐立不安,戏未终场,便仓皇退席。鬼魂的话得到证实,哈姆莱特断定新王确是弑父篡位的叔父!与此同时,克劳迪斯为搞清哈姆莱特“演戏”的意图,授意王后找哈姆莱特谈话,同时派波洛涅斯躲在内宫帷幕后面偷听。哈姆莱特的母亲责备他对克劳迪斯无礼。哈姆莱特反唇相讥,言辞激烈,气得母亲一阵尖叫,呼喊救命。帷幕后面也跟着发出声响。听到帷幕后的声响,哈姆莱特误以为克劳迪斯在偷听,便拔剑将其刺死。可倒下的却是老波洛涅斯。克劳迪斯害怕哈姆莱特会伤害自己,想出一个借刀杀人之机,匆匆派人把哈姆莱特遣送到英国,暗中让他们携信给英主,让英主处掉他。在去英国的途中,哈姆莱特发现新王的信件,将计就计,改写了文句,让遣送他的人到英国替他送死,自己借海盗的帮助返回丹麦。这时奥菲利娅因父亲被爱人杀死、爱人哈姆莱特被遣离国,伤心过度,精神失常,后溺水身亡。波洛涅斯之子莱欧提斯纠集一伙反叛者要为父报仇。不久,哈姆莱特和莱欧提斯在奥菲利娅的葬礼上相遇。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莱欧提斯向哈姆莱特提出挑战。阴险的克劳迪斯唆使莱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决斗,他在莱欧提斯的剑尖上涂了毒药,在哈姆莱特身旁放了一杯毒酒,阴谋让哈姆莱特或死于剑下,或饮鸩身亡。在决斗中,哈姆莱特取胜。比剑休息时分,莱欧提斯乘其不备,用毒剑刺伤了哈姆莱特。哈姆莱特顿时警觉,夺下毒剑也反刺对方。莱欧提斯知道自己不能活命,当众披露了克劳迪斯的毒计。这时王后因误饮了毒酒而死。哈姆莱特怒不可遏,怀着新仇旧恨,用毒剑、毒酒一齐加于克劳迪斯,杀死克劳迪斯,惩罚了这个元凶,报了父仇,同时自己亦毒发身亡。(三)《哈姆莱特》是一出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悲剧。《哈姆莱特》是一出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悲剧,在这部悲剧中,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得以充分体现。施咸荣先生说:“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提倡人道,反对中古神道,把人比作天神,歌颂人的伟大力量,说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身上寄托着自己的理想。”哈姆莱特成了人文主义者理想的代表人物,剧中他与克劳迪斯的冲突真实地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与英国现实社会的尖锐矛盾。戏剧一开头,莎士比亚就展现了一幅丑恶的社会画面:丹麦发生宫廷政变,老国王被害,王位被野心家和阴谋家克劳迪斯窃取;“在新王的统治下,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外敌压境、民怨沸腾,窃取得来的王位岌岌可危。他的宫廷成了当时英国封建阶层混乱时代的写照。王后‘让淫亵冲没了心窍’,成了‘情欲的奴隶’,在‘污秽的猪圈里调情弄爱’。御前大臣波洛涅斯见风使舵,是个圆滑世故的官僚。在第一幕的结尾,老王的鬼魂‘显灵’给他之后,哈姆莱特就惊叹:‘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担起重整乾坤的责任。’这句台词是解开哈姆莱特性格的钥匙。从一开始他就把为父复仇和改造现实的任务结合在一起的。”哈姆莱特本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他本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位贤明君主;但是残酷的社会现实迫使他不得不通过装疯卖傻来替父报仇。“在敌强我弱的恶劣情况下,哈姆莱特敢于针锋相对地展开斗争,他先后识破了奸王设下的一个个圈套:先是戳穿了波洛涅斯和罗森克兰等人进行刺探和监视的把戏;又使王后发现天良;接着采用‘调包计’除掉了奸王的两个走卒,把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击得粉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双重陷阱——毒剑和毒酒还给了奸王。在每一回合的斗争中,哈姆莱特都显得形象高大。《哈姆莱特》成了一出‘巨人型’的悲剧。”在这部剧作中,到处都渗透着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观念,体现出莎士比亚对人性的高尚和爱情的力量的坚定信念。(四)哈姆莱特人物性格分析。哈姆莱特国王刚去世未满两个月就改嫁丈夫的弟弟葛夫,而这个婚礼在当时引起全国人民的注意,因为葛夫是个邪恶、性情卑劣之人,自然而然在人民的心里起了一个疑心,是葛夫谋杀了前任国王。他十分不明白为何母亲判作两人,在父亲去世未满两个月,就再婚了。他的母亲及新任国王着让他快乐,但他依旧穿著丧服,不肯脱去,他怀疑叔父给他父亲致死的参考文献:1、许海燕,吴俊忠译:《莫洛佐夫.莎士比亚传》[M],湖南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