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溶液专训-2021-2022学年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含解析)_第1页
第七章 溶液专训-2021-2022学年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含解析)_第2页
第七章 溶液专训-2021-2022学年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含解析)_第3页
第七章 溶液专训-2021-2022学年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含解析)_第4页
第七章 溶液专训-2021-2022学年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溶液》培优专训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盐酸中溶质是食盐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C.饱和溶液升温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D.加入蔗糖溶解后,水的导电性明显增强2.某同学需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B.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蒸发C.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D.配制时应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7.0g3.小明自制了一杯蔗糖水(无固体剩余),用于缓解运动后出现的低血糖症状,之后他结合下表蔗糖的溶解度数据,归纳出以下问题,其中正确的是()温度/℃01020406080100溶解度/g182191204238287362487A.配制的蔗糖溶液下层比上层甜B.降温,糖水中一定有晶体析出C.20℃时,蔗糖饱和溶液质量一定为304gD.升温,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不变4.如图,室温下,盛水的烧杯内放置两支分别盛有等质量KNO3溶液和饱和石灰水的试管甲和乙,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H4NO3固体后,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中溶液一定变浑浊B.甲中溶液一定变成饱和溶液C.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D.甲、乙中溶液质量一定相等5.如图是甲和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甲和乙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t1℃时,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C.t2℃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D.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t1℃时a、c两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t2℃时,物质a的100g饱和溶液中含有25g物质aC.t2℃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D.t2℃时向50g水中加入15g物质b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一定小于65g二、综合题7.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有一段儿童团员潘冬子给红军送盐的故事。冬子开始把食盐装在竹筒中,打算扮作上山砍柴的人将食盐送给红军。途中发现敌人盘查严格,冬子急中生智跑到河边,把竹筒里的食盐全部溶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顺利地将食盐送给了红军。(1)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钠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从元素角度分析,氯化钠溶液中+1价的元素有(填元素符号)。(2)从盐水中重新得到食盐固体,需进行操作的名称是。(3)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假设冬子的竹筒中有358g氯化钠,10℃时最少需用g水溶解。

8.通过海水晒盐可得到粗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进行了如图操作:

(1)上述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

(2)下列情况可能导致精盐产率偏低的是(填字母)。

A.溶解时加入的水过少导致粗盐未溶完B.过滤时漏斗内液面超过滤纸边缘C.蒸发时有液体飞溅D.所得精盐中含有少量水分9.[2020四川宜宾中考]实验室按下图步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22%的蔗糖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所需蔗糖的质量为。

(2)用规格为(填“50”“100”或“500”)mL的量筒量取mL蒸馏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进行溶解。(水的密度约为1g/cm3)。(3)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4)下列情况会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高的是(填序号)。A.蔗糖中混有少量杂质B.称量时蔗糖和砝码位置放反了(使用了游码)C.用于溶解蔗糖的烧杯洗净后残留有少量的水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10.[2021湖南怀化中考]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作答:(1)P点的含义是 。

(2)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小的物质是 。(3)t2℃时,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可形成g溶液,此时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C物质,若提纯A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11.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填序号)。A.硝酸钾B.植物油C.面粉(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C.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3)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填“相等”或“不相等”)。

②t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比)。③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填序号)。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4)用固体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g。若用已配好的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g。12.曼曼称取55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待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后,她将剩余固体加入119.2g水中,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滤渣和一不饱和溶液,再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得其质量为6g。请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盐酸中溶质是氯化氢,A错误;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B正确;饱和溶液升温后不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如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还是饱和溶液,C错误;在水中加入蔗糖,蔗糖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的,不会增强水的导电性,D错误。2.A3.D解析:溶液具有均一性,配制的蔗糖溶液上、下层一样甜,A错误;由题表可知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但小明配制的糖水不一定是饱和溶液,降温时不一定能达到饱和状态,未必有晶体析出,B错误;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4g蔗糖,形成304g蔗糖的饱和溶液,但水的质量不一定是100g,故饱和溶液的质量不一定是304g,C错误;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糖水升温,蔗糖的溶解度增大,蔗糖、水的质量均不变,故蔗糖的质量分数不变,D正确。4.D解析:加入硝酸铵,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大,乙中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液不变浑浊,A、C错误;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甲中无明显现象,则所得硝酸钾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B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中溶液均无溶质析出,溶液质量不变,故溶液质量一定相等,D正确。5.B解析: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是甲的饱和溶液,乙的不饱和溶液,A错误;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二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等质量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B正确;t2℃时,甲的溶解度是60g,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7.5%,C错误;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仍然是饱和溶液,D错误。6.D二、综合题7.(1)离子Na、H(2)蒸发(3)1000解析:(1)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在氯化钠溶液中,存在氯化钠(溶质)和水(溶剂),其中氯化钠中的钠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2)从食盐水中得到氯化钠固体,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3)由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5.8g,即10℃时100g水最多溶解35.8g氯化钠,则在该温度下,溶解358g氯化钠至少需要1000g水。8.(1)②⑤①④③(2)AC解析:(1)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得到精盐的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⑤①④③。(2)溶解时加入的水过少导致粗盐未溶完,会导致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A正确。过滤时漏斗内液面超过滤纸边缘,会造成泥沙等进入得到的精盐中,称得的精盐的质量偏大,而使精盐的产率偏大,B错误。蒸发时有液体飞溅,会导致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而使精盐的产率偏低,C正确。所得精盐中含有少量水分,会造成称得的精盐的质量偏大,而使精盐的产率偏大,D错误。9.(1)22g(2)10078(3)搅拌,加速溶解(4)D解析:(1)所需蔗糖质量为100g×22%=22g。(2)所需水的质量为100g-22g=78g,所需水的体积为78

g1

g/(3)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4)A中蔗糖中混有少量杂质,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B中称量时蔗糖和砝码位置放反了(使用了游码),称取的蔗糖质量偏小,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C中用于溶解蔗糖的烧杯洗净后残留有少量的水,使溶剂偏多,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D中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少,使溶剂偏少,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高。10.(1)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C(3)75饱和(4)B>A>C(5)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解析:(1)P点是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由题图可知,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小的物质是C。(3)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5g,故可形成25g+50g=75g溶液,此时的溶液是饱和溶液。(4)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溶液中均有晶体析出,得到的是t1℃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由于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故溶质质量分数B>A;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得到的是t1℃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与t2℃时的相同,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物质的溶解度,故溶质质量分数A>C。综上所述,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5)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C物质,若提纯A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降温结晶法。11.(1)A(2)B(3)①相等②1∶2③C(4)350解析:(2)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有三大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水、酒精都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都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A错误。水是常见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汽油、酒精都是常用的溶剂,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氯化铁溶液呈黄色等,C错误。(3)②由题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0g∶100g=1∶2。③温度升高,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但溶液中溶剂、溶质的质量都不变,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t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