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_第1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_第2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_第3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_第4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一定发生变化B.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C.混合物与纯净物不同,是由于组成物质的原子不同D.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2.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锑、铕等几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铕原子的质子数为63B.铕原子的中子数为63C.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2D.铕原子的质量为1523.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差别很大,按质量计,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铝B.硅C.氧D.铁4.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子不能再分B.原子在不断运动着C.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信息中,不能从元素周期表中获取的是()A.元素的原子结构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元素的原子序数D.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6.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选项AB.选项BC.选项CD.选项D7.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不显电性,则分子也不显电性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粒子C.原子中的粒子都不带电D.原子核不显电性8.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9.下列化学用语与其所表达的意义一致的是()A.Co——1个一氧化碳分子B.3Fe3+——3个亚铁离子C.2SO42﹣——2个硫酸根离子D.4N2——4个氮原子10.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碘、钙”应理解为()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11.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某小组同学所画的如图线条中,不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A.aB.bC.cD.d12.根据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A.化学性质较稳定B.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C.该原子有三个电子层D.其表示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13.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A.B.C.D.14.对于下列说法,有关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B.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C.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D.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15.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是()A.COB.H2OC.N2D.C二、填空题(共5小题)16.完成下列表格内容:17.某元素R的结构示意图为:(1)当x=10+y时,该粒子为_______(填“原子”、“阳粒子”或“阴离子”),当x<10+y时,该粒子为__________。(2)若R是原子,当y=2时,x=_________。该元素能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3)若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是R-,x=________,y=__________。18.下图中的A、B、C、D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以上四种粒子中,A和C属于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2)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填序号);(3)B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4)B和C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_(填化学式)。19.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根据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1)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周期表可知:周期数________(选填“>”、“<”或“=”)原子核外电子层数。(2)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氟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______相似。20.日本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汇报本国用于核电事业的放射性原料时,漏报了640公斤钚(元素符号Pu,原子序数94,相对原子质量244),据悉,这些钚足可以制造80枚核弹头。请回答:构成金属钚的粒子是,其原子核外共有个电子。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21.实验探究(1)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浓氨水,在盛有20mL水的B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从B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2)实验现象:①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AB烧杯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讨论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根据现象回答问题:(1)A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__,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___比。(填正或反)

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变化;B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也能结合成分子,比如CO2,B错误;C混合物与纯净物不同,是由于组成物质的种类不同,C错误;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错误。故选A。2.【答案】A【解析】铕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3,则其质子数为63,核外电子数也为63;相对原子质量为152,则中子数=152-63=89;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152为铕原子的相对质量而非实际质量。故选A。3.【答案】C【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故选C。4.【答案】A【解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但是用物理方法是可以将原子再分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A选项错误。5.【答案】D【解析】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能从元素周期表中获取的是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原子序数,但是不能从中获取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故选D。6.【答案】C【解析】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温度降低,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少。气体热胀冷缩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但是分子本身不会变大也不会变小。故选C。7.【答案】A【解析】所有的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不显电性,则分子也不显电性;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都能保持相应的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则原子中的粒子都不带电的说法不正确;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则原子核带正电。所以答案应选A。8.【答案】D【解析】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分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A.质子数3>核外电子数2,为阳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B.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B不符合题意;C.质子数16<电子数18,为阴离子,故C不符合题意;D.质子数17=电子数17,为原子,故D符合题意。故答为D。9.【答案】C【解析】A.Co表示1个钴原子,或表示钴元素,或表示钴这种物质,不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3Fe3+表示3个铁离子,不能表示3个亚铁离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2SO42﹣表示2个硫酸根离子,该选项说法正确;D.4N2表示4个氮气分子,不能表示4个氮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答案应选C。10.【答案】D【解析】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碘、钙”应理解为元素,故选D11.【答案】A【解析】卢瑟福所做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可以探究出原子的构成。绝大多数α粒子通过金箔;一少部分α粒子方向发生了偏转,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所以答案选A12.【答案】A【解析】A.最外层电子数为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而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不是稳定结构,错误;B.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正确;C.有三个电子层,正确;D.因为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故其表示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正确。故答案选A。13.【答案】D【解析】在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若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若质子数>电子数,为阳离子;若质子数<电子数,为阴离子,故答案选D。14.【答案】B【解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A错误;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B正确;将水加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C错误;花香四溢主要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错误。故选B。15.【答案】D【解析】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C既能表示碳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故选D。16.【答案】【解析】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故SO42﹣可表示:硫酸根离子;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5个水分子可表示为:5H2O;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Fe可表示3个铁原子。17.【答案】(1)原子阴离子(2)12Mg2+(3)178【解析】在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若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若质子数>电子数,为阳离子;若质子数<电子数,为阴离子。当x=10+y时,该粒子为原子;当x<10+y时,该粒子为阴离子。若R是原子,则x=10+y,当y=2时,x=12,该元素能形成的离子符号为Mg2+。若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是R-,则x=17,y=8。18.【答案】(1)非金属(2)BD(3)失去(4)K2S【解析】以上四种粒子中A和C都是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属于非金属元素;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则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D;B表示的是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根据B和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形成的化合物是K2S。19.【答案】(1)=(2)氯【解析】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周期表可知: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氟元素与氯元素的最外电子数相等,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20.【答案】钚原子94【解析】因为钚属于金属,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其原子核外共有94个电子。21.【答案】(2)①液体变为红色;②A无明显变化,B烧杯中酚酞变红;(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4)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解析】浓氨水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A烧杯中浓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