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_第1页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_第2页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_第3页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_第4页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镁带在密闭容器(内含空气)中加热,下图(横坐标表示总质量,纵坐标表示时间)能正确表示容器所盛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A.AB.BC.CD.D2.从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是分子的重新组合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增多C.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D.该反应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3.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的读法,错误的是()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B.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体积的磷和5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4.关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B.表明了反应的条件C.表明了反应的速率D.表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5.在“2A+3B=2C+4D”的反应中,已知8g物质A完全反应生成11g物质C和9g物质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物质B的相对分子质量()A.16B.32C.48D.6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会发生变化C.化合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D.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7.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有单质生成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8.如图是工业上将煤转化为清洁能源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都属于氧化物B.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D.一个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分子构成9.某物质和二氧化碳反应后只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该物质中()A.只含氧元素B.一定含钠元素和氧元素C.只含钠元素D.一定含钠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10.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5g酒精与5g水混合得到10g酒精溶液B.2L氢气与18L氧气反应生成20L的水C.12g碳完全反应时只能消耗32g氧气,则12g碳在64g氧气中充分反应生成76g二氧化碳D.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之和11.将“神舟七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C2H8N2+2R=3N2+4H2O+2CO2;其中R的化学式是()A.N2O4B.NO2C.N2OD.CH41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A.正常雨水偏弱酸性原因:SO2+H2O═H2SO4B.生活中用天然气作燃料:C2H3OH+3O22CO2+3H2O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NaHCO3+HCl═NaCl+CO2↑+H2OD.工业上用熟石灰制取烧碱:Ca(OH)2+2NaNO3═Ca(NO3)2+2NaOH13.下列关于S+O2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14.有关2H2+O2点燃2H2O的叙述正确的是()A.2g氢气和1g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2g水B.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C.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D.氢气加氧气点燃等于水15.某物质R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3O22CO2+3H2O有关该反应,有下列说法:①R一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②R一定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可能含有氧元素③R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最小④R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46⑤若4.6gR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同时还生成了5.4gH2O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A.2个B.3个C.4个D.5个二、填空题(共2小题)16.走进化学变化的微观世界,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下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据图回答问题:反应前反应后(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2)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3)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在该反应中_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催化剂。17.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①□C2H2+□O2□CO2+□H2O②□CuSO4+□NaOH=□Na2SO4+□Cu(OH)2↓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18.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小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40cm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被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尔曾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1)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2)由于波义尔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恒定的机会。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共1小题)20.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KClO3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O2,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1)制取O2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g。(2)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可判断镁带在密闭容器中高温加热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即随着加热的时间的延长,物质的总质量应该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2.【答案】C3.【答案】B4.【答案】C【解析】由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可表明各反应物、各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可以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上方的是反应条件,但是化学方程式不能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故选C。5.【答案】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反应的B的质量,而后依据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之比求出B的相对分子质量即可。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的B的质量是:11g+9g﹣8g=12g,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6.【答案】B【解析】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但分子可能会发生改变;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D.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但不是所有发光、放热的现象都是燃烧,例如:电灯发光7.【答案】B【解析】根据反应前后粒子的种类进行判断,“”没有完全反应。将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转化为符号反应式,分别用A、B表示“○”和“●”原子,则化学方程式为2A2+B2=2A2B。8.【答案】D【解析】由工业上将煤转化为清洁能源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2OCO+H2。微观示意图中分别是水和一氧化碳,都属于氧化物,A正确;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B正确;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C正确;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一个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D不正确。故选D。9.【答案】D【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有钠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故该物质中一定含有钠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D。10.【答案】D【解析】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强调质量守恒,不适用于其他物理量(例如,体积),A、B不正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参加反应”是指真正参与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如果反应物没有全部参加反应,则剩余部分不能计算在内,C中氧气没有完全参加反应,C不正确;D选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正确。故选D。11.【答案】A【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C:2,H:8,N:2,反应后C:2,H:8,N:6,O:8。由于R前有化学计量数2,故R的化学式是N2O4。故选A。12.【答案】C【解析】A、正常雨水呈酸性,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故选项错误。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D、工业上用熟石灰制取烧碱利用的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a(OH)2+Na2CO3═CaCO3↓+2NaOH。13.【答案】B14.【答案】C【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可知,从宏观上可读作: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从微观上可读作:一个氢气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个水分子;从质量上可读作: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故选C。15.【答案】C【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R的化学式为C2H6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可知R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根据化学方程式:C2H6O+3O22CO2+3H2O,物质R:CO2:H2O的质量比=46:88:54,故若4.6gR完全燃烧生成8.8gCO2,同时还生成了5.4gH2O。16.【答案】(1)1:1(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3)不是【解析】(1)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生成物中含有XY和Z2,且分子个数比为1:1;(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和相等;(3)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而从反应方程式中可以看出有1个X参加了反应,X不是催化剂。17.【答案】①2C2H2+5O24CO2+2H2O②CuSO4+2NaOH=Na2SO4+Cu(OH)2↓【解析】①利用“分式法”,乙炔的计量数为,水的计量数为,二氧化碳的计量数为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共有个氧原子,则反应前氧原子应为,则氧气的计量数为。化学反应式为C2H2+O2CO2+H2O,通分后得2C2H2+5O24CO2+2H2O;②利用“观察法”,以“氢氧根”为整体,反应后有2个氢氧根集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应含有2个氢氧根集团,则氢氧化钠的计量数为2,依次将“钠-硫酸根-铜”配平即可,注意标注沉淀号,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Na2SO4+Cu(OH)2↓18.【答案】(1)红色固体变为黑色;(2)玻璃棒向左倾斜【解析】铜是红色固体,加热后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所以现象为红色固体变为黑色;铜丝原来的质量只是铜的质量,加热后变成了氧化铜的质量,故左端的质量增加了,向左倾斜19.【答案】(1)金属燃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